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诺夫家族的简介

罗曼诺夫家族的简介,第1张

从公元862就开始驾驭俄罗斯的显赫家族终于迎来了末日。而对于王位的渴望激发起了各方各派的无休无止倾扎,国家陷入了无政府的混乱之中。而此时作为王族旁支的罗曼诺夫,却趁这混乱一举夺得了沙皇的宝座。这一切则要归功于其家族的背景和教会的支持。其父费奥多-罗曼诺夫(Fyodor Nikitich Romanov)为莫斯科的大主教(Patriarch of Moscow),在俄罗斯教会中的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教会则可以说是当时俄国的权利中枢之所在,所以其上台也就不难想象的。1613年在教会的强力支持和贵族的妥协协议之下,麦克尔-罗曼诺夫终于被正式推举为全俄罗斯的沙皇(Tsar),罗曼诺夫王朝的兴衰史就此开始。在登基后,麦克尔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自己的父亲成为了全俄罗斯东正教会的大主教(Patriarch of Russian Orthodox church)。如此,整个罗曼诺夫家族开始了对整个国家系统的控制。对外,麦克尔则是分别与1617年与瑞典,1618年1634年和波兰缔结了一系列和约确保了整个帝国的安宁和保障。

坐在皇位上的彼得英俊威武,他怀着坚定的决心要将俄国改造成一个欧洲性的先进国家,无论其代价有多大。1697年,他化名米哈伊洛夫随同俄国使团出国旅行,考察西欧,争取建立并扩大反土耳其同盟,打算夺取黑海的制海权。1698年夏天从维也纳仓促回国,去镇压宫廷政变。回国后,彼得马上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行动,其手段甚至过于野蛮,但是恐怕也只有如此才能在短时间内将俄国改造成一个现代化的欧洲国家。彼得改组了他的军队体系使之完全的西欧化,创建了俄国的海军,政府体制更是全盘推倒后再按照其理想重新组合。改革并不止步于政府,而是推广至整个社会层面。例如其禁止强迫结婚制度,要求其所有臣民改穿欧式服装,设立公共医院,医学院和卫生检查制度,建立了莫斯科科学院,改革和使用新的俄文字母等等。面对改革的阻力,彼得毫无顾忌地加以排除,哪怕是自己的儿子如果反对都是加以处死。为了应付反对者,彼得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秘密警察系统,将整个社会加以自己的紧密的掌控之中。彼得是一个充满矛盾性格的人,有的时候其残忍让人不寒而栗,1708年,他先派了4万农奴去修建圣彼得堡结果大部都死在了当地的沼泽之中,他马上又派了4万,死伤殆尽后再送4万。有的时候,他甚至乐于亲自拷打自己的反对者和罪犯,其野蛮的手段简直是闻所未闻。然而,有的时候彼得确有如同一个纯朴老实的俄国农民,往往沉醉于自己的木工活,乃至为自己的大臣们打造家具。

而为其臣下义务拔牙更是成为了他职责之一。他更可以和最下层的平民一起狂欢交谈,开怀畅饮,丝毫没有君王的作派。1686年,彼得和波兰签订了莫斯科条约,正式结束了俄波之间的敌对状况,结为了同盟。之后,彼得没有了后顾之忧。开始于1696年发动了对土耳其的战争,力图夺得黑海区域的土地。彼得花了一年的时间,征服了黑海边的亚速,从而为俄罗斯夺得南方的出海口。之后,彼得的注意力开始转向了背面,开始打算从瑞典王国手里夺得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其先后同萨克森选帝侯兼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丹麦国王菲特烈四世建立反瑞同盟,开始发动了北欧战争。不过,出乎他意料的是,瑞典国王查理12世并不是他的眼中的大男孩而是一位历史上少有的战争天才。在英国的支持下,查理12世迅速在西方击败了丹麦和萨克森,接着以出乎彼得的以外的速度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彼得陷入了空前苦战之中。1708年初,查理12世正式发动了对俄国远征,强渡了聂伯河,开始对了莫斯科的进发。而彼得则一路后撤,力图以巨大的俄国空间拖死瑞典人。终于在连续的撤退后,彼得在此年的波尔塔瓦战役中,终于击败了查理12世的大军,扭转整个战争的局面,瑞典丧失了整个战争的主动权。查理12率千余人逃往土耳其。土耳其对俄宣战后,彼得于1711年夏率军南征土耳其,在普鲁特河畔陷入土军和克里木汗国军队重重包围。因弹尽粮绝被迫乞和,以归还亚速、允许查理十二过境回国为条件,与土耳其停战。随后,恢复对瑞典的进攻。1714年8月亲率俄国舰队前卫在汉科角海战中击败瑞典舰队,取得海军建立以来首次胜利,事后竟然晋升自己为海军中将。1721年9月与瑞典签订《尼斯塔特和约》,夺取大片土地,并取得波罗的海出海口。10月被枢密院封为“大帝”和“祖国之父”;俄国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按彼得自己的话来说“虽然花了长达21年的时间,但是我这个蹩脚的学生总算是毕业了。”

晚年的彼得身患了严重的尿毒症,长年的征战导致其健康的恶化,而他儿子的反叛更是对其的精神进行了一次严重的打击。到了1725年初,彼得视察部队时,遭遇了一艘运兵舰的意外沉没,结果彼得竟然不顾俄罗斯严寒的天气,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去搭救落水的士兵,在他把一个一个士兵推上河岸后,他也得严重的伤寒,最终造成并发症不治而逝,葬于彼得保罗要塞彼得保罗大教堂。这时的俄罗斯已经成为了一个欧洲化的国家,一个世界性的大帝国就此诞生。

返回:欧洲家族史

哈布斯堡家族

波旁家族

霍亨索伦家族

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柯伦泰,俄国女革命家。是俄国革命中一位有重大争议的人物,主张对俄国传统的社会习俗和制度进行根本的改革。俄罗斯帝国军队中一名将军之女。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进行革命宣传。1906年加入孟什维克派,1908-1917年侨居国外,曾在英国、丹麦、挪威及其他国家居住,她是国际社会党执行局的委员,历次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代表团,出席1907年在斯图加特、1910年在哥本哈根、1912年在巴塞尔召开的国际社会党代表大会,1914年参加布尔什维克党,曾为《真理报》的女工栏撰稿,1915年受列宁委托,为俄国士兵和俘虏写一本小册子《谁需要战争?》1916年旅美,发表演说,反对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回到俄国,参加由布尔什维克军事组织所领导的彼得堡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受布尔什维克军事组织的委托在波罗的海舰队水兵和彼得堡士兵间进行鼓动工作,曾任布尔什维克的《女工》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1917年6月参加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齐美瓦得左派代表会议,十月革命后,任布尔什维克政府公共福利人民委员。是列宁的政府中唯一的一名妇女。1919年任克里木共和国宣传与鼓动人民委员,1920年,她任全俄党的妇女工作部部长。提倡自由恋爱,简化结婚和离婚手续,消除对私生子的社会和法律歧视,以及从各方面改善妇女地位。当时她已经发表了许多批判家庭关系和资产阶级性道德的著作。她在这些问题上的毫不妥协的立场(往往袖曲解为一种“自由恋爱”的立场),突出地表现了一种理想主义和个人关系的自由意志论,后来由于一起爱情风波,她被指控犯有渎职罪,经列宁出面干涉后,才免于被判处有罪。柯伦泰后来(1920年11月-1921年3月)加入工人反对派——反对日益加强的官僚主义化、精英人物统治论以及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要求更多的党内民主和工人在党的事务中有更多的决定权——这使她赢得了一般党员的欢迎,但却和主流越走越远,因此她必不可免地失宠了。

《A柯伦泰选集》于1978年出版。

柯伦泰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作家和演说家,但在苏联,她作为女性先驱主要表现在她个人成为世界第一个女大使,而不是她的思想。在西方,她始终是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者的精神力量的源泉,人们热情地捍卫她的思想,尊崇她的生平事迹和信仰,并且把她看作是男性统治和官僚主义化的党的正统观念的殉难者。关于柯伦泰的争议还会继续下去,至少是因为她对否定她的思想的党仍然保持忠诚,她宁可作出被和平地流放的选择而不是继续支持其反对派立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5892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