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三国志-先主传》中所载刘备是比较粗豪的,车胄、蔡阳都是刘备杀的,督邮是刘备鞭打的,而鞭打的理由仅仅是求见不许,显然罗贯中是为了把刘备塑造成一名仁义君主的形象,而把事实给扭曲了。
曹操是东汉末年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 ,是有志于除残秽定乱扶衰、统一北部中国的英雄,同时又带一点奸诈,多疑而已。 演义中即变成残暴的、阴险的、狡猾的,性格每与备相反的奸雄。
最惨还是被喻为昏君代言人的刘禅,刘禅如果真是一名绝对昏君,那在 诸葛亮死后,他还做了二十九年皇帝,又作何解解呢?再说,诸葛亮、姜维的北伐都是经过刘禅批准的,说明他并非偏安巴蜀、希求苟安的昏庸之主。想必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重要性吧!
三国演义魏延的事是严重失实,魏延背蔡瑁张允,弑韩玄,看上去他是一个性情中人,率直!可是他能给刘备委汉中太守,守汉中十五栽,未放曹魏一兵一卒入境,要真是这么容易发怒,然后就挥刀砍人,曹魏没有理由不抓住这个弱点
华佗不是曹操所杀。
按照汉朝族谱,刘备是汉室宗亲,但并非汉献帝的叔叔。
草船借剑的是孙权,不是诸葛亮。
三国正史,演义的差别很多人把三演当正史,以为书中写得皆为真、虚实不分。
1桃源结义∶正史并无写到三人有结拜 只提到情若兄弟(年龄:关羽要比刘备大)
2温酒斩华雄∶实华雄死於江东猛虎孙坚刀下,三演反把孙坚写成是华雄的手下败将,这对孙坚太不公平
了。
3三英战吕布∶吕布实被孙坚击退 (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也未曾参加,也就不
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4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只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衮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
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长沙太守孙坚和曹操只有这
十三家,孔融当时正忙於对付黄巾贼,不可能分身去讨董,陶谦当时只有贡献一些金钱,并无参加战役,马腾
当时尚未接受招安,怎可以参加讨董行列,当时公孙瓒正要对付鸟桓,亦不可能参加讨董行列,至於张杨当时
和刘备一样,只是义勇军,而刘备当时亦只是跟随出证
5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的部下所为。
6张飞鞭督邮∶实乃刘备所为
7徐州诛车胄、古城斩蔡阳:此乃刘备所为。
8土山约三事:那次战役关羽是战败被擒,并非有“土山约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9曹操献刀杀董卓:曹操认为卓终必败,不领董卓情~逃归乡里曹操献刀,不见正史应是虚构
10连环计∶无记载有貂蝉之人 吕布与董卓争夺一婢女而起
11关羽降曹∶无特别记载 应为自愿(在三演所编造的关羽投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保护二皇嫂”
,但这是与史实不符的。根据史书记载∶刘备到徐州后,屯兵小沛,命关羽守下邳。刘备的妻子应该随刘
备住在小沛,而不是住在下邳。曹兵进攻小沛时,刘备战败逃走,妻子在小沛被俘,而不是随关羽在下邳
投降的。也就是说,关羽在投降时,身边并没有什麼“二皇嫂”。)
12过五关斩六将∶ 此五关相距甚远 也无联系 虚构剧情(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
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13被斩的六将∶三演说被斩的六将是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这几个人都不见史书记
载,连名字也是虚构的。他们的出场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挨关老爷一刀。
14孙坚之死∶孙坚死於砚山由於单骑轻出,只带几名随从遭黄祖设伏以落死及流失射死
15孙策之死∶实乃遭刺客暗算 不治(在攻打陈登的途中亦是单骑轻出,不过更夸张…只有自己一个人去
打猎无巧不巧被许贡的三名家客给盯上(许贡死於孙策之手)即做孙策晓勇,但脸上一箭,受创极深虽
有黄盖等人后来极力抢救但仍回天乏术)
16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记载太少。。。无名过客而已
17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告别刘备,进曹
营;
18火烧博望∶非诸葛实乃刘备手笔 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
19糜夫人伤重跳井自杀、超云推倒土墙盖井∶正史记载甘夫人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故也没有
超云推倒土墙盖井的事情啦 ^^
20长板坡七进七出∶赵云护送家小撤退 十分平淡
21怒吼长坂桥∶曹军夏侯杰因此肝胆俱裂被吓死= =|| 是小说的夸张手法
22苦肉计∶正史上确有黄盖诈降曹操一事但苦肉计置疑
23舌战群儒∶无此事 诸葛面见孙权而已诸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
构。
24孙夫人投江∶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本来只是历史上无数次政治性联姻之一。是孙夫人去荆州并没
有刘备跑到东吴去娶亲。这裏并没有多少男欢女爱的色彩。二人成婚之时,刘备已年近半百,而孙夫人不
过二十上下,年龄相差约三十多岁一个是贪图皇位的枭雄,另一个是任性而为的骄女,彼此互不信任,
何来欢爱?所以,刘备入益州不久,孙权就「大遣舟船迎妹」,而孙夫人也毫不犹豫地回了娘家,还差点
带走了刘备的宝贝儿子阿斗。从此,她一去不返,杳无音信,与刘备恩断情绝。后孙夫人投江自尽是假,
没有此事刘备呢?占据益州之后便娶了寡居的吴氏(吴懿之妹,刘璋之嫂),也看不出对孙夫人有什麼
留恋。正因为这样,在《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中竟没有一句话提到孙夫人!史书上没有记载孙夫
人的最后结局,但可以肯定,她是绝不会为了刘备而殉情自尽的。
25智激周瑜∶此诗(索二乔)出于曹植之手。。。当时还未出现
26周瑜智算蒋干∶实蒋干赤壁后游说周瑜。。。。。不成(历史上的蒋干没有说服周瑜,就回来了,称赞
周瑜雅量高致,并没有中计,而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几年以前。)
27庞统连环∶并无记载 连环是曹操之决策,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
28草"船"借箭∶无此事,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三国演义之祖
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公瑾。)
29"草"船借箭∶在唐代时 张巡在安史之乱中,曾在夜间用草人垂下城墙赚了令狐潮几十万只箭 ←(这是
补充 ^^)
综合(20)(21)就变成草船借箭哩 一▽一
30乞求东风∶纯属虚构(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31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这是作者为丑化曹操,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而虚构的。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
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32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并未发生战斗。
33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34诸葛三气周瑜∶周瑜当时并未注意过诸葛亮。。。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
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
不是诸葛亮。
35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36赔了夫人又折兵∶单纯的政治婚姻。。。。。无他
37周瑜之死∶周瑜死于巴丘 操劳过度
38计借荆州∶实乃鲁肃之计 以刘抵曹
39马腾讨董卓∶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
40马超兴兵∶实乃背父 叛乱(至於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
曹,所以马腾被杀。)
41取蜀攻略∶由法正 庞统完成。。。。。。。
42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后,拉拢法正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
地形图》。
43乔国老应是"桥国老",还有和乔玄并不是同一人
44貂蝉∶存在置疑…但王允的确有个导致董卓与吕布反目的侍女
45刘岱∶正史有两个刘岱,反董卓联盟的刘岱和曹操手下的刘岱并不是同一人
46韩遂几岁∶演义中,曹操问韩遂几岁,韩逐答四十,此处错误,此时韩遂已经七十多岁了
47关羽单刀会∶按照《三国志鲁肃传》和韦曜《吴书》的记载,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而是鲁
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单刀赴会”的孤胆英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 而三演本末倒置, “单刀”乃军
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大刀。
48关羽与同僚∶关羽与同僚的关系很不和谐
(1)马超∶听说马超归附,对其不服,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三国志马
超传》)
(2)黄忠∶听说黄忠为后将军,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三国志费诗传》)
(3)糜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私人关系不和),叛迎孙权。”(《三国志麋竺传》)
(4)士仁∶“与羽有隙,叛迎孙权。”(《三国志杨戏传》)
(5)刘封、孟达∶二人镇守上庸,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请二人发兵相救,二人坐视不救。
(6)廖立∶在丞相掾李邵、蒋琬面前评论关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凭恃英勇的名声,带兵
没有章法,简直是主观蛮干。”)(《三国志廖立传》)
(7)潘∶“亦与关羽不穆(不和)。”(《三国志杨戏传》)
49关公与女色: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
,又屡启公。公疑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来,关圣大帝也有七情六欲;关于
貂蝉,正史上没有记载。《三国演义》在吕布死了以后,也未对貂蝉作交代。关公月下斩貂蝉,大多史学
家认为是虚构。如果是真事,关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
50关羽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
三国演义简介:
整个故事在东汉末年至西晋初的历史大背景下展开。东汉末年,皇帝昏聩无能,宦官专权,朝廷腐败,百姓苦不堪言,进而爆发了大型农民起义——黄巾起义。乱世之中,一代枭雄与英雄人物竞相涌现。
是时,袁绍和曹操领众诸侯以平“十常侍之乱”为名冲人皇宫,汉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慌乱出逃。在各路诸侯争相寻找刘辩和刘协的过程中,原屯兵凉州1的董卓因救驾有功随即掌控朝中大权,废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生性残暴的董卓倒行逆施,引发多方愤然。
此后,袁绍欲谋长沙太守孙坚手中的传国玉玺,孙坚在逃避途中遭荆州刘表所袭而两相结怨。孙坚在后进攻荆州之时死于战中。与此同时,袁绍与公孙瓒在河北地界争斗,爆发界桥之战。曹操广泛招贤纳才,刘备不断扩充实力。此时,群雄逐鹿中原的雏形初成。
董卓死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迎汉献帝于许昌建都,并运用权谋除去了吕布、袁术等人。在其后的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继而一统北方,为此后魏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江东,孙坚之子孙策多年苦心经营,终于称霸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孙策亡故后,其弟孙权继业。孙权在周瑜等人扶持下,为吴国的建立积聚了强大的实力。刘备则与关羽、张飞二人桃园结义,共同立起辅佐汉室的大旗。刘备在汝南遭刘表战败,投奔荆州刘表。而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足智多谋而又心怀天下的诸葛亮辅佐。
曹操统一北方后开始举兵南征,矛头直指荆州和江都。此时,刘表亡故,其长子刘琦守江夏。次子刘琮接管荆州,后投降曹操,荆州于是落入曹操受众。面对曹操南征之势,刘备遣诸葛亮往江东与孙权结盟。诸葛亮凭借机智在江东舌战群儒,最终促成孙、刘联军,并在赤壁之战中通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的行动,大破曹军,谱写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篇章。
赤壁大战过后,刘备、孙权转而互争荆州。孙权遣鲁肃向刘备讨还荆州,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谕下多次推辞。周瑜向孙权献计,欲骗刘备前往东吴迎娶孙权之妹孙尚香为妻,进而扣留刘备,威逼诸葛亮以荆州换之。不料周瑜的计谋都被诸葛亮屡屡识破,致使其“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最终在诸葛亮的讥讽中呕血而亡,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长叹。
周瑜死后,吴军忙于与曹军开战。刘备则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打败刘璋,夺取西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自封汉中王。至此,天下大势抵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刘备在巴蜀称帝,国号蜀汉;曹操称霸中原,后由其子曹丕篡汉,改国号为魏;孙权则坐镇江东一方。
后东吴与曹魏修好,孙权受封南昌侯。东吴大将吕蒙以白衣渡江之计夺取荆州。此时正在攻打樊城的关羽不得不退守麦城并在突围过程中被擒。关羽宁死不降而被孙权斩首。张飞亦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刘备痛心疾首。
孙权继而拜陆逊为大都督,大败蜀军。刘备在率败军撤至白帝城之时病倒,并在临终前向诸葛亮托孤。曹丕此时趁机联合东吴、南蛮、羌族和蜀汉降将孟达进攻蜀国。诸葛亮派出马超、赵云等猛将把守关口,又派出李严,邓芝等人说服孟达与东吴。诸葛亮则亲领大军七擒七纵,平定了南蛮孟获之乱。
后曹丕病逝,其子曹睿即位。诸葛亮六出祁山,决心为刘备完成匡复汉室的遗愿。在此其间,诸葛亮收复姜维并以己平生所学相授。诸葛亮最终因操劳过度在五丈原病逝。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继续兴兵抗魏却被昏主奸臣所害,逃往阆中。魏将邓艾趁蜀国内乱之际发兵进攻,蜀主刘禅不战而降,蜀汉至此灭亡。姜维在司马昭的围攻下身负重伤,拔剑自刎。
东吴孙权死后,内乱不止,吴主孙亮被独揽大权的孙琳所废,孙休被立为帝。孙休联合老将丁奉除掉孙琳将大权夺回手中,但东吴此时也已呈现大江东去之势。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百年战乱终于在此划下句点,西晋开拓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的局面。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题材来源:
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是三国故事的最早源头.但这是纪传体的史书.记事简略,粗陈梗概。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增加了许多奇闻轶事.传奇色彩与可读性都大大增强。中唐史学家刘知袭在《史通》中说,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
参考资料:
三国正史,演义的差别很多人把三演当正史,以为书中写得皆为真、虚实不分。
1桃源结义∶正史并无写到三人有结拜 只提到情若兄弟(年龄:关羽要比刘备大)
2温酒斩华雄∶实华雄死於江东猛虎孙坚刀下,三演反把孙坚写成是华雄的手下败将,这对孙坚太不公平
了。
3三英战吕布∶吕布实被孙坚击退 (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也未曾参加,也就不
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4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只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衮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
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长沙太守孙坚和曹操只有这
十三家,孔融当时正忙於对付黄巾贼,不可能分身去讨董,陶谦当时只有贡献一些金钱,并无参加战役,马腾
当时尚未接受招安,怎可以参加讨董行列,当时公孙瓒正要对付鸟桓,亦不可能参加讨董行列,至於张杨当时
和刘备一样,只是义勇军,而刘备当时亦只是跟随出证
5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的部下所为。
6张飞鞭督邮∶实乃刘备所为
7徐州诛车胄、古城斩蔡阳:此乃刘备所为。
8土山约三事:那次战役关羽是战败被擒,并非有“土山约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9曹操献刀杀董卓:曹操认为卓终必败,不领董卓情~逃归乡里曹操献刀,不见正史应是虚构
10连环计∶无记载有貂蝉之人 吕布与董卓争夺一婢女而起
11关羽降曹∶无特别记载 应为自愿(在三演所编造的关羽投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保护二皇嫂”
,但这是与史实不符的。根据史书记载∶刘备到徐州后,屯兵小沛,命关羽守下邳。刘备的妻子应该随刘
备住在小沛,而不是住在下邳。曹兵进攻小沛时,刘备战败逃走,妻子在小沛被俘,而不是随关羽在下邳
投降的。也就是说,关羽在投降时,身边并没有什麼“二皇嫂”。)
12过五关斩六将∶ 此五关相距甚远 也无联系 虚构剧情(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
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13被斩的六将∶三演说被斩的六将是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这几个人都不见史书记
载,连名字也是虚构的。他们的出场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挨关老爷一刀。
14孙坚之死∶孙坚死於砚山由於单骑轻出,只带几名随从遭黄祖设伏以落死及流失射死
15孙策之死∶实乃遭刺客暗算 不治(在攻打陈登的途中亦是单骑轻出,不过更夸张…只有自己一个人去
打猎无巧不巧被许贡的三名家客给盯上(许贡死於孙策之手)即做孙策晓勇,但脸上一箭,受创极深虽
有黄盖等人后来极力抢救但仍回天乏术)
16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记载太少。。。无名过客而已
17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告别刘备,进曹
营;
18火烧博望∶非诸葛实乃刘备手笔 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
19糜夫人伤重跳井自杀、超云推倒土墙盖井∶正史记载甘夫人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故也没有
超云推倒土墙盖井的事情啦 ^^
20长板坡七进七出∶赵云护送家小撤退 十分平淡
21怒吼长坂桥∶曹军夏侯杰因此肝胆俱裂被吓死= =|| 是小说的夸张手法
22苦肉计∶正史上确有黄盖诈降曹操一事但苦肉计置疑
23舌战群儒∶无此事 诸葛面见孙权而已诸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
构。
24孙夫人投江∶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本来只是历史上无数次政治性联姻之一。是孙夫人去荆州并没
有刘备跑到东吴去娶亲。这裏并没有多少男欢女爱的色彩。二人成婚之时,刘备已年近半百,而孙夫人不
过二十上下,年龄相差约三十多岁一个是贪图皇位的枭雄,另一个是任性而为的骄女,彼此互不信任,
何来欢爱?所以,刘备入益州不久,孙权就「大遣舟船迎妹」,而孙夫人也毫不犹豫地回了娘家,还差点
带走了刘备的宝贝儿子阿斗。从此,她一去不返,杳无音信,与刘备恩断情绝。后孙夫人投江自尽是假,
没有此事刘备呢?占据益州之后便娶了寡居的吴氏(吴懿之妹,刘璋之嫂),也看不出对孙夫人有什麼
留恋。正因为这样,在《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中竟没有一句话提到孙夫人!史书上没有记载孙夫
人的最后结局,但可以肯定,她是绝不会为了刘备而殉情自尽的。
25智激周瑜∶此诗(索二乔)出于曹植之手。。。当时还未出现
26周瑜智算蒋干∶实蒋干赤壁后游说周瑜。。。。。不成(历史上的蒋干没有说服周瑜,就回来了,称赞
周瑜雅量高致,并没有中计,而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几年以前。)
27庞统连环∶并无记载 连环是曹操之决策,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
28草"船"借箭∶无此事,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三国演义之祖
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公瑾。)
29"草"船借箭∶在唐代时 张巡在安史之乱中,曾在夜间用草人垂下城墙赚了令狐潮几十万只箭 ←(这是
补充 ^^)
综合(20)(21)就变成草船借箭哩 一▽一
30乞求东风∶纯属虚构(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31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这是作者为丑化曹操,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而虚构的。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
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32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并未发生战斗。
33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34诸葛三气周瑜∶周瑜当时并未注意过诸葛亮。。。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
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
不是诸葛亮。
35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36赔了夫人又折兵∶单纯的政治婚姻。。。。。无他
37周瑜之死∶周瑜死于巴丘 操劳过度
38计借荆州∶实乃鲁肃之计 以刘抵曹
39马腾讨董卓∶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
40马超兴兵∶实乃背父 叛乱(至於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
曹,所以马腾被杀。)
41取蜀攻略∶由法正 庞统完成。。。。。。。
42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后,拉拢法正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
地形图》。
43乔国老应是"桥国老",还有和乔玄并不是同一人
44貂蝉∶存在置疑…但王允的确有个导致董卓与吕布反目的侍女
45刘岱∶正史有两个刘岱,反董卓联盟的刘岱和曹操手下的刘岱并不是同一人
46韩遂几岁∶演义中,曹操问韩遂几岁,韩逐答四十,此处错误,此时韩遂已经七十多岁了
47关羽单刀会∶按照《三国志鲁肃传》和韦曜《吴书》的记载,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而是鲁
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单刀赴会”的孤胆英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 而三演本末倒置, “单刀”乃军
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大刀。
48关羽与同僚∶关羽与同僚的关系很不和谐
(1)马超∶听说马超归附,对其不服,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三国志马
超传》)
(2)黄忠∶听说黄忠为后将军,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三国志费诗传》)
(3)糜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私人关系不和),叛迎孙权。”(《三国志麋竺传》)
(4)士仁∶“与羽有隙,叛迎孙权。”(《三国志杨戏传》)
(5)刘封、孟达∶二人镇守上庸,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请二人发兵相救,二人坐视不救。
(6)廖立∶在丞相掾李邵、蒋琬面前评论关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凭恃英勇的名声,带兵
没有章法,简直是主观蛮干。”)(《三国志廖立传》)
(7)潘∶“亦与关羽不穆(不和)。”(《三国志杨戏传》)
49关公与女色: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
,又屡启公。公疑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来,关圣大帝也有七情六欲;关于
貂蝉,正史上没有记载。《三国演义》在吕布死了以后,也未对貂蝉作交代。关公月下斩貂蝉,大多史学
家认为是虚构。如果是真事,关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
“锦囊妙计”这句成语已经流传了数百年之久。该成语出自《三国演义》,说的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在小说中,诸葛亮使用锦囊妙计的次数并不多,一共才三次。
诸葛亮的首次“锦囊妙计”是在第五十四回及五十五回。时值赤壁之战后,刘备占领了荆州四郡,实力大为增强。东吴大将周瑜对此非常担忧,便向孙权提出建议,企图以招亲为名将刘备骗到东吴软禁,然后再向诸葛亮索要荆州。不料,周瑜的如意算盘被诸葛亮识破。诸葛亮随即派赵云保护刘备前往东吴。临行前,诸葛亮又给了赵云三个锦囊,吩咐赵云在依计而行。最终,刘备不但招亲成功,娶了孙权的妹妹,还安全地离开东吴回到荆州,令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诸葛亮的第二次“锦囊妙计”出现在第九十九回。时值诸葛亮北伐期间,与司马懿展开激战。这个名魏延、王平等人迎击曹魏大军。同时,诸葛亮又交给姜维、廖化等人一个锦囊,让他们各自率领三千精兵前去埋伏。如发现魏延、王平等人被司马懿大军围困,就将锦囊打开,里面有破敌之计。结果司马懿果然将魏延等人团团围住,形势危急。姜维等人打开锦囊,按照其中的部署去偷袭司马懿大营,最终不但解了魏延之围,还打败了司马懿,取得了北伐中的又一次辉煌胜利。
诸葛亮的的第三次“锦囊妙计”出现在第一百零四回,诸葛亮临终之时,给了杨仪一个锦囊,并对他说:“我死,魏延必反;待其反时,汝与临阵,方开此囊 。那时自有斩魏延之人也。”后来魏延果真谋反,杨仪用此计,魏延被马岱杀死。作者在这里还用了一首诗来称赞诸葛亮:“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不得不承认,诸葛亮的这三次锦囊妙计实在是太神了。然而,在历史的真实之中,诸葛亮到底有没有使用过锦囊妙计呢?
还原历史——三国不是演义
按照小说的描述,诸葛亮的第一次锦囊妙计出现的时间是在孙刘结亲的时候。历史的真相却与小说的描述大相径庭。
据《三国志》、《资治通鉴》等资料记载:赤壁之战后,面对刘备势力在荆州的急剧扩张,东吴集团内部出现了意见分歧。以鲁肃为首的主和派认为应该继续与刘备联盟,共同对付曹操。而以周瑜为首的强硬派则认为应该限制刘备集团的发展。周瑜也因此向孙权建议,设法将刘备骗到江东软禁。不过,周瑜的这一建议并美誉得到孙权的采纳。孙权认为唯有孙刘联盟才能抵御强大的曹操。因此,孙权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这其间也并未出现过所谓的“甘露寺招亲”的情节,更谈不上“赔了夫人又折兵”。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诸葛亮使用的第二次锦囊妙计,也并非历史的真实。按照《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在诸葛亮与司马懿的交锋史上,从未有过魏延和王平被司马懿大军围困之事,也没有出现过诸葛亮用锦囊妙计破敌的事迹。小说中的这一故事情节只不过是作者的虚构,在历史上并未出现过。
小说中提到的诸葛亮第三次锦囊妙计的故事情节,在历史上也并未发生过。据《三国志魏延传》载,诸葛亮在五丈原临终之际是这样安排的:“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这也就意味着,诸葛亮既没有断定魏延会谋反,也没有交给杨仪锦囊以备不时之需。
从以上的对照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诸葛亮所谓的锦囊妙计,不过是小说家的虚构而已,在历史上根本没有发生过。
不过,在汉末三国的历史上的确有一个与“锦囊妙计”类似的故事。但所用的并非锦囊,而是木匣。这个故事见于《三国志张辽传》。据该传载:“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不久后,孙权亲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张辽等人打开这个木匣,里面有一封信,信上仅有“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这二十一个字。张辽依计而行,率八百壮士发动突袭,结果大败孙权。
《三国志张辽传》中的这个故事有没有触发罗贯中的创作灵感不得而知。但是这个记载很早就被宋、元时期的剧作家及民间艺人们所重视并加以改变。只不过故事的主角变成了诸葛亮而已。元代无名氏杂剧《隔江斗智》中,诸葛亮的锦囊妙计终于出现了。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周瑜与孙权密谋,企图利用招亲为借口将刘备骗到江东,趁机夺取荆州。如果此计无法成功,便让妹妹孙安在返回荆州后刺杀刘备。不过,孙权的这个计策出师不利。孙安与刘备见面后,一见倾心,将哥哥的嘱咐抛到了九霄云外,与刘备成了一对真夫妻,并与刘备一起平安返回荆州。
眼看此计不成,周瑜又想出了一个办法,邀请刘备夫妻回到江东省亲,企图借机扣留刘备。不过,这个计策又被诸葛亮识破。诸葛亮给了刘封一个锦囊,让刘封故意将锦囊遗失在孙权面前。孙权打开锦囊后,发现锦囊中是诸葛亮写给刘备的一份密信。这个在信中请刘备向孙权借兵增强实力,以便共同对付曹操。孙权信以为真,以为刘备赖在江东不走的原因是想问自己借兵。于是,孙权主动将刘备夫妻离开江东回到荆州。等周瑜得到消息率兵追赶时,刘备早已安全脱险,诸葛亮又将周瑜羞辱了一顿。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早期三国故事里,诸葛亮的锦囊并不是交给了赵云,而是给了刘备的义子刘封。而在早期的三国故事当中,刘封也并不是一个热门人物。因此,《三国演义》作者在对这一故事进行改编时,将刘封改成了赵云。如此一来,不仅突出了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了赵云的稳重性格,可谓一举两得。
经典回味——三国可以更好看
听过以上的分析,大家不但了解了“锦囊妙计”的真伪,同时也知道了这个故事情节的由来。现在再来说说小说中的这一故事情节。上面说过,作者虚构这些情节,无非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慧。但作者的设计是否合理呢?从这三个故事设计来看,都存在不合理之处。试想,诸葛亮如果真有这么厉害,有怎么会“出师未捷身先死”呢?正如有学者所言,尽管作者煞费苦心,设计了诸多故事情节来突出诸葛亮的智慧,但显然是有些过头了。正如有学者所言:“壮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赔了夫人又折兵”说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国君孙权,其中的“夫人”是指孙权的妹妹,有流传她叫孙尚香或孙仁献,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这里姑且称她为孙小妹。有人可能会提出不用意见,“赔了夫人又折兵”说的不应该是周瑜吗,怎么是孙权呢,这是因为大家都被《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误导了,罗贯中为营造蜀国一边独好的气氛,为诸葛亮和周瑜之间强拉仇恨,并且借诸葛亮的嘴挖苦周瑜,说他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实际上,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主只能是孙权,因为夫人和兵,哪样也和周瑜没关系。
当时,三国鼎立的格局也初现矛头,面对强大的曹操,孙权意识到必须联合其他势力共同抗衡曹操,才能还来更大的生存空间。孙权看好刘备的发展前景,于是为了与刘备交好,孙权采取了古人的惯常手段——送女人,而且是把自己的亲妹妹嫁给了刘备。可怜刘备戎马半生,却在自己五十来岁时娶到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媳妇,这点与他的祖先刘邦倒有几分相似。
后来,刘备通过外交与军事手段拿到了荆州土地,于是准备带着孙小妹离开吴国,回到荆州,孙小妹自然嫁夫随夫,这让东吴集团感到非常不安和忌惮,周瑜建议孙权采取措施,将刘备控制起来,拘禁在吴国,防止他势力壮大,孙权认为这样做不妥,没有为刘备设置过多的障碍。
后人通常用“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句话来形容人做事由于思虑不周到,导致双重损失。因此,这也启发我们做事情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解 释 赔:蚀本;折:亏损。
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出 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典 故 东汉末年孙权想取回荆州,周瑜献计“假招亲扣人质”。
诸葛亮识破,安排赵云陪伴前往,先拜会周瑜的岳父乔玄,乔玄说动吴国太在甘露寺见面,吴国太真的将孙尚香嫁给刘备。
孙权与周瑜被人嘲笑“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历史故事
三国时,荆州地处西川与东吴之间,是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
当初,刘备窘迫时,向东吴“借”刑州以栖身,休养势力。
后稍有恢复,东吴便再三索要荆州,刘备当然不会把自己的惟一立足之地放弃掉,也便以各种理由再三推拖。
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十分气恼,便想用计取回荆州。
一天,听得刘备夫人新丧,周瑜顿时心生一计,对东吴大将鲁肃说:“我有计策了!必使刘备老老实实地把荆州交回来!”
鲁肃问:“什么计?”
“刘备丧妻,必将续娶。
我知主公有一妹妹,刚武英豪。
可假意以招婿为名,赚刘备来东吴成婚。
一旦他来,则囚入牢室。
再派人去讨荆州以换刘备。
他们必然交还荆州。
之后,放与放、杀与不杀,不全凭我们随便处置了吗?!”
鲁肃觉得这个计策甚好,表示赞同,便对东吴之主孙权说了此计,孙权也同意。
于是派大臣吕范到荆州去做媒,说:“近日刘备夫人病逝。
我有一妹,想招刘备为婿。
永结姻缘,同心破曹,以扶汉室。
这做媒的事,我看你去说最好。
请你走一趟吧!”
吕范领命,以媒人身份来到荆州。
再说刘备,中年丧妻,他很烦恼悲哀。
这天正和诸葛孔明闲谈解闷,忽报东吴派吕范来了。
孔明笑道:“一定是周瑜为要荆州,又有什么计谋了。
我在帐后躲起来,无论吕范说什么,您都答应下来。
然后我们再商量对策。”
刘备于是接见吕范。
吕范先对刘备表示慰问,然后就讲清来意:“人若无妻,就像房屋没了梁一样。
所以我不避嫌疑,特来做媒。”接着就把东吴要招刘备为婿的事及此事对刘、孙两家政治军事上的意义都认真诚挚地说出来。
最后道:“因为吴太夫人特别疼爱这个最小的女儿,不愿意远嫁,所以请皇叔去东吴举行婚礼。”
“这事,你们主公知道吗?”刘备问。
吕范笑道:“这种事,不先征得吴侯同意,怎敢随便来说呢?”
刘备以年龄相差太大等理由婉拒。
但吕范是个非常称职又热心撮合的媒人,一再劝说。
最后刘备没理由推辞了,就说:“请您先住下来,我明天告诉您最后的决定。”
到晚上,刘备与孔明细商此事。
孔明十分高兴,劝刘备答应这门亲事,并马上要派孙乾和吕范回见孙权,商定娶亲事宜,择日就婚东吴。
刘备绝非平庸之辈,因此,不解地望着孔明道:“这肯定是周瑜的计谋,我怎么能草率地身入虎穴呢?!”
孔明笑道:“周瑜虽能用计,但怎能出乎我所料?!主公放心,我略施小计,保管使周瑜一筹莫展、孙权之妹成为主公之妻,而荆州又万无一失!”
刘备虽相信孔明的神机妙算,但对只身入虎穴的危险仍存疑俱,很是犹豫。
孔明道:“我已定下三条妙计,再让赵子龙保主公过江,绝不会有差错的!”随即把赵云找来,安排了任务,又交给他三个锦囊:“你保主公入吴,可依次按这三个锦囊内之计行事。”
于是,在建安十四年冬十月(公元209年),刘备由赵云、孙乾陪同,进入吴国境地。
刚到吴境的第一个城市南徐,赵云就按孔明吩咐打开了第一个锦囊。
看罢,就命令随行的五百名士兵,一个个披红挂绿到市上购买各种婚礼所需要的物件,同时大肆宣扬刘皇叔要与孙公主即将成亲的消息。
东吴士官百姓闻听,更代为传播,立时,这喜庆消息就传向吴国所属各地。
赵云又代刘备准备了丰厚礼品,教刘备主动拜访乔国老。
乔国老在吴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的两个女儿,一个嫁给孙权的哥哥孙策,一个嫁给了周瑜;两个女婿,一个是吴国开国之主,一个是正掌大权的都督,由此可知乔国老的“一斑”了!
刘备登门拜访,使乔国老大为开心,却又为如此大事自己这个“国老”却没有被告知而大为恼火。
送走刘备后,便从南徐州赶到都城去见孙权的母亲吴国太。
一进门就气哼哼地冲吴国太道喜。
国太一怔:“有什么喜事呀?”
国老道:“国内都已传遍,您的贵婿也到我门上来过了,为什么还要瞒我?!”
国太大惊:“竟有此事?!”忙派人把孙权叫来质问,并派人到城中探听。
派到城中探听的人先回来了,报告:“确有此事。
女婿已在驿馆安歇,五百随行军士正在城中购买猪羊果品,准备成亲。
做媒的女家是吕范,男方是孙乾。”
国太一听,顿足捶胸大哭。
此时,孙权进见母亲。
国太怒气冲冲责问:“你心里还有我吗?!女儿是我生我养,你招刘备为婿,这么大的事为什么瞒着我?!”
孙权吓了一跳,没想到母亲已知此事。
不得已,才向国太说出真情:不过是条计策,只为了把刘备骗到东吴,好以此要挟、讨还荆州。
并不是真要把妹妹嫁给刘备。
国太一听更火了,大骂周瑜道:“你这个堂堂六郡八十一州大都督,怎么这样没出息?!没本事取荆州,却用我女儿为名,使美人计!杀了刘备,我女儿就是望门寡,以后还怎么再嫁人?!”接着又怒斥孙权:“你们这帮没本事的家伙,做的好事!”
孙权平日孝敬母亲,此刻只能默默无声。
乔国老也不大平:“就算用这条计取了荆州,也会被天下人耻笑。
这怎么行?!”
孙权羞惭不已。
乔国老又说下去:“事已至此,也只能招刘备为婿了,免得出丑。”
孙权忙反对:“两个年龄恐怕不相当吧!”
乔国老已对刘备有好感,就争辩:“刘备是大汉皇叔,当今英雄,有何不可?”
国太道:“明天我先见见刘备。
他若不中我意,此事听你们去做。
若中我的意,就把女儿真嫁给他!”
孙权无奈,只得答应。
但预先在会见地点埋伏下刀斧手,一旦国太不满意刘备,马上拿下他。
不料,第二天在甘露寺,吴国太一见相貌堂堂、打扮齐整的刘备就喜欢得很,对乔国老赞叹:“这真是配做我女婿的人!”
乔国老在其间更大赞刘备人品才能。
于是国太一锤定音:择日定亲。
孙权悻悻地,只有听任国太。
刘备回馆驿后,孙乾又要他马上再见乔国老:请求早日完婚——因为东吴多有欲害刘备的人。
乔国老又面陈国太,国太十分气愤:“我的女婿,谁敢杀害?!”便命刘备搬入宫中,住在自己身边,并同意赵云所率五百士兵也陪住进来。
紧接着,国太就为刘备与自己的女儿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周瑜闻听此事,懊恼不已。
他又心生一计,要孙权软禁刘备于宫中,提供锦衣美食、音乐歌女,企图软化刘备志向,让他贪恋享乐,不思回荆州。
然后,再伺机挑拨他与关张二人的关系,疏远他与诸葛亮的情感。
最后,再用计夺回荆州。
总之,绝不可让刘备再跑回去!
于是孙权依计而行:修建豪华宫室与刘备夫妇居住;花木玩物,无所不尽其美艳珍奇;歌女乐师,昌均是色艺绝佳的人选;至于金玉锦绣、车马服饰,更是应有尽有、极尽丰厚。
刘备于长年战场奔劳间,猛入温柔富贵之境,果然乐而忘返,沉迷酒色之中。
赵云见状,甚忧虑。
按孔明所说,于年终又拆开第二个锦囊。
他看过之后,急匆匆来到正听看歌舞的刘行面前:“今早接孔明来报,曹操起精兵五十万,杀奔荆州而来!军情十分紧急,请主公马上回荆州!”
刘备虽恋享乐,但还不沉迷。
一听荆州危险,也吃惊。
但又舍不得离开孙夫人。
赵云于是有意地几次三番催促刘备。
刘备更加为难,常面容悲戚。
孙夫人已探知内情,便果断地说:“大丈夫立世,不可只顾儿女私情,妾已是夫君的人,你无论到何处,我都跟你去!”
刘备很高兴,夫妻二人于是商定:以到江边祭祖为名,离开吴境,潜回荆州。
到了元旦,夫妻二人给国太拜年。
之后,孙夫人代刘备说:“祖宗父母之坟在涿郡,想到江边,望北遥祭,以表人子之情。”
“这是孝道。
当然可以!”国太以爱戴的眼光望着刘备,立刻答应。
于是,当天下午,刘备、孙夫人及赵云所带五百士兵,瞒着孙权,悄悄向长江岸边进发。
第二天,孙权得知刘备走脱,忙派将领率兵去追。
周瑜惟恐刘备逃跑,也一直派兵在必经之路防守。
结果,刘备前后受敌,被追兵团团围住,情势万分危险。
赵云忙按孔明所嘱,“在危急时刻翻看第三个锦囊”。
看过后,把孔明的计策告与刘备。
刘备急忙赶到孙夫人车前,流泪道:“备有几句心腹话,要告诉夫人。”接着,便把与孙夫人结婚的前后经历及周瑜、孙权以她为钓饵要谋杀刘备的全部阴谋告诉了妻子。
之后,又十分真诚地表现出对夫人的爱恋之情。
最后表示:若夫人不能帮自己脱离危险,则宁愿自杀在夫人面前。
孙夫人一听事情全部经过,大怒。
由于夫妻情感很深,当然不会让刘备有丝毫危险,就把孙权、周瑜派来的人大骂一顿,连带着也痛骂了自己的哥哥和“不可一世”的东吴大都督。
然后她立目扬眉,喝令这些人让路!否则杀无赦!!
这些人见公主发怒,哪敢下手?觉得人家毕竟是王族亲贵,自己只是下人、走卒,何必掺入主子家事之间受窝囊气?又见赵云横枪立马,怒气冲天地准备厮杀。
自知费力不讨好,甚至被赵云杀伤丢命,最终还会让主子谴责,就让开一条路,放刘备走了。
刘备死中逃生,打马赶路,来到长江边上。
后面追杀兵又起:吴军将领新接孙权之令——宁可杀死亲妹妹,也不可让刘备逃走!正惊慌失措,江岸芦苇丛中,摇出二十多只船来。
原来竟是诸葛亮专候在此,接刘备回荆州的!
刘备大喜,上船与孔明相庆。
这时,上游又铺天盖地地冲来无数战船。
中间帅字旗下,周瑜亲统水军截杀而来。
刘备在孔明指引下,弃船上岸,乘马疾行。
周瑜只好也弃船上岸。
但水军少马,只好带少数兵力追杀刘备。
不料,追至半途,一彪人马横向杀出,大将关羽,威风凛凛拦在面前。
周瑜胆战心惊,慌忙败退。
吴兵死伤无数。
周瑜逃得性命,回到船上。
还没喘息平静,就听岸上刘备士兵大声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这讥刺的叫喊刺耳地在周瑜周围长久不停歇。
周瑜恼羞成怒,大叫一声,一口鲜血喷了出来,立时昏倒在地。
于是,周瑜为刘备娶亲,偷鸡不成丢把米,就成了流传至今的讽刺故事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