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喝酒都有哪些讲究?

古人喝酒都有哪些讲究?,第1张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至秦朝一统天下,崇尚法家,焚书坑儒,到汉朝又推崇儒家,普及礼法,经历数百年。期间根深蒂固的礼仪文化早已经深入人心,约束着世人的言行举止。

在饮酒上,古人同样受到礼法的约束,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

儒家讲究酒德二字。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像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饮酒”,《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这里面很多要求和现代饮酒习俗都差不多,比如劝少饮、禁过度。但有病的时候更适宜饮酒和现代有出入,现代医学表明,即使是轻微感冒,也不适宜饮酒。

饮酒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在远古时代就是一种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这种礼节或简单或繁琐,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就会被认为不懂规矩。又因为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制定饮酒礼节很重要。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在饮酒时不遵守酒礼,深感长辈有责任,于是从古代的书籍中采集了大量的资料,专门写了一篇《觞政》。这虽然是为饮酒行令者写的,但对于一般的饮酒者也有一定的意义。

我国古代饮酒有一些礼节,一直流传下来: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这是完全按照古代三纲五常、伦理顺序制定的。

另外,古代饮酒的礼仪还有四步,分别是: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这一套繁琐的动作今天已经看不到了,现代人饮酒,要么小杯慢酌,要么一饮而尽。

古代还有一些特殊的饮酒叫法,根据饮酒对象的不同进行划分。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可以看出,古人喝酒是很有讲究的,也许他们更看重的不是喝酒这件事,而是喝酒的过程,以及和谁一起喝。不过如此注重礼仪和伦理纲常,应该是平原地区,而这些地区更偏爱绵柔型酒,应该和性格有关。

因为古人认为女子不应该抛头露面,尤其是新婚之时更是不应该被他人看见相貌,因此成婚当日女子只能待在新房之中,不得到酒席上吃饭。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属于男权社会,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中女性的地位始终不如男性,虽然有不少朝代对于女性的限制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严重,但是在开放时代女性接受的传统礼教也会使她们自身对于自己有所限制。当然这种限制多对于富贵人家,若是贫穷的农户为了生存女子还是不乏有抛头露面之人的。就如《凤求凰》中的卓文君一般,跟着司马相如过苦日子就要抛弃过期隔着屏风见人的礼教,走上市井成为一个酒家女,依靠买酒维持二人的生活,正是卓文君打破了封建礼教,他们的爱情才被世人传诵。

都说宋朝对女子的禁锢太严重,其实并非如此,在宋朝曾流行过女子相扑,可见宋朝还是一个民风开放的时代。但是即便是民风开放,在男权社会熏陶下的男子依旧不喜欢女子抛头露面,尤其是成婚当日。在成婚当日女子将会成为男子的妻子,而古代礼教导致男子与女子婚前见面的机会极少,甚至有一些从未见过,而女子的相貌本就不应该给除了家人以外的男子看到,而成婚当日街坊好友来的多数都是男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女子在酒席上吃饭,相貌必定会被他人看见,在男子看来实在是有伤风化,不愿女子在成婚当日在酒席上吃饭。

对于古代女子成婚为何要待在婚房中你有什么其他看?法欢迎一起讨论。

哈喽,大家好,我是辰光!

中国的婚丧习俗在经历了民国和新中国建立之后,逐渐采用现代的新式婚礼制度,很多年轻人也选择旅行结婚或者西式婚礼等方式举办,西方的婚礼制度一般都是选择在白天举办,但是在古代,很多婚礼都选择在下午或者傍晚剧版,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给大家来聊聊!

一、方便大家举行婚宴

我们都知道宴会一般都是晚上或者傍晚的时候举行比较合适,而且我们中国的很多传统当中,宴会一般都是下午之后的事情,所以结婚的时候,只能在下午举行,举行完婚礼之后,就在下午吃饭的时间婚宴,宴请宾客,这样宾客们也剩下了饭钱,而且夜晚的婚宴更是不能马虎,好吃好喝的都得招待上。不光是古代,现在很多人结婚,婚宴一般都是选择在下午之后的,因为这样不容易耽误大家的上班时间。

二、方便洞房

我们知道,在古代成年男女结婚之后的新婚之夜就叫做洞房,洞房一般都是在男主人喝完了喜酒之后,再到婚房里去休息,一般来说下午举行婚礼,傍晚喝喜酒,晚上就是洞房的世间,这一趟下来刚好一天就过去了。

三、上午一般是新娘子从娘家来到婆家

很多人很奇怪为什么大多数婚礼都是下午举行的,其实这个也跟新娘子来婆家的时间而决定的,在古代新娘子的娘家跟婆家一般都有一定的距离,从娘家出发到婆家一般都需要大半天,来到婆家之后,宾客们再唠嗑几句,大半天又过去了,等到婚礼正式开始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时间,所以,婚礼在下午剧版也是有一定的时间上的紧凑的,时间不允许,只能在下午举办。

中国古代是酒文化的发源地,在商周时代人们就已经会酒曲复式发酵法制作黄酒。酒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加上古代的礼仪之邦。于是古人喝酒就罗列出了很多讲究。

例如古代的“流水曲觞”就是饮酒的一种习俗。那时候流行祓楔仪式,仪式过后人们坐在水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被子停在谁面前谁就饮酒。

如果细分析中国古代人喝酒的礼仪讲究,大致分为拜、祭、啐、卒爵四部分。拜以表示敬意,酒产于粮食谷物,而粮食谷物乃天地所成。所以古人喝酒前要拜,他们会将酒杯中的酒先撒出一点在地上,以表示对天地养生之德的尊敬。在拜后,剩余的酒一饮而尽,并称赞味道美,会令主人东家开心不已。

在现代人们饮酒常常会提到“先干为敬”;其实古人喝酒这是不礼貌的,他们将就“后干为敬”。《礼记》中记载关于喝酒文化“侍饮于长者,长者未举釂,少者不敢饮。”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喝酒时如果陪长辈喝,长辈不干酒,晚辈就不敢喝。

喝酒时宾主之间都是十分客气的,他们有节有度。主人敬客人酒叫“酬”,客人回敬主人酒叫“酢”;而敬酒时总要说一些祝福语,所以古代敬酒又叫“为寿”,普通为寿以三杯为度。

古代客人之间交互敬酒叫旅酬,依次向入斟酒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而立。

中国传统文化建立的饮酒礼仪是从西周时代开始的,而西周时期的饮酒礼仪又分为四部分:时、序、效、令。时指严格掌握饮酒的时间,如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等;序指在饮酒时遵循:天、地、鬼、神、后长、幼、尊、卑的顺序;效指饮酒时不能发狂,适量而止,通常是三爵即止;令指的是当时有酒官监督饮酒仪节,要服从酒官意志不能随心所欲。

不过,到了后来古人饮酒的礼仪就变的更加自由。

中国饮酒,自古非常讲究礼仪。早在先秦,《礼记·乡饮酒义》就规定:“乡饮酒之义,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人,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到了唐代,皇甫崧撰《醉乡日月》,论述酒宴上的规则、行令、罚酒等事宜,较《礼记·乡饮酒义》更进一步。明朝是酒文化“自觉的时代”,先有嘉靖名士田汝成著《醉乡律令》,提出“醉乡十一宜”,即“醉花宜昼,醉雪宜袒,醉月宜楼,醉暑立舟,醉山宜幽,醉水立秋,醉佳人宜微酡,醉文土宜妙令酌无苛,醉豪客宜挥觥发浩歌,醉将离宜鸣罨,醉知音宜乐侑语无它”,又提出力戒十四种饮酒不欢的情况,即“主人吝一也,宾轻主二也,(与)会客不投三也,肴核杂陈而不序四也,妓矫而乐涩五也,说家常六也.议朝除七也,迭诙谐八也,刻觞政九也,录事不纲十也,兴居纷纭十一也,附耳嗫语十二也,蔑章程而骋牛饮十三也,醒木讷而醉劳曹十四也”;继有万历年间公安派领袖袁中郎著《觞政》一篇,列“酒宪”十六条,广泛涉及选择同饮者的条件、饮酒地点的选择、时令的估量、酒质的判断以及酒器的考究等等。

不过以上规范多适用于士大夫及文人的雅集。就整个社会各阶层、各民族而言,几千年来约定俗成,主要有以下通行的酒人礼数:一是未饮先酹酒。酹,指洒酒于地。在签神祭祖祭山川江河时,必须仪态恭肃,手擎酒杯,默念祷词,先将杯中酒分倾三点,后将余酒洒一半圆形;这样用酒在地上酹成三点一长勾的“心”字,表示心献之礼。这一习俗也适用于平常饮酒,苏武词“一搏还酹江月”,说明他在独饮时也饮前酹酒。其他少数民族亦复如此,蒙古族人“凡饮酒先酹之,以祭天地”(孟珙《蒙鞑备录》);苗族饮酒前通常由座中长者用手指沾酒,向天地弹洒,然后才就座欢饮。

二是饮中应干杯。即端杯敬酒,讲究“先干为敬”,受敬者也要以同样方式回报,否则罚酒。这一习俗由来已久,早在东汉,王符的《潜夫论》就记载了“引满传空”六礼,就指要把杯中酒喝干,并亮底给同座检查。明代冯时化的《酒史》,记述了苏州宴客“杯中余沥,有一滴,则罚一杯”。如实在酒量不济,要婉言声明,并稍饮表示敬意。另外,为客人斟酒应从长者开头;接受主人敬酒要双手扶杯;接受长者斟酒更应一边扶林,一边微微欠身;与人碰杯时注意比对方酒杯端得低些,以示尊敬。

三是酒令以助兴。酒令是我国特有的宴饮的艺术,是我国酒文化的独创。它用来活跃气氛,调节感情,促进交流,斗智斗巧,提高宴饮的文化品位。通行的情况是:与席者公推一人为令官,负责行令,大家听令;违令者、不能应令者,都要罚酒。令分游戏令、赌赛令、文字令三大类。游戏令包括传花、猜谜、说笑话、对酒筹等(即据酒筹上所刻文字限定罚酒人)等;赌赛今包括投壶、射箭、掷骰、划拳、猜枚等;文字令包括嵌字联句、字体变化、辞格趣引等。另外,文字令还分捷令与限时令,捷令要求令官倡令后斟酒至某人处时即刻应令;限时令用点香、奏乐等方式限定时刻,到时不能接今,则按例罚酒。

除此之外,古代人饮酒时还有一些其他特别讲究的礼节,如: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7297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