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第内哥罗(黑山)和奥斯曼土耳其是什么关系?

门第内哥罗(黑山)和奥斯曼土耳其是什么关系?,第1张

黑山的先民为伊利里亚人,公元前3世纪时被古罗马征服。罗马帝国衰落以后,伊利里亚落入哥特人之手,后来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又将该地区重新纳入版图。 早期斯拉夫民族自6、7世纪起抵达此地,并且和当地先民融合,建立自己的国家。其中,杜克里亚(Duklja)公国比较接近黑山的版图。该国本为拉西加大公国的附属,但11世纪时独立,并由罗马教皇额我略七世封为王国。杜克里亚于12世纪衰落的同时,拉西加(即后来的塞尔维亚)兴起了新的尼曼雅王朝,杜克里亚又重新成为拉西加的一部分。 在尼曼雅王朝统治下,杜克里亚地区又出现了泽塔公国,14世纪中时泽塔脱离了尼曼亚的控制。15世纪起奥斯曼帝国征服了巴尔干半岛大部分地区,但是泽塔从未被完全征服。 1876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黑山向奥斯曼帝国宣战。并于战后1878年柏林会议中正式被承认为独立国。1910年,黑山大公尼古拉一世正式称王,建立门的内哥罗王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黑山加入了协约国以协助盟友塞尔维亚,随即被奥匈帝国侵略。在前两次入侵中,黑山成功抵御了奥匈帝国的军队,但在1916年1月的第三次入侵中,黑山被奥匈帝国完全占领。尼古拉一世逃亡至意大利、法国。1918年,塞尔维亚等协约国的军队解放黑山。 一战结束后,在塞尔维亚的主导之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联合组成了第一个由南斯拉夫族群联合的国家。同时,塞尔维亚控制下的黑山也召开会议,废除本国国王、禁止国王回国,加入新成立 塞尔维亚 、 克罗地亚 、和 斯洛文尼亚王国 。 1929年,国王亚历山大一世正式将王国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反法西斯议会制宪会议宣布南斯拉夫成立共产政府,由五个民族共组联邦,罢黜君主制。黑山成为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加盟共和国之一 至于黑山为什么未被真正征服,首先,从他的名字就可以有一个直接的认识,黑山,这是中文译成中少数几个非音译的外国名词,他国名的意思就是黑色的山脉,这个地区地形复杂的山地,加上强悍的山地居民,可以使所有的侵略者望而却步,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要征服这块土地需要极大的代价,统治起来更加困难。 黑山和塞尔维亚都是一个民族,就是南斯拉夫人中的塞尔维亚人。所以民族感情决定了他和塞尔维亚的关系,一次大战的时候,黑山战败,在历史上第一次被完全占领,这个事件导致了黑山王室的威信大跌,战后,由于协约国的胜利(黑山和塞尔维亚属于协约国)黑山得以重新独立,但是黑山人罢错了国王,加入了塞尔维亚。 冷战后,前南斯拉夫解体时,黑山公投,95%的黑山人认为,黑山和塞尔维亚应该是国家,但是之后发生了科索沃问题,美国对塞尔维亚狂轰滥炸了好几个月,把一个中等发达的工业国炸成了半农业国家,面对这种情况,黑山为了不被同族兄弟拖累,脱离了塞尔维亚,当时公投时,独派以555%的微弱优势决定终止与塞尔维亚的联邦关系,刚刚超过55%欧盟规定的有效结果票数。而当时的投票受到了美国和欧洲强国的幕后操纵,所以可见,即使在当时困难条件下,绝大多数黑山人还是把民族感情放在首位的。如果对您有帮助,望及时采纳,谢谢!o(∩_∩)o

       奥斯曼土耳其是一个有着非常辉煌历史的国家,若要说起这个国家有什么风俗,有什么特色,那么真的是太多了,足够写成一本书了。不过今天还是要给大家介绍一些的,着重介绍一些当地非常有意思的一些风度和历史。话不多说,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1、早期奥斯曼贵族作风质朴。在土耳其人的祖先刚刚进入小亚细亚半岛的时候,奥斯曼家族一直保持着游牧民族的质朴作风。当时的奥斯曼贵族并不讲究吃穿,他们和普通士兵穿着一样的衣服,吃着一样的饭菜,身边也没有太多的仆人,甚至还要亲自喂养战马。而奥斯曼家族早期的这种质朴作风,也为奥斯曼帝国的崛起打下了基础,因为当时的奥斯曼贵族并不追求享乐,他们追求的是在战场上的胜利。

2、对战马及其的热爱,要求马儿葬礼像人一样。由于出身游牧民族,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士兵非常重视自己的战马,他们视战马为自己的“兄弟”,伤害战马的人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奥斯曼家族的领袖曾规定,杀害战马的罪行和伤害人类的罪行一样严重,并且要求这些马儿去世之后,要像人类一样享有体面的葬礼。

3、奥斯曼帝国宫廷实行“弑亲法”。从帝国的第四任统治者巴耶塞特一世开始,奥斯曼贵族开始实施“弑亲法”,为奥斯曼帝国苏丹在登基之后,会率先杀死自己的兄弟,甚至是兄弟的孩子,以此来防止争权夺位的事情发生。而血腥的弑亲法直到十七世纪初期才被废除,在此前的那段时间里,无数的奥斯曼贵族死于“弑亲法”。

4、实行血贡制度。耶尼切里军团是奥斯曼帝国最精锐的军队之一,这支军队被欧洲人称呼为“苏丹亲兵”,可是这支精锐军队的普通士兵大部分都不是土耳其人。从十四世纪开始,奥斯曼贵族开始实施血贡制度,他们会在被征服的土地(主要是巴尔干半岛)挑选男童,然后进行军事训练,当这些男童长大之后,便会加入大名鼎鼎的耶尼切里军团,成为为苏丹服务的亲兵。

5、对小动物格外的保护。奥斯曼帝国的国都伊斯坦布尔,曾被称呼为“猫之城”,因为在伊斯坦布尔这座古城,生活着许多流浪猫,这些流浪猫一直被当地人悉心照料着。而这些猫的祖先则来自世界各地,古代的船员一直有在船上养猫的习惯,当商船在伊斯坦布尔的港口停靠时,很多猫都会选择逃到陆地上生活,它们在土耳其人为抵达之前就已经居住在君士坦丁堡。除了猫之外,其他小动物也受到了土耳其人的善待,伊斯坦布尔至今仍然生活着许多流浪狗,它们大部分都能和当地人和平相处。在奥斯曼帝国时期,伊斯坦布尔的居民经常会购买一些碎肉来喂食流浪狗,而现在的伊斯坦布尔街头,许多地方都摆放着提供给流浪狗的狗粮和水。

       另外,对奥斯曼帝国比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阅读一本名叫《奥斯曼帝国闲史》的书籍,这本书对奥斯曼帝国的风俗和历史讲解的非常详细和生动。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它在16世纪的时候就开始衰落,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被称为“欧洲的病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作出了加入同盟国的重大决定,而这个决定意味着帝国的灭亡。果然同盟国战败,协约国强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签订了著名的《塞夫尔条约》(详见鄙人编辑的词条),这个条约则使法国托管叙利亚,而英国除保护国埃及外,还获得了美索不达米亚和巴勒斯坦。意大利分得了多德卡尼斯群岛,希腊因其首相韦尼泽洛斯巧妙的外交手腕而获得了爱琴海上的几座岛屿、东色雷斯以及对士麦拿地区的五年管辖权——对士麦拿地区的最后处置将在五年后由公民投票决定。亚美尼亚和汉志王国的独立得到承认。这实际上就是帝国的死刑执行令。停战后,被称为土耳其之父的凯末尔带头反对该条约,要求废除苏丹政权,并和获胜的协约国作斗争,迫使协约国让步,以争取了一个较为有利的条约。1922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解体(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凯末尔领导的年轻的也就是生存至现在的土耳其共和国。

  补充:确切的说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国是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而古老的奥斯曼帝国已经灭亡,苏丹政权被完全废除。所以可以说现在的土耳其并不是改革后的奥斯曼帝国,而是一个新兴的国家。

拜占庭是古希腊时代的一个地名, 位于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出海口

拜占庭原先(公元前约10世纪)是色雷斯人的地盘, 也是由色雷斯人最早建城 色雷斯属于古希腊文明, 位于马其顿东北边, 领导罗马奴隶起义的斯巴达克就来自色雷斯

亚历山大征服希腊后(公元前约300年), 拜占庭就成为马其顿帝国的属地; 亚历山大死后, 帝国崩溃, 拜占庭重新获得独立 至此, 拜占庭一直是一个希腊化的城邦

公元1世纪, 罗马帝国征服了希腊, 拜占庭并入罗马版图

公元330年左右, 罗马君士坦丁大帝的东征, 在拜占庭建立陪都, 改名叫君士坦丁堡 曾遭到哥特人的攻击

大约在公元5世纪, 古罗马分裂, 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划归东罗马帝国, 尔后, 西罗马灭亡; 东罗马帝国则迁都君士坦丁堡, 改叫拜占庭帝国, 并继续存在了1000多年 至此, 拜占庭(君士坦丁堡)是一个拉丁文化为主导的国际化都市 拜占庭的版图主要是巴尔干半岛和塞尔柱人土耳其(蒙古入侵而灭亡), 以及中亚的一部

公元13世纪, 拜占庭帝国日渐息微, 版图缩水了不少, 只剩下色雷斯和土耳其; 而就在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对岸, 帝国的领地内崛起了一个强势的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属于突厥人种, 原居中亚, 信奉伊斯兰教, 逐渐取代原先的塞尔柱人, 逐渐取得土耳其的统治地位, 史称奥斯曼人土耳其

到15世纪, 奥斯曼攻破了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东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随后奥斯曼又征服了整个土耳其, 黑海沿岸, 巴尔干半岛(包括希腊)和多瑙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 直逼奥地利和波兰 帝国的首都也迁往君士坦丁堡(昔日的拜占庭), 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的称呼也一直在欧洲使用), 直至上世纪20年代

20世纪20年代, 奥斯曼帝国灭亡, 土耳其共和国成立, 首都迁往安卡拉 但伊斯坦布尔还叫伊斯坦布尔

明末时期的奥斯曼和欧洲一样进入了全火器时代,甚至骑兵拥有了手枪。。虽然明朝的火器数量也不少,但三眼铳是冷兵器兼容火器而已,射程和准确度要差很多,实战效果远不如奥斯曼的火枪+刺刀的现代化军队的雏形。火炮数量明朝稍为占优,但质量差很远。明朝几乎都是小口径的虎蹲,佛朗机。奥斯曼火炮基本都是类似红夷大炮。因为是全火枪,基本不需要小口径的火炮。清军就算了,清军之所以打赢明军,是因为明军没钱没后勤发挥不了火器的优势,而且三眼铳不伦不类,加上清军有大量的奴军。这样的军队对上全火器的奥斯曼,就是送死。清军的存在只是抹平奥斯曼骑兵的优势。

一战定输赢,9成9明清联军会输,但火器战争是打国力的,生产出来是个人都能战斗,而且火器可以轻易模仿,不存在技术门槛,一旦打输,明朝就会发动作坊大量生产火器,改进三眼铳,从而越打越强。说到底奥斯曼的国力是比不上明朝的。

苏丹亲兵

奥斯曼帝国军队中最有名气的自然是大名鼎鼎的苏丹亲兵(janissaries),也被称为“新军”。其组建方式是从基督教村落里面挑选7到10岁的儿童,送到军营里面进行10年的严格训练而成。理论上不要求他们皈依伊斯兰教,不过多数最终还是成为了伊斯兰教徒。苏丹亲兵是苏丹的私人财产,或者说士兵实际上是奴隶。 在苏丹亲兵出现的最初两个世纪里,他们是苏丹最可靠的军队,对于自己的主人具有无限的忠诚。然而跟历史上其它类似军队一样,随着中央权利的衰落,耶尼切亚军团开始演变成king-makers,就像千年前古罗马的前辈Pretorians一样。 具有严格纪律的耶尼切亚很少有逃亡的现象,阿尔巴尼亚英雄Scanderbeg大概是唯一有名的一个例外。而苏丹亲兵如此忠心耿耿的原因除了10年的军营训练外,巨大的利益回报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早期的苏丹们几乎是习惯性的从苏丹亲兵中挑选各级官员(包括officers,provincial governors,甚至viziers)。统计表明在14,15和16世纪,三分之二的奥斯曼帝国grand viziers来自这些基督教奴隶们。正是这些锦绣前程吸引着亲兵战士们前仆后继地战斗到最后一刻。(注:vizier为伊斯兰国家的一种高官,请教准确翻译)

由于训练有素,苏丹亲兵成为奥斯曼帝国军事机器中最可怕的部队。亲兵团的主体是使用弓箭的轻步兵,当然作为从小训练的战士,他们在肉搏中同样是可畏的对手。然而,在1396年,耶尼切亚军团的规模还很小。在尼科堡战场上,可能只有一支千人左右的力量,对战局无法起到足够的作用。 因为耶尼切亚军团是个颇让人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关于它的兵力笔者想多说几句。一直到1433年,Bertrandon de la Broquiere访问穆拉德二世(Murad II)后在其记载的一个地方提到苏丹亲兵(Janissaries)已经扩大到3000人。不过令人不解的是他在另一处提到苏丹军队唯一的正规步兵“Jehanniceres”有10000兵力,而当时奥斯曼军队值得一提的正规步兵似乎应该就是苏丹亲兵。到Mahomet II的时代,Chalkokondulas指出苏丹亲兵已经有6000到10000人。到了Soliman the Magnificent的统治时期,苏丹亲兵已经发展到12000人并且在该王朝的末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公元1453年围攻君士坦丁堡时苏丹亲兵起了很大作用,之后苏莱曼大帝时期苏丹亲兵还围攻了维也纳。苏莱曼大帝死后苏丹亲兵7次叛乱,最后一次在1826年君士坦丁堡叛乱时终于被镇压。

奥斯曼土耳其人(简称土耳其人)为突厥人的一支,原居中亚,信奉伊斯兰教。13世纪初迁居小亚细亚,副属于鲁姆苏丹国,在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

建立时间: 1299年

灭亡时间: 1922年

1299年,奥斯曼趁塞尔柱罗姆苏丹国分裂,正式宣布独立,称号“加齐”,奠定了奥斯曼国家的雏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3088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下一篇2023-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