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布依族存在一夫多妻的个别现象。同姓可通婚,但同姓且同宗的严禁通婚。也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解放后,像大多数民族一样,废除了一夫多妻制。布依族崇尚自由恋爱,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欢借助年庆节俗、赶集和集体聚会的时机,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组合的方式,通过谈天说笑和唱歌对调,倾诉或表达彼此的感情。当一个男子看上某一个姑娘时,按照传统,必须找第三者做伴,有的则由自己的姐嫂出面介绍。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单独相约到幽静处进一步对唱山歌,表达情,直到双方互赠信物,就表明他俩已盟誓终身了。订婚时,由男方父母托媒去女家,并送一定的酒、肉、耙耙一类的礼品(在礼品中必不可少的是粑粑,如果非传统节日而见到布依族民家“打粑粑”,则说明此家人正筹备喜事准备迎娶女方了)。
如对方同意,第二次媒人则要将男女双方的“八字”互为“效验”,只要“八字”相符,则可择定结婚日期。这一带地区送彩礼的数额,特别讲究“六”或“双”数,据说是取“六”即禄的谐音,以表示婚后双双有禄必有福之意。结婚时,新郎不迎亲,只请几个相好的男女青年代为相迎。新娘一般都是撑伞步行至男家,个别也有骑马、坐花轿的。结婚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次日即返娘家。聚居区一带的布依族仍保有“不落夫家”或称为“坐家”的习俗。有的要两三年甚至五六年后才长住夫家。杂居区的布依族已大部分革除这一风俗。贵州都匀的布依族在闹新房中,有个“唱荷包”的习俗。一般先唱“荷包歌”,二人一对,一个唱,一个帮腔。必须唱满12首“荷包歌”才能得到一个荷包。荷包里一般装着白果花生等物,取意早生贵子,由女方家的“送亲婆”带来。
布依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欢借助年庆节俗、赶集和集体聚会的时机,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组合的方式,通过谈天说笑和唱歌对调,倾述或表达彼此的感情。
当一个男子看上某一个姑娘时,按照传统,必须找第三者作伴,有的则由自己的姐嫂出面介绍。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单独相约到幽静处进一步对唱山歌,表达情,直到双方互赠信物,就表明他俩已盟督终身了。但在旧社会的封建制度下,许多对彼此相爱的情侣并非都能成配偶。那时,婚姻的缔结,绝大多数是由父母包办或媒纳之言定亲的。许多父母对儿女的亲事仅从财札多寡或门户相当出发,并常以"八字"是否相属或相克作为亲事的重要决择,往往因此造成许多不幸的悲剧。
订婚时,由男方父母托媒去女家,并送一定的酒、肉、耙耙一类的礼品。如对方同意,第二次媒人则要将男女双方的"八字"互为"效验",只要"八字"相符,则可择定结婚日期。这一带地区送彩礼的数额,特别讲究"六"宇或"双"数,据说是取"六"即禄的谐音,以表示婚后双双有禄必有福之意。结婚时,新郎不迎亲,只请几个相好的男女青年代为相迎。新娘一般都是撑伞步行至男家,个别也有骑马、坐花轿的。结婚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次日即返娘家。聚居区一带的布依族仍保有"不落夫家"或称为"坐家"的习俗。有的要两三年甚至五六年后才长住夫家。杂居区的布依族已大部分革除这一风俗。
凡男宾到家,主人不管有无下酒菜先敬以酒。若无酒而满桌鸡鸭鱼肉,主人也自感不成敬意。在婚宴酒席上要唱“酒歌”,叙述族源历史。布依族尤其喜食狗肉、牛肉和腌肉。凡上等贵客到来,主人都要设法弄一只狗来杀给客人吃,以表敬意。杀狗又很重视狗灌肠。布依族妇女服饰有四种:其一,头戴银碗,包刺绣土布青帕,两端翘于耳后,额上一块条形白果花勒帕拢着头发,额前一串银铃花吊。发辫盘于头顶,斜插银簪,耳垂银环。其二,青布挑白果花条形勒帕把发辫拢成一股,独辫垂于脑后。其三,独辫拉于脑后,耳垂银环,穿斜短上衣,长短适中,领扣锁三道白果花疙瘩纽扣,腋下亦如此。其四,头帕为花格青白色,青为主色,两端为扁形,交叉搭于两耳上方。
紫云境内布依族婚姻缔结有一整套严格的规矩。凡婚姻缔结均须遵守,具体规定是除磨安乡的韦姓,同姓不同宗可通婚处,其他各姓包括韦姓在内同姓严格禁止通婚。另有李、罗两姓,据说是同胞兄弟繁衍,也不可通婚。父母为子女定婚较早,结婚也较早。过去有开“背带亲”的,有的六、七岁就结婚。
布依族婚姻缔结过程
说亲。首先由男方特色婚姻对象。媒人带去的礼品者若女方家收下,即暗示缔结婚姻的门没有关闭;如媒人出门便退礼品,则表明这桩婚事联不成。这样一般要往返三次以上。许婚后,杀一只大公鸡款待媒人,俗称“开口鸡”。订婚。当女方家答应这桩婚事后,男方家就择吉日到女方家吃“订亲酒”。吃小酒。要由老人和女婿赶一头百多斤重的肥猪去杀给女方家族和亲戚“喝活血”。结婚,布依族称“办酒”或“接大回”,男方家“办酒”的头一天是女方家的酒。届时,女方家的亲戚,朋友都带上礼品前来祝贺,谓之“送礼”。男方请一位能方善辩,有较强应变能力的人当“押礼先生”。男家请一位父母双全、机灵伶俐的男童去“背八字”,另请两位父母健在的兄弟姐妹的男音及两名机灵漂亮的姑娘去作接亲。布依族结婚时,有的地方有“打接亲”的习俗。男方的接亲客进入女方家的寨门时,就会被女方寨中的男女青年、孩童团团围住,一坨坨的粘草籽向他们飞掷。因此,抬嫁妆嫁奁的男青年们,一般不与接亲者同时进入女方家寨子,以免遭此“迎击”。入家手续,礼仪繁杂,有开伞、关伞钱、新娘钱、进家钱、脚步钱街等等。“接小回”。布依族结婚有不坐家,即“不落夫家”的习俗,一般结婚后的第二年农历正月间,夫家备些礼品,请原来迎新的两位姑娘或新郎自己妹妹去接新娘。新娘坐家,生第一个孩子,无论是男是女,立即着人带上鸡和酒到外家去报喜。如生男孩子,报喜鸡是公鸡;如是女孩,则抱母鸡去报喜。接着是做“三朝”和办“月米酒”。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宴请宾客叫“做三朝”。这天杀一只雄鸡,再备一些菜肴,祭祖后即请族中的女家主来吃“三朝”。办月米酒。外家要送背扇、小棉被、夹被、甜酒、汤圆面,大米及鸡蛋等。水塘乡布依族的礼节更隆重,凡送有布料者,主人家都有要杀一只鸡,砍成八块煮熟,用芭蕉叶包好作为回敬礼,办一次“月米酒”,杀上百只鸡为常事。紫云的布依族对唱山歌,是两男对两女,不能单唱。这种“朗绍”的地点是向阳处,有人通行的大路边或田坝,。对歌、交谈时,双方距离在 一米 之处,而且不能面对面;相互间语言必须文明,行为必须规矩,世忌“动手动脚”;太阳落坡前必须各自回家,严禁在夜间单独幽会。布依族婚姻有入赘称之为“上门”。凡入赘所生的儿女随母姓者叫“一招二抱”。入赘者既是女婿,又是养子。其子女三代后还父姓,叫“三代还宗”。 离婚的情况在布依中不算多,但在过去男人提出离婚较易,若女人提出离婚则较难,故有“男人不愿一张纸,女人不愿除非死“之说。布依族的家庭出身,大多有分居的习惯,特别是兄弟多的人家,大都在婚后分阶段家另居,此如谚云:“人大分家,树大分丫”。布依族姑娘在未出阁前,备受父母兄嫂钟爱,大家都把她当客人对待,她们一年中要有一半以上的时间用来纺纱织布,制作自己一生的穿戴。解放前富有之家的姑娘出嫁时,除正常的嫁妆外,还要陪送一头水牛,有的还划一份“姑娘田”。
六盘水地区:贵州布依族婚礼
在新式婚礼盛行的今天,民族传统婚礼似乎并不常见。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米箩镇,“85后”布依族姑娘赵成娇放弃许多年轻人热衷的西式婚礼,选择按照当地布依族婚俗举办婚礼。
按当地传统风俗,布依族婚礼仪式一般分为“姑娘酒”和“正酒”两个部分,“姑娘酒”在女方家举办,这一天男方家派出“歌郎”,作为新郎代表到女方家迎亲、联谊,并在第二天将新娘迎回男方家办“正酒”。
3月1日清晨,新郎柏发贵的家中一早就聚集了亲朋好友。堂屋的桌上放置着烟叶、鲜鱼、猪肉,亲友们正在为迎亲仪式前的祭祀祈福做准备。带队的“大歌郎”王顺良告诉记者,这些东西将由他和另外四位“歌郎”送到女方家中。在迎亲途中遇桥、水、古树,都需要停下来拜神,以酒祭奠。
网络资料图
在新式婚礼盛行的今天,民族传统婚礼似乎并不常见。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米箩镇,“85后”布依族姑娘赵成娇放弃许多年轻人热衷的西式婚礼,选择按照当地布依族婚俗举办婚礼。
想知道传统的布依族婚礼是怎么办的嘛?小编给你仔细说说~
清晨,新郎柏发贵的家中一早就聚集了亲朋好友。堂屋的桌上放置着烟叶、鲜鱼、猪肉,亲友们正在为迎亲仪式前的祭祀祈福做准备。
布依族婚礼首日,新郎家派出歌郎队伍一行五人,担着烟叶、糯米粑、酒等礼品出发前往女方家“迎亲”。
按当地布依族习俗,迎亲途中遇桥、水、古树,都需要停下来拜神,以酒祭奠。
“歌郎”到达新娘家时,身着盛装的新娘亲友早已摆出了拦路酒。
“歌郎”们要喝过四道酒,才进入新娘家的堂屋,与女方家的“歌郎”行歌令。
拦门酒过关,进入堂屋,大歌郎把烟叶交给女方亲属,“行酒令”环节开始
按照当地布依族婚礼习俗,在行歌令的过程中,新娘亲属以酒招待歌郎,并将他们从新郎家带来的糯米粑和烟叶当场分给客人,一同分享喜悦。
一天一夜的行歌令,琅琅对唱,此起彼落,使得婚礼在一种欢快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着,让男女亲友更加了解双方情况~
次日清晨,亲人们为新娘赵成娇穿上了新婚盛装,并在她头上裹上黑布遮面。
吉时一到,新娘由姐夫背出门,正式“发亲”。
在临近新郎家时,送亲的女性长辈又为赵成娇换上了另一套新服装。一身新衣开启新生活
新郎家里亲友早就等着新娘进门啦!迎亲队伍好壮观!
整个布依族婚礼最特别的是,来到新郎家,新娘与新郎在新房一起吃了一餐饭后后,新娘必须要返回娘家。
按照当地布依族的习俗,新娘在结婚后当天就要返回娘家进行“坐家”,由母亲教导她孝顺公婆、操持家务、处理好妯娌关系等事宜,一般要在三年之后,新娘才会正式的入住新郎家中。
来源:掌中新贵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