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萧衍一生信佛,从六十三岁开始连续多次出家为僧。皇帝出家当和尚每次都要大臣们出钱将皇帝赎回才行。国家每年把大量金钱用在修建寺庙上,最终萧衍在内乱当中被饿死。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年时家境贫寒,进入佛门当和尚,但当时天下战乱不断,巧合当中参加了义军,最终灭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清朝顺治皇帝与别山法师见面交谈甚至欢从此与佛家结缘,最爱的董鄂妃死后感到万念俱灰因此有了出家念头,但最终在大臣与孝庄太后阻拦下并没有如愿。另外隋文帝杨坚在刚出生时就被送到了寺庙当中抚养,一直到十三岁才回到父母身边。武则天曾经也当过一段时间尼姑,最终被李治接回朝中并封为皇后。
1、萧衍信佛最终被活活饿死
萧衍建立了梁朝后,励精图治使得国家一片欣欣向荣景象。但到了晚年之时突然开始信佛,并且多次出家当和尚。为了让皇帝能离开寺庙,大臣们多次向寺庙捐钱,并且拿出国库大量钱财修建寺庙。使得国家开始混乱,最终萧衍在国家内乱当中被饿死。同一时期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从小就生活在寺庙当中,当了皇帝以后还专门大修庙宇,并且为抚养他的僧人立传。
2、朱元璋从和尚到皇帝
朱元璋出生贫寒,为了生存只好入寺庙当和尚。但因为连年战乱,寺庙里也没饭吃所以只好外出云游讨饭。在一个巧合当中投入义军,并且一步步从下层士兵做到了统兵元帅,并建立明朝做了皇帝。而他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在都城被朱棣攻破后,从此彻底消失,民间传说是去当了和尚,但这一说法几百年来没有得到证实。
3、顺治皇帝想出家未如愿
顺治皇帝在与别山法师一次交谈后,就对佛教产生了浓厚兴趣。闲睱时就会研究佛教经书,甚至还给自己起了法号。后来他最心爱的董鄂妃死去,顺治皇帝就表达过想要出家的念头,但孝庄太后坚决不同意加上朝臣反对,所以没有能够如愿。在这里必须提到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曾经当过尼姑,只因她和高宗李治感情深厚,最终她被李治接回宫中并成为皇后,最终在公元690年称帝。
马恩慧,明朝文健皇帝朱允_的皇后,光禄邵青马权的女儿。马史,名叫恩惠,是明惠帝朱允_的女王。洪武二十八年,为生下一子,取名朱。同年10月,马史被授予孙飞皇妃的称号。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死于五月。皇帝的曾孙朱允_继承了王位,并把他的头衔改为“太上皇”。封为皇后,其子朱为太子。明惠帝文健四年,马皇后又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朱文贵。明成祖永乐元年,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率兵突破南京金川门,占领南京,结束了历时三年的靖南之战。在攻克南京期间,失踪,太子朱被杀,自焚。后被追封为:孝、文贞哲、芮素烈、碧、圣珍皇后。
如果不是靖南之战,马皇后或许可以平安顺利地度过一生,成为明朝20位人生较为完整的皇后之一。因为她的丈夫文健皇帝性格温和善良孝顺,从小受儒家仁义治国思想的影响,一心要恢复古代两帝三王的仁德理想统治,所以自然不会在被废后做出虐待嫔妃这种残忍的事情。文健皇帝在结婚八年后只有两个王子,而且都是马王后所生。可以看出,文健大帝的新水浒传中,yy熊卡的妃子并不多,他和马皇后的关系也很好。马侯的长子文魁,4岁时被立为皇太子,与皇后马侯的宝座稳如磐石。
然而,在给了马短暂的幸福之后,上帝无情地毁灭了她,包括她的至亲。荆7岁的王储文魁失踪了。有的史书说他和马侯一起葬身火海,有的说他是被兵部侍郎廖救下的。然而,不满一岁的次子文贵被贬为建,囚禁在广安宫,凤阳,五十五年。直到天顺元年十月,朱棣曾孙英宗动了恻隐之心,释放了文贵,允许自由结婚,并派了20名太监和0多名宫女嫔妃侍候他。可怜的文贵56岁重见天日时,白发苍苍,已不能他甚至分不清马与牛,很快就死了。
靖南之战,马侯之父马权失踪;她的两个居高临下的表兄弟,一个投靠了朱棣,名叫镇海侯,过河时淹死了;另一个忠于他的皇帝,他的家族有30多名成员在战争中丧生。
由于文健之后的所有明朝皇帝都是朱棣的后代,在明帝的血统中,文健从未有过官职,甚至连一座寺庙都没有。当明朝皇帝洪光把他的寺庙命名为惠宗时,谥号给了皇帝;后马谥号为孝皇后、文震哲、芮素丽、向天弼,但当时不被清政府承认。
这不是直到清朝乾隆元年,谥号为“乾隆皇帝”的龚敏惠帝,皇帝地位才完全恢复。现在还不清楚马的谥号是否也改变了。由于建文帝齐居档案和笔记被毁时期,私人账户也被禁止,史书中关于马谡的记载非常罕见。明史后妃传年关于马皇后的文字只有44个,是明代所有皇后中记载最少的。
文帝在建马之后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当后人提到明朝的马皇后时,大多数人只知道明太祖皇后马秀英。
明清皇帝大婚采用的是《周礼》主要步骤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重要的是每一步都选好日子。
一 纳采 问名
1)先送礼,伸手不打笑脸人,当然是有的放矢,没把握的事谁干,万一人早许了别家了,那不丢人吗!咱是皇上,得派懂礼貌的去。一个不行,得俩儿。一正一副,得有范儿的才行。长的坷惨的不行,小学没毕业的不行!总之,要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才行。
皇上还得举行个仪式,先跟真事似的,礼部官员拟定了礼仪程序和规范,临时设置两张桌子,铺上杏**缎子桌布,一桌上面放“节”,另一桌上面放“问名”诏书。准备送往未来老丈人家的礼物都码好了放一边。
钦天监官员很狗腿地报告∶吉时已到,
皇上先落座,同时奏雅乐。(啥叫雅乐?就是很高雅的音乐)王公大臣伏地叩拜,高呼万岁。宣制官奉诏书,扯着脖子嗷嗷的,“任命和为正、副二天使,去未来的国丈家纳采,问名”。乐曲声中,两位天使奉节、奉诏。礼成,皇上退朝,回后宫嗨皮去了。事还没完呢!正使拄着节,副使捧问名诏书颠颠儿的;仪仗队、鼓乐队在前开路,净街御史遇见挡道的就PK,送礼官员跟在二使屁股后头,自皇宫出发,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地奔向未来的国丈家。
未来的国丈早早的开中门,在大门口跪接天使,奉旨,接受礼品,谢恩。就事儿举行问名仪式,未来的国丈把写着女儿姓名、简历、政治面目,生辰八字儿等项内容的“表”,呈交天使。礼毕,未来的国丈盛宴招待天使。仪仗队队员、鼓乐队队员也收点红包。磕俩瓜子,吃个喜糖啥的,管饭?不管!你是公差,有误餐费!在我家混啥泥。
二 纳吉 纳征
纳吉指男家卜得吉兆之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婚姻。这时钦天监里养的一些神棍开始忙活了,你得测皇上和未来的皇后来不来电啊!这时历史长河中上演了N次的大忽悠开始了,一般都Ok谁敢说不OK啊!幕后黑手就和谐了你。出来跑江湖不容易啊。别忙你以为结束了,早着呢!还得继续忽悠!忽悠什么!纳征啊!请期啊亲迎啊!日子你不定啊!
纳征指男家向女家送聘礼,又叫纳币。请期指男家选定婚期,
好-----大戏上演了-------
三 亲迎
皇上不能随便到老丈母娘家去接新媳妇儿。他得选派“儿女双全”的代表去,清朝时要在亲族中找50岁以上,的全活人去!(要求是儿女双全,夫妻和睦,孝敬长辈等等等的,总之就是老好人一对)
亲迎这天,皇上起了个大早。(不早不行,有人叫起床)这不是每一步程序,都得按照钦天监认定的“吉时”进行,皇上穿上礼服,在脸上胡乱抹了点化妆品,先去祭祖、拜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然后,在乐曲声中御太和殿。迎亲和册立皇后用的节、证书、金印,等等,放在大殿内临时设置的桌子上。
中和韶乐设在太和殿前,丹陛大乐设在太和门内。法驾卤簿陈设在太和殿丹陛及庭院内。皇后仪仗陈设在午门之外,其中有一顶皇后礼舆,外面的杏**缎子帷幔上,用金线绣着大凤凰。“女乐”分设在干清宫后面和交泰殿前面。王公大臣喜气洋洋地站在太和殿丹陛上和太和殿庭院中。静鞭三响,在鼓乐声中,王公大臣向皇上行“三跪九叩”礼,“万岁”之声,地动山摇。礼毕,乐止,礼部尚书奉金册、金宝,宣读册文、宝文;然后,把节、册、宝授予迎亲使者。王公大臣再拜。皇上在乐曲声中,起驾回宫,静候佳妇。
迎亲使者把金册、金宝放到“龙亭”里。仪仗队、鼓乐队在前,迎亲使者居中,后面跟着迎亲官员、太监、侍卫,出午门,会同皇后仪仗,抬上大批的礼品,直奔老丈人家。
老丈人家自纳采,小动;自纳吉,大动;告期以来,全府总动员,上上下下,谁都不能闲着,整修宅院,大搞环境卫生;尽量让人看着有“门当户对”的感慨。单是阖府上下、全家老小,置办里外三新的行头,就忙得够呛,何况,还得张灯结彩,张罗喜筵,广泛散发“喜帖”呢!
老丈人率全家老少,在大门口跪接迎亲队伍。迎亲使者高声宣诏。鼓乐声中,轿夫把皇后礼舆、龙亭,抬入前院,再由太监抬到后院的“绣楼”前,按钦天监官员指定的“吉利方位”停放。准皇后着皇后礼服,戴凤冠霞帔,闪亮出场,跪受金册、金宝,回“楼”等待吉时。
吉时一到,新娘子升舆启驾。大队人马经前门,沿御路,过大明门,入天安门、端门,到午门,城楼上钟鼓齐鸣。队伍从午门正中门洞进入紫禁城,经太和门,到乾清门。皇后仪仗入乾清门,太监、宫女列队夹道,拍巴掌“热烈欢迎”。在丹陛下,迎亲使者还节复命。鼓乐声中,礼部官员奉皇后金册、金宝,交有关人等陈列于乾清宫后面的交泰殿。新娘子坐的礼舆,由诰命夫人、女官、宫女,或引,或抬,或扶,或随,送到坤宁宫去拜天地,行大礼。
合卺宴开。皇后(这时已基本定了想退货也麻烦些------下回给大家讲一下废后的流程)和皇上在坤宁宫里相对而坐。新娘斟酒一杯,递给新郎;新郎抿一口,交给新娘,新娘一饮而尽。新郎斟一杯酒,交给新娘;新娘抿一口,还给新郎,新郎一口喝干。交杯酒喝完了,就可以(此处省略5千字)从此为皇后,就在坤宁宫定居下来。
大婚礼成,次日。皇上偕皇后,去祭拜列祖列宗;诣太皇太后、皇太后寝宫,行谒见礼;皇上御乾清宫,“诏告” 大婚礼成,皇后率妃子等,叩拜丈夫。太皇太后、皇太后在各自寝宫,向新婚夫妇赠礼,设宴祝贺。皇上御太和殿,接受王公大臣祝贺。皇上设宴款待皇后家人,赐礼物。
原本想写的大众些,搞笑些!但这仪式太繁琐!只好作罢!
在古代死后配享太庙是臣子们无上的至高荣誉,但是这只是个荣誉,对子孙后代并没有太大好处,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古代的配享太庙制度。
太庙是什么的地方?
太庙虽然叫作庙,但它并不是普通人理解的庙,里面有着念经的和尚供奉着佛祖的那种庙,太庙里面供奉的是每个王朝的列祖列宗,比如明朝太庙就是供奉的自明太祖朱元璋之始的历代明朝皇帝。
因此来说太庙里没有和尚没有佛祖,供奉的就是每个朝代的列祖列宗皇帝。
太庙其实始于夏商周时期,在夏朝时世室,商朝时叫作重屋,周朝时叫作明堂,到了秦汉之后才基本确定了太庙的名称,之后这个称呼一直沿用至清朝灭亡,可以说太庙名称的历史非常悠久,历经了几千年。
但是在西晋之前太庙只供奉的每个朝代的皇帝,不供奉其他人,到了西晋之后晋武帝司马炎开始往里加入皇后和功臣,于是历朝历代就都开始把功臣或者皇后再或者立有大功的宗室加入到其中接受供奉。
而由此之后太庙也成为了历代帝王用来奖励功臣拉拢人心的好手段,古代人视死如生,所以大多数都把身后的荣誉和名声看得极为重要。也因此皇帝抓住这样的心理,于是将配享太庙的范围从皇帝和皇室近亲扩大到功劳和贡献很大的臣子或者宗室。这也就是配享太庙的由来。
要知道在古代极重礼法,在祭祀祖先方面讲究很多,一年要祭祀祖先很多次,而且祭祀祖先时要行跪拜大礼,可以说皇帝只有接受人们跪拜,而能让皇帝跪拜的只有他的祖先和天地神明了。所以想一想配享太庙的那些外姓功臣在死后能接受后世皇帝的跪拜祭祀是何种的荣耀。
因此当有了配享太庙这种殊荣待遇之后,更加激励了那些大臣们尽职尽责的为王朝卖命的想法,就因为想争一个进入太庙的入场卷而已。
配享太庙是一种看起来非常高实际却很虚的荣誉,因为配享太庙只是把一个人的名字刻在排位上放进庙里供奉起来,子孙后人不会因此得到半点好处,所以配享太庙是一种很虚的荣誉。
但是在古代臣子中配享太庙却代表了无上的荣誉,这是能给后世子孙脸上增光添彩的荣誉,尽管它并没有实际好处。
所以说太庙其实就是皇室的私家祠堂,但是皇帝乃天下共主,皇室就没有私事,因此太庙的性质虽然是家族祠堂似的性质,但却是天下之事。
其实说白了配享太庙也是封建统治者一种拉拢人心的手段而已,它是出于纯粹的政治需要,因为这样可以起到拉拢人心,同时凝聚大家为皇家拼死卖命的政治行为,所以配享太庙成了臣子死后的无上至高荣誉。
什么样的大臣能获得配享太庙的资格?
获得配享太庙资格的人都是各朝各代的大功臣,也都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都是人中之龙凤。
以离我们最近的清朝来说,清朝国祚272年,而在清朝270多年的历史上,能配享太庙的人只有26人。
下面说一说清朝配享太庙的这些大臣都是什么人,就知道什么样的大臣有资格配享太庙了。
其实清朝的太庙承袭自明朝,始建于永乐年间,清朝入京之后,将明朝太庙中的神主牌位“请”了出去,然后又将其变成了自家太庙。
清朝太庙正殿中供奉着历朝历代的皇帝,然后东西两殿供奉的就是这些功臣和宗室。
清朝东殿供奉的是皇室宗亲14人,比如皇太极的二哥代善、摄政王多尔衮和多铎兄弟、还有皇太极的儿子豪格和代善的儿子岳托以及雍正最信任和喜爱的十三弟胤祥、晚清洋务派王爷奕䜣等等这都属于是爱新觉罗家族的直系亲属,清朝东殿供奉的除了策凌和僧格林沁是博尔济吉特氏之外,其他都是爱新觉罗氏,康熙的驸马策凌立有大功,所以被雍正破格封为亲王爵位,也算是皇亲了;僧格林沁被过继给道光的姐姐当儿子,之后也是立下大功被封为亲王,所以虽然策凌和僧格林沁并不姓爱新觉罗氏,但也算是皇家近亲。
西殿供奉的则是外姓功臣13人,这其中有清朝开国功臣额亦都、费英东等,还有帮助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图海,以及辅佐雍正为乾隆盛世奠定基础的大学士鄂尔泰和张廷玉,乾隆的小舅子傅恒,乾隆的绯闻私生子福康安等等。
这其中第十三人就是大贪官和珅的弟弟、乾隆时期的名将和琳,本来清朝配享太庙的应该是27人,但是和琳的牌位后来受到哥哥和珅的牵连被嘉庆帝特意下旨扔出了太庙,所以后来清代配享太庙就变成了26人。
看看清代配享太庙有多难,像晚清时期的名臣曾国藩,平时在清朝影视剧中常见的纪晓岚、刘墉等等清朝历史名人都没资格入选配享太庙,而清代这些配享太庙的功臣大多是满洲贵族和皇亲国戚,真正的汉臣只有张廷玉一人而已。
所以说配享太庙是臣子死后至高荣誉,想拥有这个资格也是非常难得,首先得对国家社稷立有大功,有着巨大贡献,其次还得能和皇帝处好关系,能获得皇帝的喜爱和信任,其三就是还不能受到家族牵连,否则家族有人犯了大罪,还可能随时被清理出太庙。
比如清代的和琳就因为哥哥和神的关系被清除除了太庙。还有唐朝的名相房玄龄也是如此,本来房玄龄配享唐太宗李世民太庙,但是后来受到他儿子房遗爱谋反事件牵连,房玄龄就被清理出了太庙。
所以这么看来配享太庙真得是既有能力还得要立下大功而且还能讨皇帝欢心,而且想保住这个殊荣,还得不受家族连累,这样真的是比较难了。
所以说配享太庙在古代是为人臣子最崇高的死后殊荣,但对子孙后代没有任何好处,这是一种至高荣誉,不能传给子孙后代,也不能当真金白银去消费,就是一种极高的荣誉而已。
配享太庙代表着封建帝王对这个臣子的认可和肯定,而配享太庙也是皇帝用来凝聚人心的一种手段,它更多的是代表着一种纯粹的政治行为,它的目的就是激励着后世臣子们努力为皇家卖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