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视创记录,豆瓣9.1分,《俗女养成记》为何这么招人喜欢?

收视创记录,豆瓣9.1分,《俗女养成记》为何这么招人喜欢?,第1张

2019年第一季度,整集上映后,比分稳定在91分,横扫颁奖典礼,获得了最佳迷你剧奖、最佳迷你剧女主持人奖、最佳迷你剧导演奖等多项荣誉,它在第二季度恢复了,首映收视率为359%,创下2021年首映收视率的纪录,得分就飙升至91分,几乎所有观众都给予了五星赞誉,这一定是最新的退货俗女养成记第二季,故事的主角被命名为陈嘉玲,正如标题所说,他是一个粗俗的女人,40岁时,他毅然与男友分手,毅然辞去董事长助理一职,回到家乡,重新开始,似乎既自由又容易,事实上很焦虑,不知道将来怎么走。

上一季的故事似乎已经结束了陈嘉玲我的生活步入正轨,有了一个新男朋友和一份新工作,生活总是鸡毛,陈嘉玲我们仍然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生活问题,装修一所新房子并不容易,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考虑妇女是否必须结婚生子,与第一季度一样,这一回报俗女养成记它仍然是一种残忍、温暖和治愈的叙事风格,故事是真实的,欢笑和泪水可以自由切换,真实时空和过去时空两个叙事分支交替展开,展现整个故事,常常让人哭笑不得,在当前的实时和空间中,在过去的时间和空间里,我只上过中国的中小学陈嘉玲用母亲的智慧战斗,母亲离家时偷偷地看电视,快到家时就迅速关掉了,匆忙回到桌子上做作业。

这个身影让所有的观众都有了同样的感受,并大声喊道,同样的场景,同样的童年,妈妈没有上初中,所以她是对的陈嘉玲要求特别严格,这直接导致陈嘉玲变得叛逆,渴望逃跑,回应陈嘉玲是的,是我妈妈噎住了,因为我没有受过任何文化的熏陶,我不想让陈嘉玲经历和你一样的遗憾,所有的严厉和批评都是为了陈嘉玲过更好的生活,在剧集中,有许多与亲情相关的群体形象,比如一家人吃饭时的噪音陈嘉玲睡觉前与奶奶的亲密交谈,被爸爸妈妈在家里胡言乱语的舞蹈抓住的尴尬,还有她的男朋友太紧张以至于吃饭都不敢向她求婚,结果,她的男朋友只是笑了笑,没有留下戒指俗女养成记以过去和现在两个叙事分支交替的形式陈嘉玲年轻的年龄与现在的中年形成对比。

他年轻时父母的爱使他成长为一个坚强的成年人,有勇气面对一系列生活问题,如动手和赤裸裸的言辞,回到家乡,重新开始后,与家人一起生活在充满烟火味道的日子又变成了新的一天陈嘉玲坚强的后盾,让它有勇气展开人生的新篇章,但应该注意的是陈嘉玲有勇气开启人生新篇章,家人的关心只是提升因素的一部分,最大的原因是来自陈嘉玲自我斗争和救赎,陈嘉玲在我看来:年龄不是问题,单身也不是错,与公众的要求和评价相比,他们更关心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志向,但明白陈嘉玲对当前焦虑和困难的审视,虽然我有足够的勇气面对未知的未来,但我仍然有一些胆怯面对它,这使得陈嘉玲角色变得更加真实,故事更加贴近生活。

俗女养成记弟弟没有分手。俗女养成记的弟弟在大结局的时候他的爱情已经获得了父母的认可。俗女养成记主要是主角陈嘉玲,一个永远不像台北女生的台南女生,和台湾十大建设差不多的时间出生,是一个和台湾经济一起成长的女孩。年届39岁的她,没房、没车,也没有老公没小孩,人生第一专长是在快门瞬间眨眼,却不幸丢了特助的工作,当年不惜引发家庭革命也要离开家乡的她,在台北奋斗了近二十年,到头来竟然是一场空。过去一直追求“淑女”的梦想,却在跨入40岁大关的时候,开始认清,其实自己是个“俗女”。

你有没有认真想过,你的人生,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

上着日复一日的班,领着几年没涨过的工资;

谈了几年的男朋友,连续好几个情人节,送了同样的礼物;

20岁时闯荡的梦想,在30岁的发福身材中陨落。

也许,你很困惑:“30岁还一事无成,怎么办?”“我是一个loser吗?”

最近的一部台剧《俗女养成记》,或许给出了答案。

01

“我,40岁,一事无成”

40岁的陈嘉玲,在台北漂泊了20年。

外表光鲜亮丽,脚踩高跟鞋、涂口红、穿职业装。

职位是“董事长特助”,听起来也很高端。

但真相是,她只是老板的“24小时便利店”,随传随到,任劳任怨。

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她一边手拿着验孕棒,一边还要笑着为客户解答问题。

公事对接一下也就罢了,老板的私事她也要管。

例如,叮嘱老板吃药、吃水果,吃完还要拍照发给老板娘。

甚至,还要“伺候”老板小三,带她去看房。

她自嘲自己是老板的“丫鬟兼奴才”,吃喝拉撒都要管。

工作已经这么混账,感情也是一塌糊涂。

和男友同居3年多,不像男女朋友,更像是睡在一起的室友。

好不容易浪漫一次的性生活,却在嘉玲发现来大姨妈时,被迫停止。

扫兴?丧气?

不,俩人的反应竟是“松了一口气”。

因为,可以不用“交功课”,各做各的事情了。

在街头被记者采访:“4年多的感情要怎么保鲜?”

俩人大眼瞪小眼,苦笑着答不出来。

结果被记者嘲笑“已经沦落到老夫老妻的阶段”。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偏偏在这时候,陈嘉玲参加了前男友的婚礼。

以前那个矮矬穷,如今已是高富帅,还娶了一位畅销书作家。

出席婚礼的同学,不是人脉广到认识律师、医生、校长,就是女儿进了有名的私立学校。

一个个都在炫耀自己混得有多风光。

她呢?

没房没车、没老公没小孩,工作不顺利,爱情没激情。

在同学、朋友、父母眼中标榜着“成功”“幸福”的东西,她通通都没有。

02

“我已经变得不像我自己

在前男友的婚礼上,陈嘉玲备受打击,喝得酩酊大醉。

送她离开的同学在背后嘲讽:“20岁喝醉酒是可爱,40岁啊,可怜”。

陈嘉玲不甘心。

为什么大家都成了社会所期待的“成功”模样,而我却什么都没有?

不行,就算这些都没有,起码要有家庭。

于是,当天晚上,她拿着新娘捧花,单膝跪地,向男友求婚。

男友答应了。

陈嘉玲开心得飞起,她终于不是一无所有,她有新的家庭了。

结果,未来的婆婆,开始让她“大改造”。

让她婚后辞掉工作回归家庭,专心当家庭主妇; 给她报了烘焙课、瑜伽课,让她学做饭、学瑜伽;

穿什么样的衣服、婚纱穿哪种款式、新家装修成什么风格,都由婆婆决定。

一切都是婆婆所期待的样子。

可是,这一度让陈嘉玲感到迷茫:“我都要变得不认识我自己了”。

而夹在亲妈和女友之间的男友,最怕这种“婆媳关系”,只会一味地“和稀泥”。

所以,她提出分手。

理由是,她要做自己。

男友不明白,怎么和他结婚,就不是自己了呢?

结婚本来就是要互相配合的啊,那么一点事情就觉得很委屈,你怎么那么自私呢?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陈嘉玲。

小时候,父母很想要你考第一名,你很拼命;

大学毕业,他们想让你考公务员,你乖乖备考;

30岁,他们想让你结婚生子,你频繁相亲。

同样是人,为什么陈嘉玲40岁都可以义无反顾地拒绝。

而我们,只能不断地迎合他们期待的样子?

03

“对不起,让你们失望了”

其实,陈嘉玲不是没有挣扎过。

当老板让她带小三去看房的时候,她恨不得将老板扔给她的口红,在他脸上画N个X。

当婆婆让她辞工作时,脸上笑嘻嘻,心里MMP,还顺便翻了个白眼。

可是,光鲜亮丽的外表,会让大家羡慕,也不想丢了饭碗;40岁还不嫁人,想想都很丢脸。

所以,她一直在忍受。

直到她整夜整夜地失眠,一切都看不到希望,她爆发了。

不再装成淑女的样子,去讨好婆婆;不再对老板毕恭毕敬,辞职走人。

家人知道她的事情后,奶奶整天忙着给她相亲,妈妈帮她找工作。

她很生气:“对,我就是这么没用的人,对不起让你们失望了”。

在她的成长记忆里,自己既不是天才,也不是淑女。

小时候,陈嘉玲的爸妈,也曾“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妈妈到处求人,花了一半的积蓄,给她请最好的钢琴老师,买了最好的钢琴。

就是想让女儿成为钢琴老师,可以在家教小孩弹琴赚钱,不用在外面看人脸色,受人尊敬。

可是,无论陈嘉玲怎么努力,她弹来弹去,都只会一首曲子。

每次搭车去学琴的路上,陈嘉玲都会吐。从生理到心理,全身的细胞,都在抗拒。

更糟糕的是,当他们看见一个3岁小孩,都弹得比陈嘉玲好,更是绝望。

成年后的陈嘉玲觉得,曾经在爸妈心中的宝贝女儿,已经不再宝贝了。

因为,她总是一再地让他们失望,“ 原来,我的不成材,从小时候就注定的” 。

04

“无论你是什么样,我都会爱你

说实话,我很羡慕陈嘉玲。

尽管一事无成,但比起大多数人的怯懦,她很有勇气。

她拥有一个强大的自我,不必成为别人期待的样子。

这种强大的自我,这一份勇气,源于她在爱的包围中长大。

你以为当父母知道,她不能成为钢琴老师,对她完全失望?

并没有。

陈嘉玲从小就像男生一样,房间的衣服、玩具,堆得乱七八糟。

被老师选中去比赛,不是跳舞,不是画画,也不是唱歌,而是拔河。

因为,她力气够大,吃饭都要吃两碗。

奶奶说:“不幸哦,人家拔河排在最后面的,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她还开心成这样”。

爸爸反驳她:“我觉得陈嘉玲这样很健康,很活泼,很可爱啊”。

这份爱,一直守护着成年后的她。

当家人知道她退婚的消息,爸爸丝毫不在意左邻右舍的看法,反而担心女儿被人欺负。

虽然奶奶的嘴,有时候真的很欠揍。但是,她带给嘉玲的,是深深的理解。

以前受时代影响,奶奶一直对她说:“女人要保持贞洁才值钱”、“嫁人不能想得太清楚,想越多越难嫁,越晚嫁就越差”。

可是,去世前,她安慰嘉玲:“现在年代不一样啦,一辈子不结婚的人也很多啦”。

尽管她不理解孙女的做法,却还是试着去理解她,理解这个年代的年轻人。

而在这个家,最能理解和包容的,莫过于妈妈。

陈嘉玲的弟弟是gay,害怕不被人接受,一直隐瞒自己的性取向。

直到奶奶去世后,才宣布出柜。而这在台南的小镇里,是件丢人的事。

我以为,父母会哭天抢地骂他:“我怎么生了个这么不孝的儿子”“我们家没你这样的东西”。

结果,妈妈公然支持他:“这是我们家的事情,跟其他人无关,请不喜欢的人离开我们家”。

陈嘉玲才发现,早在十几年前,妈妈翻看弟弟的日记时,已经知道他的性取向。

一开始,她也害怕,不知道怎么样纠正儿子。

后来,她不停地翻报纸、去书店找书。慢慢地,她才了解,原来这不是病。

最令我感动的,是她说:“无论如何,他都是我儿子,我应该要和他站在一起,不是吗?”

作为妈妈,她希望孩子开心。

她很想告诉他:“其实妈妈都知道,你不是只有一个人而已,不用这么孤单”。

妈妈终于理解了他。

放弃台北的机会,回到台南的陈嘉玲,问妈妈:“我是不是让你很失望?”。

妈妈说:“你不会我就不会,你开心我就开心,你幸福我就幸福”。

  无疑,陈嘉玲和她弟弟,是幸运的。

因为,他们都被家人“看见”与接纳了。

妈妈接纳了陈嘉玲不是自己期待的淑女模样,也接纳了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

这种无条件接纳,是对孩子满满的喜欢。

这种喜欢,与爱不同,它建立在父母的健康自尊之上。

无论孩子美丑胖瘦,无论他智商高低,无论他有钱与否,都发自内心地接纳他。

给予他充分的爱,让他自由探索世界,不必成为被别人塑造的模样。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人,即使他再平凡,也会像插上翅膀的天使,充满自信。

爸爸呢?他没有将奶奶的负面评价,转嫁给陈嘉玲,而是看见她健康活泼的另一面。

因为被看见,爸妈的感受与孩子的感受产生链接。

在这种关系中,我的感受能被父母感受到,并做出积极的回应。

例如,被妈妈理解“你开心我就开心”,被爸爸称赞健康活泼。

所以,陈嘉玲从小便能感受到存在感与安全感。而这样的环境,让她和弟弟拥有健康自我。

他们很爱父母,但他们做事情,首先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而不是服从父母的语言。

所以,陈嘉玲和弟弟最后都没有满足任何人的期待,而是忠于自己的感受。

05

“亲爱的你,谢谢你,我爱你”

我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像陈嘉玲一样,被所有疼爱与包容她的家人接纳。

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够的安全感,做出与陈嘉玲同样的选择。

大多数人,拥有一段不那么愉快的成长经历。

又在社会的浪潮中,被裹挟着、跌跌撞撞地,活成了现在的样子。

你挣扎过、努力过,却似乎始终无法成为,所谓的“社会精英”“别人家的孩子”。

中国人常说“三十而立”,你开始焦虑、害怕。

或许,也曾像陈嘉玲一样,对生活充满愤怒: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一辈子认真念书,努力工作。我人超好的,我会让座给老人家,同事让我团购的时候,我什么东西都买,我每个月都会捐钱给流浪动物。 

我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为什么这个世界对我那么不公平?”

尽管你暂时什么都没有,甚至,你曾被要求按照别人的样子,去塑造自己。

结果,却被压制意志,丢失了自己。

但,我想说的是,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都没关系。

最重要的是,你要思考,怎样接纳那个有点糟糕,却是真实的自己。

如果你不清楚,那么可以试着留意自己的情绪。

当你感觉到有任何的不舒服,留意自己处在怎样的情绪中,是愤怒、悲伤

试着问问自己,“我本来期待的状况是什么样子”、“我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不知道的话,问自己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你想10年后的自己要成为什么样?”

这才是你情绪背后的需求与渴望。

这时候的你,是属于自己的,是自由的,不必理会其他人诸如“你要XXX”的声音。

即使最终没有长成父母期待的样子,但你可以原谅那个不成材的自己,可以跟工作感情生活不如意的自己握手言和,也可以接受自己的普通和平凡。

不管几岁,我们都要永远热爱现在的自己。

所有孩子一开始都是“成为自己的人”。

所以,别急,生命自己会找到出路。

不妨给自己多一点关爱,摸摸小心脏,对它说:“谢谢你,我爱你”。

最后,我想与你分享剧中一段我很喜欢的话:

“你是从几时开始忘记了?忘记了这辈子其实很长,长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来。

你又是从几时开始忘记了?

这辈子其实很短,做梦又醒过来,短得你没时间再去勉强自己,没时间再去讨厌你自己。”

其实,我们根本不知道,到底是命运决定了方向,还是方向决定了命运。

不过,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就算你一无所有,没关系,还有我。

无论何时,我都在。

世界和我爱着你。

今天开始看《俗女养成记》第二季。

看了两集。

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的结构,依旧是现实和童年交替呈现,不过感觉第二季比第一季的穿插频繁了一些,有一点碎。但是整体还好。

女儿和妈妈似乎总是很容易就吵起来。陈嘉玲和妈妈是这样,我和妈妈也是这样。

越是简单琐碎的事情,越是容易吵起来。

吵归吵,陈嘉玲自己的小房子终于装修好了,有模有样的。应该是大部分女生想要的样子吧,简单朴实,但是宽敞明亮,每一件物品都是自己选择的自己喜欢的,每一个角落也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好的。

那是属于一个女人的最温暖的存在,也是安全感的来源。

弟弟被求婚的片段被删减了。略有些不爽。

人到四十,有许多本来遥远的事情也突然近在眼前。比如,衰老。

每个人都不想面对这个事情,尤其是女人。

陈嘉玲不可避免地到了这个年纪,需要面对卵巢早衰的问题。

一瞬间也让我想起《BJ单身日记》第三部——好孕来袭。

诚然男人也有生育黄金期,但是生育这件事情对女性却是格外残酷——无论生与不生。

无论主观还是客观上,都没有所谓的,真正合适的生育时间。往往不是客观原因(金钱、住房、身体、家庭分工等等之类)没准备好,就是主观原因(心态、夫妻乃至整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没准备好。

这个世界也让很多女性对生孩子这件事满心恐惧和拒绝。

但是衰老真的可怕。无论是爸爸突然生病,还是面对比自己小很多的妹妹的体力不支,陈嘉玲一定感受到了时光的残酷。

而当年那个小女孩经历的月经初潮,却还历历在目——有最初时家人的不明就里,也有阿嬷和阿妈,还有爸爸的暖心关爱。陈嘉玲,实在是一个在爱里长大的孩子。

而阿嬷和妈妈,也在看似搞笑的气氛中,道出身为女人的痛与苦。

哪个女孩子不害怕呢。

我曾经也以为月经就是要一直流血的。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有周期的。

一转眼,也到了开始担心是不是就要没有大姨妈,不能生孩子的年龄。

想来第二季的展开会是更加充满了现实意味和矛盾冲突吧。

《被讨厌的勇气》说,人要有不害怕被人讨厌、勇敢做自己的勇气,也要有甘于平凡的勇气。

这周看了一部台剧《俗女养成记》,换作以前,光看这个名字,我就会果断弃之。但这部剧在豆瓣上口碑大爆,评分高达91,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随手翻看几个短评,觉得挺很适合现阶段的自己看,然后就花了两天时间刷了一遍。

这部剧讲述了女主陈嘉玲39岁没房没车没老公没小孩,还丢了工作,一路跌跌撞撞,最后成为一个接受自己的“俗女”,决心不违感受、平凡但真实、普通但理直气壮地往前走的故事。

我仿佛看到了若干年后的自己,但愿那时的我也能像陈嘉玲那样勇敢。

1

一生追求“淑女”,却做回“俗女”

39岁的陈嘉玲在台北奋斗了近20年,没房没车没老公没小孩,一转眼就要40了,一事无成,动弹不得。

和男友同居4年,男友始终没有开口求婚,情侣宛如室友,连性生活都是敷衍。参加前任婚礼后,陈嘉玲趁着酒劲向男友求婚,独立外壳下的她其实也是个想要拥有幸福的小女人。

好不容易决定结婚,从选婚纱到布置新房……所有的一切婆婆都要插手,陈嘉玲连一件婚纱都不能自己拿主意。

平日里自己的穿着不能做主也就算了,婆婆还要求她婚后辞职做家庭主妇。对一个39岁未婚、靠自己从农村走出来的姑娘来说,这无疑是要抛弃掉自己所有的骄傲啊。

陈嘉玲找不到自己了。

生活中一地鸡毛,工作上也是万般不顺,顶着董事长特助的头衔,却干着保姆的活儿。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帮董事长照顾小三,应付老板娘的24小时连环夺命call。

陈嘉玲索性破罐子破摔,辞职!分手!

她说:39岁的自己,已经一无所有。

弟弟来台北载陈嘉玲回台南老家过年,她剪去长发,这一剪彷佛剪断了她“一生追求做一个淑女”和留在台北的执念。

最后,终于和自己,也和原生家庭和解,勇敢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成为了众人口中的“俗女”。

2

家永远是最包容你的地方

老家台南,是陈嘉玲一直想要逃离的地方。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陈嘉玲是那个幸运的人,她有着爱她和无限包容她的家人,她的童年是幸福的。

那个以前总说“婚前是处女,婚后才幸福”的阿嬷,那个因为女儿大龄未婚连饭都不留她吃的阿嬷,放弃了传统思想的灌输,安慰陈嘉玲说:“你们的时代不同了,你们现在没嫁的也很多。”

虽然是农村,陈嘉玲还有一个弟弟,但她家完全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反而对陈嘉玲格外偏爱。

小时候为了送陈嘉玲去学钢琴,爸爸放弃了买车的梦想。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每次来回俩小时送陈嘉玲去老师家,最后却因为陈嘉玲的不喜欢不了了之,学费和买钢琴的钱都打了水漂。

女儿说不结婚就不结婚了,妈妈担心旁人诟病,爸爸却一点责备都没有,只担心女儿被人欺负。

陈嘉玲怕以后老了死在家里没有人发现,很害怕,同性恋的弟弟马上给了姐姐依靠,说以后他给她靠。

陈嘉玲怕自己让妈妈失望,妈妈说:“你不会,我就不会。”

因为有爱和包容,陈嘉玲才有这样的底气“任性”,才能这样肆无忌惮,才能最后面对真实的自我。

她被爱治愈,和自己和解了。

3

俗女真的那么差吗?

起初我看到这个词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好感,直接把它和市侩、拜金等贬义词联系到了一起。看了这部剧,我开始意识到,普通人这一生啊,不就是俗气的嘛,哪有这么多的高雅。

俗女虽不完美,但俗得真实。

陈嘉玲是一个缩影,是远离老家在城市奋斗的你我,梦想有一天在所在的城市站稳脚跟、成家立业。

可当年龄一岁岁增长,你会发现理想跟现实是有差距的。我们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是一个俗人。

或许我们用尽气力,也未能如愿。

成年人的世界是残酷的,你没有成功不代表你不努力。

如果不能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为什么不为了自己而活呢?

写在最后

陈嘉玲放弃了台北的工作,放弃了能让她吃穿不愁的婚姻,放弃了Mark的追求。她回到了台南,搬进了小时候她最怕的鬼屋,她认定这是一种sign。她不想再勉强自己去追求这些飘渺的东西了,她开始重新做回自己,就像Mark说的,她整个人看起来轻松了很多。

她追随内心,跟发小蔡永森走到了一起。

弟弟坦白了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并真正接受了自己。

面对弟弟的性取向,妈妈从开始的惶恐,到后来的心疼和全然接纳。

还有阿嫲,唱歌虽然难听,可是她勇敢追梦,在全家反对下报名参加歌唱比赛,她说这首歌唱的那个人就是她自己。

阿嬷说,她好久没听到自己的名字了,等她死的时候,她想让自己的骨灰撒向大海,自由自在地去做李月英。

《俗女养成记》的作者江鹅说:“生活就是往前争取两步,要折衷退后一步,只要确认自己不要偏离轨道太多,朝着自己想去的方向就行了。”

其实,承认自己不完美没什么大不了的。

人这一生,认认真真地做个自己喜欢的普通人并不丢脸。

就像陈嘉玲说的,

这辈子其实很长,长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来,做梦又可以醒过来。这辈子其实很短,短得你没时间再去勉强自己,没时间再去讨厌你自己。

-End-

 《俗女养成记》陈嘉明是亲生的,他是陈嘉玲的弟弟,和陈嘉玲感情很好,陈嘉玲工作和感情双双失意的时候是陈嘉明先察觉到的,然后将她带回去。陈嘉明也非常勇敢,他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男朋友获得了家人的认可和祝福。

 陈嘉明非常可爱,他和姐姐陈嘉玲的关系很好,虽然姐弟俩有时候会吵吵闹闹的,但一遇见事情他们还是会向着对方。陈嘉明喜欢同性,他原本一直隐瞒着家人,担心他们不同意,但后来陈嘉明勇敢的说了出来,得到了家人的理解。

 他的男朋友也当着陈嘉明家人的面向他求婚,陈嘉明感到非常幸福,陈嘉玲最后留在了台南,还找到了心爱的人,他们一家人其乐融融,虽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但气氛温馨和谐,每个人心里都想着彼此,他们的日子未来也会越过越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3250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下一篇2023-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