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长沙》每个人的结局是什么?

《战长沙》每个人的结局是什么?,第1张

战长沙每个人的结局:

1、顾清明

这个角色是由霍建华饰演的,他由于参军便和战争有了不解之缘,在故事的最后,他与湘湘相逢于乱世,但是,这样的乱世没有打乱他们的感情,他们也在战争中开出了美丽的爱情之花。

2、胡湘湘

是由杨紫饰演的一个角色,她本是一位大**,后来成为了医院的一名护士,在这个过程中与顾清明结识,他们成为了生死与共的夫妻。

薛君山

任程伟饰演的这一角色,穿上了军装,担任起了保卫国家的重担,虽然充满着微笑,但是故事的最后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展现了男儿本色。

结局描述:

顾清明与湘湘回到长沙胡家,秀秀和表哥还在那里生活。秀秀告诉湘湘,孩子名字叫光华,乳名小满,湘湘想起往日调皮叛逆的小满如今已为人父,目含泪水倍感伤怀。

脱下军装的顾清明决定与家人搬到国外生活,清明劝表哥一起出国。表哥认为长沙百废待新,他和秀秀与毛毛要留下,忘记战争的阴影,努力活下去。湘湘和顾清明回到湘潭为家人祭祀,湘平闻讯赶来,胡家枝叶凋零,看到湘平安然归来,大家对生活也燃起了新的希望。

很难以想象,一向不爱看电视剧的我,在看这部剧时竟然没有一处快进,在完整看完第一遍后,闲时,又打开电视,点播从第一集开始看起……

《战长沙》并不是典型的抗日剧,它更是一部历史正剧。该剧背后的历史令人唏嘘动容,它取材于二战中的“长沙会战”。长沙是中国自春秋战国时代,城址始终未变的古城之一,文化价值难以估量,但在第二次大战中,因日寇的进犯,国民党当局采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烧长沙的计划。但在计划正式实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却让这场火灾变得完全不受控制,最终导致长沙几万人丧生,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也让长沙与斯大林格勒、广岛和长崎一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坏最严重的城市。

片子的开头,是黑白画面加以上旁白,非常厚重的历史沉淀感,让人随着介绍自然地走进那段时光,那段故事,以及走进长沙一户胡姓人家的生活。

胡家本是湘潭一大户人家,因为奶奶和家族大爷爷不和,早年来到长沙生活。奶奶凭着自己的裁缝手艺在长沙站住脚,拉扯大自己的儿子。有了三个子孙,大姐嫁给了长沙的保安队队长,另外两个是一对倍受宠溺、总是闯祸的龙凤双胞胎。片子记录了胡家这一家的欢乐闹腾、逃避战争、誓死抵抗,从普通人家生活的改变愈显战争的残酷,愈加揭示了当时中国人民悲惨的命运。这部剧与别的战争片又不同,它会让人觉得温情。从小人物悲欢离合说起,可以看到在战争年代的亲情爱情友情,以及每一个人的成长变化,都带给我很多的触动与思考。

前几集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在看一部民国偶像剧,剧情的确精彩,但尚未感到战争的残酷,有的更多的是这一大家子的闹腾,温馨的闹腾。然而剧情有序的进行着,危险也在步步逼近。故事的转折就是从“文夕大火”开始,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剧中的人物在迅速成长变化着,每一次的变化都伴随着生命逝去的悲伤。平安的死去,让大姐失去了理智,整个家陷入了悲痛;一身流氓气的好姐夫在战场上打尽最后一颗子弹,死在敌人的黑枪下;有些迂腐的读书人爸爸在被误认为汉奸后,毅然在维和会上唱抗日戏曲被鬼子当场打死;刚正大气的奶奶为了不连累子孙,在屋里上吊而死;不务正业,看似没什么出息的小满在加入民兵后,垂死之际用枪打死日本一名军官……很痛,想想看剧的整个过程,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心里咒骂日本鬼子无数遍,痛恨战争的无情,也感慨自己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年代。

当我回顾这部剧时,有许许多多的情节让我动容。

爱情

剧中,最为浪漫的一对便是顾清明与胡湘湘了。在第一集,两人相遇的那一幕十分打动人心。“人群中一眼看到了你,漠然止步,时空静止,湘湘思忖无措,顾清明玉树临风转身注视,一对壁人,美好的画面。不期然的相遇,短短几秒,竟成了永恒。”看到这段对他们初遇的一段评论,也觉得美极了,让人一见倾心,难以忘怀。

顾清明和湘湘就是一对冤家,他们注定要在一起的,都那么优秀,又都那么骄傲。顾清明是个一心想上前线,却被父亲用权力阻止的贵公子,湘湘是一个成绩优秀,天真无邪的小家碧玉,而战争让他们越走越近。有一句话,很喜欢:“他教她何为国,她教他何为家”。他们两个互相理解,湘湘说,若顾清明去战场,那么她就当个战地护士,若清明留在家中,她就相夫教子。我好喜欢这样的他们,两个人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行,像舒婷的《致橡树》。而有了湘湘后,一心想去前线的清明也开始害怕,害怕湘湘会成为寡妇,是的,这样的情感才是正确的嘛,才会让人觉得真实。

再说说姐夫薛君山和湘君。说实话,从一开始,我就很喜欢君山姐夫,他特别的接地气儿。姐夫他一身流氓气,是个孤儿,十二三岁就出来闯荡,是长沙城的保安队队长。姐夫长得牛高马大,利用自己职务方便也是干了许多小坏事,他穿着保安制服收着保护费,有空就发战争财,战争年代其他人家都越过越艰辛,但他却可以把胡家一大家子照顾的安安稳稳的,让他们住好的,吃好的。但是,这个长沙城鼎鼎大名的“地头蛇”,在关键时候,方显男儿本色。小节有亏,不输大义的姐夫在“文夕大火”时,感动了无数的观众。在大火中,所有人都在外逃,而薛君山说:“收了人家的保护费,这个时候就是要保护人家啊!”于是,他带着手下冲进大火中,救出一个又一个受难的百姓,整整救了一夜,最后被埋在废墟下三天三夜。对内,姐夫疼妻顾家,对外薛队长泼辣狠张,只想说,任程伟真的把这个角色演活了。

姐夫和姐姐的爱情并没有多浪漫,湘君是薛君山用手段抢来的,也许是因为这样,他总是害怕失去,所以才对湘君如此疼爱,因为爱她,所以对她的家人也好。在动乱的年代,胡家一大家子才可以过得如此热闹。他和老丈人互相看不起,但还是为老丈人准备了一屋的好酒;小姨子湘湘调皮捣蛋,但他还是会费心为她找个好人家,才可以让她十指不沾阳春水,可以用洋货用雪花膏;小叔子湘江可以无忧无虑长大,因为有姐夫,不需要去想作为一个男人,该怎样变得成熟,该怎样养活一大家子,姐夫已经搞定了一切……我相信,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爱湘君,才能爱屋及乌。湘君也是深爱君山的,她是一个像水一样的女人,她的爱深沉厚重,我知道,君山一定是可以感受到的,因为爱有了回应,才能够更加无怨无悔。

亲情

《战长沙》中的亲情,因为战争的缘故,显得更加的温情。

有几处非常打动我。前期,姐夫因为大火的缘故被抓入狱,胡家一大家子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救他出来。骄傲的湘湘去找了顾清明,自尊心那么强的她放下尊严,想要用自己来换姐夫的自由;湘君带着儿子平安每天在狱前守候,想要让君山第一时间看到他们母子俩;奶奶带着一家子在外施粥救助灾民,想为君山积德行善。这一家人,他们都认为姐夫君山的钱来路不正,但到最后,姐夫不在了,他们才明白,姐夫一人养活这一大家子是多么的不容易,姐夫就像一颗大树,守护着这个家。剧中有一个场景,姐夫在战争中死去时,岳父对着家中的那棵枯萎的大树说:“好好的树,怎么就枯死了呢!”这象征着家中的大树死了,姐夫这棵大树的离去让家中失去了依靠。对,姐夫,这个人物,让我流了很多的眼泪,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得依然是这个家。临死前,他倒在顾清明的怀中,最先说出:“湘湘。”是的,他要替湘湘抓住顾清明这棵大树,如此才能保住这个家。然后他最后叫了“湘君”,再见了,我的妻,今生永别了!

这让我想起林觉民的《与妻书》: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一恸!

除了胡家,还有顾家。当清明在前线看多生死离别,他终于明白了父亲的害怕,主动给父亲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一切平安。那一刻,清明也长大了,他不再一味地想要在战场上求牺牲,他也开始担心家中的老父亲。

还有我们的那个双胞胎小满,虽然他很不懂事,但他一直守护着湘湘。当家中其他亲人全都死去了,他与湘湘相遇时,却强忍中内心的悲痛,告诉湘湘家中一切都好。其实湘湘怎么可能感受不到,只是她不敢问得太详细,她也怕。小满是剧中变化最大的一个,年少时那样的无知,到后来变得勇敢,有错不可怕,只要继续前行能做正确的选择。

亲情,无论何时,都是生命当中的港湾。

友情

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这样的感情浓烈深刻。

薛君山和顾清明的友情,是在战场上才开始慢慢发酵。也许男人的友情和女人不同,他们的友情更有一种敬重的味道,因为敬重,所以,顾清明会不顾危险,去救薛君山,所以,也会为了他守好这个家。

还有薛君山和小弟。小弟是一个非常衷心的下属,他一心对大哥好,也对大哥的家人好。薛君山最后一战时,他让小弟带着他的家书离开,这是对小弟的信任。他知道,小弟若平安归去,定会照看好他的家人。

还有顾清明和小穆,总觉得小穆也算是他和湘湘的红娘。然而,战争年代的友情,总是让人感到心疼,你看着自己的好兄弟死在敌人的枪下,那是怎样的悲痛啊!无论怎样来讲,一切都是战争惹得祸。

最后,八年抗战胜利了,我没有从剧中感受到欣喜,可能,大家都疲惫了。他们都失去了自己的家,自己最亲爱的人,没有真正的胜利,因为战争就是会带来悲痛。

因为这部剧,我突然间觉得很感恩,纵然我的生活也有很多很多的不如意,可是我生活在了一个和平的年代。油然而生出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幸好我的祖国强大了。战争,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灭顶之灾。

好了,我还在抱怨个啥,我应该感到满足,这是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不用惶惶不可终日,有好吃的,好玩的,也接受着好的教育。我有时候也会觉得生活有些不公平,那是因为总是看着自己并未得到的东西,但是,在看了这部剧以后,我开始在思考,也许,我能付出什么,会比我能得到什么更重要!

这是我第一次写电视剧剧评,我觉得挺难的,想要表达一些自己的情感与想法,才发现,自己肚子里的货实在是太少。但是,我喜欢这部剧,所以我想要留下一些自己的印记。

1938年的十月,日本攻陷武汉后一路南下,长沙危在旦夕。

长沙城里有姑娘的人家都张罗着把姑娘嫁到外省避难,茶园巷的胡家也不例外。

胡家的女婿薛君山(保安处大队长)给胡家的二女儿胡湘湘找了个好人家——顾清明(国民政府大员独生子),可胡湘湘不愿意,让她的龙凤胎弟弟胡小满帮着她逃婚,却被薛君山给抓了回去。

这一抓,就拉开了顾清明和胡湘湘的爱情之路。

胡湘湘惹了顾清明,还去偷城防的石灰,当然胡湘湘的双胞胎弟弟也参与了,那个时候偷石灰的都是小孩,也不好管,事情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顾清明借着胡湘湘来了个杀鸡儆猴,让胡湘湘老实了不少。

这之间胡家人给胡湘湘换了个相亲对象——盛承志(长沙城里也算是家大业大),胡湘湘内心是不喜欢的,可谁知盛承志早就对胡湘湘有爱慕之情,非要取胡湘湘为妻,胡湘湘很无奈,开始和盛承志交往,其实内心很是不愿意。

而此时上边却发布了火烧长沙城的焦土政策,(也就是历史上的文夕大火)由于指挥失当,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无数的人死了,盛承志也死了。

而此时的薛君山救了一夜的火被埋在废墟里,被认定为是纵火犯抓了起来。

胡家人都着急没有办法,顾清明是看见薛君山拿着救火工具的人,胡湘湘去找顾清明帮忙,说如果她能救出姐夫薛君山,就把自己给顾清明,顾清明让他回家等消息,因为顾清明的禀告,薛君山被放了出来,一家人的心也放下了。

之后胡湘湘和胡小满回了湘潭老家,却被大爷爷逼婚,逃跑时不幸踩了地雷,幸好遇见了顾清明,顾清明小心翼翼的排雷,胡湘湘看着他为了自己差点没没命,激动的扑倒顾清明怀里。

湘潭老家大爷爷的家里因为鬼子一连失去了两个孙子,悲痛不已,可最后一个孙子湘平也一心参军杀敌,大爷爷拜托顾清明给胡家留个根,顾清明通过父亲的关系让胡湘平去了中央航校学习。

胡湘湘和胡小满也因此决定为抗日出一份力量,胡湘湘去学了护士,小满为了支撑这个家没有去参军,留在医院帮忙照顾伤员。

大战将至,顾清明一心想留在前线,却被薛君山调虎离山的支走了,敌军大火猛攻,伤忙惨重,薛君山幸运的没有死。,却也困在日本人阵地上。

逃命出来的薛君山因为与老婆胡湘君的误会,害死了他们的孩子——平安。胡湘君因此精神不正常了,也不能再生育了。

薛君山不想断了后,也不想再娶,分别找到胡湘湘和顾清明说,你们有了孩子希望能过继一个给我。胡湘湘和顾清明都答应了,两人的关系总算是确认了。

顾清明在与鬼子的对抗中受了伤,湘湘把他接到自己家里修养,在胡家人无微不至的照料中,很快就康复了。这之间两人彼此确定了心意,关系更近了一步。

金盆岭一站,薛君山牺牲了,顾清明也受了重伤,不久顾清明的姐姐来到长沙,希望湘湘和清明能完婚,就这样在医院里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胡湘湘和顾清明正式成为夫妻。

日军的飞机开始轰炸长沙城,胡湘君所在的福利院被夷为平地,胡湘君保护孩子撤离后不知所踪,小满的烟厂也被烧毁,湘湘的奶奶和妈妈身体每况愈下,胡湘湘在湘潭老家产下一子。

家里人因为胡湘君的失踪整天提心吊胆的,没几天湘湘表哥刘明翰找到了胡湘君的尸体。

鬼子占领长沙后开始进攻湘潭。

顾家见长沙不能再留,便让顾清明的姐姐来接走湘湘一家人,可一家人都不愿意走,只让小满跟着湘湘一起回重庆,小满认为自己应该留下来照顾家人,便留在了长沙。

长沙城里成了汉奸小黑为了娶胡家的秀秀,拉胡家下水,推荐胡长宁(胡湘湘和胡小满的父亲)当长沙的市长。

胡小满一直喜欢的金凤刺杀了一名高级军官牺牲了。胡小满悲痛万分把金凤给埋葬了,回家后得知父亲去日本人那参加会议,拼命的追赶,胡长宁誓死不愿做汉奸,在会上把日本人羞辱痛骂了一顿,胡小满赶到眼睁睁的看着父亲被残忍的杀害,回到家后发现妈妈已经断了气,奶奶不愿受辱上吊自杀了。

顾清明所在的第十军在衡阳战败,收容的军队在郴州,小满觉得湘湘可能会在那里,一路跑到了郴州,和湘湘相遇了,小满骗湘湘家里一切都好,他要娶秀秀了。

小满不告而别,顾清明带着湘湘回了重庆。

老家湘潭进了鬼子,大爷爷死了,水兰也死了,小满和汪胡子联合到了一起打鬼子。

小满死了,汪胡子也死了,许多人都死了。

整个胡家就剩下表妹秀秀,表哥刘明翰和收养的孤儿毛毛了。

胡湘湘知道了这件事,悲痛欲绝,亲人的影像在她眼前一边一边闪过。

抗日战争胜利了,胡湘湘回到了长沙,湘潭老家扫墓。秀秀传承了奶奶和姑妈的手艺,依旧开着胡家裁缝铺,让人高兴的是秀秀怀了小满的孩子,小名也叫小满。

《战长沙》:小视角大时代

霍建华的历史正剧,童星杨紫的转型之作、毕业献礼,三十岁的霍建华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杨紫二人担纲男女主的年龄落差……在《战长沙》宣传中,这些话题点都成了很好的噱头。不得不说,起初看这部剧的心态就是抗战神剧什么的都无所谓,毕竟颜值高,大不了当成偶像剧看啊。

但是追完全剧,讲真,惊喜很多。反而像是这些偏娱乐化的宣传掩盖了《战长沙》本身的历史内涵。

《战长沙》虽然不能像一部纪录片一样完整真实得记录历史、重现历史,但它以小见大,把一个家族的生活放在巨大的历史真实下展示出长沙会战前后的社会风貌。

人们对于历史题材的剧最大的短板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与过分追求宏大而忽略细节,另一种是极尽娱乐戏谑,造成大批神剧雷剧。 《战长沙》避开了这两个误区,既有良好的戏剧张力又有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难怪在抗日神剧频出的当下电视剧现状下《战长沙》能脱颖而出,与《亮剑》媲美。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编剧与主创人员的历史背景。

剧版《战长沙》改编自 却却 的小说。早在电视剧和大家见面之前,小说版《战长沙》已经在众多读者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战长沙》是却却开始有意识的往剧本方面的发展的一部小说,04年构思,07年成稿。这部作品也如却却期待中那样被制片方挖掘并拍摄成为我们见到的《战长沙》。

却却一直字进行口述史的研究。2004年起入驻晋江文学长期专注于民国时期言情文学。而在却却小说的背后一直都有一种历史情节。这与却却来自于湖南有关。

创作《战长沙》的契机,是却却奶奶的过世,却却希望写一点什么来纪年他。正史只有大事件大脉络,忽略了平凡人的感受。而人们所真正关心的其实是像却却奶奶一样的普罗大众的生活状态和心情感受。而《战长沙》很好的实现了这一点。

故事发生在长沙会战时期的长沙。胡湘湘(杨紫饰)是家里的双胞胎之一,长得可爱会卖萌,和弟弟胡小满是家里的宝贝。战争开始前,俩人就是长沙城里的混世魔王,无忧无虑。姐夫薛君山本来就是个小霸王,爱上了双胞胎的姐姐,以一己之力护住全家老小。

风云突变,一场大火烧死了长沙城三千多百姓。这一幕改编自1938年11月12日深夜的文夕大火,是蒋介石“焦土政策”的牺牲品。

这场大火,烧出了战争的开端,也成为全剧的一个重要节点,推动了主人公的命运发展。国破家亡,胡湘湘终于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大**了,开始把在护士学校学的知识投入实践,成为战地护士,拯救伤员。而男主顾清明(霍建华饰)出身高贵,家中独子,父亲位高权重,不允许顾清明上战场。但顾清明一心上前线。在战争中被部下护着屡次出生入死。二人在大变故面前也算是殊途同归。剧中胡家一众人物的生活状态就不一一赘述了。

很多人都在问顾清明和胡湘湘是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其实现实远远比虚构残酷。

首先我们来讲一下备受关注的男主——顾清明。

编剧却却曾经在微博上给出一个答案——顾清明没有一个具体的人物原型。湖州南浔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编剧综合这些豪门巨贾,特别是刘、张、庞、顾四家的背景,综合为一个江南顾家。这就是顾清明的角色来源了。

剧中胡家有一个女婿,也就是女主胡湘湘的姐夫薛君山。 薛君山是当地的霸王龙,但对家人却格外好。老丈人是一些书生,看不惯女婿为虎作伥的样子总是一副很鄙视的态度,但薛君山不介意,依然以一己之力护全家周全。文夕大火之夜,薛君山冒着生命危险就出很多人。用剧中的话说,“咱们平时收了他们的保护费就是在需要的时候要保护他们,现在就是需要的时候”。饰演薛君山的演员是个抗战剧中的老面孔,人高马大,更与剧中人物设定中对家人的柔情相衬。而薛君山的人物形象正是取材于沈从文等湖湘人物口述史。

文夕大火后,薛君山让妻子胡湘君带襁褓中的儿子平安回家乡认祖归宗,但在路途中遇到了日本人,为了不让孩子的哭声引来日军,湘君把孩子死死的捂在怀里。这件事情原型来自作者却却的一个洞庭湖边额亲戚的亲身经历。正是平凡人的事,才让整部剧更加真切。

胡家一直收养着一个女孩,叫秀秀。虽然没有完全的人物原型,但秀秀的经历在历史上是可考的。1937年11月24日,日军轰炸长沙火车东站,死伤百余人,秀秀的家人就死于这次轰炸中。从此秀秀失去亲人,只有一个远在日本留学的哥哥,所以被胡家收养。

《战长沙》所面对的题材是八年抗战中中日双方投入兵力最多,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长沙会战,这也是首次以电视剧的形式来展示长沙会战这一历史事件。《战长沙》以一个巧妙的切入点,从长沙一户普通人家为孙女张罗婚事讲起,避开了劳师动众的战场,但丝毫无损其感染力度。

严格意义上讲,《战长沙》并没有把这种厚重的历史题材主旋律化,也没有不适当的偏娱乐化倾向,而是在严谨大气的风格之下把历史背景中的百姓生活全貌展现出来。

全剧最突出的历史事件是蒋介石焦土政策的牺牲品——文夕大火。 这一事件是经过考证,与历史相吻合的。

剧中的提到的一个核心地点——天心阁。天心阁是古城长沙的标志,在城东南,全城地势最高处,是文夕大火的幸存者,至今仍然固守长沙。

剧中女主胡湘湘和好友金凤就读于湘雅学校,在历史上也是可以考证的。1906年,美国人胡美创办了湖南第一所西医医院——雅礼医院。1914年,胡美和颜福庆创办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直至1927年回美国。

全剧的最后几集讲述了坚守孤城47天的 衡阳保卫战 ,较为真实的展现了当年的悲壮场景。曹华庭率部突围找援军未果,又杀回衡阳与第十军战士同生共死:方先觉在弹尽粮绝后与日本签订停火协议,在自杀时被副官夺枪等场景都与历史相符。

有血有泪有爱有恨的一段历史里,有人献出生命,有人空留回忆,一部三十集的电视剧看过之后只觉恍若隔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英雄,没有什么枪林弹雨的旷世奇情,只是一段真情故事,惟愿那段实实在在的沉痛历史永不再回来。

从历史真实的角度来看,《战长沙》或许无法还原全貌。但从传播意义上讲,一部有血有肉有生活的历史题材能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播出之初,新华网曾给出《战长沙》一个评价:“历史偶像言情正剧”。这个评价相对客观了。其实很大程度上讲,《战长沙》也为中国历史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立足真实,刻画生活,才是历史正剧发挥最优作用的王道。

战长沙,第一次看是在中央八套,七点开始放,一晚上四集 一共三十二集,八天就放完了,正好是第一天开始放的时候我爸打开了电视机,我正好坐在电视剧前面,一切都正好,然后天天追剧,之后隔一段时间在网上看一遍,最后下了全集在电脑里,现在是搜狐视频在播,已经看了好几遍了,每次看到后面都会哭的眼睛肿的不成样子,总之就是那么好看。就因为战长沙成了杨紫的铁粉,虽然一直也很喜欢她,以至于那段时间我都觉得霍建华很帅,所以现在我对整部剧里所有的演员都有一种好感,是真的不可言说的一部好剧。

孔笙作为国产电视剧导演中的金字招牌,目前共导演了15部作品,基本个个都为精品。

最差评分没有跌出过8分,而最好的作品《父母爱情》,豆瓣评分高达93分。

但是在他的所有作品里,有一部却备受争议,那就是《战长沙》。

很多人不明白,一部披着抗日战争剧外壳的偶像剧,是怎样拿到92的高分的呢?

《战长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战争剧,虽然有不少的战争场面。

但整部剧的切入点却放在了长沙城内大户人家胡家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起起伏伏。

战争带来的打击,家庭的抵抗以及最后家庭的重生,都被用非常扎实的**语言实实在在地进行了重现。

这样一个特殊的切入点,将重点放在普通人民百姓在战争中的悲欢,却给了观众比战争中打打杀杀血流成河的场面更真实的体会,更具共情力。

另外,现在的战争剧,很容易进入到两个误区:不然歌颂祖国歌颂党,人物们不顾个人只为民族大义;

不然将抗日队伍过度英雄化,其中就有了“手撕鬼子”的场景。

《战长沙》贵在真实。

男儿拿起枪,可能并不是为了什么英雄梦,而是希望能够让家园不被炮火袭击。

男儿冲上战场,可能并不是为了洒热血,而是希望能够在战争结束后回到自己温馨的家。

面对战争,有人惊慌,有人懦弱,有人直面,有人抗拒。

这部剧真实地揭露了战争中的人间百态,不刻意去编造或掩盖一些可能丑陋的真实,有着一种难得的成熟大气。

最后,演员的表演也可圈可点,最开始知道是霍建华与杨紫主演时还觉得挺疑惑。

看完下来发现,他俩的确是这个角色最适合的演员。

所以,《战长沙》可以获得92的高分,实至名归,是一部真正引发人思考的好剧。

我要是《战长沙》是我看过最好的抗日片。肯定有很多人不同意,会说《亮剑》等经典抗日片。但是我觉得这完全不是一种类型,《亮剑》更多的是前线的炮火连天,而《战长沙》是更多的是战场后面的普通百姓。

他很少有战火连天的场面,他更多的是一家人每顿饭人越来越少而提现的战争的残酷。

我想如果是在战争年代,我们普通大众应该没有啥要中华之崛起的伟大心愿,唯一的心意应该就像《战长沙》中一样,或者,全家人都活着。这就是我最感动,也是觉得他提现的世界观最好的地方。

再要说说这部剧演员演技真的好棒,杨紫当时才19岁,把一个女孩到女人,到母亲,再到全家都死的悲伤演绎的淋漓至尽。

尤其她知道全家都死了那一段,真的演的太好了。这部剧真的看后回味无穷,但不敢看第二遍,太难过了。

最后附上我家湘湘的照片。

《战长沙》看了好几遍,全剧30集,里头每个人物都很丰满,并不仅仅局限于男女主。

男主顾清明,家世显赫,父亲从商,政治地位在重庆的属于前几位,甚至可以和老蒋直接说话,却留不住一心想报国的独苗儿子,只能通过权势把控前线,不让儿子上战场。

顾清明在这个背景下来到长沙,他虽然是公子哥,却没有世家子弟的纨绔之气,只想一心上战场。

1938年武汉沦陷,下个城市就是长沙,长沙马上就是前线城市,长沙的姑娘都往大后方(云南,四川,重庆)嫁。

这时候女主胡湘湘家里人替她安排相亲,相亲对象就是顾清明,俩人闹出啼笑皆非的事,俩人却还没有感情。

这时候胡家一家人还其乐融融,可随着日本人继续南下,这种其乐融融感没了。

长沙文夕大火就是后面悲剧的爆发点,国民党因误,报导致文夕大火的发生,长沙90%的房屋被烧,胡湘湘的未婚夫,一个小学弟死在了大火当中,姐夫救火被当作纵火被捕。

女主胡湘湘从这时候开始变化了,救出了姐夫,姐夫上了前线,胡湘湘和小满去了湘潭老家,收到了国民党军官堂哥的死讯,又接着眼睁睁的看着堂弟死在日本刀下,全剧的基调开始由温馨转为战火中的悲剧。

接着因为姐夫误会大姐,要把大姐送回乡下老家,却在半道上遇到日本人,躲避时怕儿子平安出声,活生生把平安捂死,因为受刺激,肚子里的孩子也流掉了,大姐受刺激疯了!

日本人不再是几百里外,而就是在长沙城外,战火随时烧到长沙,姐夫在前线身亡,胡家一家的大树倒了。

胡湘湘和顾清明成亲,被接去大后方重庆,这时前线的顾清明和国民党师长方先觉守不住了,老蒋的援兵迟迟不到,方先觉为了手下士兵,向日本人投降,顾清明被捕!

就是这样一个家世显赫的少爷,在战争面前也无计可施,重庆方面还把这些过错归结于前线将领,最后是顾家派人才把顾清明救出来。

与此同时,随着长沙沦陷,胡家也散了,姐夫战死,姐姐为了救孤儿院孩子,引开日本兵,投湘江而死,小满喜欢的姑娘护士金凤(南京逃过来的),为了替家人报仇,杀了一个日本佐官,她也死了。

日本人觉得胡家父亲威望高,让他当维持会长,兄弟,侄子,女婿都是死于日本人之手,岳老子当然不想当,可没办法,出门那天穿上老母亲做的衣裳,胡家奶奶话里话外都是死志,胡母已经病重,就在弥留之际,胡父出了门,遇到几个小孩,骂他汉奸,胡父笑了笑,依旧撑着伞背脊挺直的往会议厅走,上台说话,痛骂了日本人,小满赶过来,连父亲的尸体都没能收,却遇到了投靠日本人,被曾经的好朋友小黑追杀,匆忙逃回家。

却发现奶奶上吊死了,母亲病死在床上,慌乱间杀了汉奸小黑,却没有时间替父母,奶奶收尸,就仓皇逃出长沙城。

表哥拖着一胡家一家的尸骨回了湘潭老家,大爷看着曾经弟妹,侄子尸体痛不欲生。

小满和表妹秀秀结了婚,可湘潭也不安全了。

日本人看上胡家祖宅的粮食,大爷望着满祠堂因为抗日而死的晚辈排位坐化死了,长沙的家没了,湘潭的老家也没了。

小满准备参加当地的抗日游击队,临走时见了姐姐胡湘湘一面,这时候胡家的人已经全没了,就剩他们俩就,湘湘却不知道。

最后小满和日本人同归于尽,偌大的一个胡家,只剩湘湘和一个飞行员的堂哥……

这时候的杨紫才19岁,却能将前期一个养尊处优的大**,和后期家破人亡的妇人演得玲离尽致。

最后得知家族人全死了,杨紫哭戏那段,无声处理的哭戏,没有一丝一毫的哭声的哭戏,却胜过有声,那种天塌下来的绝望,简直可以人感到撕心裂肺的疼痛。

讲的就是四次长沙会战中间的事,从1938年-1944年,长沙终究没守住,弹幕上说,还有一年呀,抗战就要胜利了,再坚持一年,可长沙没坚持住,1944年长沙城破。

从10多集开始,基本是哭着看完的,胡家一家太惨了,可这不就是生活在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真实写照么?富裕人家尚且如此,那些普通百姓,贫苦人家呢?岂不是过得更惨?

全剧角色都很重要,就是一个小小的配角,也在剧中占了很大成分,并不像那些唯男女主论,全剧都是男女主在谈恋爱,《战长沙》应该是我看过最好的年代战争片,里头打仗的场面不多,可就是能让人感到战争二字的含义!!

9分以上的评论绝对担得起,只有看过才知道其中的好,一句话,前期有多温馨 搞笑 ,后期就有多虐,虐到你泪流不止,心肝打颤,最后连导演都上场客串死了的一个人,都说孔笙狠到连自己都杀。。。

这部剧的薛君山实在太出彩了,霸气无赖又有情有义,其他人跟他一比索然无味!

霍建华形象是帅的,只是一开口就忍不住出戏,不能后期给配个音么!另外人设上不够有性格,跟薛姐夫相比实在太寻常。

杨紫本来挺漂亮的小姑娘,化妆师不能用点心么!剧里一直说湘湘有能力能成事啥啥的,直到薛君山战死我弃剧为止,一直没看出来湘湘能耐在哪儿,闯祸倒是可以,也可能后面有展现吧反正我还没看到就弃了。

个人觉得本剧儿女情长的戏再少些战争描写多些,情节再紧凑些就好了,正午阳光其他的剧在感情处理上普遍比这部剧要好。

战长沙,演的才是战争年代!!!这部剧看下来,每个人都因战争而逐渐改变,仿佛真的接受了战争的摧残和洗礼,这是很多电视剧没有的,很多战争剧,一场战争下来,没有一个人气质,性格发生了改变,直接看第一集和最后一集,人物性格气质并没有变化,仿佛战争没发生过。而战长沙不同。

姐夫,我最爱的角色,心狠手辣,爱财,打击报复,以权谋私,明事理,爱老婆,大是大非不含糊,打仗还不怂。被日本人狙杀。

姐姐,悲情人物,为躲避日军,亲手憋死自己孩子平安而发疯。发疯后,姐夫无微不至的照顾,最后日军偷袭岳麓山,跳河而亡。

湘湘,从无知少女,可以说是富二代,一步步成长,一步步转变,包括气质都在转变,前面天天笑呵呵的湘湘,后来像一个十七八的少女吗?尤其是和小满再战场上相遇,一对双胞胎,确要互相瞒着亲人的死讯,两个人都想大哭一场,可偏偏要憋着。当时我真的哭炸了。

小满,一开始一心为了像小护士证明自己的勇敢,可是自己偏偏又很懦弱,从满脸的稚嫩,到一脸的坚毅。整体的气质也变了。最终牺牲。

小护士,一心只为报仇,最后被乱枪射死。

爸爸,就是当时的键盘侠,明明胆小如鼠,可是为了民族大义,长沙城被攻破,一首抗倭绝,被当场射杀。令人震撼的不是在讲台上侮辱日本人,而是离开家门被奶奶整理衣服后,走几步的那一个回望,温柔的眼里既有不舍,又有诀别。

奶奶,不停的再白发送黑发,又知道自己儿子一去不复返,也知道这个高门宅院守不住了,最终悬梁自尽。

但是,什么是战争,悲壮中又留有一丝希望,秀秀怀了小满的孩子,胡长宁这一门没断香火。

这部剧全程没有化妆,也导致杨紫被嘲讽丑,但是,我想说一句,十七八岁的女演员,谁比战长沙中的杨紫演技好?另外,杨紫的哭戏,代入感太强了,那是真的哭啊!!!尤其最后得知全家都死了。真的,我本身就喜欢看电视剧,这么多电视剧,哭戏,我觉得没有任何一个人比杨紫强,男女都算上。例如张译,突击退役那段,也是和杨紫平分秋色。

杨紫哭戏,战长沙高于大嫁风尚,大嫁风尚高于香蜜。

当然。当年没有资源接的所谓的青云志,大秧歌,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很多年前杨紫就说过,那是她被动选的剧本,她不接,就会淡忘在人群中。

另外,张译终于火了!当年看团长,就觉得不错,生死线不好看,但是张译在里面演的不错,后来又看北京爱情故事,鸡毛飞上天,就觉得张译吊锤小鲜肉。再加上后来的红海,真的是厚积薄发。

说张译,你可能觉得我马后炮,那我说胡先煦。看了小别离,和原来你还在这里(小演员演演完了,就弃剧了)。觉得胡先煦,吊锤所有当代小鲜肉,三只里面,易烊千玺还算不错,但是和胡先煦不是一个级别。胡先煦的演技甚至再陈伟霆领衔的青年耍酷演员之上。他以后必火!!!

有人喜欢拿亮剑跟战长沙对比,其实是没看过这两部剧的表现。因为这两部剧不是一个视角,其实他们在各自的视角都做到了极致。亮剑讲明了一种敢于亮剑的精神,是一种当时 社会 所需要的一种精神激励作用,是一种个人主义的展现。而战长沙着墨于一个大家族在抗日战争下的逐渐地消亡,又重新孕育着希望,突出是在国难时期平凡人民的伟大。个人认为亮剑前期非常精彩,但后期讲李云龙的解放后的生活有点偏离了主题,吸引力略微降低;而战长沙相反,前期平淡,但逐渐走向高潮,而且回头看你会发现前期部分并不多余而是在做铺垫,最后的大结局时候放的每个逝去的亲人笑脸的特写镜头象征着人民对逝去亲人的沉痛的回忆也代表着对未来的希望,观众看了更会引起共鸣。其实从这部分来看,战长沙从剧情开展的合理程度还有立意来看稍高于亮剑,而且背景音乐还有镜头的使用非常有艺术感的考究。评分高01其实合理,不能因为里面的演员火了就带有色眼镜看待,毕竟当年评分还在94分的时候,除了霍建华其他演员还只是默默无闻的情况,而且确实演的好。

战长沙的首播是在中央8台,看了预告片的我并不是很想看。首先是觉得男女主的年龄差有点大,演情侣不合适。其次作为一个慢基调的剧,预告片中出现的感情戏和战争镜头让我觉得与一般抗日剧没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当时我不是它的观众。

一年后,我朋友强烈推荐我《战长沙》,正好当时剧荒,就顺便看了起来。结果,一发不可收拾。

在前几集的时候,可以说欢乐比较多,内容活泼有趣,和一般的战争片不同,有生活的烟火气。后面节奏就变了,其中很长一部分我可以说是天天以泪洗面了。在这部剧中,它的感情表达非常的细腻,所以也就更加的感人。在观看过程中你能体会到剧中人物 情感 的转变,甚至在大多时候可以产生共鸣。

有很多人会把它和《亮剑》相比,觉得《战长沙》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实际上我没有看过《亮剑》,所以也没办法去评论两个剧的好坏。但是,每个剧都有它自己的生命,各有千秋。《战长沙》是以战争环境下,一个小家的变化来体现战争给人们和国家带来的创伤。它以小见大,感情细腻,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电视剧。

剧中人物刻画的非常棒。首屈一指的是薛君山,做为一个常人眼中的流氓地痞,因为战争,得到了警卫的工作,并从中捞油水,甚至利用自己的职权逼迫湘君嫁给他。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个地头蛇了。但是,也是因为战争,他用生命保护自己的家园。作为丈夫,更是把所有温柔都交给了妻子,把胡家人当成自己的家人。他虽坏,可是你并不会讨厌他。

还有薛君山的岳老子,作为一个书生,平时被女婿隔三差五的训斥,面对各种问题也是唯唯诺诺。但是,在日本人面前,他拥有了一辈子都没有展现的勇气——我的国家不可侵犯!胡家奶奶也是,多么慈祥可爱的老人,在原则问题上给予了儿子完全的支持。还有湘湘,她调皮可爱,但是在战争中,她没办法继续这样的天真,只能改变。她变得温柔贤惠,但是她的家人看不到这样的她了。在小满牺牲的那一集,我作为观众都无比的痛苦,更不用说处在崩溃边缘的湘湘了。

《战长沙》很聪明的选择了从小人物的生活入手,这样的细腻更能打动观众。同时也可以和其他剧有所区别,成为战争片中一个特别的存在。

这部剧的特别程度你也可以从杨紫的微博上看到,纵使她参演过很多有名的电视剧,但她的微博介绍中,《战长沙》排第一个。由此可见这部剧对于杨紫而言的重要意义。也能感受到它的魅力。

真心推荐各位去看一下《战长沙》。

豆瓣评分92,《战长沙》绝对担得起。

剧中没有抗战剧惯有的宏大战争场面,是通过描绘长沙城里一个普通家庭的悲欢离合,侧面反映战争的残酷,以及一场战争对国家和生活在战争年代的人的深远影响。

作为出生、成长在和平年代的一代人,很难去想象战争是怎样一回事。

我们习惯于和家人围坐一起享受晚餐,不用担心从天而降的炸弹;面对眼花缭乱的商品不知如何选择,从不担心明天可能会食不果腹;在课堂里认真学习,不用担心敌人破门而入;我们每天都和朋友说再见因为明天还会看见他,不用担心说了再见就真的成了最后一面……

茶园巷的胡家原本是幸福美满的一家人。奶奶最受全家敬重所以是当家人;母亲是温柔善良的传统女性;父亲是爱听小曲儿还有些迂腐的教书先生;姐姐娴静端庄,将儿子平安视为自己的生命;姐夫是小有势力的保安队长;还有一对双胞胎姐弟,在家人的宠爱中长大,调皮捣蛋总闯祸。

如果没有战争,他们会一直幸福下去。可惜,倾巢之下焉有完卵,战争改变了他们每个人的命运。

全剧渲染着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氛围,将每个人的归宿推向了死亡的深渊,就算有幸存活下来的人,内心也满目疮痍。

胡家最后家破人亡,湘湘失去了所有的亲人,那一块块墓碑是天堑,将她和父亲、母亲、小满永远分开了。湘湘和顾清明的爱情几乎是全剧唯一的圆满。

战争还将每个人藏在深处的本性激发了出来,曾经的地头蛇为了敛财不择手段,上了战场却为了保家卫国冲头阵甚至献出了生命(比如姐夫);弱质书生手无缚鸡之力,面对日寇却有铮铮傲骨(比如父亲);有的人平时与人称兄道弟,日寇来了就去当汉奸迫害兄弟的家人(比如小黑)……

战争这块放大镜之下,连毫发都清楚毕现,它让我们看到人性有多伟大就有多卑劣,所有的温情美好是多么不堪一击。那去了的断了的碎了的,又岂止一段儿女情长……

剧中很多演员都在话剧舞台上摸爬滚打多年,即使被称为偶像派演员的杨紫和霍建华,他们的表现也让人眼前一亮。

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姐夫这个角色,他的扮演者任程伟是国家话剧院演员,曾获第十九届电视金鹰奖观众最喜爱男演员。在他的诠释下,姐夫这个角色既复杂充满层次感,又有着人性的光辉。

姐夫爱财却有底线,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含糊;爱护妻子并且撑起了整个家,让全家人在动荡的时局下不愁温饱。我相信在姐夫牺牲的那一刻,没有人不为之动容。

这一家的惨痛经历,就像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命途多舛又焕发着勃勃生机。

综上,“国产好剧”这个称号,《战长沙》实至名归。

有,非常好看。

《战长沙》以一个普通家庭的视角反应了1938 年日军攻陷武汉后一路南下,长沙危在旦夕,湖南人民面对日本侵略者勇于抛头颅、洒热血,一心报国的壮烈故事,还原了湖南长沙的文夕大火、焦土政策等一系列 历史 事件。胡家人也在这场劫难中演绎了 一幕幕悲欢离合故事,现实且残酷。

薛君山,你说他是坏人,却在乱世中守护妻子一大家人,更心甘情愿为了大义为了国家而牺牲;你说他是好人,却是长沙的地头蛇,为所欲为,敛财手段一流。

顾清明,有着深厚的家世背景,虽倍受阻挠但却依然勇闯前线保家卫国的热血男儿。

胡湘湘,在家人的万千宠爱中长大,不识人间愁苦,但战火的洗礼,家庭的变故,让她变得成熟通透,成为一名出色的战地护士。

胡长宁,懦弱的知识分子,除了读书喝酒什么也不会,一生不敢对别人说个不字,却在日本人的枪口前摇了头。

每一个人物都被塑造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有内容,令人动容。

胡家每一个人都有鲜明的性格,从他们身上我们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面对亲人遇害,家国侵略,即使渺小如尘埃的我们,都会强大起来,视死如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3536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5
下一篇2023-07-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