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一小伙迎亲遭拒,在遵义当地结婚有什么习俗?

遵义一小伙迎亲遭拒,在遵义当地结婚有什么习俗?,第1张

在贵州遵义结婚,其实当地并没有太复杂的风俗,就是要求在迎亲的时候,希望男方女方买一套新的衣服。

最近发生了一件相当奇葩的事情,说的是在贵州遵义。有一名小伙在迎亲的时候,因为自己购买的内衣太小,所以导致了女方家庭临时悔婚,所以本来是一场好的婚礼却被变成了一场家庭联谊会。其实我个人的看法是:这个女方家庭和男方家庭彼此都没有错误,真正错误的还是两个家庭彼此都不愿意妥协。

一、其实结婚本来就是要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来迎亲:

其实在我们这些陌生人看来,这个事情其实是很简单的。因为既然是要结婚,那么做到尊重对方家庭的习俗其实也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二、不为人知的事情真相:

女方家庭有这样的要求其实也很正常,但是这个事情真的是我们所看到的这样吗?在这个事情被爆出来之后,几乎所有的网友都在劝说这个男方,说他幸好没有娶这个女孩子。要不然他就吃亏了,在后面的事情当中我们却看到了另外一面。就是这个男子在得知需要购买衣服的时候也没有问清楚需要多大的尺寸,就连女方的母亲给男方打电话。这个男方因为不高兴也没有接,态度也不好。请问这个真的是一个孝敬长辈的举动吗?很显然这个男方并没有做到。

说到底,我认为还是这两个年轻人不够爱。如果真的足够爱,那么这个男方怎么可能不把自己未过门的妻子放在心上,就连她需要多大的衣服都不清楚。而对于女方来说,规则都是变化的,如果她真的深爱男方,就算没有买到合适的衣服,那又怎么样?日子还是两个人的啊,所以看出其实两个人终究还是不够爱……

摘要: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远古人类化石和远古文化遗存发现颇多。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已发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80余处。贵州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贵州结婚风俗也绚丽多彩,是贵州的一块绚丽的文化瑰宝。那么贵州有哪些婚嫁习俗呢?贵州的结婚流程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贵州的结婚风俗流程吧!1、请媒

请媒从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请媒婆提亲了。

男女双方谈情说爱,到了要计划的这一步,父母就要备上一份礼物请媒人为其提亲。也有媒人主动上门求“生意”,被称为啃猪脑壳。一般是男家备办一桌酒菜,封个红纸包,恭恭敬敬地请媒人到堂,由男家长辈陪同媒人吃喝,意即犒劳媒人起步动身去说媒。在吃喝摆笑中,媒人便将将男方家境、意向、要求及亲朋关系等社会背景跟女方亲属叙说。

2、提亲

媒人带上一份礼品(糖果1斤,面条1把),谓之“开口茶”,到女方家,谓之“提亲”,女方家听媒人介绍男方情况后,如不同意这门亲事,就会说“我家女儿还小,还要跟大人多住几年,学点见识。”若是女方父母有意思,就会留媒人吃饭,礼物却不收。只说:“这事我们还要征求舅家及亲房大人们的意见。”则表示可再提亲。此后女方家就要通过媒人对男方进行口头“考察”,女方对男方满意,就要“放话”,收下茶礼。这样,提亲就算成功。

3、看人户

若是女方对男方有意思。便选一黄道吉日或利用场天,媒人约起姑娘及其母亲,到男方家“考察小伙人品、长相,家境等。女方到男方家不需备礼品,但男方必须要大酒大肉地热情接待。回家时,男方送给姑娘一套衣裳,如果女方接受,便向男方索取鞋样,以便缝一双新布鞋送给男娃儿,这亲事也就成。

4、递书子

经过媒人促合,男女双方都同意。男方就用红纸折叠成信封式的书子,内写”天桥已架,鸿沟已清,谨听媒介,一允千金“这样的句子,表示婚事认可,谓之”准书“,由媒人将书子和礼品(糖、果、肉、衣料)送交女方,祖父母、外祖父母及伯叔等内亲均有一份。递书子,便建立亲家关系,若有大事小务,或农闲时节,互相走动。逢年过节,准女婿也必须携带礼物敬奉女方父母。

5、讨庚

讨八字叫”讨年庚“或”讨庚“。男方家请阳阳先生看个黄道吉日,把吉日告诉女方家,取得女方家同意。讨年庚时,男方家挑着酒、肉、面条、衣物等礼品去女家,送过礼物后,再递上用红纸写的贴子,里面左边写上吉语和”乾造“及男方的生庚八字,然后女方在右边写上”坤造“,也写上女方出生年月日。这就是讨庚的”庚书“。若女方给的”假八字“,则意味要推迟婚期,若给真八字,就要立即请算命先生把”年庚“算出,择吉日成亲。

6、打嫁奁

在女儿出嫁时,无论贫富,做父母的都要尽力打发一套像样的”全堂嫁奁“。全堂嫁奁一般是内房、火堂屋、堂屋的一应摆设家具。内房:一对花柜,一对楠木箱子,一对床柜,大小柜子各一个,四个独凳,一个圆盒,铁夹蚊帐,被条,其被盖至少要五床以上。火堂屋:碗柜,小方桌,四张小木椅,洗脸架、脸盆,大脚盆、火盆锅;堂屋:大四方桌,长板凳。有的人家还陪送农具,诸如晒席,锄头,犁耙等。做嫁奁家具时,要看日子,行仪式祭鲁班,谓之”开黑“。木制家具漆成红色,象征红火、喜气。

7、打婚床

打婚床的木匠,必须是父母健在、儿女聪慧的”福人“,床枋木一般为枣子树,意为早生贵子;柿子树,象征多儿多女;柏香木,标志贵气。梨子木意为”立志成人“,亦象征夫妻和美。且梨木硬性,木质、花纹均佳。土家人喜欢架子床,这种床平实,稳当,便于挂帐帘和蚊帐,存放箱,衣物。讲究的婚床,一架床要花上几百个工日。如存放在思南周家盐号的婚床就很代表性,床分三层,均有图案,做工讲究,雕刻精细,流畅,物象生动、传神。婚床长宽不离”六“,即长六尺六寸,宽四尺六寸,含”福禄“之意。婚床完工后,要用红色花纹涂料打底,油上生漆,明亮如镜,木匠还要赐封主人几句吉语,主人为讨得这几句话,要给几张喜钱,还要以围腰、公鸡等礼物相赠。

8、哭嫁

姑娘在婚前半月就要”开声“进行”哭嫁“,以悲切的哭声,淳朴的感情、叙事的内容,诗歌的形式,聚众的场合举行。在哭嫁仪式中,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媒人,哭姐妹和哭祖宗等等。是一场女方家亲朋族友天然汇合倾诉怀念和思亲离别之情的”大合唱“。民间认为,哭嫁是一种吉祥如意的预兆,不哭不体面,不哭不闹热,不哭不兴旺发达。在富有音乐性的”哭词“中,姑娘可随机应变,触景生情,互相勉励,出口成词。哭嫁时,新娘用一手帕掩面而哭,另有伴娘牵手端盘子,被哭嫁的亲朋丢上三、五元钱,以示谢意。

9、开脸

要做新娘,必须把独辫子绾起来,扯掉眉毛,绞掉脸上汗毛,土家人称为”开脸“。帮忙”开脸“的人,必须要是父母健在,夫妻成对,儿女满堂的婶娘或嫂子。以求得个美好的兆头。开脸是先将姑娘的辫子松开,将头发在后脑勺处束拢,扎上红头绳,并以此为中心,用男方送来的黄杨木梳子把头发梳顺,再盘成圆圆的一坨。称为”盘龙髻“。用麻丝将眉毛绞成柳叶状,后绞尽面部的汗毛,这样”开脸“才算结束。

10、花圆酒

结婚前一天,为女方的”花好月圆“之日,亲朋好友带着一份礼物上门祝贺,吃”花圆酒“。礼物多为布匹、服饰、盆、碗、箱子、钱币等,干爹、亲歌嫂也要送被条、服饰。亲戚中数舅舅最亲最尊,故开宴时,要等舅家坐”头班席“。新娘要到席间对客人逐一哭谢,称之”游哭“。因为这一天客多,无法尽情哭,多是应酬几句。但遇上长辈奉劝几句,说到伤心处。新娘反倒伤伤心心地痛哭起来。

11、露水衣

新娘临上轿前穿戴的红色的衣、鞋、帕、裙、伞为露水衣。穿上露水衣,新娘在路上能避免邪神野鬼的骚扰。传说,古时候,地方上有一个十分霸道的土司,不论谁家接亲,他都要行”初夜权“。有一年中秋,有一个名为星星的姑娘要出嫁,生怕土司来抢亲,就大声痛哭起来,哭声惊动天上的仙女,仙女便搭红帕、穿红衣,打红伞来到人间制服土司。人们都说仙女是穿露水衣制服的邪恶,得到的幸福。之后,新娘出嫁时,都要穿露水衣,久而久之,就成土家的一项重要婚俗。

12、拜堂

拜堂,也就是拜天地,也是结婚的最后一个步骤了。

在一片爆竹、唢呐声中,”牵娘“挽扶着新娘走进堂屋中央。祖宗牌位前燃着一对龙凤烛。烛光旺盛,意味夫妻一生顺畅,百头偕老。大桌前折叠着一床新被条。新郎新娘并排而立。拜堂开始,执事人首先朗诵吉语,然后大声叫喊:”奏大乐!开炮,拜天地,拜祖宗“最后喊:”男女老少,内外帮忙人等辛苦!“新人向上周拜一礼。”才算结束。

贵州一小伙“代姐出嫁”,装扮新娘模样娇羞,你如何看待这样的风俗?

一、当地的这种风俗是可以理解的。

 在贵州有这样一件事情,由于婚期提前已经定好了,而新娘却由于身体原因没有办法参加,如果随意改变婚期的话,是非常麻烦的,毕竟宾客们已经通知到了,酒店也已经找好了,为了不影响婚期,新娘的弟弟就代替姐姐出嫁,于是他画好了精致的妆容,看起来非常坦然,而且当地有这样的习惯,除非两个人感情破裂,在一般情况下,定好的婚期是一定不能改的,于是就有了弟弟出嫁,毕竟只是形式上的代替,实际过日子的还是姐姐和姐夫,我觉得还是可以理解的。

二、我觉得婚礼虽然是一种形式,新郎和新娘亲自参加才更加有意义。

        婚姻是一对新人感情的见证,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下,两个人发誓要白头偕老,要共度一生,今后两个人过日子的时候,也能够回忆起曾经的誓言,会更加珍惜婚姻。因此我认为这种仪式感需要新郎和新娘共同参加才是非常正式的,两个人才能够拥有美好的回忆,对婚姻生活有一个促进作用,让弟弟去代姐姐出嫁,有点拘泥于形式,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不如改一下婚期比较好。

三、这样的风俗,也能够说明大家对婚礼的重视。

    不过这种风俗,间接的也能够反映当地的风俗比较淳朴,大家觉得约定好的事情就不能反悔,如果实在没有办法达到,就可以用其他形式代替,而不是说取消就取消,可能这样的婚礼也是双方的父母以及亲朋好友都商量好的,相信一定能够受到大家祝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7630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