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微认证 大未来——青椒计划第九讲打卡总结

【吉林省】微认证 大未来——青椒计划第九讲打卡总结,第1张

     

      2018年11月起,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的教授导师们将为青椒学员提供一整套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专业发展课程,同时提升青椒学员们在不同学科的教学能力。

      第九讲:《微认证--引领工作场所的学习与实践》

      主讲:魏非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研发部主任)

      未来已来,在互联网时代,随处可见各种标签认证。对于个人而言,认证是一种客观的评价体系,针对教师群体,我们又该用哪些方面的能力来评价教师能力发展呢?

      11月21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研发部主任魏非博士在华东师范大学与青椒学员们分享《微认证--引领工作场所的学习与实践》。

      今天讲的微认证,对这样的全新学习方式有何感想?您觉得最需要的提升自己的认证课程是哪些?

      1教学设计能力

      2班级管理提升

      3学生心理沟通

      4教学说课能力

      5课件制作能力

      除了以上能力之外,您觉得还需要哪些能力提升?

本周小打卡查看、查找、点评的时间安排:

20:00-20:30  付巍巍老师

20:30-21:00  王利杰老师

21:00-21:30  岳明珠老师

21:30-22:00  王晓春老师

22:00-22:30  李响老师

22:30-23:00  牟林老师

23:00-23:59  房靖老师

小打卡名单汇总:王利杰老师

本次打卡汇总:岳明珠老师

本次有效打卡数:  2036

本次优秀打卡数:  70

1 大安002能娜娜      2 大安003宁悦

3 大安033赵雨虹      4 丰满031侯斯文

5 扶余016周磊        6 公主岭013马玉洁

7 公主岭038陈莹      8 公主岭046程冲

9 公主岭076胡金龙    10 公主岭103于阳

11 公主岭104刘冠群  12 公主岭134杨畅

13 公主岭135窦以丹  14 公主岭164侯丽娜

15 公主岭178曲新月  16 公主岭183王莹

17 江源022李俊秋    18 九台046李雅男

19 九台047王琳        20 九台077张若男

21 九台093吴春蕾    22 宽城005杨秋利

23 宽城007吕文静    24 梨树019田佳

25 梨树021于杰雄    26 龙潭1007杨萍

27 龙潭1026代樊      28 龙潭214赵鑫

29 龙潭672于连英    30 龙潭996马瑛

31 梅河口049张红梅  32 梅河口072张艳旭

33 梅河口076郑奇    34 梅河口112马超

35 宁江058潘玉        36 农安005何鑫彤

37 农安011刘艳影    38 农安042梁雪婷

39 农安050胡金凤    40 农安053张晓宇

41 农安060于茜智    42 农安075葛卓

43 前郭059赵双凤    44 前郭065韩冰

45 舒兰066刘玉芳    46 舒兰078陈重阳

47 舒兰103代莹        48 双阳010管梦楠

49 双阳014李婷婷    50 双阳017宋婷婷

51 双阳056张华健    52 洮南001赵媛媛

53 洮南034才智        54 通化369张吉庆

55 通化372王晓明    56 通化377刘媛春

57 图们019张娜        58 延吉006王培萍

59 伊通040汪玉坤    60 伊通098陈晓敏

61 伊通122张永萍    62 伊通123李师行

63 榆树017赵明月    64 榆树034刘佳妮

65 榆树045李宇婷    66 榆树073鲁月

67 长白022李俊颖    68 长白059祖丽辰

69 长白山032王炎龙  70 镇赉092刘子嫣

      大部分老师会根据自己的不足提出想要补充的技能。少部分教师因不明确打卡主题,导致打卡内容不符合作业要求。个别教师的打卡昵称还不规范。有个别教师追问小打卡的优秀标准,助教老师及时给予解答。

秋去冬来,在白雪飘飞的季节,幸福的星期三到来,在美丽的晚上很荣幸也很感谢华东师范大学专家主任博士魏非老师给我们带来精彩的《微认证-引领工作场所的学习和实践》一课;对于微认证的新课程,我给出六个字来概括-新颖 精准 实践,微认证这三个字以前从没有听过,我心里在想,这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会叫微认证?微认证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呢?随着我的很多疑问,很细心的听了这堂课,微认证:能力为本的教师开放发展新路向,就是专门为教师的能力发展所做出的新的能力培养的新思路、新方向。

微认证可根据自身情况以及学习环境广泛采用多种非正式学习方式,也可融合正式学习,自定学习节奏开展学习与实践。

微认证的审核证据是学习者工作情境中的多种绩效行为表现,推动学习者实现在工作场景中发展能力的学习形式。

微认证学习结果以数字徽章形式呈现。可以及时在朋友圈中分享,促进同行之间的专业交流,并形成相互启发与激励氛围。

微认证很新颖。

这是一种采用自主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自主性真的很重要,因为我们的内心都有一种小惰性,所以我们需要有人引领我们对新形式的学习能够理解,主动去学习,学习不一样的课程,反思不一样的自己。

微认证很精准。

微认证主要审视自己在学习中的各个表现,通过学习能够发现自己很多的不足,

并且能够及时改正自己,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微认证实践。

微认证通过我们学习的理论知识来实践,因为实践出真知,不实践永远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教师是需要一步一步的提升自己,教好孩子,给他们树立榜样,引领他们走向正规,实践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认知,实践可以透过知识来审视自己的不足,实践可以培养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们不是完美的,没有实践就没有进步,这是不变的道理。

这次的微认证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学习方式真的很好,我们需要创新,创新道路虽坎坷,但是很充实,通过每次的进步努力提升我们教师的各种能力,但是身为新青年教师,我还有很多的能力不足,主要还是与学生沟通,班级管理这两个方面尤其严重;我是一年级班主任,班里两个学生,一年级孩子自制力很差,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课堂上爱搞小动作等等,我作为教师,没有很好的把班级管理好,班级管理是源泉,班级管理好,学生纪律好,学生学习好,这才是我要努力做的。

其次是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不够,有时候跟他们说大道理就像是天方夜谭,他们也听不进去,心里都明白,过一会他们就忘了,主要还是没能和他们心平气和的坐下来谈谈,帮助他们解决心里的障碍,让他们开心起来,他们就像是我的孩子一样,说他们也是对他们好,就是给他们感觉像是开玩笑,不想对他们发火,这样是不对的,发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是要给他们以爱的教育。

感谢魏非主任带来特别新颖的课程,我受益颇多,在今后的教师道路上,我会继续努力。

今天听到了魏非老师的《微认证——引领工作场所的学习与实践》一课,我对微认证这个概念有了一些了解,觉得耳目一新,同时又觉得并不陌生!

我们总需要一些东西去认证我们具备了什么能力!每一天,每一个时刻,那就是微认证。就像魏老师说这是一种基于能力而不是基于时间的,所以尽管我从教9年,我觉得我在班级管理和学生心里说教这两个方面还学习去学习去认证。

我将通过向有经验的班主任学习,向书本上的专家学习他们管理班级的方法,从班级文化、班级管理、班委会组建与成长等方面去逐步学习提升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

学生心理说教这方面是我最头疼的事,说教效果不好,我就放弃了,如果学生不好管,我就请班主任去帮忙教育。现在想想我还是要认真的去学习教育心理学以及和学生沟通的能力!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或某种能力的培养可不可以采用微认证的方式,这样孩子也会有所触动,改变了被动式学习,从要我学到我想学!

微认证,无处不在,也许是一句评价,也许是个奖章。因为看似微小的事物,更值得我学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今天听了魏非博士的讲课,让我对全新学习方式有了非常多的感悟,让我对自己也有了很多的认识,同时也有很多的不足和缺点需要改正。首先班级管理能力需要提升,在课堂上不能够把学生很好的组织起来,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学生上课总是出现无精打采迷迷糊糊的状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以后可以更好的把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更多的学生知道学习的乐趣;其次,教学设计能力也有待提高,我所任教的科目是道德与法治,本来就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由于刚走出校门,教学经验不够丰富,所以导致有时候教学设计不够合理,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工作,根据品德教学的客观规律,结合中学品德教学的实践,设计出科学可行的教学设计方案,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必须把孩子们从枯燥的语言知识中,要通过设计适合中学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愉快自信的情绪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形成语感,养成良好的品德学习习惯;虽然现在的我还存在着些许不足,但是我相信,以后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在以上的认证课程中我觉得我最需要提升的是班级管理课程。

作为一个刚刚有一年工作经历的年轻班主任,我感受到了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力度与效果对班级建设和学生成绩提升的重要性,也体验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首先,作为年轻的班主任,我们既有劣势又有优势。

一、因为年轻,我们缺乏经验。不要说在班级管理上了,就是在教学上,我也觉得自己还是个学生,有很多需要向老教师求教的地方,在班级管理上更是困难重重,遇到特殊情况或者突发情况时候往往不知如何妥善解决,还有就是在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时候,不能做到进退自如。

二、因为年轻,我们过于理想化。我往往把自觉有创意的想法在班级实施后,才发现这个想法太过理想化了,根本不能达到我预期的目标,于是又伤心失望,现在静下心来想想,我过于理想化,以至于忘记了这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四五十人的团队,面对同一件事物,就会有四五十种想法和态度,而我恰恰忘记了这一点,所以就不断的受挫。但是劣势也会转化成优势:

一、因为年轻,我们有激情。我的教育之路刚刚开始,对教育的激情和梦想还在,还没有被岁月打磨,所以在工作中,特别是在学生工作中,我们富有创新意识, 我们方法多样,不局限与简单的说教或者是所谓的向家长告状。

二、因为年轻,我们与学生易于融合。我们也是刚从校门迈出不久,从经历和情感上更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学生们会好奇打听我的高中和大学的经历,甚至会成为有些学生的学习的榜样甚至是偶像。他们说的和玩的,我也都懂,学生会觉得没有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那种代沟,有些学生私下里偷偷叫我姐姐,所以在与某些学生单独沟通的时候,我会利用这种情感因素,学生会基于“义气”比较给面子,这就方便了学困生的管理。

除此之外,个人还觉得应该提升的是和家长的沟通能力。

今天有幸听了魏主任的微认证的报告,深有体会。听到证书的发放,热血沸腾,可是听到选拔要求又感觉空落落的,后悔自己当初的不负责任态度,深怕导致自己此时此刻遗憾的无奈,也深深明白了,每个人都想拥有美好事物,但机会,总是留给一直准备着的人!过去的已经过去,但未来尚在来的路上,早起的鸟有虫吃,但追随太阳的向日葵,也可以绽放最美的笑颜!

      本节课的最后几分钟,主持人让我们说说对微认证的认识,其实我理解的微认证是简小细微,以小见大的推动力!小到一个导入的设计,小到触手可及的目标,但只要你去做,一步一步积累,它的力量将是无穷的!         

      作为一名特岗教师,需要增进的方面有很多,由于只是担任一个班级的教学,并不担任班主任的职务,所以,对我而言,此时,夯实自身基本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觉得教学设计能力是我亟待提高的能力。

      教学设计基本内容包括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方法手段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设计。

      课堂教学是多元的,从教学目标开始,就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设计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应重点突出,难度恰当,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教学方法手段应灵活多样,反馈及时,交流多向。

      教学设计是一节课的主导,对于经验尚浅的我来说,只能多听多看多学习。针对学生特点和学校的教学策略,目前教学中,我将教学目标转换为学生目标,将关注点从“教什么”转换为“学什么”,并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做到对所学内容心中有数。教学环节,主要分为导学、自学、研学、展示、点拨五个步骤,实施小组教学,优势学科帮助劣势学科,生生互助。

      现在,在学校一三五教学策略和校本主题研修的不断钻研过程中,我对课堂教学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如果说具备这样的能力,我感觉还相差甚远,因此,我想更系统的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新的学习旅程——微认证》

      刚看到今天的课程时,很迷忙,不懂,“微认证”什么意思,没接触过呀!充满着好奇!听了魏老师的介绍,让我对微认证有了初步的了解!微认证原来是能力的体现!是要通过自己多方的实践,还要懂得会运用身边的资源!做什么事,要从小到大,才能有所进步!才能有所上升,为了有更好的微认证,就要自己多进行思考,实践!通过多方面学习,来提升自己!得到微认证的肯定!特别感谢青椒计划,我没有加入青椒,我想我也许会很久很久以后才能知道“微认证”,或许教育一辈子也不知道微认证!这就是青椒计划,给我提供的见识!

我认为我这些能力都是需要提升!因为通过学习,认识到自己不足,也认识到学习这些能力的重要性!

1、教学设计能力:她是教学的基础,没有好的教学能力,怎么才没上好一堂课!所以提高教学设计,会在教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2、班级管理能力: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必修课,没有好的管理方法,班级也会成为一盘散沙,班级也不规范,只要有好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才会团结有爱,充满活力!

3、学生的心理沟通能力:学生的心理受各方面的影响,非常复杂,学校不仅教孩子学习,还要教孩子做人!但对于一些心理有问题的孩子,也是老师头疼的问题,怎样才能走进孩子心灵!这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能力!只有走进孩子心里,才能收获温度!

4、教学说课能力,自从参加工作,就开始参加各种比赛,比赛讲课的前提,就是说课能力!也是比赛考量范围,所以,想在大赛上出彩。有好的成绩,就需要用心的提升说课能力!

5、课件制作能力:这是现在教学必须的,现在是高科技社会,老师上课,必须用课件,更直观的教学,能让孩子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内容!

其实还有家长沟通能力等,因为与家长的沟通能力,老师与家长的良好沟通,是对孩子负责人的体现!也对孩子学习有帮助的体现!

总之,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升,每一阶段的提升,都有下一个阶段的能力在等着我们!所以大步向前,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只愿所有的努力,都有最美的收获。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作为一名21世纪的人民教师,我们须牢记: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但是教师仅有一桶水就够了吗?在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学生的认知水平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具有了更高的起点,教师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今天我听了魏非博士的这一课,我感受颇深!微认证是一个全新的学习方式,为成人提供一种证明正式与非正式学习及成果的机会,教师可以用工作样例、教学视频或其他制品形式作为证据,申请认证他们已经掌握或发展的能力。听了魏博士的这一课,我突然觉得自己落后了,以前从未听说过微认证,今天才知道原来还有如此高大上的东西呢!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需要认证的项目,然后经过实践去证实你具备这个能力,微认证还会给你回复,给你提出意见,我觉得这个项目非常棒,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能力,可惜还需要过年3月才能正式开始,真的很期待早点认证,早点提高自己!

我今年已经从事教师行业有3年之久了,这三年里,不能说我没有成长,只能说成长的很缓慢,特别是在班级管理能力、课件制作能力、学生心里沟通能力等方面成长的特别的慢。

下面我具体说一说我在这些方面遇到的问题。

1班级管理方面

说到班级管理,我是抓耳挠腮的,我今年带一年级,我觉得一年级的小豆豆们会很可爱,确实挺可爱,但是刚升到一年级的他们没有一点规矩,课堂上比我都能说,下课出门就跑没影了,刚开始我真的是手忙脚乱的,现在开学接近三个月了,我找到了一些方法去管理我们班级,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上周三的中午,我班一个小男孩在班里跑跳,然后头撞到桌子上了,撞出一个大包,当时怕我吓得呀,我多害怕他把头撞坏了,幸好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没什么问题,我回班就对学生发脾气,都说过多少遍了,不许在班级里跑,可是孩子们好像记不住一样,后来我总担心孩子们会磕到碰到,所以我下课都很少回教室,但是这样下去我不是办法呀!后来我请假别的老师,我总结了办法,我交给这个爱跑的孩子们一项任务,让他负责看着谁在班里跑,我告诉他完成这张任务的前提是你需要管住自己的腿,做什么事情要用走的,他说他会完成这个任务的,慢慢的他真的不跑了,特别专心的看着别人。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必须有适合自己班级实际的方法,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2课件制作能力

我的课件制作能力特别的低,好的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节省时间、提高老师的讲课水平,而我的课件制作确实存在问题,普通的课件我很容易做出来,但是像有动画的课件我做起来就非常的困难,我不太熟悉flash,大学期间学过,但是没学会,导致工作后也做不出质量高的课件,平时工作一直忙,没有特意的去学习课件制作,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要学习课件制作,我要制作出优秀的课件。

3学生心里沟通方面

对于学生的心里,我有点琢磨不透,我班孩子有一个特点,在错误时就不说话,怎么问都不说话,那时我就特别生气,有时候我就一顿发脾气,事后我不断的批评自己,知道是错误的,还是没控制住自己,所以造成我没有了解孩子的心里就妄断的批评他们,我去缺少和他们的心里沟通,在孩子犯错误时我应该现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想想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停下来等等他们!

我知道作为一个老师我身上还有很多的缺点,但是没关系,我会很努力很努力的去改正,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我不能辜负这个美称,我要成为孩子们心中最光荣的人民教师!

      魏非主任的这节课让我们了解到了“微认证”的以下几个特点:

    1 细微精准,能力聚焦。

    2 非正式学习,自定节奏。

    3 能力评估,实践导向。

    4 数字徽章,即时分享。

      随着网络技术和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微认证必引领工作场所的学习与实践。

      2019年3月20日,第二届青椒计划专业课程进行到了第17讲——“世界与你不期而遇”,7468位青椒老师参与了寒假分科选修的课程总结,其中有4600+位青椒老师获得了寒假分科研修的优秀学员并获得了积分,为他们的持续学习点赞!

      在这一课上,青椒学员们听到了国务院参事汤敏博士从机场给大家带来的问候和鼓励;了解到了青椒计划启动项目评估,将为乡村教师们带来更多的机遇;看到了在北京天安门前,一部手机连线南疆小胡杨课堂,万名喀什地区的学生在课堂直播间就连线到天安门!孩子们在教室里大声呼喊天安门!天安门!天安门!……全国各地的青椒学员们在课程直播间共同见证了这一个个幸福的画面,就这样与这个美丽的世界不期而遇,并一起相约,分享彼此教育生活中的幸福故事,将爱与幸福传递。

吉林地区打卡情况:有效打卡1442人

优点:

缺点:

1长白山059祖丽辰

2长白山029褚晓璐

3长岭031吴凤

4长岭040胡雪梅

5长岭044许雪莲

6德惠089窦军

7敦化052敦凤艳

8扶余016周磊

9公主岭008王春蕾

10公主岭012孙明阳

11公主岭013马玉洁

12公主岭015张秋月

13公主岭023刘玉

14公主岭045田明月

15公主岭046程冲

16公主岭076胡金龙

17公主岭104刘冠群

18公主岭157王永恒

19辉南082张倩

20浑江060崔桂超

21净月044徐小雪

22九台022孙浩然

23九台047王琳

24九台070吕婷婷

25宽城007吕文静

26梨树014李丹

27梨树019田佳

28梨树020李亚婷

29梨树021于杰雄

30龙潭1020于洪光

31梅河口049张红梅

32南关032付鹤敏

33宁江014李丹丹

34宁江069刘雪连

35农安005何鑫彤

36农安006郭海涛

37农安026李影

38农安028谷月

39农安030于笛

40农安050胡金凤

41农安052陶伟

42农安053张晓宇

43农安054孙微

44农安060于茜智

45农安068贾洪杏

46农安075葛卓

47农安087沈春玲

48农安088舒欢

49乾安014岳丽颖

50舒兰078陈重阳

51舒兰097于常瑛

52舒兰109刘朝斌

53双阳008宋雪

54双阳014李婷婷

55双阳017宋婷婷

56双阳018刘健

57双阳040侯壮

58双阳046李忠博

59双阳055于婷婷

60双阳071赵浩延

61四平446贾婷越

62洮南005闫珊

63洮南015付于

64通化369张吉庆

65通化378林善华

66通化390赵春林

67通化398白云燕

68通榆014张凯歌

69图门019张娜

70汪清034刘淑梅

71伊通052战丽

72伊通098陈晓敏

73伊通122张永萍

74伊通123李师行

75永吉066张添一

76榆树045李宇婷

77镇赉072金璐

78镇赉092刘子嫣

      幸福,其实很简单,也无处不在。有一种态度叫享受,有一种感觉叫幸福,有一种大气叫知足。诚然,在工作中,我们的确会遇到诸如工作压力大、家长不配合、学生难管理等烦心事,但我们决不能牢骚满腹地去面对学生,去面对神圣的知识殿堂,而要擦亮心灵的那扇窗,善于从工作、生活中寻觅到幸福的因子,挖掘到幸福的种子。

      只要你有一颗乐观的心态和善于发现幸福的眼睛,就一定能从教育的点点滴滴中发现幸福,找回幸福,拾起幸福,幸福也总会和你相伴相随。幸福着学生的幸福,幸福着自己的幸福,幸福着教育的幸福,为了自己的理想,一路追随幸福,创造幸福,体验幸福。希望所有的青椒学员都能在自我成长中收获更多的幸福,让幸福的花儿永远盛开,温馨你我,精彩教育。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的科学教材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于重要的位置。尽管这些活动主要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下面我会对“我们周围的物体”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分析解读 。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与老师们分享。第一单元概述,第二单元教学目标,第三单元内容解读,我会对单元每课内容分析解读并提出建议,第四个是单元教学建议。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以三种状态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组成了各种各样的物体。我们观察物体的特征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探究物质的特征。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对周围物体观察、比较和描述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将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对观察到的物体特征进行讨论和分析,并试着根据物体的一些特征给物体分类。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会加强对物体特征的认识,还将在反复探究中增强对物体属性的理解。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体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内容属于物质科学领域课程,物质科学是小学科学课程内容的四大领域之一。课程标准中有关小学科学的主要概念有三分之一是通过学习物质科学领域的课程内容加以建构的,因此,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领域的课程内容与要求对于有效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物质科学领域的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6个主要概念:

第1个主要概念: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第2个主要概念: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第3个主要概念: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第4个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第5个主要概念: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第6个主要概念: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学习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形成主要概念是前三个:

第1个主要概念: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第2个主要概念: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第3个主要概念: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根据课程标准中这三个主要概念涉及到的学习内容,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和学习目标。

针对1~2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有下面几点: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1-2年级)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11-1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11-2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1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21-1 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22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22-1 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白糖;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和食用油等。

31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 31-1 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薄厚、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观察和描述。

不同的物体之间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

水和空气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等特征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能以讨论、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具有分析、反思探究过程的意识。

认识到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知道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共有7节课。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对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也为了促进学生探究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在前4课学生将集中对一些固体进行研究,在后三课学生将运用已经学到的方法对水和空气展开探究。

这节课的教共有三页,分为三个部分,聚焦、探索和研讨。学生要从很多常见物体中选择一个物体,用它和其他物体进行对比观察。在反复的比较中,学生会发现物体的一些基本特征,比如颜色、形状、轻重,还会发现一些其他特征,比如透明度、表面光滑度、弹性、硬度等。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物体进行描述,发现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对物体进行观察并加以描述。

在聚焦部分,教材内容中有两个问题:我们周围有什么物体?我们怎样描述它们?第一个问题是为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第二个问题既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又是为了让学生明确本课的研究主题——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并描述它们。在这个环节,这些问题,既可以帮助教师在探究活动开始之前调查学生对物体的原有的认识,又可以为学生接下来认识物体的特征奠定基础。

在这个单元,我们将主要学习如何观察和描述物体。教师可以把“物体”一词写在黑板上,用聚焦中的两个问题来调查学生的想法,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物体并进行描述。教师要把学生提到的词汇或短语记录在黑板上,对一些说不清楚的词语,也可以先记录下来,在后续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其逐步规范成科学词汇。

在本课探索部分主要包含一个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对八种常见物体进行观察和描述。教科书首次出示了要观察的物体,然后提示了学生科学观察的步骤和方法——选择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呢?教材中的四幅图分别提示了四种观察和比较的方法:通过看,比较颜色和形状;通过闻,比较气味;通过看和摸,比较是否透明或光滑;通过掂,比较轻重;等等。这些方法会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能较为全面地从各个方面描述物体,并用文字或图画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中。

研讨部分主要包括两个研讨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主要提示学生回顾自己是如何观察物体的。指向的是观察物体的方法。第二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物体的特征?这个问题主要提示学生反思描述物体特征的角度,从这些角度可以更好地描述物体,比如可以从颜色、轻重、粗糙与否等方面进行描述。学生提到的描述物体的角度可能不同于教材中所提示的,但只要是合理的,教师都可以将其汇总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和班级记录表中。这些记录表将贯穿整个单元,随着探究的深入,不断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科学词汇。

从这一节课开始,学生将探索物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包括轻重、形状、流动性等。这些内容都是本单元的重点,直接指向希望学生形成的核心概念——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并实践了一些观察、描述物体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比如轻重、粗糙、光滑等,但还没有对这些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接下来的两课中,学生将会逐步认识物体的轻重和形状。本课中,学生只需要了解物体有轻重,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排序即可,本课会通过观察、预测、手掂、简易工具测量等多次比较活动,促使学生逐步建立对“物体有轻重”的认识。

本课的探索部分是一个比较活动,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五种不同物体的轻重并排序。第一种方法预测,学生要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这些物体的轻重,并把预测的结果记录下来。第二种方法是掂量,第三种方法称量。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物体轻重并排序。“我们怎样记录排列顺序呢?”用数字表示轻重:数字越小,表示越轻。学生认为最轻的用①来表示,最重的的用⑤来表示,这样便于对比较的结果进行讨论。

在方法称量这里提出了一个疑问,想一想,怎样称量呢?教师用学生已经在“比较与测量”单元学习的“标准物测量长度”的情境来启发学生,测量长短时,我们是选择什么样的物体作为标准物的?教材中选用了同样大小的回形针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第三部分研讨,这部分主要包括两个问题:1我们三次排序的结果是怎样的?2哪种方法更准确?说说你的看法。这两个问题都指向对三次排序结果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三种方法的优劣。第一种方法是根据经验预测,我们希望学生发现,不同的人预测的结果可能不同,甚至差异会比较大,因此是不可靠的。第二种方法是根据掂量的方法判断轻重,这种方法要两两比较。我们希望学生发现,这仍然是依靠人的感觉,因此当物体的轻重差不多时,会出现不同的判断结果,而且这种方法的操作次数比较多,如果有更多的物体时,操作会更麻烦,结果会更不准确。第三种方法是用同样大小的回形针作为标准物测量,测量后,记录下回形针的个数,通过比较回形针的个数得出的结果不仅比较精确,而且适合测量更多物体。

本课的第四部分 拓展,教材提出问题,下面的两个碗形状相似、大小相同,一样重吗?问题指向核心概念“体积相同的物体,轻重可能不同”,隐含指向“不同材料的物体密度不一样”。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只要根据之前的探究结果,比较出“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碗,他们的轻重有可能不同”就可以了。

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通过“轻重”这一主题初步体会了物体的一个基本特征——质量,这节课,学生将对“形状”这一物体的重要特征展开研究。形状反映了物体占据空间的状况。在这节课中,学生关注的重点不是认识物体的具体形状,而是通过游戏化的活动,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平铺时占据空间的状况不同,同一物体不同的平铺方式占据空间的状况也不尽相同,从而发展对“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的认识。

本课主要说一下探索部分,包含两个探究活动,主要做法都是把一些形状不同的物体放入同样的盒子中。第一个探究活动提示学生分别把乒乓球和木块平铺在盒子中,只铺一层,然后记录装好后的数量。提出问题:哪种物体放的数量最多?重点要让学生比较木块和乒乓球的数量。学生在活动中一定会观察到乒乓球平铺时中间有空隙,木块摆放时中间没有空隙。木块平铺后基本填平盒子的空间,而乒乓球无法填平。学生会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平铺的数量不同。乒乓球平铺在盒子中的数量少,木块平铺在盒子中的数量多。这一探究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大小差不多的物体(木块和乒乓球),它们的形状不同时,它们占据空间的方式是不同的。

第二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将螺母和橡皮分别平铺在盒子中,螺母可以用不同的平铺方式摆放,比如,可以躺着,也可以立着,不同的平铺方式装满盒子的数量不同,橡皮的摆放情况也类似。而乒乓球和木块,无论怎样摆放,其装满盒子的数量总是相同的。

这一探究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物体是立体的,是有很多个面的,每个面的形状可能是不太一样的,以不同的面放进盒子时,他们在盒子中占据空间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研讨这部分内容主要围绕一个关键问题对上述探究活动进行讨论。在这个环节重点要引导学生体会物体形状的特殊性会对装入盒子中的数量产生影响。

在填写本课的学生活动记录表时要提醒学生补充第1课的记录表,引导学生认识到还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来描述物体,并在在表格中粘贴“形状”这一特征。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本节课学生将学习如何对数量较多的物体进行分类。在前三课中学生探索了物体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在本课中将作为分类的依据。正如教材序言中所述,科学家对物体进行分类是为了更容易地认识世界。本课中,学生将学习给物体编号,一次选择一个分类标准,以及将结果集合化表达等。分类活动同时也是交流活动,学生在交流中可以加深对固态物体特征的认识,提高分类的能力。

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在教师指导下对植物的叶进行了分类。在本节课中,他们还要继续对前三节课用到的物体进行分类,进一步清晰、有序地认识它们的属性。

学生的研究目标转向了一瓶水。由于学生有了固态物体的研究基础,所以本节课将沿用以前的方法,运用感官对一瓶水进行观察和描述。学生将借助记录表进行有序和持续的观察。这样的观察会让学生发现水的许多特征。

水是一种典型的液体,表现出液体的典型特征,所以从研究水开始引导学生初步探索液态物质是适宜的。教材没有给出“液体”或“液态物质”的具体定义,只需要学生先去关注并研究瓶中的水。

本课的研讨部分包括了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水的特征?指向的是物体的一般特征。在学生描述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他们描述水的具体特征和相应的观察方法,另一方面要引导他们描述像瓶中水这样的基本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是否透明等,并将这些词汇汇总在活动记录表和班级记录表中。

本课的活动记录表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中,连续使用有助于学生比较观察的结果。

本课的活动手册有两部分内容。

1观察活动记录。学生要利用第一课的记录表记录瓶中水的特征。活动手册副页中提供了词汇表,学生可以剪下来相应的词汇粘贴在表格中。

2拓展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在班上或让学生在家里进行一次液体流动比赛,看哪种液体流的快。在倾倒液体时学生会发现液体流动的快慢会受到黏度的影响,这一拓展活动也是课上观察活动的延续。

本节课,学生将运用一种不同于前面几节课的做法——混合。他们将把一些已经研究过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混合后发生的变化。混合实验将丰富学生对前面研究的物体属性的认识。学生将从实验中观察并认识到,一些物体较难溶解在水中,一些物体较易溶解在水中。基于这些观察结果产生的认识都指向“溶解”这一概念,本节课将为学生以后学习和建立“溶解”概念奠定基础。考虑到“溶解”一词对一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并不为他们建立溶解概念,只在词汇表中给出科学词汇“溶解”,学生只需要通过实验现象来初步认识溶解即可。

气体是物质存在的另一种形态,空气是气体。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一定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它会扩散并充满容器的所有空间。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将面临一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空气是什么样的?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认识它吧!学生要综合运用前面的方法研究一袋空气。由于空气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观察活动对学生来说会有较大的困难。在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提示学生利用记录表和简单的工具进行有序的探索,以保证研究的效果。这节课也是一节小结课,学生将回顾他们在本单元的研究活动,总结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和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

在单元的最后,教科书呈现了总结性的两方面问题。一是总结从哪些方面认识物体,教师可以请学生回顾第一课沿用至本课的表格。二是给出描述不同物体特征的词汇,尤其是不同类别的物体与有的不同典型特征。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类描述,像木块一类物体用哪些词汇描述,水一类物体用哪些词汇描述,空气一类物体用哪些词汇描述。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同时,教师要在本课的班级记录表上进行补充,并提醒学生完善第一课的活动记录表。

本单元共有13个单元科学词汇需要我们掌握、理解。

认识对象由一般到特殊。先探究常见的固态类物体,再去认识比较特殊的两种物体:一瓶水和一袋空气

认识目标从物体的一般特征逐渐转向物体的基本属性。即由认识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透明度、表面光滑度、弹性、硬度等特征转向重量和形状这两个基本属性。

探究方法从感官观察到简单的对比分类,再到反复运用。

课题 认识对象 主要目标 主要探究方法

1发现物体的特征 有固定形状的常见物体(固体) 一个物体有许多可被观察的特征  感官观察、对比观察

2谁轻谁重 物体有重量,有的轻,有的重, 手掂、简易工具称量

3认识物体的形状 固态的物体有固定的形状,不同物体占据空间的状况不同。  对比观察

4给物体分类 可以依据物体的特征给它们分类。 分类

5观察一瓶水 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一瓶水——液体) 水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有重量等特征。 运用前面的方法

6他们去哪里了 将物体放入水中 一些物体可以溶解在水中。 简单实验

7认识一袋空气 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一袋空气——气体) 空气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有重量等特征 综合运用前面的方法

材料的整体性

材料的结构性

材料的充足性

教科版教材的大单元的组织形式,是科学学习连贯性的最好体现。教材设计的连贯性希望能转化为教学活动的连贯性,希望教师们要注意课与课之间、课内四板块活动之间,科学概念的建构和理解,科学探究方法中间都保持一定的连贯性,这样才能更好的优化教学质量。

其次,需要注意单元学习累积性。学习的累积性的外在表现就是学习成果的积累,所以《学生活动手册》中个人记录表、班级记录表不要被遗忘,要不断地记录、更新和回顾,这样学生才会更有根据的思考,更有目的的探索,更有见地的表达,学习发生在学习之上,外在的累积才会转化为真正意义的内在学习的累积。

以上就是我对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解读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期待各位的建议与指正

                                        何鑫彤

                              农安县合隆实验学校

                                      2018221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的科学教材由“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构成。

针对于“电”这一单元,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解读:单元概述、单元教学目标、单元内容解读、单元教学建议。

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已经初步构建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也有过一些探究活动的经历,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在“电”单元中,学生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开展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初步建立与电有关的科学概念。通过“电”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及探究能力会得到同步发展,对电的兴趣和安全用电的意识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电”单元,是小学物质科学领域的学习内容,指向“电可以在特定物质中流动,电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这一科学核心概念。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我们刚刚提到过“电”这一单元的内容属于物质科学领域课程,物质科学是小学科学课程内容的四大领域之一。课程标准中有关小学科学的主要概念有三分之一是通过学习物质科学领域的课程内容加以建构的,因此,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领域的课程内容与要求对于有效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物质科学领域的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6个主要概念:

第1个主要概念: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第2个主要概念: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第3个主要概念: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第4个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第5个主要概念: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第6个主要概念: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本单元的学习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形成主要概念是第六个:

第6个主要概念: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根据课程标准中这一主要概念涉及到的学习内容,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和学习目标。针对3~4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有下面几点:

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

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荷的持续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要使电流经过导线使小灯泡发光,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电路。

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导体;有的物质不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开关通过连接和断开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用电器的工作状态。

组装简单电路,并用简单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

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导体、绝缘体。

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情况。

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进行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的结果。

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激发探究电的兴趣。

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了解电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电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珍惜电能源,并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电”单元共有7节课。前后课之间有着学生认识发展上的逻辑关系。学生从认识电的本质——电荷开始,到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的认识。

教材内容解读与建议:

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

第一部分,体验静电现象。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静电现象的观察、了解,能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让学生交流他们所知道的静电现象,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静电现象。可以通过一些照片或影片的形式展示更多的静电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其实电并不神秘,它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之中,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不一样的电荷,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电荷以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部分有两个实验活动:

1用充气气球摩擦羊毛制品后,在用这个气球的摩擦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让两个都用羊毛制品摩擦过的充气气球相互靠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在前面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微课视频来向学生介绍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然后通过分组观察这两个实验,探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当学生观察了上面这两个实验后,组织学生对两个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整理和分析。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完整的解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一现象和以前学习到的磁铁进行类比,加深学生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

第三部分,让电荷流动起来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电流的形成。

带不同电荷的物体,相互靠近后会相互吸引,但吸引一会儿后,再去靠近,相互吸引的现象就会消失,这是因为带不同电荷的物体在相互靠近后,带负电荷物体上的多与电子又会回到缺少电子的带正电荷物体上,当两个物体上的电荷恢复平衡后,就会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教师可以通过小游戏来帮助学生体会负电荷的移动现象。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电荷在物体之间不断地流动,就会产生电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器就是靠电流来维持工作的。然后结合学生对生活中各种用电器的了解,认识到想要得到持续的电流,必须有一个电荷流动的路径——电路和为电荷持续流动提供动力的电源。

本课知识点梳理:

静电存在于一切物质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电荷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

摩擦能够使电荷发生转移,使物体带电。

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电流分为摩擦形成的电、雷电和日常使用的电。

电流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电源和电路。

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教材内容解读与建议:

电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灯泡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电的兴趣。

第一部分,小灯泡的构造。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对电路中的材料及其结构进行观察和认识。其中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观察的重点,教科书的插图提供了小灯泡的解剖图,帮助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当了解了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导线、、电池和小灯泡,仔细观察这些材料将有助于学生对电路的理解。当学生对这些材料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鼓励学生尝试使用这些材料来点亮小灯泡。指导学生观察小灯泡的连接装置是这部分教学的重点,猜猜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电流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才能使小灯泡发光。

第二部分,点亮小灯泡。

教材分别提供了4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供学生思考,这四种连接方式比较典型,建议让学生都尝试连一连,比较它们各自的特点。

第三部分,课后延伸。

教材安排学生课后对家里的用电情况进行调查,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调查和统计能力,丰富学生关于电的认识,还为学生发现电的更多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电的兴趣,一定要对学生用电安全教育。

本课知识点梳理:

小灯泡的构造:玻璃泡、灯丝、金属架和两个连接点。

电流通过小灯泡的路径:电流从一个连接点进入,通过灯丝,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

小灯泡不同的连接方式会有三种情况发生:通路、短路、断路。通路-小灯泡亮;短路-小灯泡不亮,电池和导线会发热发烫,电池寿命缩短;断路-小灯泡熄灭。

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电池两端铜帽端是正极,锌壳端是负极。

日常中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交流电分为家用交流电220伏特,高压电5500伏特,都会触发事故,致人死亡。干电池电15伏特,没有触电危险。

教材内容解读与建议:

学生已经可以自己建立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简单电路,在这一课中学生将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

第一部分,带灯做到电路。

关于电路学生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经验,能够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使小灯泡发光,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他们会发现用手按住导线的两头与电池和小灯泡连接很不方便,小灯座和电池盒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元件的构造,想想这些构造的用处,再根据教科书的引导来进行进行安装。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法。小灯泡亮了以后,可以教学生用简单电路图的形式进行记录。

第二部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这部分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后,用这些材料来组建比较复杂的电路,点亮更多灯泡,就意味着要提供更多的材料,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电路知识,讨论他们的想法,实际操作。

本课知识点梳理:

简单电路的连接和简单电路图,如图所示。

简单电路的构成: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电源导线用电器是必须要有的,开关不是必须的。

用不同的方法连接两个小灯泡:串联和并联,都可以让小灯泡发光。

教材内容解读与建议:

这一课强调的是问题的解决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将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这一部分有两个主要活动:

1明确回路的概念。

教材一开始就让学生对前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引导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强化有关电路是一个闭合环路的概念。

2整理可能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

引导学生整理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就是发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尽可能的多分析电路出故障的可能,并做好记录。

第二部分,做个电路检测器。

教材中对做电路检测器的方法做了具体的说明,需要注意的是,做好电路检测器后一定要试试灵不灵。

本课知识点梳理:

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可能是:小灯泡坏了;灯座松了;灯丝断了;导线没有接好;灯泡没有接好等,这些原因都可以通过检测、替换的方法得到解决。

检测故障的方法:检查法、替换法、电路检测器。电路检测器不能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利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之前要切断电源、拿出故障电路电池,确定电路检测器的完好后,再检测电池、检测元件小灯泡,检测导线。

教材内容解读与建议:

经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在这一课中他们会发现将身边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导体是一种允许电流通过他们的物质,绝缘体是电流不能通过的物质,导体和绝缘体在电流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

导体与绝缘体是组成电路的重要材料,导线外面包着塑料,导线里面是铜丝,铜丝能让电流通过,而塑料不能让电流通过。教材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这样的事实,并运用前面学习到的关于电的知识,让学生明确我们身边的物体中有些物体能够导电,而有些物体时不能够导电。

教材以检测一块橡皮的导电性作为研究的开始,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块儿橡皮是简单的,这里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显然不在于这一块儿橡皮的检测结果,而在于展一项有价值的研究活动。教材描述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块儿橡皮的完整过程,让学生明确知道这一检测过程和这样做的意义。接下来学生开始研究我们周围的物体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并对这些物体进行检测、分析、记录。最后让学生整理出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并说说导体和绝缘体各自的特点。

第二部分,教室里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

可以让学生们讨论。教室和家里哪些地方用到了导体哪些地方用到了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各有什么作用?

本课知识点梳理:

导体易导电。

绝缘体不易导电。

利用电路检测器可以探究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要做到预测,记录、检测、反复检测、整理分类的步骤。

教室里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有哪些。

教材内容解读与建议:

开关是所有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每天都在使用各种各样的开关控制着电路。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一直在采用断开连接或取下电池盒中电池的方法来断开电路,他们可能会觉得这样做很麻烦,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首先观察手电筒的结构,了解手电筒的开关是怎样控制手电筒电路的断开和闭合的,在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在制作小开关的过程中学生要思考小开关的什么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制作,什么地方需要用绝缘体来制作。

本课知识点梳理:

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管控着电路的工作状态。

观察手电筒,外壳和开关是绝缘体,内部弹簧是导体。

开关的种类有:遥控开关,闸门开关、按压开关、旋钮开关、拉线开关。

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小开关所需要的材料有回形针、图钉、软木块。

教材内容解读与建议:

很多用电器其实就是一个黑匣子,我们只能看到它外面的样子,而难以看到它的内部结构,但不管多么复杂的用电器,都是用一些简单电路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组合而成的,本节课学生将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内部的电路是怎样连接的,并探究不同电路连接方法的区别,观察描述发现不同电路的特点。

本课知识点梳理:

将电池串联或并联,电池串联,灯泡亮,电池并联灯泡暗,原因:当电池串联时,电池电压等于一节电池电压,当电池并联时,电池电压等于两节电池之和。

将灯泡串联或并联,串联,灯泡暗,并联灯泡亮。原因:当灯泡串联时,灯泡亮端电压等于一节点是电压的一半,当灯泡并联时,灯泡亮端电压等于一节电池的电压。

提前做好整个单元的实验材料准备。

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   

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

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 

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安全教育贯穿始终。

静电实验:气球、线绳,塑料梳子、碎纸屑。

电路实验: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回形针、小木板(或大橡皮)、小开关,红灯、绿灯、黄灯、具有4个和6个接线头的盒子。

导电性实验(20种):橡皮、木质材料(小木片、小木棒等)、塑料材料、陶瓷材料、金属材料、丝、棉、皮、各类布料(湿和干)、铅笔、钢笔和玻璃等。

微信公众号推荐:

教科版科学:科学优质资源

陈老师实验室:微课、科学实验方法

青云端:微课、课后随堂测试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科学优质资源

感谢各位老师的倾听,敬请指正,期待与大家有更多的交流,祝老师们生活愉快。

                        主讲人:何鑫彤

                        学校: 农安县合隆实验学校

                          2020219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3724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5
下一篇2023-07-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