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婚礼“踹火盆”有什么寓意?

农村婚礼“踹火盆”有什么寓意?,第1张

首先呢我感觉问问题的是不是搞错了,农村婚礼应该是“跨火盆”而不是“踹火盆”吧,要不要这么搞笑,不知道的还以为您是要整火灾现场呢。

好了接下来我们回归正题,婚礼“跨火盆”这一习俗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其中还有一个关于“跨火盆”的故事。"相传古时周公为其儿子迎娶桃花女当日,因为某种原因不愿让桃花女入门,便想出了很多方法为难桃花女。例如不让桃花女双脚触地而是让他人背着入门;另外还在头上盖上红盖头进行跨火仪式,以这样的方式为难桃花女,但是最后桃花女还是入了门,后来这些仪式就世世代代相传直到今日。"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传递“跨火盆”这一习俗也不再是针对新娘而存在的了。那么在婚礼中“跨火盆”具体有着什么样寓意呢?

“跨火盆”这一农村习俗代表着家人们对新郎新娘的祝福之意,在古代结婚的时候十分的盛行。“跨火盆”这一习俗在城市当中很少出现了,但是在思想比较守旧的农村家庭中还是会经常出现的。“跨火盆”指的是新娘被新郎迎接到家门后在预先摆好的炭火盆上慢慢的跨过去(古时是新娘下囍轿后在囍轿前直接跨过去)的一种仪式。这种仪式对于新郎家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寓意,指的是在新娘入门前跨过火炉烧去一些不吉利的东西(具体什么东西我也不太清楚),又因为火的颜色是红色的,代表着日后夫妻的日子会红红火火。

    所以呢我想告诉大家虽然“跨火盆”有些封建传统,但是呢其中蕴含的寓意也只是父母对于小两口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红红火火顺顺利利的过日子,这是十分吉祥的寓意。

这踢轿门,意在镇新娘威风,摸柑桔象征夫妻生活圆满与吉祥;遮米筛,踏瓦片,有避邪之效;过炭火,象征子孙兴旺。期间炮声不绝。

跨火盆是驱邪,拿苹果是平平安安

迎娶新娘的仪式:

⑴祭祖――新郎出门迎新娘前,要先祭拜祖先。

⑵姐妹桌――新娘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姐妹一起吃饭,表示离别,大家说些吉利话。

⑶迎亲――迎亲队伍以双数为佳,六或六的倍数。媒人、陪同人、叔爷(新郎弟辈)新郎、新娘花轿。沿途放鞭炮。

⑷叫门――女家在迎娶队伍到来之前大门紧闭,让新郎敲门。女家问“何事?”新郎答:“要娶新娘!”女家听后稍启门一缝,新郎递进红包一个,门即关上,如些再三,女家才开大门迎客。女方此举意在留住财气,亦考验新郎的诚意。新郎进门拜见丈人,丈母娘。

⑸吃鸡蛋茶――新郎要吃碗去壳整蛋糖水,茶内有龙眼干肉与红枣。新郎按例只喝甜汤,留下蛋。

⑹拜别――新郎与新娘拜过祖先,告别父母,由父母或兄弟姐妹牵上轿。

⑺出门――新娘由一位陪同人撑伞护至上轿或上车,临上轿前,新娘要哭几声,俗称“哭 好命”,其父母亲戚也应哭几声,以口示惜别与祝福。新娘轿一出门,新娘立即扔下一扇,俗称“放心扇”,意在告诉父母放心,不必牵挂。所有人不向女家说再见。新郎也不回头。

⑻入门:花轿到达男家门口等出轿门吉时,轿前放瓦片一盆炭火,新郎立轿门前,小姑捧一盘桔子立轿门旁,轿后男家人举着米筛等候,待吉时一到,新郎猛踢轿门三下,轿门才开,小姑捧上柑盘让新娘触摸,新郎伸手执新娘手,新娘则起面复坐,如是再三才出轿门,后头速举米筛遮住新娘头,新娘出轿门,踏上瓦片,由新郎牵着跨过炭火,方才入大门内。这踢轿门,意在镇新娘威风,摸柑桔象征夫妻生活圆满与吉祥;遮米筛,踏瓦片,有避邪之效;过炭火,象征子孙兴旺。期间炮声不绝。

⑼拜天地――新娘入门后,与新郎在正厅拜天地后径入新房。

⑽入洞房――新娘进洞房,只可跨门槛而过,切忌踏门槛而入。一入洞房,第三天方可出房门,显其贵气。

⑾吃“合婚圆”。――新郎新娘自挟一粒汤圆吃,再各挟一粒互喂。意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相亲相爱。此后便吃“酒婚桌”,“好命人”掌桌,新郎新娘端坐圆桌两侧;此桌共上十二道菜,六荤六素,由“好命人”拿筷挟菜递至新娘新郎嘴边,作喂食状。每挟一菜,即随口念吉祥祝语,顺口有韵,妙趣横生,诙谐幽默,整个新房笑语迭出。

⑿出厅――婚后第三天,新娘第一次走出新房,上厅拜神、祭祖、见公婆和亲戚长辈,俗称“出厅”。新娘将自家带来的龙眼干、红枣泡甜茶敬奉家人、长辈,长辈则将备好的红包放在茶盘上谢贺,称为“压茶盘”。

⒀新娘桌宴小舅――出厅当日下午,男家设“新娘桌”宴请小舅子全家女眷,因为当日女家派小舅子前来探望,带来香蕉、冬瓜糖等水果与食品,小舅子上堂拜见亲家并请安,亲家须给“糖仔钱”的红包,新娘居中坐,席间,小舅子面前放一只碗,须将席上鸡、鸭、鱼等头先挟置这碗内,让舅子回家时捎去,表示新娘有吃的,父母当头功。

⒁闹厅――第三天晚上,夫家宴请宾客。席后,客人在厅中,新娘泡甜茶,敬宾客,客接茶时要说吉祥话,有祝贺的,有诙谐的,有戏谑逗新娘的。左一句,右一句,顺口有韵,雅俗共赏,气氛热闹。至此婚礼宣告一段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5943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