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病讼不须忧,宝地资财尽可求。恰似猿猴金脱锁,自归仙洞去来游。"。白话浅释。此刻的疾病官司不必忧愁,充足的资财尽可以解决问题的需求。就好似猿猴解开了身上的枷锁,得以返回仙洞来去悠游。综合分析。目前病讼不须忧。实地资财尽可求。是上上之签。惟有积德。布施之举。必可更进展之机。如忽尔遇不如意之时。因君汝目下是系猿脱锁之象。凡是通泰。因此。再加修心向善。必有神佑。易言之。且自宽舒待他时至路达通衢也。交易-待时。婚姻-未成。求财-大利。自身-安。家宅-不安。六畜-平。田蚕-十足。寻人-至。行人-至。六甲-祈保。山坟-吉。讼词-有理。疾病-欠安。失物-远。移徒-吉。详解:此签有”居安思危”之意。提醒当事人,小心行事。人在得到帮助、好运连连或机会来临之时,往往喜不自胜、乐不可支。须知纵然目前看似稳操胜算,有势在必行之意,但切勿过於开怀狂喜,仍应时刻自我警惕”物满则溢、乐极生悲”的道理。冷静下来,仔细审慎地思考接下来该怎麼做。在此同时,别忘了兼顾到别人,更不要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创业求财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平常心,切勿急躁,放慢脚步、顺势而为,获利可观,凡事通泰。
话说齐僖公生有二女,个个都是绝色佳丽。长女嫁到卫国,即卫宣姜,后面再说她。单说次女文姜,生得秋水为神,芙蓉如面,比花花解语,比玉玉生香,真乃绝世佳人,古今国色。而且通今博古,出口成文,因此叫文姜。
世子诸儿,原是个酒色之徒,与文姜是同父异母的兄妹。诸儿比文姜年长两岁,自小在宫中吃穿同行,性子比较顽皮。等到文姜渐已长成,出落得如花似玉,诸儿那时已通情窦,见文姜如此才貌,而且行为举止颇为轻浮,每次见面都有调戏的意思。那文姜妖*成性,又是个不顾礼义的人,说话闹着玩儿,即使在大街小巷行那肮脏之事,她也全不避讳。
诸儿生得高大伟岸,粉面朱唇,天生的美男子,与文姜倒是一对璧人。可惜产于一家,分为兄妹,不得结合成对。如今聚在一处,男女也不在乎性别,遂至并肩携手,无所不至。只因碍着左右宫人,就差同床共枕了。也是齐侯夫妇溺爱子女,不早先做好防范,以致儿女做出如此禽兽的行为,后来诸儿被杀,国家处于危难之中,都是此般祸事引起。
自郑世子忽大败戎师,齐僖公在文姜面前,夸奖他如何英雄,今与议婚,文姜无比欢喜。听说世子忽一再推辞不答应,心中郁闷,染成一疾,暮热朝凉,精神恍惚,半坐半眠,吃不下睡不下。
有诗为证:
二八深闺不解羞,一桩情事锁眉头。
鸾凰不入情丝网,野鸟家鸡总是愁。
世子诸儿借着妹妹生病的理由,经常闯入闺中,挨着妹妹坐在床头,遍体抚摩,指着问哪里难受,碍着旁边有耳目在,场面才不至于太过混乱。
一日,齐僖公偶到文姜处探视,见诸儿在房,责备道:“你们虽是兄妹,礼仪上应当避嫌。今后只遣宫人过来问候,不必亲自过来。”诸儿满口答应着出来,自此相见稀少。不久,僖公为诸儿娶宋女,鲁国和莒国都献有媵妾。诸儿爱恋新婚,兄妹来往就更加少了。文姜深闺寂寞,怀念诸儿,病情加重,只是思念之情在胸中翻滚,难以言说。正是:“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
有诗为证:
春草醉春烟,深闺人独眠。
积恨颜将老,相思心欲燃。
几回明月夜,飞梦到郎边。
却说鲁桓公即位之年,岁数已经不小了,还未择到佳偶。大夫臧孙达进谏说:“古代的人,国君年十五而生子。如今君主还未有妻室,他日,主君之位将传给谁呢?这是对宗庙社稷不重视的表现。”
公子翚说:“臣闻齐侯有爱女文姜,原本是要嫁给郑世子忽却没有结果,主君何不求娶呢?”
桓公说:“好。”当即让公子翚向齐国求婚。齐僖公以文姜还在生病,恳请暂缓婚期。宫人却将鲁侯请婚的喜信,报知于文姜。文姜本是思念病,听到这个消息,心情稍微舒缓,病情渐渐康复。到了齐、鲁为宋公一事,共同在稷地会面,鲁侯当面又提到婚事,齐侯又推到第二年。至鲁桓三年,又亲至嬴地,与齐侯会盟。齐僖公被他的殷勤打动,答应了这门婚事。鲁侯就在嬴地敬献聘礼,所献礼品比常规礼仪更加隆重。僖公非常高兴,约定秋九月,亲自送文姜到鲁国成婚,鲁侯乃派公子翚到齐国迎娶妻子。齐世子诸儿听说文姜将嫁他国,之前的痴狂之心不知不觉地再次复苏,还让宫人假借送花朵名义接近文姜,附以诗曰:
桃有华,灿灿其霞。
当户不折,飘而为苴。
吁嗟兮复吁嗟。
文姜得诗,已解其情,亦复以诗曰:
桃有英,烨烨其灵。
今兹不折,讵无来春!
叮咛兮复叮咛。
诸儿读其答诗,知文姜有心于他,思慕之情越发急切。不久,鲁国派上卿公子翚到齐国,迎娶文姜。齐僖公以爱女之故,打算亲自送行。诸儿听说以后,恳请父亲:“闻妹子将嫁给鲁侯,齐、鲁世代交好,这确实是一桩美事。但鲁侯既不亲迎,必须亲人往送。父亲国事在身,不便远离,孩儿不才,愿代您送行。”
僖公说:“我已亲口许下自往送亲,怎么能失信呢?”话还未说完,有人报告:“鲁侯把车马停在讙邑,专门等候迎亲队伍。”僖公说:“鲁国一直都是礼义之国,半路迎亲,正是担心劳烦我去他们国境。我不可以不去。”诸儿默默退下,文姜心中也好像失去什么。
其时,秋九月初旬,婚期越来越近,文姜向六宫妃眷告别,到东宫来告别哥哥诸儿。诸儿杯酒招待,四目相视,各不相舍,只多了元妃在坐。且其父僖公遣宫人守候,不能相互言语,暗暗叹息。临别之际,诸儿走到文姜车前,只说道“妹子留心,莫忘‘叮咛’之诗。”文姜回复:“哥哥保重,会有相见的一天。”齐僖公命诸儿守国,亲自送文姜到讙邑,与鲁侯相见。鲁侯遵从甥舅之礼,摆下宴席款待女方亲眷,跟随送亲的人都有厚赐。僖公告辞回国,鲁侯引文姜到国都成亲。一来,齐是个大国,二来,文姜如花绝色,鲁侯十分怜爱。三次朝见宗庙,士大夫内眷都来朝见国君夫人。僖公又让他弟弟夷仲年回礼鲁候,问候姜氏。自此齐、鲁两国关系亲密,不在话下。
无名子有诗,单道文姜出嫁事。诗云:
从来男女慎嫌微,兄妹如何不隔离。
只为临歧言保重,致令他日玷中闱。
话分两头。再说周桓王自从听说郑伯假借王命攻打宋国,心中大怒,竟让虢公林父独自把持朝政,不在任命郑伯。郑庄公听到此消息,心里怨恨桓王,一连五年不上朝。
桓王说:“郑寤生太过无礼。如果不给他个教训,大家就都效仿他。朕当亲自率领六军,声讨其罪。”虢公林父进言:“郑国有几世卿士的功劳,今日夺其权柄,所以才不入朝。理应下诏征伐他,不必亲自讨伐,以免玷污天威。”
桓王怒火中烧道:“寤生欺负朕,已不止一次,朕与寤生誓不两立!”乃召蔡、卫、陈三国,一同兴师讨伐郑国。此时,陈侯鲍刚驾崩,其弟公子佗字伍父,杀太子免而自立为君,追谥鲍为桓公。国人不服,纷纷逃散。周使征兵,公子佗刚即位,不敢违王之命,只得集结兵车,遣大夫伯爰诸统领,向郑国进发。蔡、卫各遣兵响应王命。桓王命虢公林父率领右军,统率蔡、卫的军队;命周公黑肩率领左军,统率陈国军队。桓王自己统率中军,左右策应。
郑庄公知道桓王军队将要到来,于是召集诸大夫问计。群臣没有敢先献计的。正卿祭足道:“天子亲自统率军队,谴责我国不入朝,这场仗也是名正言顺,不如遣使者向桓王谢罪,转祸为福。”
庄公怒道:“桓王夺我政权,又帅兵攻打我,我郑氏三世勤王的功绩,就此付诸东流。此番若不挫其锐气,宗庙社稷恐怕难保!”
高渠弥表示:“陈国与郑国素来和睦,他们发兵也是不得已。蔡、卫与我一向有仇怨,必然效力桓王。天子震怒亲自领兵征讨,其锋锐不可当,理应坚守壁垒,以逸待劳,等他意志松懈,或战或和,可以如意。”
大夫公子元进谏道:“以臣子身份和君王作战,于理不合,应当速战速决。臣虽不才,愿献一计。”
庄公说:“你有什么计策?。”
子元说:“桓王军队既分为三部分,我们也应当分作三军附和他。左右两个军队,都结成方阵,以左军抵挡他们右军,以右军抵挡他们左军,主公自率中军以抵挡桓王。”
庄公说:“如此就一定会胜利吗?”
子元说:“陈佗杀害先君而自立,国人不顺从他,勉强征兵作战,国人一定背离他,如果命右军先攻陈国军队,出其不意,将士必然四散逃窜。再令左军火攻蔡、卫,蔡、卫两国知道陈国失败的消息,也将溃散,然后合兵攻打桓王军队,万无不胜。”
庄公曰:“爱卿预料敌情就好像看到自己的手掌一样,子封没有死啊。”
正商议间,疆吏来报:“王师已至葛,三营联络不断。”
庄公说:“只需破他其一营,其余军队不攻自破。”于是让大夫曼伯,引一路军马抵抗右军;让正卿祭足引一路军马抵抗左军;自领上将高渠弥、原繁、瑕叔盈、祝聃等,在中军建“蝥弧”大旗。
祭足进谏道:“‘蝥弧’所以胜宋、许也。‘奉天讨罪’,用以伐诸侯就可以,用以伐周王就不行。”庄公说:“寡人没有想到这。”即命令用大旆代替,仍使瑕叔盈执掌,其“蝥弧”置于武库,自后不用。
高渠弥说:“臣观测周王颇懂兵法,今番交战,与以往不一样。请主公采用‘鱼丽’之阵。”
庄公说:“什么是‘鱼丽阵’?”高渠弥说:“甲车二十五辆为一偏,甲士五人为一队伍,每车一偏在前,另外用甲士五五二十五人紧随其后,以补缺漏。车上伤一人,后面补上一人,有进无退。此阵法极坚极密,难败易胜。”
庄公说:“好”。三军将近葛,扎住营寨。桓王听说郑伯出师抵敌,怒不可言,便打算亲自出战,虢公林父劝谏阻止了桓王。次日,各排阵势,庄公传令:“左右二军,不可轻举妄动,只看军中大旆展动,一齐进兵。”
且说桓王早就准备好一番责备郑伯的话,专等郑君出阵答话,当阵诉说,以折损他的锐气。郑君虽列阵,只把住阵门,绝无动静。桓王派人挑战,并无人回应。将至午后,庄公猜测桓王兵卒已经懈怠,命瑕叔盈把大旆麾动,左右二军抵挡,一齐鸣鼓,鼓声如雷,各各奋勇前进。
且说曼伯杀入左军,陈兵原无斗志,瞬间奔散,反而将周兵冲得一塌糊涂,周公黑肩阻遏不住,落荒而逃。再说祭足杀入右军,向着蔡、卫旗号冲击过去,二国不能抵挡,各自觅路奔逃。虢公林父仗剑立于车前,约束军人:“如有乱动者斩!”祭足不敢逼。林父缓缓而退,不折一兵。
再说桓王在中军闻敌营鼓声震天,知道敌军已然出战,准备交锋。只见士卒纷纷私下耳语,队伍早乱。原来望见溃兵,知左右二营有失,连中军也立脚不住。却被郑兵像一堵墙一样围着,祝聃在前,原繁在后,曼伯、祭足也领得胜之兵,并力合攻。杀得车倾马毙,将陨兵亡。桓王传令速退,亲自断后,且战且走。祝聃望见绣盖之下,料是周王,完全依靠眼力一箭射去,正中周王左肩。幸而周桓王裹甲坚厚,伤不甚重。祝聃催车前进,正在危急,却得虢公林父前来救驾,与祝聃交锋。原繁、曼伯一齐来前,各骋英雄,忽闻郑中军鸣金甚急,遂各收军。
桓王引兵退三十里下寨。周公黑肩也赶到,诉称:“陈人不肯用力,以至于败。”
桓王歉疚道:“此朕用人不警觉的过失呀。”祝聃等回军向郑庄公说:“臣已射王肩,周王胆子都吓怕了,正待追赶,生擒那厮,为何主公鸣金收兵?”庄公说:“本来因为天子不圣明,以德报怨,今日应敌,万非得已。赖诸卿之力,社稷得已保全,怎么敢多求呢?依你说捉回天子,如何发落?即使用箭射王也不可以。万一重伤殒命,寡人有弑君的罪名了。”
祭足说:“主公所言甚是。今我国兵威已立,料周王必当畏惧。理应派遣使者问安,稍稍献点殷勤,让他们知道射肩并非出自主公之意。”
庄公说:“此行非你不可。”命备牛十二头,羊百只,粟刍之物共百余车,连夜到周王营内。祭足叩首再三,口称:“死罪臣寤生,不忍社稷毁损,纵容士兵自卫,不料军令不严,触犯到国君的身体,寤生非常害怕,特派祭足待罪辕门,问候桓王,并捎带微薄物品,聊作劳军之用。只求大王因怜悯而宽恕我!”桓王默然,自有惭色。
虢公林父从旁代答道:“寤生既知其罪,当从宽宥,来使便可谢恩。”祭足再拜,稽首而出,在每个军营里都问一下:“是否安好?”
史官有诗叹道:
漫夸神箭集王肩,不想君臣等地天。
对垒公然全不让,却将虚礼媚王前。
又髯翁有诗讥桓王,不当轻兵伐郑,自取其辱。诗云:
明珠弹雀古来讥,岂有天王自出车?
传檄四方兼贬爵,郑人宁不惧王威!
桓王兵败返回周国。非常愤怒。便打算传檄四方,共同声讨郑寤生不敬君主的罪名。虢公林父劝谏:“国君您已经因为轻易发兵而遭受败绩。如若传檄四方,摆明了是彰显自己的失败。诸侯除陈、卫、蔡三国以外,没有不是郑党的。征兵不来,徒增郑国嘲笑。且郑已遣祭足劳军谢罪,可借此赦宥,开郑自新之路。”桓王默然。自此更不谈郑国。
却说蔡侯因遣兵跟随周朝讨伐郑国,军中探听得陈国篡乱,人心不服公子佗。于是引兵袭陈,不知胜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花姑子 白话文
安幼舆,是陕西省的一个拔贡,为人疏财仗义,喜欢放生,看到猎人捕到了鸟兽,不惜花大价钱卖来放了碰一舅父家里办丧事,他走去送葬,傍晚回来路过华山,迷失了道路,在山谷中瞎走了一阵,心里害怕起来忽见一箭之外,闪耀着一点灯火,便加快了脚步往那边跑走了几步,突然看到一个老头,弯着腰驻着杖,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快步走了过来安停下脚步,正想问他打听应该往哪里走,老头却先问起他是什么人来了,安告诉他自己迷了路,并说前面露出灯火的地方,想必是个村庄,打算到那里投宿老头说:"那不是一个安乐乡啊,幸亏老夫来了,可以跟着我去,还有一间草房可以安宿"安十分高兴,跟着起了里把路,看到一个小村庄,老头敲了敲柴门,里面走出一个老婆婆,开了门说:"郎君来了么"老头说:"是"
进了房子,只见那房子又潮又窄,老头点起灯来,敦促安坐下,便吩咐家里准备饭莱,把家里所有的都拿出来又对老婆婆说:"这不是别人,是我的恩公啊!您行走不大方便,可把花姑子叫来斟酒"不久,一位女郎端着饭菜进来,站在老头的旁边,不停地斜着眼睛打量安生安生细端详了那位女郎,又漂亮,又年轻,简直就是天仙老头转过头来叫那女郎去烫酒,房子的西边角上有个炭炉子,女郎走进房里,拨开了火安问:"这位女郎是您的什么人"老头回答说:"老夫姓章,七十岁了,只有这个女儿庄嫁汉没有丫头仆人,您又不是别人,才敢让老妻幼女出来见您,请不要见笑啊"安生极力夸奖那女郎又贤惠又美丽称赞得没完没了老头正在一再廉逊,忽然听到女郎吃惊地大叫起来,老头赶忙中跑进房去只见酒烧沸了,溢了出来,火苗窜得老高老头扑灭了火,训斥着说: "这么大的丫头了,酒沸了也不知道吗"回过头来,看到炭炉旁边有一个用玉米芯子做的紫姑还没有完工,又训斥着说: "头发长得那么长了,还象个小孩一样的淘气"便拿着女郎扎的紫姑对安生说:"只顾扎这个玩意儿,让酒沸了,溢了出来,承蒙您的夸奖,难道不害羞吗"安生拿起来仔细一看,只见那紫姑的眉峰眼波,上衣下裙,制作得非常精巧,又称赞着说:"虽然是孩子们的玩艺儿,却也可以看出她的心灵手巧来
喝了一阵子酒,花姑子也不断地过来为他们添酒,妩媚地带着笑容,大大方方,没有一点羞涩的小家子气安生看着,不由得动了情,忽然听到老婆婆在里面呼唤,老头便去了安见房里无人,对花姑子说:"见到你仙女般的容貌,使我象丢了魂似的,想请媒人来求婚,又怕这
事办不成,怎么办呢"花姑子抱着酒壶,对着炉火,一声不响,好象没有听见问了几次,也不回话安生慢慢地走进房内,花姑子站起来,大声说:"狂徒溜进屋来,想干什么"安生跪在地上哀求,花姑子想夺门面出,安生猛然站起来拦住了她嬉皮笑脸地要抱着她亲嘴,花姑子气
得声音都发了抖,高声地喊叫,老头赶忙跑了进来,安生只好放了手走出去,心里感到很惭愧:花姑子不慌不忙地对父亲说:"刚才酒又沸腾了,要不是安郎来,怕连酒壶也要烧熔了"安生听了她的话,于是更加感激他了,到了神魂颠倒,忘乎所以的地步便装做喝醉了酒,离开了宴席,花姑子也走了老头铺上被盖,笑着出门去了安生睡不着,天还没有亮,就打了招呼,告别走了
回到家里,安生便请他的好友到老头家去求婚,一去便打转了,竟然到不了老头的住处安生就带了仆人,骑了马寻着回来时走过的那条路,亲自去找只见峰崖绝壁,并没有一个村庄,访问附近的村子,也没有什么姓章的他失望地回来了,饭也不想吃觉也不想睡,因此得了个头昏眼花的病勉强喝点带稀饭,就搅肠翻胃的呕吐出来,昏迷中,仍呼唤"花姑子"家里热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是整夜围着他守护着,看着病势已经很危险了,一天晚上,守候的人疲倦得都睡着了,安生迷迷精地地觉得有人在捶着他摇着他,略微睁眼,只见花姑子站在床前,他的神志立刻清醒了许多目转眼地盯着她,泪水哗哗地流了出来,花姑子歪着头说:"傻子!怎么到了这个地步呀"于是爬上床来,坐在安生的腿上,用两只手给他按摩太阳穴安生觉得有股樟脑的气味,穿过鼻孔,沁入骨髓按摩了不长工夫,安生忽然觉得额头上大汗淋漓,慢慢全身都沁出汗来花姑子轻轻地说: "屋里的人很多,我不便在这里久留到第三天,再来看望你吧"又在绣着花的袖子里拿出几块蒸饼放在床头,悄悄地走了安生到半夜,出过汗后,想吃点东西,摸过蒸饼来吃,不知道里面包了什么作料,非常香甜,一连吃了三个又拿衣服把剩的饼了盖了起来,迷迷糊糊睡的好甜,直到红日三竿才醒了过来,觉得身上轻快得多了到了第三天,饼也吃光了,精神也更加旺盛了,于是把家里的人都打发走了担心花姑子进不了门偷偷地走出书房,把所有的门闩全部打开
没多久,花姑子果然来了,笑着说:"傻郎君,不该谢谢神医吗"安生高兴极了,搂着她亲热起来,恩爱异常过了一会又说:"我冒着风险,蒙受耻辱来和你相好,就是为了来报答你的大恩呀!实在不能结成永久的夫妻,还是请你早作别的打算吧"安生默默地沉思了好久,才问道:"我俩从不相识,什么时候跟你家有过交往,实在记不起来了"花姑子不吱声,只说:"你自己好好想想吧"安生再三要求和她永远相好,花姑子说:"夜夜私奔,本来不好;永为夫妻,也不可能"安一听了这话,闷闷不乐,不觉悲从中来花姑子说:"一定要永结同心,明晚请到我家里去吧"安生这才止住悲伤,高兴起来问道:"路途遥远,你那纤纤的三寸金莲,怎么能走到这儿来"回答说:"我本来没有回去,东头的聋妈妈是我的姨母,为了你,我一直留在她家里再呆下去,恐怕家里要怀疑了"安生和她同衾共莺,只觉得她的呼吸,肌肤,到处都是香喷喷的便问道:"你薰的是什么香竟然浸到肌肉和骨髓里去了"花姑子说:"我生来便是这样,并非因为薰了什么香"安生更加惊奇了
花姑子一早起身要走,安生担心自己找不到路,她便约定在路上等候安生到了傍晚急急忙赶了去,花姑子果然在路旁等,一同来到原来的住所老头和老婆婆高高兴兴地前来迎接酒菜没有什么佳肴珍味,只是各式各样的蔬菜过了一会,请安就寝,而花姑子却并不照看他,心里不免猜疑起来
夜深了,花姑子来了,说:"父母絮絮叨叨一直没有睡,劳你久等了"两人卿卿我我了一整夜,才对安生说:"今晚的欢会,乃是永久的离别啊"安生大吃一惊,问是什么原故,回答说:"老父觉得这个村子太荒凉,太寂寞了,所以要搬到很远的地方去和你相好,只是这一夜了"
安生舍不得放开她,正在相依相偎,你悲我伤的时候,天也逐渐的亮了,老头忽然闯了进来,骂道:"丫头玷辱了我这清白的家风,真叫人羞得要死!"花姑子大惊失色,匆匆忙忙地走了老头也跟着出去,边走边骂安生心惊胆怯,无地自容,偷偷地跑了回去
安生这几天来在房里走来走去,坐卧不安,心情非常不好,于是想在夜里去一趟,翻过墙去,找个机会的花姑子见个面老头原来说过我对他有大恩大德,即使事情败露了,也不会遭到严厉的谴责于是趁着黑夜,便往花姑子家去在山里绕去绕来,又迷失了方向,不晓得怎么个走法,心里害怕极了
正要寻找回家的道路,只见山谷中隐隐约约有所院子,高兴地走了过去,看到门楼壮丽,象个官宦人家,几进的大门,还没有落锁,安生正在向看门的人打听章家的住所,有个丫头走了出来,问道:"是谁深夜来章家"安生说:"他是我的亲戚,一时迷路,找不到住处了"丫头说: "你无须去问章家了,这是他的舅母家,花姑子如今还在这里,让我来禀告一声"那丫头进去不多一会,就出来邀请安生才登上台阶,步入走廊,花姑子便跑出来迎接了对丫头说:"安郎跑了半晚,想必很疲倦了,快把床铺收拾好"过了一会,便和安生手拉着手上了床安生问:道:"你舅母家怎么没有别的人呢"花姑子说: "舅母出外了,留我给她守屋,恰好又和你相会了,难道不是前世的缘分吗"但是两人在互相偎倚的时候,觉得有一股很大的腥膻气味,心下不免产生了怀疑那女子抱着安生的脖子,猛然用舌头舐他的鼻孔,安生觉得
象一根针刺穿进他的脑子里他吓得要死,急着想挣脱她的手跑掉,但身子像被粗绳捆绑着似的,不大一会竟然闷得透不过气,失去知觉了
安生夜出未归,家里人到处都找遍了,连个人影也投有听说有人傍晚在山路上碰到他,京里人便进山去寻,果然发现他赤裸裸地死在悬崖下面大家感到很惊奇,也弄不清是什么缘故,只好抬了回去大家正围在他的尸体边哭,忽然有个女郎前来吊唁,从门外号啕大哭着走进来,抚摸着安生尸体,按捺着安生的鼻子,泪水象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滴进他的鼻孔里呼号着说:"天啊,天啊!怎么糊涂到这个田地"痛哭得嗓子都嘶哑了,约摸个把时辰,才收住了眼泪然后告诉他家里人说: "停尸七天,不要装殓"
大家不知道她是什么人,正想询问,她却显得很傲慢,连招呼也不打,含着眼泪出门走了家里人留她,她连头也不回跟在她的后面,一眨眼就不见了大家都怀疑她是神仙下凡恭恭敬敬地遵照她的话去办夜里,女子又来了,还是昨天一样的哭到了第七夜,安生忽然活了过采,翻了个身,不住地呻吟着,家里的人都很惊奇那女郎又来了,与安生相对哭泣起来,安生扬了扬手,示意让家里人都出去花姑子拿出一束青草煞了一碗汤,坐在床头喂了安生,一会儿,安生便能说话了叹了一口气说: —害死我的是你,救活我的也是你呀!随即叙述了自己的遭遇,花姑子说:"这是蛇精冒充我的你头一次迷路时所看到的灯光,就是这个家伙"安生说:"你怎么能把死人救活,让白骨生肉呢莫非是神仙么"
花姑子说:"我早就想告诉你,怕引起你的惊怪你五年前,不是曾经在华山路上向猎人买了一只活獐子放了吗"安生说:"是的,有这么回事"花姑子说:"这就是我的老父啊以前说你对我们的大恩大德,就是这个缘故你前天已经转生到西村的王主政家里,我和父亲到阎王那里告了状,阎王不肯发慈悲我父亲愿意毁掉自己已多年修炼得来的成果,来赎你这条命苦苦哀求了七天,才把事情办妥今日相逢,实在是万幸啊但你如今虽说活了,却一定要落个瘫痪的结局,只有用蛇血兑酒喝了,才能除掉病根"安生对毒蛇精恨得咬牙切齿,又担心没办法可以捉到它花姑子说:"这倒不难,只是多杀了一些生灵,连累我一百年也不能成仙啊它的洞穴在老崖里,到日头快下山时,把柴草堆到崖口,放把火烧起来,外面多布置一些弓箭手,防止它逃跑,蛇妖就可以捉住了"说完,就向安生告别说: "我不能终生侍奉你,实在心里也很难过但为了你,我的道行已经损坏了七成,请怜悯和宽容我吧一个多月来,觉得肚子里有些小小的震动,恐怕是怀孕了,是男是女,一年以后就要捎给你的"说罢,流着眼泪走了
过了一晚,安生觉得自腰以下,都失去了知觉,抓也好,搔也罢,都不晓得痛痒就把花姑子的话告诉家里人寥里的人去了,按照花姑子的话,在洞口点起一把大火,一条大白蛇冒着火焰冲了出来,弓箭手数弩齐发,把它射死了等到火灭以后,进洞一看,几百条大大小小的蛇,都被烧焦了,,家里人回来,用蛇血兑酒给安生喝,一连服用了三天,两条腿便慢慢地能够挪动了,半年过后,才能下床走动
后来,安生一个人在山谷中走,遇到一个老婆婆,用包被裹着一个婴孩交给了他,说:"我女儿向你问好"安生正要向前打听一下花姑子的情况,一眨眼就不见了把包被打开一看,是个男孩抱了回去,再也没有娶亲了异史氏说:"我之所以不同于禽兽,相差不过一世罢了,这个结论不有待商榷受了人家的恩德,愿意结草衔环去图报,直到死那一天也没忘记,那么,人比起禽兽来是要感到惭愧的至于花姑子,开始把深情寄托在淡漠之外,是神仙么,是神仙么"
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
2009-11-10 09:52
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
第一卦:《乾卦》乾:元,亨,利,贞。(译)《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译)《象辞》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初九,潜龙勿用。(译)初九,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译)《象辞》说:龙象征阳。'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是因为此爻位置最低,阳气不能散发出来的缘故。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译)九二,龙已出现在地上,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译)《象辞》说:'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译)九三,君子整天自强不息,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译)《象辞》说:'整天自强不息',是因为要避免出现反复,不敢有丝毫大意。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译)九四,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译)《象辞》说:'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因为能审时度势,故进退自如,不会有危害。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译)九五,龙飞上了高空,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译)《象辞》说:'龙飞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势隆的大人物一定会有所作为。上九,亢龙有悔。(译)上九,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译)《象辞》说'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因为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译)用九,出现群龙也不愿意为首的现象,是很吉利的。《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译)《象辞》说:'用九'的爻象说明,天虽生万物,但却不居首、不居功。
第二卦:《坤卦》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译)《坤卦》象征地:元始,亨通,如果像雌马那样柔顺,则是吉利的。君子从事某项事业,虽然开始时不知所从,但结果会是有利的。如往西南方,则会得到朋友的帮助。如往东南方,则会失去朋友的帮助。如果保持现状,也是吉利的。《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译)<<象辞>>说:坤象征大地,君子应效法大地,胸怀宽广,包容万物。初六,履霜,坚冰至。(译)初六, 脚踏上了霜,气候变冷,冰雪即将到来。《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译)《象辞》说:'脚踏上了霜,气候变冷,冰雪即将到来',说明阴气开始凝聚;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必然迎来冰雪的季节。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译)六二,正直,端正,广大,具备这样的品质,即使不学习也不会有什么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译)《象辞》说:六二爻若是出现变化的话,总是表现出正直、端正的性质。'即使不学习也不会有什么不利',是因为地德广大,包容万物的缘故。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译)六三,胸怀才华而不显露,如果辅佐君主,能克尽职守,功成不居。《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译)《象辞》说:'胸怀才华而不显露',是要把握时机才发挥,'如果辅佐君主',必能大显身手,一展抱负。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译)六四,扎紧袋口,不说也不动,这样虽得不到称赞,但也免遭祸患。《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译)《象辞》说:'扎紧袋口,不说也不动,可以免遭祸患',说明小心谨慎从事,是不会有害的。六五,黄裳,元吉。(译)六五,**的衣服,最为吉祥。《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译)《象辞》说:'**的衣服,最为吉祥',是因为**代表中,行事以中道为准则,当然是吉祥的。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译)上六,阴气盛极,与阳气相战郊外,天地混杂,乾坤莫辨,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译)《象辞》说:'阴气盛极,与阳气相战于郊外',说明阴气已经发展到尽头了。用六,利永贞。(译)'用六'这一爻,利于永远保持中正。《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译)《象辞》说:用六的爻辞说'利于永远保持中正',即是指阴盛到了极点就会向阳转化。
第三卦:《屯卦》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译)《屯卦》象征初生:元始,亨通,和谐,贞正。不要急于发展,首先要立君建国。《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译)《象辞》说:《屯卦》的卦象是震(雷)下坎(水)上,为雷上有水之表象,水在上表示雨尚未落,故释为云。云雷大作,是即将下雨的征兆,故《屯卦》象征初生。这里表示天地初创,国家始建,正人君子应以全部才智投入到创建国家的事业中去。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译)初九,万事开头难,在初创时期困难特别大,难免徘徊不前,但只要能守正不阿,仍然可建功立业。《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白话:《象辞》说:'虽然徘徊不前,但志向和行为纯正。只要能下定决心,深入基层,仍然会大得民心的。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后才生育。《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译)《象辞》说:六二爻之所以出现困难,是由于阳刚一方所造成的。'婚后十年才生育',是很反常的现象。六三,即主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译)六三,追逐鹿时,由于缺少管山林之人的引导,致使鹿逃入树林中去。君子此时如仍不愿舍弃,轻率地继续追踪,则必然会发生祸事。《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译)《象辞》说:'追逐鹿缺少管山林之人引导',是因为获鹿之心过于急切。君子应及时放弃,否则必有祸事或导致穷困。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译)六四,四马前进,步调不一,但如坚定不移地去求婚,则结果必然是吉祥顺利的。《象》曰:求而往,明也。(译)《象辞》说:'坚定不移地去追求,是明智之举。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译)九五,只顾自己囤积财富而不注意帮助别人,是很危险的,那样做,办小事虽有成功的可能,但办大事则必然会出现凶险。《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译)《象辞》说:'只顾自己囤积财富而不注意帮助别人',这样的人即使想有所作为,其前景也不大光明。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译)上六,四马前进,步调不一,进退两难,悲伤哭泣,泣血不止。《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译)《象辞》说:'悲伤哭泣,泣血不止',这种状况怎能维持长久呢?
第四卦:《蒙卦》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译)《蒙卦》象征启蒙:亨通。不是我有求于幼童,而是幼童有求于我,第一次向我请教,我有问必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有礼貌地乱问,则不予回答。利于守正道。《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译)《象辞》说:'《蒙卦》的卦象是坎(水)下艮(山)上,为山下有泉水之表象,但要想发现甘泉,必须设法准确地找出泉水的位置,即意味着先必须进行启蒙教育。君子必须行动果断,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译)初六,要进行启蒙教育,贵在树立典型,以便防止罪恶发生;如不专心求学,而是急功冒进,将来必然会后悔。《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译)《象辞》说:用树立典型的办法来进行启蒙教育,是为了确立正确的法度,以便遵循。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译)九二,周围都是上进心很强的蒙童,希望获得知识,这是很吉利的。如果迎娶新媳妇,也是吉祥的。由于渴望接受教育,上进心很强,所以连孩子们已经能够治家了。《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译)《象辞》说:'由于渴望接受教育,上进心很强,所以连孩子们都已经能够治家了',这是因为刚柔相济,孩子们受到了很好的启蒙教育的结果。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译)六三,不能娶这样的女子,她的心目中只有美貌的郎君,不能守礼仪,也难以保住自己的节操,娶这样的女子是没有什么好处的。《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译)《象辞》说:'不能娶这个女子',主要是指这个女子的行为是不合乎礼仪的,即这个女子没有受过良好的启蒙教育。六四,困蒙,吝。(译)六四,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利于接受启蒙教育,因而孤陋寡闻,结果是不大好的。《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译)《象辞》说:'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利于接受启蒙教育',是因为疏远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六五,童蒙,吉。(译)六五,蒙童虚心地向老师求教,这是很吉祥的。《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译)《象辞》说:'蒙童虚心地向老师求教,这是很吉祥的',这是因为蒙童对老师采取了谦逊的态度。蒙童谦逊,则老师乐教,其教育结果自然是比较有效的,当然也是吉祥的。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译)上九,启蒙教育要及早实行,要针对蒙童的缺点,先发治人。不要等到蒙童的问题彻底暴露再去教育,而要防患于未然,事先进行启蒙教育。《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译)《象辞》说:'启蒙教育要及早实行,要针对蒙童的缺点,先发治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师和蒙童互相配合,才能达到治病救人、上下一心的目的。
第五卦:《需卦》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译)《需卦》象征等待: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光明正大,做事才会亨通顺利,占问的结果是吉祥的,出外远行,渡过宽阔的河流会很顺利。《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译)《象辞》说:《需卦》的卦象是乾(天)下坎(水)上,为水在天上之表象。水汽聚集天上成为云层,密云満天,但还没有下雨,需要等待;君子在这个时候需要吃喝,饮酒作乐,即在等待的时候积蓄力量。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译)初九,在郊外等待,必须有恒心,长久耐心地静候时机,不会有什么祸患。《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译)《象辞》说:'在郊外等待',表明不能冒险轻率前行;'长久耐心地等候时机,不会有什么祸患',表明没有偏离正道,没有偏离天地恒常之理。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译)九二,在沙滩上等待,虽然要受到别人的一些非难指责,耐心等待终究会获得吉祥。《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有小言,以终吉也。(译)《象辞》说:'在沙滩上等待',表明宽宏大量不急躁;虽然受到一些非难和指责,但终久能获得吉祥。九三,需于泥,致寇至。(译)九三,在泥泞中等待,结果抢劫的强徒乘机而至。《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译)《象辞》说:'在泥泞中等待',说明灾祸还在外面,尚未殃及本身;自己招引来强盗,说明要处处谨慎小心才能避开危险。六四,需于血,出自穴。(译)六四,在血泊中等待,不小心陷进深穴,用尽全力才逃脱出来。《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译)《象辞》说:'在血泊中等待',表明此时必须沉着冷静,顺应时势,听天由命,以等待转机。九五,需于酒食,贞吉。(译)九五,准备好酒食招待客人,占问的结果是吉祥的。《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译)《象辞》说:'准备好酒食招待客人,占问的结果是吉祥的',说明此时处于中位,完美无缺。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译)上六,落入了洞穴之中,忽然有不请自来的三位客人到来;对他们恭恭敬敬,以礼相待,终久会得到吉祥的结果。《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译)《象辞》说:'不请自来的三位客人到来,对他们恭敬而且热情地招待,终久获得吉祥',表明此时尽管处在不适当的地位,但还没有遭受大的损失。
第六卦:《讼卦》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译)《讼卦》象征打官司:这是因为诚实守信的德行被阻塞,心中畏惧有所戒备引起,坚守正道居中不偏会有吉祥;坚持把官司打到底则有凶险,如有德高望重的大人物出现则会有利,但出外远行、要渡过宽阔的大河则不会顺利。《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译)《象辞》说《讼卦》的卦象是坎(水)下乾(天)上,为天在水上之表象。天从东向西转动,江河百川之水从西向东流,天与水是逆向相背而行的,象征着人们由于意见不合而打官司。所以君子在做事前要深谋远虑,从开始就要消除可能引起争端的因素。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译)初六,不久将陷于争端之中;虽然会受到一些非难和指责,但终久将获得吉祥。《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译)《象辞》说:'不久陷于争端之中',说明与人争端决不可长久,决不可互不让步,相持不下;虽然'受到一些非难指责',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可以明辨事非。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译)九二,打官司失利,走为上策,赶快逃回来,跑到只有三百户人家的小国中,在此居住可以避开灾祸。《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译)《象辞》说:'打官司失利,迅速逃回来',因为自己处于下位,与上面有权有势的人打官司,必然要失败而且有灾祸降临,但逃走避开,灾祸就没有了。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译)六三,安享着原有的家业,吃喝不愁,坚守正道,处处小心防备危险,终久会获得吉祥;如果辅佐君王建功立业,成功后不归功于自己。《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译)《象辞》说:'安享着祖上遗留下来的家业',说明只要顺从上级,则可以获得吉祥的结果。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译)九四,打官司失利,经过反思改变了主意,决定不打官司了,安分守己,必然会得到吉利的结果。《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译)《象辞》说:'打官司失利后,回过头仔细反思,觉得'和为贵',还是息事宁人为好,于是改变了主意,撤回诉状,退出争端不打官司了,说明坚守正道,安分守己就没有什么损失了。九五,讼,元吉。(译)九五,官司得到了公正的判决,开始获得吉祥。《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译)《象辞》说:'官司得到公正的判决,开始获得吉祥',表明此时居于正中地位,得到了大人物的公正的判处。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译)上九,因打官司获胜,君王偶然赏赐给饰有皮束衣带的华贵衣服,但在一天之内却几次被剥下身来。《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译)《象辞》说:因为打官司获胜而得到赏赐,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尊敬的。
第七卦:《师卦》师:贞,丈人吉,无咎。(译)《师卦》象征兵众(师指军队):坚守正道,德高望重富有经验的长者统帅军队可以得到吉祥,不会有什么灾祸。《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译)《象辞》说:《师卦》的卦象是坎(水)下坤(地)上,是地中有水之表象。地中蕴藏聚集了大量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象征兵源充足;君子要像地中藏水一样容纳天下百姓,养育众人,这样就会有众多的士兵可用。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译)初六,出师征战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如果军纪混乱必然有凶险。《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译)《象辞》说:"出师征战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要号令整齐,行动一致,赏罚分明。如果军纪不良,指挥不灵,必然要发生凶险。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译)九二,在军中任统帅,持中不偏可得吉祥,不会有什么灾祸;君王多次进行奖励,并被委以重任。《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译)《象辞》说:“在军中任统帅,持中不偏可得吉祥,不会有什么灾祸”,表明承受“天命”,因此得到君王的宠幸;“君王多次进行奖励”,说明怀有治国平天下使万邦悦服的弘大志向。六三,师或舆尸,凶。(译)六三,不时有士兵从战场上运送战死者的尸体回来,凶险。《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译)《象辞》说:“士兵不时运送战死者的尸体回来”,说明不能知己知彼,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自量力发动进攻,结果战败,没有任何功绩可言了。六四,师左次,无咎。(译)六四,率军暂时撤退,免得遭受损失。《象》曰:"左次无咎",示失常也。(译)《象辞》说"观察了战场形势后,暂时后退以避敌精锐,免遭更大损失"。说明深通兵法,懂得用兵有进有退的常理。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译)六五,田野中有野兽出没,率军围猎捕获,不会有损失;委任德高望重的长者为军中主帅,必将战无不胜,委任无德小人将运送着尸体大败回,占问的结果必然是凶险的。《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译)《象辞》说:"委任有德长者统帅军队战无不胜",表明居中恃正,行为有法度,必然获胜;"委任无德小人将运送着战死者的尸体,大败而归",说明用人不当,必招致大败,将自食恶果。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译)上六,凯旋而归,天子颁布了诏命,分封功臣,或封为诸侯,或封为上卿,或封为大夫,但小人决不可以重用。《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译)《象辞》说:"天子颁布了诏命,分封功臣",是为了按功劳大小而公正封赏。"小人决不可以重用",因为重用小人必然危害并扰乱邦国。
第八卦:《比卦》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译)《比卦》象征亲密无间,团结互助:吉祥。探本求原,再一次卜筮占问,知道要辅佐有德行的长者,长久不变地坚守正道,不会有祸害。连不安分的诸侯现在也来朝贺,还有少数来得迟的诸侯将有凶险。《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译)《象辞》说:《比卦》的卦象为坤,(地)下坎(水)上,象征地上有水。大地上百川争流,流水又浸润着大地,表明地与水亲密无间,互相依存;以前的历代君主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分封土地,建立万国,安抚亲近各地诸侯。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译)初六,具有诚实守信的德行,亲密团结,辅佐君主,不会有灾祸;诚信的德行如同美酒注满了酒缸,这样远方的人纷纷前来归附,结果是吉祥的。《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译)《象辞》说:《比卦》的第一爻位(初六),表示一开始便具有诚信的德行,致使远方来人归附,自然可获吉祥。六二,比之自内,贞吉。(译)六二,在内部亲密团结,努力辅佐君主,结果是吉祥的。《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译)《象辞》说:"内部亲密无间团结一致,辅佐君主",说明没有偏离了正道。六三,比之匪人。(译)六三,和行为不端正的人交朋友,而且关系亲密。《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译)《象辞》说:"和行为不端正的人交朋友,而且关系亲密",难道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吗?六四,外比之,贞吉。(译)六四,在对外交往中互相信任,亲密团结,尽力辅佐贤明的君主,其结果是吉祥的。《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译)《象辞》说:在外面亲密团结朋友,辅佐贤君,说明要顺从居于尊上地位的君主,才会有好的结果。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译)九五,光明无私,亲密团结,互相辅助;跟随君王去田野围猎,从三面驱赶,网开一面,看着禽兽从放开的一面逃走,毫不在乎,君王的部下也不戒备,吉祥。《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译)《象辞》说:"光明无私,亲密团结,互相辅助",可获得吉祥,因为此时居于正中位置。抛弃逆天行事的举动而顺其自然,就好像围猎时网开一面,让该被擒的禽兽落网,不该被获的从前面逃掉;君王的部下听其自然,不加戒备;这是君王的贤德感化了部下的缘故。上六,比之无首,凶。(译)上六,和众人亲密团结、互助友爱但自己不居于领导地位,将有凶险。《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译)《象辞》说:"和众人亲密团结、互助友爱但自己不居于领导地位,将有凶险",说明自己将来没有可以归附的地方,无立足之地。
话剧发展历史2007-09-27 00:18中国话剧始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宣统二年(1910年)传入辽宁。
宣统二年,同盟会员刘艺舟(木铎)由关内来到辽阳,演出了新剧《哀江南》和《大陆春秋》。同年5月到奉天,与戏曲艺人丁香花、杜云卿等人联合,先后在鸣盛茶园演出抨击封建专制的新剧《国会血》,日本领事馆为此提出抗议,奉天市政当局屈于压力,下令禁演。民国元年(1912年),上海同盟会会员苗天雨、冯迪汉率团到辽阳市广德茶园(辽阳大观楼),演出话剧《波兰亡国惨》、《民国魂》等。话剧传入辽宁之后,各地爱好者纷纷组织话剧演出活动。民国5年(1916年),大连的陈非我发起组织话剧社,并任社长,社员大多是该市商绅及报馆、学校各界文化人士,演出的剧目有趣味剧《醉鬼捉奸》,正剧《青楼侠妓》、《湘江泪》、《猛回头》、《异母兄弟》等。民国11年(1922年),抚顺青年会附设小学于抚顺西戏楼演出《恶姻缘》、《逆伦案》等。
民国14年,欧阳予倩到大连、沈阳等地给当地戏剧界和爱好新剧的青年演讲平民艺术,传播现代话剧。沈阳中共党员地下工作者张光奇(女)和女师同学被吸收参加“奉天青年会”组织的话剧团,演出话剧《秋瑾和徐锡麟的故事》、《孔雀东南飞》、《谁之罪》、《求婚》等。欧阳予倩还与张光奇同台演出《少奶奶的扇子》、《回家之后》等。同年2月,欧阳予倩应大连中华青年会邀请,讲演《中国戏剧改革之途径》。辽宁各地均组织业余话剧团体,演出十分活跃。民国15年2月,大连正式成立爱美剧社。这是辽宁第一个较正规的话剧团体,社长马殿元、副社长王权祥、导演部主任吕馥棠。民国16年(1927年)5月,爱美剧社应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之邀,为筹备平民教育基金,于基督教青年会大礼堂(在今民主广场)演出,上演反映家庭和社会矛盾的悲剧《千秋遗恨》等话剧。民国18年9月,车向忱组织“奉天学生平民服务团”,在奉天郊区大韩屯等地演出《改良医院》、《盲》等话剧。
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日伪当局颁布《艺文指导纲要》,实行文化专制,辽宁地区刚刚兴起的群众话剧热潮,遭受严重打击。但有些民间话剧团体在中国***领导和影响下,继续顽强地活动着。民国28年(1939年)夏,金山龙、杨若朱、王宗仁等人创立沈阳业余话剧团,上演丁西林的旬幕话剧《无妻之累》。该团后与奉天话剧团合并,改名为国际剧团,由李乔、金山龙任编导,先后在南市国际剧场(今辽艺剧场)演出《屠户》、《塞上烽火》、《夜深沉》、《生命线》等话剧。之后,庄河县女子国民高等学校演出《和睦家庭》和《家》,本溪徐殿林自编自演话剧《爱情三部曲》,鞍山进步作家阎力夫组织了众声话剧团,演出他创作的话剧《警惕》等。
这一时期,伪政权组建三大御用剧团“大同剧团”(长春)、“剧团哈尔滨”、“奉天协和剧团”,均隶属伪协和会。“奉天协和剧团”建于民国27年9月,全团百余人,“负有完成协和会文化方面的重大使命”。主持人原笃(伪满州国剧团协和会委员长)、瑞山进、安田均系日本人。是年11月举行小公演,剧目为《除夜歌声》。民国28年6月,举行首次大公演,剧目为《东宫大佐》、《在牧场》;同年12月举行巡回大专演,剧目为《从军伍》、《血轨》等。这些剧目都是为日本侵略者歌功颂德的。截至民国30年,该团共创作演出了20多个剧目。从民国30—32年间,该团在东北各大城市演出《雷雨》、《萌芽》、《欲魔》等。民国31年(1942年)在奉天演出苏联名剧《怒吼吧,中国》,内容是揭露英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恶历史。日本演出此剧的本意是想宣扬英美列强蚕食中国的罪恶,激起中国人民对美、英帝国主义的仇恨。但事与愿违,反倒激起了广大观众对侵华日军的无比仇恨,群众争相观看,上座空前。这使日伪统治者大为惊恐,立即勒令停演。此外,日伪还在辽宁各大城市组织剧团,为日本侵略者服务,如协和剧团(大连)、协和馆剧团(安东)等。这些剧团在“八·一五”东北光复后相继解体。
解放战争初期,中国***抽调了大批革命文艺工作者来东北,在辽宁地区组建一些文工团。这些文艺工作团每到一处,都边演出文艺节目,边做群众工作,并帮助各地积极建立文工团、队。编演了大批活报剧、小话剧等,为东北、为辽宁地区新话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沈阳、大连、安东等地还组成了一些民间话剧团体,他们是自筹资金、自愿结合的民间私营职业剧团,如大连的东艺剧团、光复剧团、中华青年剧团、辽东剧团、大连剧团、中苏友好剧团等,演出了话《夜未央》、《血债》、《秋海棠》、《气壮山河》等。与此同时,国民党军队所属的“政工队”及一些国民党操作的话剧团,曾一度把持辽宁各地特别是各大城市的话剧舞台,他们在沈阳、大连、安东等地演出一些反动话剧,如《天字第一号》、《野玫瑰》等,同时,也演出过《雷雨》、《日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全省各市均成立了话剧院、团。几十年来,话剧发展较快,培养出一批省内外较有声誉的演员队伍。
一种以对白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最早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称作“新剧”或“文明戏”。新剧于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落。“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和“白话剧”。1928年又洪深提议定名为话剧。它通过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话剧中的对话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口语,必须具有个性化,自然,精炼,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能为群众所接受。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茶馆》,曹禺的《雷雨》等,都是我国著名的话剧。
话剧是在本世纪初才由外国传入中国的。1907年由中国留学日本东京的曾孝谷据美国小说改编的《黑奴吁天录》,是中国早期话剧的第一个剧本。现代著名话剧家有郭沫若、曹禺、洪深、田汉、老舍等。
关羽(—219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东临猗西南)人,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
关羽少年时勇武有力,嫉恶如仇。当地民间传说,关羽为打铁的,也有说是卖豆腐的,反正是出身于下层社会。还有传说关羽最早并不姓关,因他杀了人才更名改姓。那年关羽刚19岁,他从下冯村来到解州城,想求见郡守,陈述自己的报国之志。可是,郡守因他是无名之辈,拒不接见。当晚,他住在县城旅馆里,听到隔壁有人哭,一问才知这个哭的人叫韩守义,他的女儿被城里恶霸吕熊强占蹂躏。吕熊是个员外,勾结官宦,欺男霸女。当时,解州城由于靠近盐池,地下水是咸的,不能食用,只有几口甜水井散落在城里各处。吕熊叫手下人将城里的甜水井都填了,只剩下他家院里的一口甜水井。还规定了一条,凡是来挑水的人,只准年轻貌美的女人来,否则不许进。进来的年轻女人,不是被他调戏,就是被他奸污。大家气恨,但因吕熊财大气粗,谁也奈何不得。韩守义的女儿让吕熊霸占后,气得老人叫天不应,呼地不灵,只好独自悲泣。关羽听罢,怒火中烧,提着宝剑闯进吕家,杀了吕熊和他一家,解救了姓韩的姑娘和其他良家妇女。之后,他连夜逃往他乡。途中路过潼关时遭到守关军官盘问,情急之中他手指关口说自己姓“关”,以后就再未改变。
关羽流落到涿郡(今河北涿县)后,正遇上东汉政府动员各地豪强地主组织武装,共同镇压黄巾起义。他在这里结识了当地正在聚众起兵的刘备(刘备是西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和张飞,三人志同道合,一见倾心,友爱异常,亲如兄弟。后世传说,刘、关、张三人曾在桃园结义。《三国演义》则“演义”出他们的誓词:“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虽是小说家言,但由于符合了动乱频仍的时代中下层百姓的心态,所以影响巨大。后世好多农民起义,都效法结义的形式,来巩固队伍,加强团结。三人组织了一支武装力量,参与了进攻农民起义军的行列。关羽也就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从中平元年(184年)一直到死,关羽始终忠心耿耿地追随刘备,“随其周旋,不避艰险”(《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刘备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关羽、张飞担当他的护卫,是他得力的左右手。中平元年(184年),刘、关、张带着刚刚组织起来的兵马,首先投奔涿郡的校尉邹靖。黄巾军打到涿郡,他们配合官兵出动抵抗,首战告捷,立了大功。接着,他们离开涿郡,前去投奔正在广宗(在河北省威县东)围攻黄巾首领张角的中郎将卢植。到广宗后,因卢植遭诬陷被押回京师,他们便决定返回涿郡。归途中,遇到黄巾军天公将军张角正在追击接替了卢植职务的董卓。关羽和张飞带领一支人马,突如其来地向黄巾军横杀过去,救了董卓。刘备后来投奔幽州军阀公孙瓒,因屡立战功长任平原相,关羽和张飞担任了别部司马,分统部曲。他们三人照样“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关羽和张飞终日侍立刘备左右,保护刘备。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奉迎汉献帝迁都许昌(今河南许昌东)后,独掌军政大权,总揽朝政,皇帝成为傀儡。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刘备被吕布打败,投靠了曹操。曹操表举他为左将军,拜关羽为中郎将(次于将军的武官)。时车骑将军董承接受皇帝衣带诏,与刘备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服等,密谋除掉曹操。
建安四年(199年),刘备恐曹操猜忌,欲伺机脱离曹操控制,趁右将军袁术溃败,主动请求跟大将朱灵前去截击。曹操谋士程昱、郭嘉、董昭等认为,不该放走心怀叵测的刘备,曹操立即派人去追,但已不及。袁术南逃寿春(今安徽寿县),朱灵班师回朝,十二月,刘备杀死徐州刺史车胄,以关羽代理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太守,自屯兵小沛,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与朝中反曹势力遥相呼应。东海(今江苏郯城)变民首领昌稀等,及周围郡县纷纷归附刘备,刘备部队很快发展至数万人,又派使者与袁绍媾结联盟,形成对曹操的严重威胁。并击败了前来讨伐的司马长史刘岱和中郎将王忠,暂且取得徐州、下邳地区,作为休养和发展的基地。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车骑将军董承等企图刺杀曹操的计划泄露,董承、王服、种辑皆被屠灭三族,唯参与密谋的刘备侥幸逃脱,且势力越来越大。曹操亲自征讨刘备,刘备惊悉曹操军将至,亲率数十骑出城观察,果然望见曹军旌旗,只得仓猝应战,被曹军击溃,刘备妻子被俘。曹操接着攻陷下邳,迫降了关羽。刘备则逃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投奔了袁绍。
曹操赞赏关羽为人,拜其为偏将军,礼遇甚厚。不久却觉察关羽心神不定,无久留之意,便对与关羽关系甚好的张辽说:“卿试以情问之”。张辽去问关羽,关羽叹息道:“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张辽将关羽的这番话转告曹操,曹操闻后,不但没有怨恨关羽,反而认为他有仁有义,更加器重他。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二月,冀州牧袁绍调动十多万人马进军黎阳(今河南滑县东北),征伐曹操并派大将颜良进围白马,攻东郡太守刘延,以保障主力渡河南进。刘延告急请援。四月,曹操为解除侧翼威胁,北救刘延。谋士荀攸建议:“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三国志·魏书·武帝传》),曹操依行其计。袁绍闻曹兵渡河,果然分兵向西,挺进延津。曹操趁机引兵向白马疾进,及距白马10余里时,颜良大为震惊,仓促迎战。曹操派张辽、关羽为先锋,率部进击。关羽跃马阵前,远远望见颜良麾盖(大将所乘戎车,设幢麾、张盖),直冲过去,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斩其首级而归,袁绍诸将“莫能当者”(《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曹操挥令大军冲杀,袁军大败溃散,遂解白马之围。
曹操备赞关羽的勇武,对他重加赏赐,封他为汉寿亭侯(汉寿,地名;亭侯,侯爵名)。关羽斩杀颜良后,曹操知其必去,遂重加赏赐。关羽把曹操屡次给他的赏赐都封存妥当,把汉寿亭侯的印绶挂在堂上,给曹操写了封告辞信,保护着刘备的家小,离开曹营,到袁绍军中寻找刘备。曹操将士闻后,要去追赶,曹操劝阻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从关羽被擒到他立功报曹、重新投奔刘备,这段经历始终口耳相传,流行播衍。到《三国演义》,则形成了一个花团锦簇、精采纷呈的故事单元,包括关公屯土山约三事(降汉不降曹;礼待二嫂;一旦得知刘备下落,便当辞去);曹操厚待关羽,小宴三日,大宴五日;曹操赠袍,关羽穿于衣底,上用刘备所赐旧袍罩之,不敢以新忘旧;曹操赠赤兔马,关羽拜谢,以为乘此马,可一日而见刘备;关公斩颜良、诛文丑;关公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兄弟相会等。在中国,很少有人不知道这段故事。
袁绍兴师南进,派刘备南下汝、颍,攻掠曹操后方,被曹操部将曹仁击溃。刘备逃回袁绍军中,受到猜忌,暗中打算脱离袁绍,于是建议袁绍跟荆州牧刘表结盟,以使曹操腹背受敌。袁绍信以为真,派刘备率领本部人马,再度南下汝南与黄巾军首领龚都等会合,兵力扩充到数千人,对曹操后方又构成威胁。是年七月,曹操为稳定后方,派大将蔡阳率兵讨伐刘备。刘备预作充分准备和部署,率部迎战蔡阳。两军激战,曹军大败,蔡阳被杀。建安六年(201年)秋,曹操统军进击刘备于汝南。九月,关羽随刘备投靠荆州牧刘表,龚都等部皆散。至此,刘备脱离袁绍,获得发展自己势力的机遇。刘表对刘备以礼相待,此后,刘备便在荆州屯兵。
从建安六年到十三年(201—208年),刘备在这八年中致力于礼聘人才,扩大军事力量。特别是在建安十二年(207年),他“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关羽和张飞看到刘备和诸葛亮关系日益密切,心中不悦。刘备察觉以后,就严厉批评他和张飞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关羽和张飞就再也不表示反对了。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刘表。刘表死,继任荆州牧的刘琮投降曹操。刘备为避开曹军锋芒,便撤离樊城,向江陵(今湖北江陵)退去,并派关羽率领一万多水军,从水路往江陵会合。刘备军撤退到当阳长阪(今湖北当阳东北)时,被兼程追来的曹操骑兵打得大败,去江陵的道路被曹军截断,刘备只好斜趋汉津。关羽率水军前去接应,保护刘备退到了夏口。
据《蜀记》记载,当年刘备在许昌,与曹操一起打猎。关羽曾劝刘备乘人散混乱之际,杀掉曹操,以绝后患。可能由于形势不允许,刘备没有答应。这回在汉津会面,飘泊无依,关羽愤愤不平,说:“当年在猎场上,如果听了我的话,就没有今日的困厄之灾了。”刘备解释说:“当时,也是为国家着想,爱惜曹操是难得的人才。再说,如果天意辅助正人,又焉知今日的飘泊不是咱们的福分呢?”
曹操占领江陵后,气势更盛,大有吞没“无立锥之地”的刘备和消灭江东孙权之势。这就发生了孙权、刘备联军大败曹操的著名的赤壁之战。十一月,孙刘联军在赤壁(今蒲圻县西北)大破曹操。关羽所率的一万精锐水军是刘备的主力,在这场战役中起了重要作用。后人为突出关羽“全交重义”的特点,演义出了他在华容道上义释曹操的细节,至今脍灸人口。
赤壁之战后,刘备乘机攻占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都在今湖南境内),刘备得了四郡,加上孙权借给他的南郡,终于在荆州站住了脚。然后刘备封拜元勋。关羽被任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镇守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十二月,刘备带兵入巴蜀,取益州,关羽留守荆州。益州既平,关羽得赐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
荆州包括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七个郡,是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必争的战略要地。赤壁之战后,曹操还占据着南阳郡和南郡的北部,孙权占据着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所谓“借荆州”,就是孙权将自己占据的南郡南部借给刘备。刘备取得益州的第二年(215年),孙权便派诸葛瑾为使去跟刘备商量,要求把荆州南部的几个郡归还东吴。刘备托辞拒绝,孙权就派去一批官吏,接收长沙、零陵、桂阳三个郡。关羽坚决不让,将孙权派来的官吏全部轰了回去。孙权一怒,马上派吕蒙率领两万兵马用武力接收这三个郡。吕蒙夺得了长沙、桂阳两郡后,刘备急忙亲率五万大军下公安,派关羽带领三万兵马到益阳去夺回那两个郡。孙权也亲自到陆口,派鲁肃带领一万兵马扎在益阳,与关羽相拒。东吴的军队和关羽的军队都在益阳扎营下寨,彼此对峙。
鲁肃不愿意孙刘两家失和,就邀请关羽相见,双方各退兵马几百步,中间搭个供会谈用的帐篷。赴会的将军只准许带防身的单刀,不准带士兵。关羽接到邀请,带着随身的卫士周仓毅然赴会。这就是有名的“单刀赴会”。会谈一开始,鲁肃就责问关羽为什么不把长沙、零陵、桂阳三个郡还给东吴。关羽说:“乌林之役(即赤壁之战,乌林在赤壁对岸,故有此说),左将军(指刘备)亲自作战,与东吴共同破敌,难道说他夺下来的土地连一块也不应该得到吗?您怎么能说要把这些地方归还给东吴?”鲁肃说:“东吴国土很小,只是体念刘豫州(指刘备,当时为豫州牧)兵马很少,又被曹军打败,才让给他一个安身之地。赤壁之战以后,又把南郡借给他。现在刘豫州已经得到了益州,就该把荆州还给东吴。我们并不要求全部荆州,也不要求退不南郡,我们只要求长沙、零陵、桂阳三个郡。要是连这一点也不答应,那就太说不过去了。”这进,周仓在一旁瞪着眼睛大声说:“天下的土地,有德的都可以住,怎么能永远归一家呢?”关羽手按在刀把上,给周仓使了个眼色,故意责备他说:“这是国家大事,你懂得什么!快给我出去!”周仓会意,立即出去准备兵马接关羽。关羽也向鲁肃告别说:“您的话,我一定转告左将军,再作商议。”鲁肃也就很有礼貌地把关羽送了出去。
关羽回来后,派人向刘备汇报了这次单刀赴会的经过。刘备这时因为得知曹操正率大军进攻汉中,担心前后受敌,丢失益州,就主动向孙权请和,双方商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湘水以东的江夏、长沙、桂阳归孙权;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
赤壁之战后,据守荆州的关羽名为“襄阳太守”,而荆州的襄阳、樊城等重镇还控制在曹操手中。为了实现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对》中所筹划的跨据荆、益二州,待时机成熟时荆州军队直下宛(今河南南阳)、洛,益州军队西出秦州(今陕西南部),完成统一大业的计策,关羽一直虎视襄、樊。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汉中大败曹兵,曹操不得不退出汉中。于是,在手下文武官员的拥戴下,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并赐他节、钺。
是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关羽,抓住战机,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
襄阳、樊城隔汉水相对,互成犄角,是曹军抗拒南军北上的战备要地。时魏镇南将军曹仁驻守樊城(今湖北襄樊),将军吕常驻襄阳。他从汉中撤军到长安后,又派平寇将军徐晃率军支援曹仁,屯于宛城(今河南南阳)。樊城之战开始后,曹操又派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前往助守,屯驻于樊城以北。
于禁不熟悉南方的气候地理。曹仁让他和庞德屯兵于樊城以北,和城中相互呼应,他竟未考虑该处地形低下的因素,便把所率领的七支人马都带到那里驻扎。八月,连降大雨,汉水暴涨,平地水深数丈。于禁七军均被水淹,只得率少数将士避到高阜之处。关羽乘战船猛攻,于禁欲退无路,被迫投降。庞德率的一部继续顽抗,誓死奋战,从早晨一直战到中午,箭尽矢竭,就短兵相接。将士有的战死,有的投降。关羽加强了攻势,同时,水势上涨更猛,土堤淹没,曹操部队都投降了。庞德想乘船撤回曹仁大营,但水势太大,船只倾覆,被擒,不屈而死。
关羽乘胜围攻樊城,并以一部兵力包围襄阳。樊城守军仅数千人,城墙因水淹多处崩塌,曹仁曾考虑放弃樊城,被辅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满宠所劝止。满宠认为:“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今河南郏县)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三国志·魏书·满宠传》)曹仁乃以必死决心,激励将士齐心协力奋勇抵御。
关羽军虽乘船猛攻,一时仍不能下。此际,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均降于关羽,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一时“威震华夏”(《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曹操感到威胁,一度准备迁都,被丞相司马司马懿及曹椽蒋济谏止。他们认为:“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晋书·宣帝传》)。
曹操采纳了这一利用矛盾破坏孙、刘联盟,以坐收渔翁之利的策略,派使者去见孙权。同时指令徐晃率军援救曹仁。徐晃进至阳陵陂(樊城北),曹操派将军徐商、吕建传令:必须待后续援军会齐后方可进击。时关羽前部屯偃城(樊城北约五里),徐晃佯筑长堑,示以将切断蜀军后路。蜀军惧被围,烧营撤走,徐晃军进据偃城,渐向围城蜀军逼近。
当初,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早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刘备)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意思是刘备在取得荆、益二州建立基业之后,一定要外结孙权,形成巩固的联盟,然后才能北定中原。可见,孙刘结盟是刘备北定中原的基础。然而,这联盟却因为几个原因,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一是在荆州的所有权问题上。荆州位于长江中游,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对孙、刘、曹三家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曹操曾想占据荆州,统一天下,但赤壁一战使他美梦成空;孙氏集团一向认为荆州是必争之地。因为荆州据上游之重,只要操在别人手里,自己则处于被动地位。赤壁之战结束,为了继续联刘抗曹,不得已,只好暂借荆州给刘备。可刘备取得益州后,却无归还荆州之意。
二是关羽缺乏对孙刘联盟的正确认识。他自恃勇武,对孙氏集团始终踞傲不敬。鲁肃与他单刀相会,讨要荆州,他尽管理亏,但仍然不肯从两家联合的角度着眼来妥善解决问题。孙权派使者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不但不应许亲事,反而厚骂使者,双方关系越来越僵。
三是东吴臣子中,从大局出发,认为应与刘备集团修好、共拒曹操的鲁肃已经去世,而其他臣子,如代替鲁肃统兵的吕蒙,就认为关羽平素骁勇善战,且有兼并吴国的雄心,所以,要求出兵对付关羽。他说:“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所以 孙权得到曹操的信后,欣然允诺。他召吕蒙回建业,共商夺取南郡的计划。关羽也知孙刘联盟不巩固,这时既要夺取樊城,又得防备孙权偷袭荆州。他看到东吴大将吕蒙屯兵陆口,就再三嘱咐麋芳和傅士仁小心镇守荆州,并将大部分军队留在南郡,还沿江设防,二三十里设一个岗楼,建起烽火台。吕蒙探知关羽防守严密,无懈可击,就佯称病重,上书给孙权,要求回去疗养。孙权公开发布命令,调吕蒙回建业养病。吕蒙推荐陆逊代替自己。当时,陆逊年少多才却无名望,正任定威校尉。孙权便任命他为偏将军、右部督,接替吕蒙。陆逊到任后,派使者给关羽送去了礼物和一封信,信上恭维关羽水淹七军,功过晋文公的城濮之战和韩信的背水破赵,还勉励关羽发挥威力,夺取彻底胜利。关羽看到陆逊是个无名晚辈,对自己又如此恭敬、诚恳,就大胆放心,把荆州大部分军队陆续调到了樊城,打算趁徐晃的兵马还未赶到,大水又未完全退去,先攻下樊城。他亲自督战,加紧攻城,而曹仁依旧坚守。陆逊把关羽人马的调动情况详细地报告给孙权,且说明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关羽可一战而擒。
关羽在襄樊的兵马越来越多,加上新得于禁降军数万人,粮食匮乏。他责备南郡太守麋芳和傅士仁的粮草运送跟不上,大怒说:“还当治之”(《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二人于是存有叛心。后关羽为解燃眉之急,竟擅自强占东吴贮藏在湘关的粮食。孙权得知此事,觉时机成熟,便命吕蒙为大都督,发兵袭击关羽的后方。
是年十一月,吕蒙率军隐蔽前出,进至寻阳(今湖北广济东北),把精锐士卒埋伏在伪装的商船中,令将士身穿白衣,化装成商人,募百姓摇橹划桨,昼夜兼程,溯江急驶,直向江陵进袭,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隐蔽和诡密。驻守江防的蜀军士兵被伪装的吴军所骗,猝不及防,全部被俘虏,江陵城内空虚,陷入混乱。吕蒙先让原骑都尉虞翻写信诱降驻守公安(今湖北公安北)的蜀将傅士仁,又使傅士仁引吴军迫降守江陵的蜀南郡太守糜芳。二人平时就因为关羽对他们傲慢而心怀不满,这次又听说关羽回来要惩治他们,更是内心恐惧,于是在东吴大军兵临城下的情况下,献城出迎。吕蒙遂率大军进据江陵,从而,一举夺回蜀长期占据的荆州。吕蒙进占江陵后,尽得关羽及其将领的家属。他对他们加以优待和抚慰,并下令军中不得侵扰百姓,还对全城百姓表示关心,给有病的送医药,给饥寒者赐衣粮,使城内秩序迅速恢复。而骄傲轻敌的关羽,对吕蒙的袭击行动竟一无所觉。
曹操使者返回洛阳,带来孙权密信,说即派兵西上袭击关羽,但请保密,以防关羽得知有备。曹操部属多数认为应代孙权保密。谋士董昭独持异议,认为应佯允保密而暗予泄漏。关羽知孙权来攻,如撤兵回防,则樊城之围自解。关羽南返与孙权交战,两敌相斗,正好坐收渔利。若为其保密,使孙权得势,对我并不有利。再者,被围将士久不见救,担心缺粮产生恐慌,一旦发生意外,局面将难以收拾。故应以泄密为好。曹操采纳董昭意见,令徐晃用箭将孙权密信内容,分别射入樊城及关羽营中。被围魏军得信后,士气倍增,防守更坚;关羽得信后,则既恐腹背受敌,又不愿前功尽弃,同时判断江陵、公安城防坚固,吴军若真来攻,一时不可能攻克,因而处于徘徊犹豫,进退两难的境地。此时,曹操已率主力由洛阳进抵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并已先后派殷署、朱盖等12营兵进至偃城,归徐晃指挥。关羽军主力屯围头,一部屯四冢。徐晃以声东击西战术,扬言欲攻围头,却出其不意突袭四冢。关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骑5000出战,被徐晃击败,当其退走营寨时,徐晃率军穷追不舍,紧随其后冲入营内。当时关羽营寨,外围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碍设施极为严密,若从营外强攻极为困难。现乘其军陷于混乱之机,由内突袭,一举大破之,杀降蜀之胡修、傅方。时关羽关羽惊悉江陵失守,遂撤围退走,樊城围解。曹仁部将多欲乘胜追击,参军赵俨认为,应保留关羽一定实力与孙权作战,不宜追击。曹仁同意赵俨看法,未部署追击。曹操得知关羽撤退消息后,果然派人传达命令,不许追击关羽。
当关羽撤军而回时,孙权已先到达江陵,派陆逊攻占夷陵(今湖北宜昌)、秭归(今湖北秭归),切断关羽入川退路。在回军途中,关羽多次派人到江陵探问消息。每次,吕蒙都礼待来使,并让使者周游城中。使者回到关羽军中,将士们知道家门无恙,斗志尽失,多数都半途而逃。关羽自知势孤,派人向驻扎上庸的蜀将刘封、孟达求援,二人以以上庸新定为由,拒绝支援。关羽陷于进退失据,腹背受敌的困境,遂西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这时,陆逊乘胜西进,夺取了宜都。关羽看到麦城东、西、南三面全是敌人,而援兵又迟迟不到,决定突围回西川。
吕蒙知关羽兵少,料到他要逃走必然走麦城北边的通西川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十二月,孙权派使者到麦城劝关羽投降。关羽提出叫吴军退兵十里,然后在南门相见。吕蒙果然退兵十里,等候关羽投降。关羽及其子关平趁机带着十几个骑兵,偷偷地出北门向西逃去,被吴将潘璋部司马马忠擒获,与其子关兴一起被杀,死时年约五十八岁。刘备追谥关羽为壮缪侯,其子关兴嗣。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论及关羽与张飞:“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还说:“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确如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