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嫁送礼风俗
导语:一般来说,女方陪嫁的东西中细软居多。现在更多的是男女双方商量好,将需要的东西根据各方的能力分开来买,房子一般男方来买,装修好,像家具啦,被褥啦,由男方来置办。古代还有陪嫁丫环。
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在很多的事情上我们都希望能讨个好的彩头,这样在嫁过去的时候起码心理会安心许多,在我国各地有风格多元的陪嫁风俗,女人嫁过去,娘家都会送很多寓意深远的陪嫁品,那么这些陪嫁品的意义在哪呢
下面就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些介绍:首先,戴结婚首饰主要还是要取它的好寓意,因为自古以来他们就认为戴首饰能够给人带来好运。而其次才是希望能通过首饰使自己在婚礼上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绽放人生最美丽的瞬间。
在众多的珠宝首饰中,结婚首饰主要还是偏重于三种。
珍珠
珍珠是“美满”的代表珠宝。珍珠文化相当久远,无论东西方神话的传说,都把它视为吉祥宝物,从古代到近代的皇族、政要、名流都视珍珠为高贵、优雅的象征。在婚礼上送珍珠首饰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习俗,寓意“圆满”、“珠联璧合”。
因此人们希望通过送珍珠,戴珍珠来期待圆圆满满,珠联璧合的好意头。圆润光洁的珍珠,不仅代表着圆满美满,也意味着爱情就如珍珠的诞生一般,是经过一段刻骨铭心的历程才走到婚姻的殿堂,寓意两人爱情经过包容、磨合后结晶成美丽珍珠的涵义,外延上更有彼此珍爱、呵护的意义。
钻石
借助“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广告语,钻石日渐被接受为表达“长久”的珠宝情物。
黄金
在传统中式结婚礼仪上,双方家长会各给新娘一对龙凤镯,龙凤镯有龙凤呈祥,佳偶天成之意,也是寓意“情比金坚”。
中国女儿出嫁送嫁妆习俗
送嫁妆,即发奁。女儿出嫁,首先要准备嫁妆。近代多流行于汉族某些地区。陪嫁由女方自备,其种类可分为铺陈、摆设、日用等物品,因世俗视嫁妆多寡而论新娘身份高低,故而一般人家不得不倾其所有,大事铺排,以争体面。陪嫁物多为衣服、蚊帐、被絮、澡盆、脚盆、洗脸盆(架)、提桶、木箱、木柜、屉桌、大桌大椅、小桌矮凳、火盆、木炭、茶具、餐具等,多者可达十余抬。为显丰厚,大件为2~4人共抬,小件也要2人合抬。
由于物多人众,队伍浩浩荡荡,蔚为壮观。富户大族多有陪送田地、山林者。贫寒之家亦有由男方备办一部分陪嫁,事先悄悄送至女家,过礼之日再一同抬回男家的习俗。由于陪嫁丰盛,民间俗有“生崽满堂红,生女一场空”之说。
旧时北京地区,女家收到男家的定礼之后,即将送来的龙凤喜饼、茶食点心分成若干份,装入食盒,给七姑八姨等近亲友好送去,告知陪送妆奁的日期,表示邀请。对于一般朋情,仅送去一张请帖就可以了。
上书:“谨詹于×年×月×日为小女××于归之期,敬请阖第光临”等语。凡收到礼品或请帖的,都要届时送些礼品,给姑娘买些嫁妆,如衣料、首饰或鞋袜等物,谓之“填箱”。也有的送些礼金,装在红封套里。上书“奁敬×元”。
女子出嫁要陪嫁,奁具名目繁多,其丰俭因女家贫富而异。1924年6月,顾颉刚先生在北大《歌谣》周刊上发表一篇文章,罗列了光绪十五年(1889)苏州地区一场婚礼的“奁目”:铜、锡、瓷、牙、竹、木各式器具齐全,粗略统计,有箱子四只,面盆、脚炉、茶炊等铜器二十四件,汤盅、酒壶、茶瓶等锡器四十一件,茶碗、大盆、汤碗等瓷器一百三十五件,箱橱、妆台、浴桶等木器五十一件,丝箩、提篮等竹器六件,另有团圆镜等各式镜子,象牙筷等牙器及床上用品等多种。
过去在湖北天门一带,女方陪嫁有“一堂一房”的规矩,即堂屋和洞房家具均由女方陪送,而男家过礼则须“整猪整羊”。于是,“一堂一房”、“整猪整羊”,成为当地小康之家过礼及陪嫁的标准。京山一带陪嫁,除居家用品之外,还流行陪送风车、水车、锄、镰、耙等农具。在公安等地,陪嫁中必有八把大交椅,专置于堂屋,以示娘家气派。
随州习俗,嫁妆有三件头、四件头、五件头之分。每件均为双数,各件均系居家用品。竹溪一带则分为三抬、四抬、八抬乃至二十四抬。当地有“八抬猪,八抬羊,八抬嫁妆送姑娘”的俗语流传。
新中国成立(1949)以后,传统的重嫁妆的观念和习俗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只是在五六十年代,物资供应极为紧张,条件较差,许多机关、事业单位都实行供给制,“彩礼”、“嫁妆”根本无从考虑,往往是两只单人床一并就成家了。即使在农村,多数青年男女也不刻意追求物质条件,有了最基本的生活用具就可以了。
购置嫁妆的费用仍是由姑娘的家庭支付的,但姑娘多年来靠自己的劳动,已为家庭攒得不少收入。如果新娘是在国营企业或是公社劳动成员有固定工资收入的,在父母同意的前提下,她会把工资的绝大部分用来置办嫁妆。在一般工人或农民家庭,嫁妆的内容和数量还和中华民国期间通行的标准差不多,主要是个人生活用品。但是所有的东西都必须是新的,装在两只木箱里。“嫁妆”已经成了男女双方为打造婚后小家庭生活,各自所作物质准备的代名词。
上世纪70年代情况有所好转,尽管一些紧俏商品仍凭票供应,但已开始进入寻常百姓之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重嫁妆的传统风气又开始抬头。“奁目”是一个时代生活水准的最直接的表征。当时有“三转一响三十六只脚”的说法,结婚成家要准备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即所谓“三转一响”,还要准备双人床、衣柜、衣橱、床头柜、梳妆台、写字台、方桌及四把椅子,这些家具总共有36条腿,即所谓“三十六只脚”。
即便是在北京郊区农村,嫁妆也讲究有“八条腿”,这指的是大衣柜和五斗橱这两件大家具。此外,还有电视机、冰箱、自行车、大座钟、手表、电扇、餐具、花瓶、瓷茶具、桌布、玻璃杯、化妆品、成箱的衣服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男方家庭事先给了她一些礼金,使她有可能提前买到这些在农村里显得很阔气的嫁妆。
民俗学者陈勤建先生曾三度参加上海郊区一亲友嫁女。1979年嫁女,农村经济刚好恢复,嫁女花费一千五百元;计有自行车、缝纫机、六条棉被和其它床上用品。1981年二女儿出嫁,花费三四千元,到1984年三女儿出嫁,大衣橱、五斗橱、沙发、自行车、电扇、洗衣机、电视机,应有尽有,外加十条彩被,二条鸭绒被及其它床上用品。
嫁妆摆堂,整整放了两屋子。据说因电视机是黑白的,还特地在嫁女箱柜中放上数量可观的压箱钱。此事在当地热闹了几天,纪录很快被打破了。一位卖葱姜的女儿出嫁,专程从市区叫了二辆出租小轿车,越过黄浦江,在乡镇上兜风,酒席摆了三天三夜,嫁妆光彩被就有二十四条。要知道,这不是家招女婿,男家排场还没有算上。
浙江、杭州一些地区所有的嫁妆中,一只红漆马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几乎是头等重要的。马桶叫做“子孙桶”,用马桶作象征物,显然一是因为它与生殖器官常常接近,二是因为这个桶状的东西与妇人的孕育器官和生产通道相似。马桶中要放进枣子、花生、桂圆、栗子、荔枝,取“早生贵子”、“五子登科”之意,还有的用五只红鸡蛋放入马桶,亦取“五子登科”之意。送“子孙桶”不但是祝愿男家早日生子,而且男家亲友中如有久不生子者,也可以向主人要“子孙桶”中的红蛋和喜果吃。据说,吃了很快就会有喜,就会生男孩。
许多地方俗规嫁妆不能称“送”,以避“送上门的货不值钱”之忌,故俗谓之“发嫁妆”。发嫁妆,是展示女家风采的最佳时候,故各地都盛行张扬和炫耀,流行着“亮嫁妆”的风俗,有些地方说是“摆架子”。
广东人发嫁妆的情景火爆异常,铺张奢侈,炫耀而繁琐。出嫁前一天,女家就将嫁妆发到男家,做嫁妆的工钱由男家支付,曰“搬嫁妆”。豪门送奁,用大灯笼上写明“×府送奁”或“×府双喜”字样,向仪仗店雇佣人夫,将所有妆奁一一用红绳拴牢,或置于下柜(用以载乘物品,形同方桌)上,或以食箱盛载,或担或抬。嫁女的妆奁,应有尽有,从厅房中的家什、床上用品、衣服箱柜、厨房用具、便溺洁具、香案锡器,样样俱全。别具一格的是与嫁妆同行备有一份《奁仪录》,上面将所有陪嫁之物一一列录,以示慎重,丝毫也不怕繁琐。
男家收到嫁妆,要对照奁仪录件件清点,并必须回一张“敬贮佳奁,禺子婿某某载拜”字样的红柬帖。《奁仪录》以绫裱面,起首二页是洒金红纸,其余每页都是红纸印金色间行。首二页通常写着“荆钗裙布”或“荆布家风”四字。再后是分类:锡器、银器、家什、顾绣、玻璃、花瓶、镜屏、时钟、箱笼、床铺被褥、卫生洁具等。豪门大户还有屋契、田契、当押招牌及侍婢等等。小户人家也有谷箩、米箩、食箱、刀剪、秤尺等。
浙江金华、东阳一带,在迎亲日发嫁妆。喜日清晨,女家便把所有的嫁妆就一一搬到场院,从木制家具到竹器制品,从生活用品到家用电器,统统用红绸捆扎,上面放上松柏、万年青、红绿纸屑,扎成抬扛,排成队列,然后燃放爆竹,众乡亲闻声赶来围观评议,热闹非凡。吉时一到,媒人带领着男家派来的迎妆队到来,先将男家委托她带来—的利市红包送给女家,以支付女家掌厨、烧水、梳新娘头以及打发乞丐,再送上猪心、红烛等礼。这时,女方才举鞭炮,让嫁妆起程,发往男家。
有趣的是媒人要肩扛数根翠竹,谓之“子孙竹”,在前领路,一路不停地放着鞭炮,张张扬扬,浩浩荡荡地前往男家。在湖州一带,当女家把嫁妆发到男家后,由男方根据嫁妆的多少,包“行嫁包”给扛嫁妆的人,然后把嫁妆件件摆开,陈列于堂屋中,放鞭炮,招呼亲友、邻里都来观看,俗称“亮嫁妆”。
说起“亮嫁妆”之俗,以广西荔浦一带最为奇特。按当地俗规,亮嫁妆在洞房内进行,俗称“开嫁妆箱仪”。仪式在婚宴后,新人敬茶完毕举行,由舅爷(没有舅爷的由伯爷或叔爷代替)主持。准备开箱前,舅爷高唱:“左边箱,右边箱,金子银子亮堂堂”。唱毕打开箱子,一边拿出箱内的物品,一边高唱嫁妆名称。
拿一件唱一声,每拿出一件东西都随带出一些撤在箱面上的纸钞、硬币,哨哨落地,满屋飞扬。在围观者的“喔!喔!”声中,洞房里呈现热烈的气氛,显示娘家的富有。舅爷把拿出箱的嫁妆交给一位专门接物的人,在洞房的床上、桌上、地上一一摆开,让众人观看一番,以示体面。
箱中除值钱的细软之物,手工绣品、衣料、日用品外,还有几样必不可少的陪嫁物:一小扎火柴,一小包食盐,一小瓶油、醋、酱,以示新娘勤俭能干,治家有方,同时炫耀娘家赔嫁齐全,吃、穿、用样样不愁。
上海南汇一带,在迎亲日前一天发嫁妆,有“填箱”之俗。按当地俗规,新娘的红绿被须由嫂子缝好,父母把陪嫁给女儿的被头、土布、衣服、头巾等一一递给阿哥、阿嫂,由嫂子打成铺盖放到嫁妆箱中,以示这些东西都是哥嫂同意后陪嫁给女儿的,以免日后家中产生矛盾,谓之“填箱”。
然后嫁妆置于堂屋,点上红烛。男家迎嫁妆的人来到后先付女家请各种师傅的开销,而后由阿舅开始发嫁妆。首先发一只子孙桶,发时说,“一眼眼破家牲椰拿仔去(即一点点破东西你拿去吧)”,然后大家才能动手搬嫁妆。
有趣的是,当地俗规嫁妆一不能挑,二不能抬,也不能扛,一律用手拿。拿了嫁妆出门后一定要朝东南方向走,半路上嫁妆不能转手又不能停,而且明显很轻的物件也要装出很重的样子;明明不远就到的,却偏偏兜远路走,俗称“兜青龙”,其实是炫耀炫耀,故意“摆架子”。
结语: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都了解到了女人陪嫁用什么好了吧。我们很多女人都在想着怎样到男方家中不用受气,并且受到一辈子呵护。其实陪嫁是有很多作用的哦,而且每个地方的陪嫁习俗都是不一样的。
;1、对杯
寓意一辈子幸福。结婚送新人一对对杯,杯子谐音是辈子,有一辈子幸福的美好寓意,这是对新娘新郎最好的结婚祝愿。一般在杯身或杯底刻有白头偕老、天长地久等字样,摆放在家中,为家庭增添了几分喜庆的气息。
2、人偶摆件
一般人偶摆件都是一男一女,成双成对,是专门为新人预备的。
3、抱枕
寓意长长久久。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与另一半的婚姻长长久久,一生不离不弃。因此,一对抱枕就是很好的结婚礼物,也有着天长地久的寓意。放在客厅沙发上,新房卧室中,在看电视时抱在怀里,既温暖又有安全感。
4、台灯
寓意红红火火。家里离不开台灯这件物品,摆放在卧室里,晚上临睡前,看一会书,将台灯调至护眼模式。入睡时,留下微弱的灯光,伴你一整晚都有好梦。一盏台灯作为新婚礼物送给新人,代表他们婚后生活红红火火,财源滚滚来,有着非常好的寓意。
5、梳子
寓意白头偕老。如果结婚对象是关系亲近的女性朋友,那么梳子就是寓意最好的结婚礼物。在女儿出嫁前,家里会邀请来一位德高望重的女性长辈,由她亲自为新娘梳头,并且嘴里要说一些吉祥话或顺口溜。祝福新娘婚后生活美满和谐,与相爱的人白头偕老。
宿州的结婚习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婚前准备:在宿州,结婚前通常要进行婚礼筹备工作,包括选定婚期、准备婚宴、购买婚床和婚车等。
2 婚礼仪式:宿州的婚礼仪式通常包括迎亲、过门、拜堂、敬茶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主要是新郎方和新娘方进行互动和交流。
3 婚宴:宿州的婚宴一般会准备丰盛的菜肴,如烤鸭、糖醋鱼、红烧肉等。同时,还会有喜酒和喜糖等传统的婚宴食品。
至于四烧礼,一般是指在宿州婚礼中的四样必备礼品,包括金簪、银镯、绣花鞋和红包。这些礼品一般会由新郎方送给新娘方,寓意着祝福和财富。
在送四烧礼时,可以说一些吉祥话,如“金簪代表金玉良缘,愿我们的婚姻美满幸福”、“银镯代表财富和好运,祝我们的生活富足顺利”等。这些话语既表达了对新娘的祝福,也展示了新郎的诚意和喜悦。
农村娶个媳妇真是难,辛辛苦苦奋斗几十年,一朝就回到了解放前。
媒钱:
媒人得到的钱有多有少,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媒钱包括项目很多,主要有通讯费,饭费,媒礼费等,媒人人数少则两人,多则五人。
见面钱:
第一次见面成为“晃面儿”,简单了解一下,不用给钱,自己谈,一般几天后,媒人催促见第二次面,成为“见大面儿”,又成“定亲'"这次需给女方见面礼,见面礼钱多是吉利数字,六千六,八千八,万里挑一等。
女方彩礼钱:
彩礼钱用途各有不同,一般是女方把彩礼钱主要用于床上用品及生活用品的购买上,其他东西有男方一方购买。彩礼钱不等,有些地方达十几万。
送婚书钱:
男方送婚书时,一般都要配带四件礼,六件礼或八件,为了避免女方埋怨礼的轻重,现在还是双方商量好钱数,以钱代替礼。
上轿礼和下轿礼:
上轿礼和下轿礼,又称离娘费,在结婚当天,男方要给女方上轿礼和下轿礼。
一妆礼:
一妆礼又成赏钱,是指给女方来送亲人的钱,送亲人来的多钱出的则多,也会把一妆礼一次性给女方。
女方认门费:
女方第一次到男方家,男方的父母,一般是母亲给未来的儿媳钱。
过节费:
订婚后,每年的固定传统节日,一般是三个节日,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这三个节日,男方必须到女方家去送礼和送钱,否则就意味着两人解除了订婚。
其它费用:
女方有时会提出男方意想不到的费用。
结婚可以送以下这几款礼物:
天鹅摆件
天鹅摆件,谐音“添儿”,复古也是一种情怀,天鹅是纯真善良的化身,不仅仅是爱情的象征,更是对爱情开花结果的美好祝愿。
枕头
结婚枕头一对,这款礼物也不错,俗话说得好的,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来共枕眠,寓意高枕无忧,选择红色更加喜庆。
碗筷
龙凤呈祥的碗筷一副,这款礼物也很不错,碗筷从来不分家,吃饭要用碗筷缺一不可,寓意长长久久永不分开,另外还可以刻字,更加美好的。
1、馒头
新娘回门后,娘家要准备九十九个馒头,由娘家兄弟送回新娘的婆家,而九十九个馒头代表长长久久,寓意亲家关系久来久往。
2、枕头席子
新娘的父母为了安慰闺女离开娘家的不舍之情,会给闺女准备一套枕头席子,让闺女想娘的时候,能感受到娘仿佛就在身边。
3、鞋子
新娘回门后,新娘父母要为男方家每人做一双鞋子,也叫回门鞋,鞋子是一种吉祥物,有美满的寓意,而且鞋子与偕同音,有白头偕老寓意。
农村结婚典礼仪式如下:
1、新人入场,司仪宣布婚庆开始。
2、拜天地。
3、新人交换戒指。
4、新郎官感谢来宾讲话。
5、主婚人致词、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
6、拜高堂,拜公婆,新人全家合影。
7、全家人向来宾撒喜(喜糖甜甜蜜蜜,喜花生早生贵子,喜瓜子笑口常开)。
8、新人倒杯塔。
9、新人父母讲话。
10、新人喝交杯酒。
11、新人喜入洞房。
12、喜婆婆安排亲朋给新娘端洗脸水,上头(注意方位),红枣汤,饺子汤,换鞋。
农村结婚当天习俗
1、送礼
按一般习俗,参加婚宴都要准备一份小小的贺礼,用红纸或专门印制的双喜字封包,里面放进适当的贺礼金,礼金数目根据客人的经济情况和与新郎、新娘关系的远近亲疏而定,但最好要取双数,含六为“禄”,八为“发”,百为“白头偕老”的意思。
2、入席
参加婚礼要按照主人或主持人的引导就座,如果没有人引导,可以和熟悉的亲友坐在一起,但应注意不要主动坐到“新人桌”或“父母桌”。席间取菜、吃食要讲究礼貌。
3、敬酒
新郎新娘到各席敬酒致谢时,大家起立举杯,和新人先轻轻碰杯,再道“恭喜”。不要把新郎、新娘灌醉,不要东拉西扯,要把新人在每桌敬酒的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以让他们圆满结束宴会,早入洞房。同时,自己在酒席中,也不要大喊大叫,要节制饮酒,以免醉后狂言失。
4、撒纸屑
结婚典礼上,人们欢笑着把五彩的纸屑撒向天空,撒向新郎、新娘,也撒向前来道贺的客人们。这种风俗起源于意大利。中古时代,意大利凡参加婚礼的人,要向新人撒一把五彩缤纷而细小的糖果,祝福新人过着甜蜜的生活。到了19世纪,人们把撒糖果改为撒彩色纸屑。
5、食汤圆
新娘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及闺中女友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母亲喂女儿汤圆,新娘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