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在刘邦死后收到一封求婚书,后来对方因何道歉?

吕雉在刘邦死后收到一封求婚书,后来对方因何道歉?,第1张

刘邦和吕雉之间的爱情,算是吃了一顿宴席,刘邦就白得了一个老婆。之后算是风雨之后还是走下来了。在刘邦去世之后的三年,匈奴就来了一个求婚信,在信上面明指要娶的人就是刘邦的未亡人吕雉。于是这样让冒顿单于有了一个不好的名声。其实故事真正的含义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简单。这个信无非九十匈奴实在是放肆到不行了,开始挑衅大汉。

书信当中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开分析这个事情,首先第一个部分也就是本文当中最基础的部分,那就是求娶吕雉。在内容上看,就是一个单身汉在向一个寡妇求婚,原本是没有什么的,但是两人都是比较高段位的选手,这样的话,毕竟还是有点引人瞩目的。其次文章当中的有些文字的使用,让这个求婚看上去很并不简单,甚至是侮辱。

其实吕雉是第一个看到这个信的人,看完之后扬言就要杀了来者,可想而知内容是多么的粗俗。要是按照吕雉的暴脾气,要不是陈子们拦着,估计已经和匈奴打起来了。吕雉的妹夫,也是大汉的臣子樊哙说,只要是给他十万兵马,就能替大汉扫平匈奴。

正在吕雉考虑的时候,有一个人算是最先反应过来了,这个人就是史书上的刘敬,他张口就说,汉高祖了刘邦原先带着三十二万的人马,在白登山还被围困了七天七夜,现在只用十万兵马恐怕是没有用处的,除非你比汉高祖还要厉害,这话算是点醒了大家,瞬间也明白了,刘邦去世之后,确实不利于汉朝的发展,这也让匈奴钻了空子,而且人家现在这么厉害,主要也是因为人家手里有资本。吕雉也是一个能屈能伸的人,于是给对方发了一封回信。

信件的主要内容就是,我感谢你没有忘记我,但是我现在已经是年老色衰了,牙齿都快要掉了,行动也开始变得迟缓,恐怕不是你最好的选择。

对于这个事件,当时的很多史官都觉得这是一个侮辱性的信件,但是毕竟对方这样做,也是有理由。匈奴在地理位置上不占优势,早就想为了自己的子民谋求更好的福利了,要是吕后不够聪明的话,估计这个仗就非打不可了,到时候谁输谁赢,那就有未可知了。

换一个角度来讲,要是按照匈奴的的风俗习惯的话,在兄弟去世之后,自己的弟弟是可以继承哥哥的妻子的,原先刘邦和人家就拜过把子,人家这样做也是有点道理的。这是其一,其二,匈奴也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聚居地,而且他们认为只要是娶了吕雉,那么汉朝就算是偷梁换柱变成了匈奴的了,这个算盘还是打的很响的。最终匈奴接到回信之后,也给吕后重新送了一封信,大意是,我不知道中国的习俗,我这样的行为,确实是唐突了,但是感谢吕雉你可以不计前嫌。匈奴为了表示的诚意,还送来了几匹好马,算是一种道歉吧。

这个事情到了这个时候,就算是尘埃落定了, 要是没有刘敬,估计这个事情就闹大了。

刘邦刚死,冒顿单于就向吕后求婚,而吕后则委婉拒绝。刘邦当时还是拥有非常大的权势,所以其他国家一般都对刘邦非常的礼貌和客气,而匈奴人则不是这样的,因为他们那边风气就比较的野蛮粗犷。所以冒顿单于做事情经常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比如说刘邦刚死他就向吕后求婚,吕后当时虽然非常生气,但也只能婉言拒绝,并不能直接拒绝他。

冒顿单于与刘邦斗争已久。刘邦当时一心想要收复匈奴,主要是为了扩张自己的版图并且扩大自己的权利范围,但是匈奴并不是非常容易收复的,所以刘邦也花了很多年的时间与匈奴做斗争。而当时匈奴的首领就是冒顿单于,他非常的骁勇善战,所以一直带兵在最前线扩张领土,他与刘邦之间的斗争也是越来越多。

而刘邦则认为他的存在对于自己权力的稳定以及扩张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利的事情,所以一心想要除掉他。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刘邦除掉单于收复匈奴这件事情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因为地形以及很多当地的情况都不太了解,所以刘邦的军队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冒顿单于在刘邦一去世后就像吕后求婚,让所有人都非常哭笑不得。刘邦去世之后,吕后垂帘听政,而冒顿单于则给吕后写了一封表白信,希望能够与吕后一同生活。当时吕后非常生气,但是碍于国家之间的面子,只得婉言谢绝。

当年冒顿单于向吕雉求婚,在刘邦死后的三年,那些汉族的文人都觉得这是对汉朝皇后的不尊敬,感觉受到了侮辱。其实当我们对匈奴的文化以各方面进行了解的时候,我们发现,可能这并不是匈奴的统治者对我们的一个嘲讽,其实可能只是对于一个示好而已。

为什么她会这样去做呢?可能是由于他们匈奴的文化而言,因为匈奴他们是有牧民族,他们那里的话就是当父亲死了,他的妻子就是他的候补,都会给他的儿子,如果是兄弟死了,兄弟的妻子都会要过来。

因为在游牧民族那里他们生活的条件比较不好,为了繁衍他们的人口,所以就必须通过这种方式来繁衍人口。

但是这种思想在我们中原是行不通的,但是对于胸顿的同志来说,觉得这种方法其实是一种示好,可能是由于中原和匈奴两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导致了这种情况。

当然,对我们来说,匈奴的收继婚,这种行为确实是一种陋习,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为了能更好地繁衍自己的一种方式吧。

因为如果对于他们来说没有这种方式的话,可能更难的去繁衍它们的种族,所以只有通过这种收继婚的方式来繁衍自己的种族,保持他们的强大。

至于什么伦理道德首先咱们得活下来才可以,对于胸顿的这种行为,我们可以不赞成,但没有必要如此的排斥,这是他们没有办法的办法。

吕后是刘邦的结发妻子,在刘邦建立大汉之后,她被封为了皇后,她的儿子刘盈被封为了太子。

吕后也是刘邦的政治好搭档,夫妻两人一唱一和,把大汉帝国治理的井井有条。对于那些头上长有反骨的诸侯王,他们也是进行联合打压。

像韩信、彭越这样的有功之臣,刘邦是不忍杀害的,怕背负滥杀功臣的罪名。但是,吕后不怕,她把韩信跟灭族了,也建议刘邦灭了彭越的族。

这样的吕后可以说是以狠辣著称的,同时也证明她是一个懂政治的女人,刘邦把江山交给她也是放心的。

当然了刘邦去世之后,汉惠帝刘盈登基,吕后背后掌权!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吕后掌权之后,她这样强势的人,也是会被人欺负的,这个欺负她的人就是匈奴冒顿大单于。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汉惠帝四年,匈奴单于给吕后写来了一封信!

大意就是说自己在大漠里很是寂寞,也没有一个女人给自己一起生活,感觉人生没有什么乐趣。他听说吕后死了丈夫,想来吕后和他应该是差不多的,空虚寂寞冷。所以,他问吕后是不是要一起搭伙过日子,他来大汉入赘也可以,吕后去匈奴找他也行。

总之,就是一封挑衅信!

匈奴单于之所以写这样的信,肯定是做好了要和大汉作战的准备,他的本意是想要挑起战争,就看吕后上不上这个当了。

吕后哪里受过这样的气呀?她看了信之后气得浑身发抖!吕后召集了群臣,要讨论如何应对?

在所有的群臣当中,樊哙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他是吕后的妹夫呀,现在刘邦死了,吕后受欺负了,他这个男人就应该站出来了。

樊哙看了信,告诉吕后啥也别说了,给我十万士兵我可以横扫匈奴。

若是当时大汉真的有这样的国力,刘邦也不会实行屈辱性的“和亲”政策,给匈奴送去美女和财宝,只为了求和。

樊哙的话听了是让吕后解气的,但是,能不能打这个仗吕后还得听听其他人怎么说,毕竟打仗不是儿戏呀,况且匈奴是异常的强大!

事实上当时很多大臣也没有了意见,毕竟吕后受侮辱了,若是不给吕后出气,让吕后下不了台面,吕后也不会放过他们的。

发言的人很少。

这时只听一个叫季布的人说道:“樊哙说的是亡国之言,这样的人应该被拉出去斩了。”

紧接着季布说当年高祖带领32万大军,还被匈奴围在了白登山差点没有回去,你樊哙何德何能?难道比高祖刘邦都要厉害吗?还要带领10万大军横走匈奴,你这么厉害怎么不上天呀!

季布的话说得有道理,得到了大臣的认可。

现在的大汉国力太弱,不能给匈奴来硬的,毕竟是真的打不过。但是,吕后受了气了,也不能不给吕后台阶下吧。

季布还有话说,匈奴单于就是一个长在大漠里的野人,他们没有文化,没有教养,是不懂礼数的。这样的人说的话,我们怎么能给他们一般见识呢?

言外之意就是这件事就这么算了,也没有别的办法,若是战等强大了再说。吕后一听也是,自己怎么能给匈奴这种不懂礼数的野人一般见识呢?

所以,吕后决定这个仗自己不打了!

当然了为了表示汉匈继续友好,吕后还给匈奴送去了财宝和美女,匈奴单于很高兴,等于是匈奴想要的战争没有挑起来,还得到了一笔封赏。

但是,这一次匈奴的挑衅,对于吕后的影响很大。

大汉不可能长期受匈奴的气,若是想要打败匈奴,就必须要在人数上绝对性的压倒匈奴。到时候我们用车轮战术,就可以把他们给灭了。

经过秦始皇统一六国、秦末大乱、楚汉争霸等长年的征战,汉朝建立后全国的人口只有500多万人,而匈奴有200万,他们的军队还都是骑兵。这就是汉初没有办法挑战匈奴的原因。

很显然汉朝人口不足,就要增加人口了?

如何增加人口呢?

吕后想的办法就是让汉朝的子民多生育子女,具体采取了如下的措施:

1、家里有女儿的,年满15岁的就要嫁人,若是不嫁也可以,但是,要每年缴纳五倍的税赋。等于是若是有一个家庭,有超过15岁的女儿没有出嫁,若是交了税赋家里就没有饭吃了。

说实话多大的产业,也受不了这样的处罚呀,况且女儿早晚都是要嫁人的,所以,到了结婚年龄后,家里有女儿的就把女儿全部嫁出去了。

只要他们嫁出去的早,就会早一些生儿育女,让大汉的人口迅速增加起来。这个政策实施得很成功!

2、一个家庭,若是多生一个孩子,就可以免除这个家庭里两年的徭役,也就是说你每隔两年生一个孩子, 就永远不用付徭役了。

有奖有罚,这就把人们的积极性给调动了起来!

大家早结婚早生子,只为强大大汉帝国,这个策略实施了50多年,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的人口就达到了3200万人。

反过来再看看匈奴,他们的生长环境恶劣,一年总有一些时间是闹饥荒的,孩子夭折的概率太大了。

等于是匈奴的人口没有怎么增长,甚至还有可能倒退。

汉武帝时期大汉3200万子民,匈奴200万人,可以说大汉对匈奴形成了绝对的碾压,在这个时候汉武帝在发动对匈奴的战争,想要打胜仗就容易了。

说白了汉武帝之所以要和匈奴开战,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大汉国力上来了,钱有了人有了粮食有了战马有了。

这个时候大汉根本不把匈奴放在眼里了。

所以,在汉武帝时期匈奴被打的到处逃窜,也就不难理解了。事实上汉武帝的成功,是几代汉帝国掌舵人运作的结果,功劳不仅仅是汉武帝一个人的。吕后、汉文帝、汉景帝,他们都是有作出贡献的。

这样的吕后,绝不是一个狠辣的政治家, 而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

公元前195年,匈奴冒顿单于给吕后写了一封充满挑逗意味的“情书”,向她“求爱”。而此时的吕后已经是个年长色衰的大妈了。冒顿单于口味为什么这么重 刘邦尸骨未寒,为什么匈奴就有了这么一个动作为什么说这是当时两国外交的一起重大事件今古讲堂为您对此事件做一深入解答。

这份所谓的“求爱书”可以归结为三点:第一,这是一个以“求爱”为名,公然讹诈勒索的行为;第二,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寻衅滋事行为,用词极为粗鲁无礼;第三,这是公开耍流氓,调戏吕后。这件事双方较量的结果是:汉朝再次让步,匈奴获得利益,事态暂时平息。

单于在信中是这么讲的:“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那意思是说,你老公现在死了,你没有男人了,一个人肯定很孤独,很需要男人的关爱,又没有办法自娱自乐。而我可以答应你的愿望,我愿意以我所有的东西,来填补你没有的……岂非美哉!

这就是公开耍流氓了!这封信充满了性挑逗和性暗示。大汉朝的太后,刚死了丈夫,就受到如此侮辱。这个冒顿单于哪来这么大的底气,写这么一封信吕后又是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冒顿单于是匈奴一位“开天辟地”的人物。他为人残暴,又有雄才大略。他通过杀父自立,以强势手段快速统一北方草原,扩大了匈奴的版图。通过短短几年的时间,灭掉东胡,赶走月氏,征服西域诸国,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 冒顿单于之所以写这封信,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有恃无恐。农耕民族只有在军事上处于绝对优势情况下,才有可能战胜游牧民族。这是因为,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农耕民族有固定的居处。因此匈奴可以随时入侵汉朝境内攻打特定的目标,抢一把就走。而汉朝很难派出军队深入匈奴的腹地与其作战。既难以找到匈奴的主力,后勤补给也跟不上。 

冒顿单于统一了北方大部草原,军事上处于鼎盛时期。刘邦在全盛时期,曾经和他交过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战”。在这一场战役中,刘邦差点送命,后来还是通过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冒顿妻)行贿,才捡了一条命。战后对匈奴只好采取了和亲的政策。 把宗室女嫁给匈奴,成为匈奴单于名义上的“丈人”,并希望等到小单于继位,能成为单于的“外公”。一方面打感情牌,一方面送给匈奴大量的钱物。以此换取和平。 

现在汉朝的皇帝死了,汉朝处于最弱的时候。双方实力是此消彼长。匈奴这个时候侮辱一下汉朝,估计汉朝拿自己没有办法。 冒顿单于写这封信,也是想来探探汉朝的底线。

二是找借口讹诈。距离上一次和亲已经有好多年了。刘邦在世时,表面上的翁婿关系,匈奴不好做的太过分。现在刘邦死了,汉朝应该主动的来表示表示了。如果你们还希望和平,那你们收到信,主动送大量的彩礼过来,再挑选漂亮的公主送来。 

三是趁火打劫,狮子大张口。单于为什么不直接提出和亲的要求,要向吕后求爱他表面上是求爱,重点是要彩礼。这一次既然你们不主动提出来,还要我开口。那么就不是嫁公主那么简单了,你们这次必须多给点。

既然以前公主的陪嫁都那么丰厚,现在干脆太后你亲自嫁给我,那彩礼岂不是应该要给更多了说不定我们两个国家就合为一个国家了。

这封信一送到汉廷,就立马炸开了锅。匈奴如此无礼,是可忍孰不可忍,跟他拼了!吕后大怒。当时就想发兵,立即召集朝臣商议。 

樊哙拍着胸脯说:给我10万兵马,我就把匈奴灭了!他这话一说,大家都是一惊。

中郎将季布大声说:“樊哙说这话应该斩首!”此言一出,大家又是猛的一惊。

季布接着说:当年高祖那么英武,亲自率领30多万大军征匈奴,都打了败仗。樊哙他多大的本事,他能比高祖还英明吗敢说这样的大话

经过激烈的讨论,反复权衡,还是不能意气用事。还是花点钱,避免与匈奴发生战争。吕后决定:这个仗还是不能打。

吕后也给匈奴单于回了一封信,说“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弊邑无罪,宜在见赦。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

意思就是:我现在已经老了,头发牙齿都掉了,走路都成问题,不是你喜欢的那种类型。你向我求爱,我心脏受不了。我没做错什么,希望你不要责罚我。既然大单于开了口,也不能让你白开。那我们继续送年轻漂亮的公主过去,彩礼多给点,大单于满意吗?

单于“复使使来谢曰:‘未曾闻中国礼仪,陛下幸而赦之。’因献马,遂和亲”。

什么意思?自己写信去挑衅了一番。双方都知道,吕后不可能真嫁过来,嫁过来单于也不会喜欢。现在不需要发动战争,汉朝就服软了,并且送了公主过来,还给了一大笔钱。敲诈的目的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回信假惺惺的说一番:我不懂中原的礼仪,话说得粗鲁,莫怪!

有人认为,单于写这封信,与其“收继婚”制度有一定关系,就是“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这是游牧民族的一种风俗:父亲死了,可娶后妈。兄弟死了,可娶嫂子或弟媳妇。但刘邦既不是单于他哥,又不是他爹,不存在“收继婚”一说。

冒顿故意寻衅,目的还是为了敲诈。而且他故意不提公主,直接开口就要太后嫁给他,其目的就是多敲一点。 

不过汉朝的和亲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匈奴一旦日子不好过,还是会时不时入境打劫。

一直等到武帝朝,综合国力强盛了,汉武帝认为,我们汉朝又是给你匈奴钱物,又是嫁给你公主,还是不断的找我们的麻烦,忍无可忍,这才有了汉匈之间的长期战争。

谁有那么大胆子?当然也是个很有来头的英雄。

吕雉

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汉惠帝刘盈登基,刘盈虽然还算不错,但比起他老子,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汉室遭逢重大变故,正在大家考虑怎么度过难关的时候。一位在当时,几乎与刘邦齐名或者比刘邦还要厉害的英雄来了。来的目的不为别的,向其时46岁,已经是半老徐娘的吕雉求婚。人家刚死了丈夫就立刻向寡妇求婚,这位英雄得有多着急啊,当然,他不是亲自来,而是派使者带了一封书信,因为这封信记录在史册当中,所以我们今天尤能领略到这位英雄的风采。信中说: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

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翻译过来就是:我生在荒泽,长于草原,曾数次带领军马,到中原游玩,如今你成了寡妇,而我恰好也死了老婆,一男一女,分别独居,大家都不快乐,不如你嫁给我,我娶了你,大家都开开心心的过日子,你看这样行不行?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到,这位英雄生长于草原,那么,他当然不是别人,即曾经把刘邦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的匈奴大单于冒顿。其实呢,从根本上讲,在秦始皇时期,驻守北部边疆的秦国大将蒙恬是把匈奴打服了的,打得匈奴深入草原腹地,只敢一个劲儿的向北发展,直至中亚地区,根本不敢回头正眼看看长城以内。

可楚汉相争以后,天下又汹汹不安,匈奴因此得到机会,借机发展势力,很快成为拥有数十万军力的大国,并借中原群雄相争之际乘虚南犯,不但夺回秦朝时失去的故地,还将兵锋直指山西、陕西等地,成为中原的心腹大患。刘邦夺得天下后,想收拾他们,已经来不及了,白登山吃亏之后,采用谋士刘敬的建议,主动向匈奴赠送金帛,主动跟匈奴和亲,天下这才太平下来。由此可见,大汉对匈奴是非常委屈的,从某个层面讲,匈奴的冒顿单于等于是刘邦、吕雉的女婿,如今女儿刚死,汉朝国葬期间,冒顿单于就立刻向丈母娘求婚。对汉朝来讲,这简直是赤裸裸的打脸啊。

因此,吕雉收到来信后勃然大怒,能不生气吗,吕雉可是个强悍的女人,什么时候吃过这样的亏。匈奴单于向大汉太后求婚,大汉的脸面往哪儿放,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大怒之下,亲自主持廷议,商量应对的方法。其时刘邦虽死,但一些老人还在,吕雉妹夫、舞阳侯、大将军樊哙当场就忍不住了,跳出来表示:简直欺人太甚,愿亲率十万人马出征,荡平匈奴,为家里的姐姐,外边的太后出气。吕雉非常嘉许樊哙的勇敢,正要答应的时候,有人出来兜头泼了盆凉水。谁?

项羽麾下大将,朝廷中郎将季布。季布这个人还是很冷静的,想当年樊哙这样的角色,他可是连正眼都不看一下,如今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天下没英雄了,你就敢站出来说话,还荡平匈奴,你有那本事吗。

当场就站出来要求吕雉砍了樊哙的脑袋。吕雉很奇怪,就问了为什么?季布说:匈奴兵强马壮,高祖率四十万人马都不是对手,如今樊哙率十万就想打败匈奴,难道樊哙觉得自己比高祖还要厉害吗。季布兜头泼了盆凉水,大家都是聪明人,立马冷静下来,因为季布言下之意很是明白。

朝中虽然老人很多,但真正能打仗,会打仗的有几个啊。如樊哙这样的一勇之夫都当了大将军,他用兵能跟汉高祖刘邦相提并论吗,差远了,连刘邦都比不上,还想同匈奴斗,不痴人说梦吗?那么,汉朝有用兵比汉高祖刘邦厉害的吗,有?

不是别人,兵仙韩信。以当时汉朝的军力,也许只有韩信亲自出马,才能打败匈奴,可韩信呢,已经给杀了。所谓国难思良将,以前也不觉得韩信有多了不起,可现在。季布说的很有道理,吕雉终于知道,如今的匈奴,汉朝是没人能惹得起了,可冒顿单于的求婚信又不能不予以回答,万般无奈,亲自回信一封,上面是这样写的: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弊邑无罪,宜在见赦。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

什么意思?尊贵的单于很委屈的给我来了封求爱信,向我求婚,本来是应该满足你的要求的,可后来想想,我实在太老了,老的连路都走不动,实在没资格伺候单于,希望你能可怜可怜,大方的原谅了我以及大汉卑微的臣民吧,随信奉上御车二乘,良马二驷,以供单于驱使。

人家诬蔑她,她还要陪着笑脸给人家送礼,吕雉的回信就是这么委屈,可这一切,能怪谁呢。

看到这样的问题,第一个反应,吕后这女人能屈能伸,着实不简单,刘邦不顾宠姬爱子难善终的结局,也要把大汉江山交到她手里,看来还是有些道理的;第二个反应,敢厚颜无耻的公然调戏大汉太后,匈奴这个单于不仅嚣张,而且十分邪性。

具体聊这个问题前,有必要先把这个问题还原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去:惠帝六年(前192年),独揽皇权的大汉吕后突然接到匈奴单于冒顿的一封求婚书。

在求婚书中,冒顿单于称“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短短几言,*邪之气跃然纸上,这冒顿单于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竟能做出这种事来?

这家伙很危险,而且是那种邪恶起来,难以捉摸,防不胜防的类型。

冒顿单于原本是匈奴头曼单于的太子,头曼单于在世时,正是秦朝的鼎盛期。后来这头曼单于因为宠爱他的一位阏氏(音同烟之),爱屋及乌便起了废立太子之心。

找不到废掉冒顿的借口,这老单于也够狠毒,他先把冒顿送到月氏国当人质,跟着就发兵攻打月氏,想以此借刀杀人,直接弄死自己的这个儿子。

哪知道,冒顿这家伙竟奇迹般地偷了一匹良马逃出了月氏国。游牧民族尚勇,见冒顿竟单枪匹马逃出了死境,头曼单于因此认定冒顿是勇武异常的英雄,脑袋一热,就拨了一万骑兵给他。

有了这一万骑兵,冒顿单于随即开始酝酿“弑父夺权”的阴谋计划。

这计划十分的疯狂、狠毒。

冒顿造了一种射出去能发出响亮叫声的箭(鸣箭),然后开始驯练他手下的骑兵,注意是驯练,而不是训练。

冒顿发下死命令:响箭射向哪里,谁不跟着射杀,就处死谁。

第一次,冒顿打猎射出一支响箭,有人没反应过来,没有跟着他的响箭开弓,结果这些人被一律处死;第二次,冒顿突然用响箭射自己的战马,有人犹豫没敢开弓,结果这些人被一律处死;第三次,冒顿突然用响箭射自己的爱妾,有人犹豫没敢开弓,结果这些人被一律处死;第四次,冒顿在打猎时突然用响箭射老单于的宝马,结果再无人犹豫。

吕雉, 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汉惠帝的母亲,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就是这样一个响当当的吕后,却有男子敢于挑战她,向已经是皇太后的她递上“求婚信”。

这位敢于“追求”吕后的男子正是当时的匈奴首领冒顿单于。

这位单于出生于公元前 234年,比吕后小了7岁。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驾崩,他写信向吕后“求婚”,这一年他39岁,吕后46岁

胆大的冒顿写信给吕后说:“我是孤独寂寞的君主,生在沼泽,长在草原,我多次到边境来,希望能到中原游览一番。你独立为君,也是孤独寂寞,一个人居住,我们两个寡居的君主都很不快乐,无以自娱,还不如我们以己所有,换己所无。”

这内容一看倒还蛮诚恳的,但这求婚对象是吕后,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吕后作为新寡,作为当时大汉王朝的实际掌权人,这封言辞轻佻的“求爱信” 明显是极大的挑衅和侮辱,根本感觉不到半点诚意和爱意。愤怒的吕后准备直接杀掉匈奴使者,发兵征讨匈奴。

许多大臣见吕后如此愤怒,都不敢说什么反对,只一个劲的附和,一时间喊打喊杀,出兵一事板上钉钉。

但当时天下初定,西汉初期经济,社会都不是很稳定,如果硬要与强敌匈奴打起来,打不打得赢还是未知数。打仗需要耗费巨大的兵力财力,这对于刚刚稳定下来的百姓来说无疑是巨大压力。

当时朝臣一边倒,都支持吕后开战,唯有中郎将季布出来劝解吕后。季布曾是西楚霸王项羽手下的一员大将,项羽败亡后,被汉高祖刘邦悬赏缉拿。后在夏侯婴说情下,刘邦赦免了他。汉惠帝时官至中郎将。

头脑清醒的季布从各个方面劝解吕后,让她暂时放下个人恩怨,先为大局着想。吕后虽然愤怒,可想到实际情况不容乐观,最后还是咬牙咽下了这口气。她给冒顿单于回信,表示自己年老色衰,与他不合适,婉言拒绝了他,并挑选了美女和礼物让使者带回去。

这场“求婚”风波在吕后的忍让下宣告结束。冒顿单于写这封求婚信的真实目的我们不得而知,但吕后在此事上的忍让实在不易。吕后在私事上或许是心狠手辣,但在朝政治理上可圈可点,《史记·吕太后本纪》里评价她:“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给予吕后施政极大的肯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2861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下一篇2023-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