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人的事发生在波旁王朝时期,他的身份是什么?

铁面人的事发生在波旁王朝时期,他的身份是什么?,第1张

法国作家大仲马名著《三个火枪手》享誉世界,而这部为世人所喜爱的小说中有一个关于铁面人的故事,也是人们最为感兴趣的情节,人们不禁赞叹大仲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文笔功力。不过,

铁面人却并不是虚构的,早在《三个火枪手》问世之前,法国人就知道在森严的巴士底狱里曾经关押着一个神秘的铁面人。

但这个铁面人的身份究竟是什么?他为什么会被路易十四秘密关押起来,又为什么没有被处死反而受到极高礼遇,为什么法兰西王室历代都要死守秘密?

铁面人面罩之下遮掩的秘密直到今天也没有被揭开,而那些秘密似乎也要永久的随他沉睡于地下了

铁面人

铁面人的故事发生在强盛的波旁王朝时期,当时的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是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君主

,这位独断专权,能力过人的君主一手将法兰西帝国塑造成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这个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一生中建立了无数的功绩,也曾犯下过许多错误,他的故事也在后世不断流传。

大约在1661年,路易十四突然亲自签署了一张秘密逮捕令,这个命令非常突然,也很奇怪。

按照正常程序,如果要逮捕、关押犯人,需要经过法国的司法部门审讯、定罪,然后才能进行关押。但是这张由路易十四亲自签署的逮捕令却可以绕开所有的政府部门和法律流程,因为这是皇帝的圣旨,高于所有法律。

至今人们都无从得知铁面人被捕的细节,由于需要高度保密,因此我们可以推测执行逮捕行动的应该就是国王卫队---火枪手。

这应该就是大仲马灵感的来源,因为执行命令的人多多少少会知道一些内情。

路易十四

根据现有的史料推测,铁面人被捕之后并没有被立即关进监狱,而是被送到一个神秘的地方监禁了起来。根据伏尔泰的描述,1661年铁面人被带到了风景秀丽的圣玛格丽特岛,这座不起眼的小岛如今依然是法国的旅游胜地,它就隶属于欧洲的影视之都"戛纳"。

在这座小岛上有一个坚固的堡垒,铁面人当时就被关押在这个堡垒里面。当然,毫无疑问当铁面人来到这里之后,岛上的闲杂人等应该早已被清空,铁面人应该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他应该经常在海边散步。

由于铁面人的秘密被皇家严密封锁,在他死后又将所有和他有关的一切信息全部销毁,因此我们对于他的情况大多只能通过推测来得知。

根据目前圣玛格丽特岛上居民的传说,铁面人实际上在这里生活了11年,而铁面人是在1669年7月被迅速转入巴士底狱,也就是说有可能在1658年他就已经被捕并关押于此了。

在没有找到更新的证据之前,我们暂且不去关心铁面人在圣玛格丽特岛到底生活了多久。

既然圣玛格丽特岛四面环海,又有坚固的堡垒,在皇家卫队的严密保护下,铁面人应该可以在这里长久生活下去。但是在1669年,铁面人被突然转移到了法国当时守备最为森严的监狱---巴士底狱。

巴士底狱最早并不是监狱,而是法国王室为了防止叛军进攻巴黎而建立的一座高大又坚固的军事堡垒,后来因为巴黎常年没有军事威胁才改为监狱。

由于这座监狱高大坚固,又有重兵把守,因此这里面关押的都是法国乃至欧洲最重要的犯人。

巴士底狱

这里出现一个问题,路易十四为什么要突然把铁面人转移到巴士底狱。最直接也是最客观的原因,圣玛格丽特岛已经不是那么安全了。

转移铁面人至少有三个原因,

首先

路易十四肯定非常重视这个人,根据当时的通讯和交通条件,远在巴黎的路易十四是不可能及时得到关于铁面人的消息,也不能时刻监视他,所以要把他关在自己的身边。

其次

,铁面人在圣玛格丽特岛住了大约十年,即使已经将岛上局面搬迁,但那里山高皇帝远难免会有透风的墙。

最后

,我们大胆猜测,严防死守的圣玛格丽特岛曾经受到过攻击,以至于皇家卫队开始担心在这座岛上连他们这些精锐都不敢有完全的把握保障铁面人的安全。

路易十四应该是在接到火枪手的报告之后,才决定转移铁面人的,而这次的地点就是最安全的巴士底狱。

即便是正规军主力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攻陷巴士底狱,何况巴黎本身就有重兵把守。

大仲马应该也同意这种推断思路,因此他按照这种思路加以扩展,构思了一出国外势力企图利用铁面人夺权的谍战大戏

。是否有另外一股势力在打铁面人的主意现在还没有证据,但是路易十四转移铁面人肯定不是心血来潮,将他关在巴士底狱最重要的原因肯定是安全

铁面人被关进巴士底狱里一个极为特殊并且非常严密的单独牢房,他在这里受到了极高的礼遇。

据记载他的餐食是特别提供的,并且规格极高,他应该可以选择他喜欢的食物,并且他并不孤独,在他吃饭的时候一直由典狱长亲自陪同。看守他的是固定的火枪手,他们会严密监视铁面人的一举一动,除了摘下面具以及透露自己的身份,铁面人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火枪手

根据后人的记载,被关入巴士底狱的是一位举止高雅,身材高大,皮肤细腻的年轻男子,头上套着一个特制的铁面罩,外人几乎没有听到他说话。

他进入巴士底狱的那年,路易十四31岁。铁面人被关进巴士底狱的之后就再也没有出来,直到1703年11月20日突发疾病去世。他在巴士底狱住了34年,那么和他密切接触的两名火枪手和典狱长很有可能会知道他的秘密,但很可惜,

这几个忠诚的臣子在铁面人死后也都遵守承诺服毒自尽了。

铁面人死后没有经过任何葬礼和仪式就被匆匆下葬,

巴士底狱的记录显示此人"姓名不详"。然后他生前所有用过的东西全部被销毁,他所居住过的房间也在完全检查之后全部重新粉刷,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由于这个铁面人太过神秘,引起了后人们极大的兴趣,因此对于铁面人身份的猜测一直没有断过。

其中能符合逻辑推断的我们认为有两个,其中之一,铁面人实际上是路易十四的生父。

因为路易十四的父亲路易十三是一位同性恋,和王后安娜的关系一直不睦,两人结婚多年也没有子嗣,当然大家都知道这夫妻二人根本就没有同房。为了国家社稷着想,德高望重的红衣主教黎塞留劝说路易十三无论如何要有一个儿子,不然就得从皇族之中挑选一个少年作为王位继承人。

路易十三夫妻尽管都不情愿,但还是同意住到了一起,这本就是个惊人的新闻,让人们更加吃惊的是安娜竟然立刻就怀孕了,后来就生下了路易十四。

因此关于路易十四是否是皇族血统的怀疑就一直没有断过。

路易十三

有传言称,王后安娜有一个秘密情人多热,路易十四实际上是多热的儿子。

在路易十四亲政之后,多热就回来认亲,企图得到更多的利益,那么对路易十四来说自己正统的皇族血统不容质疑,否则就会酿成大祸。而路易十四又不忍心杀死自己的亲生父亲,因此只有选择将其关押起来,不让任何人看见他的面孔,将他的秘密永远掩藏。

这个推断被人推翻过,因为巴士底狱记载此人死时的年龄是45岁,而此时路易十四已经65岁了。

不过,铁面人寿命45岁这个记载恰恰经不起推敲,其实很简单,铁面人在巴士底狱被关了34年,在圣玛格丽特岛被关了11年,正好45年,巴士底狱记载的应该是他被捕之后关押的时间,而非年龄。

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当时铁面人被押解进入巴士底狱的时候是一个身材修长,举止优雅、皮肤细腻的年轻人。

那么问题就来了,身材修长、皮肤细腻这两点是不会有错的,可以凭观察直接确定,那么在没有看到他真实面孔之前仅凭这两点就判断是个年轻人还是有些草率。我们先假设他就是多热,他来向路易十四认亲,实际上可以说是敲诈,如果在路易十四亲政前他可能直接就被红衣主教马扎然一刀砍了,所以他只有等马扎然死了,儿子亲政之后才敢出来。并且,他肯定不会笨到直接去面见国王,我们猜测他是通过王太后安娜和路易十四接触的,也只有那样路易十四才会相信多热不是一个疯子而是他的生父。

路易十四

我们从时间坐标上再推算,路易十四的亲政时间是1661年,而伏尔泰记载神秘的铁面人来到圣玛格丽特岛的时间正是1661年。那么我们重新来看罪犯的年龄问题,如果此人就是多热,那么在路易十四31岁的时候他被关进巴士底狱,

此时的他应该在五十岁以上,那么一个五十多岁的人能否把自己的身材和皮肤保持的和年轻人差不多呢?

这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多热本身就是贵族,生活条件很优越,因此他的皮肤即便在进入老年之后也会比普通人保养得要好一些。

多热的身形应该很好,不然也不会被王后安娜看上,如果多热一直保持贵族生活经常跳舞、练习击剑,注重保养的话,保持一个好身材问题并不大。

根据巴士底狱的医生流传下来的资料,他在为铁面人诊断的时候曾经听他讲过自己已经65岁了,这是在被关押的期间,并且这二人也都很长寿。因此,

此人是路易十四生父的可能性极大。

另外一个流传比较广的版本就是铁面人实际上是路易十四的孪生兄弟,很多小说也借鉴了这个说法来加以创作。

但我们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如果安娜分娩时生出的是一对双胞胎,为什么要藏起来一个呢?况且,王后分娩是天大的事情,周边伺候的人估计有一百多个,众目睽睽之下怎么可能让一个啼哭的婴儿消失?

路易十四

有人猜测给犯人戴上铁面罩就是因为他和国王长得太像,但是实际上,能够有机会目睹国王真容的人实际上很少,即便是大臣,很多也只能远远地看见浓妆艳抹,身着盛装王冠的国王。

如果路易十四素颜出现在人群里,估计很少有人能认出来。但是可以在巴黎自由活动的多热就不同了,作为贵族的他,朋友圈应该不小,他这张经常出现的面孔反而需要遮掩。最大的一个破绽就是,被关入巴士底狱的那个人身材修长,是个高个子,而路易十四只有一米五四,为了弥补身高不足,他还发明了高跟鞋。

当然,如果是多热,显然路易十四没有继承他身高方面的基因。

铁面人身份的猜测,也许要永远继续下去,直到证据找到的那一天!

在欧洲历史上曾断断续续地统治纳瓦拉(1555-1848)、法国(1589-1792、1815-1830)、西班牙(1700年至今)、那不勒斯与西西里(1734-1816)、卢森堡(1964年至今)等国和意大利若干公国的跨国王朝。

早期起源:

波旁王室,顾名思义便是起缘于法国中部的波旁地区。而这个采邑最早出现于13世纪初,是法王一位家臣,也即是今天波旁王室成员的母系祖先的私人封地。而其成员的父系祖先可追溯到来自卡佩王室的法王路易九世。路易九世之子克莱蒙伯爵罗贝尔与其子孙通过他和波旁领地的女继承人勃艮第的比阿特丽斯的婚姻,获得了对波旁公国的统治权。他们二人的长子路易在1327年获封为波旁公爵。自此以后,他的子孙以封国波旁为姓,因此这次受封被视为波旁王室的起源。

纳瓦拉(古时西班牙北部一小国,16世纪一部分与西班牙合并,另一部分并入法国):

自1523年起,由于出现继承人问题的争议,波旁公国的爵位一直空缺,其资产暂时归属法国王室。1527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将波旁公国以及公爵爵位授予旺多姆公爵夏尔。自此,拉马尔什-旺多姆分支获得了波旁公国,而这个公国也是波旁家族日后夺得法国王位的重要资本。

夏尔的儿子,第9代波旁公爵安托艾涅·德·波旁于1548年10月12日与纳瓦拉女王储让娜·达布雷特结婚。他们的长子亨利·德·波旁在1572年母亲去世后继承了纳瓦拉王国,是为纳瓦拉国王恩里克三世,自此波旁家族入主了这个王国。虽然此时的纳瓦拉的疆域只是全盛时期的一小半,但足以成为日后波旁家族争夺法国王位的重要基地。

法国:

16世纪,法国爆发宗教战争,原来的王室人丁凋零,国王早逝,王储遇刺,按照萨利克继承法法国王位只可传予雨果·卡佩男性系后裔中的男子,而波旁家族就是第一顺位家族,亨利·德·波旁由此成为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

亨利·德·波旁在1589年,亨利三世遇刺身亡后,顺利即位为法国国王。

波旁王朝在1792年8月10日的法国大革命中垮台,1814年,拿破仑倒台,流亡于英国的普罗旺斯伯爵返国即位为法王路易十八。1815年拿破仑返回法国,在滑铁卢战役过后,路易十八得以复位。而他和他的弟弟夏尔十世一直致力维护保王党在国会的势力。

七月革命过后,法国国会让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三世以法王路易十三的次子菲利普第八代孙的身分继承王位,1848年二月革命,令他被迫退位。自此以后,没有任何一位波旁王室或其分支成员能再次统治法国,而法国波旁王朝而正式落下帷幕。

西班牙:

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最后的男丁,卡洛斯二世的去世,结束了哈布斯堡王室对西班牙历5代的统治。卡洛斯二世生前在群臣逼迫之下,立下遗诏,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外甥安茹公爵腓力,腓力是波旁王室的成员,也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之次孙,而非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大公。

路易十四随即将次孙推上西班牙王位,是为西班牙王腓力五世。而路易捍卫孙儿继承权的强硬立场,导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于1702年爆发。

战事持续到1711年,此时波旁王室已在西班牙站稳,且表示愿意为英、荷两国商人提供贸易优惠和保障,加上神圣罗马帝国约瑟夫一世去世,查理大公登基为神圣罗马皇帝,列强为了欧洲的均衡发展,倒戈支持腓力,哈布斯堡联军瓦解。

1714年,西奥两国签署和约,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承认波旁王室入主西班牙,但腓力五世及其后代必须放弃对法国的王位继承权,西班牙与法兰西永远不可以拥戴同一个君主。自此,西法两国波旁王室正式分家,也揭开了波旁王室对西班牙断断续续统治三百余载的首页。

其他:

帕尔马公国

1731年,帕尔玛公爵安东尼奥·法尔内塞无嗣而亡,公爵之位因此改传与安东尼奥的侄女,西班牙王后伊丽莎白一系。伊丽莎白长子,15岁的唐·卡洛斯亲王因为母系血缘得到帕尔马公国作为自己的封地。1738年帕尔玛公国在《维也纳条约》中作为西班牙换取西西里和那不勒斯的条件。但很快西班牙于1748年《第二亚琛和约》重夺帕尔玛公国,并授与卡洛斯三世的弟弟唐·菲利浦王子。虽然,在拿破仑战争期间,爵位被转授他人,但在1748年菲利浦王子的曾孙卡洛二世成功复辟。公国此后传至卡洛二世的孙子罗贝托一世在位时的1859年为萨丁尼亚王国所吞并。

那不勒斯和西西里

1734年时的帕尔玛公爵,即日后的西班牙王卡洛斯三世,趁哈布斯堡王室深陷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泥潭而无暇南顾之际,从奥地利夺取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并兼任两国君主。其王位在1748年的《维也纳条约》获得确认。1759年,卡洛斯继承西班牙王位,将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的王位让于次子费尔南多,但费尔南多终抵不住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南侵浪潮,因而于1799年和1806年两次失去那不勒斯的王位,而侥幸保住西西里的王位。

1815年,拿破仑惨遭滑铁卢,作为那不勒斯国王的拿破仑的内弟若阿尚·缪拉被迫退位。费尔南多重掌那不勒斯,并于次年统整两个王国为两西西里王国,称两西西里国王斐迪南多一世。但很快意大利统一的浪潮推翻了两西西里王国。在斐迪南多一世的曾孙弗朗切斯科二世在位的1860年,两西西里王国为萨丁尼亚王国所吞并。

卢森堡:

1919年11月6日,末代罗贝托一世的儿子菲利斯王子迎娶了卢森堡女大公夏洛特,成为了卢森堡的王夫。他的姓氏——波旁-帕尔玛 (Bourbon-Parma)也因此带入卢森堡王室。1964年,夏洛特女大公让位与儿子让,令让成为首位来自波旁家族的卢森堡大公,但王室和王朝的名号依然保持为拿骚-魏尔堡(Nassau-Weilburg)。

路易十四自诩为“太阳王”。 路易十四(1638—1715年),法国波旁王朝国王(1643—1715年在位) 路易十四,是上帝的宠儿,他在父母结婚23年未有生育的情况下,突然来到了人世。他是法国波旁王朝的第三任国王,他的祖父亨利四世为波旁的江山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他的父亲路易十三时代,在政坛高手黎塞留的操控下,开始致力于争夺欧洲霸权。1643年,5岁的路易十四被母后安娜抱上了国王宝座,开始了他72年漫长的帝王生涯。

孔代亲王是旺多姆家族——现代波旁家族先人的后裔。从来没有孔代封国或领地。这个名字仅仅是路易以父亲,旺多姆公爵波旁的查理四世(1489-1537)的领地起源——香槟的孔代命名,包括孔代城堡和巴黎以东大约50英里的十来个村庄。

它曾由阿维森那(Avesnes)领主手中转到圣波尔(StPol)伯爵手中。当卢森堡-圣波尔的玛丽于1487年嫁给旺多姆伯爵弗朗索瓦时,孔代成为了波旁-旺多姆家族的领地。 在波旁公爵于1527年绝嗣后,弗朗索瓦的儿子查理(1489-1537)通过圣路易的幼子,克莱门特伯爵(1256-1318)的男系继承为波旁家族的族长。在旺多姆的查理的儿子中,长子安东尼成为纳瓦拉的共治国王,还是亨利四世的父亲。

幼子路易继承了密克斯,诺根特(Nogent),孔代和苏瓦松为领地。路易在1557年1月15日的法院档案中得到了空地亲王的头衔,尽管没有王族血亲的地位以外的合法权威,他们还是在接下来的三个世纪中保留着这个称号。他的儿子波旁的亨利一世继承孔代亲王头衔。

第一代亲王路易实际上将孔代的领地给了幼子苏瓦松伯爵查理(1566-1612)。查理的独子路易于1624年将孔代和苏瓦松给了嫁入萨伏伊和奥尔良-郎多维尔家族的女性继承人。 亨利四世于1589年登基后,他的表弟孔代亲王亨利(1588-1646)在1601年之前一直是王位假定继承人。尽管亨利自己的后嗣后来取得了法国王太子的优先权,1589至1709年间,孔代亲王还是非常巧合的保有王室首席亲王(premier prince du sang royal)的称号,并享有相应的收入,优先权和仪式特权(如在宫廷中只有他们可以使用亲王殿下(Monsieur le prince)的称号)。

但是王室首席亲王的位置于1710年转到奥尔良公爵手中,所以第七代亲王路易三世(1668-1710)停止使用该称号,而更倾向于波旁公爵的世系头衔——毕竟他还可以因此被称作“公爵爵爷”(Monsieur le Duc)。后来的继承人也更喜欢公爵头衔。 孔代亲王,波旁的亨利三世于1709年去世后,家族仍然定期出入宫廷。后来波旁-孔代的路易(当时已经叫波旁公爵了)迎娶了路易十四的婚生女儿,弗朗希丝-埃森奈夫人(matresse-en-titre Franoise-Athénas),蒙特斯潘侯爵夫人,波旁的路易丝-弗朗希丝。

他们生下了许多孩子,孔代的头衔和土地后继有人。他们的儿子是波旁公爵,波旁-孔代的路易·亨利。他生活平静,在于1723年失去王室首席亲王称号后被称作公爵爵爷。他死后家族退出了宫廷生活,但是孔代亲王波旁的路易·约瑟夫在组建孔代军营救大革命期间被监禁的表哥路易十六中起了核心作用。他保有该头衔78年,是时间最长的一人。

他的儿子与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二世的妹妹结婚。她被称作奥尔良的路易丝·玛丽·特蕾莎·巴希尔蒂Marie Thérèse Bathilde d'Orléans)。她是最后一位孔代郡主,是昂吉安公爵,波旁-孔代的路易·安东尼·亨利的母亲。他被拿破仑一世在文生尼宫处决。随着昂吉安公爵的死,孔代亲王头衔的最后保有者就是他父亲了。

他于1830年去世,之后孔代的土地传到了最后一位亲王的表弟,奥姆尔公爵,奥尔良的亨利·欧也尼·菲利普·路易手中,他的次子后来从父亲手中得到了孔代亲王头衔。 孔代亲王的长子使用昂吉安公爵的称号,在1709年他们的父亲优先使用波旁公爵之前一直被称作“公爵爵爷”。孔代亲王还是1629至1818年间兴旺发达的康提亲王和1566-1641年间存在的苏瓦松伯爵的男系祖先。

虽然波旁家族的这些直系的儿子和女儿都有亲王和郡主的称号,法国从没形成在教名前加上亲王和郡主头衔的习惯。儿子取法国贵族的头衔——以封地为后缀的伯爵或公爵;而未婚女儿使用其父次要领地的名字组成正式名称,如“克莱门特夫人”(mademoiselle de Clermont)。 孔代宫是孔代家族在巴黎第六区的居所。它于1780年为建造剧院被拆毁了。

家族在巴黎外有两处居所:在恩河(Aisne)边的孔代的孔代城堡,他们自己于1624年将其脱手。另一处是尚蒂利(Chantilly)城堡,它是大孔代(Grand Condé,路易二世,162198-16861111)从宫廷流放时的居所,还于1671年举行了纪念路易十四的宴会。法国大革命时它被没收,最终成为国王路易·菲利普的财产,他将它赐给幼子,奥姆尔公爵奥尔良的亨利。

孔代亲王路易三世的妻子,波旁的路易丝-弗朗希丝是巴黎波旁宫设计者。1722年施工开始,它完工后就成为波旁-孔代家族的主要居所。

(1279-1342)

路易一世 (1311年—1342年在位) Louis Ier de Bourbon,波旁公爵一世(1279年—1342年1月29日在世)法国波旁家族的始祖。在1317年—1327年,他的封号是克莱蒙伯爵。 路易一世·德·波旁的父亲是法国国王路易九世之子克莱蒙伯爵法兰西的罗贝尔,因此,从血统来看,他和他的后代是法国的亲王。他的母亲是勃艮第公爵于格四世的女儿勃艮第的比阿特丽丝,她也是波旁领地的继承人。路易一世从母亲那里继承了波旁。1327年,路易一世由法国国王查理四世封为波旁公爵。 路易一世参加了卡佩王朝的几次著名战役。包括1302年的库特赖战役、1304年的蒙桑赔维尔战役。早在1310年,他被任命为国王的侍卫长。同年,他与埃诺伯爵让二世的女儿玛丽结婚。 (1342–1356)

皮埃尔一世·德·波旁,第二代波旁公爵 Pierre I de Bourbon,2me duc de Bourbon (1311年—1356年9月19日在世)法国贵族。1342年被封为公爵。他是路易一世公爵与埃诺的玛丽之子。 皮埃尔一世·德·波旁在法国国王腓力六世和约翰二世时代担任内政大臣和外交官;1341到1343年在布列塔尼征战后,任朗格多克总督。他谈判缔结了一些条约,升任中将。1356年他在英法百年战争中的普瓦捷会战中阵亡 (1337–1410)

(善良的)路易二世·德·波旁,Louis II de Bourbon le Bon ,3me Duc de Bourbon (1337年—1410年) 法国贵族和政治家,波旁公爵(1356年起)。他是百年战争第一阶段法国方面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路易原封克莱蒙伯爵,1356年其父皮埃尔一世公爵阵亡于普瓦捷战役后,他承袭了波旁公爵的爵位。路易二世是法兰西民族英雄贝特朗·杜·盖克兰元帅的密友。在1356年法国国王约翰二世于普瓦捷战役中被俘后,王太子查理(即日后的查理五世)与英国人签订和约,规定以巨额赎金赎回约翰二世。波旁公爵路易二世是确保法国交付赎金而被扣押的人质之一。1367年返回法国,在普瓦图和吉耶纳再度与英军作战(1368-1370)。 路易二世与奥弗涅公爵的女儿奥弗涅的安妮结婚后,福雷领地并入了波旁家族的领地。 (1380-1434)

让一世·德·波旁,第四代波旁公爵Jean Ier de Bourbon,4me Duc de Bourbon (1381年~1434年)法国军人,波旁家族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也是奥弗涅公爵(1416年起)。

让一世·德·波旁为第三代波旁公爵路易二世·德·波旁与奥弗涅的安妮的长子,1410年继承波旁公爵爵位。1400年,他与奥弗涅领地的继承人奥弗涅的玛丽结婚,因而于1416年兼领了奥弗涅公国。让一世·德·波旁在百年战争时期属于阿马尼亚克派(即奥尔良派)的阵营。1415年,法军在阿金库尔战役中被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以弱势兵力击败。让一世·德·波旁于是役被俘并被带往英国,虽然交付了赎金,但并没有被释放。后在监禁中死于伦敦。 (1401-1456)

波旁公爵夏尔一世Bourbon, Charles I duc de (1401-1456)夏尔一世出生于1401年,他的父亲约翰一世在1415年阿金库尔战役被英国俘虏,1433年死于英国, 他成为波旁公爵。查理之前为克莱蒙伯爵,波旁的夏尔为第五代波旁公爵,是支持法王查理七世的阿马尼亚克派的首领,性格好斗,他成为朗格道克、吉耶纳、多菲内、波旁、奥弗涅和福雷等省的总督。他在青鱼之战负了伤,因此退出了1429年的奥尔良保卫战,后来他参加了在特鲁瓦的卢瓦尔河地区的战役,也参加了查理七世在兰斯的加冕(1429年7月),他一直与圣女贞德在一起,直到她1429年9月的巴黎围攻失败。

1432年,波旁的夏尔也参加了把声名狼藉的查理七世的顾问拉特雷穆伊赶走的行动,但由于曼恩伯爵查茹的查理成为国王的顾问,地位仅次于国王,安茹派的影响增加,阿马尼亚克派起了嫉妒之心,加上查理七世对军队的改革在年轻的贵族中产生了不满情绪,波旁公爵领导了1439到1440年反对国王的布拉格党反叛。这次叛乱为时甚短,名义上是未来的国王路易十一领导。结果是波旁公爵丢掉了几处城堡及在宫廷的尊荣地位。而他的儿子约翰二世则因他军事能力仍受到查理七世的高度重视。波旁的夏尔与勃艮第的阿涅丝结婚,她是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的女儿,好人腓力的妹妹他们的儿子有约翰二世,波旁红衣主教查理二世,列日主教路易;皮埃尔二世(博热的皮埃尔),他死于1456年。 (1427-1488)

波旁的约翰,克莱蒙伯爵(波旁公爵约翰二世)Clermont, Jean II 'le Bon', comte de, and later duc de Bourbon (1426-88)波旁的约翰二世出生于1426年,自1433到1456年拥有克莱蒙伯爵的称号,参与了百年战争最后时期的战役。母亲是勃艮第的阿涅丝。波旁的约翰二世成为查理七世最出色的军事将领之一,他因1450年的库米尼战役而闻名,该役他与王室统帅里奇蒙共享了胜利的荣誉,击败了在诺曼底的英军。他也是1451到1453年吉耶纳大反攻战役的首领之一。路易十一给予他奥尔良、贝利、朗格多克、利穆桑和佩利戈尔的治理权。他是法国王的积极拥护者。

约翰二世与查理七世的女儿让娜于1447年结婚,1484年与凯瑟琳·德·阿马尼亚克结婚,1487年与波旁的让娜结婚,他仅有的孩子都是一位不知名的情妇所生,他们是:马修(死于1504),查理(死于1502)和赫克托(死于1502) (1427-1488)

夏尔二世·德·波旁,第七代波旁公爵(Charles II de Bourbon,7me Duc de Bourbon,1434年~1488年9月13日),法国贵族和教士,里昂大主教。夏尔·德·波旁于1488年兄长让二世去世后继承了波旁公爵和奥弗涅公爵的头衔,但不久就去世了。他没有男性后代,公爵称号由弟弟皮埃尔继承。 (1438-1503)

皮埃尔二世 (1488 年–1503年) ,1474年为博热领主,1488年继承波旁公爵。1474年的时候他娶了路易十一的长女法兰西的安妮为妻,路易十一死时,将13岁的小国王查理八世托孤给他,1483-1491年他们夫妻实际上是法国的摄政王。对于曾遭受路易十一无情压迫的人们所作出的反应,他们竭力使用机智的让步或军事行动来增加国王的权威,如1484在图尔召开会议,发动“愚蠢的战争”征讨布列塔尼。 (1503–1525)

皮埃尔二世 和安娜·波旁公主的独女,法律上的第九代波旁公爵,她嫁给了他的堂兄夏尔三世,并使丈夫成为第十代公爵。所生三个子女均死于她之前,由于没有继承人,她死后公爵领地收归国有。 (1490-1527)

夏尔三世·德·波旁—蒙庞西埃 (1505年–1527年)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时的陆军统帅,后来成为弗朗索瓦一世的主要敌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手下的主将,波旁家族地位较低的一支蒙庞西埃伯爵吉尔伯特的次子,通过联姻很快就继承了波旁和蒙庞西埃两个家族的领地。1505年15岁时,已经成为法国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从此开始他光辉的军事生涯,1507年参加热那亚包围战,1509年参加阿尼亚代洛战役,1515年弗朗索瓦一世即位后,任命他为法国王室统帅。他对马里亚诺大捷做出了很大贡献,使他的幼主获得米兰。25岁时任米兰总督,后来失宠,主要原因似乎是国王的母后反对他。国王曾向巴黎高等法院提出诉讼,要求从他手中收回波旁家族的遗产,由于国王的诉讼法理无据,法院未作判决。此时,他开始和英王亨利八世和德皇查理五世谈判,企图瓜分法国。法兰西斯对此有所风闻,但没能阻止他逃走。他投奔查理五世,率领德意志雇佣军击退法国对意大利的进攻(1524年4月)。然后入侵普罗斯旺,攻克土伦,在1525年2月4日的帕维亚战役中俘获弗朗索瓦一世。1526年签订马德里和约,恢复了弗朗索瓦一世的自由,法兰西斯保证发还波旁家族的产业,但事后没有践约,查理五世虽然任命他为米兰总督,但没有为他提供粮饷,因此,他于1527年春率部前往罗马抢劫,在一次攻城战中阵亡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4826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