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婚礼习俗有哪些你都知道吗?

傣族的婚礼习俗有哪些你都知道吗?,第1张

男女青年相爱、定情之后,便由男方父母托媒人去女方家里提亲,女方父母一般是不会阻挠的。定婚之后,就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婚礼。婚礼一般都在女方家里举行,主要仪式是拴线,傣语叫“树欢”意为“拴魂”,即把新郎新娘的魂拴在一起,把两颗心拴在一起。  

  结婚那天,人们把新郎(傣语叫“黑迈”)送新娘(傣语叫“摆迈”)家里,举行拴线仪式。在竹楼堂屋靠里的一端摆上一张小桌子,用芭蕉叶把桌面铺好,上面放上两个用芭蕉叶做成圆锥形的帽子(傣语称为“索累东”) 下面放着煮熟的雌雄雏鸡各一只, 桌上还放有红布、白布、芭蕉、盐巴、一杯酒以及盛着糯米饭和白线条的芭蕉叶盒子等。主婚人坐在果子的上首,亲友们靠近主婚人围桌而坐,新郎新娘男右女左地跪在主婚人的对面。拴线仪式开始时,先由主婚人致贺词,在座的人均伸出右手搭在桌子上,低头倾听贺词。主婚人致完贺词,新郎新娘每人从桌子上揪起一坨糯米饭,在酒里蘸一蘸,点祭鸡、盐等物,每人连续点三次,点完后放在桌子上。接着,主婚人从桌上拿起一根较长的白线,从左到右,绕过新郎新娘的肩,把线的两端搭在桌上,表示把两个人的“灵魂”拴在一起,让他们白头偕老,永不分离。然后,主婚人又拿起两根较短的白线,分别拴在新婚夫妇的手腕上。接着,在座的其他老人也纷纷拿起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祝福他们婚后幸福,生出儿子会犁田、盖房,生出姑娘会织布、插秧…… 

傣族人的习俗: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傣族人的婚礼:傣族的婚礼,民间称为“金欠”,含结婚宴请之意。婚期只能定在每年的“开门节”至“关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以后,至次年九月十五日以前)这段时间,婚礼以为新郎、新娘祝福、拴线为主要内容。

傣族饮食文化: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傣族还有很多特色烧烤。傣族的凉拌也十分美味,比如干巴丝,包烧鱼等等,那可是美味至极。普洱茶是云南普洱特产,唐代就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非常丰富,仅水果就有110多种,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1991年,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正式向外界开放,人们可以亲身游历大自然的宝库,体味浓郁的亚热带风情。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如有一种糍粑是用糯米饭舂成团,包苏子糖馅做成的圆饼,用抹上腊油的芭蕉叶包好,食时可用火烘软或炸后蘸蜂蜜吃。

傣族重大节日: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泼水节期间,除酒、菜要丰盛外,各种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较重要的节日还有关门节、开门节,均为小乘佛教节日。

傣族的生活习俗和礼仪:

滇南地区的傣族,解放前还保留着较多对偶婚的残余,表现为家庭和婚姻关系不是很稳定,结婚、离婚比较自由。

但由于家族和村社的存在,青年的婚姻直接关系他们对家族和村社所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因此需要家族长和村社头人的同意。

竹楼周围的宽阔庭院里都要种植瓜果林木或开挖小鱼塘,既可蔽阳遮荫,又是一道不设防的天然绿色“围墙”,外围随意搭上的竹篱,不为防人,只起到阻止牲畜闯入的作用。

扩展资料

1、傣族也有自己的语言及文字。语言有大泰、兰纳、暹罗等三大方言及若干个次方言,临近的方言之间发音差距很小,随着空间距离的拉大、差距也加大,但不论何地方言均能进行简单交流。

2、傣泰源于云贵高原西部(怒江、澜沧江中上游地区)的哀牢人。哀牢人是云贵高原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3、傣泰先民自古就生活在云贵高原上,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居住在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的傣泰先民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部落联盟国家,这些部落联盟国家中以达光王国势力最大。

-傣族

傣族分布在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家。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1、傣戏

傣族有传统的傣戏。以前西双版纳有一种以舞蹈为主兼唱戏词的形式,这是傣戏的雏形。其情节比较简单,主要表现持刀的猎人与化了装的龙、凤、龟、鹤进行斗争。傣戏的发展和完善主要在德宏一带。因此傣戏又称“滇西傣戏”。大约在19世纪初产生于德宏盈江的盏西和干崖。

2、织锦

傣锦多是单色面,用纬线起花,对花纹的组织非常严谨。织造时傣族妇女首先将花纹组织用一根根细绳系在“纹板”(花本)上,用手提脚蹬的动作使经线形成上下两层后开始投纬,如此反复循环,便可织成十分漂亮的傣锦。

3、乐器

傣族民间乐器有嘎腊萨、玎、筚、多洛、象脚鼓、铓、排铓和傣镲等。

傣族的特色乐器葫芦丝是舌簧乐器,用循环换气法能持续发出五度音程,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在月夜的竹林或傣家竹楼里,能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而吹出的颤音尤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著名的作曲家施光南创作出《月光下的凤尾竹》乐曲,使葫芦丝音乐风靡大江南北。

4、花街节

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要数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从周围的村寨汇集到花街。节日的花街热闹非凡,身着盛装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长队,款款走过花街,竞妆比美,风情无限;小伙子们则瞪大眼睛寻找意中人。

5、婚姻

傣族家庭与婚姻在历史上的鲜明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土司还凭借权势,随意凌辱农民妻女。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于各地在社会发展上有所不同,因而在家庭婚姻形态上也有差异。

-傣族

  家庭婚姻

  德宏和内地傣族地区的家庭婚姻具有更为鲜明的封建色彩,婚姻完全建立在买卖和包办的基础上。一般彩礼合三百元,还有其他名目繁多的费用,如要负担“开门钱”、“关门钱”、“拜堂钱”、“佛爷费”、“认亲费”、“媒人费”等,达十几种。这实质上成了妇女的身价。

  不少家庭贫困的青年男子,由于无法负担这一笔费用,便采取了偷亲、捡婚的形式,即男女双方感情成熟后,确定“抢婚”日期。男青年倍其伙伴,身带砍刀、铜钱,到预定地点埋伏,待姑娘走来,“抢”着就跑。姑娘假意呼喊通知家人,男方将铜钱撤下逃去。既成事实便托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双方邀请头人、亲友会商解决,聘礼定后,才正式过门成亲。

  此外,在这些地区,入赘的现象也较普遍,但在性质上和西双版纳已完全不同,它不是原始习俗的遗留,而是封建婚姻的产物。入赘的人社会地位极低,他们的子女没有财产继承权。

  傣族婚札

  傣族的婚礼,民间称为“金欠”,含结婚宴请之意。婚期只能定在每年的“开门节”至“关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以后,至次年九月十五日以前)这段时间,婚礼以为新郎、新娘祝福、拴线为主要内容。

  成婚仪式在新娘家举行,届时要杀猪、杀鸡(有的人家还宰牛),备办丰盛的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和本寨父老乡亲。举行婚礼之日,在新娘家堂屋内设置“茂欢”(直译为魂桌),摆上一至三张蔑桌,用芭蕉叶铺面,上摆煮熟的雌雄子鸡一对,和用芭蕉叶盛装的糯米饭以及米酒、舂盐棒、食盐、芭蕉、红布、白布、白线等物。雌雄子鸡需用傣语称为“索累东”的芭蕉叶做成的叶帽罩盖。作好举行婚礼的准备后,新娘的女友,要陪伴新娘梳洗打扮,等待新郎登门。新郎亦在家中梳洗更衣,在亲朋好友陪同下,到新娘的竹楼上举行结婚仪式。

  仪式开始时,主婚人端坐在“茂欢”后的正中位置,长者围桌而坐,一对新人按男右女左的位置面对主婚人而跪,亲友围于两旁。坐在“茂欢”跟前的人伸出右手搭在桌上,静听主婚人念诵祝词。主婚人揭去盖在食物上的叶帽,先为新郎、新娘祝福:“今天是个美好、吉祥的日子,现在是一天中最好的时辰,你俩恩恩爱爱结成夫妻,金凤与铜凤结成一对,日子会幸福美好,愿生子会得子,盼生女会得女,祝福你们幸福美满,永不离分。”。

  主婚人念完祝词以后,新郎、新娘各在桌上揪下一团糯米饭,蘸点米酒、食盐、舂盐捧、芭蕉后摆在桌前。主婚人拿起一条长长的白线,从左至右缠在新娘、新郎的肩背,将白线两端搭在“茂欢”之上,表示将一对新人的心拴在一起。然后再拿两缕白线,分别缠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祝愿新婚夫妇百年好合,无灾无难。在座的长者也各拿两缕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手上,边拴线,边念些祝愿词。拴完线后,婚仪基本结束,婚宴开始,新郎新娘向宾客敬酒致意。

傣族家庭与婚姻在历史上的鲜明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土司还凭借权势,随意凌辱农民妻女。

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于各地在社会发展上有所不同,因而在家庭婚姻形态上也有差异。

男女双方恋爱成熟,男方即请自己的舅父、姨母前去女方提亲。这时,女方父母一般照例不发言,由家族长和本村社头人答话,询问“上门”年限和如何宴请亲友等,经族长头人认可即可结婚。

扩展资料:

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或“楞贺桑勘”,意为六月新年。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

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它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节期一般是3天。头两天是送旧,最后一天是迎新。节日清晨,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幼沐浴盛装到佛寺赕佛,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4、5座,大家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

妇女们各挑一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相互泼水祝福。接着成群结队四处游行,泼洒行人以示祝福。

傣族在恋爱婚姻的过程中有许多别有情趣的婚俗,成为傣族风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小家庭中,夫妻子女间亲爱相处,老人在家庭中受到尊重,这些都是傣家人的社会道德观念的反映。

结婚程序 求婚 傣族男女青年通过各种求爱方式,在感情加深之时,双方就可私订终身。但正式订婚和结婚仍须经过说媒(求婚)、送彩礼。

订婚 傣族订婚也讲究男女之间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但不如汉族那么严格。其方法是把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辰交人卜算,如果相合,即可订婚成亲,如果不合,有的就因此而中断婚事,若男女双方相爱甚深不可分离,双方父母一般都不愿违背儿女的心愿,于是便做点佛事,然后再请人卜算,将相克变为相合,意为化凶为吉,大家都皆大欢喜,就可以订婚成亲。

结婚 结婚仪式在男女两家都要举行,如系“从妻居”习俗的,婚礼仪式大都先在女方家举行。举行仪式时,新郎由男方亲朋好友数人陪同到新娘家,沿途要鸣枪,意在驱逐邪魔。进入新娘门口,经过几番周折,把新娘迎娶回家后,在男方家举行正式婚礼。

抢婚习俗 在傣族人的婚姻习俗中,抢婚别具特色。

抢婚,也是事先串通好的,男女青年事先约好时间,地点和暗号,届时男方约请许多健壮的小伙子,手执武器,身带铜钱,潜伏在约定地点。姑娘到时则借口担水或洗菜离家来到约定地点,只要姑娘走进潜伏圈,一声暗号,伏兵四起,一拥而上将姑娘“抢走”。这时姑娘也假装高声呼救,女方家人便闻声率众追赶,邻里也闻讯赶来,男方抢亲者并不以武力抵抗,而是边跑边将随身所带的铜钱撒于路上,女方也知道姑娘被抢,难以追回,就假意追赶,而帮助追赶的人则争拾铜钱,抢亲者就乘机逸去。男方把姑娘抢到家时,即放鞭炮,家族邻里闻讯后都来祝贺。并请两位中年妇女妆做伴娘,给姑娘改作新娘装。解放前德宏傣族地区还常常可见这种既风趣又滑稽的“抢婚”喜戏。姑娘被抢到男家以后,男方即请媒人到女方家去求亲,女方家迫于既成事实,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就不得不同意。

家庭制度 傣族实行以男子为家长的一夫一妻制小家庭。每个家庭一般只有父母和子女两代。人口多为三五人,也有祖孙三代或岳婿外孙三代同堂的,四世同堂的家庭是很少见的。男女结婚后多与父母分居,自立门户,新家庭可向村社领种一份份地,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单位,过独立的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6812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