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绰:她是大辽萧太后,是契丹的第一女英豪,比武则天功绩更高

萧绰:她是大辽萧太后,是契丹的第一女英豪,比武则天功绩更高,第1张

契丹族是生活在我国古代北方辽阔草原上的古老的、强大的、英雄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游牧民族。以契丹贵族为首于10世纪初建立的辽朝,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部分,成为我国一个北方割据政权。辽朝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其发展过程中,从统治阶级到平民百姓都付出了聪明才智,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科技上、文化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契丹族妇女在辽朝的地位和作用与中原皇朝相比,显得十分突出。萧太后就是其中之一。

萧太后(953年五月初五~1009圣宗统和廿七年己酉十二月辛卯(十一日)),名绰,小字燕燕。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在历史上被称为“承天太后”,辽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

萧太后天生美貌,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仅擅长射箭、打猎之类,而且精通诗文琴艺。幼年聪慧灵敏。当时萧思温观察家中几个女儿干家务活,惟见萧绰干得漂亮,家具收拾得井井有条,深得萧宰相称赞,说:“此女必能成大事。”辽景宗保宁元年(公元969年)萧绰16岁时,选为贵妃,寻册为皇后,生圣宗。景宗自幼患疾,经常卧床不起,便为萧绰干预朝政提供了机会。乾亨四年(公元982年)九月二十四日,景宗皇帝病逝在大同城西的焦山行宫,年仅12岁的长子圣宗即位,萧绰被尊皇太后,临朝称制。统和元年(公元983年)尊号为“承天皇太后”、二十四年(公元1006年)加尊号为“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统和二十七年(公元1009年)病逝,谥号“圣神宣献皇后”、重熙二十一年,追赠“睿知皇后”。

萧太后自从入宫立为皇后,辅佐景宗13年,辅佐圣宗摄于国政27年,共计在辽国政治舞台上统治了40年。在这40年里,她能在母寡子弱和边防未靖的危难之中挺身而出,率领圣宗皇帝与文武百官亲往前线与宋王朝作战。于统和四年(公元986年)大败宋将曹彬于歧沟关(河北新城西北),还败潘美于朔州,杨家将血染陈家峪;统和二十二年(公元1004年)又与圣宗皇帝御驾亲征进攻宋朝,捷报颇传,直驱南下,兵临河南濮阳,威逼宋朝真宗皇帝订立“澶渊之盟”而返。真所谓是呕心沥血,苦心经营,文治武功,女中豪杰。正如《辽史·后妃传》所云“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习知军政。澶州之役,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圣宗称:‘辽盛萧太后简介,主后教训为多。”

公元九七九年夏,宋太宗发动对辽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以优势兵力围攻辽国苦心经营的南京(今北京),在此情势下,辽景宗打算放弃救援,但萧燕燕动员强大兵力,力主抗击。结果是,这一战下来,宋太宗身中数箭,乘毛驴车才得以逃生,而辽军则是大胜。这让萧燕燕的威望大增,塑造了她既能文治国又能武临敌的形象。事实表明,这个形象绝不是徒有其表,而是名副其实,表里如一。能文能武,不寻常。

乾亨四年(982年)9月景宗驾崩,临终颁诏:军国大事听皇后命。这也就意味着,他把军政大权交到了二十九岁的燕燕手里。皇子圣宗继位,即辽圣宗,他是辽朝第六代皇帝,萧太后被尊为皇太后辅佐年幼的圣宗。当时圣宗耶律隆绪才12岁,萧绰30岁,真可谓“孤儿寡母”。当时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握权,盈布朝廷,“族属雄强”,对皇权构成极大威胁。宋、辽边境战事频仍,“边防未靖”。萧太后父亲萧思温早在保宁三年被害。他又无嗣,萧绰没有娘家人可以依靠。 萧绰面对这样艰难处境,哭泣着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这可怎么办?”南院枢密使韩德让对应付这种局面胸有成竹。在景宗重病时,没有诏书召唤的情况下,他就秘密召集其亲属数十人奔往行宫,正赶上景宗晏驾。他与耶律斜轸对正在哭泣的萧绰说:“只要相信我们,又有什么可以忧患的呢?”

虽然她已治理国家长达十三年,但她知道非常时期时局的危险性。一是内政不稳。萧太后没有兄弟,所以没有外戚力量可借助,而此时诸王宗室近百人都拥兵掌权,可谓是个个虎视眈眈;二是外有劲敌北宋,随时可能乘机发大军而来。如此形势,让她想到了一个人。

萧太后想到的这个人是韩德让。韩德让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著名汉臣韩知古的孙子,他年少时就文化修养深厚,文韬武略均名冠一时,此时为南院枢密使。为什么萧太后会想到他,因为他们二人有着特别的关系。据历史记载,韩德让和承天皇太后有过一段特殊关系,所谓“有辟阳之幸”。路振《乘轺录》载:“萧后幼时,尝许嫁韩氏,即韩德让也,行有日矣。而耶律氏求妇于萧氏,萧夺韩氏之妇以纳之,生隆绪,即今虏主也。耶律死,隆绪尚幼,袭虏位。萧后少寡,韩氏世典军政,权在其手,恐不利于孺子,乃私谓德让曰:‘吾尝许嫁子,愿谐旧好,则幼主当国,亦汝子也。’自是,德让出入帏帐,无间然也。”

从而可知,萧绰少年曾许配韩德让,且二人互相爱慕,当燕燕十四岁时,还未来得及结婚,就被景宗选为妃子。婚约也就只有让位于皇权。景宗死后,萧绰看中了韩德让的政治才能与军事才能,于是决定改嫁韩德让。这在当时契丹族的风俗中是允许的。正如上述记载:萧绰私自向韩德让说:“我曾经许嫁于你,愿谐旧好。当国幼主萧太后简介,也就是你的儿子了。”此后,韩德让就无所避讳不断出入于萧绰的帐幕之中,出外游猎和处理政务,两个同案而食,并排而坐,同帐而卧,过着夫妻生活。圣宗对韩德让也以父事之。 随后,萧太后让韩德让统管南北两院,又拜为大丞相总理朝政。韩德让不负所托所望,在他的辅佐下,萧太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奖励农耕,倡导廉洁,治理冤狱,解放部分奴隶,重组部族……加之每当她听到谁有好的建议必定采纳,以功论赏并赏罚分明;这位年轻太后的“明达治道,闻善必从,兼习知军政”的才能为她赢得了全民的忠心,也使有才之士对她钦佩得五体投地。

萧绰与耶律斜轸和韩德让一起参决大政。南边的军事委托耶律休哥。韩德让总管宿卫事,萧绰和圣宗母子的安全得到了保障。韩德让甚得萧绰宠信。他请示萧绰之后,撤换了一批大臣,并敕令诸王各回自己宅第等待,不许私自互相宴请,乘机夺取了他们的兵权,太后和圣宗的地位才得到了巩固。这表明太后政策得当,处置有方,很快稳定了局势,既没有发生流血事件,也没有像汉朝吕雉、唐朝武曌那样,大规模诛杀老臣。 她掌政期间,也是辽国的鼎盛时期。化危机为鼎盛。

一旦强盛,就会想到扩张,萧太后治下的辽国,自然也莫能例外。公元一零零四年,萧太后与其子辽圣宗率军大举南下。辽军一路上势如破竹,直逼澶州(今濮阳),下一步的目标则是宋的国都开封。这时的宋真宗慌了神,欲将国都南迁,是寇准力争,才御驾亲征。宋军士气大振,大战辽军,使其伤亡惨重,连辽大将先锋官也被宋军用箭射死,这使辽军士气受挫。战况的急转直下,萧太后的处境极为不利。但她看透了宋真宗急于求和的心态,于是一边以“罢战言和”与宋朝谈判,一边又派兵攻打宋境其它防守薄弱的城池,以加重自己谈判获胜的筹码。最后,经几番交锋,达成了史称的“澶渊之盟”。结果是,宋割地花钱买和平,每年给契丹银十万両、绢二十万匹,两国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皇帝称契丹太后为叔母,承认辽国对燕云十六州的合法统治。就是说,萧太后不仅由此摆脱了困境,其军队可以平安地撤回,而且还得到大量的财物,一切都如愿以偿。她的智慧,她的才能,她对事物进程的把握,她的魄力,一展无遗。变不利为有利,让一切按自己的预期行进。

萧太后摄政后,她像一切剥削阶级统治者一样,对各族人民起义毫不留情,她对外也发动不义之战。对她来说这都是次要的,因为她做了几件大事。

整顿变治,巩固政权。

萧太后摄政主要在用人上作了调整,一方面提拔“有经国之才”的耶律斜轸为北院枢密使“参决大政”,又任用耶律休哥为南京(今北京)留守,总管南方军事,以加固边防;另一方面则大力重用汉官,在汉族官僚中最突出的代表就是“智略过人”的韩德让。

萧绰明达治事,广采纳谏,赏罚分明。她利用加官晋爵、绘像于景宗乾陵御容殿等办法笼络群臣,群臣咸竭其忠,将士用命。

重视生产,减免赋税。

奖励开垦,重视农牧业生产。萧绰摄政27年减免税赋达23次,又8次下诏赈济灾民、流民和贫民。辽海地区出现了“编民数十万,耕垦十余里”的景象。

促进民族融合。

有远见卓识的萧太后,毅然抛弃了世代沿袭下来的狭隘的、陈腐的民族偏见,下令明文规定,汉契“一等科之”,即用同一法律制裁。又统和十二年(994年)七月诏:“契丹人犯十恶者,依汉律。”

倾向汉化,开科取士。

辽统和六年(988年)萧太后摄政时期,在全统治区域内开科取士,其后定期举行。由于大量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进入政界,他们或牧宰一隅,或经帮谋策或详明政术,为巩固辽代统治注入了新的力量,也促进了辽代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辽宋结盟。

当时宋朝已无力收复燕云十六州,宋朝统治者已认识到“寇不在外,而在于内”,镇压所谓“内者”的人民起义。而辽朝以萧太后为首的群臣逐渐明了,没有能力消灭宋朝,更无力统治封建物质文化高度发达的中原地区。在这种形势下辽、宋签订了“澶渊之盟”。著名的“澶渊之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辽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十一月,萧太后将权力交给圣宗耶律隆绪,不再摄政。同年12月,萧太后因病崩于行宫,享年57岁。次年,附葬乾陵(今辽宁省北镇市医巫闾山境内)。

记得点个赞~

(源自网络 侵删)

第二章

回到府邸之后,萧思温就把与耶律贤见面的事情,告诉燕国公主。同时也告诉燕国公主,自己将会与韩匡嗣一起,拥立耶律贤为新王。燕国公主说:“大王是自作孽,这也怪不得我们。从你们的谈话中,可以看得出来贤宁殿下的心里是装着大辽和百姓的,这样的人一定会成为明君。”对于燕国公主的明白事理,萧思温非常高兴。于是萧思温与韩匡嗣开始游说,一些重臣支持耶律贤成为新王。

而萧思温和韩匡嗣也有安排,这些重臣与耶律贤见面。这些重臣都觉得在耶律贤身上看到希望,所以都非常愿意支持耶律贤。辽穆宗耶律璟继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丝毫没有察觉,自己疼爱有加的侄子,要推翻自己。

辽穆宗耶律璟的游猎场地,大多数在怀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当地有几座山风景秀美,麋鹿成群,很适合打猎。这天萧思温和韩匡嗣,陪辽穆宗耶律璟到黑山( 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岗根苏木境 )打猎。 辽穆宗耶律璟射死一只狗熊,萧思温、韩匡嗣等人讨好地献酒祝贺。

辽穆宗耶律璟非常高兴,又再一次喝得烂醉如泥。辽穆宗耶律璟 在半夜醒来,想向左右要食物吃,但是有没人答应。辽穆宗耶律璟大怒,要杀死做饭的厨子。这些人很害怕,决定起来反抗了。反抗的人一共是六个,包括侍从、厨子。他们以送饭为掩护,持刀进入辽穆宗耶律璟的王帐,把辽穆宗耶律璟杀死。辽穆宗耶律璟的残暴,终于有了恶报的结果。

萧思温知道辽穆宗耶律璟被杀的消息之后,就秘密派心腹潜回临潢告知耶律贤。耶律贤连夜与亲信日夜兼程赶至怀州,在辽穆宗耶律璟的灵柩前面即位。年仅二十二岁的耶律贤,成为辽国的新王,辽国将会迎来一番新气象。辽景宗耶律贤为了感谢萧思温、韩匡嗣的拥戴之功,都对他们有所封赏。

辽景宗耶律贤封萧思温为北府宰相、魏王,封韩匡嗣为南京留守、燕王,从此两人便成为辽景宗耶律贤的左膀右臂。

辽景宗耶律贤继位之后,建立嫡长继承制度,这是辽国从奴隶 社会 进入封建 社会 的标志。为了彻底改变辽穆宗耶律璟在位期间的混乱局面,辽景宗耶律贤对吏治进行改革。他向汉族官员询问治国之道,研究古今各个朝代的经验教训,然后运用到改革实践中。在实施过程中,辽景宗耶律贤赏罚分明,大胆地用人。

这使得百官克尽职守,丝毫不敢懈怠,很多弊端很快被清除掉。这样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下,政治开始显现出一派清明气象,国力也随之而上升。辽景宗耶律贤治理辽国的过程也是他学习汉族文化,总结汉人治国经验并运用于实际的过程。原来辽太宗耶律德光很重视农业的发展,不但支持汉人发展农业,在草原地区适合发展农业的地方,辽景宗耶律贤也让人开垦土地发展生产。

为了保护农业生产,防止契丹人有意无意破坏,辽景宗耶律贤下令禁止契丹人随意践踏庄稼。农业发达对辽国多种经济发展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也增强辽国的国力。发展农业的同时,辽景宗耶律贤也继承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做法,尽量征召人才,尤其是汉人。辽景宗耶律贤又仿效中原王朝皇帝的做法,让下属举荐有才德的人任官,后来又下诏书招聘贤才,对于汉人的礼仪他也尽量吸收。

从而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进一步的融合,也从根本上密切契丹与汉人的关系。辽景宗耶律贤对政敌采取宽容政策,以缓和统治上层的矛盾。任用一些贤臣良将,虚心纳谏求治。并清吏治、宽减刑法,因而内部政治稳定,农牧业兴旺。使国重新走向强盛,辽景宗耶律贤便成为是辽国中兴之主。

十五岁的萧绰,犹如备受汉武帝刘彻宠爱的李夫人一般,有倾国倾城之貌。不知有多少男子,为萧绰惊为天人的容貌而折腰。因而萧绰成为辽国公认的 “细娘”,这是契丹人对绝色美女的赞誉。

萧绰从小聪慧过人,识文断字不说,而且精通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对中原文化颇有研究。向萧思温提亲的人络绎不绝,但是都被萧绰拒绝,因为在萧绰的心里只有韩德让一人。萧绰早早就向萧思温和燕国公主袒露自己的心思,从见到韩德让的第一面开始,他们就非常喜欢韩德让。所以对于萧绰和韩德让结为夫妻,萧思温和燕国公主非常赞成。

萧绰在凉亭里面坐着, 穿针引线之间一朵娇艳欲滴的荷花,落在如雪的丝绢之上。原来是萧绰在绣荷花图,原因是因为韩德让钟爱荷花。萧绰这样做,是为了让韩德让开心。丝绢之上的荷花栩栩如生,与真实的荷花没什么两样。萧绰仔细端详,满意地笑起来。站在旁边的侍女秋儿说:“**绣的这朵荷花真的很漂亮,恐怕连真正的荷花都要自惭形秽。”

萧绰微微一笑,捏了秋儿的手背,说:“你这丫头的嘴真是越来越甜,莫不是府里所采的花蜜都让你给吃的?”秋儿表示自己是实话实说。秋儿是燕国公主安排给萧绰的侍女,是一名汉族孤儿。因为是在秋天出世,所以燕国公主就为她取名秋儿。清风过处,满园的花朵被吹得摇摇晃晃,宛如有数名女子在随风轻舞,萧绰望着随风舞动的花朵陶醉起来。

风停了之后,一切都回复平静。萧绰便站起来离开凉亭回到自己的房间,萧绰让秋儿准备文房四宝。萧绰拿起毛笔凝思一下,一首诗就跃然于丝绢之上。字迹清雅秀丽,与那荷花相得益彰。秋儿看了一下萧绰所提的诗,说:“倘若**把这丝绢送给韩公子,他一定会非常喜欢,犹如获得至宝一样。”萧绰脸上染上红晕,羞涩地低下头。

萧绰让秋儿把丝绢交给韩德让,秋儿叫萧绰放心,自己一定会交到韩德让手上。韩德让与辽景宗耶律贤年纪相仿,所以很快就成为朋友。随着时间的推移,辽景宗耶律贤对韩德让越发信任。所以就封韩德让为上京皇城使,把整个皇城的安危都交托到他手上。对于辽景宗耶律贤的信任,韩德让感激涕零。韩德让对辽景宗耶律贤说,自己和韩氏一族都会永远效忠他。辽景宗耶律贤听了之后很感动,紧紧地抱着韩德让。

秋儿把丝绢交给韩德让之后就离开,韩德让打开丝绢看到萧绰所写的诗。从萧绰所写的诗看得出来,萧绰对自己的心意。韩德让甜蜜地笑起来,他决定要跟萧绰说明自己的心意。

韩德让以勤谨著称,每天留在皇城当值的时间,比在自己家里还要多。他担任上京皇城使之后,整个皇城的安全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此辽景宗耶律贤表彰过韩德让几次。韩匡嗣叮嘱韩德让,不要因为被辽景宗耶律贤表彰过而得意忘形,一定要继续保持。韩德让跟韩匡嗣说,自己不会因此骄傲自满,一定会比以前更加努力。对于韩德让的宠而不娇,韩匡嗣非常满意。

一直以来韩德让都是把萧绰当作妹妹一样疼爱,希望可以一直保持这样的关系。但是随着萧绰的长大,韩德让发现自己对萧绰的感情渐渐不一样。萧绰的才情、善良、温柔,都在吸引着韩德让。韩德让很想把自己的心意告诉萧绰,但是他怕会把萧绰吓坏,让自己多年以来维持的兄妹关系雪上加霜。

所以韩德让决定暂时按兵不动,继续以哥哥身份留在萧绰身边。其实萧绰早就爱上韩德让,但是她也是有跟韩德让一样的担忧,所以没有把自己的心意告诉韩德让。有一次韩德让奉命缉拿暴徒惨遭暗算,虽然受的伤不深却也不浅。看见韩德让受伤,韩匡嗣马上为他诊治。韩匡嗣爱好医学,之前曾经精心研究医术,所以韩德让的伤势很快就稳定下来。

萧绰一听到韩德让受伤,就第一时间赶往韩府。萧绰知道韩匡嗣精通医术,所以对韩德让的伤势并不担心。虽然如此,但是萧绰还是想留下来照顾韩德让,韩匡嗣也没有反对。对于萧绰自动请缨照顾自己,韩德让的心里非常开心,但是脸上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因为有萧绰的细心照顾,加上韩匡嗣的用药,所以韩德让很快就痊愈。

韩德让很想让萧绰自己继续留下来,但是自己已经痊愈,萧绰也没有留下来的理由,而萧绰也一样。经过这件事情,萧绰知道死亡随时都会在自己身边。随着辽景宗耶律贤的越发重用,韩德让的职位就会越来越高,伴之而来的危险也会越来越多。萧绰不想让自己后悔,即便是与韩德让再也做不成兄妹,她也要把自己的心意告诉韩德让。

萧绰正站在庭院里面,只见一位身材挺拔、剑眉星目的男子缓步而入。这名男子没有契丹人的粗狂,浑身上下都透露着温文尔雅,这名男子就是萧绰的心上人韩德让。萧绰向韩德让嫣然一笑,温柔地叫一声“德让哥哥”。虽然只有短短四个字,却尽显无尽柔情与缠绵。

萧绰问韩德让,有没有把丝绢打开看过?韩德让表示已经看过。萧绰羞红着脸,望着韩德让,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小声地问:“德让哥哥,你……你可明白我的心意?”随即韩德让说出《国风·召南》诗句:“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萧绰本来就羞红的脸,在听到韩德让所说的诗句之后变得更加红。

韩德让走到萧绰面前,握着萧绰的双手,问:“燕燕,刚才我所说的诗句,以你的聪慧应该明白当中的意思。”萧绰目不转睛地望着韩德让,之后就点了点头。韩德让继续问:“燕燕,你愿意与我白首不相离吗?”萧绰娇羞地低下头,甜蜜地笑了一下,抬头望着韩德让,认真地说“愿意”。

韩德让把萧绰拥进怀里,开心地笑起来。可以与自己的心爱之人在一起,两人的心情不言而喻。对于萧绰可以与韩德让在一起,秋儿都替她感到很高兴。两人互表心迹之后,脸上的笑容就一直没有停过。对于萧绰和韩德让的变化,萧思温、燕国公主和韩匡嗣都心知肚明。每天韩德让都会作一首诗给萧绰,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意。

每当收到韩德让所作的诗的时候,萧绰的心里都是一片甜蜜,然后就会珍而重之地收藏起来。这天韩德让休沐,所以就约萧绰过府相聚。韩德让早早就打点一切,对于韩德让的细心,萧绰非常开心。两人一起到花园散步,仲春的风带着微微的热浪扑面而来,能够嗅到花香中日光炙烤的味道。

走着走着,就来到一颗合欢树下。抬头望去,满树粉花,锦绣如烟。合欢树原本是叫苦情树,是一颗寓意不好的树。韩德让拽了一枝树叶给萧绰,萧绰转了一下满是绿叶的树枝,看见上面开着的叶子,一脸疑惑地看着韩德让。韩德让温柔地说:“合欢叶昼开夜合,相亲相爱,拿它送人就是要一生同心、世世合欢。”

萧绰愣怔片刻,低头看着盛放的合欢叶。没料到韩德让会说出这些话来,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只是一抹红晕悄然跃上脸上,映着阳光显得越发美好。韩德让看得有些痴了,便把萧绰拥进怀里。韩德让的那番话,让萧绰整颗心都涨得满满的。想要做一些亲密的事,让这份感觉再延长一些。

过些天就是韩德让的二十八岁生辰,萧绰想着这是自己与韩德让互表心迹之后,韩德让过的第一个生辰,一定要送一份有心思的礼物给他,之后萧绰就与秋儿前往银杏古巷。银杏古巷顾名思义就是一条巷子,有很多古玩、字画、书画文具都是聚集在那里。两、三个时辰之后,萧绰把东西塞进袖子里面,心满意足地离开。

回到萧府之后,萧绰看着自己为韩德让买的生辰礼物,甜蜜地笑起来。萧绰觉得,韩德让一定会喜欢这份生辰礼物。韩德让生辰当天,萧绰就带着礼物去韩府。韩德让在庭院等着,萧绰悄悄走到韩德让身后,伸出双手抱着他的腰身。韩德让的手覆盖在萧绰的右手上面,轻轻摩挲着,开心地笑了一下。

韩德让转身,把萧绰拉进自己怀里,伸出双手抱着她的腰身。韩德让用食指刮了萧绰的鼻子一下,说:“燕燕,今天是我的二十八岁生辰,你准备了什么礼物送给我?”萧绰说:“虽然这份礼物不是很名贵,却是我花了心思的。”萧绰从袖子里面,拿出一个包裹严实的小布包。

只见在深蓝色的布料上面,躺着一枚两寸见方的柱形青玉印章。这枚青玉印章色青如竹叶,质地细腻温润。 更妙的是整个柱身雕成一杆精致的竹枝,透过阳光能够看到凝华的光泽。而阴刻在竹枝底部的“让”字铁画金钩、流美疏朗,和整块美玉相得益彰。韩德让知道,萧绰一定花了很多心思,才把两样东西凑在一起。

韩德让握紧手里温凉的青玉印章,把脸埋在萧绰的颈侧,说:“燕燕,这份礼物真的很合乎心意,我很喜欢,谢谢你。”听见韩德让这么喜欢,萧绰觉得非常高兴。韩德让摩挲着手里的青玉印章,颇有爱不释手的意思。韩德让问:“这块青色成色极好,一定花去不少银子?”萧绰摇了摇头,说:“这块青玉是我在银杏古巷买的,所以倒不算贵。”

韩德让觉得这块青玉,确实是一块难得的好玉。心想不会这么凑巧,这枚印章刚好刻着“让”字吧?萧绰的视线停留在印章底部的“让”字上面,嘴角绽开笑意。萧绰说:“我买下这块玉之后,想寻一个盒子来放。谁知一连逛了几家商铺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后来在巷尾的一家小店,找到那里的掌柜帮我刻字。”

韩德让深情地望着萧绰,说自己一定会好好珍藏,萧绰开心地笑起来。不知不觉,萧绰与韩德让在一起半年。这半年以来,两人如胶似漆,感情越发浓厚。韩德让正在练习剑法,萧绰在旁边看着。两个时辰之后,韩德让就把剑收起来。萧绰走到韩德让面前,用手帕擦去额头上面的汗水。韩德让握着萧绰的双手,认真地说:“燕燕,我想娶你,让你做我的妻子。”萧绰没有想到韩德让会向自己求婚,一时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

韩德让继续说:“燕燕,我不是一时冲动,我有这个想法已经很久了,我真的很想让你成为我的妻子。”萧绰的脸上染上红晕,把头转向一边,而韩德让则在等着萧绰的回复。一会儿之后,萧绰把头转回来,认真地说:“德让哥哥,自从我跟你在一起之后,我就一直梦想着可以与你一生一世。”

韩德让听见萧绰这样说,先是楞了一下,然后小心翼翼地问:“燕燕,你这样说是不是代表你愿意嫁给我?”萧绰的脸更加红,她娇嗔地问:“我都已经说得这么清楚了,难道你还听不出来吗?”韩德让把萧绰横抱起来,一边转圈一边哈哈大笑。

韩匡嗣在书房处理公务,韩德让就到书房找他。韩德让说:“爹,孩儿要娶燕燕为妻。”韩匡嗣目不转睛地看着韩德让,说:“德让,婚姻大事不是儿戏,你一定要考虑清楚。”韩德让继续说:“爹,孩儿知道你担心什么。孩儿考虑得很清楚,孩儿是真心要娶燕燕为妻的。”韩匡嗣了解韩德让,如果不是经过深思熟虑,是绝对不会做的。

韩匡嗣一直都很喜欢萧绰,他心里面是希望萧绰可以做韩家媳妇的。韩匡嗣点了点头,说:“既然你已经考虑清楚,那就向燕燕言明吧!”韩德让的脸上难得出现羞涩的神情,他开心地说:“刚才孩儿已经向燕燕言明,她已经答应孩儿了。”听到韩德让这样说,韩匡嗣开心地笑起来。韩匡嗣决定,要与萧思温、燕国公主见面,郑重商量韩德让与萧绰的婚事。

晚上用膳的时候,萧绰对萧思温和燕国公主说,自己有一件事情要告诉他们。萧绰羞涩地说:“今天德让哥哥向女儿求婚,女儿也答应他了。”燕国公主开心地说:“我很早就已经想让德让做萧家的女婿,现在总算是如愿以偿了。”萧思温哈哈大笑,说:“整个大辽,除了德让之外,谁都没有资格做萧家的女婿。”看见萧思温和燕国公主同意,萧绰的心里简直是乐开了花。

韩德让打开窗户,仰望天空向天上的母亲禀明,自己与萧绰即将成婚的事情。韩匡嗣向天上的母亲许诺,自己一定会加倍疼爱萧绰,好好履行丈夫的责任。说着说着,韩德让热泪盈眶。韩匡嗣向天上的母亲说,自己非常想念她。

 ◎后妃

 ○肃祖昭烈皇后萧氏 懿祖庄敬皇后萧氏 玄祖简献皇后萧氏 德祖宣简皇后萧氏 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 太宗靖安皇后萧氏 世宗怀节皇后萧氏 世宗妃甄氏 穆宗皇后萧氏 景宗睿知皇后萧氏 圣宗仁德皇后萧氏 圣宗钦哀皇后萧氏 兴宗仁懿皇后萧氏 兴宗贵妃萧氏 道宗宣懿皇后萧氏 道宗惠妃萧氏 天祚皇后萧氏 天祚德妃萧氏 天祚文妃萧氏 天祚元妃萧氏

《书》始嫔虞,《诗》兴《关雎》。国史记载,往往自家而国,以立天下之本。然尊卑之分,不可易也。司马迁列吕后于《纪》;班固因之,而传元后于外戚之后;范晔登后妃于《帝纪》。天子纪年以叙事谓之《纪》,后曷为而纪之自晋史列诸后以首《传》,隋、唐以来,莫之能易也。辽因突厥,称皇后曰“可敦”,国语谓之“脦俚寋”,尊称曰“耨斡{麻女}”,盖以配后土而母之云。太祖称帝,尊祖母曰太皇太后,母曰皇太后,嫔曰皇后。等以徽称,加以美号,质于隋、唐,文于故俗。后族唯乙室、拔里氏,而世任其国事。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耶律俨、陈大任《辽史·后妃传》,大同小异,酌取其当,著于篇。

肃祖昭烈皇后萧氏,小字卓真。归肃祖,生四子,见《皇子表》。乾统三年,追尊昭烈皇后。

懿祖庄敬皇后萧氏,小字牙里辛。肃祖尝过其家曰:“同姓可结交,异姓可结婚。”知为萧氏,为懿祖聘焉。生男女七人。乾统三年,追尊庄敬皇后。

玄祖简献皇后萧氏,小字月里朵。玄祖为狼德所害,后嫠居,恐不免,命四子往依邻家耶律台押,乃获安。太祖生,后以骨相异常,惧有阴图害者,鞠之别帐。重熙二十一年,追尊简献皇后。

德祖宣简皇后萧氏,小字巖母斤。遥辇氏宰相剔剌之女。男、女六人,太祖长子也。天显八年崩,祔德陵。重熙二十一年,追尊宣简皇后。

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讳平,小字月理朵。其先回鹘人糯思,生魏宁舍利,魏宁生慎思梅里,慎思生婆姑梅里,婆姑娶匀德恝王女,生后于契丹右大部。婆姑名月碗,仕遥辇氏为阿紥割只。后简重果断,有雄略。尝至辽、土二河之会,有女子乘青牛车,仓卒避路,忽不见。未几,童谣曰:“青牛妪,曾避路。”盖谚谓地祇为青牛妪云。太祖即位,羣臣上尊号曰地皇后。神册元年,大册,加号应天大明地皇后。行兵御众,后尝与谋。太祖尝渡碛击党项,黄头、臭泊二室韦乘虚袭之;后知,勒兵以待,奋击,大破之,名震诸夷。时晋王李存勖欲结援,以叔母事后。幽州刘守光遣韩延徽求援,不拜,太祖怒,留之,使牧马。后曰:“守节不屈,贤者也,宜礼用之。”太祖乃召延徽与语,大悦,以为谋主。吴主李掞献猛火油,以水沃之愈炽。太祖选三万骑以攻幽州,后曰:“岂有试油而攻人国者”指帐前树曰:“无皮可以生乎”太祖曰:“不可。”后曰:“幽州之有土有民,亦犹是耳。吾以三千骑掠其四野,不过数年,困而归我矣,何必为此万一不胜,为中国笑,吾部落不亦解体乎!”其平渤海,后与有谋。

太祖崩,后称制,摄军国事。及葬,欲以身殉,亲戚百官力谏,因断右腕纳于柩。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会同初,上尊号曰广德至仁昭烈崇简应天皇太后。初,太祖尝谓太宗必兴我家,后欲令皇太子倍避之,太祖册倍为东丹王。太祖崩,太宗立,东丹王避之唐。太后常属意于少子李胡。太宗崩,世宗即位于镇阳,太后怒,遣李胡以兵逆击。李胡败,太后亲率师遇于潢河之横渡。赖耶律屋质谏,罢兵。迁太后于祖州。应历三年崩,年七十五,祔祖陵,諡曰贞烈。重熙二十一年,更今諡。

太宗靖安皇后萧氏,小字温,淳钦皇后弟室鲁之女。帝为大元帅,纳为妃,生穆宗。及即位,立为皇后。性聪慧洁素,尤被宠顾,虽军旅、田猎必与。天显十年崩,諡彰德,葬奉陵。重熙二十一年,更今諡。

世宗怀节皇后萧氏,小字撒葛只,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之女。帝为永康王,纳之,生景宗。天禄末,立为皇后。明年秋,生萌古公主。在蓐,察割作乱,弑太后及帝。后乘步辇,直诣察割,请毕收殓。明日遇害。諡曰孝烈皇后。重熙二十一年,更今諡。

世宗妃甄氏,后唐宫人,有姿色。帝从太宗南征得之,宠遇甚厚,生宁王只没。及即位,立为皇后。严明端重,风神闲雅。内治有法,莫干以私。刘知远、郭威称帝,世宗承强盛之资,奄奄岁时。后与参帷幄,密赞大谋,不果用。察割作乱,遇害。景宗立,葬二后于医巫闾山,建庙陵寝侧。

穆宗皇后萧氏,父知璠,内供奉翰林承旨。后生,有云气馥郁久之。幼有仪则。帝居藩,纳为妃。及正位中宫,性柔婉,不能规正。无子。

景宗睿知皇后萧氏,讳绰,小字燕燕,北府宰相思温女。早慧。思温尝观诸女扫地,惟后洁除,喜曰:“此女必能成家。”帝即位,选为贵妃。寻册为皇后,生圣宗。景宗崩,尊为皇太后,摄国政。后泣曰:“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耶律斜轸、韩德让进曰:“信任臣等,何虑之有!”于是后与斜轸、德让参决大政,委于越休哥以南边事。统和元年,上尊号曰承天皇太后。二十四年,加上尊号曰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二十七年崩,諡曰圣神宣献皇后。重熙二十一年,更今諡。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羣臣咸竭其忠。习知军政,澶渊之役,亲御戎军,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圣宗称辽盛主,后教训为多。

圣宗仁德皇后萧氏,小字菩萨哥,睿知皇后弟隗因之女。年十二,美而才,选入掖庭。统和十九年,册为齐天皇后。尝以草莛为殿式,密付有司,令造清风、天祥、八方三殿。既成,益宠异。所乘车置龙首鸱尾,饰以黄金。又造九龙辂、诸子车,以白金为浮图,各有巧思。夏秋从行山谷间,花木如绣,车服相错,人望之以为神仙。生皇子二,皆早卒。开泰五年,宫人耨斤生兴宗,后养为子。帝大渐,耨斤詈后曰:“老物宠亦有既耶!”左右扶后出。帝崩,耨斤自立为皇太后,是为钦哀皇后。护卫冯家奴、喜孙等希旨,诬告北府宰相萧浞卜、国舅萧匹敌谋逆。诏令鞫治,连及后。兴宗闻之曰:“皇后侍先帝四十年,抚育眇躬,当为太后;今不果,反罪之,可乎”钦哀曰:“此人若在,恐为后患。”帝曰:“皇后无子而老,虽在,无能为也。”钦哀不从,迁后于上京。车驾春蒐,钦哀虑帝怀鞠育恩,驰遣人加害。使至,后曰:“我实无辜,天下共知。卿待我浴而后就死,可乎”使者退。比反,后已崩,年五十。是日,若有见后于木叶山阴者,乘青盖车,卫从甚严。追尊仁德皇后。与钦哀并祔庆陵。

圣宗钦哀皇后萧氏,小字耨斤,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孙。黝面狠视。母尝梦金柱擎天,诸子欲上不能;后后至,与仆从皆升,异之。久之,入宫。尝拂承天太后榻,获金鸡,吞之,肤色光泽胜常。太后惊异曰:“是必有奇子!”已而生兴宗。仁德皇后无子,取而养之如己出。后以兴宗侍仁德皇后谨,不悦。圣宗崩,令冯家奴等诬仁德皇后与萧浞卜、萧匹敌等谋乱,徙上京,害之。自立为皇太后,摄政,以生辰为应圣节。重熙元年,尊为仁慈圣善钦孝广德安靖贞纯宽厚崇觉仪天皇太后。三年,后阴召诸弟议,欲立少子重元。重元以所谋白帝,帝收太后符玺,迁于庆州七括宫。六年秋,帝悔之,亲驭奉迎,侍养益孝谨。后常不怿。帝崩,殊无戚容。见崇圣皇后悲泣如礼,谓曰:“汝年尚幼,何哀痛如是!”清宁初,尊为太皇太后。崩,諡曰钦哀皇后。后初摄政,追封曾祖为兰陵郡王,父为齐国王,诸弟皆王之,虽汉五侯无以过。

兴宗仁懿皇后萧氏,小字挞里,钦哀皇后弟孝穆之长女。性宽容,姿貌端丽。帝即位,入宫,生道宗。重熙四年,立为皇后。二十三年,号贞懿慈和文惠孝敬广爱崇圣皇后。道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清宁二年,上尊号曰慈懿仁和文惠孝敬广爱宗天皇太后。九年秋,敦睦宫使耶律良以重元与其子涅鲁古反状密告太后,乃言于帝。帝疑之,太后曰:“此社稷大事,宜早为计。”帝始戒严。及战,太后亲督卫士,破逆党。大康二年崩,諡仁懿皇后。仁慈淑谨,中外感德。凡正旦、生辰诸国贡币,悉赐贫瘠。尝梦重元曰:“臣骨在太子山北,不胜寒栗。”寤,即命屋之,慈悯类此。

兴宗贵妃萧氏,小字三蒨,驸马都尉匹里之女。选入东宫。帝即位,立为皇后。重熙初,以罪降贵妃。

玉箫的原型是渤海妃某氏无名无姓。玉箫本应是渤海王献贡的宫女,从小因为没有父母所以无依无靠,当她见到明扆的时候便一见钟情。这样善解人意的她,连萧燕燕第一眼见到她的时候都有我见犹怜的感觉。

玉箫是一个识大体温柔似水的女人,她不像燕燕一样直言不讳的很强势,与燕燕相比,她更像是一汪清水温和而细腻,滋润着明扆的心。虽说出身卑微但是识大体懂规矩,在看见自己心爱的人的时候,眼神里更多的是充满了仰慕和恭敬,能得到垂怜更是有受宠若惊的状态。

她自己知道和皇后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害怕皇后不敢也不想与皇后争风吃醋,只想陪在自己爱的人身边照料好他的起居生活就可以。后来明扆因为病痛而抑郁烦躁,燕燕又因为忙着打理朝政对明扆欠关怀,这个时候玉箫贴心的柔软,让明扆终于感觉到了爱情的滋味,从而让他对女人又产生了强大的保护欲。

燕燕最后的结局是与德让在一起,然而对于耶律贤来说,他一直爱着燕燕,但是燕燕的心中始终都没有他的一点地方。他身上背负着国家,在病危临死之前,身边只有玉箫全心全意的爱着自己,也算是在他短暂一生当中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听说合格监事人才库过了杨家将的,一定对萧太后很熟悉。辽皇后,其实一直都是北宋的心腹大患和政治对手。萧太后,辽的皇后,——,谥号。这位美丽的契丹姑娘16岁就嫁给了22岁的皇后廖景宗。她给皇帝出了很多好主意。丹族有女性当家的传统。十三年后,体弱多病的廖在弥留之际将朝廷大权交给妻子,希望萧炎炎和幼子共同执政。

传说中的契丹美女——肖燕燕

萧炎艳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女政治家。她利用复杂的权力结构来控制局势。此外,她亲自上阵,与宋钊打了几场漂亮的仗。人们和后辈都特别关注这个神秘的女人。元辽史的评价很简单。书上说:明朝以后,知道了真相,就要服从。所以,所有的官员都是咸的,忠诚的。宋朝的契丹国志有很强的人身攻击的味道。景宗萧皇后传叶龙里指责:太花架子,没有性纪律。后天隐忍,狠毒嗜杀,神机妙算,善于驾驭,所以很多大臣都很绝望。这叫什么?残忍、嫉妒、放荡、凶残一堆贬义词,我希望我能把萧绰变成一个女阎王。名声靠两个借口:一个是财富,一个是颜色。在寡妇面前门,有很多是非。萧绰美国人的私生活不可避免地会在人们的嘴边打转的舌头。

记载:龙云,本名韩,名德让同治十九年,赐名德昌;二十二年,赐姓卢野;二十八年,后赐名龙云。厚积薄发,明治风格,喜欢立功。似乎辽国的荣誉和地位都落到了一个人身上。为什么?原来,这位忠心耿耿、功勋卓著的汉臣,与辽王室私交甚深。

有一个不可靠的流言:萧绰曾经是一个女孩,许配给了韩德让。可惜还没结婚就被父亲送进宫里,成了耶律贤的妻子。尽管耶律贤英年早逝,但萧绰依然如花似玉,妩媚动人,深情款款。她决定复合,回到韩德让。这也是契丹习俗所允许的。对萧绰韩德让说:我答应娶你,我希望和你和好。辽帝,你的儿子。

辽墓壁画——契丹贵族打马球。萧太后曾经杀死了她的情人韩德让,因为她被一场马球比赛的对手击中,从马上摔了下来。

当然,太后没有不要做小三。萧绰亲手摧毁了韩德让这个温暖的小家庭。据野史据史书记载,萧与韩有染,派人杀了他的妻子。从此,两人入了户口本,以夫妻的身份躺在一起,一起吃饭。苏哲辽史耶律隆运列传收集了宋朝使者在益州和谈时的所见所闻:陆牧在军中,范将军偶尔坐在骆驼车上,用在车下,一起喂食,商量事情。至少,这一对高贵的男女,异常亲密,甚至超出了普通的礼节。那么,他们结婚了没有?谁还能拿不出确凿的证据,只能顾废,顾废一听。

透露了一些线索:在一场马球比赛中,韩德让意外地被一名贵族胡力从一匹马上摔了下来。萧太后勃然大怒,当场杀死了这个傻瓜。本来就是一场球赛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然而,伤害韩德让就像伤害萧太后的眼球。仔细品味,两个人之间,确实是极不寻常的。

除了他的孩子的事情,韩德让把一生献给了大辽。说明他生命的终结:从伐韩开始,他得了最后一种病。帝医学的愿景。颜,七十一。赐书令,赐忠信,赐葬器,建庙至甘陵边。它去朝鲜打仗不容易,当你你已经10多岁了!韩德让他的眼睛在临终前徘徊,皇帝和太后亲自来看他。这辈子有这种感觉就够了

集成27年11月,57岁的萧绰正式退休。我的儿子已经到了统治这个国家的年龄了。当你老了,你应该休息几天。没想到,一个月后,她在旅行途中意外身亡。太后一死,腰细眼亮的萧炎艳再也回不来了。她带头,默默地躺在寂静干燥的坟墓里。过了一年多,陵墓侧面又增加了一个同伴。韩德让将永远在闫妍面。

《燕云台》中,余诗曼饰演的胡辇,被封为身份高贵的皇太妃。但罨撒葛和乌骨里相继下线之后,胡辇决定去北方镇守边疆。在这个无拘无束的大草原,胡辇也收获了一份真爱。这个男人就是出身低贱的马奴,胡辇把他封为了将军,还对他宠爱有加。那么,身份如此尊贵的胡辇,为何会爱上低贱的马奴呢?这三点才是关键。

1、马奴“懂得”胡辇的内心

胡辇这一生,看似拥有高贵的地位,其实,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出嫁之后呢,安安稳稳的做太平王的王妃。她面对任何事情,一直循规蹈矩,从不敢有半分逾越。当太平王夺王位失败时,是胡辇以自己的性命相逼,换来太平王的安全离去。

胡辇出嫁前,事事为家人考虑;出嫁后,事事为太平王考虑。那胡辇呢?谁为她设身处地的考虑过呢?如今,马奴挞览阿钵就为胡辇考虑,同样地,也懂得胡辇的内心。

2、马奴“陪伴”胡辇的身边

自从太平王下线后,胡辇一直形单影只,难免会有些寂寞。即使她是女强人,也渴望被男人保护和陪伴。这时挞览阿钵出现了,当挞览阿钵为胡辇带上花环的时候,胡辇的心已经有所动摇了。再加上挞览阿钵对胡辇说:“你从我身旁经过,就带走了我的心,”这让胡辇更加无法自拔。

简短的话语,或许没有浓情蜜意的表露,但有无法言语的温度。是挞览阿钵的陪伴,不仅重新温暖了胡辇的心,还给胡辇带来足够的安全感。对于现在的胡辇来说,身份虽然高贵,并不缺乏金银珠宝,但有一人陪伴在身旁,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3、胡辇想为自己活一次

即使挞览阿钵行刺主上隆绪,胡辇也要包庇他,胡辇说:“我愿交出所有兵权,只愿挞览阿钵活着”。是啊,此时的胡辇,已经为了爱情而失去了应有的理智,只想为心爱之人拼尽全力。虽然挞览阿钵下线了,但胡辇亦无悔,至少她曾经努力过,真正的为自己活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4611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