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里有几个是真好汉?

水浒里有几个是真好汉?,第1张

揭秘:水浒一百单八将有多少真好汉

文/梦光情雨

梁山伯一百单八将不能笼统不加区别地一律称作好汉,梁山伯一百单八将中有多少真好汉?!粗略统计,至少43人是非好汉,接近梁山伯一百单八将的40%。

智取生辰钢的8人当中,起码白日鼠白胜不能算作好汉,白日鼠白胜分到一份金银珠宝就去赌博,东窗事发,被捕入狱,严刑之下,供出同伙。即便以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衡量,白日鼠白胜也算不得好汉。

谋财害命、企图强抢民女、霸占了“打却过路客商”三分之二财物的小霸王周通和打虎将李忠,显然也不能算作好汉。

这些都是比较明显的,有些非好汉则不大明显,比如和蒋门神争夺快活林的施恩就是突出的典型。由于武松给广大读者留下非常好的印象,于是施恩的真实面目在武松的光环下就看不清了。蒋门神依仗官势,为非作歹,称霸一方,当然十足的恶霸,这毫无疑义。可是和蒋门神争夺地盘的管营之子金眼彪施恩比蒋门神好在哪里?本质上有区别么?其恶劣程度,有过之无不及!快活林是山东、河北客商们做买卖商业发达的大镇,有百十处大客店,32处赌坊、兑坊。施恩自己说,往常他“一者倚仗随身本事,二者捉着营里有八九十个弃命囚徒,去那里开着一个酒肉店,都分与众店家和赌钱、兑坊里。但有过路妓女之人,到那里来时,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后许他去趁食。那许多去处每朝每日都有闲钱,月终也有三二百两银子寻觅,如此赚钱”(详见《水浒传第二十九回》)。金眼彪施恩将这种赤裸裸的掠夺与霸占说得如此从容自豪,丝毫没有惭愧、内疚之心。

铁臂膊蔡福、一支花蔡庆兄弟都是押狱兼刽子手,两个十足的见利忘义之徒。与卢俊义之妻有私情的管家李固给蔡福50两金子,让蔡福当夜杀死卢俊义。蔡福嫌少,李固又加50两金子。蔡福还嫌少,要500两金子,合5000两银子,心该多黑!李固给后,蔡福让他“明日早来扛尸”。李固走后柴进来了,给了蔡福1000两金子,并威胁他,若不听语则“无贤无愚,无老无幼,打破城池,尽皆斩首”,也就是屠城,连普通百姓都不放过!于是兄弟二人两边得了好处,这是典型的吃了原告吃被告!

双枪将董平是《水浒传》中给读者留下较深印象者之一,因为梁山伯一百零八将中双手使用兵器的没几个。董平排名天罡星第十五位,位在杨志、索超、李逵等之前。董平武艺高强,但人品极其恶劣!《水浒传》第六九回写董平下令立即将梁山派来的使者郁保四、王定立斩首,虽然被程太守劝阻,但仍然喝令将他们打得“皮开肉绽”,可见董平对梁山泊人充满仇视。董平多次派人去向程太守求亲,想娶其女为妻。程太守不允,董平不快。按说董平武艺出众,地位又很高,程太守对他肯定比较了解。之所以求婚不允,很明显程太守是不满意董平的人品。后来董平投降宋江,赚开城门,“径奔私衙,杀了程太守一家人口,夺了这女儿”。这和小霸王周通强抢民女完全一样,甚至比小霸王周通更加恶劣,小霸王周通起码还不杀老丈人一家呢!

神行太保戴宗本领奇特,给读者印象很深,《水浒传》第三十八回对保戴宗的贪婪凶恶有非常生动的描写。由于刚刚入狱的宋江没有送常例钱给戴宗,戴宗就破口大骂,宋江故意顶撞了两句,戴宗就下令打宋江一百棍。戴宗说:“你这贼配军是我手里行货,轻咳嗽便是罪过!……我要结果你也不难,只似打杀一个苍蝇。”戴宗如此凶恶,哪里有一丝好汉气味!

卖人肉包子是《水浒传》中一个极其野蛮残酷而令人难以忘怀的细节,武松、宋江、鲁智深都险遭毒手。杀害无辜过路客商、行人,开黑店卖人肉包子的十字坡菜园子张青和母夜叉孙二娘夫妇,肯定都不是好人。张青自己说,他“原是此间光明寺种菜园子。为因一时间争些小事,性起把这光明寺僧行杀了,放把火烧做白地……”(详见《水浒传》第二十七回)这里有3个词须要特别注意,“小事”、“性起”、“僧行”,说明引起争执的根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是大非之事,但是“性起”的张青却因此杀了不止一个和尚,而是所有的僧人。张青在这里开店,“卖酒为生。实是只等客商过往,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药与他吃了便死。将那大块好肉,切做黄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陷子包馒头,小人每日也挑些去村里卖,如此度日。”张青说得从容冷静,就像自己做正常买卖一样,毫无人性可言!

阮氏三兄弟是以打鱼为生的渔民,《水浒传》十五回智取生辰纲前阮氏三兄弟对前来动员的吴用说:“在先这梁山泊是我弟兄们的衣饭碗,如今绝不敢去”,“不容打鱼”。阮小二说:“这几个贼男女,聚集了五七百人,打家劫舍,抢掳来往客人。我们有一年多不去那里打鱼。如今泊子里把住了,绝了我们的衣饭”。可见梁山泊在王伦时期是严重祸害老百姓的,这样的队伍怎么能够算作农民起义军?

矮脚虎王英“原是车家出身,为因半路里见财起意,就势劫了客人”。后来王英和在绿林中打劫为生的锦毛虎燕顺合伙占山为王,又吸纳了白面郎君郑天寿打家劫舍。不但王英下令让喽罗将捉到的宋江“快动手取下这牛子心肝来,造三分醒酒酸辣汤来”,而且小喽罗在此前就说等大王醒了做醒酒汤,“我们大家吃块新鲜肉”,可见王英一伙吃人肉、喝心肝醒酒汤是常事。燕顺说自己“在江湖上绿林丛中走了十数年”,他们这伙人不知杀害了多少无辜百姓!

没遮拦穆弘、小遮拦穆春揭阳镇二霸,外人来此卖药都要先见他俩才行,否则就要挨打,甚至被杀。当地的酒家都说他们是“揭阳镇上一霸”,连他们的父亲都说“又是杀人放火”,要他们“积些阴德”(详见《水浒传》第三十七回),可见穆弘、穆春他俩作恶多端,危害地方,已非一时。

此外还有一些人也属于这种情况:如,神机军师朱武、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在少华山“聚集着五七百个小喽罗……打家劫舍”,使得猎户们都不敢上山打猎。他们3个商量究竟去哪里“劫掳”。杨春主张去蒲城县,可“万无一失”。陈达反对说:“蒲城县人户稀少,钱粮不多。不如只打华阴县,哪里人民丰富,钱粮广有”(详见《水浒传》第二回)。一心算计着如何劫掳百姓,哪里是什么好汉!

《水浒传》第三十五回写到小温侯吕方贩药赔本后占山打家劫舍,赛仁贵郭盛来夺山,后来入了伙。可见这两个人都不是什么受官府迫害而参加“起义”的。

摩云金翅欧鹏、神算子蒋敬、铁笛仙马麟和九尾龟陶宗旺4人占据黄门山,虽然没说他们“打家劫舍”之类,但是从他们“收拾起财帛金银等项,带领了小喽罗三五百人,便烧毁了寨栅”,随宋江等去来看,他们在黄门山显然也是靠打家劫舍为生的(详见《水浒传》第四十一回)。

在饮马川,率领一二百小喽罗与玉幡竿孟康一起要买路钱的火眼狻猊邓飞,可以肯定不是好汉,因为定场诗介绍他之所以得这么个怪外号,就是因为“多餐人肉双睛赤”(详见《水浒传》第四十四回)。杨林说邓飞过去就“双睛红赤”,所以江湖上才叫他火眼狻猊。而他俩一别5年,再次见面邓飞依旧是“双睛赤”,可见他还经常吃人肉。孟康是不是也吃人肉,不能肯定。但是他能够容忍邓飞的这种野蛮行为,而且还打劫过路行人,应该也属于不好汉之列。

毛头星孔明、独火星孔亮兄弟“两个因和本乡一个财主争竞,把他一门良贱尽都杀了,聚集起五七百人,占住白虎山,打家劫舍”(详见《水浒传》第五十七回),显然孔明、孔亮兄弟俩与好汉无缘。

混世魔王樊瑞、八臂那吒项充、飞天大圣李衮3人在徐州沛县芒砀山聚集着3000人马,“打家劫舍。3个商量了,要来吞并”梁山伯。其实单凭“混世魔王”这个外号,加上“打家劫舍”4个字,就足以知道这几位是什么人了。

金毛犬段景柱“平生只靠去北边地面盗马”,是职业盗马贼。段景柱若也算好汉,惯偷皆可被认为是好汉了。

丧门神鲍旭“平生只好杀人”,简直是恶魔。鲍旭带着一伙人在枯树山打家劫舍,肯定比别的山头杀人更多,对老百姓危害更烈。而没面目焦挺却要去投奔他入伙,二人自然是靠打家劫舍为生。

以上统计,不难看出:上梁山前以“打家劫舍,抢劫过路客商”为生的就有43人!接近梁山泊一百零八将的40%。

即使林冲这样真正的好汉,为了在梁山落脚,也不得不奉王伦之命,按“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详见《水浒传》第十一回),即杀一个人的规矩,下山杀人。要不是杨志武艺高强,也就成了林冲刀下的冤魂。

这还不算后来“占住二龙山,打家劫舍”的真正好汉鲁智深、武松和杨志,也不算与好几件罪行恶事有密切关系的柴进,更不算杀人如麻的李逵,也不算梁山就抢劫过路客商的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等头领,这几位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具体分析。所以“梁山好汉”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有许多人实在算不得好汉,有些则是明显的恶棍。因此,统统称为“梁山农民起义英雄”就不合适了,还是称为梁山一百单八将或一百零八个头领为好,这种称呼比较中性。

水浒传里的好汉有108个。

一百单八将

同义词 水浒传108好汉一般指一百单八将

一百单八将,指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梁山泊上的一百零八个头领,由天罡星三十六员和地煞星七十二员组成。这一百零八人性格各异,各有所长,结局不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人物群像。其小说《水浒传》同时也是描绘人物最多的小说之一。

水浒108将是根据上位天罡星三十六星,下位地煞星七十二星来排定,其中天罡星和地煞星的说法见于《水浒传》第二回《洪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开篇,而座次见于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1 天魁星…呼保义…宋 江

2 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

3 天机星…智多星…吴 用

4 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

5 天勇星…大 刀…关 胜

6 天雄星…豹子头…林 冲

7 天猛星…霹雳火…秦 明

8 天威星…双 鞭…呼延灼

9 天英星…小李广…花 荣

10 天贵星…小旋风…柴 进

11 天富星…扑 天…李 应

12 天满星…美髯公…朱 仝

13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14 天伤星…行 者…武 松

15 天立星…双抢将…董 平

16 天捷星…没羽箭…张 清

17 天暗星…青面兽…扬 志

18 天佑星…金抢手…徐 宁

19 天空星…急先锋…索 超

20 天速星…神行太保戴 宗

21 天异星…赤发鬼…刘 唐

22 天杀星…黑旋风…李 逵

23 天微星…九纹龙…史 进

24 天究星…没遮拦…穆 弘

25 天退星…插翅虎…雷 横

26 天寿星…混江龙…李 俊

27 天剑星…立地太岁阮小二

28 天平星…船火儿…张 横

29 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

30 天损星…浪里白条张 顺

31 天败星…活阎罗…阮小七

32 天牢星…病关索…扬 雄

33 天慧星…拼命三郎石 秀

34 天暴星…两头蛇…解 珍

35 天哭星…双尾蝎…解 宝

36 天巧星…浪 子…燕 青

一0八好汉顺序之「地煞星」七十二员:

37 1 地魁星…神机军师朱 武 7337地隐星…白花蛇…扬 春

38 2 地煞星…镇三山…黄 信 7438地异星…白面郎君郑天寿

39 3 地勇星…病尉迟…孙 立 7539地理星…九尾龟…陶宗旺

40 4 地杰星…丑郡马…宣 赞 7640地俊星…铁扇子…宋 清

41 5 地雄星…井木犴…赦思文 7741地乐星…铁叫子…乐 和

42 6 地威星…百胜将军韩 滔 7842地捷星…花项虎…龚 旺

43 7 天英星…天目将军彭 玑 7943地速星…中箭虎…丁得孙

44 8 地奇星…圣水将军单 廷 8044地镇星…没遮拦…穆 春

45 9 地猛星…神火将军魏定国 8145地嵇星…操刀鬼…曹 正

46 10地文星…圣手书生萧 让 8246地魔星…云里金刚宋 万

47 11地正星…铁面孔目裴 宣 8347地妖星…摸着天…杜 迁

48 12地辟星…摩云金翅欧 鹏 8448地幽星…病大虫…薛 永

49 13地阖星…火眼狻猊邓 飞 8549地伏星…金眼彪…施 恩

50 14地强星…锦毛虎…燕 顺 8650地僻星…打虎将…李 忠

51 15地暗星…锦豹子…扬 林 8751地空星…小霸王…周 通

52 16地轴星…轰天雷…凌 振 8852地孤星…金钱豹子汤 隆

53 17地会星…神算子…蒋 敬 8953地全星…鬼脸儿…杜 兴

54 18地佐星…小温候…吕 方 9054地短星…出林龙…邹 渊

55 19地佑星…赛仁贵…郭 盛 9155地角星…独角龙…邹 润

56 20地灵星…神 医…安道全 9256地囚星…旱地忽律朱 贵

57 21地兽星…紫髯伯…皇浦端9357地藏星…笑面虎…朱 富

58 22地微星…矮脚虎…王 英 9458地平星…铁臂膊…蔡 福

59 23地慧星…一丈青…扈三娘9559地损星…一枝花…蔡 庆

60 24地暴星…丧门神…鲍 旭 9660地奴星…催命判官李 立

61 25地默星…混世魔王樊 瑞 9761地察星…青眼虎…李 云

62 26地猖星…毛头星…孔 明 9862地恶星…没面目…焦 挺

63 27地狂星…独火星…孔 亮 9963地丑星…石将军…石 勇

64 28地飞星…八臂哪吒项 充 10064地数星…小尉迟…孙 新

65 29地走星…飞天大圣李 衮 10165地阴星…母大虫…顾大嫂

66 30地巧星…玉臂匠…金大坚10266地刑星…菜园子…张 青

67 31地明星…铁笛仙…马 麟 10367地壮星…母夜叉…孙二娘

68 32地进星…出洞蛟…童 威 10468地劣星…活阎婆…王定六

69 33地退星…翻江蜃…童 猛 10569地健星…险道神…郁保四

70 34地满星…玉…笛…孟 康 10670地耗星…白日鼠…白 胜

71 35地遂星…通臂猿…候 建 10771地贼星…鼓上蚤…时 迁

72 36地周星…跳涧虎…陈 达 10872地狗星…金毛犬…段景住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1]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作者争议

《水浒》的作者据传为元末明初施耐庵,并由罗贯中加以润色及编排,实际参与创作者跨越了从宋元到明末的数百年,包括了民间说书人、文人、书商等,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长篇文学作品。

关于《水浒》的主题,有多种说法,但其对农民起义者正面、客观而不失理性的描绘,是其突破封建社会文学传统的一大要素,也确立了这部作品以及后世白话叙事文学深厚的民间色彩。综上所述,《水浒》的作者历来有争议,一种常见的说法认为是施耐庵和罗贯中根据民间流传宋江起义的故事所写的。

郎瑛的《七修类稿》中曾经说过:“《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书本。”高儒《百川书志》记载:“《忠义水浒》一百卷。钱塘施耐庵书本,罗贯中编次。”李贽《忠义水浒叙》中提到作者时,说是“施(耐庵)、罗(贯中)二公”。此外,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和王圻《稗史汇编》都记罗贯中作。

施耐庵(1296年-1371年),扬州府兴化人(今江苏兴化人),原名施彦端,又名子安,字彦端,原名耳(一说名耳),别号耐庵。

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今江苏省兴化、大丰、盐都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等,另有《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现有《施氏家簿谱》存世。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裔,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斥,遂辞官回家。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率壮丁起义反元。张士诚敬其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计划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独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灭张士诚后,到处侦查张士诚的部属。为避免麻烦,施耐庵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为《水浒》。

揭秘:水浒一百单八将有多少真好汉

文/梦光情雨

梁山伯一百单八将不能笼统不加区别地一律称作好汉,梁山伯一百单八将中有多少真好汉?!粗略统计,至少43人是非好汉,接近梁山伯一百单八将的40%。

智取生辰钢的8人当中,起码白日鼠白胜不能算作好汉,白日鼠白胜分到一份金银珠宝就去赌博,东窗事发,被捕入狱,严刑之下,供出同伙。即便以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衡量,白日鼠白胜也算不得好汉。

谋财害命、企图强抢民女、霸占了“打却过路客商”三分之二财物的小霸王周通和打虎将李忠,显然也不能算作好汉。

这些都是比较明显的,有些非好汉则不大明显,比如和蒋门神争夺快活林的施恩就是突出的典型。由于武松给广大读者留下非常好的印象,于是施恩的真实面目在武松的光环下就看不清了。蒋门神依仗官势,为非作歹,称霸一方,当然十足的恶霸,这毫无疑义。可是和蒋门神争夺地盘的管营之子金眼彪施恩比蒋门神好在哪里?本质上有区别么?其恶劣程度,有过之无不及!快活林是山东、河北客商们做买卖商业发达的大镇,有百十处大客店,32处赌坊、兑坊。施恩自己说,往常他“一者倚仗随身本事,二者捉着营里有八九十个弃命囚徒,去那里开着一个酒肉店,都分与众店家和赌钱、兑坊里。但有过路妓女之人,到那里来时,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后许他去趁食。那许多去处每朝每日都有闲钱,月终也有三二百两银子寻觅,如此赚钱”(详见《水浒传第二十九回》)。金眼彪施恩将这种赤裸裸的掠夺与霸占说得如此从容自豪,丝毫没有惭愧、内疚之心。

铁臂膊蔡福、一支花蔡庆兄弟都是押狱兼刽子手,两个十足的见利忘义之徒。与卢俊义之妻有私情的管家李固给蔡福50两金子,让蔡福当夜杀死卢俊义。蔡福嫌少,李固又加50两金子。蔡福还嫌少,要500两金子,合5000两银子,心该多黑!李固给后,蔡福让他“明日早来扛尸”。李固走后柴进来了,给了蔡福1000两金子,并威胁他,若不听语则“无贤无愚,无老无幼,打破城池,尽皆斩首”,也就是屠城,连普通百姓都不放过!于是兄弟二人两边得了好处,这是典型的吃了原告吃被告!

双枪将董平是《水浒传》中给读者留下较深印象者之一,因为梁山伯一百零八将中双手使用兵器的没几个。董平排名天罡星第十五位,位在杨志、索超、李逵等之前。董平武艺高强,但人品极其恶劣!《水浒传》第六九回写董平下令立即将梁山派来的使者郁保四、王定立斩首,虽然被程太守劝阻,但仍然喝令将他们打得“皮开肉绽”,可见董平对梁山泊人充满仇视。董平多次派人去向程太守求亲,想娶其女为妻。程太守不允,董平不快。按说董平武艺出众,地位又很高,程太守对他肯定比较了解。之所以求婚不允,很明显程太守是不满意董平的人品。后来董平投降宋江,赚开城门,“径奔私衙,杀了程太守一家人口,夺了这女儿”。这和小霸王周通强抢民女完全一样,甚至比小霸王周通更加恶劣,小霸王周通起码还不杀老丈人一家呢!

神行太保戴宗本领奇特,给读者印象很深,《水浒传》第三十八回对保戴宗的贪婪凶恶有非常生动的描写。由于刚刚入狱的宋江没有送常例钱给戴宗,戴宗就破口大骂,宋江故意顶撞了两句,戴宗就下令打宋江一百棍。戴宗说:“你这贼配军是我手里行货,轻咳嗽便是罪过!……我要结果你也不难,只似打杀一个苍蝇。”戴宗如此凶恶,哪里有一丝好汉气味!

卖人肉包子是《水浒传》中一个极其野蛮残酷而令人难以忘怀的细节,武松、宋江、鲁智深都险遭毒手。杀害无辜过路客商、行人,开黑店卖人肉包子的十字坡菜园子张青和母夜叉孙二娘夫妇,肯定都不是好人。张青自己说,他“原是此间光明寺种菜园子。为因一时间争些小事,性起把这光明寺僧行杀了,放把火烧做白地……”(详见《水浒传》第二十七回)这里有3个词须要特别注意,“小事”、“性起”、“僧行”,说明引起争执的根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是大非之事,但是“性起”的张青却因此杀了不止一个和尚,而是所有的僧人。张青在这里开店,“卖酒为生。实是只等客商过往,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药与他吃了便死。将那大块好肉,切做黄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陷子包馒头,小人每日也挑些去村里卖,如此度日。”张青说得从容冷静,就像自己做正常买卖一样,毫无人性可言!

阮氏三兄弟是以打鱼为生的渔民,《水浒传》十五回智取生辰纲前阮氏三兄弟对前来动员的吴用说:“在先这梁山泊是我弟兄们的衣饭碗,如今绝不敢去”,“不容打鱼”。阮小二说:“这几个贼男女,聚集了五七百人,打家劫舍,抢掳来往客人。我们有一年多不去那里打鱼。如今泊子里把住了,绝了我们的衣饭”。可见梁山泊在王伦时期是严重祸害老百姓的,这样的队伍怎么能够算作农民起义军?

矮脚虎王英“原是车家出身,为因半路里见财起意,就势劫了客人”。后来王英和在绿林中打劫为生的锦毛虎燕顺合伙占山为王,又吸纳了白面郎君郑天寿打家劫舍。不但王英下令让喽罗将捉到的宋江“快动手取下这牛子心肝来,造三分醒酒酸辣汤来”,而且小喽罗在此前就说等大王醒了做醒酒汤,“我们大家吃块新鲜肉”,可见王英一伙吃人肉、喝心肝醒酒汤是常事。燕顺说自己“在江湖上绿林丛中走了十数年”,他们这伙人不知杀害了多少无辜百姓!

没遮拦穆弘、小遮拦穆春揭阳镇二霸,外人来此卖药都要先见他俩才行,否则就要挨打,甚至被杀。当地的酒家都说他们是“揭阳镇上一霸”,连他们的父亲都说“又是杀人放火”,要他们“积些阴德”(详见《水浒传》第三十七回),可见穆弘、穆春他俩作恶多端,危害地方,已非一时。

此外还有一些人也属于这种情况:如,神机军师朱武、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在少华山“聚集着五七百个小喽罗……打家劫舍”,使得猎户们都不敢上山打猎。他们3个商量究竟去哪里“劫掳”。杨春主张去蒲城县,可“万无一失”。陈达反对说:“蒲城县人户稀少,钱粮不多。不如只打华阴县,哪里人民丰富,钱粮广有”(详见《水浒传》第二回)。一心算计着如何劫掳百姓,哪里是什么好汉!

《水浒传》第三十五回写到小温侯吕方贩药赔本后占山打家劫舍,赛仁贵郭盛来夺山,后来入了伙。可见这两个人都不是什么受官府迫害而参加“起义”的。

摩云金翅欧鹏、神算子蒋敬、铁笛仙马麟和九尾龟陶宗旺4人占据黄门山,虽然没说他们“打家劫舍”之类,但是从他们“收拾起财帛金银等项,带领了小喽罗三五百人,便烧毁了寨栅”,随宋江等去来看,他们在黄门山显然也是靠打家劫舍为生的(详见《水浒传》第四十一回)。

在饮马川,率领一二百小喽罗与玉幡竿孟康一起要买路钱的火眼狻猊邓飞,可以肯定不是好汉,因为定场诗介绍他之所以得这么个怪外号,就是因为“多餐人肉双睛赤”(详见《水浒传》第四十四回)。杨林说邓飞过去就“双睛红赤”,所以江湖上才叫他火眼狻猊。而他俩一别5年,再次见面邓飞依旧是“双睛赤”,可见他还经常吃人肉。孟康是不是也吃人肉,不能肯定。但是他能够容忍邓飞的这种野蛮行为,而且还打劫过路行人,应该也属于不好汉之列。

毛头星孔明、独火星孔亮兄弟“两个因和本乡一个财主争竞,把他一门良贱尽都杀了,聚集起五七百人,占住白虎山,打家劫舍”(详见《水浒传》第五十七回),显然孔明、孔亮兄弟俩与好汉无缘。

混世魔王樊瑞、八臂那吒项充、飞天大圣李衮3人在徐州沛县芒砀山聚集着3000人马,“打家劫舍。3个商量了,要来吞并”梁山伯。其实单凭“混世魔王”这个外号,加上“打家劫舍”4个字,就足以知道这几位是什么人了。

金毛犬段景柱“平生只靠去北边地面盗马”,是职业盗马贼。段景柱若也算好汉,惯偷皆可被认为是好汉了。

丧门神鲍旭“平生只好杀人”,简直是恶魔。鲍旭带着一伙人在枯树山打家劫舍,肯定比别的山头杀人更多,对老百姓危害更烈。而没面目焦挺却要去投奔他入伙,二人自然是靠打家劫舍为生。

以上统计,不难看出:上梁山前以“打家劫舍,抢劫过路客商”为生的就有43人!接近梁山泊一百零八将的40%。

即使林冲这样真正的好汉,为了在梁山落脚,也不得不奉王伦之命,按“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详见《水浒传》第十一回),即杀一个人的规矩,下山杀人。要不是杨志武艺高强,也就成了林冲刀下的冤魂。

这还不算后来“占住二龙山,打家劫舍”的真正好汉鲁智深、武松和杨志,也不算与好几件罪行恶事有密切关系的柴进,更不算杀人如麻的李逵,也不算梁山就抢劫过路客商的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等头领,这几位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具体分析。所以“梁山好汉”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有许多人实在算不得好汉,有些则是明显的恶棍。因此,统统称为“梁山农民起义英雄”就不合适了,还是称为梁山一百单八将或一百零八个头领为好,这种称呼比较中性。

戏剧

艺术种类之一。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并有机地辅之以其他艺术手段的一种综合艺术。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的总称,也常特指话剧。在西方,戏剧(drama)即指话剧。戏剧起源于古希腊祭祀大典上的歌舞表演。在长期的发展中,戏剧成为由文学、导演、表演、舞台美术、音乐等多种文艺成分有机组成的综合艺术,是一种由各艺术部门共同创作、具有集体性的艺术。戏剧的基本特征是动作,即剧作不以作者的口吻,而是通过剧中人物自身的言语行为来展示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最终通过演员的表演形象化地体现在舞台上。由于舞台空间和演出时间的严格限制,戏剧比其他叙事体更要求集中、精练。戏剧表现人物性格及意愿的冲突,使之充分展现并迅速解决。戏剧能激起观众的情感反映,具有艺术价值和教育作用。戏剧按体裁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可分为情节剧、心理剧、历史剧、童话剧等;按表现手段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话剧

戏剧种类之一,中国的一种特殊称谓。在欧洲,一般将发端于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舞台演出形式称之为drama,通常译为戏剧,并将它与歌剧、舞剧、哑剧等相区别。这个剧种从20世纪初传到中国,最初称之为新剧、文明戏、爱美剧等。1928年,中国戏剧家洪深提议定名为话剧,将其与传统戏曲、歌剧、舞剧、哑剧等相区别。它综合文学、表演、导演、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文艺成分,而以说话(对白、独白、旁白)为主要表现手段;演员的表演则是以说话和动作来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直观地展现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话剧的题材、体裁、风格、手法和艺术形式,也不断丰富发展。

正剧

戏剧主要体裁之一。又称悲喜剧,是在悲剧与喜剧之后形成的第三种戏剧体裁。

从古希腊到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一般只承认悲剧和剧两种体裁,其界限十分严格,彼此不能混淆。实际上,莎士比亚的很多剧作往往兼有悲剧和喜剧的成分,有些剧目甚至很难归入这两种体裁。到l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进步作家从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黑暗,宣传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愿望的需要出发,提倡这种戏剧类型。

正剧的基本特征是不受古典主义创作原则的束缚,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正剧理论的首创者是法国的思想家、理论家狄德罗,曾把正剧称之为“严肃的喜剧”。之后,法国戏剧家博马舍就正剧的内容和形式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定名为“严肃戏剧”。19世纪以后正剧成为戏剧的主要类型之一。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正剧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悲剧

戏剧主要体裁之一。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祀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其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悲剧撼人心魄的力量来自悲剧主人公人格深化。

悲剧一般分为四种类型。1、英雄悲剧。这类悲剧往往表现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中的重大题材。如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国古典戏曲《清忠谱》、《赵氏孤儿》等也可归属于英雄悲剧。2、家庭悲剧。表现家庭之间、家族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矛盾冲突。这种类型的悲剧是在社会政治风云变幻的背景下,透过家庭关系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展现出时代的种种矛盾。如莎士比亚的《罗米欧与朱丽叶》,中国戏曲《牡丹亭》、《梁山泊与祝英台》及曹禺的话剧《雷雨》等。3、表现人们日常生活需求,即“小人物”平凡命运的悲剧。现代剧作家往往把平凡的“小人物”作为悲剧的主人公,与他们相对立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来自社会和各个角落的有形与无形的巨网。例如奥尼尔的《安娜克里斯蒂》、米勒的《推销员之死》。4、最后一种类型的悲剧,它所表现的矛盾冲突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生活,表达了人类对自由的向往、追求以及对理想的渴望,并力图驾驭自然、社会及人自身,展现着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艰难历程。这种类型的悲剧实际上是必然与自由的悲剧冲突。古希腊的“命运悲剧”就是这种悲剧。《俄狄浦斯王》便是一部与命运抗争的悲剧。

无论哪一种悲剧,都要探索到人类的本质力量这一人生最深的底蕴。人们意识到的与意识不到的要求、欲望、情感、意志、思维、兴致等等,都是历史的产物,文化的产物。然而,悲剧人物又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自我的意愿。人是由自己创造的,人也就会被自己所毁灭,而不论战胜或者毁灭,都来自于人自身内在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力量。这使得我们把自己意识到的或意识不到的欲望、情感、意志、思维、行动、命运都提升到人类自我创造的历史进程中去,从而获得发展与完善。所有的悲剧都体现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悲剧打动人心的力量来自于主人公不甘于命运的安排,并以有限的力量向强大的环境所做的抗争,以个人渺小的力量体现出人类的伟大。在这个意义上,悲剧不愧是戏剧的最高境界,是人类精神极致的艺术丰碑。

喜剧

戏剧主要体裁之一。指以可笑性为外在表现特征的一类戏剧。

喜剧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它起源于农民收获葡萄时节祭祀酒神时的狂欢游行,游行者化装为鸟兽,载歌载舞。公元前7世纪初把它演变为一种滑稽戏,成为喜剧的前身。此后,它作为一种戏剧体裁逐步发展成熟。在中国,约l2世纪才产生出成熟的喜剧艺术。但它的起源却很早,雏形可追溯到秦汉。

喜剧的基本特征是:遵从滑稽突梯的艺术规律,运用各种引人发笑的表现方式和手法,把戏剧的各个环节,诸如语言、动作、人物的外貌及姿态、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情节等均加以可笑化,使得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愿望与行动、目的和手段、动机与效果相悖逆,从而产生出滑稽戏谑的效果。

喜剧性作为一个审美范畴,它的本质在于可笑性,主要表现形式是滑稽与幽默。根据不同的审美属性和审美价值,喜剧可划分为讽刺喜剧与幽默喜剧、欢乐喜剧与正喜剧、荒诞喜剧和闹剧等不同的类型。

欧洲最早的喜剧是古希腊喜剧,代表作家是阿里斯托芬等;l6、17世纪以莎士比亚和莫里哀的喜剧作品为代表,宣扬人文主义思想l8世纪意大利的哥尔多尼和法国的博马舍等开始了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喜剧阶段l9世纪俄国的果戈理和奥斯特罗夫斯基等人的喜剧作品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精神。中国戏曲中描写喜剧性矛盾的优秀作品,大都在讽刺反面形象的同时歌颂正面人物的勇敢和机智,具有鲜明的民主性和强烈的乐观主义精神。

戏剧性

指戏剧的特性耷作品中的具体体现。主要指在假定情境中的人物心理的直观外现。从广义上讲,它是美学的一般范畴。

戏剧性是把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意志及其他心理因素)通过外部动作、台词、表情等直观地外现出来,直接诉诸观众的感官。在戏剧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都受到情境的规定和制约,而作为心理活动直接外现的手段——动作,也都以情境为前提条件。特定的情境——特定的心理内容——特定的动作,是体现在戏剧作品中的一个因果性链条。同时,在戏剧作品中,每一个情境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假定性。因此,“假定情境”也应该成为戏剧性的内涵。

由于戏剧理论家们对戏剧的特性持有不同的观点,因而对戏剧性的解释也不一样。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种:①把戏剧性与冲突联系在一起,认为戏剧性就在于紧张、深刻的矛盾冲突,所谓“没有冲突就没有戏”,是这种观点的通俗的表述。②戏剧性在于戏剧作品中人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较量。③从戏剧与小说、诗歌的区别角度探究戏剧的特性,并以此为根据为戏剧性下定义。由于戏剧性的含义难于把握,也有人试图从戏剧演出的效果的角度去解释它。

独幕剧

按作品形式和规模划分的戏剧类别之一,与多幕剧相对应。指剧情在一幕内完成的小型戏剧。通常只有一个场景,也可以有两个以上场景。在独幕剧中,一般人物较少,情节线索单纯,从一个生活侧面反映社会矛盾,构成一个独立完整的戏剧故事。在17世纪,莫里哀曾写过一些独幕戏剧,如《可笑的女才子》、《逼婚》等。但这一类戏剧在19世纪后期才开始流行。契诃夫的《求婚》是著名的独幕剧佳作。中国早期话剧有很多独幕剧,如田汉的《名优之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妇女代表》、《赵小兰》等,都是获奖的独幕剧作品。

荒诞派戏剧

现代戏剧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一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它是作者对20世纪五十年代在欧洲出现的贝克特、尤内斯库等剧作家作品的概括。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否认人类存在的意义,认为人与人根本无法沟通,世界对人类是冷酷的、不可理解的。荒诞派剧作家拒绝象存在主义的剧作家那样,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来反映荒诞的生活,而是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荒诞派戏剧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②通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③用轻松的喜剧形式来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荒诞派剧作中最先引起注意也是最典型的作品是贝克特的《等待戈多》(1952);最极端的是他的《呼吸》(1970),这出戏连一句台词都没有。荒诞派戏剧在西方剧坛享有极高的声誉,但它的全盛时期实际上已经过去。荒诞派戏剧作为一种强大的戏剧潮流已经成为历史,但这一戏剧流派对西方剧坛的影响是深远的。

古希腊悲剧与三大悲剧家

悲剧一词用在古希腊戏剧上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误解,因为古希腊悲剧的着意在“严肃”,而不在“悲”。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古希腊人祭祀酒神的仪式。古希腊农民于收获葡萄时节装扮成牧羊人,举行歌舞,崇拜酒神狄俄尼索斯,这种歌叫做“酒神颂”。表演时,临时编几句诗来回答歌队长提出的问题,讲述酒神在人世间漫游和宣教的故事。

古希腊悲剧的题材大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通过神话和英雄传说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这些悲剧涉及到命运观念、宗教信仰、国际与国内战争、政治问题、民主制度、社会关系、家庭问题,并且提出了悲剧诗人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古希腊产生了三大悲剧作家。

第一个是埃斯库罗斯,现存七部较完整的悲剧。他使悲剧有了深刻的内容和完备的形式。他的悲剧布局比较简单,抒情气氛十分浓厚,人物气魄雄伟,风格庄严崇高,语言雄浑有力。他首创三联剧的悲剧形式,使希腊悲剧趋于完善,被称作“悲剧之父”。代表作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第二个是索福克勒斯,现存七部完整的悲剧。他使悲剧艺术趋于完善,他的悲剧布局复杂、严密、完整,人物性格鲜明,风格朴质、简洁。他的作品多描写理想化的英雄人物与命运的冲突,但终究不能挣脱命运的摆布而走向毁灭,反映了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权盛极而衰时期的社会面貌。作品《俄狄浦斯王》是他最著名的悲剧。

第三个是欧里庇得斯,现存作品十八部。在他的悲剧中,对雅典统治者对外侵略、对内剥削的高压政策,对于压迫和虐待奴隶的问题,对社会上存在的贫富悬殊、男女不平等、道德败坏的现象,都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他善于描绘人物的心理,风格比较华丽,语言流畅,接近口语,十分自然。代表作品是《美狄亚》。

公元前四世纪,雅典在内战中失败之后,民主政治衰落了,悲剧也随之衰落。雅典的大酒神节举行到公元前120年为止,至此古希腊悲剧的历史便告结束。

“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

阿里斯托芬的喜剧是生动有力的,剧中包含着许多滑稽、诙谐、讽刺、嘲笑以及狂欢粗野的成分,也有幻想和抒情成分。他的喜剧组织结构一般比较松散,人物性格不够深刻,但讽刺的语言机智锋利,抒情的词句也很优美动听。在欧洲文学史上,象阿里斯托芬这样指名攻击当权者的政治喜剧,只产生在古希腊民主政治时期。他的喜剧形式自由奔放,并使喜剧与抒情诗相结合,对后世喜剧作家的影响很大,被称作“喜剧之父”。

莎士比亚及其戏剧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戏剧家。

莎士比亚在二十余年内共写了三十七部戏剧,还写了两首长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他的戏剧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民间传说和老戏等已有的素材,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

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活动可分三个阶段:l590—1601年,主要是富于乐观精神和鲜明信念的英国历史剧和喜剧:1601—1608年,多是反映深刻矛盾,表现怀疑情绪的大悲剧、“阴暗的喜剧”和罗马剧;l680年以后,则是倾向于妥协和幻想的悲喜剧或传奇剧。

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可分为喜剧、悲剧、历史剧三类。喜剧以《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第十二夜》为代表;悲剧以《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代表;历史剧以《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为代表。

莎士比亚在作品中塑造出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了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使之以悲喜交融、富于诗意和想象、寓统一于矛盾变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点著称。

莎士比亚的戏剧以人文主义的观点反映了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社会矛盾;刻画了以新兴资产阶级为主的众多人物形象,表达了他们的政治要求和生活理想:在揭露封建贵族的没落腐朽、谴责封建暴政的同时,也批判了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权力的不择手段和贪得无厌。他剧中的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生动丰富,语言精练而富于表现力,对欧洲文学和戏剧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但莎士比亚生前没有出版过自己的剧作。

易卜生及其问题剧

易卜生(1828—1906),挪威戏剧家和诗人。l828年3月20日出生于挪威,1849年,他完成了第一部剧本《卡提利那》,并于1850年出版。l849年,他的第二部剧本《勇士之墓》上演获得成功,大大激发了他的戏剧创作热情。1851年,易卜生在民族剧院担任剧院编导。从l851年一l857年,易卜生共为剧院完成6部剧本。l857年,易卜生改任首都挪威剧院的导演,写出了讽刺剧《爱的喜剧》和历史剧《觊觎王位的人》。由于对挪威的现实社会问题进行了揭露和批判,遭到保守分子的强烈反对。l864年,在丹麦一普鲁士战争期间,挪威政府拒绝出兵援助丹麦,使他满怀愤怒离开了祖国。直到1891年回国。他生活困顿,l906年5月23日去世。挪威议会和各界人士为他举行国葬。

易卜生被称作欧洲现代戏剧之父。他的主要创作成就在现实主义戏剧方面,以他的四大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为最高标志。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生活和思想内容,而且是以一种崭新的戏剧样式出现的。从古希腊戏剧分成悲剧和喜剧两大类以后,这个分类传统就长期被保留下来。18世纪法国启蒙戏剧家狄德罗曾经要求突破这个传统,创造一种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的严肃体裁的戏剧,这到易I-生手里才真正得以实现。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既不是喜剧,也不是悲剧,这使易卜生赢得了欧洲戏剧史上划时代作家的地位。

易卜生在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丑恶现象的过程中,曾经提出一些“僻论”,集中地反映了易卜生的思想和观点。那就是把一切问题都归咎于人们的道德堕落。在创作方法上,易卜生的现实主义戏剧堪称典范。他十分重视创作技巧,结构精致完美,显示力图更好地反映现实社会问题,发挥戏剧艺术应有的社会教育作用。

易卜生是挪威民族戏剧的创始人,生前一直遭到挪威保守分子的反对。在他的直接影响下,挪威产生了一批戏剧家。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苏联著名演员、导演、戏剧教育家和理论家、舞台艺术改革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一生导演和担任艺术指导的话剧和歌剧共有一百二十余部,并扮演过许多重要角色。他创立的演剧体系继承和发展了俄罗斯和欧洲的艺术成果,著有《我的艺术生活》、《演员自我修养》等书。1936年获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是包括表演、导演、戏剧教学和方法等系统专业知识的演剧体系。它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毕生创作和教学经验的总结,也是他对演剧艺术领域的先驱者和同时代的世界杰出大师们的经验总结。体系的戏剧美学思想——真实反映生活、强调戏剧的社会使命和教育作用,继承了l9世纪俄罗斯革命民主派朴素唯物主义的美学观点。体系出现于20世纪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日趋高涨之时。在苏维埃时代,其美学思想又有了显著的进步在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问题上,要求两者的统一,反对内容与形式的割裂,要求深刻揭示复杂的人物性格与生活矛盾,反对简单化的处理;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上,强调把“普通的、日常的生活真实转变、净化和升华艺术真实”,并提出演员“要学习、观察、倾听、热爱生活”,要重视创作的生活源泉。

体系在导演工作方面所作的大胆革新,完善了俄罗斯导演艺术流派。使导演发展成为整个演出的思想解释者、组织者、剧院集体的教育者。在与演员的合作上,体系强调演员在舞台上的首要地位,要求导演充分掌握演员的创作个性,发挥演员的创作主动性,通过整体演出体现导演的风格。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学派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强调演出各部分之间的和谐一致和演出的艺术完整性,以期达到一出戏便是一部完美的艺术作品的水平。

体系关于演员的创作原理和训练方法,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称之为体验派。体系要求的不是模仿形象,而是“成为形象”、生活在形象之中,并要求在舞台创造过程中有真正的体验,每次演出都应根据预先深入研究过的人物形象的生活逻辑,重新创造生动的有机过程,而不是重复过去的表演。他晚年在创作方法上的重大发现——形体行动方法,是使体系更具科学性的重要标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建立了舞台艺术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为苏联演剧艺术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大贡献。

布莱希特和他的戏剧理论

布莱希特(1898—1956),德国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导演、诗人。布莱希特二十年代末参加德国工人运动。1933年因反对纳粹政权被迫流亡国外,仍坚持反法西斯斗争。l948年回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曾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副院长,荣获1951年国家奖金和l955年列宁和平奖金。

布莱希特重视戏剧的教育作用,多年探索“宣传、鼓动和艺术”相结合的问题,提出“史诗戏剧”理论和“间离效果”的表演方法。

所谓“史诗戏剧”是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突破“三一律”编剧法,采用自由舒展的戏剧结构形式,多侧面地展现生活宽广多彩的内容,让观众透过众多的人物场景,看见生活的真实面貌和的复杂性、矛盾性、促使人们思考,激发人们变革社会的热情。

“间离效果”是布莱希特提出的一个新的美学概念,也是一种新的演剧理论和方法。它的基本含义是利用艺术方法把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质,使人们认识改变现实的可能性。就表演方法而言,“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他还反对幻觉式布景,以破除舞台上的生活幻觉,使观众能够冷静地分析和判断。他在戏剧中增加了叙述因素,并把歌唱作为话剧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使用分场标题和定场诗,明白告诉观众戏中将要发生的事情,以强调创作过程中的理性因素。这构成了布莱希特现实主义演剧方法的特点。

布莱希特共写了约五十部多幕剧和短剧,比较著名的有《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伽利略传》、《四川一好人》和《高加索灰阑记》等。

布莱希特戏剧是20世纪德国戏剧德一个重要学派,也对世界戏剧产生了很大影响。

元杂剧

杂剧是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真正完整的戏剧形式。它大约产生于宋金时期的两河地区(今山西与河北相邻一带),流行于北方,成熟于元代。元杂剧是指蒙古灭金前后,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而形成的戏曲艺术。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实际上还包括散曲,并不专指元杂剧。元杂剧先在中国

北方流行,到元灭南宋(1279)以后,又逐渐流行到中国南方。元代后期,元杂剧渐趋衰落。

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它的部分优秀剧目,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救风尘》,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石君宝的《秋胡戏妻》。康进之的《李逵负荆》等,七百多年来被改编为各种新的戏曲形式,延续不断地演出。有的剧本如《西厢记》、《赵氏孤儿》、《看钱奴》等还流传国外,影响至为深远。

元杂剧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它的部分优秀剧目长期保留在中国舞台上,其表演艺术和创作经验,也为后来的演员和作家所继承。

李渔及其戏剧理论

李渔(1610—1680),清代戏曲理论家,作家。本名仙侣,后改名渔,字笠翁。李渔一生著述甚丰,作有《比目鱼》、《风筝误》等传奇lO种,合称《笠翁十种曲》。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一家言闲情偶寄》,其中《词曲部》论述戏曲创作,《演习部》和《声容部》的若干内容,论述舞台艺术。

戏曲历史发展到李渔的时代,已经经历了元杂剧和明传奇两次创作高潮,李渔有感于理论落后于创作,他广泛汲取了前人的理论成果,联系当时戏曲创作的实际,并结合他自身的创作经验,对戏曲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

李渔突破了前代曲论中填词首重词采或音律的主张,强调剧本创作命题和结构的重要性,认为词采和音律都是为命题和结构服务的。他指出剧作者在构思作品的过程中,首先应该精心设计作品的结构,李渔系统地阐述了戏曲作品结构所要遵循的具体原则,提出了“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等一套完整的主张。他说“主脑”,“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体现在作品中,即是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这种把“立言之本意”和在剧中的设人设事结合在一起,作为戏曲创作构思的中心问题的理论见解,是符合戏曲创作规律的。李渔还提出了“减头绪”和“密针线”。他说:“头绪繁多,传奇之大病也”,一再告诫作者“以‘头绪忌繁’四字刻刻关心”,这样才能使思路不分,文情专一,他又以“密针线”来严紧戏剧结构,他要求作者:“每编一折,必须前顾数折,后顾数折。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以便使戏剧作品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关于戏曲语言,要适应舞台演出,赋予它舞台艺术的特性,李渔有他独到的见解。要求作者在写作时要想到演员和观众,只有这样,才能使戏曲语言真正作到“好说”、“中听”,收到良好的舞台演出效果。他着重强调戏曲语言“贵浅不贵深”,这是由于戏曲艺术的演出性和群众性决定的,他认为“能于浅处见才,方是文章高手”。李渔还对戏曲语言提出了性格化的要求,“说一人肖一人,勿使雷同”。

李渔强调戏曲取材的创新。他批评那些抄袭模拟的作品,不可能获得艺术生命力,只不过使“枉费辛勤,徒作效颦之妇”而已。但他又指出创新并不是追求怪诞,正确地指出了创新要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从常事中求新,从人情中求奇。他还告诫人们,创新决不可满足于作品外表的新奇,脱离内容的求新,只满足于形式上奇巧,是不会有艺术上的创造的。

李渔从导演的角度阐述了“首重选剧”对演出的重要意义,要求“择术务精,使人心、口皆羡之为得也”。“剧本不佳,则主人之心血。歌者之精神皆施于无用之地。”他认为在排演旧有剧目时,应对其进行再处理,以适合观众的欣赏需要。李渔还总结了训练演员的经验。他认为表演艺术塑造人物不可能摆脱“勉强”,它是由“勉强”而达到“自然”的统一的过程:他强调从扮演人物的“勉强”,达到表现人物的“自然”,没有别的捷径可走,只能来自刻苦的“演习之功”。这种见解道出了戏曲表演艺术的基本表现规律。

李渔的戏曲理论,除了可以看出它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之外,还有如下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①他的编剧理论是密切联系舞台的演出实际进行探讨的,因而颇能深入浅出揭示戏曲创作的若干规律,并使他的编剧理论获得了鲜明的特色;②他对前人较少涉及的“登场之道”,作了初步的系统的总结,这在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发展史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突破;③他的理论概括和表达方式,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自成体系的一家之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2656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下一篇2023-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