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其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贵州结婚风俗也绚丽多彩,是贵州的一块绚丽的文化瑰宝。
1 闹房
闹房从公布结婚信息、开始邀请亲朋好友乡里乡亲开始。与男方年纪相仿的好朋友就会到男方家里喝酒、聊天、玩,直到深夜。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庆贺他们的朋友;同时也是为了趋走“不干净”的东西,让新房保持热热闹闹的局面;三是因为他们会在婚礼的时候帮助他们的新郎抢新娘和帮忙摆筵席。在女方请客的前一天,这帮人会到新娘家中喝酒。
2 女方请客
贵州花江地区的筵席规则是:筵席必须是主人自己家里做给朋友吃,不能在餐馆里面请客。摆筵席那一天一共吃两餐。早餐——在上午10点半左右开始,且只有一个菜:青菜豆腐汤(一清二白),当然是辣的,因为青菜豆腐汤外加干辣椒是他们的特色菜。第二餐——在下午4点左右开始,只有六个菜(象征新娘新郎一生顺利之意)。
在筵席进行中,女方必须安排几个加饭的人员端着装饭的盆子在筵席中央不停的走动,看到谁需要饭就立即给他加饭。这是风俗的同时,也是因为贵州人吃筵席非常的快,从开始上菜到最终吃完,一共所用时间不到8分钟,所以需要专门加饭的人。当他们还未吃完的时候,第二轮饭局的人已经站在正在吃饭者的后面,等待着坐下吃饭了。
3 过礼,接新娘,送亲
在女方请客的空挡时间中,男方的父母会陪同新郎在新郎亲朋好友的帮助下送礼到新娘家中。礼品有:首饰盘、红包盘、新娘服盘、新衣服盘、新内衣内裤盘、鞋子盘、红鸡蛋盘、红核桃盘、卤猪盘、瓜子盘、喜糖盘。当新郎送礼进门的时候,会安排一个人辈分比新郎小、年纪较大的人倒水给新郎让他洗脸。
女方请客当天的晚上11点半,新郎会在他朋友的陪同下来到新娘家里接新娘。要尽情的为难新郎,让新郎受尽“折磨”的之后再让他进门。他的朋友就是帮新郎解围、帮他撞们的人了。反正在怎么玩也必须在11点55让新郎进门,以便在12点的时候准时接走新娘。
接到新娘后,新娘的父母只能送人到门口,不能走出门,也就不算送亲客。新娘的其他亲人就提着新娘的物品和送亲物品,送亲到新郎家。送亲时,新娘由亲人背下楼再由新郎家中的长辈扶着,撑着红伞走在前面。(红伞——喜庆、驱邪。走在前面——取路面干净,没有被人走过。)送亲走出新娘家中后,新郎就遭殃了。他的朋友们会在几天前买很多鸡蛋,然后将其晒臭,这就是臭鸡蛋了。用臭鸡蛋来砸新郎,所以新郎非常之惨淡,如果中招就浑身都是臭的,而此时没有人会帮助他,只有受着吧。送亲到家后,新郎家人会煮消夜给送亲客吃。消夜只有一个,那就是当地特产——煮粉。然后陪新娘带到2、3点就回家。
4 正式结婚筵席
接到新娘后就是正式婚礼,由男方请客吃饭。同女方请客程序是一样的——两餐。不过这时的第二餐的菜色会多一些,有12个左右。送亲的人员此时可以到男方家中吃第二餐的酒席,当然吃饭的时候不能跟随男方亲友一起在外面吃,只能在新郎新房的客厅中单独摆酒席让送亲人员吃饭。吃完就陪新娘,陪到晚上11点左右,然后离开。
5 男方闹新房
各种恶搞游戏尽情出招。
6 三日回门
回门之前的几天,新娘只能在自己的新房——也就是新家中活动,绝对不允许外出活动。三天之后的清晨(凌晨4点左右),新娘就在新郎的陪同下回娘家。(因为早,在这一天路是没有人走过的,非常干净的路面。)然后在娘家吃早餐和午餐。回门后新娘可以出门了。也就真正的完成了新婚典礼。
不一样。
山西和贵州结婚风俗不一样的,山西各地风俗稍异,雁北平兽一带是新郎、新娘共喝一盅酒,称为“玉皇酒”,又名“和好酒”;闻喜等地则衍变为新郎、新娘在新婚之夜同吃“合婚,贵州也有自己当地的婚俗。
一、常见的结婚风俗有哪些
1、挑选吉日(请期)
选择结婚吉日在古代婚俗“六礼”的请期。一般先要测算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然后在想要结婚的这一年里确定吉月和吉日,再回过头来判定选定的日子是否跟新郎、新娘,或其他家庭成员的属相相冲等,综合考虑后,选择一个都不相冲的吉日即可。
2、订婚
订婚是一种立约行为,订婚仪式会在当天宴请双方亲友,告知众人此对情侣双方准备结婚。也可引申指代从求婚被应允(订立婚约)到正式结婚之间的时段。
3、 彩礼嫁妆
彩礼又称“聘礼”,是男方送给女方的。一般是在订婚时,双方父母都在场的情况下送出,且彩礼的金额也需要是吉利的数字。嫁妆是女子从娘家带到丈夫家的物品,是女方父母给女儿的。彩礼和嫁妆一般在金额上是成正比的,彩礼越多,嫁妆也就越多。
4、 结婚礼服
新人的结婚礼服也是有讲究的,可不是想怎么穿就怎么穿。首先,婚礼上的人是不能够携带或者扇扇子的,因为扇子有“拆散”的意思;其次,礼服上不能绣不吉祥的图案,如“生花”,寓意最终感情会枯萎;最后,新娘的嫁衣上不能有口袋设计,口袋象征着会带走娘家的财运。
5、 接亲讲究
首先是人员和数量的选择,像姑姑、姨妈,离婚、再婚、丧偶人士,双方父母都不适合接亲和送亲。在人数上也讲究“单去双回”,即接亲人是单数、接到新娘和送亲人一起回家是双数。接亲的车队也有不走回头路、不走崎岖路、不闯红绿灯、不过不祥地的说法。具体说明可看接亲送亲有什么讲究
6、 结婚当天
首先需要注意红包的金额,最好是双数或者含六、八的吉利数字。其次,新娘在离家前,需要和父母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新人在进门时,不能踩门槛,需要跨过门槛。婚车启动后,新娘还要将扇子掷到窗外,表示不将自己的坏性子带到婆家。
7、 回门习俗
按照中国的婚嫁习俗,新人需要在婚后第三天,或者第六、七、八、九日回门省亲,也是新娘出嫁后第一次回娘家探亲。新人回门时也不能空手而归,需要带上有吉祥之意的礼品和回门钱献给(岳)父母。还有规定不可一人回门、回门不能留宿等禁忌。具体可看新人回门有什么讲究
二、传统结婚习俗
传统结婚习俗不得不提周朝《礼记》的三书六礼。
周朝结婚时要经过六个步骤,分别是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成、请期、亲迎,这就是周代结婚的六礼。进行这六个步骤用到三样东西,即聘书、礼书和迎书,这就是三书。结婚整个流程加这三样东西,组成周代非常讲究的三书六礼。
三、各地结婚风俗一览
在了解了一些全国通用的结婚风俗之后,不同地区的婚俗也会有或大或小的差异,那么下面就让纪小犀再来带你了解一下,全国各地的不同风俗吧。
北方地区
1、北京婚俗
市区不允许放鞭炮,一般通过踩气球或电子鞭炮来代替。而且北京很少给彩礼。
2、山东
在接亲时,时间上有一定讲究,山东人比较喜欢数字8和9,因此接亲一般在早上的八点或者九点进行。迎亲时,还需要有一对比较小的男娃娃和女娃娃,也就是金童玉女来迎亲哦。
3、东北
新郎要准备2根猪肋骨、2条鱼、4根大葱、4把粉条带着去接亲。在新娘家喝完改口茶之后,新郎新娘要给对方互喂鸡蛋和面条。在新房里,还需要由嫂子来给新人叠被子。
4、河南
河南不仅是我国人口大省,结婚彩礼也是相当高的。除此之外,结婚的时候嫂子需要给新娘子梳头,代表已为人妻。婚宴也比较讲究排场,闹洞房习俗比较看重。
5、陕西
在陕西的结婚风俗中,长辈们非常重视订亲送“四样礼”,即两条烟、两瓶酒、六斤左右心头肉和两根并生的莲藕。此外,婚车至男方家时,需由一位拿着两个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轻摸橘子,赠红包答谢。
南方地区
6、湖南
女方在出嫁前有“哭嫁”的习俗,有的地区还发展为一整套“伴嫁歌舞”,表达对父母及亲人的不舍、感激之情。还有,新娘在到达新郎家之后,需要由一位地位较高的男性长辈杀一只公鸡给新娘除晦气,再由女性长辈搀扶她跨过火盆。
7、广东
广东风俗中比较注重订亲环节的“过大礼”和在迎亲前一晚,男女两家分别进行的上头仪式,象征着新人正式步入成人阶段,及父母为儿女送去的美好祝福。
8、重庆
在重庆传统中认为“睡空床,不死夫也死妻”。因此在新婚前一夜,要找一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直到晚上就寝前所有人都要远离婚床,尤其新郎绝对不可碰到床边,会不吉祥。新娘也不可任意躺在床上,否则长病在床。
9、云南
云南结婚风俗中有“换蛊”这一流程,即女方在接受男方聘礼时,需要将首饰等物品陈列于祖先位前,以蛊斟酒互相递换。然后蘸祭,表示两家正式结为亲家。还有拜完天地后,新娘需要进行开脸,由其他女性用镊子和五彩丝线为新娘拔去脸上的汗毛,以标志此女是成婚之人。
10、贵州
一说到贵州结婚风俗,首先就是提亲。新郎家要请一个媒人来新娘家提亲,然后商议彩礼、八字、结婚吉日等问题。新娘在结婚前半个月还有一个哭嫁仪式,是用当地方言以诗歌的形式来哭嫁,寓意着吉祥如意
11、浙江
浙江订婚时,需要注意的风俗有:男方要购买喜糖和包红包,女方要购买男方订婚时所穿衣服和六样,衣服包括一套西装、两件衬衫、两条领带、两双鞋;六样包括柑橘、糕点、枣子、桂圆、莲子、花生。
12、福建
在福建,现在比较流行嫁妆要送一辆车的习俗,且嫁妆中还需要有皮箱两个,寓意好事成双。且回门风俗也有所不同,结婚时,是在男方家办酒;而第二天,则需要在女方家办酒,也叫回门酒。娘家还要派小舅子去迎接新娘。
其实对于人来说,结婚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相对完美的婚礼,这样这辈子就没有遗憾了。贵州是我国西南部的一个省。让让我们谈谈贵州的一些婚礼习俗。
婚礼习俗
贵州的少数民族种类繁多。今天主要介绍贵州布依族的婚俗。布依族美国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禁止近亲结婚。青年男女婚前可以自由恋爱。各地未婚青年男女都喜欢利用节日、集市、团体聚会等场合,以三人、五人、七人、八人的自由组合,通过聊天、欢笑、唱歌等方式相互交谈或表达感情。以此来表达你的爱。其实很多时候,婚俗越复杂,人们越注意这一点,就越能得到人们的祝福,以后的婚姻生活也会更好。
独特的风俗
婚姻:在贵州,新婚夫妇结婚前,有八字婚的习俗。媒人交换了两人的生日,然后找了一个特别的人为这对新人组合角色。如果八字符合,就可以结婚。如果八字不合t匹配,它不适合结婚,但也可以想办法破解。
哭泣:一般新娘可以在结婚前半个月左右开始哭泣。哭泣通常是为父母哭泣。兄弟等亲人,哭得越大声,道德越好。婚后越幸运。
婚礼流程
1求婚
在贵州当地,求婚意味着新郎s家想给新娘请个媒人s家求婚。
2、合八字
在双方父母同意结婚后,一个媒人交换了他们的角色。请专门的人来看看两个人的八字能不能适合结婚。
3家长见面
对,所以双方同意后,会出来相见。谈论婚礼的细节。
4设定时间
看阴历选婚期。
5款待
发请帖邀请客人参加婚礼。
6哭着要结婚
在贵州,女孩子结婚前半个月就会开始哭,结婚时会以诗歌的形式哭。哭闹的父母兄弟姐妹等。虽然哭了,但代表好运。
贵州黔东南居住的大多是苗族人家,人们对苗族最深的印象可能是他们漂亮的服饰以及热情好客的待客之道。其实苗族的结婚风俗也很有当地的民族色彩,既传统又不繁琐,既热闹又不过分喧嚣。苗族人们还会通过唱山歌来表达喜悦之情,结婚时也会有对歌环节,很有苗家的氛围。
订亲
男方征得女方家同意后,男方家父母带一把红伞、一只公鸭到女方家举行订婚仪式,女方家摆酒上菜共同表示,算是“订亲”,然后男方家托媒人去讲彩礼钱,确定后,择吉日结婚。
迎亲
结婚这天,男女双方都在家里宴请亲朋好友和同村寨的乡亲。新郎由几个伴郎陪同,带着礼物前去娶亲。娶亲者中要有一位经验丰富的中老年男子,娶亲者到达女方村寨时,会有一引起妇女伸出竹竿拦住去路,要与娶亲者对歌。每对完一首歌,娶亲者都要拿出礼物给这些妇女,她们才会收回竹竿让路。
出嫁
姑娘出嫁的当天,按照老的习俗,主人要请近族中两三个“命好”(当地苗族对有男孩女孩,夫妻健在的人称为“命好”)的妇女替新娘收拾必要的衣裙首饰及梳妆用品等。当新娘更好装临行前,其父母还给一碗酸汤饭吃,意为给酸汤母子做本,以后一本万利有吃有穿。按传统习惯,主人还请一位“命好”的老太替出嫁姑娘编对草鞋,穿着上路。
回门
按照老的习俗,新娘接到夫家后,只住十二天,第十三天送新娘回门。苗族女子婚后常住娘家,到次年农历二月、八月打谷时才由男方父母约一人同去喊来,小住几天,不超过十三天,苗族叫“喊新媳妇”,新媳妇喊来后,到时男方父母约十来个老人同挑粑粑、点心送媳妇回娘家,叫“挑粑粑送媳妇”,较隆重的有二月、八月挑糯米粑,五月挑棕粑三次。
贵州当地的民俗和其居住的民族有关,居住在贵州的各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具特色的结婚风俗。如果是在城市举办婚礼,其实流程是差不多的,有特色且值得人知的是农村的婚礼,一般贵州的婚礼在农村举办的多,也比较接地气,结婚风俗即传统又现代,也比较隆重。
合八字
在双方家长都同意婚事之后,在有媒人将两人的八字交换。分别找人来为两位新人合八字,看看两个人适不适合婚配。不过因人而异,有些人不相信这些,就直接跳过。
哭嫁
在贵州女生在出嫁前半个月就要开始哭嫁,当地会以诗歌的形式来哭嫁。会哭父母、哥嫂、哭姐妹等等,虽然是哭但是却寓意着吉祥如意。
烧香
贵州有一个烧香的结婚风俗,指的是女方出嫁和新人拜堂的时候,需要烧香祭祖。女方出嫁的时候,烧香拜别自己家的先人,祈求他们保佑自己婚姻生活幸福美满。新人拜堂的时候,在男方家烧香,是身份认定。
女方请客
贵州的一些地区的风俗是女方家人一定要亲自在家做饭给亲戚朋友吃,不可以在外面请,在筵席开始时,还要安排几个人为客人盛饭,这也是贵州结婚的一种风俗。
过礼
在女方宴请的空余时间,新郎要送礼去新娘家中。礼品包含:首饰盘、红包盘、新娘服盘等物品。新郎送礼要进门时,要安排个人倒水给新郎洗脸。
送亲
把新娘接到后,新娘的亲人就要提着送亲的物品到新郎家。送亲时,新娘需要亲人背下楼并且撑着红伞走在前面。送亲到新郎家后,新郎要煮消夜给送亲的人吃,最后陪新娘待到两点就可以回家。
婚宴
婚宴在男方家举行。以前的婚宴只有男方出来招待客人,女方在婚房休息,现在婚宴环节是新人一起出来敬酒,向各位亲朋好友表达感谢。
布依族婚俗资料整理与简介
[内容提要] 布依族历史悠久,名称繁多,古代称“濮”或“僚”、“都匀蛮”,以后各代有“西南蛮”、“蕃”、“仲家蛮”、“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户”、“仲蛮”等称谓,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 本文试图从研究报告、专著、期刊、学位论文、论文集等方面简单介绍近代以来我国学者们对布依族婚姻研究的状况。
[关键词] 布依族; 婚姻; 专著; 期刊; 研究报告
布依族早在上古就生活在今贵州地区,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原驻民。其历史悠久,名称繁多,古代称“濮”或“僚”、“都匀蛮”;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元、明、清称“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户”、“仲蛮”,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布依族与壮族同源,由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部族演变而来。近几十年的时间,国内学者对布依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专著、期刊、学位论文的出版层出不穷,如黄义仁先生的《布依族史》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布依族宗教信仰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布依族简史》、《布依学研究》、蒋英的《布依族铜鼓文化》、吴文定的《布依族服饰与地理环境》、《论布依古歌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等,与此同时,婚姻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下面将简单介绍一下布依族婚姻方面的资料,回顾学者们的艰苦历程一:
研究报告
布依族主要聚集有贵州地区,所以对布依族的研究也就自然的以贵州为中心,贵州省对其研究出来的成果是最多的。如伍文义先生的“平塘县上莫乡布依族社会历史及婚姻丧葬”,文章中的第二部分婚姻习俗就论述了布依族婚姻[1];“镇宁扁担山布依族婚姻调查报告”[2] 此篇从民族学、社会学角度对扁担山布依族婚姻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研究其性质以及它对布依族社会发展的影响,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要确立婚姻必须经历“请布社”、“卡介”、“得娟”、“艾把”、“得把”等过程,此外,还对榔梢习俗作了一些讲述;“水城特区猴场、红岩民族乡婚俗与节日礼仪调查报告”的第一点谈论婚姻[3];雷广正的“平塘县掌布乡布依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其中的第十五小点—婚姻、丧葬[4];赵崇南的“望谟县乐康乡布依族生活习俗调查”,文章中的第四小点论述了姓氏、婚姻、家庭[5];唐合亮的“三都县周覃镇布依族生活习俗”的第六点谈论了婚姻制度、家庭、家族[6],给我们介绍了完成一桩婚事大致有如下过程,即提亲、吃开口饭、订婚、讨八字、送报、结婚;“惠水县羡塘乡民族婚俗与家庭状况调查”的第二点就说到婚姻制度[7];邹晓辛的“长顺县广顺区苗族布依族习俗调查”[8]。
二:专著
光写婚姻的专著较少,但在其它专著中写关于布依族婚姻的资料却很多,诸如;邹绍志编著的《中华奇婚异俗》第371---382 民族出版社出版 2001年9月,其中有“追打‘鲍鼓’”和“吹木叶、送花包”等到文章,所谓追打“鲍鼓”就是指追打男方到女方接新娘的人。追打“鲍鼓”是一种极有特色的婚俗事像,在举行婚礼之前,男方要请两个小伙子和一个姑娘去接新娘,称之为“鲍鼓”和“娅鼓”(即伴郎和伴娘);此外还有李朝龙和李廷兰编的《贵州少数民族风情录》中的婚俗篇, 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5年8月;布依族简史编写组的《布依族简史》中的“婚姻、节日、丧葬”,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160-162;黄义仁,韦廉舟的《布依族民俗志》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41-42;
王伟,李登福,陈秀英的《布依族》 民族出版社,199165-69;黄义仁的《布依族史》 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278-280; 马之骕的《中国的婚俗》 岳麓书社,19882;“中国各民族不落夫家婚俗的比较研究 ”[9];王伟、李登福、陈秀英合著的《布依族》中的“婚姻家庭” 民族出版社 1996年8月;赵叶等合著的《少数民族的风情》中的“布依族的跳月择婚”和“布依族的浪漫婚俗”,后一篇介绍了甩糠包、唱浪哨、送蔗糖、抢硬币等婚俗,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6年1月等等;
三:期刊
布依族婚姻的期刊资料可以说较其它方面资料更丰富一些,开国前后不久的有陈国钧的“北盘江夷人的婚俗”[10] 发表在贵州苗夷社会研究312页 ,陈赤子的“北盘江夷人(仲家)婚俗”[11] 社会研究53期;“仲家婚俗”[12] 新贵州概观388页;赤子的“夷人婚俗”[13] 新贵州概观390页;冯深的“‘不落夫家’—一种日趋没落的民族婚姻习俗”[14] 光明日报1957年4月26日3版;范宏贵的“‘谈谈坐家’和‘不落夫家’”[15] 史学月刊1959年12期;汛河的“出嫁歌(哭婚调)”[16] 山花1962年11期和“布依族的婚俗” 贵州文史从刊1981年3期;莫俊卿的“布依族‘戴假壳’习俗” 民族文学1980年9期和“扁担山布依族的‘戴假壳’风俗——论母权制和父权制的斗争”[17] 贵州民族研究1981年1期;龚佩华和史继忠合写的“布依族婚俗分析”[18] 贵州民族研究1981年3期;亚光的“布依人的婚礼”[19] 山花1982年5期;马启忠的“布依族婚姻习惯的调查”贵州民族研究1982年3期等。此外,近几年发表在期刊上的文章也数不胜数,如吴文定的“布依族婚姻礼仪”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05期;何岭的“布依族婚礼八仙乐整体性量化分析—以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布央’八仙乐为考察案例”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2005年04期;张明仙的“文化视野中的罗平布依族当代婚姻变迁—以云南省罗平县鲁布革乡木纳村婚姻状况调查为例”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05年05期 ;刘洁的“布依族妇女婚姻状况改变的意义”和“论布依族妇女婚姻状况的变化及其原因”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分别为2005年02期和2004年03期;张明仙的“罗平布依族婚恋歌谣与婚俗”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 2002年04期;肖毓的“布依族妇女的婚恋观”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03期等等。
四:论文集
论文集资料也有不少,诸如:严汝娴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婚姻家庭》 其中西南地区篇里收集的陈秀英的“布依族”;《少数民族民俗资料》(下册)第53---62页,其中收集了韦廉舟的“布依族的婚嫁礼仪”、罗竹香的“布依族的要荷包”和莫俊卿的“布依族戴‘假壳’习俗”三篇文章;欧阳若修和韦向学编的《中国婚俗集锦》 第117---133页 漓江出版社 1986年11月,其中收集了黄震尧先生的“布依族的婚姻习俗”、陈克进的“布依族的‘浪哨’和婚礼”、郑秩威的布依族的‘跳月’、冯俊科和“布依族的‘不落夫家’婚俗”和何彩孝的“匆匆离去的新娘”五篇;刘柯编的《贵州少数民族风情》 云南出版社 其中收集了“布依族婚俗”和“罗甸布依族的婚礼”两篇文章等等。
五:学位论文
岑勇的“浅析兴仁县鹧鸪园村布依族婚姻习俗” 贵州民族学院民放文化学院民语班02001级;此文谈论了布依族婚姻,经历过封建包办、向自由选择的演变过程,自由选择的一桩完整婚事,一般要经过择偶、提亲、订亲、结婚四个程序,每个程序礼仪丰富多彩,其中存在着一些落后的礼仪,导致婚姻的悲剧。罗恩艳的“贵州黔西南州布依族婚姻习惯法研究” 贵州民族学院法律系。
六:汇编
汇编的资料相对要少一点,主要有“民族志资料汇编” 贵州省志民族志编委会 和“贵州省布依族婚姻资料索(汇)编” 中国科学院贵州分院民族研究所 1963年3 月19页。前者收集了马启忠、杨若芝的“布依族婚住薄⑽馑承摹白显撇家雷濉薄⒗坠阏摹肮笱羰形诘鼻卤す绮家雷迳缁岬鞑椤比辔恼隆:笳哐芯康淖柿峡梢运凳茄芯坎家雷寤橐鲎钣腥ㄍ缘淖柿希酉吕春臀蚁爰蛞亟樯芤幌隆\
此篇文章分十点论述,第一,写择偶——婚姻的限制。布依族青年男女婚姻的缔结,一般是父母包办的,但由父母之命缔结的婚姻,并不是毫无约束的,由于种种历史、社会的原因,还受到一些封建关系、传统习俗和迷信禁忌的限制。如同宗不婚、要八字相容、亲上加亲、女大于男、门当户对、民族间的限制等。二,订婚。其中讲了些订婚的约束力、财礼等内容。三,结婚。其间论述了镇宁地区、北盘江流域、安顺地区、贵阳地区、龙里贵定地区、兴仁地区等结婚形式。四,“坐家”和戴“假壳”。坐家:妇女结婚后不常住夫家的风俗叫坐家。戴“假壳”:在男家需要新妇来家长住时,还得经过一次戴“假壳”手续,假壳是一种形似畚箕的女帽,以竹笋壳为架用青布包扎制成。,五,赶表。布依族青年男女常利用各种机会公开或半公开的追求异性,对唱情歌,倾吐爱慕之情,这被称为“赶表”,有的地方又叫“闹门墙”、“玩表” 、“扬哨”等。六,逃婚与抢亲。七,离婚。八,再醮与续弦。再醮:寡妇可再嫁。续弦:中年与青年男子丧偶,都可以续找对象。九,纳妾。主要是在解放前。十,入赘。即招婿。
布依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宗不婚,不同辈分者不能通婚。解放前,布依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布依族家庭中父亲具有绝对权力。布依族青年男女一般在赶场中物色意中人,如果互相满意就上山对歌,布依族称之为“浪哨”,“浪哨”是会朋友的意思。这个社交活动不只限于未婚男女,巳婚者也可参加。参加“浪哨”活动,对未婚者来说是初恋,对“巳婚”青年来说,如果他(她)对父母包办的婚事满意,那只是来炫耀唱歌的才能,反之,则表示对包办婚姻的反抗。“浪哨”中除唱情歌外,还唱苦歌、告状歌和逃婚歌等。过去有的青年男女对歌多年,情投意合,于是双双逃离家乡去远处安家,有的逃不出封建制度的罗网,便双双以死殉情。 布依族结亲过程颇为讲究,一般要经过“择偶”、“订婚”、“要八字”、“结婚”四个环节。布依族青年男女,不论是自由择偶还是经媒人说合,缔结婚姻必须举行订婚仪式,一门亲事一经谈定,男方家马上择定日期邀请二三人携带礼物去女方家举行订婚仪式,称为“吃订亲酒”。解放前,布依族有过“不落夫家”和“戴假壳”的习俗,即新娘在婚后,回娘家长住,有的住一两年或三五年,有的长达十几年。每年在农忙时节,回到夫家。如此往返,直到妻子怀孕,或长大成年,之后才到夫家定居下来。“戴假壳”是丈夫为了及早结束女方“不落夫家”生活的一种方法,如果妻子被戴上了假壳,即可到夫家定居。
参考书目:
[1][4]贵州民族调查(之二)贵州省民族研究所,1984年10月
[2] 贵州民族调查(之三)贵州省民族研究所,1985年10月
[5][6] 贵州民族调查(之四)贵州省民族研究所 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1986年8月
[3][7] [8]贵州民族调查(之五)贵州省民族研究所
[9] 王承权民族研究,1993 年6月,P 40-51
[10—19]贾忠匀布依族研究资料目录 学苑出版社,1988年10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