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女人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女人,第1张

  我突然被中国文学史上两位奇女子所震撼。一位是李清照,一位是张爱玲。她们都称得上是天才女性作家。她们的经历和遭遇也都惊人的相似。

  从宋朝的李清照说起,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的表姐夫是蔡京,表妹夫是秦桧,还有个远亲叫王安石。她未沾过他们一点儿光。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喜欢藏书,生活也很富有。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她晚年的词表达她的孤苦生活和爱国情怀。《武陵春》《醉花阴》《题八咏楼》等。

李清照17岁,与宰相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结婚。  她和丈夫赵明诚在青州收集古董,写诗做画度过了最美好的13年时光,那时她们相亲相爱,夫唱妇随。然而好景不长,建炎三年(1129)二月,面对叛军围城,作为一城守官的赵明诚(时为江宁知府兼兼江东经制副使),却置家人与城中百姓于不顾,连夜脱逃,城中将士奋力抵抗,打败叛军。这让李清照很受伤害。

  身边的这个男人,让她越来越看不懂了,关键时刻,怎么连个娘们儿都不如。夫妻间就产生了疏离感,为此也影响到两人的夫妻感情。

  赵明诚因渎职被罢官后,又与李清照“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金石录后序》)。舟过乌江楚霸王自刎处,李清照有感于项羽宁肯一死、引颈乌江以谢江东父老,而不愿苟活的壮烈史迹,挥笔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该诗表面是在吊项羽,其诗外之意是表达南宋统治者的逃跑政策不满,更是对身边这个男人的一种讽喻。之后,赵明诚心里一直颇有愧疚,郁郁而终。

赵明诚离世时49岁,李清照46岁。

  后来李清照为了赵明诚的遗愿,完成了他的著作《金石录》。

  丧偶后李清照,过着流离失所的日子,身体多病,生活十分艰难。此时,遇到了渣男张汝舟。

  张汝舟比李清照小14岁,也是他年前,有一点赵明诚的影响,诱骗李清照和他结婚,实际上是看重李清照的古玩字画。那时的李清照由于战乱逃难,藏品被人连偷带抢已经散尽,张汝舟逼迫她交出藏品,不给就对李清照拳脚相加。李清照受不了家暴,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当时的制度女子与丈夫离婚,自己也要坐2年牢。李清照以她的刚烈性格,依然决然的和张汝舟离了婚,也背叛坐牢,后被朋友搭救,关押9天获释。出来后她顿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给她的暮年又添上屈辱的一笔,实在是一代才女的人生不幸。

  晚年的李清照可谓是孤苦伶仃,回想当年在青州与赵明诚的快乐时光,她写了那首《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亡国之恨,丧夫之痛,霜居之苦,一时涌上心头,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得尽!

    虽然经历了一场场灾难,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之句,表达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充满了关念故国的情怀。

《打马赋》: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谴责宋廷偏安一隅、不思收复河山的无能。

  公元(1155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时年72岁。

    再说另外一位近代的天才作家张爱玲。

    她从小出生富贵之家,她的父亲吃,喝,嫖,赌,吸鸦片,与她母亲感情不和,又娶过两房姨太太。她四岁母亲就去了欧洲,她8岁时候妈妈回来送她去上学,她写了一部小说叫《快乐村》;10岁的时候妈妈又走了,她经常住在学习里,她酷爱画画和写作,那时她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我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上海有自己的房子,过一种干脆利落的生活。”后来,她的愿望基本上都实现了。

  14岁写了《摩登红楼梦》。

  她17岁那年由于去看妈妈和继母发生争持,被继母痛打,然后被父亲关了半年不让出去,她得了病也没人管,后来佣人看她可怜,告诉他父亲再不治就死了。她父亲这才给她治病,病好后她从此逃离了那个家,去投奔她母亲。

  张爱玲在她的作品里记载了这一段经历,她说:“没有风,只有阴历年左近的寂寂的冷。街灯下只看见一片寒灰,但是多么可亲的世界呀!我在街沿急急走着,每一脚踏在地上,都是一个响亮的吻。”她觉得自己能够逃离魔窟一样的旧式家庭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

  在母亲的帮助下她考取了英国伦敦大学,由于二战爆发,就读于香港大学,开始了她文学巅峰创作。

  22岁的时候,《风藻》校刊杂志上刊登了她的作品《不幸的她》,这应该算她刊登出来的处女作。之后又发表了她的《牛》《霸王别姬》这些文章。

  23岁24岁是她创作的高峰期,写了《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传奇》等。她说:“出名要趁早。”

  也正是这个时期认识了她的第一任丈夫胡兰成。胡兰成是个没底线的人,走到哪娶到哪。还没和他老婆离婚就和张爱玲在一起了。

  胡兰成和他老婆离婚以后,张爱玲和胡兰成他们自己立了一个婚书,前半段是胡兰成起草的,写的是:“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后面一句是张爱玲写的,“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就是一个小女孩心中的所想。那一年胡兰成39岁,张爱玲24岁,张爱玲真的迷上了胡兰成。

 

  像 张爱玲这种女孩没有好好谈过恋爱的,再加上她有自己的家庭问题,她跟她的父亲从来没有好好地交流过,不知道什么叫被关爱。因此,如果真的有一个渣男跳出来,对她好一点点,这个女孩就沦陷了。所以张爱玲深深地爱上了胡兰成,她给胡兰成写情话:“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是非常著名的情诗。

  后来胡兰成投靠汪精卫,张爱玲也因此有了污点。汪精卫叛变胡兰成逃跑,每到一处就娶个老婆。在温州时,张爱玲费了好大的周折去看胡兰成,他和另外一个老婆在一起,张爱玲还和他们共住了几天,然后回到上海。两年以后他们离婚,张爱玲也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但张爱玲一直接济胡兰成,直到他死去。

  1981年7月29日,胡兰成死于东京。在张爱玲给她的朋友写的一封信中,她说:“在我生日当天,收到了7000美元的稿费和胡兰成的死讯,难免会觉得这是一个生日礼物。”

1956年,张爱玲在美国申请了麦克道威尔文艺营。当时写作很不顺利,她遇到65岁的赖雅,对她有很大帮助,他们坠入爱河,也很快结婚,那时张爱玲36岁,结婚不长时间赖雅就中风了。赖雅的后半生,基本上是张爱玲在照顾他。对于张爱玲来说,这给她带来非常非常大的精神压力,再加上张爱玲的英文创作又不顺利,这更是雪上加霜。直到1967年赖雅去世以后,张爱玲的生活才有转机。

  在学术领域,张爱玲开始研究《红楼梦》,她后来写了一本书叫《红楼梦魇》。张爱玲说人生有几件恨事,哪几件恨事呢?第一个叫海棠无香,第二个叫鲥鱼多骨,第三个叫曹雪芹《红楼梦》残缺不全,第四个叫高鹗妄改——死有余辜。张爱玲特别恨高鹗,因为他瞎改曹雪芹的文章。后来她自己研究《红楼梦》,写了《红楼梦魇》这样的研究著作,晚年做了很多学术方面的研究。

  晚年的张爱玲变得闭塞,紧张,不喜欢别人打扰她,她住在出租里,地址连她姑姑都不告诉。只有一个叫林式同的人照顾她,需要的时候就给他打电话,平时没有往来。她不做饭,她也不会做饭,吃的东西都特别可怜,就是随便买一点东西,牛奶、面包,给自己吃。她整天抱怨时间不够用,因为她有很多事情要做,张爱玲说:“剩下的时日已经有限,又白糟蹋了四年工夫,在这阶段是惊人的浪费。想做的事来不及做,生活走不上轨道,很着急。”

  她在诗中写到:人老了大都是时间的俘虏,被圈禁禁足,它待我还好——当然随时可以撕票。一笑。”意思是,时间绑架了我,但它随时可以撕票,就是我随时就可能会死亡。

  1995年的9月8日中午,林式同接到了张爱玲的伊朗房东打来的电话,伊朗房东打过来电话说,你是我知道的唯一一个可能认识她的人,你的这位朋友可能已经去世了。然后林式同就赶到了张爱玲的家里。

张爱玲去世的时候,她身边堆了一些纸箱子。她写作是趴在纸箱子上写作的,就是过着这么简单、奇怪的生活。她的身体一直都不好,尤其是牙不好,眼睛也不好,她写作的时候,眼睛里面经常会流出血来。她的眼睛有疾病,牙齿也非常糟糕,但最后是一个心血管的疾病攻破了她,时年75岁。

她的一些朋友,就是在美国的一些中文系的教授凑在一起,把张爱玲的骨灰洒向了大海。刘川鄂在《张爱玲传》中说:“(她)避世而不弃世,执着而不自恃,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对生活负责,所以她还认真做她应该做的事,拒绝她不愿意不喜欢的事,她没有拒绝人生,她只是拒绝苟同这个和她心性不合的时代罢了。”

  两个具有相似命运的天才女性,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和绝世文章。生活给她们太多磨难,她们把这些苦难都化作了自己的金石之作,催人奋进,警人向上。

记得有位名人说:人生是一场相逢,人生又是一场别离。在相逢与离别之间,用华美笔调记下的俗世,最终幻化成了最久长的诗意。

 

1、有爱就有家是由CTMG泰和传媒集团出品,李洪执导,萨日娜、毕彦君、王琳等主演的都市家庭伦理剧,于2012年4月8号在吉林都市频道播出。这部戏以一贫一富的两个现代家庭为背景,讲述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恩怨、离合、成长及谅解的生活故事。

2、下乡知青李红梅在农村爱上了心灵手巧帅气能干的何福生,两个人恋爱结婚,生下一子何晨。三个人在农村过着温馨幸福的生活,返城大潮开始了,何福生不希望看到李红梅为了他而在农村委屈一辈子,于是答应带着孩子何晨与李红梅一起返城。回到城里,他们没有钱没有房子,只好委屈在父亲李宝全的家里。李红梅回城后在新海酒厂当了工人,可是何福生没有工作。李宝全对何福生心生不满,他把不满挂在嘴边,让何福生在这个家里生活的很艰难,何福生感到城里虽大,他却失去了天地。

3、李红兵怂恿何福生倒卖电子表,李红兵被抓面临坐牢,何福生主动要求去换回李红兵,李孝容无奈忍痛让何福生去坐牢了。她没想到小何晨误解她欺侮爸爸。何福生听到岳父和妻子的谈话后,知道自己坐牢对李红梅一家的影响,李红梅去探视他的时候,他提出离婚。李红花的好朋友沈雪意外怀孕,为了给肚子里的孩子找个父亲,她保何福生出来。在沈雪的追求下,何福生和沈雪结婚了。两个人决定南下深圳去发展。何福生想带走何晨,为了何晨将来有更好的发展,李红梅放弃了何晨的抚养权。何福生和沈雪带着何晨去了深圳。何福生和沈雪从做小生意一路做成大企业。而何晨从美国留学回来,成为公司的CEO。何福生和沈雪的婚姻却一路走了下坡。

4、何福生得了肝硬化,何福生在公司酒会上突然宣布要把公司总部转移到山东,所有人都分外震惊。沈雪与何晨对于何福生没有和她商量就做出这么大的决定而感到惊讶和愤怒,而何福生没有给任何一个合理的理由。一家人对于回山东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何福生与沈雪斗智斗勇做着较量。最终以何福生胜利而尘埃落定。何福生一家人回到山东章丘,何福生坐在了饺子馆里吃着热腾腾的饺子,泪流满面。李红梅忍不住伸手去为何福生擦去脸上的泪水,沈雪在饺子馆外面看见了这一幕。沈雪一直以为何福生回章丘是为了前妻,而何福生的目的是在有生之年为家乡做些实事,并且把何晨送回生母李红梅身边。

5、何晨却一直不理解何福生,多次因为李红梅和何福生发生矛盾,他一直认为李红梅抛弃了他,没有给他一个完整的家。何福生劝说何晨要宽容,懂得原谅,更何况李红梅没有错。何晨内心却一直耿耿于怀,在一次酒醉之后,何晨大闹李红梅的饺子馆儿,李红梅一夜没睡守着何晨,清晨又亲手为何晨包饺子,何晨望着晨光下母亲憔悴的身影,感动。何晨的公司与酒厂合作,下岗工人闹事,李红梅为了保护何晨,被工人打伤住院,何晨看到了李红梅身上深深的母爱,母子彻底冰释前嫌。何馨恬认识了李佳,两个人因为共同的爱好制陶而渐渐相爱。李红梅得知养子李佳喜欢的是沈雪的女儿,坚决反对,沈雪发现女儿谈恋爱了,她悄悄去见李佳,发现李佳很优秀,她支持女儿大胆追求李佳。当沈雪发现李佳是李红花的儿子,李红梅的养子,她又坚决不同意馨恬继续和李佳来往。两个年轻人陷入了痛苦之中。李红兵为了进入沈雪的公司,主动和沈雪套近乎,并答应沈雪他来当间谍监视何福生和李红梅之间的交往。沈雪背着何福生注册了一个房地产公司,为了给李红梅一个打击,她决定动迁李红梅的饺子馆,为了保住李红梅的老房子,何晨主动请求沈雪放弃计划,沈雪更加气愤和恼火。沈雪的房地产公司受到国家政策调控的打击,关键时刻,何福生出面挽救了沈雪。

6、何福生病倒了,李红梅和沈雪都很担忧,何晨请求两个母亲和好,给他一个温暖的家,一同与父亲对抗病魔。

7、李红花从美国回来了,她劝服沈雪允许李佳和馨恬相爱,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她在美国的几任丈夫都是好朋友,沈雪和李红梅本来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为什么不能在一起呢。

8、何福生的病在一个中医的治疗下有了起色,李佳和馨恬结婚了。

我们章丘定亲先由媒人介绍(谓“提亲”),讲究“门当户对”。男女双方父母基本同意后,请算命先生卜定男女双方的属相、生辰,互不相克时,就算“宜谅”。属相忌讳为“白马怕青牛,鸡猴不到头;蛇鼠如刀挫,虎羊一旦休;龙猪难为配,最怕犯兔狗”。再经过一段相互了解,双方家长同意后,男家持庚帖、彩礼到女家求亲,互换庚帖(称“八字”或“下柬”)作为定亲的标志。迎亲,男方卜定良辰吉日,通知女家。女家便赶制嫁妆,亲友送礼祝贺(称“上头”)。迎亲前头天晚上,女家送嫁妆,男家张灯结彩,贴喜联,大门、洞房贴上大红“喜”字。迎亲前一天,新娘要开脸,发型由束辫变为盘髻。迎亲时,新郎乘轿,吹鼓手奏乐,宫灯、锣鼓、彩旗开道。至女家,由吉人送上“五色粮食”。新郎叩见岳父母后,等候新娘上轿。新娘身穿嫁衣,头蒙红纱,两臂分别挂一串栗子和红枣。上轿前吃水饺(称 “起轿包”)。花轿抬至男家门口,落轿,放鞭炮。大门上摆一对红纸包砖,上面各有红筷子一双。新娘下轿前,要喝面条(称“落脚面”)。由子女双全的妇女把糕放在轿前。新娘由嫁女搀扶,下轿第一步踩在糕上(谓“步步高”),然后踩着红毡朝男家缓步移行。至男家门口,要迈火盆,越马鞍。进门后,由主婚人指挥新郎、新娘在院内供桌前拜天地。至洞房门口,新郎用擀面杖挑去新娘的“蒙头盖”(红头纱)。后新娘入洞房,更衣,上炕坐定。女家同村的姐妹到洞房送“小饭”。时近中午,亲戚、邻里带红纸包祝贺,由平辈人领新人拜谢。中午,摆筵席,喝喜酒。晚上,新婚夫妇喝罢喜酒,婚礼结束。

差不多就这些,当然也有些出入的地方。我是章丘红色科鲁兹婚车队的,到时候别忘了请我们车队喝喜酒啊,呵呵。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可能只有一个女人,但是,一个成功女人的背后一定会有N(N大于等于3)个男人。 比如武则天,她前夫是皇上,老公是皇上,儿子还是皇上,然后她自己也做了历史上唯一的女皇。。。简直要上天。。。比如甄嬛,青梅竹马的温实初哥哥在险象环生的后宫拼死护她周全,深情专一的果郡王最后为她而死,还有她的正牌老公雍正皇帝,因为甄嬛的美貌而宠幸她,最后把她培养成说一不二的太后;比如芈月,她爸是王,她老公是王,她情人是王,她儿子也是王,她老师是屈原,她弟是国相,她义弟是将军,她朋友是谋士,连她的初恋都是战国四君子之一。。。他们都是助力芈月成为太后的关键人物。

看到这些成功的女主角不禁让我们联想到, 每一个人生开挂的成功女性,是不是背后都是有这么多男人为她们铺路?

作为一个才十几岁就红遍大宋无敌手的各大写作平台的签约作家,能成为中华五千年的诗词第一女大咖,李清照的成功和成名当然离不开她背后的男人们的支持。那么这些男人都是谁呢?

李清照在公元1084年生于山东章丘,她的爹地李格非那绝对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大学士——进士出身,做过的官有郓州教授(教育局局长),太学录,太学正,太学博士(京师大学堂的教授),礼部员外郎(文化部兼教育部司长),这都是跟教育有关的职位啊,难怪教出来的女儿那么腻害!

虽然李格非在现在的名气远没有他的闺女大,但是在当时也称得上是个文学大家。学术界的大咖苏轼不但到处夸赞李格非说他诗文写得好,而且还收他做了学生,李格非成功上位,成为了苏轼的“后四学士”之一。这可不得了,那在现代就相当于金庸大大、琼瑶阿姨的徒弟呀,所谓大树之下好乘凉啊,有一个红到发紫的老师,那自己还不得乐到天上去,瞬间就上了微博的热搜榜,公众号粉丝蹭蹭蹭地往上涨呀。

说到李清照的出生,这李格非也算是老来得女了,他35岁结婚,36岁有了小清照,这岁数在当时都可以做爷爷了。李清照是长女,再加上后来母亲早逝,多灾多难,她又特别聪明伶俐,所以李格非就直接把她当作假小子养了。不但让她读书识字,从小就饱读各种连环画呀,故事书啊,婴幼儿画报之类的,还带她参加各种诗词类的party啊,宴会啊什么的。

李格非以清正廉洁、刚直不阿著称,他所接触的也都是些学识渊博的文学大咖、政界要人,所以 李清照的见识和才华从小就甩同龄人十几条街,小小的她不但是老爸的骄傲,也在一些文人墨客中小有名气 。(看来拼爹从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啊~)

晁补之何许人也?他可是正牌的“苏门四学士”之一。在李格非出名之前,早就成为新闻媒体中响当当的人物,他不但出身好,爷爷曾经做过太子的老师,而且自己也争气,他的文笔让他的老师苏轼都自愧不如。

在晁补之认识苏轼之前,他早就是苏轼的铁杆粉丝了,奈何没有人给牵线搭桥,没有办法认识这位学术泰斗啊。终于有一天,他的老爸到了杭州做官,从微博上他知道了苏轼就在杭州,就赶紧把自己写的一篇钱塘江观后感《七述》送给苏轼去看,苏轼看完立马大声赞叹:“我可以搁笔了!”意思是,晁补之这小子把钱塘江写的这么美,我还写啥?!我要是写不过他,多丢人?算了,不写了!所以,晁补之的文笔在当时绝对也是数一数二的了。

再说晁补之和李格非的关系,那必须称得上是老铁。他们不但是同门师兄弟,研究生导师都是大文豪苏轼,还是同事,都在太学任过教授、博导,而且还是老乡,有了这些层层递进的关系,他们经常在一起喝酒划拳,讨论国泰民安这件小事,憧憬憧憬美好的政治未来。所以晁补之就经常到李格非家各种蹭饭吃。由于他们这种关系,晁补之当然会经常见到李格非的宝贝女儿,见到她那么聪明伶俐又刻苦好学,当然是非常喜欢。有记载说晁补之“多对士大夫称之”,经常和那些文艺青年、政界要人夸赞李清照。

终于有一天,心机boy李格非上线了,“老晁啊,你看你来我家蹭吃蹭喝时间也不短了,我看你也挺喜欢我家闺女的,不如你就做她的家教老师吧?怎样?”

所谓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所以晁补之就只能答应了。

有了这位晁补之老师的指点,再加上李清照的天赋异禀,她的诗词水平很快就超过了她的老爸和老师 ,再加上这两位长辈人前人后的各种夸赞,李清照的人气那是越来越气人,没过几年就成为了宋代作家协会的头号女作家。

要细数对李清照影响最大的男人,那当然少不了她的老公赵明诚。

都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可是我们这个男主人公赵明诚偏偏就是在一颗歪脖子树上长得挺拔正直的一根树枝。他的老爸赵挺之的人品绝对算下三流了,苏轼曾经评价他“聚敛小人,学行无取,岂堪此选”,就是说他学术和道德人品没有一点可取之处。“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是赵挺之的连襟,但是他宁愿冻死也不穿赵挺之家的衣服,事实证明,陈师道最后真的是冻死的。可以看出赵挺之的人品真不咋地。但是,这个陈师道却特别喜欢他的外甥赵明诚,为啥?作为一个标准的官二代,他不像一般的纨绔子弟那样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崇尚权利的游戏,而是从小就有一颗钻研学术的心,把心思都放在了他的考古事业上。

虽然赵明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呆子,但是他从来没有用那些封建社会的礼教去约束李清照。从赵明诚即使套路老爹也要把李清照娶到手这件事来看,他对李清照的才华那绝对是仰慕之情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啊,而且他也从来没有觉得李清照那些“好赌好酒好色”的习惯是什么有伤风化的恶习,或许还觉得李清照因此更可爱呢。 他把李清照娶到手后,他自信、大气、开明,从来不因为自己没有李清照红而自卑,也不会因为所谓的自尊而要求李清照必须按照那个时代的女子去做人做事,他尊重她,敬佩她,把她当作真正的知己,所以他敢娶李清照,也当得起她的丈夫。 他们夫妻二人共同度过了将近三十年,在这期间虽有一些小小的不愉快,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幸福地羡煞旁人,李清照有这个懂她爱她的老公,自己在文学论坛上就可以更加放心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了。

无论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武则天、李清照,还是电视剧里的甄嬛、芈月,女人成功至少需要三个男人。所以,数一数,你离成功还差几个男人?

下期预告: 李清照,软骨头男人堆里真正的大丈夫。

推荐阅读 :

李清照:好赌好酒又好色,原谅我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

李清照赵明诚:追星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她娶到手

李清照:女强人教你御夫有术

李清照:不孕不育?这锅我不背!

一、结婚迁户口流程是怎样的

迁户口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每种情况都有不同的步骤流程,一般来说分为以下三种:

1、迁到同省不同市

如果要把户口迁到一个省内的其他城市的话,需要将女方户口本上的婚姻状态必须改成已婚,然后开具一张户籍证明,然后携带证明、双方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男方居委会开出的证明,到男方所在的公安局填写表格准备审批,审批完成之后就可以迁户口了,但是女方需要重新办理结婚证。

2、迁到不同省

夫妻不在一个省的话,需要将户口本上的婚姻状态改为已婚,同样开一张户籍证明,然后携带身份证户口本、证明材料到男方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发出申请,审批完成后,到女方户口所在地开具户口迁移证,然后带着男方户口,迁移证,到男方户口所在地办理落户。

3、迁到同市

如果将户口迁到本市的话相对容易,只需要携带本人的户口本身份证以及市内户口迁移证、男方的户口本、房屋产权证、结婚证到当地派出所办理即可。

迁户口是结婚后必不可少的工作,所以建议大家事先熟知各项流程,避免出现差错。

二、结婚迁户口需要什么证件

迁户口代表着将自己归属到男方,所以需要携带男女双方的户口本、双方的身份证、结婚证原件,然后到要迁的那一方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办理准迁证明,这些材料都准备齐全后,才可以将户口迁走。

虽然现在很多人在结婚之后,往往都是将双方的户口迁到一块,但这并不是必须的。夫妻在结婚之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可以迁户口也可以不迁户口。但是在迁户口的时候,一定要准备好相应的证件材料,这样才能比较顺利的完成一方户口的迁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6668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