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北京远郊区的男人娶老婆的难易程度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家庭条件、个人条件、工作机会、文化背景等。一些人认为,北京远郊区的男人娶老婆可能相对容易一些,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女性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在这些地区生活。
此外,一些人认为,北京远郊区的男人娶老婆可能也更容易一些,因为这些地区的男性往往更容易接触到本地或周边地区的女性,而且由于地域文化的相似性,双方可能更容易相互理解和适应。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婚姻并不是单纯的买卖交易,不应该只考虑经济因素。在寻找伴侣时,更应该注重双方的相互理解、尊重和包容,以及感情的契合程度。
近七年来,我国初婚人数减少将近一半!2021年普查数据显示,20-40岁男性人口比女性多1752万人,性别比失调
结婚率和离婚率:我国结婚率从2000年的67‰上升到2013年的99‰,随后逐年下降,2020年结婚率下降到58‰;离婚率从2000年的096‰上升到2020年的31‰
结婚人数:我国初婚人数在2013年达到238596万人的峰值后持续下降,2020年下降到12286万人,比2013年下降485%。2013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为134693万对,2021年结婚登记对数下降到7636万对,连续八年下降。另外,初婚年龄大幅推迟
结婚人数下降的原因:一是年轻人数量下降,二是适婚人口男多女少,三是养育成本高,四是结婚成本高,五是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六是年轻一代的婚姻观念已经发生改变。
已婚比例和未婚比例:从2009年到2013年,20-39岁女性人口中,已婚比例从7793%下降到6706%,到2019年,又上升到7272%。2019年,30-34岁男性未婚比例为1816%,女性未婚比例为87%,低于绝大多数发达国家。
近七年来,我国初婚人数减少将近一半!2021年普查数据显示,20-40岁男性人口比女性多1752万人,性别比失调。
结婚率和离婚率:我国结婚率从2000年的67‰上升到2013年的99‰,随后逐年下降,2020年结婚率下降到58‰;离婚率从2000年的096‰上升到2020年的31‰
结婚人数:我国初婚人数在2013年达到238596万人的峰值后持续下降,2020年下降到12286万人,比2013年下降485%。2013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为134693万对,2021年结婚登记对数下降到7636万对,连续八年下降。另外,初婚年龄大幅推迟。
结婚人数下降的原因:一是年轻人数量下降,二是适婚人口男多女少,三是养育成本高,四是结婚成本高,五是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六是年轻一代的婚姻观念已经发生改变。
已婚比例和未婚比例:从2009年到2013年,20-39岁女性人口中,已婚比例从7793%下降到6706%,到2019年,又上升到7272%。2019年,30-34岁男性未婚比例为1816%,女性未婚比例为87%,低于绝大多数发达国家。
结婚率连年下跌,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专家学者们分析了以下几个原因。
1社会经济越发达,结婚率越低
。从这次的数据可以看出,经济发达地区的结婚率都不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葛道顺认为,这符合国际趋势:中国结婚率走低和离婚率上升反映了一种国际趋势。比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几乎所有经合组织国家的结婚率都在过去几十年间有所下降。国际经验显示,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导致结婚和生育率降低。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北京市委党校教授潘建雷认为,城镇化水平不断上升,进入城市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城市的生活节奏更快,经济压力也更大。
“同时,像北上广深这几个地方发展机会多,很多人为了要实现个人发展,结婚要推迟。因为生活压力大,缺爱的人也越来越多,目前来看这个情况不会有太大的逆转。”潘建雷说。
2社会老龄化,适婚人口比重减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石智雷指出,结婚率的下降与人口结构关系很大,随着老龄化的发展,结婚适龄人口的比重在相应减少,这必然会导致一般结婚率的下降。
最新数据也显示,结婚率的下降,还伴随着更低的出生率。
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称,2018年大陆出生率为1094‰,比2017年的1243‰进一步下降。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也表示:
考虑到年轻人口的减少,结婚率会下降便不奇怪了,这也是结婚率低的主要原因。
他说:“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预计结婚率还会进一步下降。”
此外,适婚的年轻群体中,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结婚年龄也会越晚。
刘远举称,适婚的年轻群体中,由于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延长了,因此很多人的结婚年龄也相应推迟了。
3结婚成本增加。
买房育儿等生活成本的上升也是年轻人不敢轻易结婚的原因之一。
南开大学人口学教授李建民认为:
结婚率下降与结婚成本的增加有着密切联系,尤其考虑到大城市高企的房价和高价的彩礼。如今结婚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4网络占据了情感空间
。社会的多元化和社交媒体的发达也让年轻人有了更多可寄托情感的事物。
葛道顺认为:人们在互联网上耗费的时间和情感越来越多,就越来越不需要人际间的情感联系和现实生活中的互动。
5女性结婚意愿降低。
专家认为,结婚率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选择不结婚的人群比例在上升,尤其是女性。
南开大学教授原新表示,2015年全国30-34岁女性不结婚比例在6%左右,比1990年提高了10倍左右。
葛道顺分析称:
随着社会越来越包容开放,婚姻已不再是女性获得社会地位和成功的唯一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促使更多女性选择晚婚甚至不婚。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也报道称,中国结婚率的下跌是因为更多女性选择晚婚,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独立的女性。
报道称,虽然在中国的总人口里男性人数比女性多,但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大学里的女性人数已超过男性,这也导致了更多女性选择晚婚。
这意味着更多的女性有自己的职业轨迹,她们不希望在自己二三十岁的时候让婚姻和子女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她们选择晚婚,甚至不结婚。
60后:最反对男性婚前有性 90后:最反对女性婚前失贞随着社会的进步与西方思想的影响,“女性婚前应保持性纯洁”的观念正在减弱。而对于男性的贞操观,则提上了调查问卷。 “男性应该保持结婚前性行为”这个观点,有61%的被调查者表示赞同,只有99%的市民认为男性可以不保持有婚前性纯洁,8%的人表示反对女性持有贞操观。
60后的人在所有调查群体中,有39%的人反对男性婚前性行为,为比例最高。但从职业角度看,从事商业、服务行业的人不赞同
90后在女性贞操观中,40%的人觉得需要坚持,是三代人群中,投票数最多的群体。80后对男、女性婚前性纯洁的支持率最低。从收入来看,以3000元分界,收入小于3000元的人群比大于3000元的人群,更赞同女性婚前应该保持性纯洁。
结婚观
80后:夫妻满意度最低 70后:夫妻满意度最高离婚率高、草率、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吃苦,这是社会人士对80后的总结。而在这份报告中,80后却集体吼出了:“我们空虚,我们成天奔波,我们为结婚忙碌,我们却没有钱!”诸多调查中,80后夫妻满意度
最低,他们在结婚前,需要太多准备。
80后作为结婚主力,“闪婚+闪离”早已给人留下草率的印象。其实,他们结婚更累。调查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80后表示,要结婚,有房子是前提。
于是,才出校门没多久,工作还未稳定的80后,开始日夜为票子、房子、车子奔波。多数80后青年都只能挣个首付,未来的日子已“卖身”给银行还贷。“穷忙族”成为80后自我解嘲的口号。
所以,80后夫妻在“夫妻关系满意度”调查中,只有38%的人觉得比较满意,是满意度最低的一个群体。72%的80后还觉得生活孤单,感觉生活痛苦、不快乐的80后则占6
8%,只有25%的80后觉得自己“运气好”。
评价自己的婚姻时,70后夫妻满意度最高,超过40%;60后则感觉生活很热闹、快乐。
结论:80后是最迷惘、最愤世的一代,如何引导90后一代不步80后的后尘,应是全社会都来关心的问题。
离婚观
90后、60后:多不赞同“感觉合不来就离婚”
80后、70后:离婚观倾向注重自身感觉
自私、网虫、早恋、一夜情、炫富……这
是网络上众口一词对90后的评价。不过,“居民婚恋家庭观研究”调查报告却显示:咱们误读90后了,他们积极向上,离婚观保守,更赞成家庭利益比个人得失重要。
60%的90后不赞同“感觉合不来就离婚”的观点,60后持这种观点的人则只有5成。80后和70后的被访者意见比较一致,离婚观更倾向于注重自身的感觉。
90后被调查者们觉得,“家庭和谐比个人得失更重要”,占43%。90后普遍表示,“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基本责任”。
2022年离婚率全国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市。
北京市,离婚率39%,为离婚率最高的城市。
上海市,离婚率38%,排名第二。
深圳市,离婚率3625%,排名第三。
广州市,离婚率35%,排名第四。
厦门市,离婚率349%,排名第五。
台北市,离婚率348%,排名第六。
香港市,离婚率338%,排名第七。
大连市,离婚率31%,排名第八。
杭州市,离婚率29%,排名第九。
哈尔滨市,离婚率28%,排名第十。
离婚率高的原因
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婚姻有问题了,彼此也会共同面对。可是现如今,什么都很快,好些人见一面就能说喜欢,对方才稍微思考了下就可以说再见。
当爱情变成了一种快餐,好些人即使结婚了,也未必就有多爱对方,有多愿意和对方一起好好去过自己的日子,去经营彼此的小家庭,只是一直还心猿意马。
甚至好些时候,即使两个人正坐在一块,说不定也有一个人正在用手机跟别人暧昧着。在如今这个网络越来越发达的时代,认识一个人,那毕竟是太容易了。
这是根据七普长表(10%抽样调查)统计的结果。先看30岁的结婚率,1990年出生的只有78%,而1985年出生的为86%。可惜能够见到的数据都不分男女,考虑男女比例以及初婚年龄的差异,我估计男性比平均少4%,女性高出5%。
再看25岁的结婚率,1995年出生的只有37%,而1990年出生的为57%,五岁的差距就下降了20个点,速度太快了。1995年出生的到30岁会有多少人结婚?我估计在65%左右。如果是65%,那么男性约60%,女性约72%。大多数经济条件不佳的1995年出生的农村男性想结婚不容易,而在一线城市工作的研究生学历女性,到30岁时结婚率估计会低于50%。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注意到了一个现象:中国的结婚率正在逐年降低。结婚,这个曾经被视为人生重要的里程碑,似乎正在失去它原有的吸引力。人们开始疑惑,是什么导致了这个变化?这背后又隐藏着哪些深层次的社会和文化因素?以下列举了一些主要的因素:
晚婚和不婚现象日益普遍: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就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晚婚或者不婚。他们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个人发展,比如升学、工作和事业等。
1、经济压力:高昂的房价、生活成本以及养育孩子的费用,使得许多年轻人感到压力重重,推迟或者放弃结婚。
2、婚姻观念的变化:过去,结婚被视为人生必经的一步,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结婚不是生活的必需,他们更看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愿意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3、性别比例失衡:中国的性别比例失衡也是导致结婚率下降的一个原因。据统计,中国的男性人口数量超过女性,这使得许多男性难以找到配偶。
4、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的交友圈子扩大,可以更容易地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物,这也影响了人们对婚姻的看法和选择。
中国的结婚率逐年降低有很多原因,包括晚婚和不婚现象日益普遍,经济压力大,婚姻观念变化,性别比例失衡,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总的来说,中国结婚率的下降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社会经济发展、人们价值观念变化的直接反映。这个问题的存在提醒我们,社会的进步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更应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年轻一代的关心和支持。如何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个人价值,这可能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问题。
女性婚龄从20岁降低到18岁,增加了两年育龄,从理论上提高了生育的可能性。但是,中国人不愿意多生孩子,与婚龄有关吗?
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根据数据显示, 从1990年至2017年,我国育龄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从214岁提高到257岁,平均初育年龄也从234岁提高到了268岁。
也就是说,虽然法律规定,女子20岁即可结婚,但实际结婚年龄却比法定年龄高出57岁!而初育年龄自然后推07岁(9个月)。这说明什么?并不是法律限制导致“晚婚”,更不是法律限制导致晚育。这里面,自然有其经济与社会根源。
晚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根据数据统计,女性初婚年龄达到257岁,对应的男性年龄应该还要大点。中国男女结婚晚的原因恐怕是如下两个原因:
(1)受教育程度提高----我国目前年出生人口约1500万左右,而大学每年招生规模即达600多万,再加上研究生、博士生及各类职业学校,半数之上的人都会接受高中之后的教育,毕业之后年龄就在22岁之上,更有硕士、博士毕业之时年龄接近30岁了。结婚,大都会等毕业及工作稳定之后。如果早结婚,那要多高的离婚率呀?!
(2)房价太高----丈母娘拖了婚姻的后腿。
前些日子,有一个电视节目,著名国脚范志毅在谈到选择女婿的标准时说:在上海没有房子,别想娶我女儿!范志毅选择女婿的标准,恐怕和天底下的丈母娘是一样的。
有调查数据可以作为证据,2018年末,上海、浙江的结婚率为全国倒数前两名,上海结婚率为44‰,全国最低。另外,天津、广东、北京等沿海发达地区结婚率也较低。
结婚率最高的几个地区是西藏、青海、安徽、贵州等欠发达地区。贵州2018年结婚率达到111‰,全国靠前。全国结婚率最高和最低的地区,这一数据相差一倍多。
假设人口结构差不多的情况下,结婚率低,说明在应该结婚的年龄段内,选择结婚的人少,初婚的年龄高。对比以上两组数据,会发现上海等地房价偏高,而婚房是结婚的必须品。在上海、北京等,攒足首付,找到一个愿意共同还贷款的人,容易吗?
相对来说,在西部欠发达地区,购买一套婚房相对容易点,所以,他们结婚就早,结婚就多。
为何生育率如此之低?
还是有一个数据:
2018年,上海出生率为72‰,辽宁为639‰,天津为667‰,这些地区城镇化率较高。
2018年,青海出生率为1431‰,安徽为1241%,广西为1412‰,这些地区城镇化水平不是很高,人均GDP在全国并不靠前。
这个规律与结婚率是相同的,越发达地区房价越高,结婚率就越低,生育率同样低;反之,也成立。
这说明,房价已成为人们不敢生育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教育支出、医疗保险的不完善,让人们对未来缺乏安全感,也是不敢生的一大因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