福州结婚习俗与伴娘注意事项

福州结婚习俗与伴娘注意事项,第1张

福州结婚习俗如下:

" c3 Z W' |' c# {- P! l' _1 N( p(1)首先,男方要去女方家提亲,男方要给女方父亲礼金33000,还要给女方母亲3000或者3000以上不等的肚子疼的钱,原因是女方母亲生出女方来不容易;5 j5 q% l3 E8 S+ }( U, Z/ O

(2)其次,是男方买给女方买结婚的衣服里外各三套,(包括内衣、内裤、秋衣、秋裤以及外面的套装),皮箱、皮包等,因为女方母亲生了女方长那么大了,也要给点费用给女方父母吧;9 u P2 R9 Q8 h3 c' n r

(3)第三,就是如果男方是福州人的话,去接新娘至新郎家还要给所有男方家的亲戚,行跪拜大礼;

' |; K- o( K6 w A' A' P(4)第四:男方去女方接亲时,需要用红伞来遮挡阳光,不能让太阳照到女方脸上;

$ i' @ M) M$ D; n( M(5)第五,男方必须与女方商量后定好酒店,当天结婚时必须在酒店门口迎接宾客; i1 _: O+ v$ G! _ L; q

(6)第六,男方还要买洋娃娃、红桶、红脸盆等一些家庭用具;% H @4 X0 m N D; k x

K" ]$ Q, P' S3 j新娘入门之后,有个“下灶前”风俗。新娘到厨房,扎挂围裙,先烧柴火,后煮鸡蛋,伴房妈口唱:新人下灶前,家产层层“咸”(高)……这是一种示范性的仪式,新娘仅仅做个动作。

# [! t5 b s3 |5 }' k B

# e8 z! }( Z5 U: C到了第二日,也有在三五日后,新娘要下厨房做饭做菜,叫“试鼎”。所谓“试鼎”,就是对新娘的煮饭、炒菜、煎汤、炖鱼……烹调技艺来个“考试”。这时,母婆、婶婆、姑婆等亲戚长辈都来围观,可以提议这道菜怎么煮、怎么焖、怎么炊等;可以从持刀切菜,剖鱼削肉,到油盐糟酱等使用,进行考察和出题做菜。一般都含有辅导性,以期煮得好,炒得香。如果有一两位亲戚长辈故意出题,新娘就应有自己主见,不能听凭随便说的,免出差错。但作为新娘不便应嘴,采取“说的归说的”,而试厨技艺要有自己的本色。要是人家查问,便说“先试试口味,下次再按你的吩咐办”,或平和谦虚地应声“先吃吃看,以后再依你说的做菜”,避免“顶牛”,节外生枝。 试鼎一般要试煮豆腐,佐以牡蛎、蒜。豆腐汤煮沸后,要调入稀淡的番薯粉,这一步非常关键。入粉太多,会把豆腐汤凝成块状的;入粉太少,豆腐汤不能形成羹状。新娘应沉着试鼎,免得慌张,造成咸酸苦辣甜五味失调。农家重视豆腐,这谐音“务”(有),好兆头;牡蛎,俗称“蛎仔”,谐音“弟仔”(小孩子);蒜,俗称“蒜仔”,谐音“孙仔”(孙子)等,这是喜家所欲的追求和期望。 E" D# c4 n8 e `

x R e0 K/ x# Z

请回门和“撮食”1 K& d# A$ l2 d0 v' v- `9 a

女子出嫁之后,有的翌日,有的第三天,女家派出新娘的弟侄一辈的人,到男家“请回门”。这时,新娘新郎便在晚辈代表引路下,偕行“回门”。如果双方家庭相隔较远,就要坐轿、扛兜、骑车、坐船。现在交通方便,选坐汽车。 / F# n N! D5 K" _1 N/ H( V0 p4 x

! P% h( Y$ ^ ^3 m6 ^; F# `

请回门,古称归宁。只来一天,当晚便回男家的,叫“请赶烛”,定在烛明夜黑时分返回夫家;要是路远,或女家场面热闹,可逗留三五天,既可会见女家的亲戚朋友,又可在热闹场面,人们对新郎(俗称姑爷、姐夫)进行有趣的乐和滑稽的调笑。作为新女婿定要礼貌待人,举止文明,婉转答对,避免被圈入合谋计算的“圈套”,弄得既要受罚,又要被人取笑。如端茶盈杯,就要平稳举喝,不滴不漏。又如食太平面,怎么用筷夹“太平”(鸭蛋),怎么挑夹线面等动作都要讲究,有的以象牙筷子或银箸供新女婿使用,必须开动脑筋,沉着应对。再如酒席间怎么酌酒、怎么夹食、怎么对话等都要留心,稍有差错,都要被“处罚(罚钱)。从单项罚钱,买了礼饼等分给在场亲戚朋友,叫做小”撮食“;到几项罚钱集中起来,办起酒宴请在场亲戚朋友,叫做大”撮食“。新女婿被“撮食”,留下“傻女婿”笑柄,久久作了“话头”。一般岳父母出面干预过重的“撮食”,只要不属于新女婿本身智力低下或洋相百出的。

4 Y: z' a; D! D0 m1 j$ Z7 T

1 n2 g4 k1 U j; _% X5 b2 k媒人婆和伴房妈

2 @4 A0 B- b q& C- v8 x/ : X

) }! @8 O( j2 t" J$ D! F# K" s) Q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怎么婚嫁呢?除了双方父母认识,互相友好,结成姻亲,或男女自幼相识,长大成亲外,一般都要通过媒人撮合。充当媒人的,多是老年的妇女,人们以“媒人婆”称呼,以示敬重。

) N/ K; X7 T' X3 j

) d6 M) Q V w& _1 u7 W婚姻大事,依靠媒人通过定礼,有双媒和单媒的区别。所谓双媒,指男家信赖的男媒和女家信任的女媒协作撮合,较能顺利谋成。单媒,指男家咐托到女家说亲的,或女家咐托到男家说亲的。媒人,也称“介绍人”。旧时媒人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多是知识浅陋、文化不高的妇女,以说媒谋生,往往不负责任,七讲八骗,单纯撮成,捞取一笔“媒人钱”(今称介绍费),以致“乱点鸳鸯谱”,受人鄙笑,因此’“媒人婆”一词也含些贬意,与民谚“媒人嘴,犬放屁”、“媒人要吃十八顿”等等相应。当然,现今“媒人婆”在一些偏僻地区仍有,而城乡多是亲戚朋友受托充当“介绍人”,起牵线联系和传话作用,这种并非职业的媒人,颇受男女双方的欢迎。因为,男女自由恋爱的,不必依赖“媒人婆”从中了解和说合。不过,许多婚姻介绍所和征婚启事的中介,也是替代“媒人婆”的举措。好多互不相识,到恋爱结婚的过程,男女双方互相了解,互相爱慕,最终还要通过中介式的介绍人传话和撮成。伴房妈,俗称“伴娘”,指女子出嫁,家长要找个陪伴新娘的人。因为新娘初进夫家,人地生疏,多不方便,所以女家要请人随伴。伴房妈多选妇女,以容貌端正,口齿伶俐,熟悉礼规,和气风趣为佳。旧时,伴房妈有单伴和双伴两种,时间上有长伴和短伴区别。短伴几天,长伴逾月。

# Y m: R$ l/ N9 _( \ z# ^4 k

`7 r6 k' s, A8 a) \伴房妈,也是一种社会职业,福州原多由水上人家的妇女承办。从女子婚期前天请来相伴,准备“出门”,教以礼规,到娶亲礼成,陪伴拜见公婆及亲戚人等,常代新娘尊称和致意,言行干净利落,大大方方。尤其闹房时,伴房妈要起临事应变和巧言解围的作用,多方力保新娘不受奚落或嘲弄。每当闹房的亲友戏弄起哄,或发生个别亲友无所不为时,伴房妈就要善于从中排解,好言相劝,尽力维护,即要鼓励新娘随和一些,答应若干文娱性的动作表演;又要排解个别亲友发怒于人,避免“恶作剧”,也不使其“掏砻臂”(指贺新婚闹房而笑谑不遂)。伴娘充当这一特殊环境的协调角色,定要擅长随机答对,别出心裁。因为伴娘年岁稍大,而闹房亲友多是后生的,便呼之为“伴房妈”。

0 F, s J, M f: L3 { Y) f1 t4 T- T b Y$ t

伴房妈还负有照顾新娘熟悉环境和人事的使命,同时也要照顾新娘的生活。洞房之夜,还要指点新娘和新郎喝合欢酒,指导有关新婚的起居饮食的规俗礼例。往往合欢酒后,伴房妈要向新郎要红包。新郎付给一份之后,还要求添包,“添”含添丁发甲的意思,新郎要满足这一“添”的要求。至此,伴房妈工作结束,当夜或翌晨便可离开。

9 u0 V F8 @+ |8 ]3 y/ d6 k# k0 W2 K ~ L" W) |8 x

如果女家有请“回门”,即新娘新郎一齐到女家,就要伴房妈陪同走去。侍到礼成,伴房妈的差事已毕,也就离去了。这时间就稍多一些,富豪人家可聘逾月。

( t" r! M! A% l W

" N; I" n# u! x, g Z/ d伴房妈往往有代代相承的“出口成章”,随着新娘进入男家之后,每个场合都有唱诵传统的歌谣。如《新娘入门歌》:新娘进门,福寿双全,花开四季,孩儿坐盆……《新郎揭盖歌》:揭盖揭得起,家伙(家财)烘烘起;揭盖揭得高,起厝买田抱细哥;揭盖揭正中,四代两公孙……《拍房门歌》:一拍房门一声请,檐前喜鹊报佳音,鸿雁双飞长恩爱,鸳鸯成对永相亲……《合欢酒歌》:新娘食鸡头,家产做上楼;新娘食鸡[骨交],越做越起家;新娘食鸡翼,做事有意值(好兆);新娘食鸡底,明年做娘奶……每当伴房妈唱歌时,唱了一句,众人要喝彩应和:“好呀!”“是啊!”这样互相唱和,气氛热烈,仪式隆重,显示喜庆的祥瑞和欢乐。

临沂市莒南县的订婚和结婚风俗如下:

订婚

在莒南县,订婚是结婚前的重要步骤。男女双方经过相互了解,彼此同意,便举行订婚仪式。届时女青年在亲人陪同下到男青年家,男方置办酒席热情接待,并邀请介绍人或亲朋好友作陪。男方须赠送订婚礼物给女方,多是现金和衣物,有的还送金银首饰如项链、耳环、戒指等,礼物多少一般由男女两方事先商定。

在农村,青年男女订婚后至结婚前,一般还要“送书子”、“送日子”、“下催妆”等。

结婚

当男女双方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媒人就出面提亲。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媒人主动到男方或女方家提亲;另一种是男方或女方家拜托媒人提亲。媒人向男女双方简要介绍其家庭、长相、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使彼此有大概了解,双方有意就继续,无意就此止步。

旧时男婚女嫁承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习惯,媒人出面,父母拍板,包办婚姻。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传统习惯逐步打破,实现了婚姻自由,自由恋爱已成为主流。

旧时提亲一般讲究门当户对,男女匹配,当地有“好对好,赖对赖,弯刀对着瓢切菜”的说法。媒人提亲一般先到一方提出建议,介绍另一方的大体情况,如果得到认可,再到另一方征求意见。先到哪一方去,在农村形成了一个约定成俗的规则,谁家综合条件好一点,媒人就先到谁家去,好的一方答应了,预示着差的一方就问题不大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进步,现代的莒南县婚礼习俗也在逐步改变。例如,“送书子”的习俗已经简化,现在一般只送现金和衣服,不再交换“书子”。而且,一些现代化的元素也融入了婚礼习俗,例如在酒店举办婚礼宴席等。

总的来说,莒南县的订婚和结婚风俗既有传统的一面,也有现代的一面。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人们也在不断适应和融入新的时代元素,让婚礼更加美好和有意义。

陕西南北地域缔长,从地理上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块,分别处在高原、平原和山地三个地质条件不一样的环境。各地的气候、水土、风俗都不一样,因此生活习俗也不一样。下面就具体来看看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 ,感受传统神奇的北方婚嫁礼俗。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订婚

订婚请介绍人:求婚之家,欲择某户女子为婚先请介绍人到家招待一番,说明求婚之意,于是介绍人奔走双方,发挥媒介的作用。见面:经介绍人媒介,同意联姻者约定时间双方在男方或其亲戚家见面,经谈话同意,即订婚约。见面时,男方要简单招待,双方主要亲戚要参加,给予意见,谈话后,两人要互赠礼品(男给女一身衣服和四样札,女给男之礼稍轻)。如对方收礼就表示同惫,否则就有问题。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看屋

近年来兴起了女方到男方家看屋的规矩。看屋时,女方的主要亲属要陪同,男方要设像样的宴席,要给女方比见面礼时更重要的礼物,至少是一身好衣料。如男方不同意看屋,须将看屋的花费折成现金给女方,这纯属一种礼仪之举。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扯衣服

看屋之后,介绍人即与双方协定给女方扯衣服的数最、花色、时间、地点以及什么人同行。这天,男方主婚人与介绍人同女方去的人进县城,一般扯四至六身(每身两件,每件七至九尺)的衣料,也有十身、八身的,至少要花二三百元,多者千二入百。解放初多买布料,现在以毛料、绸料为主。除衣料外,还有鞋、袜、围巾、毛线、提包等。扯完衣服,一行人还要到饭馆进餐,叫上十个八个菜,花上百元。在经济困难时农村人常为扯衣服犯难。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坐喝

渭北人叫“吃洒席”,渭南人叫“过礼”,民间俗称为“抄,抄,抄”,意谓“吃吃,吃”,坐喝之礼仪非常隆重。这天,男方要杀猪、宰羊,备齐鸡、鸭、鱼、肉,请用傲菜,搭翻待客,房上架高音喇叭等,搞得排排场场,以示富有。男方亲属应邀带礼品赴套,女方通知族门、乡党、亲戚扶老拼幼来坐吃媒席,以表示赞同。普通坐喝,待客七八桌,多者达二十多桌,上菜二三十道。其程序是:①进门先喝羡,佐以糕点、干果。有四碟九盘者,亦有十一花《九大盘上架四小碟》。②吃先饭以吃臊子面居多数,专请村中巧妇操作,要达到“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嗓子有猪肉、羊肉、鸡丝等。③两顿饭:先喝洒,再吃饭。喝酒时开始出盘摆八个或四个菜,然后边饮洒边上莱,山珍海味五花八门,饮中,男对象由女方一人领上给女家客人逐一敬酒,叫认女婿。女对象则由男方一人领上给男家人敬酒,叫认媳妇。洒过三巡,介绍人将男方为女方所备衣物和客人所助礼品放在大盘内呈于女家主婚人面前(包括事先约定的婚礼现金,用红纸封好)当面交付,如无愈见,即完成订婚(过礼)任务。洒后吃饭,一般是一盘端,九个菜带馍,现行订婚礼。大体分为“仁义亲”240元,“普通亲”360元,多于以上者为“高价亲’。过礼后,每逢四时八节,未婚男女要互送礼,男方之札重于女方,女方来男家送礼叫回门,男家会盛情接待。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择吉

即选择吉期结婚,乡下叫“合日子”。男方欲娶,经媒人说通女方后,请先生推算吉期。首先看男、女属相的“利月”“败月”,有一首合婚“利月”谣:“五、七迎鸡免,二、八虎与猴,三、九蛇共猪,四、七龙与狗。牛羊五、十、一,六、腊鼠马走。”其次,选择吉日、吉时,除一述讲究之外,还忌讳择吉时寡妇和四只眼(孕妇)的人接近,怕冲了“喜”等。今天此种陋习逐渐减少了。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完婚

也叫嫁娶,乡下人称娶媳妇,旧的婚礼很复杂、很讲究,其主要项目有:(迎亲准备) 请执事: 即请主持婚礼仪式的人。请礼笔:即请收礼先生,于前一日书写喜联(大门、洞房门),结婚之日收写 礼品名单。请“宾相”:乡下人叫请相客。男方请宾相,女家请扶女(或称侍女)。“宾相”要选年龄 与新郎相当,关系好,且家庭条件好(谓有福的人)的已婚者 2 人担任,任务是陪伴新郎参加婚礼仪式。 请厨师(包括做菜的红案师傅和蒸馍的白案师傅)。请跑乱:即请族人、亲友专司勤杂工作,如借家具、 搭棚、买东西、烧水、招待等。请乐人:即叫、“龟子”(民间乐队),有三口、五口、八口之分,钟 鼓乐之,奏乐助兴。赁轿:轿分红轿(花轿)、绿轿(蓝轿)两种,皆木制,长方形,双杆,顶如方盖, 厢长 5尺,宽 35 尺,高 5 尺,上有顶,底有平板,开前门有帘,轿内设一座,两轿杆长 12 丈,四 人抬。红轿用红布作帷,花轿为雕花彩帷,绿轿以绿布或蓝布作帷。顶呈锥形,上雕“麒麟送子”, 四角吊红色绣球,四臂刻八仙人物。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迎亲

作为男家为“合婚”仪程序幕;而女家则是“送女”仪式。此日一早,新娘子由梳头侍女(伴娘)梳妆打 扮,等待男家迎娶。新郎身穿长袍礼服(蓝色绸缎做),头带礼帽,披红插花,由本家叔(伯)、迎姑、 宾相、轿夫、乐人等陪伴,骑马或坐轿(旧时世家、富户亦有新郎坐绿轿伴红轿迎亲的),携带“凤 冠 霞帔”及一面照妖镜、一把遮日伞等礼品来到岳丈家。在奏乐中,新郎为岳父母行叩头礼,入宴席。女方伴娘为新娘戴冠披霞,穿红绣鞋,蒙红绸盖头,向祖先神位告别,向父母兄嫂行礼辞行。 此时新娘离别之情油然而生,哭声感人,叫“哭轿”或“哭嫁”。还有哭词叫《哭轿歌》:“娘呀娘 您养我身,今日出嫁成客人,丢下弟妹谁照看,好比钢刀挖我心”。在乐声、炮声中由梳头侍女扶入 轿中,轿门垂帘。照妖镜悬于轿杆,选二童扶轿护送叫“押轿”。乐人前头吹奏, “衣架”(摆新娘 的妆奁等针钱活的木架)随后, 紧跟“什罗”(专放新娘装饰品及生活用具的木抬箱), 新郎骑马于轿前, 梳头侍女之车随后,再后是娘家客人的乘车,形成一列长长的队伍,名为“吃筵席的”。凡轿过之村,皆鸣炮停歇,村女皆争观品评新娘的手艺。轿过桥头、十字路口、街道,必要鸣炮,有 的还要贴红纸条表示以喜驱邪(送女仪式的隆重与否,因贫富而异)。若途中撞亲(两家花轿相遇),以 互换礼物让道,表示互不干扰,各自平安。若遇丧棺,则要改道,或以红绸遮轿,在炮声中前行。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婚仪

也叫“拜堂”、“拜天地”,由执事主持,执事身着礼服(礼帽、长袍)。从迎轿开始,“执事”手提 一只斗,内装甘草(表示金)、麸皮(表示银),口唱《草料歌》,在鞭炮声中将新娘迎下轿来,穿门入 庭,至花堂前,命新郎上前揭去新娘的盖头,象征夫妻相认。堂前桌上摆香、烛、献品及供奉“天、 地、君、亲、师”之牌位;地铺红毯为新郎新娘叩首之用;另外桌上还放置六物:斗、秤、尺、剪、算 盘、镜(象征传说中“三媒六证”之“六证”),表示“公平合理,心明如镜”。附民国中叶流传的一首《草料歌》及拜堂仪程: 《草料歌》由执事唱迎轿词:“花轿到门前,宾主站两边,鼓乐迎淑女,鞭炮庆家宴。鸾凤鸣双喜, 蓝田种美玉,聚乐生祥瑞,佳女配佳婿”。 下轿词(新娘下轿时,由执事先生边撒边念):“一撒麸子,二撒料,三撒新人下轿”。 进门词(新娘下轿后由男方接亲者搀入时念):“一撒金,二撒银,三撤新人进了门”。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进堂词

“花堂设置多辉煌,五色云彩呈吉祥,青鸾对舞千秋会,鸾凤合鸣百世昌”。 拜堂词:“寻得桃园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桃园仙 鱼逐水流,只等渔郎来问津。一拜天地日月 星,二拜东方甲乙木,三拜南方丙丁火,四拜西方庚辛金,五拜北方壬癸水,六拜中央戊己土,七拜 三代老祖宗,八拜父、母、伯、叔、婶、娘众弟兄(依次为高祖父、高祖母、曾祖父、曾祖母、祖父、 祖母、父、母、伯父、伯母、叔父、叔母、兄、姐、弟、妹),九拜师长情意重,十拜亲友一礼行(依 次为师父、师母、师兄、师弟、舅父、舅母、 姑父、姑母以及所有亲属、宾客、媒人、村老)”。 夫妻交拜词:“天上织女会牛郎,才子佳人配成双,今日两家结秦晋,富贵荣华万年长”。谢仪词;“再拜:吆车的,抬轿的,点火的,响炮的;接客的,了哨的,还有招呼不到的;梳头的,扶女 的,扮相客的,知己的;看客的,收礼的,四面八方贺喜的;铺席的,夹毡的,还有人窝胡钻的;切菜的, 揉面的,烧锅揽柴砸炭的;摘葱的,剥蒜的,担水吆驴垲面的;扫地的,看院的,提茶倒水抹案的;抱娃 的,收蛋的,买烟灌酒上县的;还有停到门口立站的,扒到窗台偷看的;没有事情发干的,出来进去游 转的;端盘的,拾馍的,专门招呼看坐的;还有啡下巴狗沿到粪堆害参的……”。一并行礼。拜毕礼成。入洞房: 新郎新娘拜堂后,互饮一杯酒叫“交杯酒”,由姑婆带领进入新房叫入洞房。当过灶房时,有人专意 给锅上扣个瓷盆,姑婆唱道: “新娘见盆,骡马成群”。让新娘拿铁勺在锅里搅一下,姑婆接唱: “新 娘搅锅,越搅越多”。有人在锅内丢一双筷子,姑婆唱道;“新娘见筷子,明年抱太子”。看热闹的 人向新房内丢一片瓷瓦片,姑婆又唱:“洞房摞瓷片,明年生谋娃”。有人给炕头放个木头墩子,姑 婆就唱:“炕头放墩墩,后年抱孙孙”。有人给炕上四角放四种干果:核桃(谐白头到老)、红枣(见红 有喜)、花生、栗子(落花生子之意),观热闹者抢食时,姑婆又唱:“七个核桃八个枣,娃子多来女子 少,媳妇吃了核桃枣,两口子和气永不恼”等等。新娘人洞房后,刹时,必有年青小伙子前来以挂门 帘、窗帘为名向新娘索要红封(红纸内包钱币),讲楔一个钉子见个封,以此耍闹逗笑,开宴时,端盘的人故意不拿筷子,又向新娘讨封;而娘家的女客们也在人不注意时,将酒壶茶杯碗碟等藏起,以至 带回家,等女婿到岳丈家赴宴时,用手帕、糖果等礼物换回,这样耍闹,民间以为趣。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宴客

叫“待客”,也叫“坐席”。一般是两顿饭,首席:一盘九碗(四角凉菜,五碗热菜)带馍。第二顿开 始先喝酒,盘里四碟或六碟,边喝边上菜,酒毕再出一盘菜带馍。饭前饭后,以茶点招待。坐席的座 位有尊卑长幼之分,即将娘家贵宾让至上席(如岳父母、舅、姑等)。饮宴中,新郎、新娘要逐席向宾 客敬酒,主要亲属接酒时还要回赠一件礼物,这种礼叫“认亲”,所赠之物叫“见面礼”。宴客中, 猜拳行令不亦乐乎。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耍房

也叫“耍媳妇”,“闹新房”。在婚后的三个晚上,都有人耍房,其内容丰富多彩,有说曲儿(猜谜)、 绕口令、唱歌,有双亲嘴、双吃糖、摘樱桃、鸳鸯送枕等,节目都很有趣,但也有些不健康的内容, 如给纸烟内装上小炮,新娘点烟时炮响被吓,有的给茶水中放上辣椒面或芥末粉,新娘一喝就咳嗽不 止,另外还有些低级趣味的不文明节目往往出现。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送饭

结婚后第二天一早,娘家及主要亲属要给女儿送饭,有饺子、面条,一家摆一盘,意指女儿勿忘娘家 的养育之恩,婆家则要盛情款待亲家客人。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回门

婚后第三天(如逢单日推后一天, 意取双吉), 由宾相带上一对新人, 抬上什罗去女方家赴宴叫 “回门” , 也叫“请女婿”,岳丈家设宴招待,女婿要给岳丈家里门族的长辈行叩头礼,受礼者以小礼品回赠, 以示认亲。在回门之日,女家村院中人,还要戏耍女婿,女婿必须和气嘴乖,有时给耍闹者以红封等, —直热闹到天黑,才回家中。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贺礼

贺礼也叫行礼。结婚之喜,亲戚要行礼,舅、姑、姨、干父家必行重礼——蒸花老虎一对,给新郎披 一条红绸子等四样礼。舅父要买一盏灯、一个脸盆,其他亲戚按其远近以定礼物之轻重,远亲虽不必 蒸老虎,也要带九个大花馍,有蒸面鱼的,有蒸大油炫的。乡党、朋友行礼一般是现金,叫“干礼”。 德高望重之人之子完婚时,乡友多联名行“喜幛” (也叫“条子”,即红绸、缎料),上写恭贺的联语, 如“天成良缘”、“喜渡鹊桥”等字,主人对乡亲贺礼者,同时宴请接待。陕西的婚俗根据地方民风民俗的差异有所不同,从婚俗中所折射出来的民俗文化也多种多样。下面再来说说乾县娇俗中的“配房”—烟布袋儿。烟布袋儿,就是经常抽早烟的乡党们,在近两尺长的烟杆上挂的装烟末子的袋子。它常为黑色,在乾县可不是随意做的,其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千百年来形响一代又一代的关中儿女。

 

陕西结婚风俗流程:烟布袋儿

就是经常抽旱烟的乡党们在近二尺长的烟杆上挂的装烟末子的袋子。它常为黑色,这烟布袋儿在乾县可不是随意做的,这里面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千百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烟布袋儿是乾县青年男女结婚时的女方家的“陪房”。为什么“陪”烟布袋呢这是因为,新媳妇过门后,首要的问题就是“表现”出对男方父母的孝顺。这也是关中民间婚俗程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乾县,新婚后第二天一大早,新媳妇就会到公、婆房中,端茶倒水,同时也要带去自己亲手为公、婆做的见面礼。其中,带给公公的礼物就是烟布袋儿。这从表面看是带给公公的一个礼物,其实这其中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新媳妇”送给公公烟布袋儿,表达了新人对公公在家中权威和地位的尊重。烟布袋儿由新媳妇亲手制作,婚后敬送给公公。公公把烟布袋儿挂在自己的烟杆上,人前人后,亲戚邻里看到就会对烟布袋品评一番,“哎呀,看把你飘的,你家的媳妇真有本事!”、“哎!你老汉有福,取了这么能行的媳妇!”全村人对初来乍到的新媳妇充满了好奇心,这个精心制作的烟布袋儿,便是一个媒介,使乡亲对她有一个第一印象和间接的了解。烟布袋上的刺绣一般采用扎绣,多以牡丹、荷花等象征富贵,在袋子的两个角绣有蜘蛛、蝴蝶或一些昆虫,有辟邪之说。从构图、布局和针脚,都可以看出新媳妇是否心灵手巧,这些会成为婚礼之后,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结语:以上就是陕西结婚风俗流程,陕西幅员辽阔,民风淳朴,性格康爽,带有鲜明的北方特色,其婚姻观念和婚姻习俗也各有特点,有共性也有差异,是传统婚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中国各地婚礼习俗都不一样,在一些地区好保留着传统的结婚风俗,特别是农村地区。陕西地区农村结婚就沿用着老祖宗留下来的结婚习俗,下面我们来了解你一下 陕西农村结婚风俗 吧。

陕西农村结婚风俗

1、先是等男女双方同意,然后双方家长和亲戚才见面定结婚的日子,这个日子还要神人提供或是参考,双方家长和亲戚见面的地点一般是在女方家中,这种方式叫做“下彩”。下彩的时候男方还要给女方彩礼,各地方与各地方不一样,有的几百,有的地方达到几万。这个时候还要商量结婚时的一些准备事宜,比如女方当天能来多少人,各自家中都买什么东西,把女方买的东西叫做“陪”嫁妆,结婚当天会用汽车拉来的。

2、一般情况下,在正式结婚的前些日子,就要请神人根据生辰八字看好结婚的时间等,上面已经大概提了一下,然后写成书面的,在结婚的前天让家里的其他人送到新娘娘家中,这种方式叫做“送箱子”,下面会提到!

 

3、快到结婚的日子时,就开始布置新人房间了,主要是装饰,包括照得结婚照等,还有剪一些“喜”字(本博客的前一个文章有),这时已经有一些结婚的气息了!

4、这时就到结婚的前天了,这天一般是近期的准备,比如蒸馍,赶集,杀猪(不杀猪哪来的肉呀),这天下午要找一个家里的其他人去女方送箱子(在原来就是真正的送箱子,去时背一个大箱子给女方拿去,现在人一般不这样麻烦了,只是个形式了),主要是定一下最后的事,给女方婚单等,要商量一下后天的具体按排,商量一下取新人时给女方娘家人的“离母钱”(顾名思义就是离开母亲的钱),然后就回来了!

5、这天晚上男方和女方各自家中都要请客队里的人和邻居,方言叫“喝酒”,当然也有人叫请客。主要是按排一下明天和后天的分工。

 

6、下来就是结婚的前一天了,这一天是最忙的一天了,因为这天要把明天吃的全部东西合用的东西准备好。早上就根据昨晚分工的人名单叫这些人去压面(当然是哨子面了),其他人已经准备切菜,洗肉,洗鱼等,还有新娘房子最后的装饰。,下午就开始打宴棚,很大,一次性可以放20席,容纳160人就餐(这在农村算大的了),等棚搭好了,就有人开始在里面玩了,一般就是小性质的娱乐赌博了,打麻将,挖坑,推拖拉机等。还有就是加入男方或女方有已故的人的话,要去墓地给烧纸,表示让知道一下。等到晚上,人们都离去时,要留一个人看摊子,因为一切吃的都准备好了,都在院子里放着。这样,一直到第二天5点钟左右!

7、大约5点钟左右,主家就开始叫人起床帮忙了,帮忙的这些人被称作“劳客”,也就是前天晚上定出来的人,这些人一些人负责家里准备工作,一些人跟着取新娘。这时,彩车也就开来了,大约在7点过了就开始出发了!

 

8、娘家的人也提前站在家门口迎接着,新娘子起来的很早,因为要盘头,在取的人到时就已经准备好了。去取的所有人要吃一个饭,吃完后每人发一个手巾,然后双方家里的代表和媒婆就在一起给一下前天谈好的离母钱,新娘子和家人在告别一下,家里人也叮咛一下新娘子,就快出门了。

9、在出新娘房间门的时候有一个习俗叫“扛门”,就是新娘家中的人把门扛住不让取的人进来,外边要进的人(一般是新郎亲自要来,但是如果新郎属相被“方”的话就不来)只要给点“份子”才可以进入取到新娘。[本来新娘还要坐在床上穿好新鞋等新郎来背,但是新郎被“方”的话就不能了,因为新郎不来,所以要自己穿着旧鞋子走到车上,等坐好了后才换上新鞋子,这样表示不带走娘家的人和东西]。新娘到车上后要换新鞋子(前面提到了原因)。一般新娘子帮便会做一个小孩,俗称“带钥匙的”,意思是带着箱子上的钥匙,在吃中午饭时男方家里的人(一般是早上跟着一起去取新娘的那个女的)会向这个孩子要钥匙,这个孩子也会向她要“份子”,然后才给她钥匙。)这时就开始回了!

10、男方的人也会提早的在门口迎接新娘的到来,看热闹的人很多一般,放鞭炮敲锣打鼓的迎接。在新娘下车时也有讲究,一般是不会下的,只有男方的人给份子才会下车,这个时候撒彩的都已经围在车旁做好准备,新郎也会站在这里迎接(加入新郎“方”的话就不来,站在院子里,提前准备一个箩筐,当新娘往进走的时候隔一下,这样,新郎才能见新娘了)。走进院子后,一般是做饭的厨子挑盖头,厨子拿一个棍子,上面插一个馍,当然这一挑女方少不了给厨子份子,要不就等着吧,他就是不挑。

11、走到行人房间门口时也会被挡住要份子,俗称“挂门帘”,这个挂看谁能抢上就谁挂,要不给的话就站在门外别进了。

 

12、走到房间后还有“占炕”的小孩,这2个小孩会向新娘子要份子,等新娘子给了才会下床把床让给她。这个过程就算结束了。剩下来就是娘家人吃早上饭了,一般在我们这里早上吃的是哨子面,中午吃的是菜和馍。特别是吃中午饭的时候新郎新娘要给人敬酒。中午饭吃完后娘家人直接被送回家。

13、整个过程就算差不多了,等大家都吃完午饭后会拆掉棚子等。晚上是耍新人,但是这两年好像渐渐的被遗忘了。在这里,第二天还要带娘家和忙碌了2天的劳客。到这里这个过程就结束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3348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8
下一篇2023-11-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