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媒正取:即采用传统的结婚方式,举行公开而较隆重的结婚仪式。这种传统的婚嫁习俗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程序完成。
1、选偶:在寻找物色对象时,男女双方家庭都需要相互选择,包括对男女青年本人的选择和对其家庭的选择。
2、求婚:一般由男方家请自家亲友和一位熟悉女方父母的人作媒人,携带一条哈达和一罐青稞酒到女方家正式求婚。
3、订婚:男家接到女家愿意作亲的信号后,积极准备择定吉日举行订婚议式-喝大酒。
4、婚礼:婚礼一般都在农历正月初三或初五、七、十一、十五等日举行,也有选定其他吉日结婚的。
二、自由婚姻:境内传统婚俗中也有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自己作主的婚姻。 传统的离婚处理办法:
1夫妻双方都提出离婚,程序较简单,双方向本措哇和主要亲戚口头提出离婚要求,第一、二次一般被劝阻和说服不能离婚。
2如果男方提出离婚,女方不同意,而且又有孩子时,分几种情况处理:经措哇亲友劝阻无效,就给女方分房产、田地各一半;如果女方还年轻,离婚后想改嫁时,子女留给其父抚养,男孩长大后自己选择当和尚还是当农民,若当农民娶妻后与其父各分家产一半;女孩子不论跟父或跟母,长大后均无家产继承权。 迭部藏族的丧葬习俗各地基本相同,都实行火葬,只是在装尸方法,出殡时间等方面,上、下迭各有不同。出殡时,一般都请活佛卜算时日。
服考期,一般为三年,从死者离世之日起家属子女们除逢七念经,供灯外,七七内男不剃头,又不梳头。 1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而最崇敬的礼节。
2磕头:在寺院及宗教活动中常见僧谷群众向佛像、佛塔、活佛磕头,在祭祀中向祖宗磕头,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向长者磕头。
3鞠躬:遇见活佛、土司、头人和尊贵的长辈,要脱帽四十五度,帽子拿在手里垂低或放在胸前,低头鞠躬。 头饰
县境西部电尕、益哇一带,冬季男女均喜戴狐皮帽,春夏秋三季喜戴礼帽。狐皮帽的制作方法,用料及式样与夏河、卓尼境内藏族相似,礼帽均系从市场上选购的商品毡质礼帽。卡坝、达拉、旺藏、尼傲、多儿等中部一带困气候温和,部分地方男子一般不戴帽,冬季仅以白毛巾或白布顺长折叠成宽约15厘米的长条,绕头缠一圈呈圆柱体戴在头上,以御风寒。桑坝、花园、洛大、腊子口等东部地区的男子头上戴盘巾,即用12-15米长的黑或蓝布顺叠成约9厘米宽的条带,层层缠裹在头上,空出头顶,呈盘型。妇女一般头包黑布怕,用黑布2尺顺叠成四方形盖在头上,并用辨子在帕外缠绕一圈。藏族妇女的传统发式,因地域不同而梳理的发型亦不同。
服装
县境西部男女衣着基本接近夏河一带的藏服。中部卡坝、达拉、尼傲、旺藏一带着装基本相近,男女都穿长袍,多为布质,也有绸缎面料。东部桑坝、花园、腊子口的男子身着大襟短袄,下着白色裤腰的裤子,腰系6厘米宽,两米多长的羊毛纺织的腰带,有黑、白二色。
佩饰
迭部藏族男女都喜欢佩饰,尤其是青年男女每逢喜庆之日更喜欢把金银、珊瑚珠、象牙、玉器等制作各种佩饰,佩带在头、耳朵、脖子、手、胸前、腰部等处,用以打扮自己,显得更加潇洒英俊,袅娜多姿。
历史:
甘南历史悠久。
新石器时代在三河一江流域就有人类开发这块亘古荒原,甘南的羌部逐渐建立自己的部落联盟或依附中原王朝。
秦时部分地方已属临洮管辖。
西汉时,东部属陇西郡、北部属金城郡,设白石、羌道两县。
隋时的临洮郡、桴罕郡、宕昌郡分别管辖今甘南的西北和东南部部分地区。
唐朝初年废郡置州,甘南境内曾为洮州、芳州、迭州的全部和河州、宕州的部分,西北部属吐谷浑、吐蕃的范围。
元代属宣政院管辖,吐蕃等处宣慰司统领。
明代属陕西都司管辖,清乾隆时,州境大部属巩昌府,夏河由循化抚番厅管辖。
1913年废府设道,临潭县属兰山道,西固县(今舟曲县)属渭川道。
1928年建立夏河县、改属甘肃管辖,1937年成立卓尼设治局。
1949年9月~12月,临潭、卓尼、夏河、西固相继解放。
1952年7月设立甘南藏区委员会,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7月1日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
州府设在合作市,是甘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文化:
甘南藏族的风俗习惯是甘南藏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甘南藏族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和心理感情,是藏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藏族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服饰:甘南藏族由于长期生活在气候寒冷的高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喜欢穿用羊皮缝制的藏袍,藏袍宽大肥长、耐磨保暖,白天束带为衣,夜晚解带当被。
藏袍一般样式是领宽,腰肥、袖管长出手面1尺多,下襟长出脚面2—3寸,开右襟。
饮食:安多藏族人家每日3~4餐,有奶茶、油条、糌粑,还有酸奶、肉饺、肉包、面条和手抓羊肉等,调剂花样甚多,以肉食为主。
甘南藏族自治州建筑:甘南藏族的住室有两种。
牧民住的是帐房,农民住的是土木结构的平房。
帐房是牦牛毛加工而成的,均为黑色,结实耐用。
帐篷中间是长形土灶,左右两侧住宿,上席供奉佛像及经典,并陈设用铜、银制成的净水碗和酥油灯。
一般帐篷呈四方形,用8根立柱支撑着,有10数根牛毛绳的一端与篷顶拴结,牵另一端至帐外,拴在约一丈远的木橛上,使得帐篷平展、稳固。
帐篷面积一般为20平方米,顶高17至18米。
顶部正中留一道宽一尺、长丈余可以开合的空隙,打开可以通风、排烟、散热,合盖则能防风雨、保温暖。
行路和运输:甘南藏族主要以牛马为交通工具。
马是 的翅膀,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在藏区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婚姻家庭:一般甘南藏族的未婚男女,恋爱婚姻比较自由,但是正式结婚要聘娶,要双方父母同意。
通婚范围,父系亲族严禁通婚;母系亲族经过几代以后方可通婚。
藏族婚姻恋爱,虽然也讲究门当户对,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一般说来,较为自由。
抢婚是又一种婚姻形式。
男女青年相爱,但女方父母不同意,男方便约好伙伴3—5人,夜间在女方的家门或帐篷柱上悄悄挂上一条哈达,瞒着女方家长把姑娘领走,第二天清晨托媒人到女方家求婚,待女方父母应允后,再举行结婚仪式,这就叫抢婚。
招女婿也是甘南藏区常见的一种婚姻形式。
有一些家庭,在女儿相中对象后,便托媒说亲,经对方父母同意,招为女婿。
赘婿,不论在家庭和社会上,都受到尊重。
丧葬:甘南藏族认为人体是由土、水、火、气4种物质形成的,死后尸体仍要化为4种物质,所以甘南藏族的葬式分为土葬、水葬、火葬、风葬四种,最普遍的是风葬(也叫天葬)。
往来礼俗:甘南地区的藏族,重礼节、讲友谊、热情好客。
见面时伸出双手,掌心向上,笑脸相迎。
尊卑之间礼节极为严格,不能稍事疏忽。
遇婚丧和主要节日互送礼物。
春节前杀牛宰羊,按户分成份子,相互赠送,对贵客则用带羊尾的脊骨肉做成手抓款待,表示格外尊敬。
在家中同席饮酒、喝茶、吃饭,自觉地按年龄排序,长者上坐,如年长者迟到,则全体起立相迎。
禁忌:甘南藏族过去长期受到宗教的束缚,在生活上的禁忌特别多。
有的禁忌属于卫生范围,如禁忌用自己的茶缸、饭碗在水缸内舀水;忌讳对着人面咳嗽等。
有的属于礼貌等道德范畴,如禁忌背对着人,禁忌反手用勺添茶倒水等等。
有的禁忌反映出宗教的影响,认为与生死祸福息息相关,如不用刀宰杀牲畜,忌吃马、驴、骡等圆蹄牲畜的肉,禁食狗、猫、老鹰、麻雀、乌鸦等有爪子动物肉,也不得借用他人的工具、炊具宰杀和煮食这些肉类。
节日:甘南藏族的主要节日有春节、六月会,四月佛月节,五月端午节和十月燃灯节等。
其中最热闹的是春节和六月会。
生产习惯:甘南农区的藏族背土、送粪、春耕、夏耘、秋获等,多由妇女操作。
解放前生产技术落后,生产工具较为原始。
对水、旱、虫、雹等灾害无能为力,一般求之于宗教,-进行念经,煨桑活动。
山地轮歇、作物倒茬等则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畜的适合当地情况的生产经验。
在农业生产中一般都有自然形成的劳动组织形式,如“送粪组”、“耕种组”、“修渠组”、“收割组”等。
甘南可供开发利用的景区景点有7大类33种153处。
详见:甘南藏族自治州。
土族的主食以青稞为主,小麦次之,蔬菜较少,平日爱饮奶茶,而且十分注重饮食卫生,用饭时每人都有固定的碗筷。
土族喜欢饮酒,酒在土族的饮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土族人家几乎都能酿造一种低度青稞酒,现在酿酒已经成为土族地区重要的产业之一。
土族人民有重礼仪的传统,他们忠实守信,尤其尊敬长者,如路遇相识的老人,要下马问候。土族忌吃圆蹄牲畜,如马肉、骡肉、驴肉,忌讳让去过月房的人以及服丧的人和妇女进入土族的寺庙大殿或家庭佛堂内。
土族的婚姻仪式隆重热烈,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父母决定,都得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向女家求婚。
土族是中国人口比较少的民族之一,土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国家在1979年为土族人民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以汉语拼音字母为字母形式的土语文字。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青海的民和、大通两县和甘肃的天祝藏族自治县也比较集中,其余的则散居在青海的乐都、门源、都兰、乌兰、贵德、共和、西宁和甘肃的卓尼、永登、肃南等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