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增长,年龄越来越大,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会变得越来越淡,虽然这样说有些片面,但是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在小的时候,兄弟姐妹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彼此是对方的玩伴,当有人欺负自己的兄弟姐妹时,这时候的你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去替他们报仇,哪怕明知自己打不过对方。
在那个时候不管是谁有了好吃的,好玩的都会想着对方,和对方一起分享,可以说是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小时候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也是最纯真的,没有什么坏心眼,也没有什么歪心思,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当我们慢慢的长大了,学习成了重中之重,为了自己的学业,我们可能开始住校,可能顾着自己的学习,慢慢的忽视了对方,有的兄弟姐妹之间也会比较成绩,学习好的父母会让其他的人都向他学习,可能家里有什么东西父母都会先给学习好的,听话的孩子,这样会让其他的兄弟姐妹感到嫉妒,在孩子的内心埋下祸根。
等到更大的时候,有的孩子考上大学,去大学里遨游,见识更广阔的天地,接受先进的文化,前卫的思想,有的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只能在家里,他们可能会随便找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每天想着的就是如何可以吃饱穿暖,可能没有广阔的眼界,这样他们之间的差距就拉开了。
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成家立业,都有了各自的家庭,都要为家庭去努力拼搏,平时忙于工作,可能兄弟姐妹之间很少会联系,慢慢的你可能就会发现原来亲密无间,无话不谈的兄弟姐妹,到了只在节假日的时候发一个祝福的地步,他们的关系甚至还不如一个朋友。
但是这个时候父母还健在,他们每年还会相聚,但是聚在一起的他们可能只是满嘴说着客套话的最熟悉的陌生人,也有可能在相互攀比,让对方看看自己有多牛,也让对方认识到他有多差。
父母年纪大了,需要人伺候了,也需要钱来养老看病了,这个时候兄弟姐妹之间可能就会相互推脱,觉得自己做的已经够好了,而其他人却什么都没有做,或者是当父母有一大笔财产需要分割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兄弟姐妹都想得到更多,相互诋毁,相互争夺,争相的讨好父母,只是他们不知道这样只会让他们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当父母去世了,他们之间的纽带也不存在了,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有仇报仇,有怨报怨,丝毫不给对方留面子,甚至想要致对方于死地,一点也不顾及手足之情,打过闹过然后一拍两散,到死都不开往。
有太多这样的例子了,有太多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还不如朋友来的实在了,有很多兄弟姐妹平时他的眼里根本没有你的存在,但是当他有事需要人冲锋陷阵了,他就会想起来,原来我还有一个/几个兄弟姐妹,那就让他们来为我遮风挡雨吧,但是当别人需要他的时候,他就会躲得远远的。
有太多的兄弟姐妹彼此算计对方,好像不把对方整死自己心里就不舒服,好像兄弟姐妹的存在对他来说是莫大的威胁。
当然也不否定有的兄弟姐妹不管什么时候都把对方看的比自己还要重要,为了对方可以赴汤蹈火,但是这样的真的不多了。
现在有多少兄弟姐妹之间就连最熟悉的陌生人都不如,兄弟如手足,有的时候真的像一个笑话。
不!我有不同的意见,我认为年龄越大,这种亲情关系不是淡去,而是越来越浓了。
我兄弟姐妹八人,我刚出生时,大姐就出嫁了。当我三岁时,二姐又出嫁了。当我六岁时,大哥结婚了。当我读初中时,三姐,四姐也出嫁了。我在部队时,弟妹都结婚了。我部队退伍时,兄弟分家,各一成家了。困此,兄弟之间年龄悬珠,感觉不到亲情有都浓,或有多淡,只知是兄弟姐妹而已。
童年没相处,年少时无相处,成人时,他们都各自顾着自已的家庭,生儿育女。
当兄弟姐妹七个都结婚了,我才从部队回来,孤身一人。
我结婚时,仅有三姐,四姐帮了我,三姐借了我三十块钱,四姐借了我五十元:。全靠自已白手起家。娶了妻,有了儿女,造了房:后来又建了一栋别墅。
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亲情似乎越来越浓了,大哥在世时,有好吃的请他吃,他一匕帮我做些事,比如采茶时,做茶他总帮着做,做好茶,喝杯茶,饮点酒,听兄长聊聊他年轻时的吃苦劲,说实在话,他确实帮父亲,养活了弟妹的。每次我从外面回来,总要去他房间探望,递上烟叙叙话,年轻时根本谈不上这些话。
我大姐,她的女儿仅比我少一岁,少时不知大姐何人,只知妈妈要我叫叫大姐,我就这样大姐大姐叫,二姐也如此,二姐常说,我是她抱大,幼时记忆一点无影象,二姐夫家,有集市,少时父亲常带我到二姐家。
我在当兵时,大姐夫得了病,我还把两个月的津贴寄给她,姐二人病逝时,儿女成群全靠她。那时我也无所为,无法接济她。后来姐老了,每年都有钱给她。
去年二姐死了,我独自一人千里去奔丧,到她家,第一件事,揭开头上的黄盖纸,细细地看着闭着眼睛的姐,我的泪水滂沱下!前五年,去昆明,我到姐家,他的手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放下,对着她的子女说,你们的亲娘舅来了!那亲热的劲儿无法形容呀。
每年正月初四,我都要办两桌酒席,姐姐妹妹和弟弟,还有姐夫和妹夫,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吃一攴兄弟姐姐夫困圆饭,互敬互祝的话儿就是多。本是一年多次聚,现在有人去了,办的聚会人越来越少了。
人越老越恋情,越恋情,情越浓,情越浓话更多,再过一个月,兄弟姐妹存六个,连襟五个人,现在仅盛两个了。六个加两个,刚坐满一张八仙桌。
亲情到了浓烈,八个人,一定定好好叙叙话!
我的年龄已上升,今年已68岁,我讲一下我兄弟之间自己一家的事:我有兄弟三人,我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我今年已68岁,哥哥73岁,弟弟63岁,我们兄弟三人每个间隔5岁,大哥、养了三个女儿,小弟养了一个女儿,我养了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在当时的年代,父母亲把我们兄弟仨养大很不容易,所以我们懂得兄弟三人一定要团结,不能让父母亲对我们失望,我和哥哥结婚后,父母亲没有把我们分开,待到弟弟结婚后养了孩子,才把我们兄弟仨分家,分家时我的大女儿6岁,哥哥的大女儿已10岁,我们都听从父母亲的分配,没有任何人为一点小事而计较,例如:我们大兄弟二结婚的时候多没有家电,弟弟结婚时,彩电、冰箱、冼衣机样样有,有村里人对我们说,你们父母不公平,偏袒小儿子,但是我们大兄弟俩夫妻,就回答,现在时代不同,在我们结婚的时候还没有家电,村里人就没有话可讲,因为我们兄弟之间很团结,村里人也从来不敢欺负我们。我们在大家庭中兄弟之间,妯娌之间多很客气,从来没有吵过架,有事相互分担,因为父母亲在当一个十几个人在一起吃饭的大家庭确实很不容易。分家后,父母亲二人单独生活,我们兄弟仨多外出打工,农忙回生产队劳动,父母亲就召唤我们吃在他那里,农忙结速后就各自吃,我们又回到厂里工作。后来我在镇上买了二间店面房,上面二层是住房,弟弟在市区买了商品房,我们虽然已分家,但还是很团结,这要谁家有事情,例如孩子结婚,或者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求等事,我们都会相互主持去帮忙,例如大哥家养三个孩子,嫂子又身体不太好,经济条件较差,我们俩兄弟就会帮助他们,嘴上说是借给大哥家的钱,但是我们一分钱也不要大哥还,后来父母亲年岁大了,因为弟弟在市里,而且住在五楼,哥哥家经济并不富裕,我在镇上,所以父母亲提出要和我生活在一起,我们夫妻俩没有半句反对的话,就把我父母接到我家共同生活,从来没有要大哥、弟弟一分父母亲的生活费。大哥大嫂他们上街时每天来我家看望父母,弟弟、弟妹星期天来看望父母亲,而且每星期天都在我家吃饭。后来父母亲年老后,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父亲糖尿病,脚趾溃烂坏死,父母在我家,我当然要多担当,带父母亲去市里各个医院看病,在家一直有我们夫妻俩照顾服侍,母亲得了老年痴呆什么事不会做,睡觉要给她脱衣服,起床要穿衣服,给她洗澡等,白天我母亲坐在店堂里,人家多看不出我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当时我也安慰我老婆说,弟弟、弟妹他们要上班,每星期来一次已经可以了,大嫂身体也不好,他们经常还来看望父母也可以了,如果父母养了我一个儿子,我们也要负起责任,给父母养老送终,我老婆对我点了一下头,也从来没有和我的兄弟计较,我父亲第一个去世,我们兄弟三多很悲伤,兄弟二多对我说,我们都知道,父母亲在你家,你们二确实很忙,对爸妈也照顾的很好,我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夫妻俩就心满意足了。父亲走后,骨灰盒放在镇里的安息堂,后来母亲在83岁那年也去世了,我们小兄弟俩出钱在无锡梅园公墓买了墓地,把父母亲一起合葬在梅园公墓安息。后来因为我儿子在市里工作,为了上班方便,我就又在市里买了房子,孙女儿上学要接送,自己岁数也大了,就把老家的房子和二间店面房出租,自己给儿子住在一起,可我哥哥还住在农村老家,我们小兄弟俩出租的房子,有哥哥负责帮我们收房租和水电费,收到后一分不少的叫我至女儿手机上转给我。我们基本上隔了二星期就要和弟弟一起买一点东西,回老家去看望大哥大嫂,每次去了大哥大嫂很开心,给我们做喜欢吃的东西,还要去地里拿许多新鲜蔬菜叫我们带回家,在我脑海里记的,自从我们懂事后,我们兄弟之间从来没有吵过架,而且亲情越来越浓,包括下一代,因为下一代孩子少了,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亲情,把表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意,当成亲兄弟姐妹一样对代,这也许是以我们上代为榜样吧。
有句话说得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父母走了,人生只剩下了回家的路。
小时候,父母还活着,他们就是这个家的掌舵人,兄弟姐妹们互相尊敬,互相帮助,虽然生活艰难,但幸福的心情促使他们竭尽全力,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庭。
几十年之后,父母远去,兄弟姐妹相聚的时间越来越少,记忆深处的记忆也就只停留在小时候的美好时光里。
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观念的不同,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了共同语言,也没有了真正的血缘关系,有的只是表面上的敷衍和无话可说的尴尬。
其实,年纪越大,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就越淡。
01、利益纠葛
从小到大,大家都是一家人,因为相处的时间长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也很深,虽然偶尔会有一些矛盾,但是血浓于水的感情,足以盖过一切。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别样的感情,他们必须努力耕耘,播种。
因为在他们心中,兄妹之间,无论能力如何,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不帮忙是他有他的难处,不能强求。只有努力,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
有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可以舍弃自己的同胞,与自己的兄弟反目成仇。
村里有一对兄弟,相隔十二岁。
由于当时生活条件艰苦,六个孩子的父母仍尽心尽力,夫妻生下的孩子仍由父母抚养,父母只负责口粮,生活费由他们自己承担。兄弟俩为了自己的成长,对父母不闻不问。
2000年后,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弟弟结婚时,父亲早已过世,凭着自己的吃苦耐劳和四位姐姐的鼎力相助,婚礼办得非常隆重。
本来这是一件好事,可嫂子质疑母亲的偏心,虽然没说出口,却成了日后矛盾的导火索,像是一座活火山。
她70多岁的母亲和弟弟住在一起,虽然她的土地是平均分配的,但是她只把一部分土地留给了自己,剩下的钱则用来弥补她对小儿子的亏欠。于是,一场家庭矛盾爆发了,到目前为止,两家都是真正意义上的陌生人,互不相干。
按理说,在父母的心里,手心手背是自己的肉。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亲情淡薄的时候,利益就成了他们争斗的理由,如果有利益纠葛,兄弟姐妹之间最好减少走动为妙,免得因为利益而产生隔阂。
02、攀比
受人宠爱却无所畏惧,得不到的人总是心烦意乱。
在原生家庭,父母偏爱另一方,从而引发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小时候,一方因为妒忌而产生种种攀比,以此获得某种心理上的平衡。
而被父母宠爱的一方,则会在学业和生活上占据上风,从而变得洋洋自得,这就是兄弟姐妹不和的原因。
由于过度的攀比,导致兄弟姐妹之间因嫉妒、自满、自卑等不良情绪而产生,从而导致原本仅存的亲情分崩离析。
03、天下熙熙攘攘,都是为了利益。
人老了才发现,年少时,再深厚的亲情也经不起时间和利益的考验。俗话说得好,人各有志。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让他们明白了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真理,那就是“变”,所以才能未雨绸缪,努力完成自己的目标。
以前可有可无的亲情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了,所以他渐渐放弃了亲情。久而久之,亲情淡漠,再无来往。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兄弟姐妹之间来往的频率也越来越低。
农村人子女多,七八十年代的农村,每家至少有二个孩子,多的达到七八个,我妈家就姊妹六个,这也很正常,农民种地为生,讲究人多力量大,家人男劳力越多,干活越麻溜,那时不像现在,添一双筷子就行,不用愁上学排队报名、素质教育啥的,活着就行,但是随着子女的逐渐长大,一些亲兄弟为啥越来越不亲了,尤其现在的亲兄弟,结婚后有的见面都是仇人似的,这到底怎么回事?
这人少时,心中无杂念,好玩的天性加上血缘关系,自然亲近无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所求也越来越多,兄弟几个虽然一个爹妈生,但是性格脾气各异,在成长的道路上注定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尤其结婚后,各自分家生活,由于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导致亲兄弟间生活水平高低不同,老人总是担心子女生活不好,便时不时的帮衬一下,这样,亲兄弟都感觉自己吃亏了,自己得的少,对方拿的多时间长了亲兄弟也就有了隔阂,不再那么亲近了。
妯娌矛盾也是农村吵架的一大原因,妯娌之间牵扯太多的利益纠纷,有时亲兄弟之间都没啥,可是经过妯娌之间的比拼及埋怨,亲兄弟矛盾不断升级,赡养老人方面,双方各执一词,谁都不想多照顾一天,谁又都感觉自己吃亏,老人去世后,为了争夺家产及土地,亲兄弟可能会闹的不可开交,甚至动手动脚,哪还有亲兄弟情谊,利益面前啥都忘记了。当然了,有的亲兄弟还是一直比较和睦的,但相处好的少之又少。
总之,在农村,一些亲兄弟越来越不亲,主要还是成家立业后,利益驱动及矛盾升级,导致亲情变淡,亲兄弟也就不亲了。
亲爱的成家之后,你会发现你要面对家真正的融合,所以你的心思自然而然愿意花在上面。其实据心理学发现,成家之后,亲情、友情开始慢慢变淡,但是伴随婚姻的稳定,我们又逐渐会回归亲情与友情,他们彼此关系是一种波段高峰状态。
1、我们的社交其实是以家为基础进行扩散的
当我们成家后,其实我们面对不仅只是自己丈夫,我们还需要面对是丈夫这边的亲人,公公婆婆、小姑子等,成家意味着,我们的社交范围在扩大,这导致我们会逐步把注意力转到婚内亲情关系处理,另一方面成家后,往往有更多事情需要考虑,买房,娶妻、生子都是人生中大事,都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去面对,而亲情与友情自然而然退居第二位。
2、稳定的婚姻关系带来是双方关系的深入
当我们成家后,好的婚姻关系会让两个人进入更深层发展与交流,这就是我们所说好的婚姻,妻子与丈夫双方既是对方的伴侣,同时还是对方的情人与好友,多重关系发展让彼此变得更加亲密,让其他关系开始让位。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后,由于他们彼此三观相同,又有共同的事业基础,都热爱建筑,他们愿意待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导致后来林徽因逐步疏远徐志摩,让徐志摩好不失落。
3、当结婚稳定后,我们依然需要友情与亲情
虽然婚姻可以带给我们充足的愉悦感,但是婚姻并不能取代其他关系。所以往往结婚几年后,彼此关系逐步稳定了,我们依然会渴望友情与亲情,慢慢我们会腾出更多时间对这一块的投入,这个时候也往往是重新平衡婚姻关系,婚姻关系需要更多的维度才能稳固发展。
我是唐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微信公众号:女性心学成长笔记,愿和你一起成长。
人生在世,有一句话说得好,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既不会错过,亦不必太超前,仿佛应季开的花,自有本属于年龄的璀灿,这叫顺应时序。
结婚以前,我们的生活是以父母为核心,再加上一些朋友和兄弟姐妹的圈子。当自己成家以后,自己的小家庭就是核心,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自己小家庭的事情就非常多,孩子就成了我们中心中的中心,父母如果有事,我们当然还是会去帮助和日常进行关心的,但兄弟姐妹的感情就要往后靠了,至于说朋友,那更是要退而求其次了。
虽是退在了后面,但是有时候进行一些交流探讨还是需要的,这无论是对兄弟姐妹,还是对朋友而言,都适用。只不过不像以前那样经常性的相聚,而变得少而精、少而有所求、少而有所获。
虽然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联系成本极为低廉,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我们要知道,任何人不论高低贵贱,时间对我们是唯一公平的一一时间的长度是相同的,时间的质量、相同时间创造的价值确是迥异的。
如果有事情,我们自然会按照其紧急和严重程度进行排序选择。如果是在正常的情况下,那么时间的安排就取决于你所处的人生阶段,和你自身有关系的事的紧急重要程度,以及你现在的各方面情况。
对于大多数刚组建小家庭,或者是已有了自己的孩子的人而言,各类事务必然是这样排序的:孩子的事情是第一位的,工作的事情是要进行努力的。在大城市,为了维系工作位置和谋取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要以工作为中心,经常性加班和充电学习,甚至于工作性社交也都是必须要安排的。再往下,还有自己和另一半的关系互动,小家庭内部事务等,自然没有那么多时间,像以前一样,对父母给予更多的关怀,尤其是和朋友还能保持那么密切频繁的来往。和兄弟姐妹之间也是基于与父母之间的联系而交往比较亲密,但有朝一日父母离去,与兄弟姐妹的关系也就比父母在时要淡一些,这也是正常的情况。
对每个人而言,即使工作再忙,要安排的事情再多,对父母的关心还是要多一些,毕竟父母现在也许是最需要你的关心的。
随着自己孩子的长大,你对父母的关心可能自然又会多一些,因为一个原因是感同身受,对父母的付出多一份理解和感恩,对父母的孤独感也有了切身的体会。第二个可能时间和精力会腾出来一些,这也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和人生的无奈选择吧。只是,那时父母已年迈,或者已经驾鹤西去,怀了此心的我们却已无法表达这份感情。
在谙知人生与己关系密切的人由亲密将走向淡然,虽则无奈,还要努力安排好时间,在他们最需要你的时候,给予他们关心和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