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礼礼俗三书六礼

中国婚礼礼俗三书六礼,第1张

中国s的传统文化一直都是学习和传承下来的,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婚姻过程顺利,有利可图。所以让让我们来看看中国的婚礼礼仪和习俗。我们的婚礼习俗有哪些是我们需要了解和知道的?让让我们一起看看。

中国的婚礼礼仪有哪些?

一到三本书:

按照中国的传统礼仪,是指在礼仪和订婚过程中交换的文件。它们是:

聘书-订婚信,在订婚时交换;

礼品册-礼物清单,里面列了礼物的种类和数量,送大礼的时候会交换;

欢迎手册——迎亲书,婚礼当天接新娘时用的。

二、六礼:

指的是从求爱到做媒再到结婚完成的手续。它们是:

纳才——俗称做媒,也就是男方s家邀请媒人向女方求婚的家庭,还有那个女人一家人应该先谈婚论嫁再谈男方s家准备礼物求婚;

询问姓名——俗称八字组合,媒人问女方日期和姓名为结婚仪式做准备;

纳吉——也就是在男人他告诉那个女人,他的家人得到了一个好兆头。的家庭的礼物,和婚姻是初步商定的;

申请——也叫过度送礼,男方挑个吉日给女方办订婚礼物的房子;、莲子、芝麻、百合、红枣、桂圆干、糯米粉、切片糖、洋酒、一对龙凤镯、婚戒、金链子等。对女人的房子。当一个女人s的家人收到一份大礼,她把其中一部分还给了那个男人的家庭,它被称为归还礼物。通常,上述物品的一半或一些,连同一对莲藕、芋头、石榴、四季橙、手帕、女婿西装、腰带、礼物、钱包、纸扇和两副盈利牌,都写在上面,五代同堂,儿孙满堂。)

请要求约会——选个吉日结婚。在过去,吉日通常是双月,但我没有我不喜欢选择三月、六月和十一月。我没有我没有选择六个,因为我没有。我不希望这对新人的婚姻半生不熟。十一月意味着无尽的意义;

亲吻并问候-婚礼当天,男方给女方带去贺信新娘结婚的房子。

三、改耿谱:

男方和女方的家庭互相交换家谱作为订婚的证明。媒人的建议,如果男性和女性的星座不t冲突,双方会改变比分。

四、一条短信,一份礼物:

男人会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给女人带些礼物s家,礼物一般是三祭、酒礼等。并正式发出聘书。在订婚仪式举行,会有一个礼物仪式,这是最庄严和最重要的订婚仪式;因为在这个仪式之后,它这就像一个正式的订婚。就像郭,男方家会选个吉日,给女方家带一样的嫁妆和各种礼物;女人美国的家庭也会准备礼物作为回报。礼物是平均的,平均的意思是是的男人。

以上是中国的传统婚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沛县,徐州婚礼习俗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议亲:在订婚前,男女双方会通过媒人进行议亲,讨论婚礼的细节和彩礼。彩礼包括绸缎衣料、金饰、聘礼等,订婚前男方会先送小礼,然后在订婚后再送大礼。

2 订婚:订婚通常在结婚前的一段时间进行,男女双方会通过媒人或者亲戚朋友协商好具体的婚期,并在婚前进行订婚仪式。订婚仪式上,男方会给女方送过书,女方则会给男方送归贴,表示双方已经正式订婚。

3 结婚:结婚前一天,新郎会拿着红纸“知单”请晚辈亲友吃喜酒(好日酒),晚辈要在本人姓名下写上个“知”字。结婚当天,男方需要备好轿前担,包括鹅、肉、鱼等食品,以及喜糖、喜烟等物品。新娘则会在家举行出嫁仪式,吃“离娘面”,并由媒人或亲人护送至男方家中。

4 迎宾:结婚当天,新郎新娘需要在男方家的门口迎接宾客,宾客会带来红包等礼物。

5 宴席:结婚当天会举行宴席,邀请亲朋好友共聚一堂,共同庆祝新人的喜事。

6 回门:结婚后第三天,新郎新娘会回到女方家,参加“回门”仪式,这也是沛县婚礼习俗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以上是沛县徐州婚礼习俗的一般步骤,具体的细节和礼仪可能会因为地区和家庭而有所不同。

1、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详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2、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3、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4、闹洞房:旧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5、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胡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6、上头: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上头”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仪式。梳头要用新梳子,助“上头”的人必须是“全福之人”,即这人是六亲皆全,儿女满堂之人。

7、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8、换庚谱:男方和女方的家庭互相交换家谱,作为定亲的凭据。媒人提亲后,如男女的时晨八字没有相冲,双方就会换庚谱。

9、过文定,过大礼:男家会选择一个吉日,带著一些礼品到女家,礼品一般都是三牲,酒礼等,并正式奉上聘书。“过文定”举行後,就会举行“过大礼”的仪式,这是订婚的最隆重,也是最重要的仪式;因为这仪式过後就等如正式定立了婚约。跟“过文定”一样,男家会选择一个吉日,带同聘金和各种礼品到女家;而女家亦会准备回礼礼品。礼品皆是均双数以取其“好事成双”之意。

10、哭嫁:据《礼记》记载“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在古时,因为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女儿出嫁後,就很难有机会可以见到家人。而事实上,出嫁後的女子也不是可以像今天一样,随时可以返回娘家探望家人的,回娘家需要得到夫家的批准。 此外也有以下的说法:说哭嫁是源自古时妇女不能拥有自由的婚姻,所以她们会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古时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11、盖头:新娘子通常会以一边长三尺的正方形红围巾蒙在头上,这红色的围巾称为叫“盖巾”,俗称红盖头。通常是男掀女的红盖头(比如说任泉和李冰冰)。对於盖头这种婚俗,一般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说盖头是为了遮羞;而另一种说法是说源自於古代的掠夺婚,表示新娘子蒙上盖头後就永远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12、迎亲:古代婚配时,男方必须去迎亲。“亲迎”是六礼中最隆重的礼节。没有迎亲的新郎,就没有出嫁的新娘。古代亲迎,有徒步的,也有用车的,比较普遍的是用八人大轿去迎亲。 抬轿的人必须身体强壮,遇上别人家的花轿,绝对不可以与他们碰头,必须绕著走。迎亲回来时,还要找一条路回去,以取不会走回头路之意。如果途中经过庙,祠,坟,井、河等处,必须由男方娶亲的人手张红毡子将花轿遮著,作为“避邪”的意思。 如果在途中遇见出殡的队伍,迎亲的人会说“今天吉祥,遇上宝财!”因为棺材的谐音为“观财”,亦即看到财宝的意思,这样说主要是为了图个吉利。

13、拜堂:又称为“拜天地”,是婚礼中一个很重要的仪式。“拜堂”并不属於古“三书六礼”,这一婚俗於宋代以後非常流行,经过“拜堂”後,女方就正式成为男家的一员。“拜堂”时,主持婚礼的司仪会大声的说﹕“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齐入洞房。”其实,拜天地代表著对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对孝道的体现;至於夫妻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宾。

14、出门:出门是指新娘离开娘家的意思。当到达吉时的时候,女须由大妗姐背著上花轿;据说新娘双脚著地的话就会带来恶运。在出门的时候,新娘的嫂嫂是不可以相送的,这是因为嫂字有著扫帚星的扫字的谐音,是故人们相信嫂嫂於出门时相送会带来不吉利。现在的新娘出门时,由伴娘撑起红伞护著新娘,取其开枝散叶的意思。大妗姐及众姊妹一边行,一边向上空、伞顶及花车顶撒米,用来“喂金鸡”,意思指鸡啄米後便不会啄新娘。最後上花车前,新娘子会向送行的亲友鞠躬,以示谢意。

15、过门:过门的意思是新娘由女家出门後正式踏入男家家门,拜见翁姑及男家其他长辈。传说翁姑不可以在大厅直接看见新人进门,因为这样会相冲。所以当女方步入男家後,翁姑会由房间出来大厅会见新人。然後新郎新娘会先拜天地,後拜祖先。新人会向翁姑奉茶跪拜。翁姑会说一些祝福语,并送首饰及礼物给新娘。新娘收到饰物後需即时戴上,以示谢意。然後,新人会向其他长辈及亲戚奉茶。

16、三朝回门:即归宁,三朝是指婚後的第三天,新娘由丈夫的陪同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然後再随丈夫回到夫家;相传在先秦时已有这样的习俗。归宁,就是回娘高向父母报平安的意思。在古时,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如果女子要夫家是离娘家後远的话,所谓出嫁从夫,女子到夫家後就可能没有机会再回到娘家了。所以回门可能是女子踏足娘家的最後一次机会。亦因为如此,人们十分重视归宁这一个婚礼习俗,回门时,男家需要预备:烧猪一只 、西饼两盒、酒一对、竹庶两支、鸡一对、生菜 、生果两篮、荵、伊面两盒、鸡仔灯笼金、猪肚及猪肉各两斤。

17、催妆:是男家派人携礼催请女家及早为新娘置妆的仪节。宋代,亲迎前三日,男家送催妆花髻、销金盖头、花扇等物至女家,女家则答以金银双胜御、罗花璞头、绿袍、靴等物。

18、送妆:是亲迎前数日,女家派人将嫁妆送至男家的仪节。嫁妆往往用箱笼装着,也有人家为炫耀陪嫁,将嫁妆用方桌一一铺开,排成一个纵队浩浩荡荡地送至男家。嫁妆通常有箱柜、被褥、首饰、衣服、绸缎、文房四宝及金银器皿等,还有以田地房屋、店铺、当铺作为陪嫁的。浙江一带,嫁妆中有一种叫做“子孙桶”的(大桶上有一大盖,为新娘生育时用),桶中盛有红蛋、喜果、谓之“送子”,有祝福之意。绍兴一带,还有送“女儿酒”作为嫁妆的,即在女儿满月或数岁后,即酿酒数坛埋入地下,待女儿出嫁之日,取出作为嫁妆礼品送至男家。

19、铺房:是女家派人至男家铺设新房的仪节,有时和送妆同时进行。宋代,亲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铺设帐幔、被褥及其它房内器皿,并且备礼前来暖房。然后以亲信妇人或从嫁女使看守房中,不许外人进入,以待新人。铺房人必须是福寿双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以取吉祥。现代有些地方还流行此俗。

20、酒筵:酒筵几乎是每对新婚夫妇行婚礼时必不可少的仪式,流传到今天,“吃喜酒”已成为民间行婚礼的简称。酒筵有蘩有简,规模不等,其最主要的意义是新郎新娘的婚姻得到了亲朋好友的承认。因此,酒筵也是婚礼中最具有社会意义的环节。

21、合酒:以线相连,新郎新娘各执其一,相对饮酒的仪式。酒杯一分为二,象征夫妇原为二体;以线连柄,则象征两人通过婚姻而相连;合之则一,象征夫妇虽两体犹一心。新婚夫妇在酒筵上共吃一鼎所调制的菜肴,同喝一杯,象征夫妻间互敬互爱、亲密无间。 由于这一仪式意义深远,所以后来的婚礼中都少不了这一节目,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名称有所不同、器皿也有所变化、饮酒的形式也不一样。

22、闹房:在近代,这是新婚夫妇在婚礼之夜在新房接受亲友祝贺、嬉闹的仪节,民间有“新婚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的说法。各地的“闹房”有不同的方式、方法,闹的程度也有文雅和粗俗之分,有时闹过了头,往往给主宾双方带来尴尬和不快,但因为它给婚礼增加了热烈的气氛,所以后来的婚礼中往往少不了这一节目。

感谢父母这个环节当初是我自己要求加进婚礼流程中的,我不喜欢把婚礼当成是show来搞,多点真诚和用心才是最实在的,我有在网上请台湾最出名的婚礼动画制作公司“易雷希”做了一个成长光盘,记录的都是我和我老公还有双方的亲友的最珍贵的照片,也有剧情,配上音乐和文字,加上司仪的煽情功力,效果蛮不错的,听说在台湾那边早就流行了,你可以考虑一下。他们做的质量很不错的说。你可以去百度搜搜看。

结婚习俗1:相亲

子女尚未成年,父母即命媒说亲。由媒婆从中传递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的生辰贴,请算命先生决断吉凶。

结婚习俗2:定聘 

在双方谈妥条件后,由男方选择吉日,备办金戒指、首饰、部分聘金等礼物及糖果、香烟等礼品,送到女方家。女方父母收下礼物,并将礼品分赠亲友、邻居,表示女儿已经许配人家。 ` 

 结婚习俗3:择日 

男方把择定的婚期写在红纸帖上送到女方家,男女双方开始择吉裁衣。

结婚习俗4:送嫁

姑娘出嫁时,亲友为其赠送一批衣料或生活用品表示祝贺,俗称“送嫁”。姑娘接受礼物后,则应将夫家定亲时所送之“石榴”面包、白糕、红(米团)、猪肉等分赠亲友,以表谢意。

结婚习俗5:催嫁 

俗称“起轿脚”,即在婚期前两天,男方应按商定的礼品项目和数量,全数送至女方家,礼盘多至八个。

结婚习俗6:迎亲

迎亲前夕,新郎新娘都要“绱头”、沐浴斋戒。新娘的绱头是开脸(用细绳绞去面上的汗毛)、梳妆、缚高髻;新郎只剪发、剃脸、戴礼帽,并在帽上扎一圈红髻线,插上两朵红玫瑰花,身穿长衫马褂。迎亲的早上,男方用红轿或花轿、彩旗,请十音八乐队迎亲。

结婚习俗7:拜堂

新娘轿到新郎家门首时,除新郎外,其它家庭成员都要回避,并熄灭灶堂里的柴火,寓意“新娘入门无火气,亲人不犯轿头冲”,以后全家就会和睦相处。新娘下轿后,由媒婆和两个小孩引至厅堂拜堂。

结婚习俗8:出厅

拜堂后,新娘由新郎、“花女”(即女傧相)和媒婆引进洞房。新郎在媒婆的导演下用扇子把新娘的“幔罩”向上搅三下,新娘才卸下幔罩,并脱去外衣罩。接着梳妆,涂脂搽粉,围上珠屏,插上金银首饰和红花。然后在媒婆的陪同下慢步出厅堂,行“出厅礼”。礼毕,新郎、新娘由媒婆引去拜见翁姑和前来贺喜的长辈亲友。受拜的人都要回敬红土封,俗称“压拜”。压拜后,新娘回洞房,至次日方能出房。

结婚习俗9:闹洞房

花烛之夜,素与新郎相好的亲友,~~~这里就省略不说了,你懂的。

结婚习俗10:换花

婚后第三天,女方备办“换花盘”,由小舅子送到男方家,看望才出嫁的亲人。

结婚习俗11:回车

俗称“转马”。有名气的人家,在结婚的第三天中午,新郎伴新娘由八乐彩旗鼓队陪送,坐绿轿回娘家。至傍晚时,新婚夫妇需返回家中。

过去,桂洲民间的婚嫁风俗是按“三书六礼”的规制结就秦晋之喜的。比如男家选中女家**后,是请媒人携带礼物向女家提亲,女家若收了礼物,即表示同意该门亲事,男家便向女家索**的年庚字,即姓名、出生年、月、日时辰等,写成庚谱回去进行占卜,如果男女双方八字相克,则婚姻便不能缔结;如占得吉兆,便是珠联璧合,男家便告知女家,把婚事定下来,相当于今日的订婚。其后,男家把正式的庚谱送去女家,并送去礼饼,鹅酒、礼金等过礼,即今日的“派嫁女饼”习俗沿革的由来。过礼后,男家便择定良辰吉日,请媒人去告知女家,征得女家长同意后,便开始筹备迎亲。

婚礼的前一天,女家便把嫁妆由姐妹担着招摇过市送到男家。迎亲前,男家便先派人送迎书礼物女家,然后抬大红花轿迎亲。新娘出门上轿及出轿进入新郎家门口,皆由大妗姐背着进出,大妗姐在整个婚礼过程是起着指点、协助新娘行礼拜堂的作用。迎亲仪仗队有八音班一套,行前引路的两人提着一对写着某府迎亲字样的宫灯,一路上敲锣打鼓,喜笛悠扬,场面非常热闹,引得路人驻足观看。

更为有趣的是在举行婚礼时,新郎穿的是大红顾绣褂子,凤冠霞帔;新娘则簪挂红,礼服礼帽。拜堂后大户人家多在该姓祠堂摆酒席大宴亲朋,并请司仪帮助接待打点一切,当亲朋来时,候在大门外的鼓乐手奏乐吹打,一则表示有宾客莅临,二则使新郎新翁听到乐声。即步出门口迎接客人入内,由司仪安排入席,就做到整个宴会喜气洋洋,而又不失礼。散席后,照例还要闹洞房,此时一班案兄弟、同学、亲朋等便出各种谐笑题目让新郎新娘回答、表演、唱歌等,气氛浓烈,使“玩新娘”达到高潮,是雅俗共赏的余庆节目。

新郎身披红带,头戴状元帽,新娘手挽红绸,跨火,祭祖,敬“新抱”茶……这是日前在均安南沙所见到的一场带有顺德浓郁的地方特色的传统婚礼。

据新娘王**介绍,顺德本地的人结婚,基本上都要按照这样一套礼节:拜神、上字、换新装、迎亲、斟新茶、祭祖等。准备婚礼之前,她收到“婆家”嘱咐,要准备“龙头镜尺”。所谓“龙头镜尺”是指一个大盆、一把木尺、一捆红线;两面镜、两把梳、两把剪刀,其中各留一样在娘家;一对花瓶、一对油灯、一对水壶;一个全盒(类似于糖盒),一套新人敬茶用的茶具(盘、杯、茶壶),在整套婚礼中新娘都要用这套茶具敬茶。

“他妈妈给我买了一个红色的绣有龙凤的绸带、一把红伞、一个箱笼,我出门时要头遮红伞,手挽红带,箱笼里则装着我的衣服,进门时,箱笼先进,新人要先互拜再进门。”

不仅如此,在新郎家门前,只见“大襟姐”拿了一把红纸,点燃后让新娘跨过。之后,新郎摘下自己头上插着一对宫花的状元帽,在新娘头上“盖”了三盖,这一动作让在场的外地人甚为不解。问那些在婚礼上做过“大襟姐”的人,她们说,这就是顺德的特色,现在还有很多顺德人结婚时都会严格遵照这些细节来进行。

目前居住在容桂的陈先生说,其实还有很多礼俗,外人是看不到的。比如,迎亲前一晚,新郎要沐浴更衣,从头到脚换新装,然后拜神,该晚还要在家族中选一位侄子同睡。当晚,请朋友、兄弟喝糖水都不能闹得太晚,因为第二日很早还要敬茶拜长辈、食汤圆,寓意团团圆圆。然后,新郎跟请来的兄弟定好何时迎亲,出发时间,接新娘归来的时间都有讲究,一般是事先请人算好吉时。看来,顺德人结婚真是大有讲究,且让结了婚的顺德人一一道来:

过礼:活鸡活鸭不可少,红米酒也要成双成对

据当地人介绍,过礼一般在结婚前十几日进行,意为新郎上新娘家提亲。其礼品主要有以下几样,礼金、礼饼、红米酒,最有特色的大概就是送上一对活鸡、活鸭或者是鹅,而重头则是礼金。“一般三千、六千、八千不等,一是要看男方的经济实力,二是这礼金的数字要图一个好意头。我自己过礼的时候送的礼金是六千八。”陈先生回忆说。

这礼饼就是顺德特有的龙凤饼,有莲蓉的,有蛋黄的,一盒一对分红白两色。饼的数量则要按女方家亲戚多少来定,一般一张请柬需附带一对礼饼,买的时候按重量买,“大概一斤有六个礼饼吧”。红米酒也要成双成对。

迎亲:吉时出发吉时归

一般中午吃完饭一两点,新郎就要来女家接亲了。“迎亲中最好玩的大概就是这姐妹要利市,”陈太太介绍说。从最初的天价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砍价到九百九十九,要谈很久才能谈妥,“而且男方也要带鸡、猪肉、酒、椰子等有象征意义的礼品来女家,若礼品简陋,还会引来女家人发难。”

新娘出门时,还不能忘了拜别娘家祖先。王**拜完娘家祖先后,需再喝一杯娘家茶,这才正式出门了。

进门:敬“新抱”茶,获得首饰挂满身

王**进门后,换上龙凤装,由大襟姐和伴娘相助开始祭拜新家祖先,然后向新奶奶敬茶。“之后开始给男家其他长辈敬‘新抱’茶,敬茶时,新人一般下跪,以示尊敬,长辈则要给红包、礼物,按顺德古老的礼俗,长辈们都是备好金银首饰来还礼,新人收礼后则要戴在身上,有的新人挂得满身满手都是,有的手上戒指太多了,为防止遗失,会用一根小红线系住戴在手上。”如此披金挂银,一是表示对长辈的尊重,二也是一种财产富贵的显示,在结婚酒席上戴过之后,一般就要收起来了,此后不会再如此佩带。

“顺德有些镇办婚礼,还要到当地供奉的庙堂、祠堂去祭拜一下。在我们这里已经不用这个礼节了。很多城里的年轻人结婚也都开始简化了。”陈太太回忆自己当年结婚时,曾很隆重地去拜男方村里的庙堂,“现在很多地方已经没有这样的庙堂”。

新郎要上“字”,新娘跨火盆

“大襟姐”说传统婚俗

在传统婚俗里,新娘出娘家门后到进男家门前,都会由“大襟姐”为她打着红伞。63岁的李阿姨是这次婚礼的“大襟姐”,她向我解释了许多本地传统婚俗中的细节。

I DO:这个婚礼算不算严格遵守本地传统的婚礼?和以前的结婚习俗相比有没有什么地方是简化了?

李阿姨:这个算是严格遵守传统的婚礼了,礼仪的程序上全都做到了,没什么省略的。但一些细节肯定和以前有不同了,比如说以前接新娘是用花轿,新娘要穿大红喜服,要盖头巾,现在用汽车,新娘穿婚纱,也不用盖红头巾了。

I DO:整个婚礼新郎新娘都要说些什么话?

李阿姨:新郎新娘没有什么特定的话要说,但婚礼的礼仪比较多,新人大多数都不懂,所以会有“撞”(无此字,取同音)嫁姨全程陪同,什么时候做什么说什么新人都听撞嫁姨的指挥。

I DO:男方去迎亲要带些什么,这些东西表示什么意思?

李阿姨:去迎亲要带鸡、鹅、酒、肉,都是表示男方迎亲的诚意,几百几千年演变下来,就固定选这几样作为迎亲的物品。

I DO:女方入门要带什么?有什么意义?

李阿姨:女方一定要带的是“头笼”,现代的“头笼”就是一个皮箱。“头笼”要先于新娘进房,里面装着新娘的衣服,还有红枣、莲子、桂圆、龙眼等佳果,寓意“年生贵子”。

I DO:传统的婚礼有什么忌讳?

李阿姨:家中有丧事的人不能来参加,还有举行婚礼婚宴当天,房子肯定会弄脏,但再脏也不能扫地。这两个忌讳主要是怕冲了喜气。

I DO:新人进门后要说什么话?什么时候向父母敬茶?

李阿姨:新娘进门后要跨过火盆。进门后,新郎要拿下头上的帽子在新娘头上“盖”三次,寓意新媳妇进门要听教听话。拜堂、拜神后,就要敬茶给父母,还要行三跪九叩大礼。

I DO:传统婚礼中什么环节最重要,一定不能省略的?

李阿姨:如果是按传统婚礼办喜事基本都没有哪个环节能省略的。但最重要的就是帮新郎“上字”,就是新郎结婚前有名有姓,但没有字。上字表示新郎成家了,也成人了,可以有字了。这个字是伴随新郎一生的,在古时候就算新郎以后中了状元也是用这个字。上字都是在夜晚,在事先选好的时辰拜神,搞完仪式后将新郎的字写在红字上,挂在墙壁的高处。像这次婚礼新郎的字就叫“雄昌”。

I DO:那李姨您年轻的时候结婚是怎样的?流行什么陪嫁品?

李阿姨:我们年轻的时候没现在这么富裕,冰箱、洗衣机这些都没有的。那时陪嫁品都是剪刀、尺子、镜子、油灯、茶壶、茶杯这些日用品。意思就是两人成家了,要好好过日子。

I DO:现在顺德人按照传统结婚的年轻人还多吗?

李阿姨:农村多,城市就相对少点,双方都是本地的就传统些,有一方是外地就说不准了。总的来说现在社会风气这么开放,婚礼也早就多元化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6282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