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S = pacte civil de solidarité [法]同居的两个人之间的协议
近年来,法国人中开始出现一种“抵制婚姻”的潮流,法国的结婚率在过去30年内骤降40%。与此同时,未婚同居者越来越多。“协议同居”便在法国流行了起来。除了它为同居生活提供的法律框架之外,法国人更看重的是它为同居者带来的各种实惠。例如,根据这项法律,当事双方在签订同居合同后,法国税收部门只对他们征收一项共同的收入所得税,这大大减少了税收支出。而且一旦其中一方在同居期间不幸去世,另一方享有对其财产的继承权,这在普通的自由同居中是不存在的。另外,一人购买了社会和医疗保险之后,另一方自动成为获益者,这在保险费用昂贵的法国,无疑是一个诱人的实惠。
近年来,年轻人越来越“不着急”结婚了。中国民政部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的结婚人数3017万对,同比下降57%。与5年前同期结婚人数的高位4282万对相比,2018年一季度已经下降了2954%。
专家分析认为,适婚人口数量下降、婚龄推迟、城市化进程加快都是结婚人数不断下降的原因。
剩男剩女越多的城市越发达?
从2013年达到顶峰之后,中国的结婚率似乎进入了一条漫长的下降通道。
广州《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这一点,在中国民政部近期公布的一季度结婚数据中再次得到验证。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结婚对数为3017万对,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81万对,降幅为57%。
而从不同地区来看,今年一季度结婚率最高的是贵州、宁夏、西藏等地,而结婚率最低的几个地区是上海、天津、北京等地,除江苏等个别省份之外,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结婚率普遍偏低。
这背后原因是什么?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认为,最主要的是适合结婚人数在下降。“如果按照22岁年龄看,相当于1996年出生的人进入到可以结婚的阶段。但是当时人口出生率在快速下降,这意味着后续几年达到结婚年龄阶段的人会迅速减少。”
今年一季度中国结婚对数为3017万对。这一数据相比2017年一季度的3198万对,2016年一季度的345万对,2015年一季度的360万对,2014年一季度的4128万对,2013年一季度的4282万对,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尤其是和2013年相比,跌幅达到295%。从年度数据看,2005年到2013年,结婚率持续上升,从63‰上升到992‰。但此后结婚率进入下降通道,2017年中国结婚率只有76‰。
为什么结婚率在不断下降呢?这一方面和此前的人口出生率下降有关。数字显示,1996年的中国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为1698‰,相比1987年的2333‰,已经下降了约6个百分点。
从地区不同的数据来看,结婚率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2017年结婚率最高的前五大地区,分别是贵州、安徽、西藏、青海、河南。而从人均GDP看,这些地区在2017年的人均GDP均不超过5万元人民币。
而在2017年,结婚率不足07%的地区,包括北京、广东、河北、辽宁、湖南、山东、江西、天津、浙江和上海,有6个地区在2017年的人均GDP超过7万元,其中3个地区超过10万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石智雷认为,经济条件越好,对于单身和各个生活方式一般来说会越宽容。“现在社会越发展水平高,社会越宽容,社会越多元化,不结婚单身或者随时离婚,都是个人选择。”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家庭与性别研究室副主任马春华说,对于很多国家而言,结不结婚并不重要,重要的生育率是否高。“但是不同的国家制度不同。在法国等国,未婚是可以生孩子的。但是在东亚国家,未婚的情况下生育不太被允许。举例说,日本家庭非婚生孩子不容易拿到养育儿童津贴。对于中国而言,未来个税按照家庭征收的话,有利于促进个人结婚和生育。“很多国家都是以家庭征收个税,这是能促进婚姻和生育。”
女性地位趋高 心态转变致使结婚率下降
2015年30至34岁女性不结婚比例比1990年提高10倍左右
同时,专家认为,结婚率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选择不结婚或者推迟结婚的比例在上升,尤其是女性。
综合广州《21世纪经济报道》、前瞻网报道,如果选择放弃一样东西而保持继续幸福的生活,那么崔舒心(化名)会放弃婚姻。这位29岁的女士在北京的一家全球性公关公司担任董事,她不想在不久之后与男友结婚,不像她的母亲,在20岁就结婚了。
“我想专注于职业,”崔舒心说,并补充说她正在写她的第三本书。“在建立一个家庭之前,你必须首先安顿好自己的生活。”
崔舒心并不是唯一这样想的人。结婚率下降这种趋势在发达经济体中已经很普遍,对中国影响则严重得多——要减缓人口老龄化和推动与家庭有关的购买消费行为,结婚率的高低产生着重要的作用。
婚姻的下降,部分原因是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但最主要是由于中国女性的心态转变。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转化为越来越多的机会,女性不再将婚姻视为安全之路。他们延长了教育和职业生涯。而早在2007年,27岁的未婚女性就被称为“剩女”。
原新透露,据他了解,在2015年,中国30岁至34岁女性不结婚比例在6%左右,比1990年左右的数字提高了10倍左右。原新表示:“中国社会对于不同生活方式肯定越来越宽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结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合伙人。”
政府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新婚人数下降67%至1140万人,这是自2013年以来连续第三年下降。与此同时,自2012年以来,离婚率连续上升,2016年增长8%至416亿。
石智雷认为,这背后反映出女性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很多女性地位高的地方,结婚率会低,而离婚率会高。中国结婚地域差距就反映了这一点。同时不同的国家结婚率和离婚率差异大,也与文化有关系。”
香港社会学家桑迪也表示,离婚率飙升的部分原因可能在于女性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有所改变。
“女性现在不愿意容忍不幸的婚姻,”桑迪说。“她们更独立,更具财务能力,如果事情出错,她们可以选择退出。”
有房才有婚 城镇化进程加速或是推手
在经济方面,结婚率下降增加了支出的不确定性
城镇化带来的压力同样是导致结婚率下降的一大原因。
综合广州《21世纪经济报道》、前瞻网报道,从1990年到2010年,超过25亿人从农村迁移到中国的城市。 这次大规模的移民对中国千禧一代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岁出头的中国千禧一代现在居住在城市的几率是30年前的三倍。 在英国同一时期,年轻人的城市生活水平仅上升了三个百分点。
考虑到中国房价暴涨,他们的婚姻前景进一步复杂化。买房是一个长期以来的传统,即一个男性必须能够提供房子和汽车才能结婚——这并非易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教授Yu Jia认为,经济负担意味着男人在攒够钱之前不会结婚,导致“剩男”越来越多。
“我结婚的人必须比我赚更多的钱,因为我不希望我的丈夫拖累我的生活,”在北京一家全球性律师事务所工作的27岁女性Allen Yang表示。“如果我找不到合适的伴侣,我不介意保持单身。”
所有这些都使中国难以化解它的人口计时炸弹:到2050年,1/3的中国人预计会超过60岁。
原新说,在经济方面,结婚率下降增加了支出的不确定性。有争议的是,单身人士在家用电器和家庭相关服务上花费少于已婚家庭,促使企业销售冰箱和电饭煲等便宜和小巧的产品,及建造较小的公寓。
“所有这些都可以让人们在没有结婚的情况下过上舒适的生活,”咨询公司Mintel的高级生活方式分析师Alina Ma说。“这意味着他们在单身状态下会保持更长时间。”
此外,还有专家认为,结婚率降低与经济发展也有间接关系。中国人均GDP将接近1万美元,将逐步进入人均GDP达到12万美元的高收入国家行列。
数据显示,中国千禧一代占据了绝大多数人口,尤其是生育期人口。但千禧一代对婚姻或生孩子的兴趣不大,虽然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生育率的下降还没那么明显,但婚姻和抚养子女倾向于增加家庭支出,让许多人选择不再结婚生子。
社会应尊重多元化选择 但政府层面需关注
离婚率增加也与社会舆论环境以及个人观念更多元开放有关
面对逐年下降的结婚人数,多位专家表示,这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应多尊重多元化、个性化的个人选择,予以年轻人更多选择空间。
综合大陆央视、北京《人民日报》、中新网报道,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80后”“90后”跟“60后”“70后”明显不同。“经济的发展带来收入增长,互联网提高信息化水平,更多年轻人看到了外面社会的变化,了解到世界的发展。对他们而言,结婚生子不再是必要的人生经历,而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他认为对于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改变,人们应当转变思想,与时俱进,应对推迟结婚、事实婚姻、不婚等给予更多宽容。
然而,相比5年前,结婚人数下降1265万,这一变化仍值得政府层面关注。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较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凸显中国老龄化加速的现状。结婚率和出生率的走低势必进一步加深老龄化社会的问题。
专家建议,针对二者的紧密联系,国家应当重视该问题,认真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比如,可以适当延长婚假、产假,倡导人们平衡家庭和工作,从而促进结婚生育。此外,政府也应推出家庭友好的公共政策,比如以家庭为单位纳税的财政政策,降低家庭的税务负担;一线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优秀青年,但是高昂的房价让很多人难以在年轻时开始独立的家庭生活,因此稳定房价、为大家庭提供廉租房等措施将能缓解部分压力。
中国民政部公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中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3841万对,粗离婚率为28‰。相比2002年中国粗离婚率仅090‰,13年来,粗离婚率逐年攀升。
专家看来,离婚率增加也与社会舆论环境以及个人观念更多元开放有关。“以前一个人提到离婚,周围的人会对此议论纷纷,对离婚当事人形成一定压力,如今,社会环境多元开放,公众对离婚及结婚的决定也变得更加容易,选择也不如以往慎重。”
对此,有观点分析,在更开放的社会环境里,人们做出婚姻和离婚的决定不能轻率随意,但也应该尊重个人离婚自由。
专家表示,一门婚姻若压抑个人情感或者让当事人不满意,离婚后,可能对个人感情和发展更有益。
18岁是弊大于利的。
1、降低结婚法定年龄并不能改善结婚率和人口的出生率
我们看一下几个发达国家的法定结婚年龄,法国15岁、、日本男18岁女16岁、韩国16岁等等,这些国家的法定结婚年龄很小,但是他们的结婚率和人口出生率并没有得到改善。换句话说,目前我们的人口出生率变低,与法定结婚年龄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发达地区,妇女生孩子的机会成本很大,这是不愿意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们的结婚意愿下降、生孩子的意愿下降,往往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关, 从经济学上来看,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生孩子的机会成本是很大的,一旦选择生孩子,那么也就往往意味着失去了加薪晋级的机会。相反,在经济欠发达的地方,这些妇女本来就没有工作,生个孩子对于她们来说并没有失去什么,机会成本小得多了。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越是发达的国家,往往生育率也是越低;而那些贫困落后的国家,生育率往往是很高的。
2、我们的国情,把法定结婚降到18岁是不负责任的
18岁的青年男女,能够承担起婚姻的责任吗?如果在他们还没有能力承担这份责任的时候,就让他们结婚,这是不负责任的。
大部分人在18岁的时候,往往还在上大学一年级,绝大部分的同学这个时候的学费和生活费往往还是父母在承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父母上有老,下有小,需要减负
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大学生四年的平均花费大约在142万左右。这个时候,往往也是父母压力最大的时候,他们不但要供孩子读大学,而且还要照顾双方的老人,工作与生活的压力早已让父母们几乎喘不过气来!
请问这个时候的男生女生,有这条件结婚吗?假如在大学一二年级就结婚了、生孩子了,谁来养?甩给父母带吗?这都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3、提高结婚和生育的福利,才是改善生育率的良策
要想提高我们的结婚率和生育率,那就必须改善和提高相关的生育和养育福利,优待生育的妇女。比如说,生育一个孩子,给予现金奖励,并且1~6岁之间国家给小孩发放抚养费,幼儿免费看病,免费上幼儿园等等。
另外,社会要为生育过后的妇女重返职场做好相关的服务,比如,免费的技能培训,免费的心理咨询等等。
结论:想提高我们的生育率,必须做好相关的社会保障,不能让生育和养育孩子成为年轻夫妇们不可承受的重担;不能让现代的职业女性因为生育和养育孩子而失去自我,社会要为这些职业女性重返职场,做好相关的配套措施。
我国结婚率自2008年的827‰,攀升至2013年的99‰,随后经过“五连降”,降至2018年的73‰,而离婚率数据却持续走高。
结婚率下降,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并且,这个现象不仅正在中国出现,在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在世界发达国家中的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在以高福利著称的瑞典、挪威、芬兰,都出现了结婚率持续下降的现象。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结婚率持续下降呢?对此,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网友认为:
一是没钱,是过高的物质标准让人对婚姻可望而不可及;
二是害怕,是对婚后生活的各种担心让人在婚姻面前望而却步。
总的来说,结婚率的下降,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
01 缔结婚姻的成本
在所谓“先立业后成家”俗语影响下,这届年轻人只想着财务自由,喊着先“脱贫”后“脱单”的口号,等到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之后才开始考虑婚姻这件头等大事。
当满足所谓“物质要求”的时候,假设普通本科生毕业五年左右,研究生三年左右,这些群体的年龄也接近“奔三”了。
这是出于工作发展前景可观的情况下考虑,实际上大部分无背景无资源的年轻人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因为他们可能在社会上走不少弯路,付出很大的试错成本 。不靠家里帮忙,年轻人光靠自己很难凑出一个“首付”。
婚姻中的物质标准,往往与当前的房价相挂钩,工资的增长远远赶不上房价的增长,这就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了。
无论城乡,“有房”“有车”成为青年结婚的必备条件,“丈母娘推高房价”也成大众耳熟能详的调侃,可以说,一定程度上高房价对初婚年龄推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2019全球房价收入比排行榜出炉,中国以到达2909的房价比排在首位,代表着国人需要辛苦工作2909年才能买得起房。许多网友高呼“压力山大”,自嘲“这辈子都不可能买房的”。
彩礼是传统婚姻缔结行为中的重要一环,不断攀升的高昂彩礼也对青年初婚年龄提高产生重要影响,在一些农村地区,高昂的彩礼让农民家庭不堪重负。
02 高校扩招对婚姻市场的冲击
高等教育迅速扩展的过程中,性别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与传统印象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情况不同,高学历女性的比例已超过男性。
1998年以前,无论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男性都占显著优势,高校扩招以来,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增加更快,缩小了性别差距。
高校扩招改变了高等教育群体的性别比,但女性寻找配偶的标准并未变化,使她们匹配失败风险增大。
在一线城市,将近三分之一26~35岁的女性仍保持单身,高学历女性主要是通过更加自主独立的婚姻态度、更高的人力资本价值和减弱的社会压力等途径来实现主观幸福感提升的。
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生对于“不婚”的观念持开放态度,目前越来越多的女生加入了这个队伍,在研究生女生群体中尤为显著。
人们择偶标准的提高,不光是物质条件的提高,也有对更好情感体验的期待。
在社会转型的当今中国,婚姻行为中的“门当户对”和“男强女弱”传统仍较牢固,条件相对优秀的女性和实力相对弱的男性成为了婚姻市场上最“难”的群体。
女生不愿降低要求,男生没有潜在配偶供给,所以也让剩男、剩女的两极分化愈发严重。
03 个体生活能力的提高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现在的男生都不追女生了?”。
因为人的个体生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个体的治愈能力不断增强,不需要找一个人来寄托情感,一个人的世界也很精彩。
互联网带来的各种便利和安全保障,不仅满足了个体生活方方面面的各类需求,更极大地丰富了个体生活的广度和深度。
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在随机调查的 500 位 28 岁以上、未婚无对象的女性中,拥有住房的占比超过80%,拥有汽车的占比约为 30%,月收入超过 7 000 元的占比约为 30%;并且拥有较高生活水平的女性也有时间和金钱去健身和美容。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开放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女性的经济和精神独立,“贤妻良母”并不再是她们唯一的正面定位,婚姻不再是唯一的避风港。
04 婚姻生育观的转变
以往,恋爱、结婚、生孩子,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事情,是一个连续发生的过程。
但现在,人们对恋爱、结婚、生孩子的认识有了全新的转变,正在把这三者视为三个不同阶段,并为这三个阶段设置了不同标准的新门槛。比如,娱乐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样,带来了更高的恋爱成本。
婚姻对人们来说可能意味着更多的时间精力回归家庭,事业停滞或更大的牺牲,家庭事业面临双重压力。
尤其对于高学历的女性自身,结婚意味着她们为家庭牺牲得更多,反而会降低她们内心的幸福感。
05 结语
对于结婚这件事,要尊重个人的自由选择,不能强加干涉,甚至道德绑架。结婚率下降,并不等于结婚意愿下降。
因此,一方面,应该合理引导家庭与社会中的性别平等观点,强调男性作为丈夫在家庭各项事务中需承担与女性同样的责任。
另一方面,相关的政策也应该重视丈夫的参与,保障女性的权益,如增加男性的产假陪护时间,给予女性生育期间更好的福利待遇、经济保障和受雇权利,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女性结婚后生活和家庭带来的双重压力,增强她们的结婚意愿。
一、我国婚姻存续的现状
其实一直以来,我国的婚姻状况都不乐观,继人口雪崩之后,中国的家庭也开始快速进入崩溃期,婚姻随着家庭的崩溃而土崩瓦解。
2018年,我国的结婚率再度创下了历史新低,每500个人之中,只有14个人结婚,而离婚率却已经连续16年节节攀升,有2亿成年人口处于单身状态。
在2002年每7对夫妻中就会有一对离婚,但是到了2017年,每三对夫妻之间就有一对离婚,传统的婚姻制度出现了剧烈的冲击。
在全国范围内,一线发达城市,成为了离婚的重灾区,这其实是比不结婚更加可怕的事情。成千上万的家庭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快速的接连倒塌。国人进入婚姻围城的速度已经逐渐赶不上9元一本的离婚证印制速度。
2018年,北方的离婚率再创新高,每100对结婚夫妻中有60对离婚,这么高的离婚数字比率让人触目惊心。
深圳的离婚潮也不是个例事件,超过1000万人口以上的北上广深,都是离婚的重灾区。以北京为例,从2006年起,北京的粗离婚率,每1000个北京市民有15个人离婚,到现在这个数字已经上涨到33人,已经翻了2倍有余。
可能有人会说一线城市的生活压力太大,所以离婚率高是正常现象。表面上看,这个说法似乎非常有道理,但是同样处于东亚文化圈的国际化大都市东京、首尔却大不相同。
东京和首尔在进入21世纪之后,他们的粗离婚率就开始以平稳的速度开始下降,在2010年北京的离婚率首次超过了东京和首尔,然后中国的一线城市开始一骑绝尘,离婚率一路狂飙。
放眼全球来看,离婚率高的国家大多都是受贫困或者当地风俗的影响,所以出现离婚率高的现象,但是在我国,情况就出现了很大变化,越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婚姻的纽带反而更加脆弱,说离就离。
二、影响婚姻存续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是什么样的洪荒之力让离婚潮开始席卷神州大地,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扭曲现有的中国社会结构,种种的矛头都指向了房地产。
一线城市涌动的离婚潮,最开始与一线城市房地产的关系始于“限购”。
在2009年的时候,北京100对结婚夫妻,有接近23对离婚,这个数据还处在进入21世纪后的较低水平,但是在短短几年之后的2016年,这个数字飙升到了64对,几乎达到了2009年数字的三倍。
离婚难道是闲着无聊的过家家游戏吗?当然不是,这是经过严密计算和缜密思考之后得出的一个经济策略。
如果离婚可以让一个家庭多出一张购买一线城市房子的房票,会有家庭不离吗?如果离婚可以让一个家庭在很短的时间内账面多出80万元的收益,会有家庭选择不离吗?
答案已经很明显了,那我们以北京为例来看看这场“房价终结婚姻”的现实大剧。
2010年之前,北京还没有出台限购政策,二手房的交易量完全看不出与离婚率有任何正相关的关系,二手房的交易量很大,但是离婚率确实很平稳的自由波动。
2010年之后,两者的关系瞬间开始同步,2010年4月30日,北京规定一个家庭只能新购一套房,就是说不管一个家庭以前有多少套房,只能新购一套住房。
2011年的新国八条又规定,每个家庭最多只能有两套房。这条政策一出,许多的已婚人士都开始不淡定了,离婚率开始走高。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从1998年房改以来,房价一路走高,而且越是调控,调控城市的房产价格就越值钱,每当调控政策放松的时候,房价就会开始报复性的上涨。经常有专业人士说,投资一线城市,这是一个衡涨的市场。
在楼市冷的时候,人们持币观望,但是一旦楼市行情变热,很多人就会挤进民政局的政务大厅,赶快离婚,先买一套房再说,时间就是金钱,买慢了就要少赚几十万元。
所以一线城市自从2010年之后,只要离婚率低,就代表着二手房交易量的下降,离婚率走高,甚至离婚潮的到来,就意味着二手房交易量的上升,二者相互纠缠紧密相连。
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地下结论,离婚率高是限购政策导致的,但是限购政策确实为离婚率走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这次的深圳离婚潮应该是由于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因为疫情的影响,许多人都呆在家里,在家里呆的时间长了,难免夫妻间不会出现一些争吵矛盾,最后矛盾升级去离婚也是有的。
二是因为深圳的房价在3月份的时候突然走高,领涨全国,高昂的房价让深圳取代了北京成为新的“宇宙中心”,二手房的交易量上升,与之相伴随的离婚率升高虽然有些迟到,但是两者仍然紧密纠缠,不离不弃。
三是深圳是一个外贸为主的城市,根据智谷趋势的统计,2018年深圳的出口额为16万亿元,出口依存度高达67%,排名全国第四。
这意味着深圳的发展非常依赖外部大环境,但是由于受到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外贸额度降到了最低点,大量的深圳人被动在家里歇业进而失业,失去经济来源的问题直接冲击着每个脆弱的家庭,让许多夫妻开始走上离婚这条路。
三、离婚潮的蔓延对我国经济有哪些影响
其实历史总有它惊人的相似一面,在六十年前的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人也曾为了一套房子而结婚,但是在今天,中国人却为了一套房而离婚。
20世纪50年代,神州大地上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改造,举国上下都想尽快把落后的农业国家改造成先进的工业国家。当时收割农村,反哺城市,大力发展重工业,对于住宅建设的投入非常少,由于住房紧缺,一大家子人都挤在一间小房间里的比比皆是。
一线城市里现在还有很多有历史的筒子楼,很多户人家共用厨房、浴室,一点儿个人隐私都没有,当代中国人的住房梦或许就是从那个时代开始的。
一转眼沧海桑田,现在的中国比当时变化了很多,但是有些东西却似乎一直没变。
随着中国制造业进入寒冬,寒意一年更胜一年,这种寒意逐渐从实体经济传导向房地产业、银行等行业。
离婚潮的蔓延可能随之而来的是新一轮房地产行业的复苏,或者经济发展中实体经济的崩溃,大量的普通人失业带来的社会动荡、经济动荡。
房屋归根结底是人类居住的场所,深圳的房价收入比一直居高不下,如果靠一份普通的工资想在深圳买车买房是压力山大的,房价失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垮塌。
环境的恶化、人口的老龄化、制造业的空心化等因素正在日益明晰,离婚率的攀升像是在对这个时代大环境的一种控诉,未来将会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会导致很多人不结婚,因为现在老龄化比较严重,年轻人还不愿意生孩子,在2022年,我国总人口减少了85万,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在没有战争和大疫的年代,这样的人口结构是非常不健康的,所以为了稳定人口增长,四川省政府才不得已提出了这个“非婚生子”的政策。
虽然非婚生子对于人口增长有一定帮助,但这种“合法化”的将不结婚也可以生孩子现象普及的话,对于社会来说,必定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其中孩子或许伤害最大。
下面咱们就来看看非婚生子“合法化”后,都会有哪些不好的影响吧。
1,孩子或许将会沦为“牺牲品”
非婚生子是指双方都不想结婚,但迫于传宗接代的压力,还不得不生一个孩子,也就是说,双方有了婚姻之实,但没有法律约束。
在这种情况下生出来的孩子,一旦父母有一方想分开,那么孩子可能就会成为单亲家庭,这是对孩子最大的不负责任,如果没有这个政策,或许孩子会出生在一个父母双全的健康家庭,但这个政策一出,真的会伤害到下一代孩子的一生。
所以,在这个政策下,孩子或许会沦为“牺牲品”。
来源于网络,侵删
2,男人将会越来越放纵,女人会越来越不想结婚
知道为什么法国人结婚率很低么?这是因为法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政策,那就是不允许做亲子鉴定,离婚后男性需要负担更高的抚养费,所以法国男人在提到结婚时,都是喜欢摇头,表示不喜欢。
而在法国,其实一直也都在实行这个非婚生子政策,许多法国男人认为结婚会束缚自己,并且会掏空自己的经济,所以在这个政策的加持下,大多数法国男人都会选择不婚。
其实不婚的背后就是放纵男人的风流,没有婚姻束缚,他们就不会捆绑在一个女性上,虽然有些不道德,但也只是道德上的谴责,并没有触犯法律。
而对于女人来说,如果只是想要一个孩子来当后代,但又惧怕婚姻将自己拖进深渊,这个政策完全是符合标准的。1、对于在新的生育登记办法执行之前,已经有非婚生子的人群,是最大的利好。
新办法执行后,前期已经有非婚生子行为的人群,终于可以给非婚生子女登记落户了。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最求之不得的惊喜了。
2、对于在婚前同居期间怀孕的女性,有生育意愿的,也是较大的受益者。
婚前同居的女性大多数是年轻人,正处于生育的最佳年龄。之前,曾经很多在同居期间意外怀孕的女孩,没有条件结婚的只能选择人流手术终止妊娠,有的女孩甚至多次人流,使身体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而有了政策上的支持,这些意外怀孕的女孩,不结婚也可以生下小孩了。
当然,部分因婚外情怀孕的,有生育意愿的也会因此享受生育政策的支持。
3、对于大龄单身女性,未能找到合适的伴侣,但又不愿放弃做母亲权利的,也是一个利好。
在政策的支持下,她们可以通过试管婴儿的途径获得做母亲的机会了。
取消生育登记的结婚限制,或许是为了变相的提高人口出生率,但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即使允许了婚外生育,也不见得就能提高生育率。
因为部分愿意生育的女性可能会选择不结婚,而寻找更优质的男士“借精生子”,哪怕没有“名份”(婚姻)也在所不惜。当然,这是有伤伦理风化的,也只会是极少数现象。
部分非婚生子的现象存在,对提高人口出生率收效甚微。
要解决人口出生率的问题,需要对症下药,解决年轻夫妻不愿意多生的根本问题。
为什么国家放开并鼓励二胎、三胎之后,大部分夫妻并不愿意生肓二胎、三胎呢?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生养小孩的经济及精力成本太大,压力太大。
特别是第一胎是儿子的夫妻,大多不愿意生二胎,因为害怕二胎又是儿子。为什么?因为以往的“多子多福”的观念已经变成了“多子多负”、“多子多苦”。
多养一个儿子就意味着要多买一套房子,普遍工薪家庭哪堪如此重负呢?养一个孩子就已经累得够呛了。
要提高生育率,除了降低小孩的教育成本外,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二孩、三孩家庭的生育及抚养成本。应该让工薪阶层在增加收入的同时,降低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尤其是降低房价,让单身汉不为房子发愁,让“多子”家庭不再觉得多子就是多了负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