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王陈俊后事现场 妻子的前夫为了泄愤而被杀

山歌王陈俊后事现场 妻子的前夫为了泄愤而被杀,第1张

山歌王陈俊出殡当天的情况到底如何我们也不太清楚,只知道他死的实在是有点太冤,不管是名人还是农民,被杀都是有一段仇恨存在的,而陈俊被杀的原因也非常莫名其妙,他的死因是因为妻子的前夫为了泄愤而下狠手,前夫是泄愤了,可是陈俊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位来自农村的山歌王好不容易凭借唱歌得到了大家的喜爱,过着开心快乐的生活,这一切都被凶手给毁了,现在陈俊已经命丧黄泉,大家都等着警察把凶手绳之以法后,凶手得到应有的惩罚。山歌王陈俊后事现场 是怎样的呢?

陈俊是贵州纳雍人,小学文化,民歌手,农民工,绰号乌洋芋,1980年出生,曾参加过无数次山歌大赛,拿过无数次山歌比赛大奖,专辑畅销云、贵、川三省,歌迷数十万,像这种接地气的民族歌手有名气后都会很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关注度,陈俊也不例外,但可惜的是这位唱歌很好听的山歌王在去年被人杀害了,陈俊出殡当天的具体情况我们不清楚,只能了解了解他被害的原因。

2018年9月8日下午,陈俊在大方县猫场乡举办公开演出,本来他在台上唱得好好的,中场休息下台换衣服期间有名男子突然持刀闯入后台,等到大家反应过来的时候,陈俊已经被连刺数刀死亡了,根据当时的目击者透露:我们当时很多人在直播商演,大家都没看到伤人的过程,当看到陈某时,他已经身中数刀,血流不止。”当时正在演出期间人群拥挤,所以很多人都拍到了陈俊死亡的画面。

2018年9月8日下午,陈俊在大方县猫场乡举办公开演出,本来他在台上唱得好好的,中场休息下台换衣服期间有名男子突然持刀闯入后台,等到大家反应过来的时候,陈俊已经被连刺数刀死亡了,根据当时的目击者透露:我们当时很多人在直播商演,大家都没看到伤人的过程,当看到陈某时,他已经身中数刀,血流不止。”当时正在演出期间人群拥挤,所以很多人都拍到了陈俊死亡的画面。

不管是陈俊是名人还是农民,被杀害的背后都会有一段仇恨,仅仅是妻子的前夫是凶手这点就足够让大家脑补一段大戏了,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杀人就是要复出应有的代价,案发后不久警方就抓获了投案自首的犯罪嫌疑人沙某,几天后大方县人民检察院对纳雍山歌王遇害案”的犯罪嫌疑人沙成万一涉嫌故意杀人罪依法批准逮捕,具体的案件还在进一步的办理中,杀人偿命,沙某的下场可以预料。

纳雍大背箩

歌手:是杨洋

看倒哪个地方都有自家勒创作

我们纳雍豆只有大背萝

我们在读书 不得时间创作

只好写哈我们纳雍勒背萝

看到大背萝 窝在大灯脚

解放鞋一脱豆是香港脚

给人家背东西 豆是每次5角

惹到拉 拉豆给你几大定坨

豆在一个月黑风高勒晚上

背萝背起箩筐在街上乱晃

哼起冲动勒惩罚 来到篮球场

看到一个黑脚杆坐在栏杆上

只个时候背萝心子有点跳

看到啊个黑脚杆 对起拉笑

背萝想 小 Jian 货你笑喃子笑

笑不笑 还不是要 劳 资勒钞票

哎``我说只个大背萝兄弟

请你不要拿你勒MONEY不卡意

你做活路还不是为了富裕

有点钱你豆到处克嫖 妓

嫖了妓,劳资看你走哪点克~!

小十字勒大背萝

真拉妈勒多

每天晚上9点半

坐起唱山歌

老白干一提出来

豆是一阵狂喝

生怕哪个不晓得

拉们是帅哥

背萝勒生活真勒洒脱

拉们最爱勒娱乐

豆是赌博

二两酒一喝了豆想耍小动作

一不小心作逮到

豆喊杵脱

纳雍大背萝是福大命大

天不怕,地不怕连政府都不怕

唯一虚勒豆是杀猪刀斗把把

一刀夺克恐怕只个人豆要喊挂

一支穿云箭 千军万马来相见

几个兄弟约好 一哈克偷电线

偷得电线换了钱

克买两条好烟

豆是不会想倒买点柴米油盐

其实背萝兄弟还是有良心

打架之前都要先问好原因

如果遇倒板车豆黑起屁眼心

几大农民定坨打得板车眼冒金星

板车说有本事下午城南开发区

各人把各人勒兄弟都找齐

劳资也不想豆这样打下去

本是同根生儿你相煎何太急

背萝遇倒板车豆象秀才遇倒兵

几大窝脚踢得背萝眼冒金星

大背萝勒只半边

人多又齐心

板车虽然人少但是个个都是精英

打了一哈背萝板车一起喊停

觉得一直打下克 确实不行

一边派个代表出来商量事情

最后确定背萝板车走向和平

从此以后背萝板车扭得杂实紧

大灯脚都经常看倒拉们勒身影

只个故事摆到只点就要喊停

纳雍好玩勒故事

下次接倒整

我们发现苗族的人特别喜欢用对山歌来互相交流,了解对方。这些别具风情的习俗都给苗族人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因为苗族的人长期生活在山林里,所以养成他们敢爱敢恨淳朴的品性。他们向往真正的爱情,他们通过唱歌来传递自己的感情。而且对着山唱歌,有山的回音。与歌声相互辉映,形成一种精妙绝伦的气氛。而男子也可以通过歌声选择自己心仪的对象。

一、苗族的起源

苗族是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甲骨文问世的时候,上面就有记载苗族。根据历史中的记载,苗族的祖先是蚩尤,他们曾经生活在黄河的中下游。但因为连年战争的原因,他们被迫不断向南或者向西迁移,最终在云贵高原和西南地区定居,苗族在漫长的时间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方言。也因为苗族一直跟汉族有所交流,所以也有一部分苗族人会使用汉文。

二、苗族对山歌

关于苗族对山歌还有一个故事,就是很久以前在苗族曾经出现一个,歌声非常好听的姑娘,村子里没有一个人可以跟她的歌声对上,后来有个砍柴的小伙子,跟姑娘对唱了很长时间的山歌了,结果两人不分伯仲,最后还暗生情愫在一起了。但是村子里另一个小伙子也喜欢女孩,他让人把砍柴的小伙子抓起来暴打了一顿并赶出村庄。他还强迫姑娘跟自己订婚,被逼无奈的姑娘每天晚上去山顶上唱歌,砍柴小伙听到姑娘的歌声,于是隔着山跟她商议。于是两个人双双跳崖而死。

三、苗族的历史意义

苗族是我国除汉族以外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民族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国家发生战争的时候,苗族共同抵御敌人,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小家庭,男性长者为家长,弟兄长大结婚后可分家,父母年老由子供养。婚姻有父母包办和自由恋爱两种形式。包办婚姻,通常女大男小,一般在姑娘几岁时,由男方父母送与幼女一套衣裙等即为议定终身,此种情况,双方多有亲戚关系,待姑娘长大正式结婚时,男方要付一定银钱作身价,娘家要以一头牛或一日猪作嫁妆,以供姑娘到男家饲养。 自由婚姻,各地苗族所采用的形式不一。彝良、永善一带苗族保有青年男女"批若"(类似公房)的自由恋爱习惯;楚雄部分苗族中保有"姑娘房";昭通部分苗族保有"逛花房"和"踩月亮";金乎一带苗族保有"游方"(类似贵州苗族的"摇马郎")。无论何种形式,青年男女一般都通过对唱山歌选择配偶。其选择方法是:倘若某一小伙子看中某一小姑娘,小伙子便撑一小花伞覆罩小姑娘,开始,小伙子首先主动唱上两调求爱山歌,如果小姑娘也有情意,便以山歌对答,反之则以无言对答或躲开小伞表示拒绝。

求爱山歌多半是随编随唱,歌词内容视对方追求深度而不断变化。开始一般以相互询问对方家乡风土人情入手,进而询问对方姓名年龄和家庭情况,再以挑逗口吻试探对方是否已有情人,经过一定了解,双方转为对白,如此由浅入深,数日即见分晓。 双方如果情投意合,男方即要求父母求媒成亲。如有男女愿意缔结婚姻,但父母不许者,则女随男奔,男匿女于其亲戚家,然后使媒人告知父母。婚前,男子要赠与女子颈圈或其他银制饰物,女子套于颈上的颈圈越多,父母越觉光彩。抢婚:苗族结婚形式除通常所流行的男家迎娶、女家陪送之外,在昭通的"花苗"、马关的"红苗"、麻栗坡的"白苗"、金平的"黑苗"以及楚雄部分地区的苗族中,不同程度地保有抢婚习俗。抢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男女双方自愿基础上的抢婚;另一种是当男方看中某一姑娘时,不管是否愿意,便强行抢劫。 前一种抢婚是在男女双方恋爱成熟情况下的一种象征性的仪式,抢法是由男方事先选派几个青年好友到女方村寨旁等待姑娘出门,便把姑娘抢走,女方兄长一旦发觉,要作追赶,追至男家,男家便以酒饭款待追赶者,或赠与追赶者若干银钱礼物,然后将之打发回家。

12 / 2 页下一页

苗族文化特色有:芦笙节文化,斗牛文化,踏青唱山歌文化,蜡染文化,刺绣文化,银饰服装文化,苗年文化等。苗族:中国56个民族之一,传说是蚩尤的后裔,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湘西和黔东南地区。

芦笙节:苗族自古喜爱吹芦笙,善跳芦笙舞,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该节日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主要活动。每逢重大节日,芦笙手们都各自带着芦笙涌来,各自围成圆圈,吹笙跳舞,气氛十分热烈。

斗牛文化:牛文化伴随苗族的发展一直存在,是苗族传统的民俗活动,也是苗族牛图腾崇拜的遗迹。它是苗族最大的喜庆节日。每逢斗牛节,人群欢声雷动,唢呐喧嚣,鼓乐齐鸣。

山歌文化:苗族山歌是苗族人民在劳作之余及重大节日抒发情感的一种宣泄方式,男女对唱是山歌中最多的方式,主要体现在男女青年谈恋爱的时候,也叫情歌。山歌的种类分为情歌、祝酒歌,劳动生活歌、儿歌等。

蜡染文化:苗族蜡染有着悠久的历史,蜡绘只凭构思绘画所绘花鸟虫鱼,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成后,投入染缸渍染,染好捞出用清水煮沸,蜡熔他后即现出白色花纹。

刺绣文化:苗族刺绣种类很多,从色彩上分,大体上可分为单色绣和彩色绣两种。借助色彩的运用、图案的搭配,达到视觉上的多维空间。

银饰文化:贵州黔东南苗族妇女的银饰非常精美,以大为美的艺术特征令人信服,堆大为山,呈现出巍峨之美,水大为海,呈现出浩渺之美。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独特见识,显示着苗家姑娘的大气。

苗年:苗族人民的传统民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自古就以阴历十月为岁首,有过苗年的传统习俗。和汉族的春节一样,清扫门户、杀猪宰羊,但他们的节日比较浓重。每到苗年各村都会举行重大活动,活动要持续十余天。活动时候男女都会穿着节日盛装。唱山歌,吹芦笙,载歌载舞。

苗族文化特色习俗还有很多,有音乐舞蹈文化习俗,丧葬文化习俗,嫁娶文化习俗,龙舟文化习俗,祭祀活动文化习俗等等。苗族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在他们生活中一年四季都会有很多节日文化特色习俗。

我的老家是黔东南的台江县,那里有967%的人口都是苗族,号称天下苗族第一县。有着浓郁的苗族婚俗习惯和独特的酒文化习俗。

“游方”是我们苗族人民恋爱的主要方式。

我们那一般都是在晚上“游方”,但是农历三月十五的姊妹节(施洞镇一带)和“六月六”的游卯节(巴拉河畔一带)除外!

一般每个村寨都有两个指定的给青年男女“游方”的场所,在我们那叫“马郎场”,一个是晚上用的,一个就是给农历“六月六”时白天用的(一般都是在寨子边上的枫树林里。注:枫树是我们那里的风水树,一般都有3人合抱那么大)。

到了农历“六月六”那几天,本寨的姑娘都打着花伞,来到寨子旁边的枫树林里,唱起了飞歌。其他寨子的小伙子闻歌而来,先是勾肩搭背地对着姑娘们对歌,然后相中了喜欢的姑娘之后,就拖上那位姑娘到一旁对歌……

我还记得其中的一首开场白似的飞歌——

大西响大呀,

满娘季对多,

多咖上乃么,

呆洗“列啊”满“也哦”?

——啊……吼……

歌词大意是:来交谈吧,你们在那么遥远的地方,遥远得有一辈子,(如果再不来交谈的话)哪个还能够与你们亲近呢?

看看,咱们苗族谈爱很直接吧,爱就是爱,没有什么花花肠子!!

一般经过数次游方交流,小伙子如果对姑娘有意的话,就可以向姑娘讨要“嘎迭”(苗语:围兜,我们那的苗族女孩都有自己精心绣制的围兜,围在衣服外面,煞是好看。)。如果姑娘喜欢小伙子的话,一般不会拒绝小伙子的要求的。

讨到“嘎迭”之后,小伙子会跟家人商谈,告诉家人自己喜欢的姑娘的名字。然后家中老人就会托姑娘寨子里的自家亲戚去调查姑娘家的背景,只要是调查姑娘的为人、相貌、家中是否有不干净(比如有蛊虫或者亮鬼之类)的直系亲属。如果没有的话,就派亲戚到姑娘家说亲,姑娘家的老人也对小伙子家进行同样的调查,满意之后,才答应这门亲事。

接下来就是选定接亲的日子,选好日子之后。到了接亲那天的晚上10点钟左右,男方小伙子就带上本寨的一两个小伙子一起,出发到女方家接亲。

到女方家之后,女方已经穿上了家里准备的银衣,盛装待发了。别以为小伙子们能够轻易地就把姑娘接走了,因为按我们那的习俗,小伙子们得经过拦门酒和擦锅底灰这两道关。

拦门酒一般容易过,我们那的小伙子个个都是海量,一般一两斤米酒之后,女方家的代表们都会放小伙子们进门。但是进门之后,躲在暗处等候多时的姑娘的姐妹们就会拿出用猪油搅和过的锅底灰出来,一把一把地抹在小伙子们的脸上,小伙子们也不是吃素的,也抢过锅底灰往姑娘的姐妹们脸上抹去……一下子,姑娘和小伙子们都成了黑脸包公!!

嬉闹过后,小伙子们就围在火坑旁边,一边享用女方家里准备的简单送别宴,一边接受着女方家老人们的祝福语。

宴毕,女方姑娘的弟弟或者哥哥就背上姑娘出门,跟新郎一起来的小伙子们就放起带来的鞭炮。来到马廊场之后,哥哥或者弟弟放下姑娘,姑娘要在马廊场和姐妹们告别。姑娘和小伙子一起在马廊场唱了几首飞歌之后,姑娘就打伞,在自家一姐妹的陪同之下(主要是帮新娘挑首饰和衣服),走路去新郎家。陪同新郎来的小伙子们又开始放鞭炮,一直放到出了寨子的范围。

到新郎家的寨子旁边时,陪同新郎来的小伙子们又开始放起鞭炮来,一直到新郎家门口。这时等候多时的新郎家的人就出门来迎接新郎新娘(有时候是在寨子外面的路口迎接),新郎家里的妹妹就接过新娘的首饰衣服担子,寨子里的男女老少都出来看新娘子。

新娘进门之后,就待在新房里不出来了,一直到第二天早上五六点钟才在新郎的妹妹的带领下,挑着水桶到本寨子的水井里去挑水。但是寨子里的妇女和女孩子可以到新房里去看新娘子。

新娘进门,一般都由寨子里有名望的老人(族长或者鬼师——做法事的师傅)主持简单的迎接仪式,杀了一只鸡,煮成一锅菜,叫上几个寨子里的老人,和一起接亲的小伙子还有陪同而来的女方家的那姑娘一起吃点饭、喝点酒。闹到2、3点左右,然后散去。

第二天5、6点左右,新娘就在新郎家的妹妹(没有妹妹可以叫堂妹或者侄女代替,要没有出嫁的女孩带路)的带领下,挑着水桶到寨子里的水井里去挑水,一直把水缸里放满水,以代表真正成了男方家里的一份子。

新郎家的男人和妇女们也开始忙碌起来,杀猪的杀猪,煮饭的煮饭,开始准备盛大的婚宴!

一般苗家的结婚宴,全寨子五服以内的亲友都会参加,还有舅舅姑妈等亲戚都会来,一般都要有300人左右参加。招待这么多的亲友,一般要杀500斤左右的猪(两头甚至三头),煮5、6百斤以上的米和喝1000斤以上的米酒!要在新郎家里招呼这么多人是容不下的,好在每次婚宴都有几个负责人,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他们就动员新郎家里的兄弟和叔伯或者新郎家的邻居,由新郎家出米出菜,在这些人家煮饭煮菜并摆上宴席。

一般安排有专人煮饭,专人收礼,专人记帐,专人安排带客到各个宴席就餐并陪酒,专人发放白肉(就是将猪肉整大块放到大锅里和着青菜和大米煮熟,然后切成小块,发给妇女和小孩带回家吃的,一般是一人一块)等等。

小时侯最喜欢就是婚宴发放白肉了,因为那时候穷,很难吃到肉。每当领到白肉之后都舍不得吃,留到晚上回到家里放在火坑里烤出油之后再拌着辣椒酱下饭吃,一块小小的白肉竟然能够让我吃上三碗白米饭,现在想起来,真是奇迹!!

小时侯婚宴时,一般每家每户的家庭主妇都会带上自家炒的菜(一般是鱼肉之类),拎上一瓶酒,再带上一升米(有时还在米里插上几块或者十块钱),到新郎家去赴宴。米就倒到收礼台的箩筐里(礼钱有专人收),并有记帐的记录在册。九和菜就带到宴席上与大家享用了。

我们那一般是流水席,来了客人就吃,吃了就走,下批客人来了又上菜接着吃……桌子是传统的长桌子,一般两米长,70公分宽,80公分高。饭菜摆好之后,主客围在长桌旁边,长桌的主席上一般坐着有威望的男人。

坐好之后,由主席上的人先祝酒,接着按辈分和主客轮着祝酒:“酒咯XX,酒咯XX……”如此这般之后,才开始动筷子夹菜!

酒过三巡之后,人们开始敬酒,先是由辈分低的敬辈分高的(不论老少,只论辈分),再由客人敬主家。我们那敬酒不是象汉族和其他地方那样将酒杯端起对着所敬之人,然后一饮而尽,或者相互碰杯。而是双手举起自己的酒碗,端到所敬之人嘴边,一边唱着酒歌,一边看着对方一饮而尽!偶尔对方还会客气,一边常歌回应,一边端起自己的酒碗,一手接着所敬之人的酒碗,一边将自己的酒碗送到所敬人的嘴边,两人一起一饮而尽……

酒到酣处,男人们和妇女门都情不自禁地唱起酒歌,歌声响彻云霄!!

醉了,男人和妇女们就跳起舞来,一边唱一边跳,不时还互相用自己的臀部与对方臀部相撞……更有甚者,拿出锅烟灰,或者颜料水在对方脸上互抹!!

呵呵,我淳朴豪爽的同胞呀,你们给了我无尽的美好回忆!!

常常怀念小时候的日子,那时候我们那里还没有电灯,每天晚上都点着煤油灯过日子,“游方”时就靠一把手电筒。小时候我就有一把属于自己的手电筒,是我叔叔送的,用来晚自习用的。

每当夜晚吃过晚饭之后(一般是9点左右),我们寨子里的的马郎场和其他周边寨子的马郎场上就开始响起悠扬的飞歌和尖锐的口哨声,偶尔还有动听的木叶声……让人心驰神往!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时,每当下自习之后,都要到“丢当”(有椅子休息的地方,一般每个寨子都有,主要是年轻小伙子聚集商量到哪里“游方”的地方。)去叫比我们大的青年们教我飞歌和情歌,那时候学了好多,可是现在都不记得了!偶尔晚饭也不回去吃就直接跟他们到周边的寨子里去,看他们如何“游方”。那时候很调皮,对性也是朦朦胧胧的。喜欢在马郎场里做恶作剧,做得最多的就是捉一些小虫放进比我们大的女孩子们的脖子里和跳起来打他们的胸部(那时候很矮),现在想起那些事情来,真是汗颜……

姊妹节是我们台江县施洞镇一带一个有关苗族恋爱的节日,到那天,附近村寨的女孩子都到山上采集一种树叶和糯米煮成五颜六色的“姊妹饭”,还到田里捞鱼呀虾呀之类煮成“嘎本梭”(榨辣子汤),等待其他寨子的小伙子到来。

一般小伙子到来之后,都会带些好菜或者礼物来。吃“姊妹饭”是有奥秘的,如果哪位姑娘喜欢小伙子的话,就会在“姊妹饭”里包上一样东西给那小伙子,如果不喜欢的话,小伙子就会看到姑娘送给他的“姊妹饭”里包着辣椒。(小时候听说过,不知道是否属实)

现在,台江县政府已经把“姊妹节”和本来在农历五月二十五举行的“龙舟节”整合成“姊妹节”,搬到了县城台拱镇举行。在县城里的翁你河上筑了条拦河坝,并在坝上建了古色古香的风雨桥。在“姊妹节”的时候,就蓄水成湖,用来举办龙舟赛,至今已有10年历史了。

欢迎各位红网的网友到号称天下苗族第一县的台江县去体验别有风情的苗族婚俗,领略苗族人民独有的酒文化。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5943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