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腰钱和份子钱不是一个意思。压腰钱是娘家长辈送给新娘的零花钱,旧时刚出嫁不好意思和婆婆要钱,咋办这时就把娘家临出门时的压腰钱拿出来用了。而份子钱,亦称礼金,指的是中国的一种民间习俗和传统。所谓份子钱即是别人结婚、生孩子、老人归老、包括单位、个人乔迁之类的,相关的人要去送钱,包括礼金和礼品。
份子钱的历史背景:
清末民初:送份子钱成为上流社会举办喜事必不可少的项目。尤其是满族八旗,为了体现身份更讲究送份子钱的礼节。老舍先生的小说《正红旗下》就描述过家里为了凑份子钱发愁作难的情景。
解放初期: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流行送份子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结婚特别简单。
改革开放前:不兴送份子钱,但是亲朋好友会送暖壶、脸盆等生活用品。
改革开放后:人们手上也有了闲钱,随着商品经济观念的深入人心,直接送钱为全社会所接受,送份子钱成为祝福新人的方式。
国庆小长假,妻子的表侄女小妍结婚了。
小妍在沈工作,婚礼要回老家营口去办。节前,妻子的二表嫂,也就是小妍的母亲,专程来沈邀请我们赴营口大石桥观礼,并提出请我们夫妻俩参加新娘子的送亲团,拟委任我为团长。
闻言窃喜,喜出望外。
为啥?年过半百,还真就没当过团长。想一想,从小到大,当过带“长”的官儿,有学生时代的学习小组长、军训的代理小排长,工作后的预备役副连长,还有科长、处长、部长,院长、校长,团长可不是第一次嘛。而且这个团长还率领着送亲团的九大员呢。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别看沈阳与营口一百多里地,这结婚的讲究可是很有些不同呢。
在辽南,喜宴一般是要办两次的。头一天,是娘家办,叫做妆奁之喜。大排筵宴,答谢娘家亲友。席间,有司仪主持,也有助演嘉宾,新娘子的爸爸妈妈更要登台致谢。这妆奁之喜呢,新郎必须参加,新郎的父母也受邀参加。席间的宾客整个都是娘家客(沈阳读qie,三声)。
第二天,才是正式的婚礼。一大早,我们5点半准时在酒店大堂候着。表弟来接,直接到二表哥家。嗬,新娘子和伴娘们起得好早啊,都已化好了妆,正在摄影师的指挥下摆着pose,一个个叽叽喳喳,笑得花枝乱颤。新娘子发髻高梳,粉黛新妆,一身团花红袄,典型的中式婚服,裁剪合身,精致得体,文静端庄。妻子在一旁都很羡慕,“我们结婚那会儿怎么没时兴这样的婚服呢”,我实话实说,“你穿上也能好看。”
正和妻子聊着,就听见女方的司仪张罗着给压腰。压腰?什么压腰?我才疏学浅,孤陋寡闻,还真是第一次听说压腰。急忙去问,噢,压腰,原来是压腰钱,是新娘子在出嫁前,由娘家人,比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舅舅姨娘、哥哥嫂嫂等给的零花钱,一说是压箱底的钱。我不是民俗学家,对压腰也没有什么考证,但我的直觉告诉我,压腰应该是压妖的演绎,压妖、镇邪,图个吉利。压腰钱就应该是和厌胜钱(压胜钱)一样,起着一个辟邪、吉利的作用。
据说,过去给压腰钱,给的都是吉利数,什么101元是百里挑一,1001元是千里挑一,10001元是万里挑一。还有给的重叠数的,666、888的,讨个口彩。现在人都很实际,没有那么多的说道,直接就给整数,两万一万五千两千一千的。呵呵,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风俗,新娘子的长辈们都是排着队在给孩子压腰。
给过压腰,闻听迎亲车队马上到了,伴娘们嘻嘻哈哈地端出了四盘子白面。这又是什么情况?哈哈,原来是为了刁难上门来的伴郎们,这些刁蛮公主在白面里藏了糖块,要求伴郎们用嘴不用手,像猪八戒一样把白面里的糖块拱出来吃了,这才是甜蜜美满。结果是,有的伴郎一鼻子面粉,成了京剧里的小丑,有的伴郎更甚,一脸的面粉,简直就是活脱脱的日本艺妓。
7点多钟,新郎官的接亲团到了,一顺水的白色丰田霸道。接亲团成员都是新郎的长辈和同辈,来时单数,回去要双数。进门入座后,有一个程序是抢糖。为此,摄影师专门摆拍,看来是一个有意义又有意思的环节。
婚礼现场,入门处摆了账房,参加婚礼的宾客首先要随份子,份子钱不仅要记账,而且要唱帐,每个人随了多少,记账的人是要报出数来的。
婚礼仪式上,新郎官的爸爸和接亲团团长要讲话,新娘子家也有人要代表老丈人讲话,送亲团团长要讲话,大家为一对新人送上祝福。为了代表送亲团的亲友讲话,不给送亲团掉价,不给团长一职丢份,头天晚上,都没睡好觉,我还真是打了一份腹稿,做了一些走心的准备呢。
婚礼仪式进行中,婚宴就已经开始上菜了。菜上了,却不发筷子,必须等仪式礼成,正式开宴,才有筷子。可这难不倒聪明的来宾们,没筷子也没关系,能上手的直接上手,像是卤河蟹、盐水虾、酱鸭子,其它菜肴就用勺子,舀到各自碗里,慢慢吃。看看一桌人吃得差不多了,桌上的宾客就跟变戏法似的,都能从衣兜里拿出一团塑料袋,就地就近,把剩下的菜肴打包带走。嘿,这可太好了。光盘行动,经济实惠。
我很好奇地问了同桌上当地的长辈们,他们说,这个就是当地的民俗,他们小时候还没有塑料袋呢,就在兜里揣个手绢,逮着剩下的四喜丸子,也是包一个就走。
辽南的婚礼还有一个程序和沈阳不同,就是一对新人给来宾点烟。在沈阳,一对新人要挨桌巡游,点烟倒酒。在营口,是在婚礼的舞台上,摆一排椅子,等待点烟的长辈们排着队去上台享受敬烟、点烟。但这个烟,可不是白敬白点的,长辈们是要给一对新人发红包的。在营口,这个叫“烟敬”、“烟拜”,还是什么,我没记清。
从早上5点多出门,到中午1点多结束,8个小时的婚礼过程实在是不轻松,何况我们这仅是群众演员,跑龙套的呢。想一想一对新人,绝对的主演,这一天下来得累成啥样。但是,累归累,关键是高兴、开心、欢喜,一对新人由此开始了他们的甜蜜婚姻和幸福生活,双方的父母、家人和亲友们更是为他们送上衷心的祝福。
一件大喜事儿圆满礼成。我这个送亲团团长也算顺利履职了,我的任务正如我在祝福寄语中表达的三层意思一样,一是给来宾隆重介绍了美丽、善良、贤惠、聪颖的新娘子,为新娘子总结了“三好”、“四优”;二是为一对新人送上了诚挚的祝福;三是感谢新郎官及家人为婚礼所做的精心准备,感谢至亲好友给予一对新人一直以来的支持、关怀和厚爱,祝在座来宾好运。
我这个团长只当了一天,哦,是大半天,就卸任了,挺好,也不遗憾。虽说时间有限,可是这任团长带给我的新奇体验和婚礼感受,却是蛮多的、蛮享受的,值得回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