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结婚风俗

山东结婚风俗,第1张

  找媒人、见面、订婚、举办婚礼。

 1、找媒人:介绍对象首先找个媒婆,十里八乡基本村村都有,以职业的居多。即使两家互相认识,一般也要找个媒婆。这样交流起来有个缓冲,有不同意见也不会伤及脸面。首先要送礼给媒婆,无非是烟酒烧鸡之类,我们那一般要搞两只烧鸡,其他的看对方是否喝酒、抽烟,选一样。以后每个环节都要给媒婆送礼。

 2、见面:找到目标对象,由媒婆安排见面。初次见面只是看看身体条件基本不谈其他,有时甚至只是在集市上远远的看看基本不接触。如果没啥问题,下次安排到女方家里见面,这样就会谈一些家庭条件方面的具体情况。当然也有过笑话个例:有个人腿脚不好,赶上下雨天去见面,故意在门口摔一跤得以掩饰其身体缺陷,媒婆收了礼也没戳破。后来被女方发现,给媒婆一顿臭骂。见面过后到订婚还有一段距离,可长可短基本就是考验期,逢年过节男方都要去送礼。

 3、订婚:接下来就是订婚,基本不会有什么仪式,基本就是互相见面包括七大姑八大姨都认识一下,以后见面方便打招呼。订婚过后到结婚还有一段时间,往往女方偶尔要到男方家帮着干干活、做做饭啥的,一是两人增进一下感情,适应一下对方家庭的生活习惯。基本这个过程,女方会连男方家成员的饮食习惯、个人嗜好全都搞清楚。当然这个过程基本女方晚上要回自己家的,如果远的的话也会单独住或者跟对方姐姐、妹妹啥的一起住。

 4、举办婚礼:结婚之前要把婚房准备好,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啥的准备好。女方会把陪嫁的家具(这个不一定,也可能是盆盆罐罐的日用品)、被褥(一般会好几套,基本五年十年的都够用)准备好。然后定日子大摆宴席、整个村里的人都去随礼吃饭。

  建国前,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至于男女本人没有自主权,自由恋爱被视为“大逆不道”。正常的婚俗,一般要经过通媒、定亲、送婚帖、贺喜、迎亲、住日子等过程。通媒男到十五六岁甚至十二三岁,即由父母央媒求亲,也有在儿童年龄即定婚的,俗称“娃娃亲”。若女方聘媒向男方求亲,名曰“倒提媒”,如女方要求男方条件高,习称“攀亲”。双方父母在对彼方年貌、人品及家庭财产情况探听了解后,认为基本可以,即行“允婚”。允婚时必男家先允,女方后允,互相允婚后即委托媒人换“小启”(俗称换小字),载明属相年庚及生辰日月。双方央人(多为算命先生)“合八字,无冲克和不中意处方可成亲。再另择吉日交换正式婚约,称“大启”。也有到男家亲自看的,叫“相亲”,若相不中,则不吃男家饭告辞。男女通婚年龄以女大为贵,俗说“女大一,穿金衣”、“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五,赛老母”。

  定亲多称“传柬”或“换帖”。男家写好柬帖(即定婚书)附彩礼送女家,女家回帖,作为定亲的依据。换柬后,亲友邻居送物送钱祝贺,男家备酒席答谢媒人和亲友。

  送婚帖又叫“送年命帖”。男女到结婚年龄(一般女在十八岁以上,男小则十二三岁、大则二十几岁),男方根据女方的命相,请人择定吉期(俗称“选日子”、“看日子”),并将吉期通知女方,女方若同意,便选择吉日良辰,正式向女方送婚帖。帖上写明迎亲日期、新妇冠带、坐帐、开面、梳妆、上下轿的方向及禁忌等事宜。女方家中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置办被褥、衣物、首饰、家具等陪嫁,做婚嫁准备。

  贺喜婚前,男方.的亲友邻居都备礼品祝贺。称“贺喜”。向待嫁的女子送喜礼,称作“填箱”或“添箱”。男方在结婚前一天备席庆贺。

  迎亲俗称“办喜事”。迎亲的前一日,女方即将嫁妆送至男家。男方帖喜联、挂喜幛、铺炕、填枕头做好迎娶准备。晚上,新郎给近处的亲友长辈“行礼”。迎亲这天,按既定时辰,男方排列仪仗,吹鼓手奏乐,用轿(较贫者用车)到女家迎娶。娶亲有“大娶”与“小娶”之分。一乘轿为小娶,即备花轿一乘将新娘抬来,谓之“不迎亲”;大娶用两乘轿,新郎乘官轿到女家迎亲,另一花轿为新娘所备,去时由幼童乘坐,俗称“压轿童子”;轿内还要放一只大红公鸡,回时女方压回一只母鸡。不论大娶或小娶,其习俗大致相同。嫁女开脸、上头后便开始少吃少喝、坐炕待嫁的“禁闭”生活。男方到女家迎亲必须带红袄、红毡、红头巾等。

  是日,新娘早起梳妆打扮,蒙上头红,吹鼓手高奏喜乐,新郎在送女客的陪同下,拜辞岳父母,例行“谢亲”等礼,然后新郎先上轿,新娘由自家亲人用椅子抬入轿内,俗称“发轿”、“升轿”,宾客坐车随行。新娘升轿离家时必洒泪而泣,以示依恋。路上,大红纱灯开道,笙箫唢呐齐奏,车马轿夫前簇后拥,轿面四闭,新娘不得与外界接触,若路人相遇,即躲避让道。来到男家村头和门首,鞭炮齐鸣,并按规定的时辰和方向落轿。即有人点燃草束绕新娘所乘彩轿一周,称之“燎轿”,传说可以驱除邪气与不祥。在鼓乐及鞭炮声中,由娶女婆和陪女扶驾新娘进入大门,脚踏红毡(曰倒毡),至院内摆设的香案前,与新郎并立,行拜天地之礼,礼毕,新娘入洞房。有的地方入洞房时,男家长辈则在院子里撒大枣、栗子、花生(有的地方缝在被角内或装入枕头内),亦取谐音“早得贵子,并男女花着生”之意。洞房花烛高照,新郎揭去新娘的蒙头红,同吃“宽心面”、共饮“交杯酒”,并例行填枕等仪式,新娘开始“坐帐”,亦称“坐床”,多为一天。是日,不论辈份大小,好事者大闹洞房,直至深夜。新婚夫妇睡下后,有青年男女窗下“听房”(听悄悄话)的旧俗。新婚日,男家张灯结彩,帖红喜联,杀猪宰羊,盛宴款待亲友。境内还有抢娶的风俗。即同时同村若有多家娶亲者,则认为谁抢在前头谁家吉祥。故迎娶的时辰多在黎明之前。

  住日子、会亲家婚后第三天,新娘回娘家住两日,曰“住对日”,或女家下帖接闺女请女婿。,新郎、新娘双方同去岳家,此谓“回门”或“认亲”(俗说“接三天”)。女家设宴款待女婿,俗称“请女婿”。接三天回来,新娘拜见公婆及近族长辈,并祭告于祖祠或去祖茔祭奠,然后下厨房做饭。至第六日,男家复设宴“会亲家”,同时宴请至亲好友。聊城一带除3天回门外,娘家人还要接6天、9天、12天等;同时还有“住对月”的风俗,即新婚后一个月,娘家人把新娘接回去住几天,然后送回婆家。这种风俗至今存在。至此,整个婚礼程序结束。如此繁缛礼节,贫寒人家难以讲究,极贫者则由老人陪同新娘持一小包袱至男家即为完婚。

  建国前,境内男女早婚现象较为普遍。富裕之家多有十几岁甚至八九岁即成婚娶妻者,女子的结婚年龄多在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之间,有的“童养媳”十二三岁即被迫“圆房”成婚。另外,男子可以一夫多妻,除“正配”以外,其他均称为“妾”。未婚青年男女死后,也有的经人撮合将尸骨并葬一处,配成“冥婚”,亦称“结鬼亲”,或叫“阴亲”。贫困者无力娶妻,亦有入赘于女家成婚者,俗称“倒插门”,或“招养老女婿”。还有抢婚(多为寡妇再嫁)、近亲结婚等陋俗,建国后均被革除。

  嫁女忌讳较多,如做嫁衣忌用寡妇及儿女不全者,寡妇不当送女婆,姑姑不迎娶新娘,姨、嫂不送娶,俗云:“姑不娶,姨不送,嫂子送了光着腚”。

  建国后,人民政府大力提倡自由恋爱和喜事新办,繁缛礼节多被革除。城乡自由恋爱者增多,但多数仍需媒人说合。双方认为合适,即安排见面,若互相有意,双方交换手绢或钢笔之类,此谓“换手绢”或曰“小见面”,然后约定订婚日期和仪式。订婚日,男方携带重金、重礼送至女家,女家设宴待客,即为“定婚”。女方同意后,择日到男家,称“认家”,男家长辈给“见面礼”。多有趁此照定婚像者,个别仍有换帖者。到了国家规定年龄,男女同到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多数认为不举行婚礼不谓结婚,故多另行婚礼。婚礼较之过去大为简便,一般由婆家用车辆接新娘,也有娘家送来者。新婚之日,男家张灯结彩,燃放鞭炮,盛宴宾朋。闹房之俗依然。城镇青年视举行集体婚礼或旅游结婚为时髦,简便文明,愈来愈兴。但是,门当户对的旧观念还根深蒂固,仍有恋爱不自由、索要彩礼、变相买卖婚姻、包办婚姻及早婚等现象。

  凡结婚者,男方亲友街坊多有道喜者。至亲厚友贺礼较厚,一般多送喜幛。喜幛一般有布料,亦有丝绸、毛料、被面、毛毯等,也有送工艺装饰品者,讲究实用的则送炊具、茶具等生活用品。街坊一般关系者多“凑份子”相贺(多为现金),每份多少不等。现金用红纸包好,俗称“红包”。主家下帖宴请送礼者。近年,喜宴之风愈来愈盛,规格也越来越高。女方在出嫁之前,亲友多送些衣料、时装等物品,以示祝贺,也有相助之意。

  下面是现在聊城结婚的具体细节,供你参考:

  山东聊城冠县一带农村结婚习俗(细节)

  参加了个婚礼,是聊城冠县那边的,挺热闹把过程写下来,与大家同乐!!

  新娘新郎是媒人介绍的,(现在农村大多数也是自由恋爱了,介绍的越来越少了)不过在介绍之前他们就认

  识,是小学同学

  结婚前一些时间,女方家里准备好了嫁装,等结婚那天女方带入男方家里而男方准备好的是:一座新房子,再加床等用品结婚前几天,新娘要找好伴娘和化妆盘头的人员伴娘一般是自己院里的(直系或旁系亲属)

  结婚当天早上,新郎家先出车来新娘家拉嫁装(这一趟新郎不来),等拉走嫁装之后新郎等一队人马浩浩荡荡的来到新娘家,进新娘家后,要亲手给新娘带上喜花,女方要准备给他们做喜面然后新郎和女方全家人合影冬天新娘穿的一般都是里面套着一身红的套装,外面套婚纱,婚纱外面披两条红绸缎(也有披一条的)新娘要离开娘家,伤心的哭泣,不想离开新娘上车时,要换双新鞋再上车然后就一路的回新郎家去了记得回去的路和来时的路一定不要是一条,不能走回头路新娘要随身带的有:铜镜和糖果,在半路时,新娘把铜镜翻到正面来,是辟邪的

  来到新娘家,新郎把新娘从车里抱到院子里,院子里有好多男方院里的人,在院子的上头摆上两把椅子,是让新郎的父母坐的他们在院子里举行了:一拜天地,二拜爹妈,夫妻对拜的礼节在举行仪式的中间,有好多人和新娘新郎闹,让他们抱一个,还有人跑过去把两人推到一块越闹越旺,如果没人闹的话,就显得不太好啦然后让新娘入东屋或西屋里吃喜面,新娘子吃了不能咽,得吐到门后面,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然后新娘进喜房,里面的人把门关上,不让进,给新娘新郎出难题,让新郎把新娘抱起来,应该说是举起来,让里面的人看到为止进入喜房,又是一顿闹闹一会,就该新娘子给大家磕头了,其实也不是真磕,主老婆婆喊着人名,最后掬一个躬就行了磕完头,亲朋好友都开始拿"头钱"都拿完后,让新郎妈当面数,最后由她出钱凑个整数,给新娘收着这些都完后,开始吃饭,新郎家自己请的厨师,在自家做每个村上都有这样的厨师,手艺很不错在吃饭期间,新郎和几个人轮番敬酒,新郎不喝再后来就是双方父母聚聚,在见面时,摆上好菜好茶,但谁都不能动,只能看,这是习俗,不知道什么原因

  然后新娘子随父母回家,等新郎晚上去接回来接回来后,可就是进入了闹洞房阶段了,不过俺没参加,没能见识当晚的热闹忙忙碌碌的一天过去了,再接下来就是每天都有男方院里的人请新娘吃饭,认认门

山东龙口的结婚习俗

择吉日:一对恋人办完结婚登记手续以后,便是择定吉日完婚。人们大都愿在传统吉日--农历三、六、九日举行婚礼,而且多集中于新年后和春节前。究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新年到春节正是农闲季节;二是过了新年又增一岁,便于登记;三是时令是隆冬,结婚准备的食品不会腐烂变质,易于保存。近年来,旅行结婚、集体婚礼之风渐盛;结婚时在饭店宾馆设筵或在饭店定菜的作法比较普通,这一切并不受时令、节气和吉日的限制,比较随便。 撒请帖:择定吉日之后,就要通知亲友。方式是撒请帖,这是男方要做的一件大事。对一般亲友只用单帖,但对女方的长辈如祖父母、父母、叔伯等人的请帖却是不同凡响,别具一格的。要用单帖八倍的红纸折叠成八等份,俗称"八折贴"。 迎新娘:龙口市农村迎新娘,曾用过花轿、马车、自行车。而近几年,用汽车之风甚盛。新娘进门,夫妻双双在鼓乐声中,在伴娘、伴郎陪同下,进行多次鞠躬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中午时分,大摆筵席招待宾朋,新郎、新娘还要向宾客轮番敬酒。饭后,仍然接待宾朋,直至黄昏。 闹洞房:室内灯火通明、宾客满堂,笑语连天,青年男女们便自动选出主持人,向新婚夫妇提出各种要求,强迫完成。对人们的愿望,小两口必须欣然接受,尽量满足。 会亲家:在举行婚礼时或在第二天,女方的父母或叔、伯到男家同亲家会面,谓之会亲家。要吃上一顿丰盛的午餐,陪席的,多是村里的名人或长辈,他们谈吐文雅、举止不凡,既给男家装潢了门面,又给对方一个极好的印象。 新媳妇习俗种种: "想要走,三六九。"这是一条对女子婚后走娘家、回婆家的日期的规定。但照老人们的解释,说是三、六、九日是"黄道吉日,宜于出行。" "三月三,送春燕。"农历三月初三日到来之前,娘家便准备下用精粉捏成的伶巧的小燕儿百只,加以人工描绘,涂上五颜六色。三月初三这天,姑娘们便把描好的春燕装进了食盒带回婆家,婆家留足之后,再分给他们的亲戚和邻居们,一来表示礼尚往来,二来借以夸耀亲家制作工艺的精巧。 "四月八,加吉俩"农历四月初八这天,成为新媳妇给婆家送鱼的节日,以表示对公婆的孝心。加吉鱼不仅是筵席上的珍品,而且名字又相当吉利,因此,给婆家送加吉鱼是最好不过的了。至于端阳送粽子,中秋送月饼,重九送酒,冬至送猪头等,那就更不在话下了。

山东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人们给人的感觉就是豪爽淳朴, 山东结婚的风俗 有哪些呢?是不是跟他们一样豪爽呢?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山东的结婚风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山东结婚习俗一、择正日

婚礼当天的日子被称为“正日子”这天通常是由男方家来挑选的。非正日则称为“待客日”,通常要比正日子早三四天,女方家挑选。待客日当天,新郎要在新娘家帮忙招呼客人,新娘家里要摆酒席宴请所有的宾客。两位新人要换上礼服一起接待亲友,等宴席结束后新郎回到自己家中,等到结婚正日子才能见新娘了。

山东结婚习俗二、迎亲

在山东结婚迎亲是越早越好的,因为当地有“抢头”的风俗一说。一般新郎的迎亲时间会找算命先生算好时辰,通常会带有9或者8等吉利数字。男方家安排接亲的人数必须是单数,加上新娘以后就是双数了,接亲人数最好控制的十多个人以内,其中应该有一对小朋友。新郎去接亲的时候要带一块里脊肉给岳母吃,寓意“离娘肉”。

山东结婚习俗三、送亲

关于送亲的人数没有一定的要求,但是新娘的弟弟一定要去,跟新娘一起坐在主婚车上,称之为“压车”,然后新郎会给一个大红包。新娘的父亲可以去送亲,但是母亲是不能去的。此外母亲在女儿出发的时候要哭嫁,新娘也要跟着一起哭,据说这样会让娘家富裕安康,称之为“洒金豆子”。

山东结婚习俗四、结婚

新娘到达新郎家后,要给男方妈妈头上戴上花,然后改口叫爸爸妈妈,这时候会收到一个大红包,称为改口费。改口费一般是1001元,寓意着 “千里挑一”。进入新房后,新娘要吃枣子、花生、桂圆、莲子,寓意着“早生贵子”。新房内的柜子和箱子都要放些硬币,寓意着富贵发财,最后就可以按照约定的时间去酒店举行婚礼了。

文章小结: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山东结婚习俗,希望可以帮助一些有需要的朋友们。其实各地的结婚风俗都大同小异,结婚之前一定要详细了解清楚当地风俗,以免结婚的时候闹出一些尴尬场面。

1、订婚:男女双方经过认识之后,如果有意结为伴侣,可以到男女任何一方的民政局去登记,领取结婚证。2、婚礼:结婚当日新娘由自己的父亲或者是兄长背到新郎家里,然后拜堂成亲。3、闹洞房:在婚礼结束之后,新郎新娘会被要求和亲戚朋友们一起闹房,这个时候新郎新娘会被整的非常的难堪。4、回门:结婚三天之后,新娘要和自己的新郎回到自己的娘家,然后再由新郎的兄弟背着新娘回到自己的家里,这样就完成了整个婚礼的仪式了。5、拜堂:在结婚的当天晚上,新郎和新娘会被新郎新娘的家长要求在自己的家里拜堂,然后再举行结婚仪式。6、回门:结婚三天之后,新郎和新娘要回到新郎的娘家里,然后再由新郎的兄弟背着新娘回到自己的家里,这样就完成了整个婚礼的仪式了。

我是滕州的。官桥应该和我们那差不多吧。。。我们那有见面礼。礼金就没有了。。见面礼最少也要1W1吧。还有就是买首饰和衣服。也要快1W吧。。家具什么大多数是属于女方家买。。男方主要就是见面礼,首饰还有酒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6539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