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蒲松龄《阿宝》的翻译?

有谁知道蒲松龄《阿宝》的翻译?,第1张

晕 上面那个不是阿宝

阿宝(聊斋白话译文)

粤西有个叫孙子楚的人,是个名士。生来六个手指,性格迂讷,口齿迟钝,别人骗他,就信以为真。有时设宴,坐上有歌伎,他就远远看看走开。有的知道他这样,故意引诱他来,让妓女偎狎逼他,他便脸红脖子粗,大汗淋漓,因此共同取笑他。有的描绘他的呆状,互相传播,并说污蔑人的话,起外号“孙痴。”

城里有个大商人,富比王侯,亲戚也都是显贵官僚。有个女儿叫阿宝,美貌绝伦。天天选女婿,大户人家的儿子争相送去求婚礼物,可都不满商人的意。孙子楚这时刚丧了妻,有的戏弄他,劝他去求婚。他想也没想,就听从了别人的话,求媒婆去说亲。商人早就听说了他的名声,嫌他穷。媒婆将出来时,刚好遇到阿宝。阿宝问谁来求婚,媒婆告知是孙子楚。女子戏弄地说:“婆婆回去告诉他,他砍去他的第六个手指,我就嫁给他。”媒婆回去告诉了他,孙子楚说:“不难!”媒婆走了,他用斧子自己砍断了手指,疼痛钻心,雪溢满地,几乎死去,过了数日才能起来。去见媒婆拿出手指来教她看。媒婆大吃一惊,忙去告知阿宝,阿宝也大吃一惊,随后笑着说:“请他再去了痴病。”他听了,急忙粪便,说自己不痴,可没人听他分辨。他转念一想,阿宝也未必是美如天仙,怎么把自己的身价抬高到那样。从此,以前的思念顿时冷下来了。

这年正赶上清明节。旧风俗,这天,妇女出游,轻薄少年,也结对随行,随意品评。孙子楚同文学社的学友,强邀他去。有的嘲笑他说:“不想见见意中人吗?”他知道是别人戏弄他,然而受阿宝的揶揄,也真想见见阿宝其人,便欣然随众人而去。

远远见有一女子在树下休息,恶少年围成了墙。众人说:“这便是阿宝。”他走过去一看,果然是阿宝。仔细一看,果然娟丽无比。一会儿,人更多了,女子起来快步走了。众人兴高采烈,评头品足,欣喜若狂。只有孙子楚默默无语。等众人到别处去了,回头看他,见他还在原地痴痴呆呆的站着,招呼他,也不答应。众人拽他说:“魂随阿宝去了吧?”他也不回答。众人因他素来迂钝,所以也不以为怪,有的拉他,有的挽着他回来了。

到了家,径直上床躺下,终日不起,昏迷如醉。招呼也不醒。家人怀疑他掉了魂,到野外去招魂,也不生效。强招呼他,他却朦朦胧胧的说:“我在阿宝家。”等细问他,又默默无语。家人惊慌迷惑,不知怎么回事。

当初,他见阿宝走了,心里不忍舍去,觉得自己身子随他走了。渐渐的依傍在她的衣襟间,别人没有看到,于是就随女郎回去了。坐着、躺下,都依偎着她。夜里就与阿宝狎昵,心里十分快慰。可觉得肚里饿得慌,想返回家,可迷了路。阿宝每次梦里与人媾和,问他姓名,他就说:“我是孙子楚。”心理奇怪,可又不敢告诉别人。孙子楚躺了三日,呼呼的喘粗气,像要死去,家人尤为害怕。托人婉转告诉商人,想到他家去招魂,商人笑着说:“素无交情,不相往来,为什么来我家招魂。”家人一再哀求,才允许了。

巫婆托着他原来的衣服,急忙收拾就去了。阿宝问他们缘故,听说后极为惊惧,没让他们到别处去,直接引到自己的室内,人它们招魂而去。巫婆回到孙家门口,孙子楚已经在床上呻吟了。等醒了,阿宝室内的香奁什具,什么色,什么名,历说无误。阿宝听到,更加害怕,暗里感他情深。孙生起了床,整天独坐凝思,忽忽像忘了一切。每天去伺查阿宝,望能见上一面。浴佛节,听到阿宝将去水月寺烧香,于是早晨去路旁等候,望的他目眩睛劳。太阳过午了,阿宝才来,从车中见到孙生,用纤手掀开帘子,目不转睛的望着他。孙也动了情,跟着她的车。女子忽然叫仆人来问他的姓名,他殷勤的自答。魂魄更加神驰,车子走了,才回家。

回来以后,又病了,昏昏然不吃不喝。梦中就招呼阿宝的名字。有时狠魂不再丢。加中原来养了一只鹦鹉,忽然死了。小儿子在床上玩弄。孙生自己想,如果自己是鹦鹉,展翅可到阿宝屋里。心正想着,身子已经飘飘然像鹦鹉样遂然飞去,径直飞到阿宝卧室。阿宝高兴的扑到它,拴上它的腿,喂它麻子。他大声说:“姐姐不要拴,我是孙子楚。”女子大为惊骇,解下绳,见它也不飞走。女子祈祷说:“您的深情我已铭记在心,现在已经人禽两异,姻好怎么复原?”鹦鹉说:“得接近玉身,愿望已足。”别人喂它不吃,女自己喂它,就吃。女坐,就偎在她的膝上;躺下,就倚在床边。这样过了三天,女子十分可怜它,暗里叫人偷看孙子楚,孙已经僵死断气三天了。但心头还未凉。女又祈祷说:“君能再复为人,当誓死想从。”鹦鹉说:“骗我!”女就发誓。鹦鹉侧着眼看她,像在想什么。一会儿,女上床,脱鞋在地下,鹦鹉猛然下床,叼着鞋飞去,女急忙招呼,已经飞远了。

女子叫仆人去探听孙生的动静,回来说孙生已经醒了。家人见鹦鹉叼绣鞋来,坠地即死了,正奇怪,孙生马上苏醒了,接着找鞋,众人不知缘故。正好佣婆到了,进来见孙生,问:“在那里拿的鞋?”孙生说:“是阿宝给我的信物,亲口对我说的,小生不敢忘她的金诺。”佣婆回去告诉阿宝,女更加奇怪,因此叫婢女把此情向母亲泄露。母亲细问准确了,才说:“这孩子才名也不错,只是像司马相如那样贫寒,我们选择了这么多年,怕被显贵们笑话。”女子因鞋的缘故,誓不嫁别人。老头老太太只得答应了她。派人飞告孙子楚。孙大喜,病顿时就好了。商人与女儿商议招他为女婿。女子说:“女婿不能久居岳父家,何况郎又贫穷,久呆更被人轻视。女儿既然答应了他,住茅屋甘心,吃糠菜不怨。”孙生于是亲迎亲成礼,相逢欢喜像是隔了一个世界。

从此,家中得了嫁妆,略有财产,增加了不少物产,可孙痴爱书,不知料理小事。女子善于经营,也不用牵累他。过了三年,家里更加富足。孙生忽然得了糖尿病死了。阿宝哭得很伤心,眼泪哭尽,以至不吃不睡,劝她不听,乘夜里自缢,婢女发觉,急忙救下来,苏醒过来,最终也不吃饭。三天,召集亲朋要葬孙生。忽然听到棺材中有呻吟声,打开一看,见孙生已经复活。自己说:“见了阎王,因我生平诚朴,命我任部曹。忽然有人说:“孙部曹妻子到了。”阎王一查鬼名册说:“她不该就死。”有人说:“她三天不吃饭了。”阎王回答说:“感你妻子节义,暂且赐你再生。”因此叫鬼卒用马送我回来。“从此,身体渐安。等到这年大比之日,入场前,好多少年戏弄他,一同拟了古怪的七道题,把他引到僻静处,对他说:“这是某家私下预告的试题,私下送给你。”他相信了,昼夜对题揣摩研究,制成七艺,众人暗里笑他。当时考官想到原来的题有舞弊的,一反常经,另外出题,七艺正好相符,孙生因此中了头名。第二年中了进士,进了翰林院。皇上听到他的特殊,召见了他。他详细启奏,皇上大为高兴,后召见阿宝,赏赐丰厚。

有的人说:“性格痴,可他意志坚,所以书呆子的文章一定有功夫;艺呆子的技艺一定好——世上落拓的人,都说自己不痴,可为了嫖赌而倾家荡产,难道是傻瓜吗?由此可知,聪明过渡才是真痴,那孙子楚哪里是真痴啊!”

蒲松龄》百度网盘免费资源下载:

rshh

该剧讲述蒲松龄撞鬼的经历,并且惹上了一段“人狐三角恋”。

     

——《聊斋志异•王桂庵》赏析

《聊斋志异》大多描写狐鬼精魅的故事,情节诡异变幻,引人入胜。这篇《王桂庵》却是写人世间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纠葛,情节并不复杂,但蒲松龄写得彼有新意,曲折多变,同样引人入胜。

全文不足二千字,我们节选拜读原文:王樨,字桂庵,大明世家子。适舟南游,泊舟江岸。邻舟有榜人女,绣履其中,风姿韵绝。王窥既久,女若不觉。王朗吟“洛阳女儿对门居”,故使女闻。女似解其为已者,略举首一斜瞬之,俯首绣如故。王神志益驰,以金一锭遥投之,堕女襟上;女拾弃之,若不知为金也者。金落岸边,王拾归,益怪之,又以金钏掷之堕足下;女操业不顾。无何,榜人自他归。王恐其见钏研诘,心急甚;女从容以双钩覆蔽之。榜人解缆径去。王心情丧惘,痴坐凝思。时,王方丧偶,悔不即媒定。(待续最终段)

这一段,其实就是世家子弟王桂庵,在一次乘舟南游途中,看上了邻舟贫家女芸娘,内容不涉诡异,只是“示以平常”。但是蒲松龄运用他的生花妙笔,极尽腾挪跳掷之能事,使作品跌宕起伏,摇曳多姿。

清但明伦对蒲松龄这篇小说有很高评价,说:“写得天娇变化,如生龙活虎”,归结起来是一个“蓄字诀”,“愈蓄则文势愈紧,愈伸,愈矫,愈陡,愈纵,愈捷”,“解此一诀,为文可免平庸、直率、生硬、软弱之病”。“文章伸缩自如,譬如王桂庵故意朗诵诗句,女一斜瞬之,这是一伸;拾金而弃之,这是一缩。父亲归来,女以脚覆蔽金钏是又一伸;而解缆径去,且寻访不见,是又一缩再缩。……”

文章一开篇,作者就以兔起鹘落的笔势,突出表现了王桂庵既痴情而又有点轻佻的性格特征。当时,王桂庵妻子刚亡,为散心中的悲情乘舟外出游玩,初次看到芸娘,先是久久窥瞻,芸娘“若不觉”,他就吟诗挑引;芸娘瞟了他一眼,他即“神志益驰”,投以金锭;芸娘“拾弃”金锭,他“益怪之”,接着又掷以金钏,表现心意,芸娘虽不理睬,但在父亲归来时却从容以脚“覆蔽之”。这样,在芸娘随父解缆去后,他更“心情丧惘,痴坐凝思”。这些神态,这些动作,随着情节发展,由淡而浓,层层写来,把一个多情而又举止轻浮的“世家子”形象,描摹得十分鲜明。

从人物描写看,芸娘的形象似乎更为丰满生动些。在我国古代的画论中,有所谓“形似”、“神似”的说法。一般认为,神似难于形似。宋袁文《论神形》说:“作画形易而神难。形者其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凡人之形体,学画者往往皆能,至于神采,非胸中过人,有不能为者。”这是因为,形体是外在的,有眼都能够看见;而心神则是内在的,不易捉摸,更不易描绘出来。蒲翁写芸娘能够寓神于形,即通过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行动,来揭示其必然产生的心理波动。小说开始写芸娘的外貌,只有“风姿韵绝”四个字,但作者接着具体入微地写了她几个传神的动作,就把她善良多情、聪慧机敏而又颇自矜重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来了。王桂庵偷看她时,她表面上好象没有察觉,显得非常庄重,实际则象是在有意的暗暗考察对方。继而,王高声吟诗,她知道了对方是“风雅士”,因之,微微抬头瞟了一眼,流露出心有所动;但又怀疑王为“儇薄子”,所以,随即“俯首绣如故”,又装出一副平静的样子,好象刚才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后来,王投以金锭,她象不知道那是金子,“拾弃之”,这是在嘲笑对方,表明自己的心并不能为金钱所买得,也是对侮辱自己人格的行为的无言抗议。接着,王又把金钏掷到她脚下,因为金钏不同于金锭,系定情的佩戴之物,她就逐渐明白了王桂庵是个“钟情者”,但仍“操业不顾”,不动声色,在端庄凝重中包含着卫护自己人格尊严的警觉与傲岸。及至其父归来,她才“从容”用双脚把金钏遮盖起来。“道是无情却有情”,作者曲曲折折写来,把芸娘细微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惟妙惟肖。

比之写上长长一大段的内心独白的方式,蒲松龄将人物的心理活动,用一连串富于戏剧性的动作表现出来,不仅形象鲜明突出,而且人物心理活动的轨迹,感情变化的波纹,都非常清晰,仿佛可以触摸。

芸娘舟去,作者集中刻画王桂庵的多情:“心情丧惘,痴坐凝思”回过神来才忙打听,众舟人皆不知父女俩是何人,当即“返舟急追”, 但芸娘已不知去向;在办完事务归来,经过旧地时,再“沿江细访”,却仍“无音耗”;回家,“寝食皆萦念”芸娘;过一年(第二年),重新南下,买舟居停江边,“日日细数行舟”,而“曩舟殊杳”;呆了半年,盘缠用尽,回到家中之后,还是“行思坐想,不能少置”; 终于在扑朔迷离的梦境中见到芸娘。又过一年(第三年),因事“再适镇江”,访友迷路误入小村,果然与芸娘相会,“种种物色,与梦无别。”这样描写王桂庵的反复访求,历时既久而终不忘怀,最后更通过一虚一实的梦幻与现实的结合,形象地表现了王桂庵对芸娘思慕的深沉。

芸娘让他托媒说亲,好事在望,这是作品极力一伸;不料芸娘父亲孟翁不为利动,拒绝了亲事,王神情俱失,作品又极力一缩。后经徐太仆说媒,婚礼始成。故事到此,似乎己经结束,无法再伸,也无法再缩。谁知蒲翁匠心独俱平地生波,婚后,王桂庵在舟中的一句戏言,造成芸娘投水自杀。这一缩,出人意料,力量极大,如同远山迤逦而来,突成绝壁。“王悼痛终夜,沿江而下,以重价觅其骸骨,亦无见者。”看来一切都无望了。文章缩到底了,该结束了?

这里作者利用王桂庵性格中轻浮的一面,创作了故事巨大的波澜。芸娘对王桂庵说他已有妻室的戏言,开始并不很相信,王故意说得实有其事,于是“芸娘色变,默移时,遽起,奔出;王躧履追之,则已投江中矣。”大家知道,在封建社会里,那些豪门贵族子弟,常把妇女当作玩物,在他们的威逼利诱下,不少出身寒微的少女,沦为媵妾,肉体和精神上遭受种种非人的折磨。下层人民对富豪纳妾是不满的。

蒲松龄通过芸娘一家对待王桂庵求婚的态度,艺术地反映了这种阶级隔阂与不满。芸娘对王桂庵这个“风雅士”是有好感的。但是,当王企图用金钱打动芸娘的心时,她担心上当受骗,表现得十分矜持;当再见面时,芸娘“隔窗审其家世”,说:“既属宦裔,中馈必有佳人,焉用妾?”到王回答:“非以卿故,婚娶固已久矣。”芸娘还要王“倩冰委禽”,履行正式婚娶手续,并特意告诫王:“若望以非礼成偶,则用心左矣。”并在临别时遥呼“王郎”曰:“妾,芸娘,姓孟氏;父字江蓠。”三句话十个字,简捷明快地既告以自己的姓名,又说明父亲的字,心胸如此坦露,神情如此急切,正表现了她性格的单纯,感情的真挚和对美满婚姻的热切期待。这些对话与行为,清楚地表明了芸娘这个贫寒人家的姑娘多情善良、落落大方,但又不甘作妾、不肯苟且的思想品格。这为后面故事的巨大波澜做好了铺垫——联系这些情节,我们就不难想象,“默移时”三个字表明了芸娘内心翻腾着的是什么样的内容,蕴含着的是什么样的感情;也就可以看出,芸娘投江这一悲剧性的误会,不是偶然造成的,而是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多妻制带来的恶果;而芸娘“遽起”、“奔出”、“投江”的果决行动,正是她对这一制度的一种强烈不满和抗议。从情节的陡然变化看,虽然使人意想不到,但却在情理之中,是“惊人之笔”,又很真实。新婚伊始,路过最初见面的地方,痴情而又作风轻浮的王桂庵,得意忘形,不顾后果,乱开玩笑,是符合他的性格的。而芸娘起初不立即答应王的求婚,主要就是担心王桂庵有妻再娶,把自己视同媵妾,因此,她误以戏言当真话,并愤而投江,也是十分自然的。这一情节的安排,不仅使行文顿挫生姿,而且也进一步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芸娘的父亲孟江蓠,作者是从王桂庵朋友徐太仆的嘴里告诉我们:“此翁与有瓜葛,是祖母嫡孙。……江蓠固贫,素不以操舟为业……”所以孟江蓠虽穷,但并不是一个以划船为业的榜人,他对富家子弟把妇女当商品玩物的恶劣行径,也非常警惕。王桂庵“自道家阀”并献上“百金”求婚,他就用“息女已字矣”一句推辞,拒绝了王桂庵的请婚。孟江蓠后来对替王说亲的徐太仆吐露了真情:“仆虽空匮,非卖婚者,曩公子以金自媒,谅仆必为利动,故不敢附为婚姻。”指出了王桂庵“以金自媒”不仅婚姻观有疑问,而且小看了人,“故不敢附为婚姻。”到订婚时,孟江蓠还要同芸娘商榷,尊重女儿的意愿,而不包办代替。这表明他是个比较开明的父亲。这些描写,都表明了蒲松龄的民主进步倾向,这在当时的社会里,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最终段原文:“邑邑而归,忧痛交集。又恐翁来视女,无词可对。有姊丈官河南,遂命驾造之,年余始归。途中遇雨,休装民舍,见房廊清洁,有老妪弄儿厦间。儿间王入,即扑求抱。王怪之。又视儿,委婉可爱,揽置膝头。妪唤之,不去。少顷,雨霁,王举儿付妪,下堂趣装。儿啼曰:‘阿爹去矣!’妪耻之,呵之不止,强抱而去。王坐待治任,忽有丽者自屏后抱儿出,则芸娘也。方诧异间,芸娘骂曰:‘负心郎,遗此一块肉,焉置之?’王乃知为已子。酸来剌心,不睱问其往迹,先以前言之戏,矢日自白。芸娘始反怒为悲,相向涕零。先是,第主莫翁,六旬无子,携媪往朝南海;归途泊江际,芸娘随波下,适触翁舟。翁命从人拯出之,疗控终夜,始渐苏。翁媪视之,是好女子,甚喜,以为己女,携归。居数月,欲为择婿,女不可。逾十月,生一子,名曰寄生。王避雨其家,寄生方周岁也。王于是解装,入拜翁媪,遂为岳婿。居数日,始举家归。至,则孟翁坐待,已两月矣。翁初至,见仆辈情词恍惚,心颇疑怪;既见,始共欢慰。历述所遭,乃知其枝梧者有由也。”

芸娘投江,王桂庵寻找骸骨无存……这眼看着进入绝路了,作者笔锋又转,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栁暗花明又一村”。一个普普通通,情节并不很复杂的爱情故事,能写得这样伸缩自如,开合有致,曲折多变,悲欢离合,令人莫测,这正是它引人入胜的地方。

王桂庵迷路寻到现实的芸娘家,竟如同梦中所见即所得;王桂庵避雨所遇周岁小儿,竟对未曾晤面的“阿爹”亲昵无比。最后连孟翁坐待情境都一一交代明白。这些艺术处理虚实相映,前后映带,毫无纰漏。显示出作者笔底自有波澜,读者眼中又时见峰回路转之妙。

《聊斋志异•王桂庵》篇,还有两处绝妙的景色描写值得赏析。

“一家柴扉南向,门内疏竹为篱,意是亭园,径入。有夜合一株,红丝满树。……过数武,苇笆光洁。又入之,见北舍三楹,双扉阖焉。南有小舍,红蕉蔽窗。……”这是王桂庵梦游见到的芸娘家的院落。由庭院,而住屋,进而室内,叙次井然,点染得宜,展现出一幅江村人家明丽恬静的画图。那柴扉,那疏竹,那苇笆,既显示了主人家境的清贫,也烘托出他们情操的高雅。而那红丝满树的夜合花,那蔽窗的红蕉,点缀其中,好象燃烧着一团青春的火焰,散发出一种欢悦的情调,它象征着女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爱情的憧憬。

还有一处,是描写芸娘投江后的景色:“王大呼,诸船惊闹,夜色昏濛,惟有满江星点而已。”短短几笔,不仅写出了夜色朦胧、天空星星映入江水中的一派夜景,而且用“惟有”一词加以强调,就把清冷凄凉的环境,把王桂庵悔恨、悲恸、绝望的心情,也都衬托出来了。落笔不多,而情景逼真。

《聊斋志异•王桂庵》篇,容量很大,写了四年的事情,却仅仅用了不到二千字,可见语言之精炼。特别是归结上文,过接下文的转换过接处,非常迅捷简明。清嘉庆年间冯镇峦批曰:“文字要繁则累牍连篇,要简则一话千里,一夕百年。如‘年余始归’三句中,包却一切,扫却一切,何等迅速,此行文金针也。”可见评价之高。

总之《聊斋志异•王桂庵》是一篇思想性、艺术性、语言能力等等各方面俱是一等一的优秀作品,而且又是蒲松龄难得的不涉怪异,只写普通人现实生活的喜剧性的作品,不知道为什么《明清小说导读》选了《聊斋志异》四篇怪异之篇,却没有选中它?所以在此特别推荐。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

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毕一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

早年

蒲松龄的一生较少到外地旅游,家境贫寒,生活清苦,但他却常到济南居留。在济南期间,留下了不少文字,其中有一首题为《客邸晨炊》的诗:

“大明湖上就烟霞,

茆屋三椽赁作家。

粟米汲水炊白粥,

园蔬登俎带黄花。”

短短数语,道明了蒲氏旅居大明湖畔,晨曦早炊的生动情景。特别是后面两句,说了取泉水熬煮粟米粥,以及在案板上切配素食蔬菜包括黄花菜,用于佐食小吃的情景。可以想见当时蒲松龄自炊自啖、津津有味的早餐状况。

蒲松龄所记述的炊煮小米白粥,佐以菜蔬的早餐饮食,也正是山东大部分地区的日常饮食习俗。山东民间早晨多喜食粥,粥的品种甚多,有小米粥、大米粥、小米绿豆粥、江米粥、豆汁粥、红豆粥、荷叶粥等等。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马瑞芳教授在山东大学的演讲

如果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古代最好的小说是哪一部?毫无疑问,白话长篇小说《红楼梦》。如果再问:哪部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和《红楼梦》不同,成就可以媲美?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红楼,一短一长,一文一白,形成中国古代小说的双峰。

《聊斋志异》不仅是中国文学的骄傲,它还是世界文学中非常有影响的作品,经常让汉学家感到惊奇。

家徒四壁妇愁贫

蒲松龄一生,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他为了温饱挖空心思;他一辈子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参加科举考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非常痛苦;他为了写《聊斋志异》,受了很多的苦。

《聊斋志异》是一部很神奇的小说,而《聊斋志异》作者本身的出生就带有几分神奇的色彩。明代崇祯十三年,公元一六四零年,农历四月十六日夜间,山东淄川蒲家庄的商人蒲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看到一个披着袈裟的和尚,瘦骨嶙峋的,病病歪歪的,走进了他妻子的内室,和尚裸露的胸前有一块铜钱大的膏药,蒲惊醒了。他听到婴儿在啼哭,原来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抱儿洗榻上,月斜过南厢”。在月光的照耀下,蒲惊奇地发现,新生的三儿子胸前有一块清痣,这块痣的大小、位置,和他梦中所见那个病病歪歪的和尚的膏药完全相符。病和尚入室,这是蒲松龄四十岁的时候对自己出生的描写。我国古代作家很喜欢把自己的出生说得很神秘,大诗人李白说他是母亲梦到太白金星入怀而生。而蒲松龄是他的父亲梦到病和尚入室而生,他还解释,我一辈子这么不得志,这么穷困,很可能就是因为我是苦行僧转世。苦行僧转世,是蒲松龄在《聊斋自志》当中杜撰的故事,但是我们看蒲松龄的一生,确实很苦。他生活很贫苦,他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他为了温饱挖空心思;他一辈子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参加科举考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非常痛苦;他为了写《聊斋志异》,受了很多的苦。所以我们说蒲松龄三苦并存———生活苦,考试考得苦,写书写得苦。

我们先看他的生活怎么苦。蒲松龄年轻的时候,生活不是很苦,因为他的父亲弃儒经商,家里是小康之家。在父亲的保护下,年轻的蒲松龄可以安心读书,跟朋友们搞诗社。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因为他分家了。为什么分家?因为家庭矛盾。蒲松龄的两个哥哥都是秀才,但是两个嫂子都是泼妇。蒲松龄曾经在他的书里面说过这样的话:“家家床头,有个夜叉在。”他这两个嫂子真是典型的夜叉,为了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经常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蒲松龄的父亲只好给儿子分家。分家又分得很不公平,因为这两个嫂嫂又能打又能叫又能抢,而蒲松龄的妻子刘氏非常贤惠,沉默寡言躲在一边。分家的结果是蒲松龄分到农场老屋三间,破得连门都没有,蒲松龄只好借了门板安上。他分到了二十亩薄田,二百四十斤粮食,只够吃三个月。这样一来,蒲松龄就要自谋生路了,他于是开始了长达45年之久的私塾教师生涯。

私塾教师就是乡村小学教师,而且是到私人家里教书,待遇非常低微。算算具体的账,做私塾老师每年可以拿多少工资?最多八两。八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在当时农村一个四口之家维持一年的生活要二十两,这个账是《红楼梦》里刘姥姥算大观园的螃蟹宴时算出来的。所以说,咱们的大作家蒲松龄辛辛苦苦教一年书,挣的钱不够大观园半顿螃蟹宴。到了30岁以后因为父亲去世了,蒲松龄还要赡养他的老母,他穷到什么程度呢?“家徒四壁妇愁贫”。他有一首诗,叫《日中饭》,写到快收麦子的时候,家里没有粮食,只好煮了一锅稀饭,他那时候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一看煮好了稀饭,抢先把勺子抢到手里面,到锅底下找最稠的往自己的碗里边放,二儿子不干了,上去跟哥哥抢。蒲松龄的女儿就很可怜地、远远地站在那儿看着自己的父亲。蒲松龄非常心疼,我怎么样养活我这些可怜的孩子啊!蒲松龄还写了一篇文章叫《祭穷神文》。他说:“穷神穷神,我和你有什么亲,你怎么整天寸步不离地跟着我,我就是你一个护院的家丁,我就是你护驾的将军,你也得放我几天假呀,但是你一步不放松,好像是两个缠热了的情人?”这就是蒲松龄的生活之苦。

辛酸科举路漫漫

蒲松龄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府山东省,三试第一,成了秀才。三试第一后,蒲松龄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直到72岁,仍只是个贡生。这是为什么?

我们再看蒲松龄的科举考试之苦。蒲松龄一生不得志,他这个不得志恰好从少年得志开始。蒲松龄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府山东省,三试第一,成了秀才。录取蒲松龄的是山东学政施闰章。施闰章是个大诗人,清初号称诗坛的“南施北宋”,“南施”就是安徽人施闰章,“北宋”是山东人宋琬。施闰章给山东秀才考试出的第一道考题叫《蚤起》,这个题目是从《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来的。科举考试考八股文,要求你得揣摩圣贤语气,代圣贤立言。既然题目叫《蚤起》,顾名思义,你就要阐述孟子在《蚤起》里面所讲的那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蒲松龄怎么写的呢,他用文言文,我们用白话文把它说出来。蒲松龄说:“我曾经观察过那些追逐富贵的人,君子追求金榜题名,小人追求蝇头小利。至于那些本身并不富贵、但是经常迫不及待地守在富贵人家门前的,也大有人在。而对功名不感兴趣的,只有那些深闺的女子,她们才可以悠然自在地睡个懒觉,不去追名逐利”。蒲松龄的描写非常生动,像是一篇描写人情世态的小品文。接下来,蒲松龄走得更远,干脆虚构起来,他写齐人之妇如何夜里辗转反侧,琢磨着跟踪丈夫,其中有人物心理描写,也有人物独白和人物之间的对话,很像小说。这样的写法,当然不符合八股文的要求,但是蒲松龄遇到的考官是爱才如命的大文学家施闰章,他非常欣赏蒲松龄的文章,拿起笔来就写批语,说蒲松龄的文章“将一时富贵丑态毕露于二字之上”,把人们那种追名逐利的丑态通过《蚤起》这两个字写绝了,写活了,接着又写了八个字的评语:“观书如月,运笔如风”。“观书如月”,就是看前人的作品,看得明明白白、透透彻彻;“运笔如风”,就是写起文章来轻松愉快,非常流畅。施闰章大笔一挥,蒲松龄山东秀才第一名。县、府、道三试第一以后,蒲松龄名气很大。他踌躇满志,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进一步求取功名的道路,下一步要考举人了。

史料记载,蒲松龄三试第一后,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蒲松龄文章写得这么好,为什么他还会四次落榜?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施闰章录取蒲松龄根本就是一种误导和误判,因为蒲松龄并没有按照八股文那种严格的要求来写文章,施闰章因为爱才而把他录取为第一名。蒲松龄因此以为,这样写就能够取得更高的功名了。但是蒲松龄没有想到,其他的考官是些什么样的人。这些考官是拿着那种刻板的、腐朽的、毫无文采、绳捆索绑的八股文,当个敲门砖,取得了功名,他自己只会写这样的文章,他喜欢的也是这样的文章。像蒲松龄那种写法的文章,他怎么会欣赏呢?所以蒲松龄从考秀才一开始就偏离了跑道。

蒲松龄做了多长时间秀才?半个多世纪。秀才是科举考试当中最低的功名。但是秀才最辛苦,年年考试。根据朝廷制度,一个省的学政任期三年,学政一到,先把秀才组织起来考试,这叫岁试。岁试成绩分成几等,考到第一等可以成为廪生。廪生是个什么概念?廪生还是秀才,但朝廷每个月给你一定的钱,补助你的生活。那么,考到了一等是不是就一定是个廪生呢?也不是。因为廪生是有名额限制的,你考了一等,要等空了名额,才可以补廪。所以蒲松龄考中秀才之后,在一等考了很多次,差不多等了二十年,才成为廪生,朝廷才给他那点补助。秀才岁试以后第二年,要进行科考。科考就是给举人考试做准备。科考把秀才的成绩分成六等,考前两等可以参加举人考试,考后两等就得降成青衣。蒲松龄参加乡试,三年一次,考了多少次?十次左右,有的专家说十几次。这样一来,蒲松龄有三十年的时间年年都考。他48岁那年,又参加考试。他觉得自己文章写得非常好,写得也很快,拿到考题“唰唰”就写下来了。但是写完后,回头一看,坏了坏了,越幅了。“越幅”是一个科举名词,就是违反了书写规则。科举考试对文字形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一页只能写12行,一行只能写25个字,而且得写完第一页写第二页,写完第二页写第三页。蒲松龄写得快,第一页写完,飞快一翻,把第二页翻过去了,写到第三页上了,这就隔了一幅,越幅,就不仅要取消资格,还得张榜公布。我们现在看,简直太可笑了,文章写得好,隔了一页,就要取消资格!这次“越幅”,蒲松龄自己是什么感受呢?他在词中说:“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吓呆了。

蒲松龄在科举这条路上拼搏到50岁之后,他的妻子劝他说:算了,别考了,如果你命中注定有功名,连宰相都做上了,何必一定得去考呢?咱们在村里住着,不也挺好吗?何必一定得像县官一样去听那个打着板子催老百姓缴税的声音呢?蒲松龄觉得他妻子说得很有道理。不过也有些专家考证,就在他妻子劝了他之后,他还参加过考试,仍然失败了。

蒲松龄19岁成为秀才,到72岁,成为贡生。贡生是什么概念?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贡生有几种,蒲松龄是“岁贡”,又叫“挨贡”。就是做廪生时间长了,排队挨号挨上了贡生。做了贡生以后理论上可以当官了,蒲松龄得到一个虚衔“儒学训导”。儒学训导是什么意思呢?当时封建社会的学校分好几级,国家一级是国子监,省里面是府学,县里面是县学。这个儒学训导就是县学的副长官,相当于现在一个中学副校长了。但是蒲松龄这个儒学训导前还加了两个字“候补”。就是你虽然有这个资格,但是还得看山东省除了淄川县以外,其他县有没有空出名额来。对于72岁的蒲松龄来说,没有任何的价值了,贡生只是给他带来一点安慰,一点很实际的利益:朝廷要给贡生四两银子。而县官偏偏既不去给蒲松龄树匾、树旗,也不发给他银子。蒲松龄不得不一次一次写呈文、打报告去要。这就是蒲松龄在科举考试当中所受的痛苦。我们现在看觉得他非常可笑,非常可悲,非常可怜。但是在当时他只能求这么一条出路。因为科举制度是蒲松龄这样的穷知识分子改变命运的唯一的出路,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穷其一生写聊斋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想象是伟大的潜水者”。一个作家,一个小说家能写出引人入胜的作品,虽然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是更要靠他的想像。《聊斋志异》就是一个作家天才的想像才能和艺术才能的集中表现。

蒲松龄为什么总考不上?这和他一直在艰苦地写《聊斋志异》有关系。蒲松龄是山东淄川人。淄川离齐国故都临淄数十里,有很多优美的民间传说。蒲松龄5岁的时候,改朝换代。满清入关,在扬州屠城,在山东镇压农民起义,也产生了很多稀奇事,这些都影响到《聊斋志异》。蒲松龄大概在分家以后,做私塾教师时,就开始写《聊斋志异》。他的好朋友张笃庆发现蒲松龄因为写《聊斋志异》影响到考举人,就写了一首诗劝他:“聊斋且莫竞谈空”,别写小说了,专心去考试吧。但是蒲松龄不听,还是写,不管哪个朋友听到什么奇闻轶事,他都要了解一下,写到自己的作品里头。

关于《聊斋志异》大家可能听过传得很广的一个说法,说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在他的家乡柳泉旁边摆茶摊,请过路人讲故事,讲完了回家加工,就成了《聊斋志异》。这个说法是《三借庐笔谈》说的,鲁迅先生早就分析了,不对,不会是这样一回事。我们现在琢磨一下,蒲松龄穷到那种程度,45年在外边当私塾老师,家里有时候连锅都揭不开,怎么有闲空优哉游哉摆上茶,摆上烟,你给我讲故事,我写小说?不可能。但是蒲松龄不管听到什么人说,听到什么稀奇的事,他都收集来写小说,这是肯定的。他还有一个取材途径,就是到古人的书里边找素材。《聊斋志异》里大概有一百篇小说,就是改写自前人作品。前人作品有时候记得非常简单。比如说,在六朝小说和唐传奇当中,记了三个小故事,叫《纸月》、《取月》、《留月》。纸月就是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的月亮照明,另一个人取月,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时候照照,第三个人留月,把月光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都很简单,一百来个字,几十个字。蒲松龄拿来写了《劳山道士》。这是大家很熟悉的聊斋故事。

我们再看蒲松龄的感情经历是个什么样。蒲松龄的妻子非常贤惠,贤惠到什么程度呢?蒲松龄外出给人当家庭教师的时候,他妻子在家里上养老,下育小,住在荒凉的农场老屋里面。夜里狼都可能跑到院子里,她就整夜不睡觉在那儿纺线,如果有一点好吃的,给蒲松龄留着,有时留的时间长了,都坏了。这么好的一个妻子,但是个柴米油盐的妻子、糟糠之妻。所以有些研究蒲松龄的专家就发现一个线索,说蒲松龄有第二夫人,什么根据呢?蒲松龄文集里有一篇《陈淑卿小像题辞》,这篇文章是说:文章的作者和陈淑卿自由恋爱,父母不同意,最后两个人私奔了,然后是个悲剧。但是很快就有专家又考证出来了,陈淑卿是蒲松龄从南方归来在淄川丰泉乡王家坐馆给一个叫王敏入的人代写的文章,这样一来蒲松龄的所谓第二夫人不复存在了。大家就要问了,那他为什么能够写这么多这么优美的爱情故事?台湾著名作家林语堂曾经推测过。我也推测过,我是这样推测的:蒲松龄白天教完了学生,晚上自己坐在那个荒凉的书斋里,外面是月色朦胧,树叶在那儿哗啦哗啦响,远处传来狐狸的叫声,那个时候狐狸很多。这时候蒲松龄就很容易产生幻想了。他就想像有一个书生,就和他一样,是一个很穷困很不得志的,但是又很有才华,情感很丰富的书生,坐在一个荒斋里面,这个时候有个美女推门而入。你在这儿读书吗?我和你一块读书,我和你一块写诗、填词,我跟你下围棋,我安慰你这个贫困、寂寞当中的书生,你需要功名吗?我帮助你金榜题名。你家里老婆不是不生孩子吗?我给你生个传宗接代的孩子,而且这个女的不需要父母之命,不需要媒妁之言,不要妻子的名分,也不要这个书生的金钱,甚至还倒过来给你钱。在蒲松龄生活的那个社会,男女结合那是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像这个什么都不要的,对男人无条件奉献的女人有吗?不可能有,她只能是脑子里想出来的,只能是作者的想像。她是从天上下来的,她是从海底出来的,她是从深山洞府过来的,她甚至是阴曹地府出来的;她可能是小鸟变的,她可能是鲜花变的,甚至可以是书本里的。书生不是在那儿看书吗?从书架上搬下一本《汉书》摆在这儿,翻开第八卷,里边夹着一个小美人,纱帛剪的,背后写了四个小字,“天上织女”。突然,这个纱剪的小美人,折腰而起,飘然而下,来给书生当妻子,长得花容月貌,善解人意,跟书生自我介绍,我叫颜如玉,《汉书》出来的颜如玉,这真是“书中自有颜如玉”。

西方理论家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达成”。《聊斋志异》里面这些花妖狐魅变成的美女就是穷秀才蒲松龄的白日梦。他做这种梦,就是表达那种一厢情愿的男性的幻想,穷秀才的幻想。法国有一位著名的大作家雨果,就是《悲惨世界》的作者,他曾经说过,“想像是伟大的潜水者”。一个作家,一个小说家能写出引人入胜的作品,虽然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是更要靠他的想象,蒲松龄虽然那样贫困,那样不得志,他也写了和自己生平有关的一些东西,但是他特别善于想像,《聊斋志异》就是一个作家天才的想像才能和艺术才能的集中表现。

咱们的大作家蒲松龄就这样苦了一辈子,就这样在贫困线上挣扎了一辈子,在科举考试的路上落魄了一辈子,在写小说的路上奋斗了一辈子。到了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酉时,这位大作家坐在他清冷的聊斋的窗前永远地离开了人世。蒲松龄穷秀才出将入相飞黄腾达这个梦想终于成为泡影,而用中国优秀的文化哺育起来的,又成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代表的《聊斋志异》光芒四射。历史是公正的。

一、作家和作品

蒲松龄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早岁即有文名,多次参加省试,却始终没有考上举人,到71岁才援例成为贡生。除中年一度在江苏宝应做幕客外,都在家乡当塾师,终身郁郁不得志。《聊斋志异》是他用几十年的时间写成的,他称这是他的“孤愤之书”。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以谈狐说鬼的形式,揭露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对科举制度和礼教也有所批判,并以同情的笔调描绘了青年男女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着一些宣传忠孝节义的封建伦理观念和迷信色彩。

二、、《聊斋·自志》

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①吟而成癖。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魍魉见笑。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篇。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伙。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睫在眼前,怪有过于飞头之国。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展如之人,得勿向我胡卢耶然五父衢②头,或涉滥听;而三生石③上,颇悟前因。放纵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废者。松悬弧时,先大人梦一病瘠瞿昙④,偏袒入室,药膏如钱,圆粘乳际。寤而松生,果符墨志。且也:少羸多病,长命不犹。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每搔头自念:勿亦面壁人果是吾前身耶?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茫茫六道⑤,何可谓无其理哉!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栏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⑥间乎!

注释:①〔长爪郎〕指唐代诗人李贺。杜牧为他的诗集作序,有“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的评语。 ②〔五父衢〕古道路名,在今山东曲阜。③〔三生石〕相传在杭州天竺寺后山。唐李源与圆观和尚的后身曾相会于此。④〔瞿昙(tán)〕释迦牟尼的姓,这里指僧人。⑤〔六道〕佛教名词。佛教将众生世界分为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六类,轮回相续。⑥〔青林黑塞〕语出杜甫《梦李白》:“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这里是以李、杜的友谊比喻知交。

蒲松龄骂官司

一日,聊斋先生蒲松龄乘渡船外出,同船的除了船夫之外,还有4位乘客:衣冠楚楚的朝廷官员、正当妙龄的卖花女、身背锯斧的木匠和衣衫褴褛的拾粪老农。

船到河心,官员自恃满腹才学,便对大家说:“恕工冒昧地请诸位各依本人身份,用三字同头、三字同旁,对一首七绝,首尾相融贯连锁。”说着,他先开了腔:“三字同头官宦家,三字同旁绫缎纱。若非朝廷官宦家,谁人能穿绫缎纱?”

木匠师傅手扶斧箱,略加思索吟道:“三字同头庙廊库,三字同旁檩椽柱。如若要建庙廊库,怎能离了檩椽柱?”

卖花女一亮双眸,快言快语:“三字同头芙蓉花,三字同旁姑娘娃。若非妙龄姑娘娃,哪个敢讲戴芙蓉花?”

船夫手不停篙,笑着吟出一诗:“三个同头大丈夫,三字同旁江海湖。不是男子大丈夫,何人能识江海湖?”

蒲松龄憎恨世首黑暗,同情百姓疾苦,随口吟道:“三字同头哭骂咒,三字同旁狼狐狗。山野声声哭骂咒,只因世道狼狐狗!”

轮到拾粪老农了,只见他不慌不忙,从容吟道:“三字同旁稻秫稷,三字同头屎尿屁。牲畜吃了稻秫稷,当路排出屎尿屁。”

官员本想炫耀一番自己的官职与文才,不料今日遇到的几位看似卑微,却均非等闲之辈。于是灰溜溜的不再言语了。

1淄川蒲松龄故居电话

淄博韩文学校,淄博市教育局至今批准的民办学校。位于淄博市淄川区,蒲松龄北侧故居。

2淄博蒲松龄故居地址

;聊斋是蒲松龄的名字的研究。后来蒲松龄写了一本童话短篇小说集,他以书房命名,所以他的短篇小说集也叫《聊斋》。

聊斋是蒲松龄的研究名称。在书房里,蒲松龄搭起茶棚,打听一些轶闻,然后对轶闻进行加工润色,记录下来。池被制作(录制),并且差异当然,是为了表明你所记录的是一个轶事。由此诞生。

3临淄蒲松龄故居名胜古迹

聊斋公园淄博元山国家森林公园

1淄博宝山滑雪场淄博玉带湖滑雪场

2蒲松龄聊斋原故居,东周,圆山国家森林公园,圆山,泰山宫殿,庐山森林公园,齐历史博物馆

3齐故城遗址中国古代汽车博物馆淄博博物馆泉河头景区严文江寺姜太公旅游中心蒲松龄书店

4桥陵前景区赵执信纪念馆(袁茵)赵普寺(大佛寺)奎胜公园梓潼山景区文峰山公园

5蒙山风景区淄川乐园博山开元洞梦泉生态旅游风景区临淄足球博物馆

6沂源洞景区沂源九天洞景区沂源汤山景区织女洞森林公园圣佛山怪石峪休闲园

4淄川蒲松龄故居门票多少钱

檀溪山比较适合带小孩!

潭西山旅游区位于山东省中部,距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乡——淄川区太和镇鄂庄与太乙山交汇处东南38公里,属淄博(地级市)。距淄博市55公里,距山东省会济南144公里。

潭西山旅游区:国家AAAA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省重点风景名胜区。

5淄博蒲松龄纪念馆

8月6日下午,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淄博市淄川区参观蒲松龄纪念馆。

莫言说,这不是他第一次来这里。他2004年来过这里一次。

参观过程中,莫言认真听取了工作人员的意见解释。当他听到蒲松龄的介绍他不时会意地点点头,观看蒲松龄等珍贵文物s印章,手炉和砚饶有兴趣。

走进聊斋正房,莫言向蒲松龄致敬唯一的肖像,并赞赏普翁画像上的亲笔题字。

在图书研究展室,莫言关心《聊斋志异》手稿的流通和在后世的出版情况。同时,他对蒲松龄晚年创作的《聊斋志异》非常感兴趣。看到外文版,他问《聊斋志异》翻译了多少种语言。当他得知有20多种不同语言的100多个版本时,他点头表示同意。

出了纪念馆,莫言去了村东的刘权和蒲松龄陵园。感受蒲老师的传奇s故事茶由柳泉。在蒲松龄墓园,莫言向蒲翁鞠躬的墓碑。

回到高密后,莫言写了《聊斋》。

全文如下:

刘权问神仙。

莫言

初秋的一天,邹平和王振雄开车从费县到淄川去看望蒲松龄参观刘权故居和墓地。这是我第二次来这里。当我第一次在沈嘉的金秋来到这里时,陪同我的是著名的法国汉学家、我的许多小说的翻译达德利先生和夫人。转眼十七年过去了,山河依旧,故居更整洁了,我却老了。国内外很多读者和评论家都说我受到了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这一点我一直很坦率地承认,但实际上,对我影响更大的是蒲松龄。在许多文章和演讲中,我都提到刘闲老师给我的深刻启示。我认为外国的影响就像化肥对植物的影响,而民族民间的影响就像根对土壤的影响

《柳泉问仙》这本书,出版了300多年,娱乐了无数读者,丰富了无数心灵,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美好的范本,是当之无愧的民族文化瑰宝。除了《聊斋》,蒲松龄用方言和白话创作的大量俚语歌曲和戏剧也是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其思想和艺术价值必将得到欣赏、研究和重视。年初去淄川的时候,写了一组七言绝句,今天录了一首来结束这篇文章:

了解黎明和大地,

它在秋天失去是一件悲伤的事。

它“我无意谈论狐狸,

笔端引春雷。

辛楚秋是高密人写的。

6淄川蒲松龄纪念馆

《聊斋志异》取名《聊斋》。

聊斋是蒲松龄的研究名称。

所谓的聊天意味着交谈。据说蒲松龄在他住的地方附近搭了一个茶棚。任何进来的人都不会Idon’我不收钱。他捧着一壶茶,坐下来和客人聊天。他问了一些轶事。然后,蒲松龄把自己加工打磨后的这些东西记录下来。蒲松龄s聊斋由此而生。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本名刘闲,别号柳泉居士,人称聊斋老师,自称伊势。富淄川,济南人(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清代杰出作家、短篇小说家。

7淄川蒲松龄故居

写鬼鬼。优于他人;又咬又虐,三分入骨。

这幅对联是郭沫若1962年为蒲松龄写的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

写鬼神:鲁迅《聊斋》:;《中国小说史略》超越细节,展现平凡,让花狐魅力更有人情味,可亲,被人遗忘为异类。《聊斋志异》这个题材的特点是描写鬼狐和花妖。

高人一等:指蒲松龄在小说中塑造的鬼狐形象比人民,还有那个蒲松龄他的写作能力异于常人。

骄虐:贪虐:指贪官污吏。蒲松龄的主题s书《聊斋志异》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和暴政。

入骨三分:习语三分进木是用来形容观点和论点的深刻性,意思是《聊斋志异》对恶势力社会的揭露深入骨髓。

当前位置晨雾还停留在空中。深呼吸,迈出幸福的一步:向幸福进军!

在学校大楼前的小广场上,一群叽叽喳喳鸟已经聚集起来了。他们有时检查自己的准备工作,有时互相交谈交换食物,但无论做什么,脸上的笑容清晰可见。

学生集合排队上车。领队老师陪同我们带着期待的微笑和愉快的心情走上了宽敞的公共汽车。让这辆满载我们欢乐的车,去参观蒲松龄爷爷故居吧!

呜呜——公共汽车唱了一首好歌,行驶在平坦的道路上。我抬手打开窗户,然后呼呼风冲进来,抚摸着我们期待的小脸,抚平我们急躁的心。

一望无际的绿色麦田,交给了远边的蓝天;成排的柏树在风中起舞;清澈的河水一直延伸到远方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和美丽!

穿越隧道,穿越树林就像很多小说写的那样:在经历了无数不同的风景之后,遗址的黎明终于到来了。刚一下车,轻柔的风迎面扑来。我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的香味渗透进鼻腔,让我陶醉。

简单整理一下自己的包,或背,或背;把袖子或裤腿打几下。总之,我们要用自己最好的、最精神的一面去欣赏伟人蒲松龄的故居,他曾经挥洒汗水的地方。

抱着对新材料的好奇和新奇,我们终于走进了蒲松龄中国第一位短篇小说家蒲松龄故居。

在主展馆里,通过绘画、书籍和导游的讲解,我对蒲松龄有了更深的了解,可以概括为平凡中的伟大。

但是当我走进蒲松龄我住了59年的卧室,第一次真正理解,真正体会到伟大这个词!低矮的横梁,老旧的书架,破旧的被褥,老旧的行李箱他们都在默默地向我们讲述着蒲松龄的艰辛的生活。但就是这样艰难的环境,诞生了这样的大师,这样伟大的传奇!

蒲松龄美国小说中充满了鬼狐。伟人,你要逆风而行。你在一个广阔的荒野,一个无处可去的地方。但是,没有梯子,没有翅膀,多少阻碍,多少磕磕绊绊,人们除了保留尸骨、坟墓、传说,别无选择。怎样才能留住肆无忌惮的灵魂?

雪是白色的,谁能读完所有的书?

泽法,我想喝醉!

平凡成就伟大,伟大成就传奇!你用平凡的人生写下了不平凡的人生。

8淄川区蒲松龄故居

淄博在山东中部,东距济南100公里,西距潍坊100公里,都是-

淄博市位于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的交界处。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南临泰山,北依黄河,东临青岛、烟台、威海,西接泉城济南。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2至11831,北纬3556至3718。

淄博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铁路四通八达,公路纵横。国内有吉焦铁路、济南(南)青岛(岛)、滨海(州)博(山)莱(芜)高速公路等15条干线通往全国各地,分别距济南国际机场和青岛国际机场70km和200km。

临淄东部是齐文化旅游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淄中国古代汽车博物馆位于济南至青岛高速公路126公里处。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汽车的研究和考古成果,包括历代古代车马的展示和后世李的车马祭祀,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汽车的辉煌历史和造车技术。

齐国历史博物馆位于齐国旧城旧址上,是中国十大异形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分为12个展厅。通过300多件珍贵文物和大量文献、模型、雕塑等展示手段,生动地展示了齐国的产生、发展、繁荣和衰落的历史。齐景公东周的殉葬坑里埋着600匹战马,显示了齐国的繁荣和贵族的奢侈。

姜太公庙、关中陵寝、晏婴墓、天齐陵等一大批旅游景点构成了齐文化旅游的丰富内涵。中国中部的淄川是聊斋的旅游区。蒲松龄故居。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保持了蒲松龄当年居住时的原貌,反映了蒲松龄的书萧宅萧萧,案件冻结在聊斋。溥建造的聊斋花园后人依托他的故居,有别致新颖的狐仙花园、传说中的印石花园、蒲松龄s满静(现称刘全),还有聊斋宫,里面全是神仙,神仙。

:我我从010到10点10分一直在那里。应该说,它这还不错。有些地方还挺有意思的,尤其是地宫之类的。它这有点有趣。

我个人建议应该去看看。但是现在的票可能很贵。当我去那里的时候,我会有活动。一张票要五元钱,但是。现在一打也不值钱了。

陕西有一个姓安的书生,为人讲义气,性格也颇好,可对钱财却没有什么概念,好挥霍,喜欢放生。

有一次,安生的舅家有丧事。安生前往吊唁。返回时,天已黑,不小心进入了深山老林中。正害怕之间,突然看到远处一箭之地有火光闪烁,安生觉得可能有人家,正好前去问一问。

安生追寻着火光,一直走,半路突然遇到一个拄着拐杖的驼背老头。安生还未说话,那老头便问道:“你是何人,为何会在此?”

安生说自己迷了路,误入此地,看到前方有火光,于是便想借宿,那老头便说:“那可不是什么好去处,你跟我走。我家里的茅草屋虽然不宽敞,但好遮风挡雨。”安生听了非常高兴,于是跟着老头回了家。

安生跟随老头进了茅草屋,这茅草屋只有三间小房,并不宽敞。老头进了房门,叫来自己的老伴,说道:“客人来了,赶忙招呼一下。”又说:“你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进去叫花姑子前来给客人斟酒。”那老妇人进去唤花姑子。

不一会儿,安生看到一个16岁左右的女郎从内房里走出,容貌俏丽,好似天上的仙女,安生看的眼睛都发直了。老头见花姑子出来,忙叫她去烫酒。

西边儿屋的角落有一个煤火炉子,花姑子便在那生起火来,开始给安生烫酒。

安生和老头聊起了天,这才得知,老头今年已经70多岁了,家里并无其他人,只有他和妻子以及一个女儿。这女儿唤作花姑子。安生又忙问道:“花姑子的婆家住在何处?”

老头回答道:“我这姑娘还并未婚配。”安生听了大喜。称赞花姑子漂亮,为人懂事,对她赞不绝口。老头正谦虚着,突然听到西屋内花姑子的叫喊,二人连忙进去看。

原来花姑子将酒烫开了,安生上前帮忙收拾,老头则气得跳脚,大骂道:“承蒙人家夸奖你,你连这点事都做不好,真是羞煞人也。”花姑子被骂得低下了头,眼圈红红的,也不敢说话。

老头又看到煤炉旁是一个用高粱秸扎成的紫姑神,还没完成。老头气不打一处来又说道:“为了这么一个活计,竟然差点耽误了客人喝酒,你真是该死。”

安生见此连忙从旁劝道:“这紫姑神扎的神似,可见姑娘也是一个心灵手巧之人。不碍事,不碍事,酒慢慢烫便好。”随后老头便吩咐花姑子重新给安生烫酒,二人出了西屋。

客厅上,老头和安生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安生此刻心中全是那姑娘的模样,哪还有心思和老头聊天。

就在这时,屋内的老妇人突然喊老头,老头忙向安生告罪,说要进去一下。安生点了点头,示意他不用管自己。只管去忙好了。

老头一进门,安生的心思活泛了起来。便对着西屋说道:“不知姑娘是否有意中人?我自打见了你,就情牵于你身,我想托媒向你求婚,不知姑娘意向如何?”那姑娘不说话,只是不停的在煽动着煤炉火,做烫酒的事。

安生见姑娘不答应。便冲动地跑进了西屋中,又将此话说了一遍,那姑娘惊问:“你怎么进来了?赶紧出去啊,被我爹爹看到不好。”

安生此时仿佛着了魔一样,嘴里不停的念叨着提亲说媒之事。姑娘手足无措,安生见姑娘无动于衷,竟然跪了下来,抱着姑娘的大腿。

姑娘更慌乱了,往后不停的靠,最后靠到了墙边之上,安生站了起来,一把抱住姑娘,姑娘吓得大叫了一声,惊动了内房的老头和老妇人连忙出来看,安生顿觉的脸羞红一片,赶忙放开。

老头问:“怎么了?”那姑娘整理了一下衣服说道:“幸亏有安生来看,不然这酒又烫开了。”

此时的安生已经羞红的脸,对自己刚才所做的事后悔不已,心道:这姑娘真是一个通情达理之人,没有揭穿我刚才的所作所为。

酒烫好后,安生只是胡乱的吃了几口,便说要休息。老头和老妇人连忙为安生铺好了床铺,安生便休息了,可是此时的他哪还有心思睡觉啊,整个人的心全飞到了那姑娘的身上了。

就这样过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安生赶忙告辞离开,回到家后心中仍旧惦念着姑娘,于是便请媒人去老头家提亲,然而媒人到了地方却发现,那地方根本没有人家居住,乃是一处悬崖峭壁,回来将此事告诉了安生,安生心里更加疑惑了。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安生思念着那花姑子,不知不觉得了相思病,整天吃不下睡不着,每天只能喝一两口粥,勉强维持生计,躺在床上甚至连动也不能动。家里人忙前忙后的照顾,可不管请来什么郎中,就是瞧不出安生的病。

这一天,安生的家里人照顾了安生后,全都睡着了,安生一个人在房间内,迷迷糊糊间突然觉得有人在揉捏他,睁眼看竟是花姑子,泪流满面,话都说不出来了。花姑子笑着对他说:“真是个痴心的人啊,怎么变成这样了呢?随后便脱了鞋子,上了他的床铺,用手替他按压着太阳穴。

安生看到花姑子,整个人轻松了不少。此时的安生满眼都是花姑子的模样,都不敢眨眼,生怕眼前人突然消失了。忽然,安生鼻尖嗅到了一股浓烈的麝香味,那香味儿透过他的鼻子进入到四肢百骸,安生闻到这香味便开始出汗,逐渐轻松了不少。

过了一会儿,花姑子对安生说:“你家人颇多,我不便停留,三天后我会再来。”然后从随身的布袋中掏出几块蒸饼,放到安生的枕头下,便向安生告辞离开。

花姑子的到来,让安生的病好了不少,后半夜间,安生出了一身大汗,整个人也能动了。便觉得腹中饥饿,想起花姑子临走前放在枕头下的蒸饼,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安生吃着蒸饼,只觉得以前从来没有吃过如此好吃的东西,不知不觉就吃了两三个,下床倒了些水,喝完后又躺到了床上,想起花姑子临走前说三天后还会再来,内心不禁期盼起来。

三天后,蒸饼也吃完了,想起花姑子今晚就会来,于是安生早早的打发了家人,说自己病已经好了,不用再照顾自己了,又想花姑子可能没办法进来,于是便拔掉了所有房门的门栓。

过了片刻,花姑子果然来了。巧笑倩兮的对他说道:“怎么?不感谢你的医生吗?”

安生听了大喜,忙上前抓住花姑子的手,两个人亲密无间,恩爱到了极点。

过了片刻,花姑子对安生说:“我之所以冒着蒙羞的风险前来和你相见,是因你对我有大恩,但我并不能和你结成伴侣,你还是尽快找一名配偶吧。”

安生沉默了片刻,说道:“我并不知何时对你有大恩,但是我知道,自从遇到你后便喜欢上了你,再也不想和你分开,这一辈子也只爱你一个人。”

花姑子听了心里甜蜜,可随后苦笑道:“我们在一起困难重重,如果你非要在一起,明天和我一起回家吧,这几日我住在村东头的姨娘家,来你家也多有不便。明日傍晚时分,我在村口等你,你和我一起去家里。”

安生听了很高兴,盼望着明天赶紧到来。安生和花姑子躺在一起,只觉得他的身上有一股奇异的香味,煞是好闻,而且花姑子的皮肤也异常柔软,表面有一层细密的毛,便问她用什么熏饰?为何如此好闻,花姑子答道:“我天生如此。”

第二天傍晚,安生收拾了东西,往村口走去,到了村口,果然见花姑子在等自己,便和她一路小跑,前往花姑子的家。

二人来到花姑子家,那老头儿和老妇人见到安生,非常高兴,连忙准备酒菜招待,可是家中并没有什么珍馐,只好将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野菜,即使如此,安生也吃得异常香甜。可不知为何,花姑子却不怎么搭理安生,这让安生很奇怪。

安生吃完饭后,又住在他以前住的那间房中。到了深夜,忽然听到门有响动,去开,原来是花姑子来了,对他说道:“我父母亲一直不睡,这会儿终于歇息下了。我赶忙与你来相见。二人又甜蜜地过了一夜。

事后,花姑子对安生说:“我母亲觉得此地并不好,可能不久后就要搬离了,你我二人以后也很难有相见的机会。”安生听后嚎啕大哭,抱着花姑子不松手,说不想和他分离,花姑子安慰了许久,安生这才不悲伤了。

第二天一早,花姑子和安生未起,门却突然被那老头打开了,老头冲进来大骂道:“你这不知羞耻的丫头,真是败坏我家的门风。”随后拿起东西便要打花姑子,花姑子穿起衣服就往外头跑,安生惊慌失措,不知该往哪里去,只好穿着衣服偷偷的回到家中。

回家之后,安生内心惦念,始终放心不下花姑子。心想着:既然自己对她有恩,他的父母应该不会把我怎么样,不如去看看。说行就行,此时已到深夜,但安生翻身下床收拾行囊,便朝着记忆中的方位摸索而去。

可是山里天黑路远,安生不知不觉便迷了路,正在辨认方向间,忽然觉得前方有火光,便想着那里应该便是花姑子的家吧,于是就摸索着前行,渐渐离火光近了。

又走了片刻,安生终于看到了一座大宅院,但却不是花姑子的家,因为花姑子住的是茅草房屋,这大宅院和花姑子的家天壤之别,于是安生便想着在此地借宿一晚,明日好继续寻找,于是便上前敲门询问。

开门的是一个侍女,听说他在打听花姑子,于是便说:“花姑子的是我亲戚,这里是花姑子的舅舅家,你赶紧进来吧,她正在房内呢。”

安生被招呼进去,坐在大厅里喝着茶,过一会儿,花姑子便来和安生相见了,夫妻二人小别胜新婚,情意绵绵。

花姑子对他说:“安郎走了如此远,肯定乏了,不如我伺候你就寝吧,于是二人便手拉着手就寝。安生和花姑子正亲热之间,忽然闻到一股腥臭之味,正想说话,突然花姑子用舌头舔了他的鼻孔,安生仿佛被针刺了一下,顿时疼痛难忍,想要逃脱,可身体好像被捆住一样,怎么也跑不掉。

安生出门未归,安生家里人派人到山上找寻,听到有人说昨天傍晚时分,曾见过他一个人上了山,好像是赤裸裸的死在了山崖下。亲戚们非常诧异,连忙去寻找,果然在山脚之下发现了安生的尸体。

安生的父母抱着尸体大哭:“我的儿啊,你为何如此苦命。”于是收殓了安生的尸体,拿回去准备埋葬。

安生的葬礼上,安生的父母哭的都快晕厥了过去,这时,突然从门外进来一女子,见到安生的尸体便抱着不停的哭,说道:“天哪,你为何如此糊涂。”

亲戚们皆没见过这女子,父母便问她是何人。那姑娘并未说话,只是说:“七天之内,不要入土。”说完就走了。

众人不知她是谁,听她的话语如此傲慢,不敢反驳,有人小心翼翼的跟着她,可是却一眨眼不见了踪影。便有人说她是神仙,于是便听从了她的指教,没有埋葬安生的尸体。

第二天晚上,那姑娘依旧来到安生的灵堂前大哭,亲戚们发现,安生开始逐渐有了呼吸,到了第七天晚上,安生突然醒了过来,随后挥了挥手让亲戚们出去,

亲戚们出去后,安生对那姑娘说:“害我死的人是你,如今救我活的人也是你,你到底要干什么?”安生说这话时面无表情,冷冷地盯着这姑娘,原来这姑娘就是那花姑子。

花姑子哭着说道:“你那天晚上遇到的人并不是我,而是蛇精假扮,第一次晚上迷路时,看到一箭之外的灯光,其实就是这蛇精的居所,他专靠吸食人的魂魄修行,我这几天,忙前忙后便是下了地府,找到了你的魂魄,你这才能够醒来。”

安生又问:“你为何会为我做这些事?”

花姑子说:“你还记得当年你曾放生过一个獐子吗?那獐子便是我的父亲,我父亲说你对他的大恩大德我们不能忘,我所做的这一切便是为了报恩。”

随后花姑子又说:“你中了那蛇精的毒,如今下体没有知觉,必须要用那蛇精的血做成解药,才可以解毒。”

安生说:“那蛇精道行高深,这辈子恐是没有办法了。”

花姑子说:“我这几日为你奔波,道行损失了十分之七,不然,她根本无法打败我。不过,你是因我而中的毒,我一定会帮你恢复的。”

于是花姑子招了附近的很多猎人和她一同上山去找那蛇精,花姑子和众猎人寻到那蛇精的老巢,花姑子让猎人们在洞外撑开强弓劲弩,她则只身一人去引那蛇精出来。

片刻后,众人只觉得山崩地裂,一个巨大的蟒蛇冲出洞外,紧紧追着在前狂奔的花姑子,那蟒蛇在身后,猎人们见此赶忙放箭,那蛇精身中数箭,不久便毙命了。

花姑子拿到蛇精的血以后,便做成药,喂安生服下,随后对他说:“我近日觉得腹中有胎动,应该是怀了你的孩子,但你我之间缘分已尽,恐怕我以后再也无法服侍你了。不过这孩子我会生下。”

随后向安生告别,一眨眼不见了踪影。安身服下蛇精的血,半年之后终于能够下地走路了。

安生恢复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去那山林之中寻找花姑子,可怎么也没有找到,就在他绝望时,忽然碰到了那个老妇人,那老妇人说:“我女儿让我把孩子交给你,”安生还想说什么,那老妇人一转眼便不见了踪影。

安生打开襁褓发现,里面内酣睡着一个男孩,眉目之间和花姑子颇有些相似,安生将婴儿拿回家抚养长大,一辈子也没有娶过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扩展资料

《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原文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3054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下一篇2023-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