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王结婚非常复杂,要经过多少流程才能进入洞房?

古代君王结婚非常复杂,要经过多少流程才能进入洞房?,第1张

古代君王结婚需要6个步骤,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步骤之繁琐,让普通老百姓叹为观止。

01、纳采

首先,皇室要为君王挑选如意新娘,然后皇室把新娘人选告知礼部和翰林院官员。翰林院的官员有事情做了,他们要为君王起草文件,昭告天下君王即将要举行婚礼了,而礼部,不仅需要负责制册造宝,而且他们还要和司礼监、内府商量君王结婚的必要物品,钦天监需要计算出良辰吉日,方便他们执行必要的六种礼仪。

做完这些之后,皇室需要去女方家询问是否同意这门婚事,若是女方家同意了这门婚事,皇室就要准备彩礼去女方家提亲,这就完成了第一步骤。

02、问名

虽然皇室已经知道了女方的名字,但是这个步骤也是不可忽略的,皇室准备好彩礼去女方家提亲以后,就要向女方家询问女方的芳名以及生辰八字,然后下人把女方的生辰八字和君王的生辰八字交给算命先生,让算命先生算出两人是否有缘。

03、纳吉

算命先生算出君王与女方的缘分以后,就要交给皇室过目。在皇室的许可下,君王要派人去告知女方家,两人准备步入婚姻的殿堂。04、纳征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君王把聘礼交给女方家不仅女方还有女方的家人都可以得到很多金银珠宝,就连女方的下人也能得到君王的赏赐,皆大欢喜。

05、请期

这一步就是告知女方家良辰吉日,让女方家有所准备。

06、亲迎

这一步才是重头戏,古代普通家庭亲迎的时候都需要新郎去迎接自己的新娘,但是君王身份尊贵,君王会派一个儿孙满堂的大臣去女方家接女方,这时,女方家需要在家门口等待大臣,等到大臣到了以后,大臣需要宣读圣旨,然后女方跪在大臣的面前听旨,圣旨宣读完毕以后,女方就会上轿,跟着大臣走,一路上张灯结彩,全城的老百姓都会前来观看,好不热闹。最后,女方到皇宫以后,她会和君王拜天地,结婚仪式完满结束。

我们总是听说过结发夫妻,结发是古代当中一个非常必不可少的风俗。在结婚的时候,男女需要各自取出一缕头发,把两缕头发系在一起,这样的话就能够被称之为是结发夫妻了。而结发就相当于是我们现在领结婚证一样,是象征着夫妻结合的一种仪式。结发也代表着两个人的爱情永恒,也会生死相依,做到永不分离,所以说在古代当中很少会有合理的现象。

关于结发的相关知识

古代有很多的人都是三妻四妾,所以说结发夫妻只有自己第一任妻子的时候,才能够做出这样的行为。而纳妾是不用把两人的头发放在一起的,其实小编在看一些古装剧的时候,会发现如懿传当中有一个场景是令人震惊的。在古代当中,只有男子休妻的行为,并没有听说过女子把自己的丈夫休了。而如懿传当中的如懿做出的一个行为,让小编久久不能忘。

结发是至关重要的

如懿其实是一个非常在乎两人之间感情的女子,从先到最后一直都把丈夫放在第一位,而且也期盼两人能白头偕老。最后由于皇帝的一些行为,让如懿感觉到寒心,所以说出游的时候如懿,便把自己的头发给割掉了。古人结发为夫妻,那么断发就是说两人的夫妻关系在此刻停止了。当时只有自己的丈夫写了休书,或者是死亡的情况下才能够剪下自己的头发,而如懿却在皇帝正值盛年的时候,剪掉了头发。

结发是婚礼并不可少的

从这里也可以发现,在古代当中,头发确实是非常重要的。而结发为夫妻象征着两个人的感情,那么断发离异,这也是象征着两个人的感情止步了。结发是古代结婚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行为,就像是如今我们在婚礼上面交换戒指一样。

出嫁当天早上讲究有一个人需要给新娘梳头,寓意着新人们以后婚后生活幸福美满,那梳头时讲究还是特别多的,帮新娘梳头的人可不是随便找哦,那给新娘梳头的人是谁呢?很多人不懂,下面就让本栏目来给大家详细的分享下吧。

新娘梳头是母亲还是谁

结婚一大早新娘出嫁前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那就是给新娘梳头,新娘梳头做的好的话,是可以让你以后的婚后生活幸福美满的,做不好的话,可能就没有那么好了。那结婚谁来给新娘梳头呢?是新娘的母亲吗还是谁,一般情况下是由全福人来帮忙梳头,全福人是指身体健康,儿女双全,父母健在,婚姻幸福的妇女。全福人给新娘梳头,也就是寓意着新娘以后可以像全福人这样子幸福美满,那如果实在找不到全福人,那么是可以让新娘的母亲来梳的。

结婚用梳子一定要买带把的吗

结婚用的梳子是没有要求一定要带把的,主要看个人喜好,而且与设计有关,木质的梳子很多不带,比较有古风的感觉,塑料一般有带。另外,买梳子的时候也请尽量选择木梳子。因为木梳子不会带有静电。

新娘梳头吉言顺口溜

1

一梳梳到尾

二梳姑娘白发齐眉

三梳姑娘儿孙满地

四梳老爷行好运,出路相逢遇贵人

五梳五子登科来接契,五条银笋百样齐

六梳亲朋来助庆,香闺对镜染胭红

七梳七姐下凡配董永,鹊桥高架互轻平

八梳八仙来贺寿,宝鸭穿莲道外游

九梳九子连环样样皆有

十梳夫妻两老就到白头

2

一梳梳到尾,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二梳梳到尾,生活幸福,多子多福。

三梳梳到尾,永结同心佩,白首不分离。

3

一梳梳到头,生活不用忧愁。

二梳梳到头,既无病又无忧。

三梳梳到头,多子又多福寿。

掀盖头是在中国传统婚礼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不过现在大多都选用西式婚礼,掀盖头我们只在电视剧里面见过,但其实新娘戴盖头并不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很多亚洲地区的婚礼也有掀起红盖头的瞬间,中亚土耳其很多地区都有这种仪式,有些甚至把这种仪式保留到了现在,在土耳其,尽管新娘是穿着白色的婚纱,但是也要戴上红色的红盖头。

一、红盖头起源

其实新娘戴着红盖头,是到南宋时期才正式产生,当时很多士大夫还不太接受这种结婚仪式,宋朝之前的婚礼大多都是比较严肃,但是到后期逐渐发展成了比较热闹的氛围,也吸取了一些外族的影响,在最初红盖头并不是红色,而是紫色,新娘结婚穿红色是在明朝开始,在此之前,纯正的红色只有宫里的皇后娘娘才有资格穿戴。

二、新娘穿红色在明朝中后期才开始

其实最开始是少数民族一种常见的装束,最开始是比较实际的用途,就是可以挡风沙,到后来带头成为婚礼的标配,因为那时候女子出嫁要跨过相当远的征程,所以就要戴上盖头,防止途中的风沙,这种盖头本就是一种马上的装束,唐朝时期由西域传到中原,成为了一些贵族女子的头饰,在宋朝,民间也开始喜欢这种能够遮脸的装饰。

三、红盖头的由来

关于红盖头的由来有很多,就比如说关于诸葛孔明的夫人黄月英,在婚事上担心自己的丈夫是一个贪图美色的人,所以就让对方先知道自己相貌平平,结婚的时候再戴上红盖头,结果发现丈夫没有让自己失望,后来就有了新娘戴红盖头的说法,古代的婚姻大多都是洞房花烛夜的时候,新娘新郎才能见到,所以新郎在掀起红盖头的时候看到新娘的面貌,大多数是美好的象征。

古代新娘结婚的时候,头上都要盖一块红色的绸缎,叫做红盖头。这个习俗有很多说法,有的说是为了遮羞,有的说是为了保佑新娘子平安入洞房,有的说是为了保持神秘感。红盖头要在晚上洞房的时候才能摘下来,而且必须由新郎亲手摘下来。

古代新娘盖头的时间确实很长,有时甚至要一天以上。古代盖头也比现在的要厚很多,不透光,不透气。这样做可能会让新娘感到气闷憋得慌,但是她们也没有办法,因为这是一种传统习俗,如果不遵守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1、结婚上头是什么意思

结婚前晚,选择一个吉时去拜神,拜天地,祈求幸福,并且会通知男方在同一时间拜。在结婚当天早上,挑选一个吉时,让新郎、新娘父母或“有福气”的辈分比较大的长辈,给准备出嫁的女儿梳理头发,边梳边说些吉祥的话。此仪式表示子女自此真正长大成人。 头前应先行用碌柚叶淋浴及穿上全新的内衣裤及睡衣,然后要择一个看见月亮的窗口,燃起龙凤烛后要连同三碗汤圆、生果、烧肉、鸡,诚心向天参拜,更要准备木梳及篦梳代替尖梳、针线包、红丝巾;而铰剪代表有利、子孙尺、镜乃取其光明继后之意,即所谓「龙头镜,铰剪尺」。

2、结婚上头仪式

上头仪式通常系在大婚前一晚或者大婚当日举行仪式前。象征着一对新人步入成人,开始组织新的家庭并担负起开枝散叶的光荣使命。当然上头仪式作为一个重头戏是需要择好时辰的,一般男方要比女方早半个小时,事前双方均需要沐浴用绿柚叶水淋身,更换好新的内衣裤、睡衣裤。到可以看到月光的地方再由好命婆(一般就是男女上方家族中的长辈,要求父母双全、子女健在,夫妻和睦的)帮其梳头。

新娘子的头发会梳成发髻,表示她会嫁作人妻踏入成人阶段。当然,一边梳头一边会讲出上面的吉祥说话:“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寓意一对新人同携白首,婚姻美满。需要把扁柏和红头绳一起系在新郎或新娘头上,这样就算礼成了。

男方上头需要准备的物品有:

尖梳,镜,龙凤烛,子孙尺,红头绳,扁柏,龙凤剪刀,汤圆三碗(每碗九粒)上头完后同家人及兄弟同吃。

女方上头需要准备的物品有:

梳,篦,针,线,龙凤烛,龙凤剪刀,镜,红头绳,扁柏,子孙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6395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