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大西北,我们家乡也有许多有趣的结婚习俗,现在就和老铁们分享一下。
1追亲
在通渭农村,男婚女嫁仪式十分隆重,现在看来,其中不乏有一些不合时宜的繁文缛节,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这里古老淳朴的民俗民情。
男子迎亲称"引新媳妇”。
迎亲必先择卜吉日。吉日将临,男方整理院落,洗刷门窗,求字裱画,通知亲友。临近二三日,接亲眷,请“总理",聘厨师,邀陪客,找乐工,剪窗花,贴喜联忙不胜忙。吉日前一天晚,接"先人”,请祖出龛,供奉祭品,烧香纳拜。吉日晨,置酒举餐,打发迎亲人起程。
迎亲一般为3至5人,包括引亲的、媒人、背箱人等。带上两瓶喜酒,两只喜鸡,12个大馍、1对"封子",1顶盖头,1件束衣和“开箱钱”、“伴女钱"、喜帖等。
女家称女孩出嫁为“过阿家"或"过门”。此日早起,打扫内外,备香设案,请舅家,招待亲朋及“添箱"者。
在迎亲人来临之前,摆好嫁妆及"添箱"(亲友所送礼物)供人观赏,以示阔气,称"摆嫁妆"。迎亲人到后,先焚香祭祖,再向女方贵亲行磕头礼。礼毕入席。席毕,打发背箱人先行,接着新娘穿束衣,揣红书(或称"婚书"),戴盖头和迎亲人一道起程,有些地方新娘出门时,将1把红筷扔于院内,另有人将"伴女钱"散给众人,送亲人(8至12人)步后(若新娘恰在新郎对门或隔壁,须绕过百步而至)。
旧时,若迎亲队伍途经有亲友的村庄,亲友要备桌凳烟茶,供迎亲人小憩,称"迎风";若遇碾台、碌碡,大树、窖井崖头,十字路口则贴一书有"花红盖之"的红纸条,称"路帖",或以红毡相遮,称"遮白虎";若逢他人迎亲,两新娘于默默不语中交换1小件物品,以免"冲婚"。
2安房:
亦为“安床",尊客走后,好事者开始"闹洞房",安房人(一般为男性喜相人)为新郎新娘"换盅”,即找红线尺许,两端各拴一铜钱,分置于两个盛满酒的盅内,新郎、新娘各端一盅,饮去一半,再互换饮尽,缘于"千里婚缘一线牵“之说。梳头”破面",是将两个分别包有铜钱和草秸的馒头摆在新郎新娘面前,让其任取一个,掰开后看谁获铜钱,谁获草秸,俗意难再,铜钱兆吉。然后将新娘的发辫改梳为纂,接着抛撒核桃枣儿和“面棋",口唱吉词:“一把核桃一把枣,养下娃娃满炕跑……。“最后"扫炕",边扫边以言相嬉。至此,安房毕。
作为出土的铜钱,它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因此,不建议随意丢弃这种物品。如果你不想收藏这个铜钱,最好将其交给专业的文物保护机构或者当地的文化局。他们会对这个铜钱进行专业的处理和保护,并确保它得到适当的保管或展示。
如果你想自己处理这个铜钱,可以将其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如一个盒子或储物箱中,避免它受到损坏或丢失。你也可以选择将它捐赠给博物馆或历史协会等机构,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个铜钱的历史价值。
结婚扔卡子是一种传统风俗,通常是在中国南方地区的婚礼上出现,也称为“敬酒扔卡子”或“敬茶扔卡子”。在婚礼上,新郎和新娘通常会向来宾敬茶或敬酒,作为感谢和祝福的表示。而在这个过程中,来宾会把红包放在敬茶或敬酒的盘子里,以表达对新人的祝福和祝福的财物。
而结婚扔卡子则是一种特别的方式,新人在敬茶或敬酒时,会在红包中夹入一张印有自己的照片和祝福语的小卡片,然后再扔到盘子里,来宾们可以在领取红包时获得这张小卡片,作为收藏和纪念的物品。
这个传统风俗源于古代,早期的卡子是用金银或铜钱制成的,表示新人的财富和美满。现在,结婚扔卡子已经成为流行的婚礼风俗之一,使得新人和来宾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和融洽。
这是古代人所谓的金银财宝,那时候的人穷一般人家没有金子,所以多用铜币和银币代替金子作为传家宝让女儿带去,意在预示女儿能给男方带去财富,祝福女儿多福多子。这些金银财宝在古人看来还有辟邪作用,所以一半压箱底,一半串成串挂在床头,有避灾驱邪之意。 查看原帖>>
带铜钱的中国结不可以扔掉。因为中国结是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汉族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它原本是由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后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周朝人随身的佩戴玉常以中国结为装饰,而战国时代的铜器上也有中国结的图案,延续至清朝中国结才真正成为了盛传于民间的艺术。当代多用来装饰室内、亲友间的馈赠礼物及个人的随身饰物。因为其外观对称精致,可以代表汉族悠久的历史,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中国结中,有:双钱结、纽扣结、琵琶结、团锦结、十字结、吉祥结、万字结、盘长结、藻井结、双联结、蝴蝶结、锦囊结等多种结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