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人家是在办喜事的,我们都知道喜事是人越多越好的,所以你去的人多,他可能会更加的高兴,跟你随了多少钱,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关系。你去的人越多,他会觉得你越给他面子,其实在农村里面办喜事就是为了图一个热闹,图一个开心,大家根本就不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这个份子钱。
办喜事本来就是一件让人觉得非常开心的事情,农村人大多都是比较喜欢热闹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身边的亲朋好友全部都聚在一起把酒言欢,这是一件让人非常开心的事情。如果能够携儿带女的来参加别人的喜事,这是给他面子。别人这么给我面子,我又怎么可能会不开心呢?我办这个喜事是为了让大家知道我开心,让大家跟我一起开心,而不是为了能够收你多少钱。
因为大家都知道李军这个东西是礼尚往来的,你送我多少钱,下次你们家办喜事的时候,我也会还你多少钱。所以根本就不存在转不转的问题,就是图一个开心,图一个快乐。大家想一想,如果你举办一个婚礼或者是举办一个寿宴,结果孤零零的,根本就没有几个人去,你会开心吗?你会觉得非常的伤心和难过吧,觉得自己一点都不被人重视。
相反,如果说来了很多的亲朋好友把家里面塞得满满当当的,你反而会觉得特别的开心,因为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喜悦,你的喜悦有人知道。而且人家也不是随随便便就会办喜宴的,一般都是一些比较重大一点的事情,比如说结婚呀,生小孩呀,或者是老人过生日啊,再或者是考上了一个比较好的大学呀,这样的情况之下才会举办的,都是非常的让人开心的。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古人讲“设宴容易请客难”就是说你把宴席设下了,没有来下客人那是多么尴尬的事情呀。
农村人办喜事,图的是高兴,如果没有来人客人,或者没有来村里人,那说明这家人缘不好,不仅主人脸上无光,连新娘家的亲戚脸上也无光。
现在随着大量农村人进城打工或居住,农村现在人口多是六十多岁的老人和上学的儿童,即使是吃酒席全家上,实际上一家一户也没有几个人,最多两三个,而随二百元礼金呢,成本也就回来了。
我们村现在成立有红白礼事会,对村民办酒席的标准规定为一桌不准超过二百元,酒不准超过50元,烟不不谁超过10元。许多村民过红事时,都会早早地邀请村里人来坐席吃饭,而且要求是必须全家来。毕竟来得越多显得主家越有人缘。
有的村民平时不给别人帮忙,也不太随份子,自己家过红事的时候,结果摆了许多酒席却没有人来吃,这时候显得很没有面子。曾有一个村民,儿子结婚时村里没有来几个人,显得泠冷清清的,根本看不出来是过喜事,连来的亲戚朋友都觉得没有面子,新娘家的人看到这种情况,气得都想把新娘再接回去。
在村子里面没有人缘,说明这户人家人品有问题或者和村民关系处理的不好,你想想谁愿意把女儿嫁到这样的家庭呢。
在我们村子,一般喜事的话,一户就是五十元的礼钱,但主家都非常的高兴,烟不停地给发着,小孩都是大把地发喜糖,就是图个热闹高兴。
所以在农村,设宴容易请客难这句古话,一直流传到现在都没有过时。
大家都希望办喜事时,村里人全家都来吃酒席,显得热闹,更显得自己人缘好。
说到农村随份子的事情,就要说邻里关系的问题,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大家谁要有个红白事,主要还得靠邻居的帮忙。
而在份子钱的问题上,有些家庭很计较,有些则看的不太重,只要你人去了就可以,为的就是图个热闹,增加人气罢了。
先说红事上,一般就是结婚、生孩办酒席,主家高兴,邻居们也会显得特别欢乐。
以我们这边来说,按照现在的行情,如果是近门的,也就是一个爷或者是老太爷的,随礼200元的居多,如果是平常的邻居,为了随来往的,就是100元。
当然这不是绝对,还要看自家有几个孩子,如果你家有2个,另外一家有1个孩子,那么你就要随2份的钱,因为你家要办2次喜事,而他们家只办一次。
其实就是为了大家都不吃亏,你给我家随多少,我也给你家回多少。
另外,我们这个红事的话,还会在私下比下待客多少桌,如果你家有喜事,待客数属于比较多的,就说明你在村里人缘好,脸上也比较有光。
如果你家办喜事,还不够10桌的话,估计能被一个村子的人嘲笑。
在说白事,白事都是比较悲伤的,一般能去帮忙的也都去帮忙。
在随礼上,和红事差不多,也是100-200元,不同的就是待客问题。
红事一般都是全家基本都去,反正是图个热闹,而白事的话,一般都是一家之主过去,这里也不会拼待客数。
另外,我们这边慢慢的养成了,白事不在主家吃酒席的习惯,等人下葬后,就直接回家了。
当然,现在绝大部分也是会有酒席的,不过也不会大办,饭菜也不多,毕竟不是一件高兴事。
农村随份子这件事,由来已久,其实随多随少还是看自己吧,这事没有人强求,你来我往,目的还是为了邻里关系和睦,当然也希望大家,在这件事情上,能办好,当自己家有事情的时候,人多也显得有面子。
最后,问下大家,你们当地现在随份子都是怎么随的?一般都是随多钱呢?
现在农村生活都比较富有了,普通的朋友的话随个200就差不多了,如果是关系好的话可以随500。份子钱这种东西基本都是互相的,你随多少以后别人也会随给你,并没有什么面子之类的说法。朋友之间其实没必要在乎那么多,就算你不随他也会很高兴。
1、随份子是否会影响自己的面子
面子完全看的是自己的实力,跟随多少份子钱是没关系的。在农村人眼里结婚是一件喜庆的事,大家都想热热闹闹的,并不会在乎钱多钱少。份子只是为了讨个喜庆而已,没必要太在乎这些事情。你在城里他邀请你去参加婚礼,说明你们两个人的关系很好,你能抽出时间来去参加婚礼,他就会感觉很高兴了。朋友之间讲究的是情谊,有困难的时候大家互相帮助,在彼此心中都是很有分量的。没必要为了面子去纠结随份子的事情,多少都算是你的一份祝福,有朋友的祝福就很好了。
2、朋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结婚的时候邀请了很多朋友,都是之前关系比较不错的,有不少人都说有事情给推脱了。虽然他们都给了份子钱,但是我依旧觉得很不高兴,不过我也能体谅大家。曾经的朋友大多数都忙于工作,平常的时候聊天都变得很少,更别说是聚在一起了。更是有一些朋友,已经七八年没见过面了。实际上我更想让他们来参加婚礼,而不是想要他们的份子钱。大家能够好好的聚聚就很不容易了,有很多人毕业后就再也没见过。
朋友结婚随份子的话,三五百的也就够了,其实这都没什么关系。能够参加说明你们的关系很好,没必要为这些小事而纠结。朋友是一辈子的事,不会因为你的份子钱而有变化。
不合适,不管时代怎么变化,人们改变了多少,但是从以前到现在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农村人们对红喜白事的重要性。不管是红事还是白事,只要家里有事人们就会在农村的村子里举办的隆重,农村人们最重视的当然是结婚。在农村人,人们最重视的就是结婚,一般来说人这一辈子就结一次婚,所以必须要举办的红红火火,不能让家里丢面子。当然结婚需要有婚宴,这是农村人们最喜欢的,全村人加上亲朋好友都来一起热闹。
当然,不管在农村结婚还是在城里结婚,都是会有婚宴的,那么人们的份子钱当然也是少不了的。在感情方面,随的份子钱不论多少,主要是为了送上自己的祝福。现在随着社会的改变,婚礼变得越来越隆重,婚宴饭菜也是越来越有牌面,就这样村子里结婚的孩子就会有攀比的想法,只能比上一家更隆重不能比他更差。
在农村办婚宴,酒席要比城里人在饭店多出很多桌,城里人只是把亲朋好友聚集起来见证孩子的婚姻,但是在农村人们图热闹,把村子里所有的父老乡亲,亲朋好友都聚集在一起,只是为了能够图个热闹,看看家中孩子婚姻的牌面。在农村,因为关系好所以随份子钱多一点,随的多还会被村子里很多人们挤兑。在农村随份子的习俗也变得开始折磨人了。
在农村经常出现这种现象,一个家庭中只随200份子钱,但是一家人一起去。就算是刚认识的,关系只沾一点边的也会叫来一起凑热闹。现在不管是收份子钱还是随份子钱的人们都会紧张。邀请的人多了 ,婚宴订桌也就自然而然的多了。虽然说起来人们的份子钱可以抵消一部分婚宴去,但是婚礼办得很隆重,人们只随200元的份子钱,而且还是全家都来,对于一般婚礼家庭来说,心里都是不得劲的。
虽然现在的社会有了很大的改变,农村人们的经济生活也有所提高了,但是对于农村人们来说,经济支出也是越来越高。现在这个年头,结婚的越老越多,但是为了面子又不得不去。再加上现在先进的邀请函,你有怎么还意思说不去呢?邀请总是会让你带着家人一起来热闹热闹,很多人不好意思不带去,因为家庭经济生活摆在眼前,所以才会随200元的份子钱。
份子钱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情义上的问题,所以人们不要太在意。
这种约定俗成的随份子习俗,让我觉得婚礼的红包就是应该这样随,直到我后来读书工作来了沈阳,参加第一场沈阳人的婚礼,在门口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管账先生”,一打听,才知道,沈阳人婚礼随份子是在门口或者餐桌上领一个红包,把自己的份子钱包进去,等新郎新娘敬酒时,把红包亲自交给两位新人。
感受这种差异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身边的沈阳人去鞍山参加婚礼,也遇到过类似的尴尬,很多人回来都吐槽,鞍山人随礼太简单粗暴,有点适应不了。事实上,随礼写账也并非鞍山人的专利,我了解,在辽宁其他城市也有这样的风俗,但具体哪有哪没有,就不太清楚了。(欢迎其它网友补充)
一个 社会 习俗的产生背后往往有很复杂的原因,约定俗成的规则一旦形成,想改变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你很难说谁好谁坏,谁先进谁落后。婚礼毕竟是一件喜事,份子钱表达的是亲朋好友的祝福。不过有一个问题比较有意思,鞍山人写完账看完婚礼庆典,很多人有事就走了,所以等新郎新娘出来敬酒,发现很多桌子已经空了,这倒是一个比较尴尬的事。但是相反,估计很多沈阳人坐在酒桌前,也应该在心里默念:“啥时候过来敬酒啊?”
其实,比起怎么随份子,我还是关心随多少才合适,毕竟我的工资就那么一丢丢,再参加几场婚礼,整个十月就只能宣誓吃素了。
在沈北新区,同样是婚礼随份子,有些是红包,有些是写帐,这是因为红包与写帐的用意不同,不是一回事,这也是我最近才知道的内情:
通常的写礼帐是记录随份的凭证,礼上往来,礼帐是基础,是有些东家下帖依据,是双方的往来礼钱参照物。
而红包的私密性,有的能回避亲朋好友的攀比尴尬。另外还有一项是在写礼帐基础上多加的备份,以示关系的递进,大多是直系亲属和闺蜜的厚爱,第二次表示特殊关照。就是说给东家人两份钱,一份公开随众记帐的,一份是私密的包红包。
其中有些包红包的也有一次性随礼的,是为省去麻烦更方便与东家交流勾通。( 一般大众随平常份子都是记帐的,也有些特殊的情况下包红包)
随礼风俗各地不同,我现在沈北新区,蒲河乡村随礼风俗是这样的。
亲,您所在地的随礼又是什么样的?如有不同,请您留言评论区。
这只是一种习惯而已,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基本还是喜欢包红包了。但是很多地方还是还存在交钱写张的,毕竟随份子钱就是一个相互交换的过程,我所知道的就是你家随多少礼,以后我家也就回多少礼,自己家富裕一点的就添一点随礼。所以交钱写帐更直观一点,包红包晚上主人家也一样要拆了记账的。
沈阳城区近些年是这样,有的礼账和红包都会准备,敬酒时给红包都会写上自己的名字,要不然就白随了,农村还有写礼帐的习俗。看电视剧里面,比如说民国时候办事情,送东西送钱都会有人喊出来,某某送什么什么,也算是财力的较量。无论怎样,最后谁随了多少钱也都会做个统计的。另一个原因,以前婚事都是父母操办,随礼也是给父母的,但现在同学同事多了,很多是直接对应结婚的人,要是还写礼账会让同学同事弄不清到底给谁,但红包好处理,直接给新郎新娘或者给父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