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地方不同结婚彩礼一般给多少钱也不同
1、一般都选择在订婚的时候,双方家长都在场的情况下,给女方父母。如果你们选择不订婚直接结的话,那只要在结婚前,方便的时候给了就好了。至于男方家向女方家送彩礼的多少,要由女方家的要求和男方家的经济状况而定。
2、彩礼一般给多少钱合适在我们国家,由于区域的不同,所以在给彩礼时,多少也会存在差异。一般的地区会以一万零一为基数,上不封顶。因为一万零一,寓意着万里挑一。所以,我们在给彩礼的时候,也应该视情况而定。因为没有固定的钱数限制,所以我们也可以自行决定。但是不能低于当地风俗的最低限即可。
3、其实,彩礼钱只是一种形式,我们不能因为它的多少来衡量我们之间的感情。所以,我们可以在乎彩礼一般给多少钱合适,但是不要在乎彩礼收多少钱合适。其实,彩礼的多少和女儿的父母和男方的父母,都是具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也看到很多的家长,因为漫天要价而导致原本恩爱的小情侣不欢而散。其实,彩礼只是一种习俗,不要把它看成是赚钱的工具。
现在结婚都需要彩礼,彩礼是我们中国的一种传统,有了彩礼,小两口结婚之后,生活的质量才有了保证。彩礼是男方求娶女方时给女方家里的钱,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一般女方的家里是不会要闺女的彩礼钱的。一般都是女方出嫁的时候随着女方带到男方家里面。
虽说送彩礼是一种传统,但是彩礼在古代的时候不叫彩礼。而且叫聘礼,如果男方来女方家里求亲成功之后,男方就会亲自带着聘礼进行下聘。如果女方收下了聘礼,那也就相当于男女双方两家已经定亲。在古代,不论是富贵还是贫穷,聘礼的传统是不能打破的。
当然,皇帝如果纳妃有的也是准备了聘礼的。比如历史上有记载的东汉桓帝刘志,刘志在迎娶当时梁商的女儿为妃之时就下了很多聘礼。这在历史上也被称为了最阔绰的聘礼,其中黄金就许了二万斤。不是按克算的,而且直接按斤算的。可想而知,这个聘礼是多么的丰厚。再加上其中的玉器布匹,那真的是不可想象的豪啊。
平时我们在电视上看的,皇帝选妃一般都是女子进宫任皇帝挑选。并不存在什么给聘礼的事,其实要我说,皇帝想娶哪家的女子就可以去娶哪家的,如果皇帝不给聘礼,难道还能上门要吗?再说了,如果自家的女儿被皇帝宠幸之后,皇帝虽然没有给聘礼,但是就会任用自家的人。所以在当时很多的大臣官员都期盼女儿入宫为妃之后,皇帝可以任用自家的人。
自家人可以入朝为官自然比那些聘礼更为重要,所以在历史上有一些皇帝会给下聘礼,但是也有一些皇帝不会给下聘礼。总之,聘礼彩礼这一习俗不论是以前的王孙贵胄,还是平头百姓都是默认遵守的。所以也就不必拘泥于皇帝到底会不会下聘礼。
皇后,皇帝的正妻,她的产生需要经过皇帝来册立,要昭告天下,普天同庆,同时进行一场正式隆重的立后仪式,与民间人家找老婆在步骤上并无两样,也要严格按照《礼记》中规定的“六礼”来走程序,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
定好皇后的人选,皇帝便会着手准备给老丈人家送的彩礼,当然并非他自己操作一切,而是挑合适的人选安排好且送上门去,而所装备的彩礼丰厚程度在历史中,也是多有记载的。例如《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记载,东汉恒帝刘志娶汉顺帝刘保的皇后之妹梁女莹时,全部依照汉惠帝纳皇后张氏的旧例,彩礼就有黄金二万斤,纳采用雁、壁、四马车、束帛等。
古代黄金的价值,据汉《盐铁论-散不足》记载:“仙人食金饮珠,然后寿与天地相保”,当时追求长生不老的帝王们,服用的各种保健品配方之一便是黄金,而在赏赐功臣时,经常也是下旨“赏黄金万两”,由此不难知道黄金在古代的价值。故而,东汉恒帝刘志的老丈人收到二万斤黄金,按照《汉书-食货志》上记载:“黄金一斤,值万钱”,汉朝黄金一斤兑换五铢钱一万枚(十贯)来计算,老丈人是双喜临门了。
例如清光绪皇帝娶隆裕皇后,尽管国库亏空,可是整个礼数一个不落下的花了550 万银子,据《大清会典》记载,光绪皇帝给隆裕皇后的彩礼为:“黄金二百两、银万两、金茶桶一具、银茶桶二具、银盆二、缎千匹、文马二十匹、闲马四十匹,驮甲二十副。”因此,古代皇帝娶老婆是“劳民伤财”的事情,反正给老丈人的彩礼少不了。
果笑说:我们尊重民俗习惯,但不滥用即为好 彩礼,又称定亲彩礼、聘礼等,中国古代婚礼程序之一。在古代的订婚仪式上,男方家庭以订婚男子的名义,送给女方家庭一份由两部分构成的彩礼,而女方收彩礼后,会送男方一些物品,称为回礼,代表女方家里对男方以及其家庭的认可,也是一种礼数。
1922年12月1日,清逊帝溥仪举行结婚仪式。虽然清朝灭亡10余年,但由于他仍然盘踞紫禁城,保持着皇帝的尊号,所以他结婚还是称为大婚典礼。结婚的一切仪礼遵从《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大婚典礼》来办,不过,实际上有很多“减配”,毕竟皇室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已撑不起皇帝的场面。
溥仪大婚时留影。
此次婚典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皇帝大婚,我们结合实景老照片和文字记载,说说溥仪结婚花了多少钱、收了多少礼金。
婉容的凤舆。
大婚典礼当日,皇后婉容于凌晨4点左右坐着凤舆由东华门进入紫禁城。在此稍早前,淑妃文绣由神武门入宫。按照清制,皇后应从大清门经午门至乾清宫,而此时乾清门以南区域均属民国管辖,这一条老规矩无法落实。不过,北洋政府破例允许凤舆从东华门进宫,以与文绣区别。文绣仍按旧制从神武门进宫。
大婚时的婉容。
溥仪筹办这次婚礼,为经费大伤脑筋,皇室余粮不足啊。本来北洋政府欠小朝廷数百万元的岁费,但北洋政府的态度是:支持办婚礼,但没钱。溥仪无奈,只好将宫中大量金银器抵押到汇丰银行,借贷现金。同时,他还指示内务府出售所持有的民国债票。
鉴于经费紧张的现实,溥仪谕令筹办人员,大婚用款不得超过30万元。按照内务府大臣绍英的记录,最终花费291756万元(实际上很可能超过此数)。这个额度相比于以前的清朝皇帝算是节俭得多,但相比于当时富贵人家的婚礼仍然很奢侈。
用“洋帝师”庄士敦的话来说,虽然溥仪小朝廷处于“黄昏”时分,但为大婚捧场的各方人士还是不少。根据典礼后留下的清册,溥仪收到的礼金多达196万元,其中多的送数万元,少的送10元。此外各种精美物品更是难以计数。
近20万元的礼金多不多呢?我们算算账,做个对比。当时北京面粉厂工人每月工资7至12元,自来水厂工人每月8至11元,每名工人每月取10元平均值,这笔礼金大约相当于10名工人160年的收入,你说多不多?
皇帝结婚也要进“洞房”。与民间新房就是洞房的习俗不一样,皇帝结婚的洞房并不在自己的寝室内,并没有固定的洞房,一般会在举行仪式的地方先找个房间临时用用。
皇帝给老丈人家送多少彩礼
为了娶媳妇,皇帝也要给老丈人家送彩礼。
定婚送彩礼,是人之常情,也是中国古代流行习俗,到今天也未见取消。但区别还是有的,古代上门提亲,要女方的“八字”,至订婚时,正常礼物是雁,即所谓“婚礼。下达,纳彩用雁”。后时兴送金送银,现在敬送的贵重金属饰物则更高档,要白金什么的。
皇帝的彩礼当然不会与民间一样,亲自去送,而会选择身边人临时做“执事官”当使者,一般是由相当地位的官员担任。礼送到时要宣读“纳彩制书”。
在明代,执事官会说:“朕承天序,钦绍鸿图,经国之道,正家为本。夫妇之伦,乾坤之义。实以相宗祀之敬,协奉养之诚,所资惟重,祗遵圣母皇太后命。遣使持节,以礼采择。”
在清代,执事官会说:“皇帝钦奉皇太后懿旨,纳某氏某女为后,命卿等持节行纳彩。”
皇帝的彩礼对皇帝的老丈人来说,是一份真正的厚礼。如在汉代,仅黄金要送万斤以上。东汉桓帝刘志娶权臣梁冀的闺女时,照着孝惠皇帝纳后的例子办,“聘黄金二万斤,纳采鴈璧乘马束帛,一如旧典”,礼金翻了一倍。
实际上,在完成“六礼”的每一个过程中,皇帝家都要送彩礼。如在清帝婚仪之“大征”时,要送黄金二百两、白银一万两,金茶器一具,银茶器二具,银盆二具,各色缎千匹、全副鞍辔文马二十匹。
可见,皇帝即便想多结几次婚,也不是那么随便的,要花大价钱的。据翁同龢日记所记,清光绪皇帝大婚花了550万两白银。
皇帝会不会上门迎娶新娘
民间结婚,有新郎披着大红花,亲自跟着迎亲队伍前去迎娶新娘的风俗。皇帝结婚会不会去?
皇帝结婚也有迎亲的环节,但皇帝不会亲自去,而是派适合的臣子去,有时还会让老婆娘家人送上门。
前去迎亲的官员到达时,会宣读皇帝的制词,“兹册某官某女儿为皇后,命卿等持节奉册宝,行奉迎礼”。
这时,新娘子要赶紧穿好皇帝给准备的嫁衣--皇后冠服。与民间一样,新娘也会再请后才出阁,随娶亲队伍进宫。至于新娘子会不会哭嫁就不知道了,想来不会哭的,高兴还来不及呢。
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即新娘子在上轿子、接受册宝前,父母也会叮嘱女儿好好为人妻。据《明史·礼志》记载,在明代时的套话是,父亲:“戒之敬之,夙夜无违。”母亲:“勉之敬之。夙夜无违。”
皇帝结婚的洞房并不固定
皇帝结婚也要进“洞房”。与民间新房就是洞房的习俗不一样,皇帝结婚的洞房并不在自己的寝室内,并没有固定的洞房,一般会在举行仪式的地方先找个房间临时用用。
明清两朝皇帝结婚一般在坤宁宫举行。坤宁宫是皇宫中后三宫的第三宫,在明朝是皇后的寝宫,清朝时将东面两间设为皇帝大婚时的洞房,西面五间则改为祭祀萨满教的神堂。清朝皇帝大婚娶老婆相当隆重,也极为讲究。新娘子要从大清门抬进来,经天安门、午门,直至后宫。而妃嫔进宫,只能走紫禁城后门神武门。
晚清贵为天后的慈禧太后,也未能从大清门走,这成了她心头一生的痛。慈禧当初仅是嫔妃,1851年以秀女被选入宫,号懿贵人,因得咸丰皇帝宠幸,1854年进封为懿嫔。虽然母以子贵,亲儿子载淳后来做了皇帝,但也改变不了她与咸丰的婚史。所以,后来,儿媳妇阿鲁特氏,也就是同治的皇后,一句话--“奴才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惹恼了慈禧太后。同治死后不久,慈禧便逼她自杀殉葬。
皇帝的洞房是什么样子
皇帝的洞房比老百姓家的要高档豪华多了,但也不能免贴红双喜、喜庆对联的习俗。
洞房的主题也是大红色,形成红光映辉,喜气盈盈的气氛。床前会挂“百子帐”,铺上会放“百子被”,就是绣了100个神态各异小孩子的帐子和被子; 床头悬挂大红缎绣龙凤双喜的床幔,帝王之家也希望“多子多福”。
隋唐时,皇帝的洞房铺设地毯,设置多重屏障,龙凤大喜床的四周有布幔,洞房的私密性很好。
在清朝,洞房一般设在坤宁宫的东暖阁,墙壁都是用红漆及银殊桐油髹饰的。洞房门前吊着一盏双喜字大宫灯,鎏金色的大红门上有粘金沥粉的双喜字,门的上方为一草书的大“寿”字,门旁墙上一长幅对联直落地面。从坤宁宫正门进入东暖阁的门口,以及洞房外东侧过道里各竖立一座大红镶金色木影壁,乃取帝后合卺和“开门见喜”之意。
洞房内金玉珍宝,富丽堂皇。东暖阁为敞两间,东面靠北墙为皇帝宝座,右手边有象征“吉祥如意”的玉如意一柄。前檐通连大炕一座,炕两边为紫檀雕龙凤,炕几上有瓷瓶、宝器等陈设,炕前左边长几上陈设一对双喜桌灯。
东暖阁内西北角安放龙凤喜床,喜床上铺着厚厚实实的红缎龙凤双喜字大炕褥,床上用品有明黄缎和朱红彩缎的喜被、喜枕,其图案优美,绣工精细,富贵无比。床里墙上挂有一幅喜庆对联,正中是一幅牡丹花卉图,靠墙放着一对百宝如意柜。
现在故宫开放了,有机会大家可以去看看这间皇帝的“洞房”。
皇帝与新娘要喝“交杯酒”吗
皇帝的洞房自然是不能闹的,但礼节少不了。那皇帝入洞房后,首先要做什么?在民间,新郎新娘一入洞房可能就急不可耐,直奔主题--上床了。皇帝可不行,得把全套的活动进行完毕才能共度良宵。
据《新唐书·礼乐志八》“皇帝纳皇后”条的记载,唐帝、后的大婚相当复杂,入洞房后先要祭拜神灵,向天、地、祖宗表达敬意。实际上,这种祭拜活动在进洞房前就开始祭了,要入同牢席,婚后数天也都要进行不同性质的祭拜活动。
在新房东房间的西窗下设有餐桌,桌前列有象征夫妻同席宴餐的豆、笾、簋、篮、俎,这意思与民间“以后吃一锅饭”是一个意思。进入洞房后的祭拜活动在行合卺礼前进行,是夫妻俩一起祭。
每祭一次,新人便要一起吃一次饭,这样真的到了上床前肚子也饱了,不至于食色两饥了。因为饮了点酒,还可以把双方的情趣调节到位,也算是上床前的一种调情手段。
所谓的“合卺礼”,就是民间所谓的“喝交杯酒”。“同牢”,就是夫妻两人一起食用弄熟的牲畜肉,如一头小猪; “合卺”,本意是把剖开的瓠合为一体,古时多用之盛酒。把帝、后各自瓠内的酒掺和到一起,共饮,即是“合卺”。这种交杯酒可不是现代婚礼上互饮对方的酒杯,而是各自喝掺到一起的酒,现在的喝交杯酒形式应该是闹新房的产物。
当然,行合卺礼后,就是喝了交杯酒后,下面该干什么?结过婚的人都应该知道了--上床。但是皇帝当新郎官,那床可不能随随便便就上的,要分先后的。唐朝皇帝纳皇后入洞房是这样上床的:
尚仪北面跪,奏称:“礼毕,兴。”帝、后俱兴。尚宫引皇帝入东房,释冕服,御常服;尚宫引皇后入幄,脱服。尚宫引皇帝入。尚食彻馔,设于东房,如初。皇后从者皇帝之馔,皇帝侍者皇后之馔。
从上面所记中可以看出,喝了交杯酒后,皇帝被侍寝的宫人带到房间,脱下冕服,换上便衣;皇后先被宫人引入帐内,宫人先将她的礼服脱了,这才把着便衣的皇帝引入内,与皇后睡到一张床上,共度花烛良宵。
在清朝,皇帝大婚入洞房上床前讲究更多。清皇是满族人,信奉萨满教,但祭拜神灵也是少不了的,如还要跨火盆什么的。上床前要到洞房西旁的神堂祭拜神灵。祭祀仪式,由一名萨满老婆子主持。
皇后入洞房不久,皇帝亦身穿龙袍吉服,由近支亲王从乾清宫伴送至坤宁宫。揭去皇后头上盖巾后,皇帝与皇后同坐龙凤喜床上,内务府女官在床上放置铜盆,以圆盒盛“子孙饽饽”恭献。这“子孙饽饽”是一种面食,就是一种特制的小水饺。
又设坐褥和宴桌,公主、女官恭请帝、后相对而坐,由福晋四人恭侍合卺宴。合卺宴上,帝、后对饮交杯酒。这时殿外窗前,有结发侍卫夫妇用满语唱《交祝歌》。合卺礼成,然后坐帐。晚上,内务府女官、福晋等侍候帝、后吃长寿面。面吃完了,下面的事情就不用说了,享受男女鱼水之欢乐了。
一般彩礼需要20万左右的地方,一般女方家庭条件其实也不会太差,家庭条件比较富裕的主要是走个过场,然后在两个人结婚的时候会将20万作为女生的嫁妆,然后会带到男方家里面。如果说女方家庭不是很好,而刚好男方又给了20万的彩礼,那么女方家庭可以用10万作为嫁妆,然后购买一些床上用品或者是家具等。
如果女方家庭很富裕的话,并且在男方给20万彩礼钱就已经准备好了嫁妆,一般这样的家庭会将20万彩礼钱加上事先准备好的嫁妆钱一起给女生,全部作为陪嫁。或者还有的家庭会陪嫁一辆高于20万的车,给新人使用。
扩展资料
彩礼是礼但不能过度。“彩礼首先是一种礼节。”曹保明表示,“这种礼节并非由制度约束,而是一种民间习俗。”
在中国传统社会以及当代农村社会中,彩礼曾经很普遍。虽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段时间,彩礼和与彩礼相关的订婚和婚约都受到了批判,但在民间始终顽强存在。
在古代的订婚仪式上,男方家庭会以订婚男子的名义送给女方一份由物品和金钱两部分构成的“彩礼”,其中钱为财(聘金),物为礼(聘礼)。而女方家在收受彩礼后,也会回赠价值相当的财物给男方家,此为“回礼”。女方出嫁时,女方家会给予多倍于彩礼的嫁妆作为陪嫁带至夫家。
现在的彩礼被赋予了太多的物质含义,甚至成为沉重的负担,这就失去了本意,“彩礼作为礼节和民俗,可以予以保留,但千万不能过度,否则就是“天价彩礼”。
1、 什么是彩礼
彩礼就是男方在婚约方面和女方初步达成一致后,赠送给女方的聘金和聘礼,统称为彩礼。给彩礼的意义是为了感谢女方父母对其的养育之恩,也是向他们表明自己对娶亲的诚心。彩礼的金额一般在数万元以上,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2、 什么是嫁妆
嫁妆就是女子出嫁时,娘家为女儿准备的结婚用品或财物。如衣被、家具、家电等,根据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风俗不同,准备的嫁妆也会有所差异。一定程度上来说,嫁妆就是女方家的脸面和地位的体现,父母都希望能尽自己的经济财力给嫁出去的女儿多一些后援支持,能让她在婆家更有地位,也为小两口的生活减轻一些负担。
3、彩礼和嫁妆的区别
彩礼和嫁妆除了我们以上提到的二者在概念上有差别外,从法律上来看彩礼和嫁妆的归属和包含的东西也不一样。
彩礼钱是男方给女方的,法律上属于女方家长;而嫁妆是女方父母给女儿准备的,是小夫妻俩的共同财产。彩礼除了钱以外,一般还包含金银首饰、房子、车子、烟酒、家具家电等等;女方的嫁妆则多是一些床上用品、厨房用品、生活用品等物件,根据个人经济状况,也可以包含家具家电或房子车子。
二、彩礼和嫁妆的比例多少合适
按照古时的说法,嫁妆是要比彩礼丰厚一些的。放在现在来说,陪嫁钱加上陪嫁的物品,往往和彩礼是差不多的价位。彩礼和嫁妆的比例可按照家庭经济情况来判断。
1、 女方家条件比较好——嫁妆可多于彩礼
现在女方的家庭条件应该都不错,尤其是家里只有一个宝贝女儿的,父母怕她嫁过去在婆家会吃苦,因此在准备嫁妆的时候,都十分地有底气。我们以男方给了10万块的彩礼为例,女方的嫁妆可以是一辆小汽车再加上生活、厨房用品,总体价值可以比彩礼高个1-5万。
2、 女方家条件不怎么好——嫁妆可少于彩礼
如果女方家只是一般的家庭,整体来说经济状况没有男方好的话。那么嫁妆也可以在彩礼的基础上适当减少一些,甚至可以用部分彩礼来购置嫁妆。同样是以10万块的彩礼为例,嫁妆可以返个6-8万或者同等价值的陪嫁品,女方父母自己留一小部分也是可以的。
3、 男女双方家庭条件差不多——嫁妆和彩礼可基本持平
如果两家经济情况差不多,这时候基本可以不用考虑比例问题,给多少返多少是最好的。毕竟都是给小两口作为新家的启动资金,父母方面一般都没有什么意见的。
三、送彩礼和嫁妆有什么讲究
送彩礼和嫁妆有什么讲究,这中间的细节一定要注意了,怎么送、谁送,最好都提前了解清楚
1、 送彩礼的时间要注意
新人一般都会选择在订婚宴上,在众多亲朋好友的见证下,将彩礼郑重地交给女方及父母,但由于地区婚俗有差异,很多地方可能不办订婚宴,所以可以选择在提亲的时候就给一部分见面礼,然后在婚礼之前,两家一起吃个饭,再将剩下的彩礼给到女方。
2、 彩礼随聘礼一起赠送
给彩礼的时候,最好能伴随着其他的聘礼一起给女方,显得不至于太单调,比如事先买给女方的三金、戒指,还有给女方父母的烟酒、茶叶等等礼品。
3、 最好长辈出面送彩礼
送彩礼的时候辈分要对等,因此彩礼一般都是由男方父母亲手交到女方父母手中的,但如果家庭有特殊原因,或父母不能到场的,也应该由家里比较有地位的长辈出面送彩礼。男生不要直接将彩礼给对方父母哦,这样会显得不尊重,没有礼貌。
送嫁妆的讲究
1、 送嫁妆的时间
不同于彩礼,嫁妆一般都是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天上午或者提前两天的时间,女方家请人专程将嫁妆送到男方家中。不同地方的习俗可能也会稍有差别,但总体上都是临近婚礼仪式开始的前几天来送的。
2、嫁妆的包装
所有陪嫁的东西还有送嫁妆用的车辆都要用红绸布系上,以示喜庆。还要在送嫁妆的每一个箱子的四角上放上一个红包,有的人会包铜元,也有人包角票,这也是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来决定的。
3、送嫁妆的方式
送的嫁妆物品、人数、车辆等最好都是双数,因为好事成双。陪嫁的物品不能送床、锅,还有钟,这些都是不吉利的。送嫁妆的时候女方不宜派新娘的直系成年亲属同行,要叫一个和自己关系比较近的男童手执陪嫁箱子的钥匙前往,也叫“押嫁妆”。这些都是送嫁妆要注意的讲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