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出嫁风俗
姑娘出嫁风俗。女性出嫁的时候都是会选择一个好日子的,都知道咱们中国是一个干任何事讲究风俗习惯的国家,尤其是结婚这种大事,是更为重视的。婚礼流程的每一件事都会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下面是姑娘出嫁风俗。
姑娘出嫁风俗1一、女的出嫁都有哪些风俗
1、新娘结婚出嫁的时候是不能回头的,回头寓意着婚礼会不幸福。
2、结婚当天不管多热都不能扇扇子,因为扇子的扇与拆散的散读音相似不吉利。
3、新娘出嫁时候的衣服是不能有口袋的,有口袋有着会带走娘家财运的说法。
4、男方家里如果有门槛的话,新娘一定不能踩,要用跨过去的方式。否则不吉利。
5、新娘在结婚当天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踩到新郎的鞋子,否则有羞夫之意。
6、送亲的人员和车辆必须要和男方的加起来为双数,因为在我们国家习俗里讲究去单还双,双数,寓意着好事成双,成双成对。(摄影师等不算里面)
7、结婚的前一天男方和女方是不能见面的。
8、结婚当天不能留宿娘家,结婚之后也就是代表正式成为男方家里人了,所以从娘家出来以后,一定要在新房或者是男方家里留宿。
9、结婚当天结束之后,不管是新人还是新人父母在跟宾客告别时都不宜说再见这个词,因为再见这个词不吉利。因为再见有着再来一次,再婚的意思。
10、有的地方讲究新娘在出嫁当天是需要哭的,认为越哭以后越幸福。
11、新娘在与长辈交谈要诚恳谦逊,不可高谈阔论,信口开河;与平辈讲话要热情礼貌,注意谦恭;不可无休止地纵声大笑,或沉默寡言;对晚辈要热情友好。
12、结婚当天的`早餐一定要吃好,因为早餐吃完之后,你的精神状态会比没有吃饭好太多了,另外结婚当天也会比较忙,所以可能会很晚才吃饭,所以大家一定要记得吃早餐。
二、出嫁仪式禁忌
1、忌串门:新娘子蜜月里不需到亲友家尤其是有老人的亲友家串门,因为一般人都会觉得新娘子是新人,认为对别人不太吉利,这种不详要持续一个月左右。
2、忌吃喜饼:在过大礼时,男方送来的哈尔滨婚庆用品店中喜饼新娘切记不可吃,因为这样就象征把自己的喜气吃了,是应该注意忌讳的。
3、新娘出嫁衣服忌有口袋,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4、新娘子要小心,不要踏到新郎鞋,会有羞夫之意。新娘进男家门时,忌脚踏门槛,应要跨过去。
5、忌说“再见”:因为“再见”二字有分手与离别的含义,对于新婚夫妇来说,此寓意非常不好。所以在新人送宾客时,点头示意或挥手送别就好。
6、忌准新郎独睡婚床:新婚夜前夕,准新郎不可一个人独睡新床,因为有婚后孤独的寓意。如果新郎实在必须睡在新床上,可以找一位属龙的未成年的男童陪-睡。现很多会买一对压床娃娃替代。
7、婚后三日,新人回门,须在当天日落以前赶回夫家,不能留宿。万一有特殊原因无法回家,夫妻也要分开睡,以免新娘子蜜月里的血光,冲撞了娘家人使娘家倒霉。
三、出嫁还有什么说法
1、在女子出嫁当天,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可以送新娘子出门,但是新娘子的姑嫂要回避,因为“姑”与“孤”同音,“嫂”与“扫”同音。孤就是孤单,而扫大家都知道有一个词语是“扫地出门”,都是代表着不吉利的意思,因此在新婚当天新娘的姑嫂要回避。
2、新娘迎娶到夫家之后,在进门的时候要特别的主要,一定要抬脚跨门槛,不可脚踏门槛进门,以免不吉利。婚礼当天所有的仪式都结束以后,不管是新娘还是新娘都不可以说再见,因为这表示对新人的婚姻不利,有“再婚”的意思,所以一定要避免说再见二个字。
3、自古以来女子出嫁都有穿红礼服的习俗,在过去人们经济条件不好的年代,女孩出嫁也会穿上一身红色的衣服,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一般女孩出嫁都是身穿白婚纱。不管是红色礼服还是婚纱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新娘当天所穿的礼服不能有口袋,以免新娘出嫁带走娘家的财运。
姑娘出嫁风俗2一、女儿出嫁有什么风俗
1、女方在出嫁时,在挑选谁不能够去送亲时都是有目标的,而这个目标就是根据送亲行需要“全活人”这个规定进行。全活人在这个习俗中,所选的送亲人,得父母健在、原配夫妻双全,有兄弟姐妹陪伴,还有儿女承欢膝下。
2、女方出嫁时,爹妈、姑、姨、舅妈不能送:民间有这么一句流传法,爹妈不送,姑不娶、姨不送,舅妈送一场病的顺口溜,而实际上是怕这些直属亲人在送亲时由于舍不得而会流下眼泪,给新人的带来不好的寓意。
3、忌孕妇送亲:古时候人们认为孕妇象征着血光,在新娘出嫁之时孕妇不能相送,理应回避,否则孕妇送亲会给新人带来血光之灾。
4、新娘不可一个人呆着:需全程有人陪同新娘。陪同新娘的人要从亲友中挑选,必须是已婚、父母、公婆健在,并且有儿女,最好是儿女双全,被称为全人。民俗认为,“全人”是比较有福气的人,她们可以带给新人同样的好福气。
5、忌吃喜饼:分发喜饼给各位亲友,寓意是把喜气带给亲友分享新婚的喜悦,但在过大礼时,男方送来的喜饼新娘不可以吃,新娘吃了喜饼就寓意自己把自己的喜气吃掉了。
6、婚后三日回门不得留宿娘家,必须在天黑之前赶回婆家,不能留宿娘家,若是有什么特殊情况不能回去,夫妻也必须分开睡,以免新娘蜜月里的血光冲撞娘家。
7、婚礼百日内不得参加婚礼、葬礼,新郎新娘都还被称为新人,寓意新生活的开始。若是参加婚礼免不了和另一对新人见面,民间认为两对新人见面会产生冲撞,而葬礼则会给新生活带来不吉利。
二、嫁闺女有什么讲究
嫁女儿,套喜被是沿袭数上千年的风俗习惯了,这种喜被一般都是由丈母娘亲手动手缝制的,棉花要使用新棉花,用旧棉花缝制喜被会被认为不吉利,老人说有“旧人”的意思,婚姻生活会过的不幸福,也有些家庭条件稍好的人家陪嫁几条蚕丝被作为嫁妆。被子也要是双数,有成双结对的意思,因为单数在礼数方面一直以来是不吉利的象征!
另外这种喜被在一些地区被称为“合欢被”,因为“被子”的谐音是“辈子”,所以嫁妆里面送被子就代表将女儿的一辈子都交在男方的手里。是一种对即将新婚的夫妻的美好生活的祝愿,希望夫妻二人能够白头偕老,幸福一辈子。除此之外,嫁妆里的喜被数量越多也代表女方家底丰厚。
嫁妆琳琅满目,但一床质地精良、款式吉祥的喜被必不可少。在旧时江南,殷实人家会拉制几床蚕丝被当喜被,一来蚕丝被舒适耐用、稀少金贵,二来取“缠绵、厮守”的好彩头。
如今,时代更替,情意却代代相传。蚕丝被的轻盈、柔软、美好,渐渐成为喜被的不二之选。
三、嫁闺女父母最担心的事
1、彩礼高了,人家说你贪财,彩礼低了,怕闺女嫁过去受委屈!
2、没钱的看不上,有钱的怕被看不起!
3、兄弟少了,担心养老负担重!兄弟多了,担心老人偏心!
姑娘出嫁风俗3一、女儿出嫁有啥规矩
1、在女子出嫁当天,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可以送新娘子出门,但是新娘子的姑嫂要回避,因为“姑”与“孤”同音,“嫂”与“扫”同音。孤就是孤单,而扫大家都知道有一个词语是“扫地出门”,都是代表着不吉利的意思,因此在新婚当天新娘的姑嫂要回避。
2、新娘迎娶到夫家之后,一定要抬脚跨门槛,不可脚踏门槛进门,以免不吉利。婚礼当天所有的仪式都结束以后,不管是新娘还是新娘都不可以说再见,因为这表示对新人的婚姻不利,有“再婚”的意思,所以一定要避免说再见二个字。
3、自古以来女子出嫁都有穿红礼服的习俗,女孩出嫁也会穿上一身红色的衣服,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一般女孩出嫁都是身穿白婚纱。不管是红色礼服还是婚纱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以免新娘出嫁带走娘家的财运。
二、女儿出嫁的禁忌及讲究
1、婚车类型:在一些当地女儿出嫁时分的婚车的类型仍是有忌讳的,比如在婚车中很少出现有两厢车,一般都是三厢车,其中忌讳的就是两厢车由于没有后备箱,所以不吉利,寓意欠好,说的是无后,也就是新婚夫妻结婚后无后也就是没有孩子,所以咱们觉得用两厢车作为婚车是非常不吉利的。
2、陪嫁物品:在陪嫁的物品中娘家人必定不要送床,锅,以及钟,这些关于出嫁的女儿来说,在寓意上都是非常欠好的,所以娘家人必定要记住陪嫁物中不要出现这些东西。
3、送亲车辆:在出嫁当天女儿出嫁时分迁就成双成对,所以送嫁与接亲的车辆数比较加起来是双数,也就是说接亲跟送嫁的车辆加起来必定要是一个双数,比如说8辆、10辆、12辆等等。
生活是一本书,过着过着,就坦然了。
人生是一条河,趟着趟着,就跨过了。
书写人的一生,读着读着,就释怀了。
大道至简,人人都懂。忘却过去,可不那么容易。
46岁的虹妹,出生在70年代关中平原郊县的一个村落山坳。时间一晃过去多年,每当回想起往事,有苦涩童年的记忆,有青春岁月的向往,也有艰辛创业的跌跌撞撞……好久以前,就想写一写关于虹妹的事,一直苦于素材不多,思维混沌,无从下笔,一放就是一年多。当朋友问起,只好笑着答曰:快了、快了。为了不辜负朋友的真情期待,只好把一些零碎记忆加以整理,用一根线串起来,权且当作虹妹的一篇回忆吧。
难忘的苦涩童年
现在看来,人的一生,从出生时始,到慢慢长大,直到老去,都是在与童年烂漫、青春岁月、激情梦想和夕阳无限好相陪伴中度过,虽然也有苦涩,甚至流过泪,幸福和快乐总是占着绝大多数。
然而在过去的艰苦岁月里,有些事,可不是如今想的那么美好。
1976年秋的一个雨夜,随着“哇……哇……哇……”的一声啼哭,在关中平原郊县一个村落的小山坳里,虹妹降生了。黎明破晓,雨过天睛,山坳上出现了一道彩虹。这种现象还是头一次见,前来道喜的村民都说,这是一个好兆头,你一言我一语,就把这个啼哭不止的女娃娃叫虹妹。父母也觉得不错,大家也都高兴,这么一叫就叫开了,左邻右舍都跟着叫了起来。直到现在,家乡的老人们都还记得这个事儿。只要虹妹回到老家,也都还这么叫着。
虹妹的那个村落,周边都是岁月冲涮出来深深的沟壑,沟壑两边的土很黄很硬,沟壑坡地只是依稀长出一些零星的小草和杂树,还不时有几只羊在抬头张望,显得那么悠闲自得。村落的房屋都是用黄泥巴土砌筑而成,每户都有一个小院,小院围墙约半人高,也是用泥土围成。院内散养着一些鸡和狗,鸡来回走动着觅食,狗懒洋洋地卧在一角,闭着眼睛,一动也不动。
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的那个年代,去生产队劳动,是村民唯一的生活方式。据村民回忆说,“那时候,地是公社的,牛是公家的牛,人也叫社员,村落的一草一木,一瓜就果,都是公家的”“要是谁开一个荒,种一块地,吃一个新鲜,都会给你头上扣个‘资本家’的帽子,是要‘割资本主义尾巴’的。”
生产队劳作都是集体劳动,出一个劳力就挣一个劳力的工分,劳力多、出工多,挣工分就多,分到的粮食也就多一些。当时,生产队社员一个劳动工才值9分钱。加之“那个黄泥巴土不好种庄稼,成活率低”和“长时间干旱,农作物长不好,根本没有一个好收成,一年下来,村民们分到的粮食不够吃不说,工分钱也被提前预支光了。
“缺吃少穿”和“靠天吃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尤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除了红薯,还是红薯,稍微好一些的时候,还能吃一口面糊糊,出就是用玉米面加开水勾兑一下的面糊糊,这个也算是孩子们最奢侈的食物了,大人有时候饿得实在受不了,只好偷偷地喝上几口水压压饿。逢年过节时,虽然能吃上一口油馍,那也只是把馍挖一个洞,用勺子挖点油,撒点盐。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家里没针没线,妇女生娃娃都是由赤脚医生接生,大小病只能硬扛着。当地也流传着“红薯面,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无油无盐无人问,谁能管谁肚饥荒;苦旱暑热终累病,怎能求钱去药方”的童谣。这些,都是那个年代村民真实生活的写照。
虹妹是老大,父母视她为心头肉,掌上明珠,宠爱有加。在父母的呵护下,不管吃得多坏,虹妹过得很开心快乐,充满着童真童趣。能走路的时候,总是那么顽皮,那只小狗自然就成了最好的玩伴。还不时爬到父亲的背上让背着、再把脚跨到肩上让扛着。虹妹的父亲也总是百依百顺、宠爱有加。
“传宗接代、续接香火”的思想自古以来就有,也一直在这个村落沿袭了下来。虹妹的父母也不例外。1978年,在虹妹2岁多的时候,又一个小生命降落到这个农家小院,是一个男娃,虹妹的弟弟。尽管在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新生命的降临,加之虹妹从小就很听话,还不时逗弟弟玩,又再一次给这个小家庭带来无穷的欢乐。
随着虹妹一天天的长大,单纯的童年时代,虽然不象现在有那么多的玩具,孩子们一样在玩得很开心。男孩子们就玩滚铁环、打弹弓。女娃们就一起玩过家家、牛皮筋、踢毽子、捉迷藏、躲猫猫等。虹妹除了与小狗为伴外,也就很快加入了女娃们的队伍,玩起了自己喜欢的 游戏 。日子过得虽然清贫,孩子们似乎也不在意,该玩的照样玩,与往常一样充满着快乐。尽管如此,生活节奏缓慢,加之集体劳动,虽然平日以烤红薯、面糊等为食,孩子们过得倒也很快乐,脸上也始终荡漾着快乐的笑容。人们也都过得很清闲、很坦然。
虹妹爸爸则不这样认为,日渐见底的缸底,自己没啥吃的,忍一忍能坚持下去,两个孩子可不行啊。孩子饥一顿饱一顿,面黄肌瘦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虹妹爸爸心里想着,虽然不能开荒种地,但找一些别的活干比啥都强,“多刨一些食物,孩子就能多吃一点,总不至于饿死”。于是把心一横,在忙着生产队的劳作后,四处打听做工的事。
虹妹爸爸个头不是很高,瘦小的身材,加之皮肤黝黑,看起来也很有力气,是一个出工出力的好手。很快,虹妹父亲就找到一份苦差事——矿井挖煤。
尽管刚开始有各种不适应,看看家的现状和两个皮包骨一样的孩子,也只能咬着牙,一天一天地坚持下去。慢慢地也就适应了。虽然更苦更累一些,虹妹爸爸也确实是好样的,出工和挖煤两不误。回到家再看到两个幼小的生命,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把所有的疲劳都忘得一干二净,什么活都干,越干越有劲,越干越卖力。在煤矿,别人认为有危险,不愿意去的地方,他觉得还行就去了;别人怕苦怕累,不愿意干的事,他也自愿地去承担。就这样一干就是3年。
1982年,虹妹5岁的那年,虹妹爸爸在矿井干着的时候,明显感觉到身体不适的情况有些严重了起来,由以前不时地咳嗽,慢慢的痰也多了起来,还感觉得胸也在闷痛,呼吸也不是那好。尽管如此,虹妹爸爸认为是生产队和矿井两头跑,太累了的原因,歇歇就会好的,压根没有把这当一回事,也没有对虹妹妈妈说起这事,还是照样坚持着。
“屋漏偏逢连夜雨”,祸不单行。虹妹爸爸与矿友在井道深处挖煤时,出现了坍塌事故受重伤,在送往生产队卫生所后,由于医疗所条件太过简陋,只是进行了一些包扎处理。由于家里十分拮据,只能选择在生产队卫生所呆着,加之伤势过于严重和肺部疾病加重,再强壮的硬汉,也坚持不下来,就这样很快地倒了走了。
在农村,一个没有男劳力的家庭,生活的现状是很难想象的。虹妹家的顶梁柱没了,虹妹妈妈一天天也是六神无主,整天哭哭啼啼的,一家人就这样不停地哭着,哭喊的场面和声音也让左邻右舍感到十分揪心。家就这样被阴霾笼罩了起来。
自从爸爸走了以后,幼小的虹妹和弟弟的人生一下就急转直下,家里的生活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再难,虹妹妈妈也要强打起精神,去生产队劳作。从此,照看弟弟的任务就落在虹妹幼小的身上。两个小孩子就这样在家相互依偎着,饿了去野地刨些地瓜啃着,脸上也没有了笑容,也很少去和**妹们一起玩了。
时间一晃就到了1984年,也是虹妹7岁该上学的年龄了。因为那时生产队没有幼儿园,所有小孩直接上小学。大队也有一所完小(1年级到5年级),5年级之后还得到更远一点的集镇上去上初中。上学的学费虽然现在看起来不多,只要几块钱,但由于家里的负担一下又压到了妈妈柔弱的双肩上,收入自然很少,饭都吃不饱,哪有什么钱去上学啊。
开学的时间一天一天就这样过去了。虹妹看着别的娃一个个背着父母亲手缝制的麻布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去,虹妹也是在问着妈妈“我什么时候去上学啊”,听得虹妹妈妈心都碎了,同时也想,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于是东借西借,在开学过了1个月之后,虹妹才如愿以偿地上了学。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虹妹只要一放学,就帮妈妈做着各种活。在1987年虹妹10岁那年。在帮着放羊时,走在山坳崎岖的路上,由于平时营养不良,身体虚弱,一不小心摔倒并滚到10多米高的沟壑里,把胳膊和腿也弄骨折了。这样一辍学就是2个多月。在自己能够自行走路的时候,由于家庭的困苦的原因,虹妹一直都没有再去学校,意味着虹妹已经辍学了。
辍学后的虹妹,就担起照看弟弟和做一些家务的任务。带弟弟玩时,也不时走在去学校的那条路上,不知不觉地到了学校,看着学校和别人家孩子上学的情形,虹妹只好爬在窗外,听老师讲课和学生读书的声音,从门缝看着老师和学生的身影。从那时起,虹妹就太想上学了,也渴望读书。
邻居看在心里,也有伤感,好好的一个人就这样没了,好好的一个家就这样塌了,有的对虹妹妈妈说“你一个农家妇女里里外外忙着,还要照顾两个娃娃,吃的是上顿不接下顿,啥时候是个头啊。”亲戚们看到两孩子比村里的其他娃娃明显矮瘦了许多,也都在劝虹妹妈妈“你一个人支撑着,苦了孩子,也苦了你,你就不为以后想一想?”每当听到这样的话,虹妹妈妈看到两个孤苦伶仃的孩子,泪如雨下。
在好心人不断地掺和下,虹妹妹妈妈尽管心里不愿意,不为自己,但也要为了两个小孩子吃一顿饱饭,只好点头答应与邻村一个失独年龄稍大一点的男子结合成一个新家。虽然虹妹只有10岁,她看起来比同龄的其他孩子明显懂事很多,知道是怎么回事。一年后,虹妹家又添了一个新生命,便是虹妹的妹妹,同母异父的妹妹,从此虹妹家就是五口之家了。
继父对虹妹姐弟虽然挺好的,只是不太爱言语,也不太会说话。有了继父的帮衬,虹妹又再一次走进了学校大门……但虹妹知道,继父不是亲爸爸,也不会像亲爸爸那样宠爱自己。自从有了妹妹以后,虹妹总觉得妈妈和继父对虹妹的关心似乎少了一些,每当家里来客人或是逢年过节,有什么好吃一点的,都是尽着弟弟和妹妹,便感到有些失落,认为妈妈不再爱着自己了。每次放学回家,虹妹总是先从门缝往里望一望,趁着继父不在家时,赶紧跑进屋。在的时候,就开始躲得远远的。因为,自从爸爸走了以后,虹妹再也没有吃过2分钱的冰棍,没有吃过别的孩子吃得过的零食,吃得最多的是,到野地里刨的红薯。虹妹已经懂得了很多很多,总是对这个新家没有一点感情。
虹妹有时候也在想,她之所以能继续上学,还真是亏得有继父,不然一直辍学到现在。虹妹也曾试着想去接受继父,但就是很难接受。一直到上完小学,再到集镇读初中,虹妹没有喊继父一声爸爸。继父是一个大老实人,心眼也不多,只知道劳作,平时也一直叫着虹妹,没有叫一声闺女,两人的代沟显得越来越大。
农村一直有重男轻女的习俗,都说女孩都要嫁人的,读那么多书作啥,还不如让回家帮衬着家做些家务好。虹妹因为之前辍学快一年,1990年,当刚满14岁正要读初二的时候,虹妹妈妈就对虹妹说“你弟弟也快上初中了,你妹妹也要上学校,咱们这个家庭承受不起,你也读了一个小学,认得几个字,钱也会认了,要不你就不读书了”的话。当听到这话时,继父只是在一旁坐着,也没有吱一声。虹妹知道,村里很多象她这样大的女孩子,都不再去学校了。这是继父和妈妈商量好了的,只是让妈妈说出来而已。
虹妹说,从此就真正的辍学了,也再没有去过学校,以后就是干不完有活,陪伴最多的就是那只小狗狗了。她还说,她能上到初一,还真要感谢继父。自幼失父、辍学、骨折、再次辍学等种种情形,还不时地在脑海里显现,想抹也抹不去,一直缠着她到现在,也一直在折磨着她。
人生路上遇彩虹
在村落长辈看来,“多子多孙多福”才叫幸福。他们常说“我们那个时候,十五六岁就结婚了,还不照样过得好好的。”“早结婚、早生子、早享福”这种传统观念已经深深烙入他们的脑海。
受到上一代人的影响,村落的大部分十六七岁青年,不管是男娃还是女娃,只要读完初中,就遵循着一代代沿袭下的传统,不再去上学。村民们还不断戏谑道“这回你可有帮手了,不用太累了”的话。这时候,有好事的媒婆,就上门开始张罗谈婚论嫁的事。如此一来,很多农家的孩子,自己还没成人就已经成家立业,一张张稚嫩的脸抱着另一张更稚嫩的脸,是很常见的事。
1993年,虹妹17岁那年,尽管看起来显得瘦弱,可也算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青春胴体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惹得周边的一些好事媒婆踏破门槛。虽然虹妹妈妈与媒婆约见了一些青年,也多次对她提起这事。但虹妹一直执拗着,开始还见上一面,以后压根就不见面了。
虹妹心里可不是这么想的。家庭的变故给虹妹留下的阴影也是太大了,“书我还没读够,我还想读书”“看到家里清贫的样子,还有父亲走后留下的阴影,我不想一辈子呆在这儿。”每当站在山坳的那个山坡上,在自己眼皮底下,看着一辆破旧的拖拉机,行驶在蜿蜒崎岖的路上,走出山坳。除了在离家5华里路的集镇上了一年的初中外,再也没有去别的地方,虹妹是多么的想离开这个小村落,随着那辆拖拉机,能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年龄大了,帮衬家做的事也多了起来。有些事家人跑不过来的,都是支使着虹妹跑前跑后,以后也不时的去集镇,甚至更远的县城。见得多了,想法也自然就多了,想走出小村落、小山坳的决心就更坚定了。
1994年,虹妹18岁时斗胆违抗一次“父母之命、婚媒之妁”,家里张罗的婚事就是不答应,总想找一个机会溜走。当虹妹再去县城时,看到了一个招工信息,心里是下明亮起来,“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一定不能错过”。一种远离和执著想法越来越坚定。回到家后,于是就将这事说了出来,告诉母亲自己的想法。本以为母亲看到家里贫穷的样子,会很快同意她这样做,没曾想到妈妈是一个劲儿的反对说“你疯了,跑那么远”“你看看,和你一样大,谁谁都结婚了,谁谁还生孩子了”“你跑出去干什么,你不想结婚啊”……为此,虹妹和虹妹妈妈还多次争吵起来,闹得很不开心。
意已决,心不死,终不悔。虹妹终于下定决心,不管虹妹妈妈怎么反对、怎么争吵、怎么阻拦,也不管虹妹妈妈让亲友们做什么思想工作。这些话,总是从虹妹左耳进,右耳出,没有一点作用。用虹妹的话说,“妈妈不让我出去,就是想我让在家帮他们做做家务,再照顾着弟妹”“在村周边找一个合适的人家嫁出去,早早的成家,比什么都好。”
虹妹妈妈与自己的矛盾越来越大,好多话也说不到一块,有时只要一开口说话,不是大喊大叫,就是相到争吵起来。虹妹感觉到在家一天也呆不下去了,离家出去招工的主意更加坚定了,也就开始为出走谋主意了起来。
趁着大人外出劳作,弟妹上学的时候,虹妹把早早写有“妈妈,我要出去,你就不要拦着我了,我出去你也不用找我,等我找到了招工的地方,也找到了事做,我会回来看你的……”的一张小纸片塞在妈妈平时睡觉的枕头下,就这样在口袋里揣着一张黑白的身份证和平时去集镇省下的一点点零花钱,带着走出山坳的执著和对生活的追求,站在山坳回头望了望家的那个小院,毅然地去了县城……
从没有出远门的虹妹来,真正去一个大地方,对她来说也是一眼摸黑。“幸亏当时有个好心大叔,按当时记录下来的招工信息,告诉我买去咸阳的车票,这样就一坐就是坐4个多小时,来到一个陌生的新世界”“招工时,东张西望地,挤着跟好多人排队,按照他们说的填个表,就没事,说等通知”“刚出门在外,口袋的钱也不多,饿了就在路边买一个馒头啃啃,一天也就这样过去了”虹妹低沉地说道。
幸运之神说来就来,好像专门眷顾着一些特别需要眷顾的人一样。虹妹如愿以偿地顺利通过,被招入为工厂工人。从此,虹妹就和众多姐妹一样,身穿一套蓝色员工制服,车间、食堂、集体宿舍“三点一线”地穿梭着、忙碌着。由于生产任务重,生产车间得24小时连轴转,虽然是分班倒,但一忙起来,有时候一个工都要十几个小时,尽管如此,虹妹干得非常带劲,一点也不觉得累,似乎把过往都快忘掉了一样,和众姐妹们一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对于果妹来说是非常幸运的。这个工厂就是起先不断发展起来原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为主体组建的彩虹电子集团公司,后来的彩虹集团公司。在工厂这么一干就是好多年,后来也成为了一名正式工。待遇还不错,由刚开始的200元左右,到后来涨到了2000元。虹妹好像看到了希望,干劲更足了,一心扑在岗位上。
“嫁人就嫁彩虹人”“娶媳妇就娶彩虹妹”,这都是当人流传的一句话。现在可别小看那200元和2000元。80年代,人均月收入60-80元,但彩虹员工工资拿到了200—300元。90年代,很多单位上班的只有几百元,虹妹能拿到2000多元,这是一个多么可观的数字啊。每回想起来,工作上的顺利顺心,让虹妹感到了一种满足,一种甜蜜和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般地泛在脸上。
不仅如此,在2000年她24岁那年,当爱情之神一步一步向她走来后,心灵的碰撞,火花的迸发,顺理成章的在她25岁那年正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一年之后,爱情的种子萌生发牙,瓜熟蒂落,喜得一个非常漂亮的宝宝。
之后这些日子,虹妹一直除了上班,下班后便承担起相夫教子的任务。随着收入的增多,人们的小日子过得越来红火,一直都荡漾在幸福的海洋里,生活十分甜蜜,心里总是乐滋滋的,再苦再累,觉得都很值得,房间都充满了欢歌笑语,其乐融融。
与此同时,虹妹一直没有忘记过读书,平时也不太爱出去玩,只要有点空闲,就充分利用起来,仅凭以前所掌握的一点知识,把以前拉下的、没有学过的东西,慢慢给捡了起来。在虹妹的不懈努力下,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照顾家庭,先后参加了两次成人考试,获得了中专和大专文凭,一举三得,可以说是事业和爱情双丰收。美好的生活就一直这样过着没风没雨没浪的日子,十分的惬意。
下岗之后的重生
光阴似箭,白驹过隙。时间一晃就到了2003年了。
在东风浩荡和西部大开发战鼓齐鸣的强大力量推动下,一股强大的新生力量,把那些活力不足、举步维艰和难以继续发展下去的传统作坊性企业,摧朽拉枯、摧枯振朽般地摧毁掉,迎来经济腾飞和 社会 发展的春天。
以前,这个小城市,似乎感觉不到改革开放这股强劲东风的威力,整个城市的生活节奏显得还是那么的轻松,人们都还照样不紧不慢地地过着安静、平坦、舒适的生活。2003年后,新技术快速推进,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应运而生,尤其是以纺织、电子类的工业尤为显著,这个小小城市似乎也感觉到了大地在颤动,很多人的内心在发毛。
虹妹的那个工厂也不例外,是受影响最明显的一个。传统产业断崖式衰败,企业经营业绩快速下滑,企业发展顿时陷入困境。厂方不得不采取分流、安置、竞聘等方式,杀出一条新路。作为厂里的一名普通员工,赖以生存的平台摇摇欲坠起来,受影响最多、也最深的,就是那些兢兢业业、吃苦耐劳的底层一线的普通工人了。正当生活刚有起色,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丝丝甜蜜的时候,在而立之年的2005年,虹妹便与众多企业职工一样,在一纸命令之下以买断工龄的方式,失去了就业的机会,虹妹从此就失业了。
心理的落差与烦躁、郁闷、恐惧、彷徨一同袭来,感受最明显的就是收明显不如以前,养活一家人,房租、房货、孩子上学学费及生活开支等各种杂染杂八的费用,仅靠丈夫一个月一千元不到的工资,杯水车薪,远远不足,人生好像一下子就跌到低谷。起初,虹妹还在不停的靠一些熟人和朋友的帮助,寻找合适的工作,但总是不如意,工资少得可怜。虹妹也试图做一些其他的事,辛苦不吃,收入也十分的微薄。“如何是好,怎么办?”阴影一下子再一次笼罩在虹妹的头上。
在生活历练中养成不屈服、不甘于失败的性格,让虹妹在前思右想,犹豫再三之中,做了一个“先打一份工,有一点收入补贴家用,同时苦攻法律和语言两门学科,争取在两年内取得律师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的大胆决定。之后,在孤独与心不甘的两年六百多个日夜日夜的煎熬中,虹妹终于如愿以偿,获取了由国家有关资质部门核发的律师资格证和教师资格证。
证书拿到手,后面的路怎么去选择,走哪一条路,路该怎么走,容不得半点差错,也一直是虹妹再三思考的问题。
在经过大量咨询,并对照个人性格爱好之后,思路慢慢就清晰起来,果断作出“我爱读书,自己孩子也还小,下班之余,为什么不陪着孩子一起读书?”的决定。这样就开始在家里狭小空间,支起了一张小书桌,边学习,边辅导孩子的语文课方面的知识。
孩子上下学接送,是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有的家长很难做到按时接送,虹妹也就主动地承担起顺便接送的任务,这样一来二去,一些其他家长的孩子也一同来到虹妹家,在那个小上桌前与自家孩子一起,做起作业,听虹妹讲着自己读书时读到各类小故事,引得小家伙个个都乐哈哈、笑得前翻后仰的。
小孩子的思想非常清纯的,也非常喜欢自己想要的。只要一回家,便和父母讲起在虹妹家听故事的事,家长一看孩子作业也按时完成,也很高兴,自然就同意孩子放学后,就直接去虹妹家写作业,并听各种各样的故事。有时候,也自然的在虹妹家吃了起来,如同在自己家一样,没有一丝一毫的怯生和推脱。
这样一过就是一年。一些孩子也非常想去虹妹家,家长也因为感觉自家孩子和以前相比不太一样了,说起话来也有条理,而且还时不时给你瞎掰一个连自己也不曾听到过的故事,很愿意把孩子放在虹妹家。孩子在那吃、在那学、在那辅导,还听着各种各样的事故,和外托没啥区别,呆的时间长了,家长也老是感到不好意思,比照着外面辅导班的费用,多多少少给一些,心理面总觉得心安一些。就这样,虹妹也就有了除上班那点微不足道的收入外,也有了另外一份收,看着虽然不多,但心头感到十分的开心,感到付出总会有回报。
有了这一次意外的经历,虹妹好像有了一些经验,于是就在家里再添置几张小桌小椅子,让每一个小孩都能象在学校一样,每人坐在桌上好写作业,写完后再听讲故事。这事在小区传开了后,更多的家长听说孩子很乐意去虹妹家写作业,听讲故事,也都效仿着这么做。
时间一长,虹妹家俨然就像一个培训班一样,孩子越来越多,故事讲得也就越来越有劲、越来有开心、越来越有门道。另外,一个月也就自然而然多了一个千儿八百的收入。就这样,虹妹每当下班后,在家里辅导孩子作业并讲故事,连续不间断,一做就是三年。虹妹似乎悟出了一个道理。
随着孩子越来越多,家里已经容纳不下了。虹妹想着,是不是该在外面找一个半间房子,放一些桌椅、黑板什么的,当一个小小的老师呢,反正自己也有教师资格证,也不怕啥的。
就这样,虹妹动手干了起来,在小区的一角,找了一个15个平方米的空房间,摆上10多张桌椅,当作教室开始辅导了起来。
孩子开心、家长放心,虹妹安心,“三心合一”,迎来的学生越来越多,教室越来越大,虹妹也越来越有成就感,感慨自己还是读书太少,总是想多给孩子们讲一些动听、教育更深刻的事故,起码在激发孩子学习动力上起到很好的作用。为此,虹妹更是有目的性地加强了阅读广度和深度,从以前同步学生课本常识,扩大到 社会 面的各方面知识常识,海阔开空、天马行空,只要有利力孩子进步、长知识的,能讲多少就讲多少。
每当听到孩子说“老师,你比我们班的老师讲得好”的时候,虹妹感到一种莫名的欣慰,同时也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怎么把这个辅导班延续下去,让更多的适学儿童来听讲故事,又是虹妹在考虑的一个新问题。
在不断摸索、不断探求、不断思考之下,虹妹那聪明的脑袋瓜,似乎总是能找到恰到好处的切入口,找到正确的破解方法,一个又一个问题就很快地被消化掉了。
后来,虹妹在辅导班这件事上做得很好,发展得很快。目前各年级学生共有五六百学生,师资力量也相当的好。也是在市上原有几千家辅导学校当中,经淘汰取缔、优胜劣汰幸存200来所学校中靠前,且比较有名气的课外辅导培训学校之一。特别是各年级的孩子非常想着这个爱说爱笑的虹妹老师。
最近,好像又听说虹妹又有一个大胆的计划,准备进一步扩大教学规模,同时在网络教学上开辟出一个新阵地。听到这个好消息,真为她高兴,真心希望虹妹把一直笼罩在心头的阴影扫去,事业越办越兴旺,在希望的田野上越走越远(图/来自网络,有侵权提示必删)
一楼你搞个河南的做什么?
黑龙江的挺复杂,你不是少数民族吧,要不就帮不到了,其实你们两个可以各回家去咨询一下父母,探听一下关于两方父母对于各种礼金额度的想法,然后你们两个再商量一下,礼金额度就好办了,对于流程习俗可以邀请双方父母一起协商一下(如果条件允许)双方达成一致最好。做好计划给两方老人都看一下,确认无误最好
下面给你个黑龙江的婚俗介绍,看看,个人觉得真的挺麻烦滴。
1、先说定亲。定亲一定要有媒人。就算李家的小伙看上了王家的姑娘,两人你有情来我有意,两家的大人也没啥意见,但也要象征性地请本村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来给做个媒人。这就叫明媒正娶。这种媒人最好当,只是在两家之间就一些面子上不好说的话,给传传话儿。无非是什么一些彩礼钱的事情。
2、谈到彩礼。彩礼分头茬礼和二茬礼。就是分两次把达成协议的彩礼钱拿给女方。这也不是随便的就拿过去,也要有个仪式叫过礼。过礼时,两个年轻人和双方的父母,还有三姨二姑妈等等和媒人相会在男方家里。女孩要给在座的各位敬烟,相互引荐,认识一下。
3、过完礼之后,这准新娘就会用这笔钱给自己置办嫁妆。这以后呢,要看两个人相处得怎样,婚期定在什么时间。一般不会拖得太长时间,因为,只要不结婚,逢年过节,男方家里都要把姑娘接来过节的,这过节也不白过。男方家里的父母是要给没过门的准儿媳一笔钱。所以时间长了,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一般人家都是定下来以后,一两个月,三五个月不等,就张罗迎娶了。在迎娶之前,还要有第二茬礼要过。这次就把还差的余额一次性的付清,这一次又不必非要有个仪式了。一般由媒人把钱给姑娘带过去就可以了。也有的叫“干折干卷”,也就是讲好了多少彩礼钱,一次性的付齐,没有第二次了。
4、要是有的人家有大龄的男女青年,眼看着一年比一年年龄大了,可是婚事就是解决不了。不是高不成就是低不就,就要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零点放鞭炮的时候,要那个年轻人搬一下“荤油坛子”。东北人家都吃“荤油”,就是猪大油。这就寓意“大婚动了”,表示着这青年人来年婚事会有结果了。
5、订婚以后,一般在年底秋收以后,就要准备迎娶了。东北的广大农村地区,有农历冬腊月娶媳妇的习俗。这主要有以下原因。冬天,卖了余粮和一些农产品后,是农民一年中最有钱的时候;还有,一些人家也还有娶个媳妇过大年的传统思想,图个喜庆吉利。
6、农村娶媳妇也有自己杀猪的。自己杀猪经济实惠,除了娶媳妇办酒席用之后,也好剩下过年吃。一般人家娶媳妇都是置办三天。第一天,就是搭“喜棚”,用木杆和苫布在院子里搭个喜棚。再有就是杀猪,做一些准备工作。这一天没有外来的客人。都是家里的直系近亲属,东北叫“坐堂客(qiě)”,什么叔叔、姑姑、姨姨、舅舅、表哥表姐等等。这些人来,不光是做客,主要的也是来帮忙的,我们东北就叫“落(lào)忙”。这些人负责搬桌椅洗刷餐具等等好些个活儿。这一天,也不正式的“放席”,厨师只作六个菜或八个菜,简单一点,因为都是家里人吃。第二天,就有外来的客人了。这就要正式的“放席”了,这一天就要有“落头忙”的,也就是在“落忙”的里面,他是“头儿”,领班儿的。类似于今天的司仪,也叫“支客人”。这个角色可是很重要的,婚礼办得顺畅不顺畅,那全要看他的指挥能力了。因为东家此时会忙得晕头转向。而“落头忙”就是东家的全权代表,此人极富有经验。这一般都是村里多年来大家认可的人物,家家办事都要请他来主持。这一天,还要设礼账,把接到的礼金一一记录,以后好记着来往。第三天,这天是正日子,就在这天迎娶新娘。在过去,都是女方送亲。送亲的车天蒙蒙亮就出发了,要赶在天亮之前到婆家。送亲的人数应该是单数,回来时是双数。姑娘上车,就叫做“上轿”,要由娘家哥哥抱着上轿,这叫做“抱轿”,没有亲哥哥的姑娘,就由表哥哥代劳。由族中一位有威望的老人带队。那时姑娘的父母是不可以送亲的。结婚典礼时,要有一位老人代表女方,在酒席前说一些客气话。无非是姑娘还小,不懂事,要男方多多包涵。对姑娘说,要勤俭持家孝敬公婆等等。女方家族中,也要安排一个小男孩“压轿”,到婆家后,要得到一笔“压轿”钱。到了婆家,新娘不能马上随便下轿。要在车门下面垫上一个高粱口袋。新娘要踩着高粱口袋下轿。预示着将来的生活会越来越高。过去,还有迈马鞍子,过炭火盆的,新娘的怀里要兜着用红布条绑在一起的斧子和两棵大葱。寓意着有福和过日子充足充裕。新娘还要蒙上红盖头,一些同龄的小伙伴,就用拌上五彩纸屑的五谷粮,往新娘身上抛洒,有的调皮的孩子,就使劲地打新娘。这时,那姑娘的伙伴,年轻的伴娘就要掩护新娘,“且战且退”,往洞房里走。这时眼疾手快的新郎就要一把扯下新娘的红盖头,搭在洞房的房门上,不可带着进洞房的。传说,那样不吉利。新郎这天也有特别的装束,那就是披红。所谓的披红,就是一些近亲,新郎的三姨二姑妈给新郎披红布,一般都是用红被面代替。这也有讲究,披得越多就越好,人气越旺。
7、进了洞房后,炕上要铺一床新被,新娘和新郎要抢着坐在上面,谁坐的面积大,将来谁最有福气,这叫做抢福。一般新郎都是象征性的坐一下。接下来就是新娘洗脸梳头。这洗脸,要满满的一盆水,盆里要放上一些硬币。娘家来的一位小姑娘,要给挂幔帐。这事,婆家是要给劳务费的。接下来,就是坐席。席间就是新郎和新娘给来宾敬酒,新郎引荐认识一些亲戚。此时,“支客人”要全程陪着。答复“娘家客”一些问题。此时“娘家客”有着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婆家生怕哪点招待不周,被人家挑理。吃完饭后,总算“三拜九叩”忙完这一段了。娘家人要走了,还要给娘家拿上四双碗筷和一块肉,这叫做“离娘肉”。终于打发娘家人走了,公公婆婆此时长出一口气,总算把媳妇娶到家了,脸上还是喜气盈盈的充满笑意。
8、晚上还是一样的闹洞房。在此就不一一细说了。无非是一些姑娘小伙戏弄新娘新郎。晚上,还要给新娘做一碗宽宽的面条,叫做宽心面。意思是新媳妇不要想念娘家,心里宽宽的不上火。有的人家,晚上还要请一位漂亮的惹人喜爱的小男孩睡在新人的炕上,叫做压炕。希望新人将来也生个胖小子。
9、然后就是三天回门。当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新娘还不能在婆家过,要到一些直系亲属家去“躲灯”,迷信传说那三天,新媳妇不能看见婆家的灯,否则,方公公。就是对公公不吉利。
黑龙江婚俗全景
1、婚前一天新郎家会铺好床,在床下撒99个硬币,取天长地久的寓意。还要找一个儿女双全,父母健在的人缝被。
2、婚礼当天新娘早上化好妆,在娘家等,新郎根据典礼时间安排行程。婆家会有人贴对联,贴喜字。
3、新郎上岳母家接新娘时要用红纸包一大块猪排骨,叫“离娘肉”,也就是女儿是妈妈的心头肉,用这块“离娘肉”换新娘。然后还要准备99块新的5角硬币,以及红盖头,红包。
4、接亲的人去的时候必须是单数,意思是接上新娘要成双。并且接亲的人里要有一个上了年纪儿女双全的人,那样新郎新娘以后也能沾到她的福气,儿女双全,子孙满堂。
5、新郎要接新娘,新娘家的亲友会在个个门口把住,新郎每进一个门都有人拽门,新郎会通过说好话和给红包闯过一关又一关,才能见到新娘。
6、娘家人会准备面条和鸡蛋让新郎新娘吃,吃鸡蛋的时候会有接亲的来人问新娘鸡蛋生不生,新娘要回答生,接鸡蛋生的寓意,来说新娘会为新郎生孩子。
7、吃完面来接亲的人会拿出准备好的99个5角钱硬币让新娘抓到新郎衣兜里,新娘手抓“黄金”,新郎家的亲友会喊多抓点,多抓点,而新娘家的人会喊少抓点,少抓点。新娘只能抓一把。抓硬币的寓意是抓福,抓钱,99个硬币要是新娘抓的超过留下的,就说以后婆家日子会过好,娘家日子会过不好,反之则说明娘家会过好。
8、接下来新郎要为新娘扎红腰带,新郎自己已经扎了。红腰带就是一块红布,新郎把它叠好,在里面包上100元钱,就是说以后小两口的日子会越过越有,“腰缠万贯”。
9、接下来新郎要为新娘穿鞋,可红鞋会被新娘的亲友藏起来。新郎要到处找鞋,找不到的时候就要用红包上亲友那赎鞋。
10、找到鞋后新郎要给新娘穿鞋,然后给新娘盖上红盖头抱新娘下楼。
11、新娘的家人为新娘包四个大红包,里面包上陪嫁给新娘的东西,还有红盆等东西,包陪嫁东西有专门的印着喜字的红布。
12、到新郎家新房后,新郎的亲朋会拿着五谷杂粮打新郎新娘。还有人专门接过娘家人手中的东西。进门以后会有娘家人帮忙铺床,被子里有红包,找到红包,铺好床,新郎新娘要坐在新床上,被子下用红纸包着一把斧子,新郎新娘在两个坐福垫上坐福。
13、一对新人坐在斧子和坐福垫上,包含着很多祝福,祝一对新人一生有福,福气一直在身边。
14、然后新郎的姐姐或妹妹会用一个红盆端来水,盆里有8个硬币,和两个葱,新娘要用它来洗手,洗手时要给红包,把红包塞端盆的人嘴里。盆里放葱的涵义是,以后生的小孩聪明。
15、在新房里要给公公婆婆行礼,给婆婆吃糖,给公公点烟,公公婆婆要说一些祝福的话。
16、最后到酒店举行典礼,走上红地毯。对公公婆婆行礼,改口叫爸妈。公婆会给改口钱一般是1001或10001,取千里挑一和万里挑一的意思。新郎对岳父岳母改口叫爸妈,岳父岳母会给一样的钱,表示同样的意思。
17、接着就是交换戒指,喝交杯酒,敬亲朋好友,婚礼也就完事了,新郎新娘开启婚姻的旅程。
饭店举行婚礼的行礼仪式
饭店行礼——是目前最普遍的方式,由证婚人、主持人作吉祥祝福,然后大宴宾客;方便又有效率,也不失热闹。而一般在喜宴上的仪式如下:
1新郎、新娘在宴会厅门口迎宾;
2证婚人、介绍人、来宾、主婚人及亲属入席;
3结婚典礼开始,奏《结婚进行曲》;
3男女宾相引新郎、新郎入席;
4司仪主持结婚仪式;
5证婚人发言,宣读结婚证书;
6来宾代表发言,祝贺词;
7新郎、新娘交换信物;
8开香槟酒、切结婚蛋糕、喝交杯酒;
9双方家长上台,家长代表发言,祝贺词;
10新郎、新娘相向双方家长三鞠躬,向来宾三鞠躬,相互三鞠躬;
12举杯,司仪宣布宴会开始;
13男女傧相引新郎新娘退席;
14仪式结束。
苗族都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比较自由,青年男女通过“游方”、“跳花”等活动,借以认识,相互了解,建立感情,进而确定婚姻关系,再由男方托入向女方说亲,履行定婚、结婚仪式。
草标-苗族民俗
苗族民俗,流行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青年男女传递爱情用草标作纽带。草标形式各异,却很讲究,都传递着美好的愿望。有的用几根小草,表示几天后相会;有的将草扎成圆圈,表示团圆有望;有的青草夹黄,黄示称场再相会。传说以前有个苗族小伙子阿本和苗族姑娘阿贝相爱,不料,阿贝姑娘被寨主看上并被抢走,当阿本来到的约会地点时,却不见阿贝的踪影,只见路旁有个草标,知道大事不妙,便按草标指约方向,到寨主家救出了阿贝姑娘。从此,他们离开家乡过上了幸福日子。草标的妙用也就从此流传了下来。
花带与抄带-苗族民俗
苗族青年表示爱情的信物。云南昭通、大吴、彝良、永善等地的苗族男女青年相爱后,要互赠信物。姑娘送小伙子一根用彩线编织成的花带,长约1米,宽3-4厘米,上面绣着山川花草图案,寓意为“千里姻缘一线牵”。小伙子回赠姑娘一根线吊子。双方定情时,姑娘要送对方一根用雪白麻织成的长约150厘米、宽约30厘米的抄带,寓意为将纯洁的爱情献给对方,对方回赠一把梳子和一个圆镜,表示终身相爱,白头到老。
坡会-苗族民俗
传说很久以前,龙牙寨有个山清水秀的马蹄坡。每年春天都有许多姑娘、小伙子在这里放牧。一天,一个主官路过这里,见苗家姑娘漂亮,便叫随从去抢。小伙子见状,一齐吹响牛角,唤来了手握大刀、锄头的苗族人民,他们拥上马蹄坡,赶走了土官。为了庆祝胜利,他们在此唱歌跳舞。从此以后,便形成了传统的坡会。现在每逢节日,人民穿上节目的盛装,汇集在芦笙坪上赛歌、跳舞、爬竿、斗牛,利用这个盛会唱歌今天幸福的生活。
半路“抓亲”-苗族民俗
此风俗流行于湘西苗族地区。姑娘结婚时,由六个年轻姑娘和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组成送亲队伍。迎亲队伍由六个小伙子和两个姑娘组成。两支队伍都在清晨五更相向出发,相会后,迎亲队伍把挑来的糯米饭交给送亲的大嫂,大嫂把盛新娘用品的竹篮交给迎亲的姑娘,然后起把糯米饭给大家吃。这时迎亲的一个姑娘说:“婆婆,谁是我家嫂嫂啊?”话音没落,送亲的姑娘将新娘紧紧围在中间保护起来。迎亲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就设法去“抓”新娘。最终新娘还是被“抓”走了,送亲的也便完成了任务。迎亲的带走新娘,双方道别而去。
踩脚-苗族民俗
也叫“踩妹脚”。是广西桂北大苗山一带的苗族男女青年表示爱情的一种方式。苗族青年在传统节日里,通过跳芦笙、踩堂舞、对歌等形式选择了意中人,但当众难以启口,男青年便趁人不注意时,脚尖轻轻踩女青年的脚,以试其态度,若女青年也如法回报,就表示接受求爱;否则,也不会责怪对方。经过“踩脚”确定了恋情,便可频繁幽会,互赠信物,然后就由双方父母商定婚期。
掐指-苗族民俗
“掐指”就是在节假日赶圩时,小伙子对姑娘产生爱慕之情,轻轻地掐一下姑娘的小手指。姑娘真心实意的接受小伙子的爱慕,就背过手来轻轻地掐一小伙子的小拇指,不愿意的话,就不理会。
相亲风俗-咬手定情。
在海南省苗族中流传着一首古老的歌谣,有这么一句歌词“伸手给哥咬个印,越咬越见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迹,见那牙痕如见人。”"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独特方式。
“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独特方式。每逢节假日,特别是三月初三,在槟榔树下,芒果林中,小河溪边,山坡草地上,青年男女唱起美妙而动听的歌曲,抒发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心愿,寻求自己的意中人。
随后,小伙子拿起弓箭、鱼叉到河 溪里抓鱼,姑娘们在溪边烤筒饭和煮鱼,直到太阳落山才散去。如果小伙子相中心爱的姑娘,晚上便用口弓、鼻箫、树叶吹着婉转动听的曲调,来到姑娘的"隆闺"(女青年自住的茅房)外唱开门歌。
如果姑娘不唱闭门歌,便会开门走出来,一起到草地上或竹林里点燃篝火对歌跳舞,互表爱慕之情。这时,姑娘听了小伙子的求爱后,便羞答答地拉起小伙子的手咬一口,如果咬得很轻,而且很有礼貌,小伙子便明白姑娘是表示拒绝或暗示自己有了意中人;如果姑娘咬得很重,甚至咬出血印,则表示姑娘对他十分倾心,愿意接受小伙子的爱。
讨糖-苗族民俗
“讨糖”就是男女青年在“玩山走寨、行歌坐月”交往过程中,小伙子中意一个姑娘,就以“讨糖”为名向对方求爱:“听说小妹糖很甜,哥想吃糖没带钱。”姑娘如果同意,大都会答:“小妹有糖糖太酸,大哥吃了腰会弯。”小伙子答着说:“大哥想糖眼望穿,小妹糖酸心不酸。”通过几个回合的“讨糖”,姑娘就会给小伙子留下一句柔情的话:“大哥想糖跟妹来,酸坏牙齿莫责怪。”假若姑娘早已有了意中人,就会对小伙子说:“小妹有糖早卖完,大哥吃糖别处尝。”姑娘假如真的不同意,就回答说:“小妹人穷不卖糖,大哥要糖没望场。”
新婚三晚不同宿-苗族民俗
旧时,苗族人婚娶,新郎新娘三晚不同宿。姑娘出嫁之日,四邻姐妹相聚一堂,高唱苗歌,抒发离别之情。男方迎亲时,由女方“高亲”(男女各一直系亲属)送姑娘到男方,从侧门进入洞房。三日内由“女高亲”朝夕相陪,足不出新房,茶食均在房内。三日后,拜父母姑嫂,新郎新娘双双到娘家,称“回门”。“回门”返回后,请苗老师安“家先”,并在本“宗表”中写上新媳妇的名字,表示新娘已是本宗族的人了。当晚,新郎新娘方可同宿。
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人民都有着自己民族的风俗节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其中婚嫁风俗最能代表各名族的文化特色。旧婚俗一、大户人家的“六礼” 旧时(明清时代),大户人家的婚礼甚为讲究,所谓行“六礼”方可完婚,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等。 纳采——也叫行聘,是婚礼中的首礼。男方具求婚礼品,送到女家,请求采择。在此之前,已由媒人撮合好了,只是行个程序,算是正式求婚。 问名——男方具庚柬帖,写上姓名、出生年、月、日、时,送到女家。女方复以姓名、出生年、月、日、时的“回柬”。此谓问名。 纳吉——为正式订婚礼仪。问名之后,以双方的庚,》算合宜,定下吉日,男方备定婚礼品送往女家,算作婚姻已定。 纳征——即纳聘之意,定婚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双方年龄、时机合宜成婚。男方便具礼品,到女方家告知,准备聘娶了。 请期——纳征后,女方没意见,男方选定吉日,写一迎亲帖,写明迎亲日、时,请求女方答应。女方回帖同意,即可进行最后一礼。 迎亲——即成婚礼。这天,男方到女家迎新娘过门,行交拜合卺礼。 旧时“问名”的“庚柬”(亦称“庚帖”),即八字帖,是用一小张红纸。对折成大信封的样子。封皮上写“庚函”二字。 迎亲帖,也是写在一张红纸上。 结婚的年龄一般在“至20岁之间。富家多为小女婿(10至16岁)娶大媳妇。旧时大户人家讲门当户对,经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方可成婚。 二、一般人家的婚礼 一般人家婚礼。定婚之前,双方先打听对方的门户,包括门第、门风、狐臭、性病,认为门第相当,由媒人从中撮合。待男女双方家人同意后,媒人即取女方庚帖,详载女之生年、月、日、时辰,送到男家。男家请算命先生或私塾先生,按男女八字算吉利否,属相相合否,俗称“合婚”。合婚妥,报知女家。定婚前还有“相女婿”和“相媳妇”之说。在换庚帖后,男家备酒席,请媒人陪女家父母、亲戚来家相亲。席间未来的女婿出来拜见。逾数日,女家备酒席,请男家到女家相亲,席间未婚媳妇出来拜见。双方相亲后,没意见,男家送定婚礼到女家,女方盛情款待。至此,正式定婚。 第二步是进行定婚礼,俗称许口。先由媒人与女方家议定彩礼数目(衣物多少)。男家积极备礼后,择吉日(许口日),用两架大食盒,一个食盒里放彩缎、衣料、礼币、化妆晶和红礼单(喜帖)。一个食盒里放香烛、酒肉、大圆馍(礼馍)、油炸果食、点心、胡桃、大枣、粉条、海带。每个食盒格里都放得满当当的。女家验收无错,全部收下,将酒肉食品放到祖宗神案前祭祀,放炮庆贺。如果彩礼不齐备,女家不同意,不能烧香放炮。男家人回时,女方有“回头话”,即将事先做好的袜底、袜子、枕头、腰带、新鞋以及札馍(大枣糕),用红线绑好,放到食盒里,作为“回礼”。 男家欲完婚,就请“先生”(乡村中搞卜星、占卜类的人)看“好”(即看日子),选定吉日,写在一片红纸上,买两包点心,请媒人给女家送去,并与女方父母商量“行礼”之事。取得女方同意,就写下行礼日期。有人把行礼也叫“周札”,大约指周代传下来的礼仪。 男家还是拿两架食盒,里面彩礼大体和许口时一样,不过多为结婚时女方所用的衣物,数量、质量比许口时更多更好。 行礼这天,若女家是“咬嘴人”,就会挑剔礼品多少、好坏,甚至吹毛求疵,这时香不能烧,炮不能放。媒人若能说通女家则罢了,若是悬殊大,媒人只得专程回男家说知,男家如慨然接受,答应增加礼品,女家也就罢了。如男家吝啬,不答应,媒人得做双方的工作。说不好,男家食盒当天不能回,有的在女家停放三、五天之久。为争彩礼,出现纠葛。 一般情况,女家在行礼这天,设丰盛的宴席(八八席——八盘八碗),款待媒人。来客多为女家舅父、姑父等。女方亲属来时,有的送首饰、衣物等,名曰“添箱”。 女家接受完婚的日子后,男家即开始筹办婚事应有之事:定唢呐班、定花轿、定总管、厨师、备食品等。 迎亲这天最红火。 男家大体分两套人马:一为招待宾客的一班人,有司帐、司厨、下菜、拾馍、保管、招待、抹桌、洗碗等二三十人,统由总管安排,事先贴出执事名单,各司其职。一是迎亲的一班人。卢氏选迎客比较讲究,有“姑不迎,姨不送,圪撩妗子往前蹦”之说。一太早,先去女家数人,将陪嫁妆奁抬回,俗称“抬箱”。之后,这班人陪新郎迎姑,新郎骑马或坐轿(其中一空轿为新娘备用),前后两个“引亲”人,后边两个“娶姑”的(为年青妇女),俗称“压头面”。起行时,爆竹震天,锣鼓齐鸣,唢呐班在前,打锣的,牵马的、扛雁牌的、夹拜匣(内放请柬)的,簇拥着花轿,前呼后拥,浩浩蔼蔼来到女家。新郎和压头面被迎进客屋,端上十碗菜肴款待,开始动筷前,由引亲拿两个馍,掏出馍瓤,夹一些肉莱,两个馍合到一块用红布包上,红绳绑住,要亲人拿回,准备新婚夫妇入洞房后吃。 新郎饭后由引亲人陪伴到女方祖先灵牌前进香 引亲人先给新郎披红、插花(帽插金花),新郎向灵牌作揖下跪,奠酒三盅。然后由牵马人引新郎到院内,给女方父母、长辈行跪拜礼。礼毕回客房。此时,乐人吹打起来,新娘子头戴凤冠、蒙红头纱、着红色绸袄,绿色绸裤,腰系绛红或粉红缎裙,脚穿花缎绣花鞋,双手捧一镜(俗称照妖镜),亲哥或弟弟,将其抱人轿内。有的乡村是由至亲挽扶人轿。三声炮响,即请新郎上马,花轿抬起,所有迎娶人等按顺序排列回归。男方夹拜匣者,得扛女方陪之衣架,上搭门帘、毛巾之类;还有一人提油灯、水壶。女家有两个送姑骑马,其他送亲人护轿同行。在路上遇丧仗队或新坟,要以红毡盖轿顶。遇路边井台,则以红毡盖井。进男家村时,三声炮响。新娘花轿未落地,一人点燃鞭炮,绕轿一周,之后落轿,由娘家送亲人挽新娘进院。一路上红毡铺地,男家人一人持五谷篮(内有草节、枣、核桃等)随新娘边撒边走。俗称撒五谷,进富门,又称撤盖头。没有红毡的村子,用红马褥两个,轮换向前方。新娘子进房,坐床上面向喜神(墙角)。接着开筵款待来客。 待客毕 新夫妇出房,同立天地桌前,三声炮响,乐人奏乐。唱札人(司仪)始唱: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父母,三拜亲属来宾;按辈份大小,依次拜揖(亲戚都给拜札钱)。拜罢天地,新夫妇进房吃合喜面,饮交杯酒。然后,同龄人聚集喜闹,俗称“闹房”。 同时间,男女双方亲家(亲翁),(或双方叔伯)到堂屋行换帖礼,女方是递陪嫁妆奁红喜帖,男方递领谢帖。换帖毕,双方送客,以辈份行作揖礼,表示感谢。客走后,男女两家亲人,再次入席饮宴,之后,女家人回归。 · 新婚夜闹房 新婚夜闹房时,青年及小孩们,挤满新房,地下炕上都是人。有的叫新夫妇说绕口令,有的叫两人推小车,有的叫两人“过天桥”……诙谐逗闹,也有恶作剧的。 陕县、渑池结婚第二天,女方哥嫂到婿家去“梳头”,第三天夫妻双方去认亲。多数县是婚后第三天,女家来人接女“回门”。次天送回男家。也有第二天回门,第三天还男家。新婚俗 解放后,废除旧婚姻一切陋习,实行男女婚姻自由。1950年,国家颁布《婚姻法》,男女婚姻受到法律保护,父母、亲属不得干预儿女婚事。但是,旧的婚俗时有沿袭,或改头换面,比如昔日的媒人,改称介绍人;相亲为男女见面,比旧俗前进了一步。 新婚俗程序是: 由介绍人穿针引线,男女见面相亲,双方没有意见,即商定吉日举行定婚仪式。此间,男家必备厚礼(俗称彩礼)给女家,礼物包括衣服、物品(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录机等)。一般是冬、春各置全套衣服,直至结婚。结婚日期由双方商定后,男女各持介绍信,到乡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办理结婚登记,领取结婚证书。结婚日子,多选择在重大节日或三、六;九日。 · 见面——城乡的新婚俗,是经中间人介绍后,青年男女双方,彼此要进行见面交谈。见面地点一般设在介绍人家里,或集市上某个地点。通过交谈,或吃上一餐饭,双方有好感,没意见,可继续进行二次、三次接触。第一次见面后交谈,一般介绍人不再介入,由男女双方自便。此间,双方还可到对方家里走访。男去女家时,必须带礼品;女去男家时,一般由男方相引,男方父母必须给姑娘“见面礼”,衣物或红包(封钱)。如女方慨然受之,则视为没意见,下步可行“定婚礼’。 定婚 以及家里人互相了解没意见后,由介绍人同两家商定地点(男家或女家;或城镇市上饭馆)举行定婚礼仪,男家购置定婚衣物,礼品,并负责办宴席,女家通知至亲届时到场。定婚这天,气氛既严肃又热烈,双方儿女参加接待。席间给双方父母及介绍人敬礼,双方父母及至亲,给儿女赠物或赠钱。 行礼 两家定婚后数月或几年,男女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男家同女家议定结婚日期,在婚前一月左右,男家同介绍人一起,到女家“行礼”。主要礼品是结婚衣物、首饰等。女家设宴招待,邀请至亲作陪,如礼品不称心,介绍人从中调解商定补充事宜。如没意见,席间就议定婚前急办事项与有关手续。 结婚 结婚日,女家准备的陪嫁被褥、衣物,由男方派人一早抬回。新郎骑自行车或乘汽车、拖拉机、迎亲同伴8至12人(内必须有迎姑2人),车上披红戴花,贴双喜字,一路鞭炮齐鸣,或播放录音,浩浩荡荡来到女家。女家设小宴招待。宴毕,新郎向女家长辈行鞠躬礼,到内室向新娘行鞠躬礼,请新娘登喜车起程。新娘怀抱梳妆镜,胸前披戴红花。由送姑工人扶持,迎姑伴随,伺新郎登车上路。女家六亲陪送,一路过村放炮。到男家后,播放乐曲迎新娘下车。迎姑搀扶新娘;同其他相迎的中年妇女,簇拥新娘进入新房,上床,朝喜字而坐。新郎请宾客人席,招待女家及其他宾客。同时,举行结婚典礼,司仪人“唱礼”。新郎新娘向男方长辈、至亲行礼时,长辈赠红包(封钱)。新人人洞房后,举行晚宴,酒菜八道,饭菜八道。宴间,新郎向各席宾客行鞠躬礼“谢席”。娘家六亲饭毕,婆母陪同到新房内稍坐,就定回归日子;然后辞别返回,是夜,新郎向同辈人再开宴席(在洞房里)划拳行令,嬉笑闹房。次日,娘家来亲人接新娘回门。第三日送回。一场结婚礼,男方开支少则千元,多至万元。 市区职工婚礼,近年来集体举办渐多,旅行结婚渐多,仪式从简,宴会范围小。 农村有男到女家落户,其新生儿女随母姓,或随父姓。 妇女再嫁,仪式从简,娘家六亲不再送礼,当家人多不参加婚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