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头的正确的姿势?

磕头的正确的姿势?,第1张

一拜三叩,这是隆重的礼节,大多是以下场合,初次见面的长辈,见祖宗级的长辈,拜见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拜师,拜年,拜寿,拜谢等场合。

其仪式是先做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磕完第一个头后,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后磕下第二个头,同样再磕下第三个头,最后起立。不要像“捣蒜”似的,不直起上身就把头接连触地三次,那是失礼的(幼童可以)。

扩展资料:

一般给长辈磕头,最好是爷爷奶奶辈的,且不能多磕,会折寿。磕头是手掌触地,不需要正反,头必须磕到地才能表示尊敬。 一般给神佛磕头时,手是需要正反一下的,表示清白。

单纯磕头(单叩首),是儿童对长辈的常礼。一般情况是儿童随家长见到长辈,家长说:“过来见过XX(长辈),给XX磕头。”孩子要先说句:“给XX磕头啦。”而后双膝先后弯曲跪下、手扶地、头触地,完成磕头的动作,然后起立侧身站着。

长辈在接受孩子磕头后,必须做两件事,一是应当及时说:“好,起来吧。”一是要给孩子来点“赏赐”,例如小玩意儿,糖果等,或给个零钱,“头”是不能白受的!旧时代许多人在孩子说磕头还没跪下时,及时说:“不用啦。”而阻止孩子磕头,以免拿不出礼物的尴尬。

1结婚前如何祭拜天公

祭拜对象:天公祭拜地点:在正厅前用两张长凳架上一张八仙桌,称为“顶桌”,顶桌下面另置下桌;两桌都围上彩缎面的八仙彩。

祭拜时辰:结婚前日;凌晨11时(子时)至1时开始祭拜。供品:上桌第一排供:五果(香蕉、李子、凤梨、米糕、生仁),六斋(木耳、金针、豌豆、菜心、香菇、蚕豆、桂圆、海带等任取六样),扎红纸的面线(聚成塔状),清茶三小杯。

下桌供:半生熟的五牲,红龟稞,发稞,酒五小杯(作为供奉天公的从神用)桌旁两侧:各系带尾青的全支甘蔗。祭拜程序:上供—点烛―神前献茶、酒—焚香迎神(三炷香)并祈求婚事一切顺利—望空行三拜九叩礼(合掌拜三下、跪下叩三个头,如此重复三次)—敬酌第一次酒—掷茭以问神明之降临—神明既降,敬第二次酒—有祈祷于神明者,掷茭以请示神明(一边掷茭一边念欲祈求的事,并许下答谢的报酬)—香烧至三分之一时,双手捧持金纸、爆竹拜供神明烧五色金(天金、顶极金、寿金、刈金、福金)及灯座—燃放爆竹(可省略)—第三次献酒->掷茭,问神明是否餐毕—将酒洒于纸灰上->撤供。

注:祭品中的鸡不能用母鸡、白毛鸡、腊脚鸡,最好是阉鸡或公鸡。讲究的人还会祭上全猪羊。

另一种较为简便的祭拜方式为:上供―点烛—神前献茶、酒—焚香迎神(三炷香)并祈求平安—(合掌拜三下、跪下叩三个头,如此重复三次)—香烧至三分之一时,双手捧持金纸拜供神明烧五色金(天金、顶极金、寿金、刈金、福金)及灯座—将酒洒于纸灰上—撤供。

2结婚拜天地都有那些程序

结婚拜天地作为大婚之日的关键程序,分简和繁两种,繁的方式可能现在大部份地区,大多数人都会省掉,而采用简要的程序。作为一个宗族仪式,它仍然属于宗教范畴。一般宗教上讲的拜的是神灵、上帝之类的,而结婚的拜堂仪式,对拜天地的那一揖,其核心是让上天作证,而不是真的拜天上什么虚无的东西。拜祖宗这一揖,则是对祖宗的召告与宣誓(意思就是告诉祖宗,今天某某某结为夫妇,男方将继承祖宗传承之德,秉德持仁,将我姓发扬光大,某女从此日正式列入我氏宗谱,成为我氏子孙之母,将助夫旺子,发扬良德,效尤乡邻)。拜父母之揖,则作为谢恩之揖,表达对父母抚育子女之艰辛,今日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即从今日兹始,同时也表示不论今后子媳如何都将永远是父母的子女,父母永远是最大。最后一拜为夫妻对拜,此拜一方面代表感谢对方不弃自己愿携手共渡今生,二是表示今后双方将永远相敬相爱,这一揖有感谢与宣誓的意义。

所以,拜天地时,先由家中长辈,最好是新郎的父亲,净手点烛烧香。先烧纸币,再点香烛。香火案上要红烛双燃,五香飘烟(就是五柱香充分点燃,香案上五柱,香案下一柱,大门外一柱),这一过程是用香与纸币通告列祖列宗到堂准备受拜。接着要有司仪先生唱示,司仪先生会朗声唱告:

请新朗新娘堂前就位!

一拜天地祖宗,叩首!叩首!再叩首!

二拜高堂父母,叩首!叩首!再叩首!(即使父母仍然健在,但此时父母必须尊位祖宗之列,如果觉得不直接,就直接夫妻同时将头转向父母方向叩拜)。

三拜夫妻百头偕老,此时夫妻转身与对拜访,只揖拜但不叩拜。

当第三拜也就是夫妻对拜完毕,炮竹、音乐要齐呜,司仪会宣告夫妻入洞房,这时才由新郎牵着新娘进入洞房。

整个拜天地仪式结束!

3结婚出发前祭祖程序

结婚祭祖,是中式传统婚俗重要流程之一,百姓大多看重并且恪守。这一源远流长的风俗,给百姓家喜庆热闹的婚礼,增添了几分庄严和肃穆的色彩。

归纳起来,结婚祭祖有三种情形:

一是新郎祭拜自己的家族先人。旧时,结婚的前一天傍晚(也有的在结婚的当天早晨),喜主(新郎的父亲或长辈)备好香、纸、蜡等祭品,领着新郎来到家庙祠堂或祖坟上香、烧纸、磕头,并由喜主念叨:“某某结婚,请列祖列宗回家吃喜面、喝喜酒”等等。其实,这也是“请列祖列宗保佑家族后人婚事圆满顺利”的一种愿望。“文革”期间家庙祠堂被拆毁,表面上看此俗已废,但在当时的确有一些家庭,子女成婚之日依然在家里偷着祭祖,只是不让外人知道罢了。“文革”结束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此俗逐渐恢复,有的按旧俗到祖坟地上香烧纸磕头祭拜,有的在家谱或先人的遗像前鞠躬祭拜。

二是新郎祭拜女方的家族先人。老辈子年间,结婚的当天上午,新郎迎娶来到女方家里后,即在“毡迎客”(男方)和“送亲客”(女方)的陪同、指引下,郑重地跪拜女方的家谱或先人牌位。新郎作为“半拉儿”的身份,祭拜女方家族宗亲,既表明自己从此正式成为女方家庭的至亲,也是敬重和缅怀女方先人的一种形式,无可非议。改革开放以来,旧俗尽管依然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村子发生的变化也比较大,现在不少的新郎进门以后,已由过去的上香磕头祭拜,简化为“三鞠躬”。当然,新郎进门以后究竟祭拜与否,关键要看女方的家里是否有祭拜的准备,有则拜,无则免。

三是上喜坟。所谓“上喜坟”,就是在结婚的头一天傍晚,或在结婚的当天早晨,喜主领着新郎,携带红色或粉色祭品,在亡故的亲人坟头上压红色或粉色纸,在坟前上红色香,烧红色或粉色纸,“浇奠”红酒。蓬莱境内的北沟、大辛店一带,有些村子将这种祭奠称之为“上喜坟”。上喜坟的风俗现在尽管不普遍,但在乡间仍见其踪。

结婚祭祖,同清明节扫墓一样,并非封建迷信,而是借婚姻大事之机,缅怀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教育儿女不忘自己的“根”,这完全在情理之中,也是中华传统孝道文化在民间婚俗中的具体体现。

4婚礼上一拜天地什么什么的仪式的意思是神马

西安贝蒂婚庆小王老师温馨提示:

“拜天地”。古代婚礼仪式之一。中国婚礼仪式。又称拜高堂、拜花堂。旧时举行婚礼时,新郎新娘参拜天地后,复拜祖先及男方父母、尊长的仪式。也有将拜天地、拜祖先及父母和夫妻对拜都统称为拜堂。唐代,新婚之妇见舅姑,俗名拜堂。北宋时,新婚日先拜家庙,行合卺礼,次日五更,用一桌,盛镜台镜子于其上,望上展拜,谓之新妇展拜。至南宋,则改在新婚当天。坐富贵礼后,新婚夫妇牵巾到中堂先揭新娘盖头,然后“参拜堂,次诸家神及家庙,行参诸亲之礼”。后世一般在迎娶当天先拜天地,然后拜堂。清代和民国时均有将拜天地和拜祖先统称为拜堂礼之说。

始自唐代,自皇室至士庶,普遍行之。宋以后,风行全国,所拜为天地、祖宗、舅姑(公婆),并夫妻交拜,表示从此女子成为男家家族的一员,因而成为婚礼过程中最要的大礼。近化“拜堂”范围扩大,除天地祖先尊亲及交拜外,更须拜毕家族尊亲、友好宾朋。乡村于新婚次日拜宗祠后,尚须拜揖乡党邻里,婚礼始告成立。

即“拜堂”。汉族婚姻旧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唐代已有。上午七点到下午一点左右举行。娶女的人家在家堂前置香烛,陈祖先牌位或遗像。摆上粮斗,内装五谷杂粮、花生、红枣等,上面帖双喜字。拜堂前,燃烛焚香、鸣爆竹奏乐,然后礼生育唱,新郎新娘就位跪拜,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夫妻对拜。交拜后入洞房。换代婚礼改行鞠躬礼。

5古人结婚怎么拜天地

婚嫁婚嫁程序:旧俗“三茶六礼成亲”。

“三茶”,即三次送礼。宁都客家人对结婚、做屋等馈赠礼品中要有一项茶叶,故俗称“送茶”。

“六礼”,即婚嫁过程中的门项进程。1、纳彩,男方托媒去女方提亲。

2、问名,问女方名字及生辰,俗称“开小八字”。3、纳吉,男方卜得吉兆,双方八字相合,男方备礼通知女方,决定成亲。

4、纳征,男方给女方送彩礼(要礼金、衣衫、食物),俗称“开红贴”、“开大八字”、“大定”、“过定”,今谓“订婚”。5、请期,男方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求其同意。

俗称“报日子”、“定茶”。6、亲迎,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一般称为迎新。

民间俗称男方叫“归亲”,女方叫“行嫁”、“归门”。今谓“结婚”。

婚嫁礼仪:过去时兴“花轿”,男方发轿到女家将新娘抬回。上轿之前,女方一家要号啕大哭,俗称“哭嫁”。

说是不哭会使外氏穷。新娘进门后,拜堂,饮交杯酒,用新草席铺地为道,踏在席上走进洞房。

迎娶时,男方要出多种财礼给岳父母的“辞神礼”、给侍娘的“插花冖”、首士的“开剪礼”、厨师的“开杓礼”,以及小孩凑热闹的“开门礼”等等。请客送礼的习俗是“先请后贺,不请不贺”。

拜堂时,长辈要送拜礼,名叫“贽敬”,俗称“拜见”。招亲:旧时,男到女家招亲,俗称“招郎”。

改嫁:旧时,寡妇改嫁,非常艰难,俗有“嫁次老公出道世”的谚语。约定再醮日期,必须在夜深人静时悄悄离家,偷偷溜出村庄(绝不能经过“后龙山”)。

到了半路换鞋上轿。改嫁的寡妇人称“夜桥婆”。

一、单纯磕头(单叩首),是儿童对长辈的常礼。一般情况是儿童随家长见到长辈,家长说:“过来见过XX(长辈),给XX磕头。”孩子要先说句:“给XX磕头啦。”而后双膝先后弯曲跪下、手扶地、头触地,完成磕头的动作,然后起立侧身站着。

长辈在接受孩子磕头后,必须做两件事,一是应当及时说:“好,起来吧。”一是要给孩子来点“赏赐”,例如小玩意儿,糖果等,或给个零钱,“头”是不能白受的!旧时代许多人在孩子说磕头还没跪下时,及时说:“不用啦。”而阻止孩子磕头,以免拿不出礼物的尴尬。

二、一拜一叩,是成年人拜见长辈的常礼。一般是拜访、或长辈来访时,应当主动向前说:“我(自己名字或辈分、身份)给XX磕头了。”并可以说句祝福的话,而后,正面对长辈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磕头。

长辈若接受了这一“头”,也必须有所表示,大多要给钱的,并说句“给你喝壶茶(或喝壶酒)吧”,或者“买双鞋穿吧”之类的话。

否则(如表示谦虚或不想破费),就要在晚辈作揖后,及时说“不必磕啦”、 “免磕了吧”等话语,最好同时伸手扶住对方身体以阻止继续磕头,因为只要“头”磕下去就要掏钱的。

三、一拜三叩,这是隆重的礼节,大多是以下场合,初次见面的长辈,见祖宗级的长辈,拜见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拜师,拜年,拜寿,拜谢等场合。

其仪式是先做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磕完第一个头后,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后磕下第二个头,同样再磕下第三个头,最后起立。不要像“捣蒜”似的,不直起上身就把头接连触地三次,那是失礼的(幼童可以)。

除上述家常礼仪外,还有些与某种仪式相关的规矩,如祠堂中祭祀,不同庙宇中的敬神,祭天祈雨,官场中的多种繁缛礼节。

扩展资料

社会争议

大学生的“磕头作业”折射“教育幼稚病”

郑州大学一学院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磕头”作业题,即给父母磕一个头。

“磕头”就意味着感恩,能激发感恩之情?在古代,“磕头”是习惯性的礼节方式,环境使然。而今天没有了“磕头环境”。

这道作业难免犯了“教育幼稚病”。

一则作业颇为“天真”,从传统文化中找到最常见的感恩父母的方式,然后就认为能体现“亲情”,能表达出“感恩”;

二则没有经验,作业布置者、赞同者自己是否做过,笔者不清楚。不过,至少他们对学生的心理感受不了解,对当今时代感恩内涵缺乏调查研究。拿形式化的东西当内容,断章取义地继续“传统文化”,这就是“教育幼稚病”。

“磕头”作业题确实抓住了“感恩缺乏”的时代性要害,可惜没有找出恰当的解决之道。如果硬要说这是继承传统文化,只能说是机械地继承,而非能动地弘扬。机械地继承,其危害不只是良好的初衷难以实现,而且容易危及传统文化的传播。

-磕头

 随着复古潮流的盛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古风婚礼了。既然决定了举行一场古风婚礼,对古代婚礼具体流程提前了解一下,肯定对大家的婚礼筹备工作很有帮助。古代拜堂流程详情介绍分享给你们,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吧。

古代婚礼具体流程

 1、说媒

 媒妁之言在过去的婚礼习俗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般即便是新人双方各自看重了的婚姻,也会另外找一个媒人作为中间人进行信息的传达。

 2、提亲

 如果说媒阶段中,男女双方都比较满意的话,那么就可以到提亲环节了。男方需要准备好礼品,到女方家里上门提亲,同时了解对方的生辰八字等信息。

 3、三书六礼

 所谓的三书六礼,三书指的就是聘书、礼书,以及迎书。而六礼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以及亲迎。这个三书六礼是传统婚俗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一个都不能少哦。

 4、成亲

 古代婚礼中的成亲仪式,主要的就是拜堂了。新人在三拜之后,婚姻关系就算是正式确立了。接下来就是新娘在洞房中等待,新郎在外陪伴宾客饮酒。

古代拜堂成亲流程

 拜堂,通俗的说也叫拜天地,是传统婚礼仪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整个仪式需要两位傧相,分别担当引赞和通赞。新郎先去新娘的花轿之前,弯腰拱手带领新娘下花轿。然后,新郎由一条大红花,牵引着新娘,从门口走到大堂内。

 新郎新娘分别站定就位后,先要进香,求神明保佑,告祖先喜讯。献香的时候,要三跪三叩首。此后,就是三拜的环节了,分别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三拜完成之后,就可以将新娘迎入洞房,进行之后的婚礼环节了。不过,如今即便是古风婚礼,也需要新郎新娘两人一起想宾客敬酒啦。

拜年磕头的正确姿势

 拜年磕头的正确姿势,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不少人都是通过打电话、发微信拜年,但在有些地区,拜年还是要跪拜的,这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表现,拜年磕头的正确姿势。

拜年磕头的正确姿势1

 旧时礼节,跪在地上两手扶地,头挨地。

 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自己的父母跪下磕头两个,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父母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我们晚辈。然后我们再去自己的爷爷奶奶家磕头拜年,同样的祝福,同样会得到“压岁钱”。

 然后我们还会走向自己的邻居,只要是经常见面的大叔大婶们我们都要走向他们的堂屋,背对着正门跪下叩头。路上一些不是很熟悉但是认识的,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青年及成年人要几人一组去邻居和亲戚家中磕头。这段时间,家中正屋挂着家谱牌位的画卷,门前摆放供人磕头的席子。客人来时,首先站在祖谱前,拱手祭拜三次,再跪下磕头三次。然后给年长并且辈分大的人磕头三次。

 如果有儿童参与,并且与被磕头的人有非常亲密的亲戚关系的话,就要给儿童压岁钱。磕头大体分两波,第一波在初一起早的时候,主要去邻居家。第二波在初一以后的几天,拜访其他亲戚时进行。

拜年磕头的正确姿势2

 一般是给自家人磕三个头给别人家拜年的时候就磕一个。

  拜年磕头的正确步骤

  单纯磕头(单叩首)

 儿童对长辈的常礼。一般情况是儿童随家长见到长辈,家长说:“过来见过XX(长辈),给XX磕头。”孩子要先说句:“给XX磕头啦。”而后双膝先后弯曲跪下、手扶地、头触地,完成磕头的动作,然后起立侧身站着。长辈在接受孩子磕头后,必须做两件事,一是应当及时说:“好,起来吧。”一是要给孩子来点“赏赐”,例如小玩意儿,糖果等,或给个零钱,“头”是不能白受的!旧时代许多人在孩子说磕头还没跪下时,及时说:“不用啦。”而阻止孩子磕头,以免拿不出礼物的尴尬。

  一拜一叩

 成年人拜见长辈的常礼。一般是拜访、或长辈来访时,应当主动向前说:“我(自己名字或辈分、身份)给XX磕头了。”并可以说句祝福的话,而后,正面对长辈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磕头。长辈若接受了这一“头”,也必须有所表示,大多要给钱的,并说句“给你喝壶茶(或喝壶酒)吧”,或者“买双鞋穿吧”之类的话。否则(如表示谦虚或不想破费),就要在晚辈作揖后,及时说“不必磕啦”、“免磕了吧”等话语,最好同时伸手扶住对方身体以阻止继续磕头,因为只要“头”磕下去就要掏钱的。

  一拜三叩

 这是隆重的礼节,大多是以下场合,初次见面的长辈,见祖宗级的长辈,拜见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拜师,拜年,拜寿,拜谢等场合。其仪式是先做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磕完第一个头后,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后磕下第二个头,同样再磕下第三个头,最后起立。

拜年磕头的正确姿势3

 老话说十里不同俗,但春节拜年这个习俗却是不分东西南北都普遍存在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不少人都是通过打电话、发微信拜年,但在有些地区,拜年还是要跪拜的,这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表现,比如现在的“孔孟之乡”山东,给长辈拜年还延续着磕头这一传统礼仪。

 对于春节跪拜礼来说,最近几天网上争论很多,有人认为是封建糟粕,不应该磕头;有人认为是传统良俗,应该予以继承,大家相互争论,互不相让。我整理了一下,反对跪拜礼的理由有:一、封建陋习,奴性十足;二、侮辱人格,不平等;三、“男儿膝下有黄金”,如今男女平等,男女都不应该跪拜等等。

 跪拜礼起源于原始社会,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研究来看,“拜”字就是人们拿着谷物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而“跪拜”是因为古人最早都是双膝触地,屁股搁在脚后跟上“坐”在席子上,跪就是坐,长跪就是直起腰,跪拜就是向前叩首。跪拜礼从最初的祈求神灵,祭祀祖先,跪拜父母,发展到对封建帝王以及贵族都要行礼。

 跪拜礼一直流行到上世纪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于1912年元旦发布文告,改革旧俗、保障民权,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废止跪拜”。当时在废除跪拜制度的细节操作上是非常有技巧的,只规定官员之间、官员和民众之间不得跪拜,对民众在私人场合则不加干涉,这主要是因为跪拜礼除了有“封建等级制度”的表征外,还有表示礼仪的含义。

 作为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和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官员和权贵行跪拜礼,既侮辱人格尊严,蔑视人权,也掺杂着统治阶级对老百姓的奴化,自然,这种部分封建糟粕绝对应该废除!而孝道里面,最重要的是要求人们慎终追远,祭祀祖先,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中华文化能够绵延不绝,与中国人的祖先崇拜不无关系,当外国人信主信上帝的时候,中国信仰的是自己几千年来的文化。而孝顺,就要有一定的礼仪,其中,跪拜就是最重的礼节。

 在1966年后的十年,许多传统文化被不分青红皂白的小将们一股脑当成了封建糟粕,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再加上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的侵入,让不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对一些礼节感到陌生。然而,在大多数农村以及文化气息较浓的家庭,跪拜礼依然存在。

 所以上面说到的三条理由,前两条其实早就废除了,而第三条,则有些似是而非了。男儿膝下有黄金本意是说男儿当自强,不能轻易的屈服,不能丧失独立自主的人格。按照当代的礼仪和道德标准,男女都应该如此,而非按照字面意思狭隘的理解。况且从我们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父母的付出并不是有价的黄金能衡量的。

 可能有的人说了,孝顺不一定要磕头,这种想法也对。因此,跪拜礼究竟是社会良俗还是封建糟粕,我觉得大家要自己揣摩,毕竟当代社会,跪拜礼只是在至亲之间才会出现,父母养育之恩,不求子女能回报什么,只要子女能生活幸福,他们一辈子也就知足了。作为子女逢年过节给父母磕头,也是一种礼仪和情感的表达,没必要就扣上封建糟粕的大帽子。

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当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一说古人以左为敬,又有人在攻击别人时,通常用右手,所以拱手时,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

《老子·三十一章》中说:‘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因此,大多数情况下的拱手礼应该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即左手压住右手。这是因为,人们一般多使用右手来持兵器,用左手压住右手则象征或表达了中国古人热爱和平的意愿。”

相关礼仪:

万福:一种古代妇女相见行礼的方式。此种行礼方式多口称“万福”,故又称万福礼。姿势是双手交叠放在小腹,目视下微屈膝。行礼方式在各个朝代也在变化。历史文化界对万福礼的具体细节还有争议。

另外注意:虽然满族建立的清朝也有道万福的说法,但与汉族传统的万福礼是不一样的:“女子叩首称行‘万福’之礼, 用手按腿三叩首后, 手抚鬓角后起身。后又以平辈人抚鬓点头行礼称之为抚鬓礼。”满族的万福礼实际上只是套用了汉族的万福礼之名。

-拱手礼、央视网-春节礼仪不简单 拱手抱拳有学问

叩首在中国是古礼,祭祀天地祖宗,晋谒君长父老,乃至平辈同侪之间会面,都须施以不同的叩拜之礼。其实,跪拜磕头的动作一直被道家作为导引术的一部分。跪拜磕头动作有通经活络、疏通躯干部气血的作用。每天睡前通过磕头动作放松肢体,可以促进背部血液循环,舒展肩颈部紧张感,长期坚持还可以防止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认为,工作高度紧张,每天蜷缩在电脑前的白领一族,虽然精神极度疲惫,运动量却十分缺乏,肢体长期处于僵硬状态,所以气血瘀滞。不通则痛,痛则筋脉拘挛,于是出现诸如头痛恶心、脖颈强直、手臂麻木、指端冰凉等多种不适,也就是颈椎病的典型症状。既然气血不通,治疗和锻炼当以疏通气血,伸展经脉为主。"每日常叩首,活到九十九",这句老话不止是告诉人们虔诚孝顺可以长寿,也道出了坚持导引锻炼可以强身的道理。《周礼春官太祝》中言:"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所谓"稽首",就是人跪下后,双手着地,磕头及地,再停留一段时间,此系拜礼中之最重者。所谓"顿首",则引头至地,稍顿即起,为拜礼之次重者。所谓"空首",是双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乃又次者。这三拜属"正拜",其余几种均是正拜的变通,磕头时身体起伏幅度较小,额头并非必须触地,仅俯身屈膝、拱手作揖即可。

三拜九叩是礼节上最高的级别。 跪是双膝跪地,而非单膝,叩是叩首、叩头,是头点地。 

三拜九叩是三步一跪,当跪下后就是叩首,而且叩一个头就要站立起来,在跪下去,如此叩三个头,是为一跪三叩首,再走三步,叩三个头,再走三步,再三叩首,是为三跪九叩首。

三拜九叩指封建社会进见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礼。传统的礼德文化里面,其中有“三拜九叩”的庄严礼仪。实际上,古代的“三拜九叩”各有其修真含义:“拜”就是自祭其身,把自己这一百多斤的身体祭献出来,这是古代的解释。

现代,可以作其它的解释,就是把这个身向天地祭献,愿舍其身。“叩”就是顶礼恭敬。因为,头部里面是整个性体系统最集约的区域,也是性光产生的区域,而且性体系统的办公室也在这个区域。

三拜

拜礼重复三次。三拜要行跪后两手相拱于地,俯首至手,重复三次。古人使用三拜礼有三种情况。一是遇特殊行三拜,以示情切;二是主人对众多客人行三拜礼,以示普遍行礼;三是佛教以三拜表示身、口、意三业归敬。三拜始于先秦,经过近代,至现代后较为使用。

九叩

连续三次一跪三叩首。该礼节是清代时最庄重的大礼,行礼时,先放下马蹄袖,然后跪下挺直上身,将右手伸平举起到鬓角处,手心向前,然后放下,再举起再放下,连举三次站起。

如此大礼民间一般不用。仅在人们描述本地最高大礼时与“三拜” 联用,称“三拜九叩”为最高礼节,对帝王表示尊重。

三拜象征人三宝精气神,道三宝道经师,天三伯日月星,象征三才。九叩象征纯阳之数。

三拜九叩能使阴阳平衡,调七情,去六欲。心态保持平和。过去道门有位前辈每天修炼三拜九叩达上万次,出现了辟谷现象。

三拜九叩指封建社会进见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礼。传统的礼德文化里面,其中有“三拜九叩”的庄严礼仪。实际上,古代的“三拜九叩”各有其修真含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3690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9
下一篇2023-11-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