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因为嫁妆娶不起媳妇?古代结婚究竟要准备多少嫁妆?

古人也因为嫁妆娶不起媳妇?古代结婚究竟要准备多少嫁妆?,第1张

都说现代年轻人结不起婚,其实古人同样也有这方面的烦恼。古代婚礼要比现代婚礼麻烦多了,各种复杂的习俗简直能把人看晕,但导致古人娶不起媳妇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要准备的嫁妆实在太多了,一般穷苦人家根本就没这个条件。除了不用买房,其余的东西都要准备新东西,还有各种金银首饰,所以古人想结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结的。当然富有富的结法,穷也有穷的结法,主要还是看双方能不能接受,但一般最大的阻挠在父母一方,因为中国结婚从来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

《诗经·国风》中以而车来,以我贿迁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卫国女子出嫁时的情景。大致意思是你驾着马快来吧,我带着嫁妆嫁到你家去。可见嫁妆这一风俗在先秦时代就有了。

在21世纪的现代社会,嫁娶风俗已经相当开放啦!结婚可以什么都不要,那就是裸婚;结婚也可以大张旗鼓,黄金遍体,如福建出现的黄金新娘。而在绝大多数的地区,普通人家嫁女儿,条件好的还陪嫁房子车子。这让一部分现代人哭晕在路上,男人娶不起,女人也大呼嫁不起啊。那古代的嫁妆有多少呢?大家伙就跟随我穿越到古代看看吧!

嫁妆到底是什么?

嫁妆,即娘家嫁女儿时送的财物,又称奁具嫁资。女方收了男方的聘金,而又不愿落下卖女儿的名声,娘家一般会追加资金为女儿置办日常起居所需的家具、器皿作为嫁妆。人们常用良田千亩,十里红妆形容嫁妆的丰厚,所谓十里红妆其实是指抬嫁妆的队伍有十里那么长,嫁妆十分丰厚、送嫁队伍又无比壮观的场景,也是指旧时富家嫁女的场面。有人算过,真正的十里红妆至少需要300-400人抬着嫁妆走在路上,场面之宏大,不是平头百姓所能仰望的。

在古代,儿子娶不起老婆的现象很常见,然而,也有好多普通人家的女儿因为厚嫁和重聘礼的习俗而无法及时出嫁。女子嫁不出去?那也真够不可思议的,为了所谓的面子,条件差一点的人家直呼嫁不起,嫁不起啊!(这一点倒和印度嫁女置办丰厚嫁妆有点相似)清朝时,乾隆皇帝曾专门下旨,赐给家境贫穷的宗室女银一百二十两以为妆费。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再来科普一下关于嫁妆的小知识:

1、嫁妆的所有权是谁的呢?嫁妆是属于新娘子的私人财物,婆家是无权动用和干涉的,如果要动嫁妆,必须得到媳妇的同意,媳妇如果不同意也是合理的。在古代,侵占媳妇的嫁妆是很恶劣的行为,对名声很不好。

2、女人去世后,嫁妆又该何去何从?女子的嫁妆只能由亲生子女继承,如果没有子女,则要由娘家后人继承。中国女子的财产继承权在汉唐时期就有,但宋朝开始受到限制,明清完全丧失。中国女子对娘家财产的继承就是通过嫁妆来体现的,所以如果她没有后人要返还给娘家,夫家其他人是不得占用的。

3、如果女人被休离或者离开夫家,嫁妆怎么办呢?嫁妆由女子带走,没有分割一说。

4、嫁妆都被干嘛用了?古代的现实生活中,如果女子太软弱了,那么部分恶婆婆会霸占嫁妆。这种事情如果有人告或传出去,婆家要付出代价的。如果嫁妆没有被霸占,那么古代女子通常用嫁妆来补贴家用(小家庭),资助丈夫读书或经商,养育并传承给孩子,也有特别贤惠的还用自己的嫁妆给丈夫纳妾,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看完以上内容,倒是让人觉得古代的嫁妆制度颇有高明之处,规避了现代夫妻分割共同财产时相互厮杀扯皮的现象。

为什么要送嫁妆呢?

1十里红妆表达了父母对女儿的拳拳爱意,以免女儿在夫家被轻视或受欺侮。咦!这不是拼爹吗?女方的爹提供越丰厚的嫁妆,女儿在男方家的地位越高。看来不管哪个时代的爹妈都不容易啊!

2嫁妆是女家身份与财势的象征。送嫁妆可分为送妆与迎妆。送妆就是女家将嫁妆往男家送,除了抬妆的人外,女家会请几位亲友跟随照料,人数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嫁妆抬到男家后,男家会请亲朋友好出来迎接,这叫迎妆。

3十里红妆也是家族富有、地位显赫的一种炫耀。在古代,两家联姻,家与家的联合较男女结合更被社会重视,婚姻被作为壮大亲族、扩大权势的一种手段。宁绍一带在明清时期是商贾官宦云集之地,素有无宁不成市,无绍不成衙之说。商人虽然手握大量财富,但因重农抑商的习惯,政治地位向来不高,所以常常通过联姻来结交士大夫,藉此来提高自身的地位;另外,富商巨贾之间常世代联姻,以增强他们在商业活动中的竞争力。商人常鲜衣怒马,选妓征歌,以炫耀于人,唯恐其财富不为人知。能引起万人空巷及长久被人津津乐道的十里红妆,最能扩大联姻两家的影响,提高两家的社会地位。用现代的话讲,十里红妆是最好的商业广告,所以,婚事竞尚奢华,动辄花费万金来置办十里红妆。

古代嫁妆有哪些呢?

嫁妆可不是随随便便想送什么就送什么,每一个嫁妆物件都是有考究的,都有各自美好的寓意,常见的嫁妆一般包括以下:

痰盂:以痰盂作子孙桶,寓意女儿开枝散叶、儿孙满堂。

红尺:以红尺作子孙尺,有良田万顷之意。

花瓶:寓意花开富贵。

铜盘及鞋:寓意同偕到老,白首同心。

银包皮带:有腰缠万贯之意。

龙凤被、床单、枕头:祝福新人恩爱缠绵。

龙凤碗筷:有丰衣足食之意。(碗内放置一封利市,可取代嫁妆的72套衣服)。

再大件或考究一点的有以下几样:

拔步床

拔步床又名千工床。此床上有卷篷顶,下有踏步,前有雕花柱架、挂落、倚檐花罩组成的廊庑。这种床不仅冬暖夏凉,且在室内再造了一个多功能的、私秘性强的起居空间。这样像小房子一样的床,是古代富家女子嫁妆中重要的一部分。

闷户橱

从外形来看,闷户橱是条案与矮柜的结合体,上面是条案的样子,有的有翘头,有的无翘头,可以承置、摆放物品。案条下方是抽屉和闷仓,用以收纳、储藏物品。因是民间嫁女之家必备的嫁妆之一,民间又名嫁底。

樟木箱

樟木箱,也叫女儿箱,曾是姑娘们出嫁必备的嫁妆。江南大户人家,若生女儿,便在家中庭院栽种香樟树一棵,女儿到了待嫁年龄香樟树也长成。媒婆在院外只要看到此树,便知道该家有待嫁姑娘便可来提亲。

女儿出嫁时,家人要将树砍掉,做成两个大箱子,并放入丝绸,作为嫁妆,取两厢厮守(两箱丝绸)之意。

妆匣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在古人的世界中,早已将妆镜台作为了女子的象征,殊不知,妆镜台是寄托女子感觉的一个物件儿。这件家具是随女子来到夫家的,自然也成为了嫁妆中最有情感的一个。

子孙宝桶

子孙宝桶又称为子孙桶,里面有三件:马桶,脚盆,水桶。顾名思义,是保佑子孙万代,多福多寿的喜庆吉祥物,是姑娘们的嫁妆三宝之一,陪嫁时必不可少。

除了这些常规陪嫁,还有一些骨骼清奇的陪嫁,看看究竟是什么呢?

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嫁女都会让女儿的侍婢,即后来所说的丫环一起陪嫁,早期还会让妹妹跟着,一起嫁过去。这些陪嫁女子,夫家往往照收不误,纳为媵妾,这媵妾就是俗话说的小老婆。

陪嫁丫环的风俗,在古代颇为流行。成书于东晋年间的《华阳国志》中有这么一个记载:孔珪的两个儿子所娶的媳妇都是富家女,陪嫁来的侍婢便有七八个。一直到清代,陪嫁丫环的现象都还很常见,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她出嫁时丫环平儿便陪嫁进了贾府,后被丈夫贾琏纳为妾。

丧服、棺材板

据《余姚六仓志·风俗》记载,在过去浙江宁波慈溪一带,嫁妆中必预备凶服。所谓凶服,即办丧事穿的缞衣麻裙,是女儿在将来公婆去世时要穿的丧服。

在过去广东大埔一带也有陪棺材板的婚俗。据《民国新修大埔县志》记载,当地嫁女铺排妆奁等物,多者或至新人夫妇百年后所需寿板均备。

古代还有一种特殊的嫁妆,它便是压箱底。所谓压箱底就是以性生活内容的夫妻为模型,因为属于个人隐私,兼具辟邪作用,常放在箱子最下面,不常出示,故名。

看完这些,我们不禁感慨,古代嫁妆真的很丰富,而且也不比如今的房子车子容易。

不过结婚乃人生大事,再难也要去置办,谁让一生就此一回呢?时代越是发展,嫁妆也由爱情的温馨走向法律的尊严,由爱情的热烈走向结婚的标志,成为一种结婚的象征,一种结婚的符号。

其实嫁妆的多少,并不能决定一个婚姻的幸福与否。相反,或许正是那些简单、普通,但意义非凡的嫁妆,才能让我们永生铭记。

众所周知,现在年轻人要结婚,男方要准备彩礼,女方要准备嫁妆。其实在古代,嫁妆和嫁妆也是很重要的。古代女儿出嫁彩礼谁来出?古代的嫁妆有哪些?看看最好的嫁妆清单。

古代结婚时女儿的彩礼是谁的?

1新娘的父母

嫁妆是男方给女方的礼物。在古代,一般被女方父母接受。然后女方结婚的时候,父母会再给她准备一份嫁妆。古代女性结婚后很少回娘家,也不为父母养老。所以,嫁妆不仅是结婚的礼物,也是新娘父母的养老金。

2新娘本人

有些家境殷实的女人,父母会把男方送的彩礼交给女方自己保管,作为自己的私房钱。在古代,女性地位比较低。婚后,她们不得不把丈夫放在第一位,没有自己的主见。想在婆家过得好,肯定是需要点钱的。父母为了体谅女儿,会给女儿嫁妆。

最好的古代嫁妆清单

1缝纫盒

自古以来,缝纫就是针线活的必须,一件针线活能不能成为针线活,是判断一个女人能否成为贤妻良母的标准。嫁给针线盒有一个美好的寓意,就是祝愿新婚夫妇温馨幸福。

2合欢

合欢被有着非常丰富的含义。在古代,这是新娘出嫁时必不可少的嫁妆。合欢象征着新婚夫妇婚后能够和谐美好,寄托着新婚夫妇一生的美好祝愿。

3鸳鸯枕

是爱情永恒的象征,是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典范。在古代,新娘结婚时用鸳鸯枕作为嫁妆,表达了对夫妻恩爱,白头偕老,永不分离的美好祝愿。

4绣花鞋

和鞋子一样的声音,表示夫妻相爱,永远在一起。在古代,新娘嫁入绣花鞋,意味着他们将在余生的美好岁月中白头偕老,共享生命的辉煌和芬芳。

按压钱箱

在古代女性的嫁妆中,压钱箱是必不可少的。女人带着钱箱结婚,说明家里有钱。同时,存钱盒也是女人婚后用来收藏心爱宝物的盒子。

6小物件

除了以上的东西,古代的新娘结婚还要带一些小东西。首先是代表幸福标准的尺子和代表财产的算盘,还有剪刀、水桶、梳子等物品。

婚礼嫁妆,顾名思义就是在结婚的时候,女方家庭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的女儿置办的陪嫁品。婚礼,不是单方就可以举办的,是男女双方家庭共同努力的结合,男方会在结婚前给到女方一定的聘礼,所以女方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女儿在结婚的时候置办嫁妆。

为什么要置办嫁妆呢?

首先是为了女儿可以过的更好,当然还有一个想法是可以贴补家用,以备不时之需的。女儿一直都是自己的贴心小棉袄,在自己家都是享福的比较多,当然就不希望嫁出去了受苦,所以置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要置办嫁妆。其实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女儿一直都是自己的贴心小棉袄,在自己家都是享福的比较多,当然就不希望嫁出去了受苦,所以置办嫁妆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在男方家的地位,不至于受欺负。很多人都会说嫁妆多,说明女方家重视女儿,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那么很多人也许不明白嫁妆是给谁的,肯定是女方家庭给自己的女儿的,是自己女儿在出嫁时,比如首饰、车子、房子、被子等物品准备来给女儿结婚用的,当然每个地方风俗不一样,每个家庭情况也不一样,这个是要根据当地风俗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

婚礼嫁妆都有什么呢?

婚礼嫁妆也有很多,像车子、房子、床上用品、家私家电、金银首饰、家庭摆件、家庭必需生活用品这些都是可以用做嫁妆的,当女方父母在准备这些物品的时候,首先希望的是自己的孩子婚后生活可以比现在的生活过的更好,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跟着爱的人继续享福,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一切,不至于一直受苦受累。所以女方父母在准备嫁妆的时候一来可以减轻孩子们的生活负担,二来更多的是美好的祝福。希望孩子们在成家后有更多的责任,要为自己,为生活,为家庭担起重任。

所以说结婚是男女双方家庭的大事。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们以后的生活更上一层楼。以后的工作可以更加顺畅,以后可以创造比父母更好的条件。

这位知友,结婚关于每一个人都是一件大事,现代人只需男女双方看上眼,领一张结婚证,在风风光光的置办一场婚礼,这婚也就结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古代人在结婚这件事上却不是如此简单,需求很多礼节,并且在女方陪嫁方面还有些让人吃惊和脸红的风俗。

中国古代结婚有“三书六礼”之说,其实也就是一些繁文缛节。大家都晓得古代婚姻多是由双方父母包办,还考究门当户对,因而免不了繁琐的礼节。另外,很多古装剧中,一对男女“三拜九叩”之后也就成了夫妻,仿佛并没有婚姻注销之事,其实不然。据《周礼》记载,在周朝时期国度就设立特地管理婚姻注销事物的部门,从事这一职务的人叫做“媒氏”。特地担任给缔结婚姻的男女双方颁发“婚书”。不只有官方的婚书,还有民间的婚书,指的是经过媒人私自签署的婚约,被称为“私约”。在历朝历代也都有特地的机构担任结婚注销,不然就不受法律维护。

领取完“婚书”之后,就到了最为重要的时辰,新娘出嫁。从古至今新娘出嫁都有陪嫁一说,有些封建风俗曾经消逝了。

那么古人出嫁都陪嫁些什么呢?

1、生活用品。在古代陪嫁的范围十分普遍,衣服鞋子,金银首饰,除了拿不动的东西都能够作为陪嫁物品。

2、牲畜。假如生活程度有限会陪嫁一些牲畜如猪、牛、羊等。另外新郎上门迎亲时必需要带一只大雁,称之为“执雁礼”。

3、陪嫁丫鬟。从春秋时期开端但凡贵族女子出嫁,就会让女儿带走一些丫鬟,到男方家里继续侍候。这些陪嫁的丫鬟在后来很多都成为了新郎的小妾了。

4、丧事用品。这一条如今人可能无法了解,结婚这么喜庆的时分,为何要准备些丧服、棺材板之类的东西。其实这并不是子虚乌有,在南方一些地域,从一些出土的文物中可以得知,古代女子出嫁陪嫁丧服是不可短少的一项。公婆见了不但不会以为太过倒霉,反而会以为女方家庭想的周到。

5、房事用品。古代女子出嫁,母亲会为女儿准备一个大箱子,其实就是一些性 模型。在古代关于男女之事都比拟激进,简直没有对孩子停止性学问教育,只要在出嫁的前一天才会通知女子这些事,也算是理想版的教科书了。

在古代会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则,结婚时假如女方陪嫁物品越多,日后本人在娘家的位置才会越高。即使是穷人的嫁女儿,也会尽其所能为女儿准备一份丰厚的嫁妆。但是陪嫁其他的都没问题,只是这后三种,现代人说什么也无法承受!

古代的婚丧嫁娶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对于一个女子而言,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嫁人这一环节。古代的家庭通常会为嫁出去的女儿准备一份嫁妆。这一风俗习惯延续了很长时间,时至今日,也有这种说法。

嫁妆之类所包含的内容并没有什么硬性规定,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嫁妆所包含的事物也不同。如果是平民之家,那就更加没有什么讲究,多半是家中陪送一些值钱的财物。而贵族之家的嫁妆规矩就会相对而言多一些。在贵族的家庭之中,女子的嫁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女子的嫁妆的多少会影响到她在夫家的地位。如果嫁妆丰厚,那么在夫家也没有个人敢轻视。相反如果嫁妆不丰厚,那么很容易受家中其他女眷的轻视。

除此之外嫁妆的数目多少还直接影响到女子在夫家生活。贵族之家虽然会为娶进门的媳妇提供月钱,但是这些钱并不足以完全应付日常开销与打点下人。不足之处,全依仗于女子自己带过来的嫁妆补足。到生下孩子之后,可以用自己的嫁妆补贴自己的孩子,使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在同一个家族中不同的孩子生活水平有着很大差异的原因。

除了钱财之外,嫁妆还包括一些别的事物。首先有些贵族会陪送丫鬟,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照顾自家女儿在夫家的生活,另一方面是为了讨好自家女儿未来的丈夫,为他选择貌美听话的妾侍。书香世家会陪送文字画,豪门贵族会配送一些商铺,房产。部分地区还会有女子出嫁时陪送棺材这一习俗,将这一对新人在逝世后所会用到的寿材都置办好。这一习俗并不常见,也使人十分费解。

自古以来,婚姻都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对此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古代的时候,女人一生只能够嫁一次人,所以对于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婚姻,自然是把他当成了重中之重,古往今来,婚姻大事都是非常注重规矩的,女孩子嫁人的话,男方必须要出一定的彩礼钱,尤其是放到现在,除了彩礼钱之外,也要有房有车,条件比较好的男子,才更容易娶到老婆,毕竟没有父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到求人家吃苦,所以经济条件和性格品性都是需要关注的地方。男方需要出聘礼,女方自然要带嫁妆了,特别是在结婚的那一天,女方就会带着嫁妆嫁到男方家中去。所以结婚这件事是需要高消费的,不管是大摆宴席,还是其他各个方面,都需要花很多的钱,如今经济快速发展起来,有了专门规划婚礼的公司,新郎新娘还是比较轻松的,而且如今结婚的规矩也变得越来越简单。

不像在古代的时候,古代婚姻的各种规矩是比较繁琐的,除了花钱之外,还需要讲究各种礼仪,不像现在这么简单了。我国的婚姻习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虽然各个地方的婚姻习俗有着一定的差异,而且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婚姻习俗也有着一定的变化,但是总的来说也是大同小异的。古代人在举办婚礼的时候,是非常注重礼节的,有一套比较讲究的礼仪程序,就是过六礼,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客、亲迎。虽然古代婚姻是包办婚姻,但是要讲究的礼仪,确实包含了方方面面,从提亲、订婚,到最后婚礼的完成,各个方面都是有着各自的细节的。

相比古代的婚姻流程,如今的婚礼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也有一些古代婚礼的影子。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婚姻方面也是如此。而且在对婚姻的正式程度上,女子绝对是高过男子的,毕竟女子一生只能有一次婚礼,但是男人确实可以有多次的,不管是娶妻还是纳妾,也都会举办各种大大小小的婚礼。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比较的低下,嫁人只能够从一而终,而且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古人对于女子的贞洁是比较看重的,嫁人之前绝对不能有任何影响贞洁的事情存在,如果没有了贞洁的话,不仅自己要背上一生的骂名,就连家中的名声也会受到很大的波及,家里的姐妹也很难再嫁出去。

而且古代男人对于妻子的贞洁也非常的看重,所以古代女子出嫁的时候,除了带着各种贵重的嫁妆之外,还要专门带上一条白布条,在洞房花烛夜的时候铺在床上,等到洞房完成之后,如果白布条上有落红的话,就说明新娘的贞洁是存在的,嫁人之前仍然保存处子之身,如果没有的话,就说明新娘已经没有清白了,她们所面临的结局也是很悲惨的,比如说浸猪笼,或者被休弃掉。对于古代女子来说,这也是一件非常私密的物品,而且还影响着他们未来在婆家的地位,以及一辈子的名声。古代女子从小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受到了极大的束缚,不能够随意地抛头露面,所以女子的容貌也是充满神秘性的,不是熟悉的父母亲人也是不知道的,就算是未来丈夫,也只是在洞房时才见妻子第1面。

除此之外,女子的所在的嫁妆中,还需要有一些女子做的女红存在,而且这些女红也是需要当众晒出来的。作为女子结婚之后就要相夫教子,而女工女红是判断一个女子温婉贤淑的重要标尺,如果新娘子的女红做得好的话,就说明她的能力才干比较好,婆家也会向外炫耀新娘的女红,这也是可以让婆家长脸的,婆家对新娘子的待遇也会更好。古代女子从小就要开始学习各种女红之类的针线活,这是她们作为贤妻良母的非常重要的技能。古代人的思想比较的传统,保守是非常重视各种礼节的,一些重要的事情都会有各种繁复的程序存在,有着很强的仪式感,这也让他们简单平淡的生活多了一些趣味。

彩礼:彩礼是中国旧时婚礼程序之一,又称财礼、聘礼、聘财等。我国自古以来婚姻的缔结,就有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所以,彩礼是男方送给女方的。

嫁妆:嫁妆是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到丈夫家去的衣被、家具及其他用品。其本意在于娘家希望为出嫁的女儿备齐所需,以防新娘在夫家过得不好以致于看人脸色。所以,嫁妆是女方父母给女儿的,属于新娘的个人财产,男方无权动用新娘的嫁妆。

彩礼与嫁妆一般是成正比的,即彩礼越多,嫁妆也越多。也有一些父母,会干脆把彩礼全部放进女儿嫁妆里并倒贴一部分以缓解婚后女儿女婿的经济压力。具体的还是要看地方习俗。

1、送彩礼的讲究:

①送彩礼的时间,一般都是在订婚时送上,并且要双方父母都在场的情况下。这也没有很强制,只要是在婚前就行。

②送彩礼也就是送聘礼。直接拿钱出来是不合适的,一般都会搭配起来一起送。如:猪肉一刀、鸡两只、三金首饰再加上彩礼礼金。前面提的,可以根据你们当地的结婚风俗来搭配。

③喜事不沾“4”,彩礼礼金也是如此,送的数额中不能出“4“”,最好的是一些吉利的数字如:二万一千八、六万八等等,这方面根据男方家庭情况来定。

2、送嫁妆的讲究:

①如果是在婚前派送嫁妆,女方应该跟直系的男童前往到夫家,将这些嫁妆送到夫家去即可。

②一般嫁妆要系上红色的绸布,送嫁妆的车辆也应该系上红绸布,以表示结婚吉日庆典。

③嫁妆一般包括衣物、一床红被子、家电家具即可,不应该配送床、时钟这些东西。

④在我国双数是吉祥的数字,应该在配送嫁妆的时候,跟随的人员应该为双人,婚车也应该为双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7508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