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认亲礼仪

古代认亲礼仪,第1张

古代的婚姻礼仪。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已确立,最早见于《礼记·昏义》。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名目和内容有所更动。

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三年)曾命刘歆制婚仪。汉朝以后至南北朝,皇太子成婚无亲迎礼。而从东汉至东晋更是因社会动荡,顾不得六礼,仅行拜时(拜公婆)之礼,连合卺仪式也不要了。直到隋唐,皇太子才恢复行亲迎礼,帝室成婚也照六礼行事。宋代官宦贵族仍依六礼,民间则嫌六礼繁琐,仅行四礼,省去问名和请期,分别归于纳采和纳征。《朱子家礼》连纳吉也省去,仅取三礼,三礼也成为明代的定制。清代仅重纳采、亲迎二礼,中间加女家铺房一礼。清代《通礼》载,汉官七品以上才实行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亲迎五礼。

纳采

婚姻礼仪。为六礼之首礼。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古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后世纳采仪式基本循周制,而礼物另有规定。清代的纳采多为定婚礼,与历代不同。

婚姻礼仪,六礼中第二礼。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仪礼·士昏礼》:“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郑玄注:“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贾公彦疏:“问名者,问女之姓氏。”

一、结婚认亲是什么意思?

结婚认亲是指旧时结婚时男女双方的家属初相访问,即婚礼男女双方的戚属初次晤对。出处可见《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还有舅母合亲家妈得认亲呢,劳动你再磕俩罢!”。

通俗来说,就是见见对方的父母和亲属,原本的意思是让你在正式结婚前更了解对方,现在来讲就是走个形式。

二、结婚认亲流程

认亲是在双方确定了结婚意愿之后,也是在媒人把双方的思想工作做通之后,双方就可以开始准备认亲了。

而“认亲”就是互相见对方父母,有的地方叫“看家”,大部分地区的认亲是女方去男方家。认亲当天,女方、介绍人和女方亲戚要一起去男方家,去时给男方的父母拿上点东西就行。见了面,男方父母得给女方红包,一般不低于200元。认亲后不是马上就举行婚礼,在“看家”时就商量结婚的日期,也不一定当时就决定,主要是意向。

认亲敬茶流程:

男左女右跪下,新郎跪于父亲面前,新娘跪于母亲面前;

先敬新娘父母,再敬新郎父母;

新郎新娘先后给父母敬茶;

长辈喝过茶后,会送上红包或首饰之类的,作为对新人的祝福,新人应双手承接。

新婚夫妇第一年过年的规矩有:

1、第一年过年夫妻两个人要先在除夕这一天去男方的爸爸妈妈家里面,男孩要给家里面贴对联和福字,女孩要给家里面的人做一顿大餐,男主外,女主内,这是中国最传统的一个风俗讲究了。

2、除夕的夜晚,妻子会得到公公婆婆的大红包,这是对新媳妇的一种祝福,当然新媳妇要在这一天给家里面做一些家务,表示自己加入这个大家庭的诚心,一家人快快乐乐过除夕。

3、初一这一天夫妻两人要开始给男方家的亲戚拜年,这是一个中国传统的认亲仪式,叔叔伯伯家新人都要去看望,同时要准备一些礼品,长辈则需要给这对新人一个大红包,算是认亲成功。

4、初二这一天新人要回到妻子的家里面,给妻子的爸爸妈妈拜年,男方要那足礼物,比如水果、点心、酒等,见到老丈人和丈母娘要鞠躬行礼,表示对两个老人的尊重,女婿这一天要陪伴他们过年。

5、初三开始是这对新人开始给不同的女方长辈拜年,当然男方依旧要准备好礼品,到女方的长辈家之后,男方要跟着女孩的称呼,将全家人问候一遍,这是男方跟女方认亲,所以称呼随女方走。

6、初四的时候夫妻两人要走访家里面的同辈亲人,比如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男方的弟弟妹妹要跟着男方的称呼对待女方,而女方的亲属是跟着女方称呼男方,这些规矩叫落到亲,大家一定要遵守。

淳安人有认亲习俗应该很早了,早先需要在谈好的日子,男方由父亲、媒人相伴去女方家谈好结婚日子,彩礼数目,一般带的东西都是事先约好的,但现在很多男女已经没有这一步了,媒婆的作用也日渐单弱。具体的事宜应该与女方开诚布公地协商好,也有部分女方家庭不要一分钱,还贴钱的。

新郎认亲。

具体流程。

邀请女方亲戚参加定婚宴。

让女方本家姑、叔伯、父系姑老姥、父系叔伯老爷在女方娘家吃饭一聚。女方的姑、叔伯、姑老姥、叔伯老爷给男方见面礼100元。

然后带准新郎去女方亲戚家先见见面。女方母父带男方买礼物去女方的老姥家吃顿饭,女方的老姥老爷、姨、舅、母系姑老姥、母系叔伯老爷要给男方见面礼100元。

女方母父带男方买礼物去女方的太老姥家吃顿饭,女方的姨老姥、舅老爷要给男方见面礼100元。

定婚:

女方家安排5桌酒席。

一桌邀请男方家的人。

一桌邀请女方的母亲的老姥家的人。

一桌邀请女方的父亲的老姥家的人。

一桌邀请女方的老姥家的人。

一桌邀请女方的本家亲戚。

吃席前。

新郎认亲仪式。

女方的叔伯、姑、舅、姨

给男方500元认亲礼。

给女方2万添箱钱。

女方的叔伯老爷、姑老姥、舅老爷、姨老姥给男方200元认亲礼。

给女方1万添箱钱。

然后吃席。

结婚前一天。

女方家出阁宴:除了流水席之外。女方家一定要有4桌大席。妈妈爸爸的娘家人、姥姥家人。他们要给女方500-1000的添腰钱。

结婚正日子。

要提现和男方商量好了。要加4桌大席。原来新郎一桌、新娘一桌、男亲家一桌、女亲家一桌。

加(女方爷爷的娘家人、女方父亲的姥姥家人,女方姥姥家人,女方母亲的姥姥家人)他们会给男方随礼加拜席钱,不白吃大席。

男方先接亲,在女方家上拜。

女方的姨姑舅叔给新郎1000元上拜。女方的母父的姨姑舅叔给新郎500元上拜。

结婚后一天。

女方家回门宴:一定要有5桌大席。一桌女儿女婿、女婿的母父,亲家,自己一桌。

二桌:最远的亲戚。女方的母亲的老姥家人一桌。

三桌:比较远的亲戚。女方的父亲的老姥家人一桌。

亖桌:比较近的亲戚。女方的老姥家人一桌。

五桌:本家亲戚。女方的姑姑表哥表姐们一桌。

 现在社会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虽说社会在进步许多风俗也在潜移默化中被淡化了,但有些风俗还是被保留了下来,虽说现在城市跟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了,但城市跟农村还是有一些差别的,差别在于城市结婚的风俗逐渐简化,而农村还保留着祖辈传下来的结婚习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农村婚俗。

  农村结婚风俗

农村的结婚风俗主要有以下几种。

媒说,这个程序是必须的,不论你是青梅竹马还是两小无猜,也不论你是如胶似漆还是已经好到了肉里头,父母都会进行一番考察。

看亲,即“相亲”。由媒人向男家介绍女方晶貌、家庭情况后,男家初步同意,便遣媒人请庚帖,叫议亲。

合婚,就是找人看八字,看两人能不能合得来。

定亲,男家合婚满意后,就由媒人将男方庚帖送女家“开合”,然后双方商定聘金数和嫁奁厚薄等,称“议聘”。

送年月,已经事半功倍了,就去找测命看年月的先生选择结婚的日子,两人就可以举办婚礼组成新的家庭。

农村结婚拜堂喊礼词

有些农村地方还保留着结婚拜堂喊礼的习俗,下面这组喊礼词分享给各位。

一拜天地:一鞠躬,感谢天天作合花好月圆。再鞠躬:感谢地地成美龙凤呈祥。三鞠躬:感谢天地为媒两相守天长地久。二拜高堂:一鞠躬,先谢父母养育恩,再鞠躬:祝二老福如东海长流水,三鞠躬:愿高堂寿比南山不老松。夫妻对拜:一鞠躬:相识相爱结良缘,再鞠躬:夫妻同心建家园,三鞠躬:恩恩爱爱到永远。这正是:百事皆会随人愿,夫凄情谊永缠绵。好梦当属洞房液,合欢幸福更美满。

  结婚当天农村结婚流程

1、一大早就开始放喜炮,贴喜字、贴对联,喜字跟对联可前一天就贴好。2、婚车、车队、摄像车集合并准备好喜糖、烟、红包。3、接亲车辆出发前放炮。5、电话通知女方接亲车已出发。6、安排好各辆接亲车的人员。7、接亲车到女方家放报信鞭炮。8、接亲车队回男方家开始放炮。9、安排接亲代表、女方送亲人员休息,款以点心。10、新娘换衣服。11、典礼认亲摄像摄影留念。12、新人、接亲人员准备到婚宴地点。13、相关人员准备好桌上发放的喜糖。14、放炮负责人在婚宴门口摆放鞭炮。15、新人车到放炮。16、司仪讲话。17、家长、新人感谢来宾。18、宴席开始。19、新人每桌敬酒。20、婚礼结束,新人到门口欢送宾客。这样下来婚礼流程就走完了。

东北结婚的习俗

一、出发前准备

1、四彩礼:离娘肉(2根肋条),鱼2条,大葱4棵,粉条4把。

2、新房楼前楼后的大井用红纸盖上。

3、接亲人员佩戴嘉宾花,新郎新娘胸花、主婚人胸花暂时不戴。

4、接送亲人员不算新郎新娘应为双数(一般8人、10人、12人)。

5、接亲车队总数(录像车除外)应为双(一般6台、8台、10 台)。

二、到娘家

1、敲门:新郎敲门喊妈开门、爸开门(娘家人在屋内可为难新郎一下, 不给开门,但时间不宜过长)。

2、认亲:新娘父母站在门口迎接男方接亲人员,由新郎向岳父岳母介绍接亲亲属(从长辈开始),双方握手寒暄进屋落座,由新娘父母及娘家亲属招待男方接亲人员吃点东西(俗称;不空嘴或甜甜嘴)。

3、求婚:新郎向新娘单腿跪地献花求婚并说几句能打动新娘的浪漫话语,新娘可为难新郎一下,但时间不宜过长。

4、互戴胸花:新郎新娘互戴新郎新娘胸花,并合影留念。

5、新郎改口:新娘父母落座,新郎新娘面向父母站好,新郎正式改口叫爸叫妈并三鞠躬,新郎给爸爸点根喜烟,给妈妈拨块喜糖,父母赏新郎改口钱(一般父母各一份,每份一千零一元,代表千里挑一的好女婿),父母对新郎新娘今后的生活说几句叮咛、嘱托、祝福的话,新郎向岳父岳母保证善待新娘,孝敬双方父母,新郎新娘与父母合影留念。

6、吃面条:一碗面条两个鸡蛋,新郎新娘相互夹给对方吃。

7、换踩堂鞋:一般由新娘妹妹完成(没有妹妹也可其他同辈或晚辈亲属代替),新郎将新娘抱上车,新鞋下面铺一块红布,妹妹给新娘穿完鞋后把旧鞋收起来,新郎赏妹妹换鞋钱。

8、双方亲属上喜车,娘家亲属先上车,男方亲属后上,不许空车。(四彩礼除离娘肉外,其他物品带回一半)。

三、新房:

1、认亲:新郎父母站在门口迎接娘家贵宾,新娘把娘家送亲亲属一一向公公、婆婆介绍,双方握手寒暄进屋落坐,新郎父母及男方亲属负责招待娘家贵宾吃点东西(俗称不空嘴)。

2、新娘改口:新郎父母落座,新郎新娘面向父母站好,新娘正式改口叫爸叫妈并三鞠躬,新娘给爸爸点根喜烟,给妈妈拨块喜糖,父母赏新娘改口钱(一般父母各一份,每份一千零一元,代表千里挑一的好儿媳),父母对新郎新娘今后的生活说几句叮咛、嘱托、祝福的话,新娘向公公婆婆保证夫妻和睦相处,孝敬双方父母,新郎新娘与父母合影留念。

3、挂钟:一般由新娘弟弟完成(没有弟弟其他同辈或晚辈代替完成),挂钟后新郎赏弟弟挂钟钱,钟盒由弟弟负责带回娘家(钟盒不能空,放一个红包或喜烟喜糖均可)。

4、装箱:一般由新娘哥哥完成(没有哥哥其他同辈或晚辈亲属代替也可),准备一元、五角硬币若干,由主持人安排怎样装箱。

5、叠被:一般由双方嫂子完成(没有嫂子其他同辈或长辈亲属代替也可),男方被口朝外,女方被口朝里,交替叠好,叠完被双方嫂子握手合影留念。

6、坐福:准备坐福垫或红布一块,放在床中间由主持人安排怎样坐福。

7、合影:新郎新娘同双方亲属在新房合影留念。

四、结婚典礼:

1、主持人开场白,奏婚礼进行曲,新郎新娘入常

2、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一般安排介绍人或单位领导完成)。

3、拜父母,拜来宾,夫妻对拜。

4、男方主婚人讲话(新郎的父亲或母亲)。

5、交杯酒。

6、娘家贵宾代表讲话。

7、交换信物。

8、来宾代表讲话(单位领导)。

9、新郎新娘代表讲话。

10、结束语。

五、宴席:

1、新人拜席:新郎新娘首先给娘家贵宾敬酒敬烟,娘家亲属由新娘递烟新郎点烟,男方亲属由新郎递烟新娘点烟,拜席结束娘家亲属赏一对新人拜席钱,随后新郎父母给娘家贵宾敬酒,及酒店给娘家亲属加菜。

2、给其他亲属点烟敬酒,顺序根据自家情况而定。

3、送娘家亲属:新郎新娘同所有娘家贵宾在酒店门前合影留念。双方亲友握手告别(一般由男方准备车负责送娘家贵宾)。

认亲的意思是结婚前男女双方的家属初次访问,认他人作为亲戚,需要去对方家,见见对方家中的亲戚,去时需要携带一些礼品。提亲的意思是男方携同父母以及媒人,带着水果、提亲礼品等物件前往女方家中,和女方父母见面,并提出要迎娶他们女儿的心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7638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