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细水长流的爱情?

什么是细水长流的爱情?,第1张

1、彼此势均力敌

在爱情面前,男女之间是平等的。或许你赚钱很厉害,但我从来不自卑,因为我人脉很好,同样有着属于自己的宝贵财富。

因此,不存在谁配不上谁,或者是谁高攀谁的说法。相反,如果一个人总因为某些缺点(例如身材不好、学历不够等等)而认为自己在伴侣面前低人一等,为了留住对方而卑躬屈膝的讨好,两个人的之间的关系必然会失衡,难以长久维持。

2、懂得互相珍惜

感情最怕的就是,掏心掏肺地对对方好。在一起不怕吃苦,也可以不要漂亮的口红和包包,但一定要看到付出,给我起码的尊重。爱需要互相扶持,互相感恩,才能携手白头。付出不奢求回报,但也别把苦心当成理所当然,适当时候请给我一个拥抱,或者一句谢谢。

3、经常沟通交流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圈子,虽然两个人一起谈恋爱,是除去父母亲人以外最亲密的关系。但由于接触的事物不同,两个人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

此时,为了两个人能够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近似的三观,沟通非常重要。你开心或者是不开心,不说出来,对方不会知道,很多时候导致分手的,并不是不爱,也不是出轨,而是不问不说,两个人逐渐形同陌路。

4、愿意为爱妥协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面子与骄傲,很多时候,当外人,甚至是亲人做了伤害我们面子的事情时,我们会非常气愤。但是,在爱情面前,只要不触碰自己的底线,面子变得一点都不重要。

5、变得更加优秀

不好的爱情,会让人胡思乱想,面容憔悴。而好的爱情,不仅能让人容光焕发,还会让两个人都变得更加优秀。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鼓励“低质量的恋爱,不如高质量的单身”。

如果一段感情并不能感到快乐与甜蜜,想到对方总是愁云惨淡,这段感情妨碍了前进的脚步。即便现在舍不得放手,相信在不就的将来还是逃不掉分道扬镳的结局。

6、一起规划未来

一时的激情不是爱情,那或许只是由于荷尔蒙而引起的身体反应。但如果一个人愿意一起规划未来,原意搭建一个幸福的小家,那爱情必然是能够经历风风雨雨的。

快餐式爱情时代,合得来就上床,合不来就分手,未来是什么,从来没有考虑过。相反,最长久的爱情就是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向未来靠近。

戴戒指是爱的语言。戒指一般戴在左手(戴右手做事不太方便)。

按照我国的习惯,订婚戒一般戴在左手的中指,结婚戒指戴在左手的无名指。至于右手,在传统上也有一个手指戴戒指时是有意义的,那就是无名指。据说戴在这里,表示具有修女的心性。

扩展资料:

1、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戴法

(1)食指——想结婚,表示未婚;

(2)中指——已在恋爱中;

(3)无名指——表示已经订婚或结婚;

(4)小指——表示独身。

2、欧洲女性是在14世纪时开始普遍戴戒指的。而把戒指戴在哪个指头上,也是有说法的,一般戴在食指表示单身;戴在中指上代表正在恋爱;戴在无名指上代表已经订婚或已经结婚;戴在小指表示不想结婚。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戒指应戴在左手上。

参考资料:

_指环

佞幸传

汉王朝建立以来,谄媚阿谀皇帝而获宠的佞幸宠臣不断出现。高祖朝著名的有籍孺,孝惠帝朝有闳孺。这两个人并没有出众的才能,只是一味地媚附、取悦皇帝而获致富贵、宠幸,他们对皇帝跟前跟后,同出同入,关系非常亲近,甚至公卿大臣也通过他们在皇帝面前为自己美言,他们在当时影响非常大,所以惠帝时郎、侍中都用鵔鸃的羽毛装饰帽子,用海贝壳点缀衣带,涂脂抹粉,这种风气就是闳孺、籍孺这类人影响而造成的。这两人在世都致富贵,迁家於安陵。以后的宠臣,文帝时有士人邓通,宦官赵谈、北宫伯子;武帝时有士人韩嫣,宦官李延年;元帝时有宦官弘恭、石显;成帝时有士人张放、淳于长;哀帝时则有董贤。景帝、昭帝、宣帝时皆无宠臣。若宽泛地算,景帝时只有郎中令周仁是一宠臣;昭帝时,驸马都尉诧侯金赏,继承其父车骑将军金日磾的爵位为侯,他们两人虽然受到超过常人的宠信,但并非特别受到宠信;宣帝时,侍中中郎将张彭祖很小的时候同地位很低微的、还未成为皇帝的宣帝同席研读诗书,待到后来宣帝即位为皇帝,彭祖便凭藉当年的友情被皇帝封为阳都侯,出门时常常担任侍卫,号称为皇帝的爱幸,这个人比较谨慎严整,没有做有损於人的事,最后被其小妾毒死,其封国被废除。

邓通

邓通,蜀郡南安人,因为能持棹行船戴黄帽而为黄头郎。文帝曾经做过一梦,在梦中想升天而行,却不能,忽然有一位黄头郎使劲推他,他终於升天,他回头看到推他的人把上衣穿在屁股上的革带之下,很与众不同。文帝醒来之后到渐台去,根据梦中所见找那个划船装束的黄头郎,一下子见着了邓通,他的衣服正是从后边穿的,正如梦中的所见之人。於是召来问其姓名,邓通说自己姓邓名通。邓和登的读音相似,文帝非常高兴,很宠幸邓通,日甚一日。邓通品性很专心谨肃,不喜欢和外边交往,即使皇帝赏赐他洗沐休假,他也不愿出去。因此,文帝便赏赐给邓通上万的钱,前后达十几次,邓通官做到上大夫。

文帝有时私下去邓通家游戏,但是邓通并没有其他特别的表演才能,不能表现给皇帝看,只是一味小心翼翼地讨好皇帝而已。皇帝曾派善於看相的人观看邓通的运气,看相的人说:“他将来肯定贫穷饥饿而死。”皇帝说:“能让邓通富贵的是我,我身为了国之君,怎麼能说邓通会贫穷呢”於是皇帝把蜀郡严道的铜山赏赐给邓通,让他自己铸造钱币使用,由此邓通铸造的钱币流布天下,他富到如此程度。

文帝曾经身上长了脓疮,邓通常常用自己的嘴巴为皇帝吸脓疮。皇帝不快乐,从容地问邓通:“你认为天下谁最爱我最关心我呢”邓通说:“应该没有谁能超过太子。”太子进来问候皇帝,皇帝让太子吸疮;太子虽然吸了,但看得出很不舒心。之后太子听说邓通曾经非常积极地为皇帝吸疮,太子很惭愧,由此太子在心裏暗暗恨邓通。

待到文帝一死,景帝即位,邓通被免职,回家居住。回家不久,有人告发邓通私出西南在外铸钱,於是景帝派官员查究此事,颇有实证,於是成其罪状,全部没收,另外邓通家还欠债达万万。长公主赐给邓通的钱财,官吏一并没收,甚至连一个簪子也不留给他戴在身上,於是长公主让人借给他衣服和食物。邓通竟然不名一文,最后寄居於别人家中而死。

赵谈

赵谈,靠观星象、气象而受宠信;北宫伯子对人以长者的宽厚体恤别人,所以皇帝亲近他,不过这两人都比不上邓通。

韩嫣

韩嫣,字王孙,弓高侯馈当的孙子。武帝作胶东王时,韩嫣与武帝一起学习诗书,相互友爱,关系友好。待到武帝成为太子,武帝对韩嫣更亲近了。韩嫣擅长骑马、射箭,聪明富有智慧。武帝当上皇帝以后,想进攻北方少数民族,由於韩嫣以前学习过军事,因此武帝更宠信他,韩嫣更尊贵了,韩嫣后来官至上大夫,受的赏赐可与邓通相比。

开始,韩嫣常与武帝同卧同起。有一次江都王前来朝见皇帝,跟随武帝在上林苑中打猎,皇帝的车驾还未出发,先派韩嫣乘坐副车,带领近百骑士先去查看野兽。当时江都王远远看见,以为天子已到,避去跟随韩嫣过来的人,跪拜在路旁,谁知韩嫣竟然没看见,一下子冲过去了;江都王因此大怒,对着皇太后哭泣,要求把爵位还给皇上,自己也去担任宫卫,和韩嫣相比。太后听说此事,从此对韩嫣怀恨在心。

韩嫣侍奉皇帝,出入深宫无所阻拦,因为奸情传到太后耳朵中,太后大怒,派人赐韩嫣死。皇帝亲自替韩嫣说情,但太后主意已定,终於不改,韩嫣遂死。

韩嫣的弟弟韩说,也备受武帝宠爱,他凭藉军功被封为案道侯。武帝末年,巫蛊之祸时为戾太子所杀,韩说的儿子韩增后被封为龙雒侯、大司马车骑将军,其另外有传记。

李延年

李延年,中山人,他和他的父母兄弟都是乐人。李延年遭受了腐刑,掌管天子之狗;他妹妹得到皇帝宠信,封为李夫人,她的传记在《外戚传》中。李延年擅长歌唱,他唱的是新兴的曲调。当时武帝正在兴建祭天地的各个祠庙,正想造设音乐,就让司马相如等人作诗称颂。李延年总是秉承武帝之旨,谱曲并演唱这些诗,成为新变曲。李延年的妹妹被武帝纳为夫人之后,生下了昌邑王,李延年由此身价倍增,由贱而贵,当上了协律都尉,佩带了二千石的印绶,并且和皇帝一起起居,他所受到的宠爱可以等齐於韩嫣。时间长了,李延年的弟弟李季和宫人*乱,出入骄横跋扈。待李夫人死后,他们兄弟二人再也得不到武帝宠爱,武帝於是杀掉了李延年兄弟及其宗族。

从此以后的宠臣,基本上是外戚。卫青、霍去病虽然都被皇帝宠幸,但他们也是凭着自己真正的军功和才能升官的。

石显

石显,字君房,济南人;弘恭,是沛地人,他们年轻时都遭受过腐刑,后任中黄门官职。又被选为中尚书。在宣帝朝任中书官,弘恭谙熟法令旧事,善於请求、上奏,其才能足以称职。弘恭为中书令,石显为仆射。元帝即位后几年,弘恭死了,石显取而代之,担任中书令。

当时,正赶上元帝生病,无法亲理朝政,正热衷於音乐,因为石显久操此职,在宫中没有外界关系,精神专注值得信赖,於是元帝把各种政务都委之於石显。政事不论大小,都根据石显的话决定;石显的尊贵和受到的宠信权倾朝廷,百官都恭敬地事奉着石显。石显为人机灵聪明,能够体会到皇帝心思,极其狡诈,常用各种莫名其妙的理由暗中打击别人,一点小事,他就治人以严法。初元年间,前将军萧望之和光禄大夫周堪、宗正刘更生都担任给事中。萧望之领尚书事,知道石显专权奸邪,陈述其意见说:“尚书是百官的根本,国家政权的关键,应该让公正通明的人担任此职。武帝日夜游宴於后宫,所以重用宦官,这不符合旧的规定。不应该让宦官担任中书之职,响应古代礼制,不能让刑余之人接近皇帝。”元帝没有采纳萧望之的建议,因此萧望之惹得石显非常恼怒。后来萧望之等人都遭到石显的迫害,萧望之被逼自杀而死,周堪、刘更生被废官禁锢,不再任用,有关这些内容见於《望之传》。后来太中大夫张猛、魏郡太守京房、御史中丞陈咸、待诏贾捐之等人都密上奏章,常在被皇帝召见时,揭发石显的短处。石显派人打探其事,定其罪过,京房、贾捐之被弃市,张猛自杀於公车署内,陈咸一人抵罪,被剃去头发,服城旦之刑。后来郑地长官苏建得到石显私信把它上奏给皇帝,石显后来便以别的理由判其死罪。从此以后,公卿以下的大臣官员都非常害怕石显,不敢轻举妄动。

石显又和中书仆射牢梁、少府五鹿充宗结成党羽,那些依附於他们的人都可以获得高官显位。民间流传的歌唱道:“牢梁呀石显呀,都是五鹿充宗家的常客呀!在他们手中的官印是多麽多!他们身上佩的绶带是多麽长!”这首民歌道出了他们官位之显,权势之大。

石显看到左将军冯奉世父子身为公卿,非常有声望,冯奉世的女儿又是皇帝内宫的昭仪,因此想依附他,於是石显向皇帝推荐昭仪的哥哥谒者冯逡,说冯逡性情严整,可以在宫中侍奉。、皇帝因此召见冯逡,想任命冯逡担任侍中,冯逡趁机要求秘密地对皇上讲一些事情。皇帝听到冯逡说石显专权,非常愤怒,立即罢冯逡之官,去当郎官。后来御史大夫位缺,群臣都举荐冯逡之兄大鸿胪野王品行才能无与伦比,皇帝以此间石显,石显说:“九卿之中没有谁能比野王更胜任此职。不过,野王是昭仪的亲兄,我担心后代人认为陛下您不用众多贤才,亲近后宫妃嫔的亲属,让其担任三公之职。”皇帝说:“好,我没有看到这一点。”於是下诏书赞美野王,事实上却废弃而不重用他,有关这些情况见於《野王传》。石显知道自己专擅权柄的事情广被人掌握,担心一旦皇帝手下人侦知自己的情况,所以常常向皇帝主动地表白自己的过错,显示自己,拿一封信为验证。石显曾出宫到官署徵用民力财物,石显事先向皇帝说明,担心回迟宫门关闭不得进来,请求皇帝派人降诏让门吏届时开门。皇帝答应了。石显故意迟至深夜才回,称说是皇帝有诏让人开门而入。后来果然有人上书控告石显专权,伪造皇帝诏书,私开宫门,皇帝听说,笑着把那上书给石显看。石显趁机哭泣说:“陛下非常偏爱小人我,把政事交给我处理,下边大臣们无不嫉妒,他们老想陷害我;像这样上书害我的事肯定不止这一件,希望圣明的皇帝您要了解我的忠心和处境。我低微卑贱,确实没有能力让自己使万众都快乐起来,也担当不了天下人的怒恨,我要求归还掌管国家枢机的重要官职,接受在后宫中打扫台阶的差役,死而无憾!希望陛下您哀怜我,使我能平安地活下去。”皇帝认为他讲的都属实,很同情他,多次慰劳、勉励石显,更增加赏赐。这样,石显得到的赏赐以及众朝臣巴结他而送的礼资多达一万万。

当初,石显听到众人议论纷纷,说他杀了前将军萧望之。萧望之是当世大儒,很有影响;石显害怕天下饱学之士讥谤自己,因此如何处理这件事一直成为他的心病。这时,明经著节士琅邪贡禹担任谏大夫,石显趁机派人向贡禹问好,想拉拢贡禹。石显把贡禹推荐给皇帝,越过九卿,直接当上了御史大夫,礼节非常完备。喜欢评论的人因此称颂石显,认为石显并不嫉妒和讲萧望之的坏话。石显就是像这样处心积虑玩弄阴谋诡计逃脱祸患,取信於皇帝的。

元帝晚年卧病,当时定陶恭王很受元帝宠爱,但是石显拥护皇太子却非常积极有力。元帝死后,成帝刚即位,就把石显调到长信宫作中太仆,官禄是中二千石。石显失去依靠之后,失权不到几个月,丞相御史就向皇帝列举石显以前的罪恶,他的党羽牢梁、陈顺都被免官。石显与其妻及儿子返回故乡,一路上忧心难安,吃不下饭,死在路上。以前巴结石显,获得一官半职的人,都被罢免。少府五鹿充宗被降职做玄菟太守,御史中丞伊嘉降职为雁门都尉。长安又流传新的歌谣说:“伊徙雁,鹿徙菟,去牢与陈实无贾。”

淳于长

淳于长,字子孺,魏郡元城人。小时候因为是太后姐姐的儿子而担任黄门郎,但官位不进,未得宠爱。刚好碰上大将军王凤生病,淳于长非常认真地服侍王凤,早晚在王凤身边扶助,结下了甥舅之恩义。王凤临终前,把淳于长托付给太后和皇帝。皇帝嘉许淳于长的忠义,拜他为列校尉诸曹,后迁水衡都尉侍中,后又至卫尉九卿。

过了一段时间,赵飞燕深受皇帝宠爱,皇帝想立她为皇后,太后看她出身低微,反对立飞燕为后。淳于长就专门替皇帝传话给太后所在东宫;过了一年多,赵飞燕被立为皇后,皇帝很感激淳于长的努力,於是皇帝表彰淳于长以前所建功劳,下诏说:“原先将作大匠解万年上奏请求营造昌陵,使天下百姓疲惫不堪,侍中卫尉淳于长多次说明应该停止迁徙人口并让他们回到原先的居处。我把淳于长的话下达给公卿大臣们讨论,大家都同意淳于长的计策。淳于长一开始就提出很好的策略,百姓因此免受劳苦,获致平安。因此赐淳于长为关内侯。”后来封淳于长为定陵侯,很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淳于长的富贵超过了当时的公卿大臣。淳于长在外又交结诸侯、牧、守,他从皇帝那儿得到的赏赐以及诸侯、牧、守们讨好他而送给他的钱财累计万万。他又娶了许多娇妻美妾,沉湎於声色之欢,不遵守国家的法令制度,为所欲为。

当初,许皇后因为笃信巫术而犯罪,被废掉皇后之位,打入长定宫,这时许皇后的姐姐许蠊是龙頟思侯的夫人,龙頟思侯已死,正寡居在家。淳于长趁机和许嫁私通,把她娶来作偏房小妻。许皇后看到淳于长倍受皇帝宠信,於是通过其姐姐许孊大肆贿赂淳于长,想让淳于长在皇帝面前替自己美言几句,从而自己可以走出冷宫,重新回到后宫中担任婕妤。淳于长接受许后送的钱财、车马、坐车穿的服装、驾车用的用具等财物,以金钱计成千上万,淳于长欺骗许皇后说他将向皇帝说明,重新立她为左皇后。许孊每次去长定宫,淳于长就给许孊写信,戏弄、侮辱许皇后,亵渎、轻视的话无所不说。许后和淳于长相互沟通书信,许皇后年年都要贿赂淳于长。这时,皇帝的舅舅曲阳侯王根做大司马骠骑将军,辅佐朝政已达数年,长时间患病,於是多次向皇帝请求离职退休。淳于长凭藉自己是皇帝外戚的身份担任了九卿的官位;按顺序淳于长可任其职。王根哥哥的儿子新都侯王莽心中担心淳于长受宠,私下听说淳于长娶了许孊为小妻,并大量索受被打入长定宫的许皇后的贿赂。王莽在服侍生病的曲阳侯王根,便趁机说:“淳于长看到您生病,心中暗喜,认为只要您一死,他就可以取而代之,辅佐朝政;他甚至已经在家中安排某人担任某官。”王莽对王根淋潍尽致地揭发淳于长的罪过。王根听罢,火冒三丈,说:“既然淳于长是这麽坏的家夥,你何不早点对我说清楚”王莽说:“不知将军之意,因此不敢告诉。”王根说:“快去皇太后那裏,向她汇报以作定夺。”王莽立即去求见皇太后,揭露淳于长种种罪状,骄横*逸,企图取代王根辅政,对着舅母上车,极不礼貌,私下与许皇后姐通奸,并接受许皇后财物。太后听罢,勃然大怒说:“我这个侄儿竟然坏到这种地步!快去如实向皇帝汇报。”王莽又向皇帝历数淳于长的罪过,皇帝听后免除了淳于长的官职,遣送他到外边诸侯国中。

当初,淳于长担任侍中,作为使者在皇帝和太后之间传话,甚受亲近。红阳侯立不能担任大司马之职,辅佐朝政,因此他怀疑是淳于长从中作梗,在皇帝面前谗毁了自己,於是红阳侯立对淳于长一直耿耿於怀。皇帝知道这些情况。待到淳于长因罪被遣,红阳侯立的长子融跟随淳于长请求车骑,淳于长於是通过红阳侯立之子融用奇珍异宝贿赂红阳侯立,红阳侯立反过来又替淳于长说话。皇帝看到红阳侯立的态度前后变化极大,知道其中必有蹊跷,於是派有关部门查验此事。官员们捕住了融,红阳侯立逼迫融自杀灭口。皇帝更加怀疑其中必有重大奸诈,於是命令逮捕淳于长交洛阳诏狱查究此案。淳于长如实坦白了自己戏弄长定宫的许皇后,和想重新立左皇后的情况,淳于长大逆不道,死在狱中。淳于长的妻室儿子连同治罪,流放到合浦,其母亲若遣归故郡。红阳侯立也被遣出京都,前往诸侯国。因为淳于长失势,朝廷中与他相关的将军、卿、大夫、郡守等被罢官的多达数十人。王莽於是取代王根当上了大司马。过不多久,把淳于长的母亲及其儿子淳于酺迁回长安;后来淳于酺犯罪,王莽把他杀了,把他的家属遣送回家。

起初淳于长凭藉外戚的身份而亲近皇帝,他获得的宠爱还赶不上富平侯张放。张放经常和皇帝同出同入,一起起居,他和皇帝一起改换服装,微行出入。

董贤

董贤,字圣卿,云阳人。其父名恭,任御史,董贤担任太子舍人。哀帝继位,董贤由太子从属升为郎官。二年多后,董贤在殿下报时刻,长相美貌喜人,哀帝望见后,喜爱他的外貌,看着他问道:“你是太子舍人董贤吗”於是召至殿上谈话,授官黄门郎,从此开始得宠。问知他的父亲是云中侯,当日提升为霸陵县令,又提升为光禄大夫。董贤受宠日甚一日,充任驸马都尉侍中,外出则同车陪乘,入朝则侍奉左右,十几天赏赐累计万万,地位高贵震动朝廷。他经常与哀帝一同起卧。曾有一次白天睡觉,身子压住哀帝的袖子,哀帝想起来,董贤未醒,哀帝不想惊醒董贤,便割断袖子起身。他受到的恩宠就是如此。董贤性情也很温柔而邪僻不诚实,善於谄媚取宠以站稳脚跟。每当给假许他洗沐,都不肯外出,常常留在皇帝身边照看医药。皇帝因为董贤难得回家,就下令董贤带他的妻子暂时居住殿中,就宿在董贤的休息处,如同官吏们的妻子居住官署宿舍一样。又召董贤妹为昭仪,地位仅次皇后,改名她的房舍为椒风,以便和皇后的椒房相配。昭仪及董贤与其妻早晚上下宫殿,同时侍奉皇帝左右。赏赐给昭仪及董贤妻也各有千万钱之多。接着提升董贤父为少府,赐给关内侯爵位,赏给采邑,不久又调任为卫尉。随后又让董贤的岳丈当了将作大匠,其弟任执金吾。下诏令将作大匠为董贤在北阙旁建造巨大的宅第,有重殿洞门,土木雕琢极尽工巧,柱槛都用绋锦为衣。下至董贤家奴皆受上等赏赐,连武库中的兵器,皇帝御用珍宝都在赏赐之列。选贡各种物品,头等的都归董氏,皇上和皇室用的是次一等的。还有东园库房的棺椁,珠子连成的短衣、殓尸的玉衣等身后之物,都提前赏赐给他,真是应有尽有。又下令将作大匠为董贤在义陵旁边建造坟茔,裏面作安适供休息之用的房屋,屋顶用坚实柏木作成尖盖形,外面修建巡察道路,四周围墙数里之长,门阙上挂的网屏十分讲究。

哀帝想封董贤为侯,但没有藉口。正遇待诏孙宠、息夫躬等人告发东平王刘云后谒祭祀时诅咒,交朝廷官员审理,全都认罪。哀帝於是让孙宠、息夫躬二人说是董贤告发东平王的,便下诏因治狱有功封董贤为高安侯,息夫躬为宜陵侯,孙宠为方阳侯,食邑各千户。不久,又增加封赏二千户给董贤。丞相王嘉怀疑东平王事件是冤案,非常厌恶息夫躬、孙宠等人,多次谏静,认为董贤是破坏国家制度,王嘉竟然以谏诤言事获罪下狱而死。

哀帝初即位时,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太后皆在世,傅、丁两家先尊贵。傅太后堂弟傅喜原先是大司马,辅佐朝政,多次劝谏,违背太后意旨,罢了官。哀帝舅丁明接替了大司马职务,任职后,十分忌恨董贤受宠,当丞相王嘉死后,丁明很是同情。哀帝渐渐器重董贤,打算给最高的官位,又恨丁明碍事,於是下册书免丁明官,册书说:“以前东平王刘云贪图皇位,祭祀时诅咒皇上,刘云王后之舅伍宏凭医术奉诏,与校秘书郎杨闳勾结谋反,祸害严重。有赖宗庙神灵护佑,董贤等报告此事,全部人等皆认罪。丁将军堂弟侍中奉车都尉丁吴、本族伯父左曹屯骑校尉丁宣都知道伍宏与栩丹诸侯王后相亲近,而丁宣又任用栩丹为御用从属,丁吴与伍宏来往密切。多次夸赞推举伍宏。伍宏因依附丁吴得以施展险恶用心,凭医术被提拔,几乎扰乱了国政,朕因恭皇后是至亲缘故,不忍采取惩罚办法。丁将军地位高,职务重要,既然不能显示威严树立正义,清除未萌祸患,又不责备刘云、伍宏之罪恶,反而内心指责君上,讨好丁宣、丁吴,深为刘云等人痛惜,扬言说是众小人对他进行陷害,又亲自对朕说伍宏善於医药,处死是可惜的,董贤等受封是过分的。如此嫉妒忠良,诽谤有功大臣,唉!多麽令人痛心啊!俗话说‘君主身边没有将要谋反的,有要谋反的就诛而杀之。所以鲁大夫季友毒死了拥戴庆父的叔牙,《春秋》表彰了他;晋大夫赵盾从边境返回来见赵穿攻袭灵公而不讨伐逆臣,史臣说赵盾杀了国君。朕怜悯丁将军将陷於重刑,因此下文书正告你。将军还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又与丞相王嘉勾结,让王嘉有恃无恐,敢於目无君上。朝廷官员要依法将丁将军送监狱治罪,朕念及亲戚之情不忍加法,你应交出骠骑将军大印和绶带,罢官归家。”於是让董贤代替丁明任大司马卫将军,下册书说:“朕仰承天意,仿古制把你提举到三公之位,成为漠室的辅佐大臣。要常尽心尽力,统领君主的大众抵御外侮安定远方,扶正众事,办事执中公正。天下大众,受朕管理,以将领总指挥,以士兵为威武之力,能不谨慎吗!”这时董贤年仅二十二,虽在三公之位,而常处宫中办公务,领尚书,百官都通过董贤奏事。因父亲董恭的缘故不宜任卿位,便调任为光禄大夫,为中二千石级别。其弟董宽信接替董贤的驸马都尉职务。董氏亲属都当上了侍中诸曹官员并奉朝请,恩宠在丁、傅两族之上。

第二年,匈奴单于来朝,设宴召见,群臣在场。单于奇怪董贤这麽年轻,便问翻译人员,哀帝让译员回报说:“大司马年少,是因为大贤而被提拔到高位的。”单于於是起身拜谢,祝贺汉室得到贤臣。

当初,丞相孔光任御史大夫时,董贤之父董恭还是御史,为孔光下属。到董贤任大司马时,与孔光并为三公,哀帝有意让董贤私访孔光。孔光文雅恭谨,心知哀帝想尊宠董贤,当听说董贤要来访时,孔光布置警戒整齐衣冠出门等候,望见董贤车骑队后便退入。董贤到了中门,孔光退入阁,下车后,才出面拜见,送迎十分谨慎,不敢用与普通宾客相同的礼节迎接。董贤回去一说,哀帝很高兴,立即任孔光两兄之子为谏大夫常侍。董贤从此权势与君主相等。

这时,成帝外家王氏失势,只有平阿侯王谭之子王去疾,因是哀帝为太子时的旧臣而得宠,哀帝即位后,当了侍中骑都尉。哀帝看到王氏无在官位的人,便因这层老关系而亲近去疾,又提升其弟王闳为中常侍。王闳妻父萧咸,是前将军萧望之之子,久任郡太守,因病免官,又任为中郎将。兄弟并列为官,董贤父董恭仰慕二人,打算联姻。王闳替董贤弟驸马都尉董宽信向萧咸女求婚,萧咸惶恐不敢当,私下对王闳说:“董公为大司马,册文说‘坚持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这是尧让位於舜的文字,不是三公典制,长辈们听说,无不畏惧。这岂是庶民之子所能担当的呀!”王闳生性有智谋,听萧咸所说,心裏也明白了。便回话董恭,详细转达萧咸自谦卑下之意。董恭叹气说:“我家有什麽对不起天下的事呢,而让人家畏惧到如此地步!”心裏不快。后来哀帝设宴麒麟殿,董贤父子亲属被请来饮酒,王闳兄弟侍中中常侍都在旁边。哀帝酒一下肚,看着董贤笑着说道:“我要效法尧让位於舜,如何”王闳劝阻说道:“天下是高皇帝的天下,不是陛下私有的。陛下承继刘氏宗庙祭祀的权限,应当下传子孙无穷无尽。皇统大业至关重大,天子没有戏言!”哀帝沉默不高兴,左右皆惶恐。於是赶出王闳,以后不能再赴宴。

董贤宅第新落成,建造得十分坚固,可外大门却无故白坏,董贤心裏十分厌恶。过了几个月,哀帝驾崩。太皇太后召大司马董贤,在东厢殿内引见,询问丧事的办理安排。董贤心裏不安,不能答对,去冠谢罪。太后说:“新都侯王莽以前以大司马身份奉送先帝丧事,通晓典制,我令王莽助君。”董贤叩头感谢。太后派使者召王莽。王莽一到,藉太后之名让尚书弹劾董贤在哀帝生病时不亲自尝药,禁止董贤再进宫殿司马官署中。董贤不知所措,到宫中免冠赤脚谢罪。王莽派谒者用太后诏书至宫下册书说:“近来,阴阳不调,灾害同时发生,百姓蒙受祸害。三公,是鼎足辅佐之臣,高安侯董贤不明事理,身为大司马不合众人之心,没有完成抵御外侮安定远方的重任。应收回大司马印绶,罢官归家。”当日董贤与妻双双自杀,家人恐慌,连夜埋葬。王莽疑其假死,执事官员奏请发棺,到狱中察看。王莽又暗示大司徒孔光上奏书,说是“董贤品性取巧谄媚,凭奸邪获得封侯,父子专擅朝政,兄弟同时得宠,多受赏赐,修建宅第,建造坟茔,仿效天子不加节制,与王制没有区别,耗资万万钱之多,国家变得空虚。父子骄横愚蠢,不以礼接待前来的天子使者,受赏赐不拜谢,罪恶昭著。董贤自杀伏罪,死后其父董恭等人不加悔过,还用朱砂涂画棺椁四季颜色,左画青龙,右画白虎,上盖画金银日月之图,玉衣珍珠璧玉入殓棺中,至尊无以复加。董恭等侥幸得免於一死,不应在都城居住。臣请没收财物归公。各个因董贤封官的皆罢免。”其父董恭、弟董宽信与家属迁往合浦,其母则归故郡钜鹿。长安中小民骚动哗然,到董宅去哭悼,企图乘机窃取财物。官府变卖董家财产达四十三亿钱。董贤已被掘坟,裸体验尸,遂即埋於狱中。

董贤所厚爱的官吏沛郡朱诩自我弹劾离开大司马府,买来棺材衣服将董贤尸体埋葬。王莽听说后大怒,以另外的罪名击杀朱诩。其子朱浮在光武帝建武年间显贵,官至大司马,司空,封侯。而王闳在王莽时为太守,为政甚可称道,王莽败亡后辞官为民。世祖下诏说:“武王灭商朝,去商朝贤人间里表彰商容。王闳修善其德严整其行,战事兴起后,官吏百姓惟独不去争杀其头。今天让王闳之子为官。”其子宫至一县之令长并死於任上,就是萧咸的外孙。

赞曰:温柔妩媚善解人意,并非只有女色可以,男人的阿附同样倾动人意。纵观籍孺、闳孺、邓通、韩嫣这些人所受宠爱各不相同,而尤以董贤所受宠爱为最,董贤父子都位居公卿,可以说他们得到的富贵、重用在大臣中无与伦比。但是这些人的发迹并不是依靠圣道和常规达到的,他们的社会地位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职务和能力,都不得善终,这正是宠爱他们反而刚好害了他们。整个西汉一朝,在元帝和成帝时国势开始衰微,到哀帝、平帝时各种矛盾都爆发出来,崩坏之势如覆水难收。皇帝患病无子,传位无人,宫中弄权小臣趁机跻身辅国之位,专擅朝政,三公虽存而无力,重要大臣疲弱无权。一旦皇帝驾崩,奸臣专擅朝廷权柄,董贤被逼上吊而死,丁明、傅喜被流放,灾难连累到皇太后身上,被贬退位,造成这种不堪收拾局面的错误根本上在於所亲非人,所任非贤。所以孔子说“有三种朋友损害人”,身为天子之尊的皇帝、国君不能凭个人感情授人以官,原因大概也就是这个了。

觉得爱情重要的人,一般会觉得爱情是无价之宝,遇到爱情并不容易,可只要你愿意去努力,你总是能把面包吃到嘴里。觉得面包重要的人,一般会觉得只要物质生活稳定了,才会有心情去谈情说爱,而没有物质的爱情就像一盘散沙,走一走就掉了。

在爱情里面,往往最重要的是选对了人。一个人可以没有钱,但是一定要有上进心,有理想,并愿意为了理想而付出行动。

最早的《上海滩》为1980年周润发、赵雅芝主演TVB电视剧。

最后的结局是:

冯程程去了法国,许文强和丁力垄断了上海法租界的江山。但许文强却无心于这一切,他想去法国找程程。在他离开的前一晚,法国人发动了进攻。温馨宁静的咖啡厅门口,一阵乱枪扫射,许文强倒在血泊之中。

扩展资料

《上海滩》是香港无线电视台出品的民国剧,由招振强、谭锐铭等执导,周润发、赵雅芝、吕良伟等主演,于1980年在香港无线电视首播。

该剧以民国年间的上海为背景,描述了上海帮会内的人物情仇以及许文强与冯程程之间的爱情故事。

周润发饰演的许文强,精明强干,深谋远虑。他是燕京大学知识青年,五四运动中被捕,出狱后到上海,发奋成为上海帮会头目。最后在杀死冯敬尧与聂人王之后,和丁力一统上海黑社会势力。他在打算舍弃上海滩权势,前往法国寻找冯程程的前夕,由于势力过大遭上海法租界当局派来的人伏击。

赵雅芝饰演的冯程程,敢爱敢恨,清纯如水,坚强善良,是上海滩法租界大亨冯敬尧的女儿。冯程程从北平读书归来,在火车站被许文强解救,自此冯程程念念不忘许文强,并且主动与许文强交往。最后得知父亲被许文强杀死后,冯程程选择远走法国。

参考资料:

-上海滩

形容女子的绝色美貌,有“倾国倾城”一说,所谓“倾国”,不只是使全国的人为之倾倒,还可能是泱泱大国因之而倾覆。红颜倾国的典型,远有妲己、西施,近有杨贵妃、陈圆圆。闯王李自成历尽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大顺王朝”,就因为抢了一个陈圆圆,触怒了边关守将吴三桂,吴三桂引狼入室,使大顺国顷刻之间化为灰烬。

陈圆圆原名邢畹芬,是常州奔牛镇上的一个小家碧玉,父母早亡,从小与祖母相依为命,祖母疼爱孙女,曾送她到镇上的私塾读书,私塾先生为她改名为沅。邢沅十四那年,祖母卧病不起,家中没有了收入,为给祖母治病邢沅左借右贷,终至负债累累。后来,人们不愿再借钱给这个无力偿还的小姑娘了,没钱给祖母买药,小邢沅急得整天直哭。这时,镇上的一个常年在外经商的蟹回来了,打听到邢沅家的处境,便来到她家,装出一副好心对她说:“邢姑娘不必着急,我在外面有些门路,可介绍你到苏州做事,赚了钱就可以养活你们祖孙俩了。”

走投无路之下,邢沅相信了那蟹的话,同意随他去苏州做事。临走前蟹还借了些钱给邢沅安置好祖母,邢沅心里十分感激。可到了苏州邢沅才明白真象,那蟹是将她卖到教坊中作歌妓,卖身的钱一半给了她安置祖母,一半让那个蟹收进了腰包。既然走了这一步,小邢沅也没有了挣扎的余地,只好听凭了命运的安排。在教坊,邢沅学习了歌舞琴画,由于她天赋颖慧,很快就在教坊中崭露头角,歌舞尤占魁首。鸨母为她改名陈圆圆,高张艳帜,招揽贵客,不久就成了名霸一方的红人,倾倒了无数王孙公子。

这时正值明朝末年,内有起义军风起云涌,外有满人虎视眈眈,弄得大明朝廷摇摇欲坠,崇祯皇帝更是心神俱疲。而后宫中明争暗斗也正激烈,田贵妃施展狐媚手段,迷得崇祯皇帝神魂颠倒,正宫周皇后却倍受冷落。周皇后的父亲嘉定伯周奎为了帮女儿夺回恩宠,盘算着要找一位才貌迷人的美女安插到皇帝身边,作为周皇后的心腹与田贵妃一争高低。

崇祯十四年秋天,周奎因营葬先人遗骨之事回到了原籍苏州,他深知江南多美女,此行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为后宫访艳。在苏州,经四方查访,最后相中了正值二八佳龄的红歌妓陈圆圆,陈圆圆不但歌舞出色,诗画俱佳,更有一种动人心弦的神韵,绝非一般美女可比。

第二年春天,陈圆圆随周奎北上京城。老奸巨滑的周奎,先是将陈圆圆收为义女,在府中经过一番调教培训之后,再伺机送进了周皇后宫中。周皇后对陈圆圆也颇为满意,将她精心打扮一番后,在宫中设下便宴,特意将皇帝请来饮酒取乐。席间,栋圆圆奉命为皇帝表演歌舞,只见她长袖轻舒,纤腰款摆,歌声娇柔婉转,眉目间春意盈盈,煞是动人;表演罢又上前来为皇帝侍酒,言语温婉,乖巧灵利,确实让人动心。可是这时崇祯皇帝被军国大事搅得头昏脑胀,根本没有心思重结新欢,对陈圆圆只是欣赏,没有收纳之意。陈圆圆在宫中盘桓了两三个月,终究没能投入皇帝的怀中,周皇后只好打发她返回了周府。

进宫时满载着周奎的希望,如今却一无所成地回来了,周奎当然心中不快,陈圆圆在周府的地位也就一落千丈,被贬到歌舞班中充当歌舞姬。

明廷内忧外患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李自成的势力已越过宁武关、居庸关,直逼京师;满清军队也从东北面发起进攻。危急关头,明朝廷下诏吴三桂以总兵身份统领大军镇守山海关。

吴三桂是原锦州总兵吴襄的儿子,能骑善射,智勇过人,曾中过武举;崇祯初年,吴襄因贻误战机而被革职,同时吴三桂则升为宁远总兵;清兵进攻宁远时,来势凶猛,明朝的军队则软弱懈用,致使宁远失守,吴三桂因之被连降三级;后来,吴三桂痛定失痛,加紧操练兵马,使他的部下成为一支劲旅。如今国难当头,急需将才,所以朝廷又将他提拔出来,以镇守国门,还连带起用他父亲吴襄为京营提督。一时间,吴家父子兵权在握,成了京城里的热门人物,乱世之时谁都想得到军队的庇护,所以吴三桂离京赴任时,京城里的达官显贵纷纷设宴为他饯行,想为自己今后找下个靠山。

嘉定伯周奎自然也不落后,在府中摆下珍肴美酒款待吴总兵。这天,除了数不清的山珍海味呈列在吴三桂面前外,还有周府中绝色的歌舞姬陈圆圆在席前奉歌献舞。一阵悠扬清新的丝竹声后,陈圆圆身披白纱舞衣从重重帘幕中缓缓飘出,就好象一朵白云飘到了大厅之中,她淡扫蛾眉,轻点朱唇淡雅中露出一种超尘脱俗的气韵来;轻舒长袖,明眸含笑,那笑便象烟雾笼罩着的牡丹花,朦胧而诱人心醉;一段轻舞后,在厅中站定,随着动人心弦的乐器声,唱起了小调,那声音仿佛从遥远的天际飘来,轻悠悠地荡人听者的心底,宛如清泉浇身般的清爽。这舞这歌,把上座的吴三桂迷得欲醉欲仙,捧着酒杯,眼痴迷迷地盯着陈圆圆,好半天忘了喝酒,也不知搁下酒杯。

陈圆圆歌罢,奉周奎之命捧了银壶来为吴总兵斟酒,吴三桂心荡神移地接了酒,一饮而尽,陈圆圆拽着长裙飘然入内,吴三桂的目光随之而去,良久都不曾收回。

宴散前,吴三桂终于按捺不住,悄悄对周奎说:“倘以圆圆送我,战乱之时,我会先保贵府,再保大明江山!”周奎会心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吴三桂派人带了千两黄金作聘礼,到周府求婚。周奎早已准备好丰盛的嫁奁,当天就亲自把陈圆圆送到了吴家。

此时边关战事已急,吴三桂王命在身,可他还是挤时间举办了隆重的纳妾之礼,只等享受了洞房花烛夜,再启程赴任。

这一夜新郎新娘早早入了洞房,只为良宵苦短,第二天拂晓时分吴三桂不得不登程。这夜的洞房春光如何,有诗为证:

月向风清星眨眼,英雄美人无限欢;适才倒浇红蜡烛,此番又棹夜行船。

偷香粉蝶餐花元,戏水晴蜓上下旋;乐极情浓无限趣,灵龟口内吐清泉。

无奈好梦易醒,两人尚兴意未尽时,屋外已响起大军开拔的号角。吴三桂揽衣推枕,匆匆梳洗完毕,门外已传来禀报:“鞍马已备好。”这时,陈圆圆面带红晕地倦倚床头,钗横鬓乱,泪光莹莹,吴三桂看着她,怎么也挪动不了脚步,回过身来拥抱着她,吻了又吻,揉了又揉,在门外又响起催报声,才不得一步三回头地走出了房门。

吴三桂离开京城不久,闯王李自成便率大军攻入了北京,建立了大顺王朝。城中旧臣遗老全部遭到了搜捕,吴襄及全家也在其列,而陈圆圆的美貌被闯王的心腹大将刘宗敏看中,于是夺为侍妾。“大顺帝”李自成逼迫吴襄写信给吴三桂,劝他来京受降,否则要他全家性命。

信派专使送到了山海关吴三桂手中,见信后,吴三桂动了心,他深知大明皇朝已无重兴的可能,不如干脆顺应时势,归附了李自成,也好保全家人的性命。这时他突然想起了陈圆圆,在他的想象中圆圆应是和家人一同在押,可他还是不放心,便随口问了一句:“陈夫人现在何处?”来使觉得陈夫人不过是一小妾身份,情况无碍大局,便如实相告:“陈夫人已被刘宗敏将军收入府中。”

听到这句话,吴三桂顿时火冒三丈,怒吼道:“岂有此理!”随即抽出佩剑,一剑砍下来使的头颅,他的打算也随之彻底改变了。

吴三桂自忖光凭自己的兵力与闯王交战难操胜券,于是派副将杨坤持书到满清大营,迄求睿亲王多尔衮出师相援,准备好好地惩罚一下李自成的大顺王朝,以泄痛失圆圆之恨。如此以来,他是准备以父母妻子的性命作代价的,而且还装模作样地致书父亲说:“父既不能为忠臣,儿安能为孝子乎?儿与父诀,不早图,贼虽置父鼎俎旁以诱三桂,不顾也!”堂而皇之地以尽忠于大明皇朝为借口,来陪上全家的性命。岂不料请清兵灭大顺国,将来的天下无疑为满清人所坐,哪不就是背叛民族的利益,引狼入室了吗?为了心爱的陈圆圆,家人也好,民族也好,吴三桂已顾不了那么多!

吴三桂开关引清兵通往北京,正合多尔衮的心意,他立即发兵入关。李自成侦知清兵逼近的消息,就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向东迎去,同时带上了吴襄作人质。两军交战于一片石,由于清军与吴三桂的兵马并肩作战,致李自成大败,一怒之下,马前斩杀了吴襄,并将他的首级悬挂在高竿上示众,回师京城后又杀了吴家老少共三十八口。

清兵紧追不舍,李自成眼看大势已去,只好带上京城的金银财宝撤回陕西老巢。临走时本想带着陈圆圆,陈圆圆却认认真真地劝告说:“妾身若随大王西行,只怕吴将军为了妾身而穷追不舍;不如将妾身留在京师,还可作为缓兵之计!”李自成听了以为颇有道理,命运危急关头,他无心留恋美色,索性丢下陈圆圆跑了。

可惜那边吴三桂并不知道陈圆圆留在京城,挥师紧追李自成的残部,一心夺回心爱的女人。一直追到山西绛州,忽然京师有人来报,说是已在京城寻获了陈圆圆,吴三桂喜不自胜,立刻停兵绛州,速派人前去接陈夫人来绛州相会。。

陈圆圆来到绛州时,吴三桂命手下的人在大营前搭起了五彩楼牌,旗旗萧鼓整整排列了三十里地,吴三桂穿着整齐的戎装亲自骑马出迎,其仪式之隆重决不亚于迎接圣驾降临。

这一夜重会之欢胜似当初洞房新婚,营帐中点起了红烛,挂起了芙蓉帐,喝过重逢喜酒的吴三桂紧紧搂住失而复得的陈圆圆,从上到下,从外到里,仔仔细细看了个够,亲了个够。陈圆圆经历了劫难,又受奔波之苦,神色带有几公倦态,却更加显得娇憨妩媚,让吴三桂怜爱得心尖发痛。全家三十九人惨死的悲痛被他抛诸脑后,一心一意地享受着陈圆圆的魅力,一任李自成残部渡过黄河回了陕西。

此时京城里也正热闹,多尔衮组织人马隆重地迎接清世祖顺治帝入关,在北京建立了大清朝廷,准备全盘控制整个江山。为了表彰吴三桂开关请兵之功,清朝廷册封他为平西王,并赏银万两,吴三桂竟然也不加思索地接受了下来。这样一来,当初请兵相助的初衷完全变了质,不折不扣地成为开关延敌的民族叛徒。

崇帧帝自缢殉国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重新组建了南明新朝廷。新朝廷深知吴三桂手握重兵,举足轻重,因而遣特使前往绛州,欲封吴三桂为蓟国公,并从海路运米三十万担、银五万两犒劳吴军。不料吴三桂因已受封于清廷,不肯再接受南明皇朝的这一套,他已经决定彻底归附于满清手下了。陈圆圆曾起心劝吴三桂弃清返明,以尽忠义之道,可惜吴三桂已是执迷不悟,一门心思地混下去了。

清顺治二年,吴三桂继续协助清兵西讨,由山西渡黄河入潼关,攻克西安,将李自成的力量彻底消灭。随后,他又风尘仆仆,东征西伐,为清廷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他为清廷拿下了西南一带,将最后一个南明小朝廷——永历皇朝赶往缅甸,清廷诏令他坐镇云南,总管西南军民事宜。此时已是顺治十四年,吴三桂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他将五华山的永历皇宫重加修茸,建成了平西王府,踌躇满志地经略所辖领地,俨然就是西南边地的土皇帝。

在吴三桂戎马倥偬的那些年里,陈圆圆紧随其左右,为他消愁增乐,简直成了他的精神支柱。可是在政途选择上,吴三桂并不听从陈圆圆的劝导,不惜将曾是自己君主的大明皇朝置之死地,使大江南北掀起滚滚硝烟,陈圆圆默默看着这一切,不免黯然神伤。

在昆明稳定下来后,吴三桂冠冕堂皇地以王爷自居,并提出封陈圆圆为平西王妃,不料陈圆圆却不肯接受,她提出:“妾出身卑微,德薄才浅,能蒙将军垂爱已属万幸,实在不配贵为王妃,宁愿作侍妾追随将军左右!”陈圆圆此举着实令吴三桂费解,别的女人不惜争风吃醋为的就是一个名位,她竟然把送上门的恩惠拱手推出。

为何陈圆圆会做出这样不可理喻的事来呢?且看她此时写的一阕“丑奴儿令”:

满溪绿涨春将去,马踏星沙,雨打梨花,又有香风透碧纱。

声声羌笛吹杨柳,月映官街,懒赋梅花,帘里人儿学唤茶。

词中所绘并非眼前之景,而是此时之情,满怀落寞消沉,便是陈圆圆这时的心境。经历了十几年的坎坎坷坷,惯看了人世间的沉浮起落,生生死死晃如过眼烟云,她对一切都已看淡。何况她也明白,为了自己吴三桂不惜引外族入关,毁灭大顺王朝,背弃朝廷及家人,落下了重重罪名,这一切虽然谈不上是她的过错,可毕竟与她有关,让她自感罪孽深重,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去作王妃。

顺治十八年,吴三桂以兵势从缅甸索回了永历皇帝,陈圆圆认为这是拥明复清的好时机,连忙力劝吴三桂趁此机会推出水历帝,对清廷反戈一击,深切地说:“如此可成不世之功!”然而吴三桂却不想放弃到手的权位重新立马横刀,仍然将永历帝绞杀了。天下人为之大失所望,陈圆圆更是心灰意冷,深感已到万劫难复的地步;于是脱下华服霞帔,隐入净修庵中,日夜与古经为伴,不再为凡尘世事而烦心,吴三桂也对她的选择无可奈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2310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下一篇2023-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