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要用到什么东西

结婚要用到什么东西,第1张

要结婚了吧?那恭喜恭喜喽~人生大事怎能马虎?是不是有点一头雾水?不想盲目的疯狂购物,可却又担心少了什么,看看我们帮您总结的,结婚到底有哪些物品是必备的!!

请帖:亲戚、朋友、领导、双方父母的同事;

红纸:买回来后需要裁剪好,便于婚礼当天早上压井盖用,双方家门口和婚房小区周边;

撕窗户纸:新郎家找到未成年男孩或者女孩;

婚床摆放枣生贵子:购买大枣、花生、桂圆、栗子(寓意早生贵子、百年好合)放在床上;

金纸:4张;

金砖:选用两块砖,用金色的纸包装上,摆放在新人的卧室,新人需踩过金砖后到床上坐福;

宝斧:儿媳妇接、坐斧(福),木质工艺斧即可;

婚鞋:新郎的婚鞋放在新娘家,丈母娘在新郎鞋里面压钱,两只鞋内放置钱数一样,一共是双数,寓意新郎四平八稳、平步青云。由新娘妹妹或弟弟给新郎换上,新郎要给红包答谢。新娘的婚鞋在新郎来之前,伴娘团先藏起来,为难一下新郎,找到后才能给新娘穿上,接走;

红包:改口、堵门、坐床、撕窗户纸、换鞋、做游戏等(红包可分为大小红包,一般改口是大红包,堵门或者坐床等用正常红包);

喜字:大小不一喜字,新娘家和新郎家的大门、楼洞口、家具、窗户(玻璃上可以贴静电喜字贴,很方便)等等。由远处往家里贴,这叫“喜从外来喜进门”。天刚刚亮就开始贴,占一个“日子越过越亮堂”的好彩头;

手持礼宾花:出发接亲时、回到新房门口、酒店门口,一般一次使用8-10个左右;

离娘肉:“离娘肉”是中国结婚民俗中的一种礼物,在婚礼当天迎娶新娘时,男方要准备几斤猪肉或猪一侧整个肋骨给女方家送去。这个肉呢,就叫“离娘肉”。男方家长用粉纸包好离娘肉,上面摆放宽粉,大葱两根,用红线系好。伴郎拿着,由新郎对丈母娘改口时,送给丈母娘。女方家要分割一半离娘肉回礼给婆家;

聚宝盆:一般选用1-2个红色(金色)脸盆,两面摆放木梳、镜子、红手绢、辣椒、别针、顶针、火柴、针线盒、金元宝、苹果、莲子、面食做的吉祥物等等。所有的物品一定是双数,用红布将聚宝盆包起,称为“包福”,注意别系上,最好是用别针别住就可以了。新娘进婆家的时候,从伴娘手里接过聚宝盆送给婆婆,就是接福;

红腰带:结婚当天,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扎红腰带,红色的布6尺6,做成两个红腰带。丈母娘家准备,并且在红腰带里面压钱,钱数为双数,比如200元;新人互相围在腰间,围的时候注意不能绑,是搭上。注意一定要“活结”,寓意就是没有心结,生活和顺,没有疙瘩的意思,围的时候可以念叨着“腰缠万贯”,象征着婚后财源滚滚;

红白线:女方准备红白线两份,女方家长把钱系在红白线上,分别缠绕在新郎新娘手腕上,寓意新人红红火火,白头到老;

坐福(福垫):新房婚床人新人坐福;

压床:新郎家找未成年男孩或者女孩,与新人一同坐在婚床上,取其百子千孙之意;

四季果、喜糖:用于新娘家,新房桌子摆放;

饺子:每个碗里装6个饺子(六六大顺)或者更多,一定是双数。饺子也称元宝,新郎新娘、伴郎伴娘一同吃饺子,吃双数不吃单数;

宽心面:红色鸳鸯碗一对、长生筷子(两双红色筷子用红线系好),长度为新人互相使用不影响为宜。面条越宽越好,一整根面条,在开水里翻滚一下,装在鸳鸯碗里,新郎新娘同时吃,伴郎伴娘或者男方家人问新娘:“生不生”?新娘答:“生!”可以接着问:“生几个?”新娘继续大声回答,寓意新人多子又多福;

一、结婚装箱子有什么讲究

1箱子颜色 结婚装箱子所使用的箱子,颜色上有讲究,必须是大红色。因为结婚是喜庆的事情,而红色代表着喜庆,所以要选择红箱子。箱子的材质有两种,旅行箱和皮箱子。 2装箱时间 结婚的箱子分为两种,一种是陪嫁箱子,一种是新娘的红箱子。陪嫁箱子一般婚前一天装好,里面都是新娘的嫁妆。红箱子可以结婚当天早上装,放一些随身衣物。 3装箱禁忌 在装结婚箱子的时候,有些物品是不能放进去的。首先不能放镜子,容易摔碎,破镜难重圆。其次不能装钟表,寓意“送终”,是不吉利的。最后,所有物品都要双数。

二、陪嫁箱子里放哪些东西

1新娘衣物 结婚当天,新娘会穿全新的衣服。那么在陪嫁箱子里面,新娘需要装上几套新衣服,寓意着婚后生活富足。还要装一些棉被,一般是双数的,寓意着富贵吉祥。 2黄金首饰 陪嫁箱子里面还要装金首饰,寓意着为男方家带去富贵和财运。首饰有男方送的三金或五金,也有父母为女儿准备的三金三银。都是很贵重的物品,当做传家宝。 3压箱钱 在陪嫁箱里面,一定要装上压箱底的体己钱,是父母给女儿的红包。金额上没有严格的要求,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来。压箱钱要摆放整齐,摆成圆形、扇形都可以。

以下为各地婚俗,随时代不同,稍有不同,具体如下:

上海:定亲———排定“八字”,准备彩礼

  嫁娶———唱“哭嫁歌”,中途颠轿

  纳彩———金芽玉尘,早生贵子

  迎妆———送“子孙桶”,忌讳送钟

  拜堂———吉时成亲;吃暖房———宾客敬酒

  吵新房———嬉耍新娘;回门———三天后回娘家

  北京:新郎虚箭射新娘 同房先要吃饺子

  按照传统的方式北京地区人士说亲时,要先托媒人往女家问名,将男女生年属相相合,只要双方生肖并无相冲,即可合婚。

  婚约确定后,男家便要择吉日,带备红柬(婚书)举行订婚礼,男家要给女家送上衣物,首饰,洋酒及果饼等礼物,叫 " 过礼 " ,但这只是 " 小定礼 " ,婚期前一个月,得送 " 大定礼 " ,一般是吃的,穿的,及洋酒及活鹅,样样俱全。

  至吉日临近,男家还要给女家送上 " 催妆 " 礼,计有猪羊肉,干面,年糕等。其中 " 肉 " 是要女家割离骨肉,让女儿出嫁,年糕则是女儿出嫁后步步登高之意。

  女家在男家 " 催妆 " 后,便要立即将嫁妆送往男家,以装设新房。

  新娘到达男家进门前,新郎会手持弓箭,于新娘脚下虚晃三下,借以驱除邪妖,之后新娘跨过火盆,方可进门。

  然后,新郎新娘双双拜天地,入新房 " 坐帐 " ,并一起吃 " 子孙饽饽 " (饺子)及长寿面,并饮交杯酒等。

  婚后第三天,新姑爷陪伴新媳妇回门,叩拜岳父母。

  贵州侗族: 踩脚后跟试情意和火把迎亲

  “踩脚后跟”是贵州东南一带侗族青年交往的一种活动。侗族小伙子若是看上了哪位姑娘,他就会在赶场的时候,悄悄地跟在对方身后,故意踩一下对方的脚后跟。对方被踩了,回过头来觉得这个小伙子自己中意,便会跟着对方走,一直走出场外,两人悄悄细谈。如果自己不中意,就假装不知道,不去理睬。踩的人发现对方不跟出来,也就作罢,再进场另觅对象。

  “踩脚后跟”是贵州东南一带侗族青年交往的一种活动。侗族小伙子若是看上了哪位姑娘,他就会在赶场的时候,悄悄地跟在对方身后,故意踩一下对方的脚后跟。对方被踩了,回过头来觉得这个小伙子自己中意,便会跟着对方走,一直走出场外,两人悄悄细谈。如果自己不中意,就假装不知道,不去理睬。踩的人发现对方不跟出来,也就作罢,再进场另觅对象。

  天津婚俗

  天津的婚俗在外地人看来是颇觉热闹有趣的。新婚之家大门两旁的红双喜字,嫁女之家贴的单喜字,向人们宣告了新婚的喜讯。这红纸金色喜字把婚事的红火喜庆气氛,把人们的欢乐心态都浓缩其中。

  然而解放前,在红喜字贴出之前和结婚之日,却有着繁琐讲究的婚姻礼俗过程。那时天津民间的婚姻俗基本遵循着古代六礼程序。先是媒人说合,然后下聘礼定亲,最后择吉日接。也有少部分人家实行新的文明结婚方式。

  那时富裕人家办婚事,最爱铺张奢华,追求体面热闹。男家下聘礼时,有的女家还请吹鼓手吹起唢呐接,亮礼给亲友看,吃一顿喜面。下聘之后,如果男家礼聘重,女家也要准备很重的嫁妆。嫁妆多得有48台。最少的嫁妆也必有一个喜桶一对灯台。临到嫁娶之前3天,女家要在院子里吹起唢呐亮嫁妆。男家也要在院子里吹起唢呐亮轿。晚上要让童男童女围着花轿边转边唱喜歌,叫童子转轿,引来观者满巷。

  迎亲结婚之日当然是最热闹的时候。男家的花轿在旗罗伞扇仪仗和吹鼓手的陪同下,抬到女家门口打催妆。头蒙红盖头、上下里外一身红的新娘坐进花轿,怀抱一只装着枣、栗子的大瓶子,被吹吹打打、热热闹闹的迎到男家。花轿后面跟着的送亲人中还有一个夹着凉席、抱着公鸡的童男和一个抱着大瓶的童女,据说抱鸡意在拍鸡使鸣以避邪,凉放到新房窗台表喜泰吉祥。两只瓶寓双双平安之意。黄昏时,花轿停男家门口,男家大门关闭,以为避邪气,新娘喊妈妈开门,实际也是改口称妈的仪式,这时门才开。一对新人拜堂行礼之后,各抱包着贴金红纸的金砖一块,并肩坐帐,交换金砖,放进斗里。然后新郎用秤杆挑开新娘的盖头,一对新人正式见面,算是明媒正娶,再就是闹洞房、分大小等细节。在亲、拜堂等仪过程中,司仪、伴娘的喜娘要求是夫妻子女俱全的全可人。全可人在每个仪式细节中念这祝福的喜歌。

  婚礼后的第四天,还有四回礼仪。新娘带新郎回娘家。旧时四回时,新娘要带回贞节红(处女红)布,当众交给亲娘摆到祖宗供桌前,这是特殊的习俗。

  解放前,天津由于受九国租界地外来的习俗的影响,已有一部分人家采用新的文明结婚方式。介绍人把男女青年及双方父母带到戏院看戏,双方借机对面相亲。然后按旧例下聘礼订婚。迎亲不用花轿用轿车。新娘不是旧式打扮,而是头戴白纱,身穿拖地白群,由童男童女拖纱,在教堂或礼堂举行结婚典礼。

  解放以后,天津婚俗就大大简化了。不查八字,不做花轿,不吹吹打打,中叩拜天地,不验贞节红。男经人介绍在公园或**院见面,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恋爱了解,男方给女方某种礼物订亲。双方商定备住房、家具、衣物,办好结婚登记手续,选个双日,贴出喜字,就迎亲结婚。近几年来,天津的婚礼习俗仍然是简化的趋势,男女双方量力而行。

  云南彝族--奇俗婚宴跳跳菜

  云南大山里的彝族,有一种被称为"跳跳菜"的婚宴 这种喜宴上菜的过程仿佛是高难度的杂技和舞蹈。为首的大师傅率众师兄弟,双手拱揖,面对宾客亮相,先拜天地"三界"神仙,次拜列祖列宗"三明"先祖,再拜吹唢呐的诸乐师,向他们深鞠一躬,希望配合默契,上菜成功。

  然后是鲜明、嘹亮的唢呐齐鸣,大师傅们次第从厨房鱼贯而出,臂搭肩顶,头顶置案,表演着哑剧,幽默而滑稽,一前一后,一张一合,互为配合步姿,一步步地进入宴席。动作要轻松、优美、流畅、连贯,落菜时先放哪碗,后放哪碗,全有固定程序。此时,大家紧张,兴奋的心弦刚一松弛,后边又接上来第二对、第三对……。 险哪!多达一二十个盛满了菜肴的碗,放在一双手臂上还兼跳着舞步,弄着怪相,别小看托盘,分量可不轻,非一个壮汉绝托不起来,稍有不慎,扣地一盘,那可要在众人面前丢脸,这真是顶尖民间大师级的表演赛。 最精彩一幕是用10根手指,每指顶一碗菜,叫"空手叠塔跳",上菜时,双手两肘要有各种动作,前伸,侧展,左拐右扭,双脚踢踏节拍,在乐曲中跳着舞上场,此时,宴乐达到高潮,两位搭档忽前,忽后,忽左,忽右保驾护航,观众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盯着看,但却没有一滴油汁溅下…… 更奇的是"口功送菜",口中衔两柄铜勺,内中各置一大碗菜,口功、臂功、腕功、指功齐用,绝不亚于杂技分毫。 宴桌上每一碗菜都是全棋中一粒"子",各有定位。一招一式,一起一落,皆自成韵。

  僳僳族有趣的婚礼

  婚礼,在不同的民族中,各有特色。云南腾冲僳僳族的婚礼分 “送亲”、“婚礼”两部分举行。

  送亲

  随着数支火药铜炮枪齐鸣,新娘由自己的姐妹兄弟、叔伯婶娘等直系亲属二十四人组成的“高亲”队伍陪伴着,在一位穿着打扮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女朋友伴随下,向男家出发。一路上,人马浩浩荡荡,铜炮枪遇水鸣几次,过桥放几枪,充满热闹的气氛。将到新郎家,迎新的第一批人马,送上水酒,大家喝上几口又继续进发。随后第二批迎亲队伍又到来,送来了晌午饮食,“高亲”队伍吃喝之后,又风尘扑扑,赶到新郎家。

  婚礼

  随着阵阵鞭炮声,热闹非凡的婚礼正式开始。新郎、新娘在主婚人——“总管”的指挥下,双双向祖宗行礼,然后共同吃两碗饭、两碗肉、两碗酒,再与亲属:“高亲”共进晚宴。宴席以吃肉(“高亲” 特别受优待,一人一斤)喝酒为主。凡是参加婚礼的客人,要喝三碗酒。酒足饭饱后,婚礼便进入高潮。除新朗新娘外,在“梆梆头”的领唱下,参加婚礼的男女老幼,或者在堂屋里围绕着火塘,手拉着手,载歌载舞,跳起“梆梆舞”。

  “梆梆舞”主要由“梆梆头”领唱(梆梆头一般五、六个。少者二、三,多者十几个,由长者或本寨有声望、懂舞的人充当)。领唱者一般只唱两句,每句七个字,男女老少合唱。群舞者重复“梆梆头” 领唱的词。结尾句,群舞者可唱高八度。歌词内容大都是新郎、新娘成长的过程以及他们的优点和一些庆喜的词句。

  对客人的招待,根据主人的财力而定,有一天招待三餐酒饭的,也有招待四次的。第二天晚上继续跳“梆梆舞”。第三天亲朋吃了早饭,纷纷告辞。到此,欢乐的婚礼才告结束。

  青岛婚礼习俗

  青岛的旧风俗礼仪很多,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繁琐的风俗礼仪也已被革去,下面是笔者对目前的青岛婚俗的略记,共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新娘出门不得回头招手

  新娘出门不要哭泣,一方面会不吉利,另一方面是破坏新娘妆面,

  下车时,新郎和新娘要从车的同一侧下,不要分开下,否则不吉利

  有身孕这不宜参加婚礼

  在新娘家吃水饺时,碗内要留双数。

  青岛地区的婚姻风俗与山东省其他地区大体相同。男子结婚称“将媳妇”,女子结婚称“出门子”。结婚礼仪除特殊情况外,要经过说媒、相亲、订婚、送日子、娶亲等多道手续。

  说媒

  也叫保媒”,由媒人为男女两家介绍,缔结婚姻关系。媒人可以是亲友、熟人,也可以是专门的媒婆,他们按照门当户对、年龄般配、家境相当等基本条件,往返男女双方家中说合,一般是对男方要求条件要高一些。若双方有意,则由男方向大家提亲。向女家提亲的人越多,女家越感到荣耀,即所谓“一家女百家求”。如女方向男家提亲,则会被讥讽为“闺女嫁不出门了”。旧时,若双方满意,两家男女要互挽年庚帖子,把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各写在上面,字数还必须是双数。请算命先生“合婚”,推算双方属 相和生辰八字是“相生”还是“相克”,如不相克,才可商议结亲的事。

  相亲

  旧时,新婚夫妻在侗房揭盖头时方能见面。为了防止受媒人欺瞒,女方父母只能暗地里打听,了解男方的相貌、年龄与媒人说的是否相符,同时还要打听男方的为人和家庭境况。如今相亲己成为公开的必不可少的程序。

  温州婚礼习俗

  讨欢彩

  结婚求吉利,讨好兆,称红喜事,庚贴用红纸,礼品中必有红喜蛋,蛋呈圆形,谐为“状元”,并与红枣(早)、花生(生)、桂(贵) 、莲子(子);合成“早生贵子状元郎”彩话。婚后,将此蛋果连同喜糖分送亲邻。嫁妆、重盛、门窗均贴上红双喜或吉祥图案剪纸。

  请庚帜

  旧时,媒婆奔走于男女网家之间说合,并代男方往公家请庚帖(生辰八字)。男家将庚帖置于灶神香炉前,三日后卜吉合婚。七日内家中平安无事,由媒人将男庚贴送至女家,亦经卜吉,合则议聘,不会将庚帖退回。

  定亲

  旧时定亲分“小定”和“大定”。定亲前议定聘金,聘金多寡决定嫁妆丰薄。“小定”聘物多为金戒指一对,及糕饼、鱼肉等礼品;女方回送江西瓷碗一筒十只,以“碗”谐“稳”,含“百年好合”意,另有红枣、花生等、“大定”为正式定亲,主要送聘金和龙凤婚书、女方收起男婚书,另一份填写后装入原帖盒,交媒人送回男方。“

  大定”与“送日”常并合进行。即男方同时将迎娶日期告知女方。

  嫁娶

  嫁前一日,女家设宴待客。择吉辰在中堂为新娘绞去面毛,谓“开额”,母亲为女儿加笄,谓“上头”、婚娶日,男方先迎取嫁妆。而后迎亲队伍启行、女家母女、姐妹、姑嫂哭别、内容通常为:留恋父母,劝勉女儿或诉说怨苦,各地均有《哭嫁歌》流传。

  花轿至男家,由傧相念赞,按赞诗内容举行拜堂仪式。新娘由两个“利市人”用贴有红双喜的新米筛遮护,跨过火盆至中堂,与新郎同拜天地,众撒以红绿米,红花生。礼成,入洞房,吃“和同饭”,饮“交杯酒”。毕,中堂开筵、第一桌左上首,谓之“头位”,例由岳父或舅父坐。

  闹调房

  谚云“七日洞房无大小”,结婚之日闹房尤烈。亲友至,新娘敬烟奉茶。客人瓷意调弄新娘,出难题,索礼物,常发生羞辱新娘新郎、主客各不欢悦情事。建国后,闹洞房较往昔文明,若遇客人有越轨言行,陪人或长辈出面调解。近年此俗已趋淡化。

  部分地区有唱歌祝贺习俗,如“三字竖起本是川,百年夫妻好姻缘;夫妻双双成好合福禄寿禧共周全”。

  坐筵

  即婆媳交家仪式,婚后三日举行。中堂设筵,上为朝天主位,下为关封位,旁设女宾席。吹班乐作,新娘立主位,婆立关封位,女宾人座、乐曲声中,婆媳互换位置,新娘以主人身份向宾客行见面礼。

  文明结婚

  “五四”运动后,部分人结婚仪式仿效西万国家,请地万名流为证婚人,主持婚礼,双方家长称主婚人。婚礼开始,新郎西装革履,新娘穿白色礼服,在乐声中并肩 进场。证婚人、主婚人及新郎、新娘俱在婚书上盖章,婚者互换戒指、互相鞠躬致意,继而证婚人、主婚人与新致词。

  解放后,婚札更简朴。干部结婚只摆茶点。70年代,婚俗趋繁。订婚时男方要送金饰,女方回赠衣、鞋。双方分喜糖给亲友。结婚时,女方多数带缝纫机、自行车等“四大件”。至80年代,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攀比之风严重,聘礼高者,金饰达500克、聘金万元以上,女方回以高档西服、摩托车等;结婚时,女方还带彩电、电冰

  箱、立体双频道收录机等“新五大件”。

  闽台婚俗-茶礼

  在我国,茶与婚姻有着密切联系,早在明朝时就有“订亲茶”的记载。清代人福格在《听雨丛谈》卷八中说:“今婚礼行聘,以茶叶为币,清汉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与茶有关的婚俗,最有趣的当推闽南和台湾。

  闽台婚姻礼仪总称为“三茶天礼”。“三茶”即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合欢见面时的“合茶”。

  在旧社会,男方随媒婆或父母到女方家提亲、相亲,女方的父母就习惯叫待字闺中的女儿端茶待客,茶杯斟满后,依辈份次序分送到男方亲客手中,由此拉开了“相亲”的序幕。男方家人乘机审察姑娘的相貌、言行、举止,姑娘也暗将未来夫君打量一番,当男到女家“送定”(定亲)时,由待嫁女端甜茶(闽台民间叫“金枣茶”),请男方来客品尝。喝完甜茶,男方来客就用红纸包双数钱币回礼,这一礼物叫“压茶瓶”。到了娶亲这一天,男方的迎娶队伍未到女家,女家就要请吃“鸡蛋茶”(甜茶内置一个脱壳煮糖的鸡蛋)。

  男方婚宴后,新郎、新娘在媒婆或家人的陪伴下,捧上放有蜜饯、甜冬瓜条等“茶配”的茶盘,敬请来客,此礼叫“吃新娘茶”。来客吃完“新娘茶”要包红包置于茶杯为回礼。结婚成亲的第二天,新婚夫妇合捧“金枣茶”(每一小杯加两粒蜜金枣),跪献长辈,这就是闽南、台湾民间著名的“拜茶”,也是茶礼在婚事中的高潮。倘若远离故乡的亲属长辈不能前往参加婚礼,新郎家就用红纸包茶叶,连同金枣一并寄上。

  在闽南、台湾,茶树是缔结同心、至死不移的象征。

在中国民间的婚姻中,媒人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中国礼俗一再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的所谓缘分。男女双方必须要经过媒人说合才能够结成连理。媒人可以主动揽活,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也可以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在搓合成功一对男女后,媒人可接到一些钱财,这笔钱财被称之为谢媒礼。这笔钱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则由女方支付,在成亲的前一天,连同送媒人的鸡、鸭、肘子、鞋袜、布料一起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导接亲,称之为圆媒或启媒、发媒。谢媒礼的钱数由主家的经济状况决定,而且必须用红纸封好,称为红包或包封。 相 亲 在古代单身男女双方都很少有亲近的机会,尤其是女子,更是深居闺门之中。在经媒人说合之后,男方一般会提出看一看,这种在媒人的带领下到女方家里作初次访问的活动,就称之为相亲,俗称看亲。相亲的日子由男方提出,由媒人决定时间并通知男女双方,双方都应做好准备。男方要带一些礼物,礼不在多,表表心意而已,若能因此打动对方父母的心当然就更好了。作为主角的男女二人都应尽力收拾打扮得得体漂亮,以获取对方的青睐。 如果女方父母要款待男方,这说明男方已得到了女方家里的同意。若迟迟不备饭菜且任由男方告辞出门,则说明这门婚事即将告吹。中国大体上是一个含蓄的民族,这种事当然不会明明白白地说出来,全靠男方和媒婆察言观色。当然,女方也可能会去男方家“拜访”,这在有的地方叫做“看当”。若女方父母不愿意接受款待,执意告辞,表明这门婚事难以告成。此时,男方当然不可费力强留。女方父母通过察看男方家庭情况,欣然接受邀请,或者将奉上的香茶一饮而尽,则结局当然是皆大欢喜。 过礼男女双方在相亲之后就可履行一定的结婚程序,这个过程称为“过礼”。过礼之际媒人要将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把女方的生辰八字送到男方。这时,迷信的父母大多会请算命先生推算男女双方的八字合与不合。合,则婚事继续;不合就此打住婚事免谈。在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会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过礼”在婚礼中是一件大事,婚事的主动者,应向对方送一笔厚礼。各地风俗不同,所送之礼也有差异。有的地方要求礼物至少要包括猪肘子一个,酒两瓶,鸡鸭各一只,给对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鞋袜各一双,包封一个,给姑娘的东西若干。包封里封多少钱,给姑娘一些什么订婚之物,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不能由男方给多少算多少。在经过“过礼”后,男女双方可议定结婚的日子了。 择期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选择结婚的日子也是十分讲究的,人们认为结婚日子的选择关系到男女双方以后的幸福。这个选择良辰吉日的活动就叫“择期”,或叫“择吉”。择期的任务一般由星相学者或算命先生完成,文化水平高的家长当然也可以自己看“皇历”或自己推算决定。婚期决定后,双方父母就可以发出请柬,邀请亲朋好友来参加婚礼了。婚柬一般由婚姻当事人或其父母亲自送到亲友手中。亲友在接到婚柬后,一般来说,即使人去不了,也要送礼并在礼品上写上一句表示祝贺的话。在农村,送给女方的礼物多为实物,如箱、柜、床、被、衣、料等,并且,送礼者不必等到请柬送到后再送,因为女方父母要根据送礼人的多少去决定出嫁酒的规模。 铺房 在古时,男女双方迎亲的前一日,女方要派人到男方家与男方共同铺设房屋,这道程序,称之为“铺房”。铺设之物,男女两家有别。司马光《书仪·三·婚仪上》说:“床榻荐席椅桌之类,男家当具之,毡褥帐幔衾之类女家当具之。”女家铺房后还须亲压铺房,备礼前来暖房。又以亲信妇人,与从嫁女使,看守房中,不令外人入房以待新人。 开脸女孩在出嫁前的一两天要做的一道过程,开脸又叫开面。届时请儿女双全的妇女,以两条线互相绞合,为待嫁女子拔除脸面之汗毛。有的地区,婚后再拔一次,俗称“挽面”。浙杭一带,嫁女开脸时,身旁置万年青两盆,皆以红纸缠绕以取吉利之意。 戴绒花 当女子出嫁时,头上多戴一朵绒花。绒花由编草制作成为人的形象,如麒麟送子之类。因绒花与荣华谐音有荣华富贵的意思。相传唐代杨贵妃鬓角有一小痣,常插鲜花以掩饰,因鲜花易枯,便以民间制作之绒花代之。从此,民间便仿效成为一种风俗。 穿凤衣戴凤冠 新娘出嫁时的穿着习俗。凤衣凤冠是绣有凤龙图案和彩饰的衣冠,象征吉祥富贵,为古代贵族所独有,后不分贵贱,行于一般女子,继而又传袭于婚礼,但因家庭贫富而有所增减。近代以来,城市男女结婚时,新娘易凤冠而披兜纱,裙长拖地尺余,行步时,两小儿在后持之,是欧美国家婚礼习俗影响的结果。 吃和合饭 在结婚当天,新娘上轿之前,男女双方家里分别备好酒席,由平辈或晚辈陪新郎新娘吃饭,这就称为吃和合饭。新娘吃过和合饭即上冠戴头巾,由搀扶领着遍辞父母及亲友,后由执筛者执烛者左右引照,出阁入轿。新郎饭毕,则对床而坐不得向外。有的地区则将此礼提前至女嫁前一晚,又叫“别亲酒”、“辞家宴”。 障面 新娘上花轿前要用红巾蒙盖,在花轿内也不能揭去,此即为障面,又称为盖头。到男家入洞房后,才能由新郎或男家福寿双全的女亲揭去,让贺喜的人瞻看新娘的风采,谓之挑盖头。 搬谷豆 当女子要出嫁时,通常要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妇,手拿装有谷子和豆子的簸箕到处撒,有的地方则是撒草。新娘上花轿之前,花轿的里外都要撒播。花轿到达男方门前,新娘下轿以前也要撒播,此谓撒谷豆。而新郎新娘入洞房,女左,男右坐在新床上时男家的人也要拿谷豆果子以及钱币再撒一次,此谓撒帐。一是认为谷豆可以避邪,二是借喻植物种子预祝新娘早生贵子。汉代已有这个民间风俗。还有的地方撒花生、红枣,意为早生子,而且男孩女孩要花搭着生。 迎亲当快要结婚时男女双方要杀猪宰羊,准备请厨师伴娘,轿夫等其他的勤杂人员。这些人应聘后,应在迎娶的前一天即到主家开始工作,做好迎亲摆宴的准备工作。传统婚礼一般是女家早晨准备出嫁酒,男家中午摆喜筵;如果是纳赘则反之。一切准备就绪后,男家鸣炮奏乐,发轿迎亲。媒人先导,接着是新郎、伴娘、花轿、乐队、礼盒队。女家在花轿来之前,要准备好喜筵。姑娘要由母亲或姐姐梳好头,用丝线绞去脸上的茸毛,化好妆,谓之“开脸”,然后蒙上红布盖头,等待迎亲的花轿。 当花轿到达女方家时,就鸣炮奏乐来相迎。迎亲队伍进入女家堂屋后,花轿落地新郎叩拜岳父岳母,并呈上以其父名义写好的大红迎亲简帖。接着是女家动乐开筵。席间媒人和新郎要小心谨慎一些,因为中国民间有不成文的习俗,在新婚的三天里亲朋戚友中的平辈和晚辈青少年可以别出心裁地编演几出小小的喜剧,捉弄捉弄媒人或新郎,称之为“洗媒”和“挂红”,俗称“贺新客”。对这些能增加欢乐气氛的小闹剧,媒人和新郎应该容让,不妨小小报复一下,但却不要真的生气发火。 吃完早饭后新郎新娘将会在媒人的引导下向新娘的祖先神位和长辈行礼后,伴娘就可搀新娘上花轿了。上轿前新娘一般要哭嫁以示对父母家人的依恋。新娘上轿后,即奏乐鸣炮,起轿发亲。乐队在前,乐队后面是新郎,有条件的要骑马,接着是花轿和其他送亲的人员。 娶亲的归途必须走另一条路,因此有时候要绕着路走,俗称“不走回头路”。如果路上碰到庙、井、祠、坟、大石、大树等,都要把娶亲轿子遮起来,为的是避邪。如果遇到另一家娶亲的,轿夫们要比拭技艺,尽量使轿子抬得平稳一些,有的地区新郎双方要换胸花。如果遇见出殡的,娶送亲人员都要说:“今天吉祥,遇上宝财啦!”接亲的队伍将要到达新郎家门口时,男家要鸣炮动乐相迎。花轿停在新郎家的堂屋门前,男家请的伴娘一般是年轻貌美的女子,要上前掀起轿帘,将新娘搀下车来,傧相上前赞礼,宾客们向新郎、新娘身上散花,一般用红、黄各色纸屑替代,将婚礼推向高潮。 拜 堂 在男方迎娶新娘之后,就开始在男方房里布置拜堂的场所。当花轿停在堂屋门前,男方请的伴娘站到花轿前时,仪式即已开始。香案上香烟缭绕、红烛高烧,亲朋戚友、职司人员各就各位。傧相二人分别以“引赞”和“通赞”的身份出现,开始赞礼。新郎新娘接引赞和通赞的赞礼开始拜堂。传统的拜堂仪式程序如下: 引赞:新郎莅位伫立于轿前。 通赞:启轿新人起。 引赞:新郎搭躬拱手延请新娘。 引赞:新郎新娘至花堂前。 引赞:新郎新娘就位至香案前。奏乐鸣炮。 通赞:新郎新娘向神位和祖宗牌位进香烛。 引赞:跪,献香烛。明烛,燃香,上香,储伏,兴,平身复位。 通赞: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然后是传统的三拜——一拜天地,二拜双亲,夫妻相拜,最后才引进洞房。拜堂仪式至此结束。现在的拜堂仪式则有如下几个步骤: (1)结婚典礼开始。 (2)新郎新娘和来宾入席就位。 (3)向新郎新娘献花。 (4)鸣炮奏乐。 (5)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 (6)主婚人致辞。 (7)介绍人致辞。 (8)来宾致辞。 (9)新郎新娘向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及来宾三鞠躬。 (10)新郎新娘互行鞠躬礼。 (11)新郎新娘交换礼物。 (12)新郎新娘谈恋爱经过。 (13)新郎新娘表演节目。 (14)新郎新娘入洞房。 (15)来宾开席。 婚宴按中国的传统风俗,新房的布置是也很讲究的。 堂屋 (1)门前对联一副加横批。 (2)堂屋中间高悬一方形彩灯,彩灯四面分别绘上“鸾凤和鸣”、“观音送子”、“状元及第”、“合家欢”图案。 (3)香案上一对硕大红烛。 (4)两边“对座”墙上贴陪对一幅。 (5)新房“金墙”上贴“天地君亲师位”六个大字,自上而下直写。这六个字的写法有讲究:天要平,即“平”字的两横要写平,不能变曲;地要宽,即“地”字写宽一些,不要过窄;君不开口,即“君”字的“口”字要全封闭,不能留空隙;亲不闭目,即写繁体“〓”字,右边的“〓”字不能把上面的“目”字最后一横全部封住。 新房 (1)门框两边贴对联一副加横批,横批一般写“鸾凤和鸣”四字。 (2)门上贴大红双喜字。 (3)新房正中悬彩灯。 (4)窗户贴剪纸的大红双喜字,四角贴剪纸蝴蝶图案。 (5)窗户两边贴对联。 (6)墙壁四周挂字画。 厨房 正门对联一副加横批,门上贴红“喜”字。 其他细节比如所有房间门上均贴“喜”字一个。 男女双方在拜堂之后新娘就在新房不再出来。新郎要走出新房接待贺客。如在宾馆、酒家宴宾则夫妻双方都得出去会见宾客并向宾客敬酒。喜筵要按来客的尊卑长幼排定座位,称之为“请客”,或者“清客”。排座位的原则是上尊下卑,右尊左卑,客人按其长幼和身份、地位从高到低排列座次。 主席要摆在堂屋上方正中,请“大亲”(又称“上亲”、“高亲”,即新娘的伯父、父亲、叔父)坐上首右边席位,新郎的父亲或舅父坐上首左边席位作陪,其余按尊卑长幼对号入座。除堂屋的正席外,次尊贵的一席摆在新房中,请新娘的母亲坐首位,由新郎的母亲或舅母作陪。其他各席的座位一般也要按尊卑次序排定。 当座位排定后,新郎要先到首席去倒酒并敬酒,并致祝酒词,然后,开始上第一道菜。各席的酒菜应该一个样,惟“男大亲”和“女大亲”所在的席次,照例必须有清蒸的猪肘子一个。而且,新郎要时刻守候在桌边,为“上亲”斟酒、盛饭、送热毛巾等,以示尊敬。 婚宴结束后,“上亲”先退堂屋休息一会,吃些点心,由男方尊长陪着说些客套话,待勤杂人员把席面撤去,扫了地,大亲就该起身告辞了。临走时,男家要“打发”衣料、鞋袜之类,讲究的还有红包。“送大亲”又是一个热闹场面,男家所有体面的人都要送到门口,还要鸣炮动乐,以示敬重。新郎及其父母应送客至村口。 交杯喜酒 交杯酒的习俗开始于周代。《礼记·昏仪》记载:夫妇共牢而食,合卺而握。合卺其实就是以一瓠瓜剖成两个瓢叫“卺”。举行结婚仪式时,新郎新娘各执一方即用酒漱口,就叫“合卺”。所以人们以合卺为结婚的代称。此俗演变到后来为吃“交杯酒”。 花烛之夜 在古代,婚礼中使用的蜡烛上多半绘有龙凤彩饰。后世以花烛喻为结婚。何逊《看伏郎新婚》诗云:“何始花烛夜,轻扇掩红装。”新婚这夜,新娘新郎通宵不睡,谓之“守花烛”。不守花烛者,新人睡后,搀扶、伴娘须时时进房察看花烛有无损漏,恐有不祥之兆。迷信者有“左烛尽新郎先亡,右烛尽新娘先亡”之说,故如一烛灭时,即将另一烛熄灭。 闹洞房这可以说是婚礼中的高潮环节。闹洞房除逗乐之外,还有其他意义。据说洞房中常有狐狸、鬼魅作祟,闹洞房能驱逐邪灵的阴气,增强人的阳气,据此有俗语:“人不闹鬼闹”。闹洞房从积极的意义上说还是能增添热闹气氛,驱除冷清之感觉的,因而有的地方又称之为“暖房”。旧时代男女结合多是经人介绍相互之间比较陌生,闹洞房能够让他们去除陌生感,为新婚生活开个好头。此外,闹洞房还能使亲友彼此熟识,显示家族的兴旺发达,增进亲友间的感情。闹洞房活动进行到一定时候,新郎要领着新娘“作揖认亲”。凡是男家的尊长,都要在傧相的赞礼声中一个个进来让新郎新娘拜见,而且要赏一个红包给新娘作见面礼,称之为“作揖包封”。同时,长者要拱手回个“半礼”。这种仪式,能够显示一下家族的团结。闹洞房是“三天不分大小”,新郎新娘乃至新郎的父母往往会被他人甚至晚辈们取笑捉弄,被捉弄取笑者不能生气,以免破坏新婚的喜庆气氛。当然,闹洞房的人也不能太出格,闹得太久也影响新婚夫妇的休息。特别要注意不可过分粗暴引发不文明的事。 开箱礼 婚后三日后新妇开箱,翁姑伯婶及亲友皆备物进献,兄弟、子侄晚辈也均分别送些礼品。进献之物多是绸缎衣料鞋袜之类。富贵豪门人口众多者,则进献极为丰盛。 回 门 婚后三天七天或九天,新郎陪着新娘从婆家回到娘家。女家要隆重地做“回门酒”。席间,新娘要引新郎拜见本家亲友从最年长、最尊贵的认起。被拜见者或点头,或起座相搀,或还半礼,同时要赏新郎一个红包。至此,中华传统的婚礼民俗才算完整了。

  http://www9tourcn/info/62/4484shtml

  闽南婚俗(一)

  汪汪

  娇前猪脚

  闽南人的婚俗千奇百怪,令人叹为观止。如在迎亲队伍中,红红的竹蓝中盛著粗大的猪脚格外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轿前猪脚”。每当谁家娶媳妇,在准备送往女方家的礼品中,少不了要准备两腿大小一样的猪脚肉,(寓意两亲家幸福美满)。重量应在每脚二十斤左右,如果备太小脚,会被女方视为小气。猪脚的关节点要用红丝线绑住,另一头用红纸包装成红包,内放12元钱,代表以后日子十二个月天天丰衣足食。然后分别放进两只做工考察的红篮裏(那是专门用於娶亲的礼品盒,俗称红篮)。另外,挑“红篮”的扁担也有讲究,扁担两头尖要用红纸粘上,以图吉利。待来到女方家,“轿前猪脚”要置放於女方家的大厅裏,新娘父母要清点猪脚肉及所带礼品,并象征性地把猪肉切一块,重量在2斤左右,切大了会说娘家的人贪心,剩下的部分再由欢亲队伍连同嫁妆一起带回男方家。

  据传,“轿前猪脚”早在唐朝闽南就很流行。唐朝时,闽南土著常常叛乱,朝廷常派军队入闽平乱。当时闽南民间百姓遇有女儿出嫁时,都举家啼啼哭哭,甚是凄惨。带队首领派人一打听,原来是闽南一带人烟稀少,到处古木参天,豺狼出没,经常有女孩出嫁途中遭老虎袭击,有的甚至为此丢了性命(另一种传说,是天狗咬新娘),所以才啼哭如此凄惨。军队中有人觉得奇怪,就将此事带回京城禀报。唐朝开国元老程咬金就想出了一条计策来:老虎伤人乃饥饿所逼,而虎食肉是本性,可用猪肉挂於轿前,遇有老虎出现,遂将猪肉扔给老虎填八肚,新娘和大夥可仿而效之。因便於携带,就将整块肉挂於轿前,所以称为“轿前猪脚”。

  闽南婚俗(二)

  汪汪

  八卦米筛

  米筛是百姓的日常用品,可它也是闽南婚俗中的一种重要物品,如迎娶新娘到家门口时,需要一个画有八卦图案的米筛将新娘的头部罩住,然后才能把新娘迎进男方家中,寓意平安吉祥。当地称之为“八卦米筛”。

  说起“八卦米筛”,还有一段来历呢。相传唐朝以前,闽南一带一片荒凉,当地土匪常常叛乱乱,加上高山峻岭,土匪经常骚扰百姓。当时常有发生迎娶的花轿被抢或新娘被乱箭射中负伤之事,百姓常为此担心吊胆。唐军来漳州开发后,百姓就将此事报呈驻军请示保护,因土匪出入出常,众人想无良策,此事传到京城,开国功臣程咬金就想出一条妙计来:可命军士用一面战斗用的盾牌挂在花轿前,如有乱箭射来,新娘就用盾牌来挡,可保安全无恙。此举一行果然奏效。众乡亲就把盾牌当成新娘的保护伞和护身符来广为使用。随著唐军与当地百姓的共同开发,漳州一带已逐渐太平昌盛,土匪也没那麽明目张胆了,已没再发生新娘被乱箭射伤的事了,因不存在危险,加上盾牌笨重不便携带,百姓就改用跟盾牌相似的农家用的米筛来代替使用。为了与一般米筛有所区别,就在米筛的上面画上八卦吉祥图案,似如盾牌一样的避邪护身作用。并把它称之为“八卦米筛”广为流传,这就是“八卦米筛”的由来。

  另一种传说,古时候,闽南,常有发生天狗来抢美貌姑娘的事,此事呈报朝廷,唐朝元老大臣程咬金就画了一个八卦米筛放在新娘的花轿前来避邪,因传说中天狗惧怕八卦图,所以就相安无事了。不管怎样,“八卦米筛”出自唐朝程咬金所设的故事至今天闽南一带广为流传。

  “八卦米筛”是选用一只做工考察的新米筛,背面用红漆画上一个八卦图案,米筛的竹钉要露在外面,寓意出丁发财,当要去迎娶新娘时,就把米筛放在轿子或车的前面,新娘娶回要下轿时,就拿起米筛罩住新娘头上,并念“米筛拿高高,生子生孙中状元”等吉祥的好话。同时新娘脚下还要放著一个农家用的大簸箕来让她站,有让新娘“顶不见天,下不著地”之急,这样才算显宝贵。然后,还要把米筛拿到新房裏,存放在床的上面,以图平安吉祥。

  随著岁月的流逝,如今城镇居民为了便於携带,婚娶时改用一支八卦开头的花雨伞来代替八卦米筛的使用,一来图吉祥,二可遮阳挡雨。可是,在乡村婚礼中,备上一只“八卦米筛”来罩住新娘和放在床上来图吉利的习俗,还是必不可少的,成为一种闽南独特的婚俗习惯,在乡村民间中代代相传著。

  闽南婚俗(三)

  汪汪

  崇尚红与甜

  闽南人,以红为尊、为大、为喜、为吉。早年至今,办婚事,大喜日子,更是全家红艳艳。大厅、房门、大门要张贴新婚对联。诸如:“紫燕双飞迎春舞,红花并蒂朝阳开”,“吉人吉时传吉语,新人新岁结新婚”。新娘要穿红衫红裙,盖红头巾,穿绣鸳鸯的红鞋。新娘入门后,要特意给婆婆或女长辈插红绸春花,表示亲热和尊敬,向公婆敬茶要用红枣甜茶;大厅上要挂贴双喜的红绸喜帐。

  甘蔗

  在婚场中,摆放两捆有根有叶有头有尾的甘蔗,每捆甘蔗四或五株,用红绸扎着,体现婚姻成双成对,婚后夫妻恩爱,如甘蔗节节甜。

  闽南婚俗(四)

  汪汪

  烘炉茶壶

  说起闽南人,就离不开他们须臾不离手的功夫茶,而闽南传统式婚礼自然也就散发浓郁的茶香。在婚礼现场就摆着泡茶用品一个巨大的烘炉和茶壶,按照闽南婚俗,新人跨烘炉有兴旺之意。而烘炉上的四个大字“和敬怡真”在闽南人眼中既是茶道也是夫妻的幸福之道。告诫新人们,两人成长背景不同,差距不小,但在婚姻生活中,便是牢记互敬互让,相互包容。听完这段金玉良言,每位新人又喝上了一杯象征“甜蜜美满”的功夫茶,相信他们也有了更深的感受。

  闽南婚俗(五)

  茶礼

  在我国,茶与婚姻有着密切联系,早在明朝时就有“订亲茶”的记载。清代人福格在<<听雨丛谈>>卷八中说:“今婚礼行聘,以茶叶为币,满汉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可见茶与婚姻有很密切关系,可以说是很严肃的“合同”。

  然而,与茶有关的婚俗,最有趣的当推闽南和台湾,这些地区饮茶之风盛行,男女订婚也习惯用茶礼,这种古老的遗风一直保留到现在。闽台婚姻礼仪总称为“三茶天礼”。“三茶”即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合欢见面时的“合茶”。

  在封建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违拗,男方随同媒婆或父母到女方家提亲、相亲,女方的父母就习惯叫待嫁的千金端茶待客,茶杯斟满后,依辈份秩序分送到男方来客手中,由此拉开了“相亲”序幕。男方家人乘机审察姑娘的相貌、言行、举止,姑娘也暗将未来夫君打量了一番。当男到女家“送定”(定亲)时,由待嫁女端甜茶(闽台民间叫“金枣茶”)请男方来客品尝。喝完甜茶,男方来客就用红纸包双数钱币回礼,这一礼物叫“压茶瓶”。到了娶亲这一天,男方的迎娶队伍来到女家,女家就要请吃“鸡蛋茶”(甜茶内置一个脱壳煮糖的鸡蛋)。

  男方婚宴后,新郎、新娘在媒婆或家人的陪伴下,捧上放有蜜饯、甜冬瓜条等“茶配”的茶盘,敬请来客,这个礼数叫“吃新娘茶”。来客吃完“新娘茶”要包红包置于茶杯做为回礼。有时客人有意不接“新娘茶”,来表示相互推让,闹洞房的喜剧就在“茶礼”中拉开帷幕。另外,结婚成亲的第二天,新婚夫妇合捧“金枣茶”(每一小杯加两粒蜜金枣),顿首跪拜诸位长辈,随后将茶敬献,这就是闽南、台湾民间著名的“拜茶”,也是茶礼在婚事中的高潮。倘若远离故乡的亲属长辈不能前往参加婚礼,新郎家就用红纸包茶叶,连同金枣一并寄过去。

  那么,为何闽台民间时兴茶礼?因为在闽南、台湾,茶树是缔结同心、至死不移的象征。据郎英的<<七修类稿>>和陈跃文的<<天中记>>的记载:“凡是种茶树一定要种子,用移植的就不会复生了,所以旧时代新娘一定要以茶为礼,所取就是从一而终的意义!”从这种意义上来看,闽台的“茶礼”婚俗,不愧为宝贵的民俗文化。

  民俗风情之闽南婚俗

  弄墨雪荷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这句话一点儿也不假,先生家和我家相差大约也就十里,可风俗却相差很多,我今天要说的是婚俗,闽南婚俗,当然我只能说些大概的,因为这详细的各有不同,就是同村,甚至隔壁邻居都有可能不同。

  在闽南古老的婚俗是极为复杂的,那些不怕麻烦的婆婆媳妇们却乐此不彼。一个新媳妇要进门先要初看,三日之后双方家里没什么事发生,而且又都满意的话才有下一步,徜若在这三天其间哪一方家有打破东西什么的,或者小孩磕碰着,或其它什么不吉详的事发生,那么就是再满意也只能作罢。再则就是合生辰八字,一般双方年龄相差三、六、九也是不成的,这点倒是许多地方有这风俗了。接下来是择日子对看,选个良辰吉日,男方父母带上四色糖果饼干,备好红包或手饰什么的,去女方家,如若满意则留在女方家吃个便饭,女方家若是满意便会在饭前让姑娘出来倒杯茶给客人喝,若是不满意姑娘是不会出来的,这样男家也不必留下来吃饭了。吃完饭男方会留下一个红包或手饰说是给姑娘的见面礼,只是个礼,双方都不会计较多寡的。这婚姻便算成了一半了。

  在闽南比结婚更重要的是订婚,不管你有没有办结婚证,只要你订了婚这婚事便算是成了一大半,在农村大家便认可了你是个有家室的人了,双方交往来来去去的有什么事通知一声和娶了进门的媳妇是一样的。说起这订婚也是极麻烦的。这订婚前双方要讲好得多少聘礼,包括:聘金、姑娘的服装费、手饰、糖果饼干、烟、女方家请客的酒菜钱、等等,当然现在多半是折合了钱来的。到了那天男方家一大清早的就要叫上二、三十几个亲戚,女人挑着三生香烛去祭祀祖先,然后分头再十里八乡去每个寺庙进香这一忙大约要从一大清早忙到过午了。男人一般在准新郎和他父母的带领下挑着三生鱼肉、四色糖果饼干和水果带着部分聘金(余下聘金的零头留着要娶进门才付)来到女方家。女方家照列也是叫上十来个亲戚,先给男家的每个客人上点心分个红包,然后挑上男方送来的东西照列去十里八乡的进香。而女方家等客人吃过点心了就让姑娘出来上茶,这茶上了,做准婆婆的自然要把给准媳妇的全套手饰给媳妇戴上(这手饰必须是成双成对的)未来的岳母自然也把给准女婿的戒指给他戴上,然后等进香的亲戚回来热热闹闹的吃上一顿饭,这婚算是定成了。

  接下来择了日子到了谈婚论嫁了,在闽南许多地方有姑娘的人家都愁,这陪嫁常让许多人家砸锅卖铁嫁女儿。一般来说男方送多少聘金女方要翻倍的给嫁妆(比如说:男方送了五万聘金,女方家至少要陪嫁十万,当然,有钱的人家多点,上百万的陪嫁也是有的,没钱的人家少点但一般也不会少于聘金的一倍)最是不济的也就将那聘金原封不动的奉还,多少再陪上一点儿,所以在闽南特别的重男轻女大约也是和这有关的。

  这婚前自然要准备各种各样的必备品,我说的必备品不是家具什么的而是其它一些东西。临近喜日了姑娘家要提前备一些习俗的东西:五谷种(意在姑娘嫁过去回五瓜丰登)、桌头红(放在新娘房用的花什么的,意在吉祥)、孝布(有红绳系好的够姑娘将来给做一套孝服的白布,意在公婆长命百岁)七桶(包括脸盆,水桶和将来孩子的澡盆等共七个,意在有备无患和完整)、铅(铅在闽财和“缘”是同音的,意在姑娘家过去后与人结善缘,姑娘出嫁那天要穿的衣服从内到外全部都要用红线缝上不铅片)两个箱子(这箱子是装衣服和嫁妆的,结婚那天由伴娘等帮着拎过去然后放在厅堂要当众打开查点嫁妆的箱底自然也要押钱的这一来谁家的媳妇有多少嫁妆大家都清楚了,当然现在有的嫁妆是存折、房子什么的那说用红纸写明了入了相框带来)当然还有一些零星的东西,我在这儿只说一些普遍的习俗,现在有许多人可能删减了些了。

  到了结婚前三天或一天还有个担盘的习俗(分三日盘和一日盘,这个随双方的意思了)这担盘照列是四色糖果饼干和鱼肉什么的,现在许多人是直接折合了钱给女方,由女方自己去买,剩了些人力,到了那天男方只是意思性的挑了些过来,当然这多少嘛在沿海有些地方是多的惊人。一担为百斤,少则三十六担,多则七十二担。到了担盘那天女方要叫上十几个亲戚两人一组的到村里家家户户去分糖果饼干。在沿海的那些地方分这些是用装汤的盆子分的一家一盆,所以用得上这几十担的糖果饼干了,有些人多的村子还不够,也就只好由女家自个儿掏钱买了。在我这儿一般是没有那么多的,也就是每家每户各四个糖果四个饼干。照列这天双方还是要叫上许多亲戚帮忙去十里八乡的庙里去进香的,所以这个麻烦和累人就别说了。

  终于到了喜日子了,请客,这是那儿都有的就不必说了。那天新郎来迎娶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新娘,而新娘则由弟弟或哥哥还有叔婶等陪去,沿海有些地方新婚是要戴着黄斗笠的,斗笠的只沿缝了黑纱,遮了面。(忘了说了,许多地方新娘在出嫁前要请一位老人来绞脸,叫作开脸)到了男家,临进门前新郎的至亲都要先回避,新娘直接就进了新房直到请过茶才出来见人的。这请茶也是有讲究的,茶叶是新娘带来的,里面放了铅粉,前面已经说过了是为了结缘,还放了冬瓜糖红枣什么的,那叫甜。先给公婆上茶,照列有请专门在做这事的老人来,念些好听的吉利话,上茶时许多地方新人是要给父母下跪的,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上完茶新娘要送给公婆见面礼一般是金手饰,当然也有送衣服的,而公婆同样也要给新媳妇封个红包当见面礼。然后是新媳妇给新郎叔伯姨婶,姐姐哥哥上茶,每上完一次茶都得交换见面礼,这见面礼一般为手饰衣服,有钱人家族又大的,这新娘要备的见面礼常常要花上万元,穷人家只花三五百元的也有。这茶也请完了,到了这儿吃过婚宴算是结束了?呵,还没呢。

  结婚的第二天,天还没亮,新娘的弟弟就来接新娘回家了,这早的凌晨三四点就来,晚的五六点也来了。而新郎大约要临午饭了才去新娘家。这天就由新娘家请新郎和新娘家的亲戚了,这叫回门客,照列要闹到晚饭过了,天黑了新郎才带着新娘回家,而新娘家要准备两根连头带尾的甘蔗和两只带路鸡(一公一母)给新人带回家。快到时会有人先通知新郎的家人,他们同样要先回避了新娘,等新娘进了门才可以出来相见(这叫避亲,闽南相遇叫作“堵”而吵架也叫作“堵”这回避也就是为了以后回避口角)这新娘回门呢,在新婚一个月内要回门三次,当然余下的两次没有象第一次那么复杂了,只是都要等天黑才能回到新郎家,而新郎的家人也每次都要回避的。到此,这门亲事才算是圆满地完成了。

  当然,就是在这儿不同的地方还是有很多不同处,但这婚俗的确是复杂些,烦琐了些,现在也许有些人简单了许多,但是象这样的怕还是占很大多数,一个字:累。他们做的累,我写的累,各位看的也累,呵呵。

  mms://winmediacctvcomcn/xinwenshequ/2007/02/xinwenshequ_300_20070223_2wmv

  CCTVcom消息(新闻社区):陆上婚礼有啥稀罕的,我们见得多了。别急,咱今天看的这个可跟平时您见的那些不太一样。不信,一起到福建泉州的蟳埔村走一趟。

  泉州台记者 施锦斌:大家会发现,我们今天的张冰打扮得特别地与众不同。

  泉州台记者 张冰:没错,我们今天应邀参加一家蟳埔人家的婚礼,热情的蟳埔人就把张冰打扮成地地道道的蟳埔姑娘,怎么样啊锦斌,张冰今天是不是特别漂亮?”

  泉州台记者 施锦斌:“张冰今天确实是非常漂亮,但是今天咱们婚礼上最漂亮的还是咱们的蟳埔新娘。”

  您瞧,大红棉被,大红衣裳,还有这红彤彤的笑脸,蟳埔的新娘子还真是百里挑一的漂亮。吉时一到,这新郎倌可再也等不及了,不过,好不容易到门口了,咋又背过身儿去了呢?原来,这是人家闽南特有的一种风俗,新郎接亲时不能马上见新娘,必须得倒着进屋,这样,小夫妻今后才不会“相冲”。

  哎,这新娘子去婆家咋还一路打着伞呢?告诉您吧,人家这叫“犹抱琵琶半遮面”,也是当地的一种风俗,刚结婚的新娘子有贵气,不能随便见陌生人。所以,过路人要想看一眼新娘子那可就难啦。

  进了婆家门,新娘子就要行大礼啦。当然,这头一个要拜的就是未来婆婆。

  拜亲现场喜婆:“背对背 钱财堆满屋,头对头,婆媳一起吃到老,两个好漂亮。摸领罩,妈妈不计较,摸心肝,让妈妈疼得入心,手到手合,和妈妈相亲一气不嫌弃。

  一一拜过婆家人后,新娘子就算正式过门了,那接下来最激动人心的就该是洞房花烛了吧?错了!按照当地的风俗,新婚之夜新娘子可不能在婆家,而是要回娘家住,到了第二天再拖着甘蔗回来。

  拖甘蔗是闽南人一种特有的风俗。您可别小看了这两根甘蔗,它们可是新娘子从娘家拖过来的,将来不论到哪里,两根甘蔗都要绑在一起,这象征着夫妻俩永远相伴相随。

  泉州台记者:我们发现,虽然新娘子这两天非常爱笑,但是我们始终没有听见过她讲一句话。

  泉州台记者:哎,这也是我们闽南的古老习俗。新嫁娘在婆家的第一天可是不能说话的,而今天我们就要听到新嫁娘在婆家开金口讲的第一句话。

  泉州台记者 :张冰,我现在特别想知道这新娘子讲的第一句话到底是什么?

  泉州台记者 :怎么样,新娘子,现在感觉怎么样,跟我分享一下。

  新娘 庄金凤:“非常高兴。”

  听听,这刚一开口,新娘子就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不过,旁边的夫君比她还美呢。

  新郎 黄凌君:“我感觉肯定比她高兴,毕竟相识了六年,终于可以踏入结婚的殿堂,心情肯定是比她高兴多了。”

  泉州台记者 张冰:“锦斌,我觉得我们参加的这个婚礼可真是有特色,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我们的蟳埔文化。”

  泉州台记者 施锦斌:“大家知道吗?虽然我们的蟳埔文化已经历经千年,但是我们的蟳埔婚礼的一些主流细节直到今天还是没有改变的。”

  泉州台记者:“在这里呢,我们也用我们手中的这种闽南特色的冬瓜糖恭祝全国人民日子和和美美。”

  泉州台记者:“生活甜甜蜜蜜。”

  责编:刘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7017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