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是你的女人
“宝贝,我很想你,我们结婚吧。”
在北京的女网友“细猴”5月12日收到了男友的最后一条短信,发送时间是15:07。是时,四川汶川大地震刚刚发生39分钟,男友就在汶川。
此后,男友音信杳无。
2008年5月12日14:29,大地震发生的第二分钟,“细猴”收到了男友的电话:“宝贝,这边……边……震了……”她一时没反应过来,大叫他的名字,虽然手机里震耳欲聋的响声让她听不见他的答话,但她不敢挂断。她当时有一种预感,怕挂掉了就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
终于,男友的声音又传了过来,他也没有挂电话:“有人受伤了,你照顾好自己!”“细猴”鼻子一酸喊道:“出什么事了呀?喂……你别吓我呀。”
然后就是忙音。她发了疯一样打过去,忙音,无人接听,对方不在服务区内。
她浑身发抖,打电话给他当地的朋友,还是无人接听。
很快,她知道了,那里地震了,是大震。
接下来的几天里,她一步不离地在屏幕前关注着四川传来的每个信息。12万,19万,5万……这些恐怖的黑色数字里面有他的影子吗?
她坚信他一定是最勇敢的那一个,“在最后的一刻一直在想着我,向我求婚……”
“亲爱的,如果还有下辈子……我一定还是你的女人。”
二、请你坚持下去,做我美丽的新娘
“亲爱的,没有我在身边,你一定很害怕吧。别担心,我会找到你的!请你一定一定要坚持下去,做我最美丽的新娘……”
5月14日,在腾讯大渝网“许愿墙”上,一位男网友留下这样的话。
他说,女友是四川汶川人,二人一起在重庆一家餐馆工作。4年前,他们成为恋人,准备在今年6月牵手走上红地毯。
“地震发生前,我女友正在汶川老家筹备我们的婚礼。我因为工作忙提前一天回了重庆,没想到刚离家就地震了……什么方法都用过了,还是联系不上女友。我该怎么办……”
他已经请假,准备回汶川去,走前在“许愿墙”上表明心迹。
三、归途还无期,我们还要继续前行
来自上海的一对记者恋人,因为共同来到地震灾区采访,而有了以下的记述。
“5月13日,作为上海《新闻晚报》记者,我被派往四川灾区采访。
“14日,男友作为上海晨报记者,也被派往四川灾区采访。
“两个相爱一年的恋人,短暂的分别后,在这个特殊时期,来到了同一个地方。
“说是同一个地方,其实还相差近100公里路程。原本是我每天发短信给他报平安,现在变成了互报平安。‘我们这里终于通水了’,‘中午吃的饼干’,‘一个当地居民冒险回家烧了饭,今天还吃到米饭啦’,‘刚听说又发生了较强余震,一定要当心啊”……
“我所跟部队的医疗救援队,食宿可保证。他跟的是地震救援队,信息多较为安全。我最关心的是他的食宿,他最关心我的安全。
“每天他都会将我们的情况告知他的父母,而我至今还告诉父亲:‘我们在上海很安全,请放心’。
“归途还无期,我们还要继续前行。虽然我们的介入暂时不能给灾区人民带来直接帮助,但我们仍然相信:当我们打下这行字时,这个世界就在改变。”
四、地震后,觉得彼此很重要
“劫后余生,我们决定结婚,珍惜彼此。”
5月13日上午,一对情侣手拉手走进沙坪坝区婚姻登记处。
来自城区5个婚姻登记处的数据显示,地震不仅没有影响婚姻登记,前来登记结婚的人反而增多了。仅沙坪坝区就达到了120对,较平时增加30对。
在沙坪坝区工作的吴钦拉着男友的手走进婚姻登记处。日前,地震发生时从高楼逃生后,吴钦首先想起的就是给男友打电话。几小时后,两人终于见面。
吴钦抱着自己心爱的人流下了眼泪。当晚,两人约定结婚:“什么都不重要了,珍惜彼此最重要。”
有个统计,5月13日渝中区、南岸区、沙坪坝区、江北区、九龙坡区等城五区有51对夫妇离婚,但有190对情侣喜结连理。
新人表示:“地震后,觉得彼此很重要……”
四个故事,四个爱情故事,四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快餐文化时代,“爱得死去活来”已经成为矫情的代名词,成为经典的奢侈品。
但今天我们发现,当真正的生死关头到来,曾经柔软的情感瞬间坚强,曾经多变的情绪瞬间执着,曾经迷惘的未来瞬间清晰。
还有什么,能比生死之约更令人神往。有多少机会,能够体会海誓山盟的力量。这惟一一次决心,请让我在这个时刻擦亮:
对面,就是我的梦想。身旁,就是我的归宿。她(他),就是我的新娘(郎)!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司马相如原名司马长卿,因为仰慕战国时代的名相蔺相如才改名,他是蜀郡(今四川成都)人,少年时代喜欢读书练剑,二十多岁就做了汉景帝的警卫叫「武骑常侍」,不过并不受重用而使他有不遇知音之叹,后来他辞官投靠梁孝王,并与邹阳、枚乘、庄忌等一批志趣相投的文士共事,就在此时他为梁王写了著名的那篇”子虚赋”。后来这篇文章被汉武帝看到大为赞赏,并且以为是古人的文章,经人奏报才知道是出於一个当代的年青才子之笔,惊喜之余马上召他进京,司马相如向武帝表示说:「
”子虚赋”写的只是诸侯打猎的事,算不了什麼,请允许我再作一篇天子打猎的赋」,这就是内容上与”子虚赋”相接的”上林赋”,不仅内容可以相衔接,文字辞藻也都更华美壮丽、好大喜功的武帝读毕非常高兴,立刻封他为侍从郎,即为「郎」。
建元六年(西元前135年)武帝派大将军唐蒙征南越,通夜郎,派司马相如出使巴蜀,对当地的少数民族进行安抚,他在那儿发布了一张”谕巴蜀檄”的公告,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二度他又奉命出使巴蜀这一次回到成都他受到当地士绅热烈的欢迎,他的一篇”难蜀父老”以解答问题的形式,阐明为什麼要和少数民族相处的道理,文章苍劲优美,说理透彻,成功地说服了众人,使少数民族与汉廷合作为开发西南边疆作出贡献,可惜好景不常,有人告发他接受贿赂,因而被免官。
相如晚年出任「孝文园令」,这是管理皇帝墓园的闲差事,但是他对朝廷大事仍然关心,他见到武帝喜好神仙之术,因此上了”大人赋”欲以讽谏,想不到效果适得其反,”长门赋”中就可以窥见他对自己际遇不幸的感叹,元狩五年(西元前118年)遗有”封禅文”一卷,这就是司马相如的绝笔了。
轶事:
「文君夜奔」景帝中元六年,司马相如回到蜀地,恰巧那里的富豪卓王孙,备了宴席请客。县令王吉和司马相如一起参加了宴会。客人被司马相如的堂堂仪表和潇洒的风度所吸引,正当酒酣耳熟的时候,王吉请司马相如弹一曲助兴。司马精湛的琴艺,博得众人的好感,更使那隔帘听曲的卓文君倾倒。这卓文君是富豪卓王孙的女儿,因丈夫刚死,才回到娘家守寡,她听到司马相如的琴声,如痴如醉,又见他的相貌堂堂,有了好感。此后,他们两人经常来往,便产生了爱慕之情。一天夜里,卓文君没有告诉父亲,就私自去找司马相如。他们一起回到成都,结了婚。这就是有名的「文君夜奔」的故事。
(补):《凤求凰》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个是被临邛县令奉为上宾的才子,一个是孀居在家的佳人。他们的故事,是从司马相如作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弹唱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开始的:“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从而完成了两人生命中最辉煌的事件。卓文君也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这对爱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大大方方地回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尽管后世的道学家们称他们的私奔为“*奔”,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日后多少情侣们的榜样。
这之后还有一个事件值得一记:司马相如一度迷上了某才女,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这样的句子“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终使相如回心转意。
正当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沈浸在甜蜜的新婚日子里,卓王孙却暴跳如雷,发誓不给文君钱财。这样一来,文君和相如穷得没法过日子。他们只得回到临邛,在街上开了一家酒店,文君坐柜台打酒,相如穿上围裙,端酒送菜,洗碗刷碟子。日子虽然清苦,但两口子相敬如宾,过得和和气气,过了一些日子,卓王孙在朋友的相劝下,才消了怒气,给了文君一些钱财和奴仆,这个故事就是「文君当垆」。
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很重要的一位作家,他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尤其令人津津乐道。不过,据说当他在长安,被封为中郎将的时,由於自己觉得身份不凡,曾经兴起休妻的念头。有一天,他派人送给卓文君一封信,信上写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大字,并要卓文君立刻回信。卓文君看了信,知道丈夫有意为难自己,十分伤心。想著自己如此深爱对方,对方竟然忘了昔日月夜琴挑的美丽往事,就提笔写道:
一别之后
二地悬念
只说是三四月
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
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
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言千语说不尽
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
八月中秋月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几断
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司马相如收信心惊叹不已,夫人的才思敏捷和对自己的一往情深,都使他心弦受到很大的震撼,於是很快地打消了休妻的念头。
楚调曲·白头吟(卓文君)
楚调曲·白头吟
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徙徙。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注释
皑、皎:白。 有两意:变心。决:同“诀”,分手意。斗:盛酒的器具。躞蹀:音 xiedie
(同谢蝶),来回徘徊。御沟:流经御苑或环绕宫墙的沟。东西流,即向东流,偏意复指。竹竿:指钓竿。袅袅:动摇貌。⑧徙徙:音甘共苦椒椒shi(同筛):形容鱼尾象濡湿的羽毛。喻夫妻相谐。意气:恩义。钱刀:古时的钱有铸成马刀形的,叫做刀钱。所以钱又称为钱刀。
题解
这首诗是汉代的名女子卓文君所作。据传说,司马相如发迹后,渐渐耽于逸乐、日日周旋在脂粉堆里,直至欲纳茂陵女子为妾。卓文君忍无可忍,因之作了这首《白头吟》,呈递相如。随诗并附书曰:“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而不悟!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据传司马相如阅毕这一诗一书后,忆及当年恩爱,遂绝纳妾之念,夫妇和好如初。
清代以前 剑阁境内基层政权设置,唐代中期始有记载,《元和郡县图志》记:“开元间,剑州八县下设二十五乡,元和间设八十五乡”。
宋太平兴国前后,剑州7县,下设74乡,后合为60乡。熙宁间,县下设乡镇,剑州6县设53乡,17镇。其中普安县置9乡,临津、永安2镇;梓潼县置4乡,亮山、稷连、龙池、上亭4镇;阴平县轩置7乡,全门、百顷、长坪3镇;武连县置5乡,柳池、长江(开封)2镇;普成县置8乡,丰饶、马顺(马迎)、长兴、茆城、香城(香沉)5镇;剑门县置20乡(《元丰九域志》校勘记48条:钱本、卢木均作一十乡),丰盛1镇和小剑、白绵、巴砍、粮谷、龙聚、托溪6寨。改行保甲制后,按户编保,改乡为都保,镇名仍旧。
明初,剑州编设3里,110户为一里,里以下10户为1甲。
清雍正时,剑州下辖普成、剑门、广义3乡,每乡设4甲。同治十一年(1872年)改划为13保,为普安(治州城)、云平(治三郎庙)、体仁(治下寺场)、剑义(治剑门关)、广安(治张王庙)、泰和(治木马寺)、隆礼(治火烧寺)、讲信(治白龙场)、剑安(治金仙场)、广诚(治开封场)、修睦(治元山场)、明德(治武连场)、普合(治西庙场)。宣统二年,办理地方自治,剑州自治区划设1城(城厢治普安)、2镇(诚睦镇治元山场,辖广诚、修睦2保;讲信镇治白龙场,辖讲信、剑安2保)、4乡(礼合乡治木马寺,辖隆礼、泰和2保;安仁乡治剑门关,辖广安、剑义2保;安平乡治下寺场,辖体仁、云平2保;德合乡治武连场,辖明德、普合2保)。 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剑州改为剑阁县。民国3年,废城、镇、乡,县下改原13保为13团,名称及区域仍旧。后将剑安团分为一、二团,全县有14个团。
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团为区,将普安分为一、二区,隆礼分为上、下区,共设16个区办事处。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秋,将16个区整理合并为6个区署。原普安一、二区为第一区(治普安),明德、广诚、普合为第二区(治武连),修睦、剑安二区为第三区(治元山),讲信、剑安一区、隆礼下区为第四区(治土主庙),泰和、广安、隆礼上区为第五区(治江口),剑义、体仁、云平为第六区(治剑门),区下划设40个联保,以序号定名,城厢为第1联保,依区顺列,至三郎马鹿为第40联保。联保下共设364保。民国25年6月,调整区划,缩编联保,更用新名,全县设4区,26联保,255保,2638甲。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8月,推行新县制,废除联保,设乡镇,全县划为4区(一区裁署,改设指导区),7镇、10乡、141保、1931甲。
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剑阁整编政区和保甲,裁第三区署为指导区,进行乡镇保甲扩编,共设377保、3809甲。民国31年,再裁第四区署为指导区,设1个区署(次年亦撤署改为指导区),3个指导区,全县置1镇、25乡、339保、3232甲。民国34年全县定乡镇编制,普安镇为甲等镇,其余25乡为乙等乡,保调整为373保。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重新调整政区,全县划为3个指导区,1镇,25乡,369保,3613甲。第一区辖普安镇、北庙、西庙、柳沟、武连、龙源、白龙、杨村、碑垭9乡,132保,1303甲;第二区辖元山、仁和、宝石、柘梖、开封、马迎、演圣、金仙、香沉9乡,154保,1486甲;第三区辖江口、张王、汉阳、剑门、下寺、三郎、鹤龄、木马8乡,83保,827甲。民国36年全县复调为4个指导区,373保。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乡镇未变,缩编保甲为207保,2494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乡镇保甲数未变。
附:苏维埃政区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剑阁设普安县、赤化县、金仙县3个县苏维埃后,废区保,县下设置区、乡、村苏维埃。共设普安、西庙、北庙、抄手、武连、罐铺、金仙、元山、店子、石城、木马、赤化12个区苏维埃,设西庙一乡、二乡、三乡、四乡、五乡、柳沟、毛坝、凉山、义兴、武连、北庙、龙源、田井山、田家、白图、高观、汉阳、天生桥、剑门、下寺、三郎、马鹿、元山、演圣、王河、黑土、仁和、宝石、大兴、文兴、兴隆、吼狮、圈龙、香沉、开封、马迎、观音寺、高池、赤化、杨村、官店、白龙、江口、张王、红岩寺、沙坝等46乡和普安镇苏维埃,235个村苏维埃。 新中国时期 1950年1月,剑阁县基层政区设城关、元山、白龙、剑阁4个区公署,下辖1镇25乡。
1951年3月,调整行政区划,全县分建8区、1镇、63乡、470村。5月,新建江石、剑生、柳垭、毛坝、回龙、公兴、石板、文笔8乡共为71个乡。
1952年,政区调整较大。新建仁和、鹤龄2个区和甘水、鹤鸣、樵店、官店、石岩、姚家6个乡。政区序列是一区(城关)、二区(武连)、三区(开封)、四区(元山)、五区(仁和)、六区(金仙)、七区(鹤龄)、八区(白龙)、九区(江口)、十区(汉阳),下分设1镇74乡。
1953年1月,划西庙、甘水、柳沟、毛坝、义兴等乡成立十一区(柳沟),区署改称区公所。6月,新建四合、观龙、柏垭、凉山等乡,全县为11区,1镇,77乡。不久,将五区全部划属梓潼县,又为10区,1镇,71乡。
1954年7月,增加东兴、五福2乡。12月,将马迎乡划属梓潼县。
1955年2月,将西庙、甘水、凉山调入一区,茆沟、毛坝、义兴调入二区,有9区,72乡。10月撤第十区公所,其所属乡由剑阁县人民委员会直辖。12月,撤一、二、九区公所,留5个区公所,均以治地命名。乡镇调整合并为37乡1镇。
1957年7月,城关、武连、江口、汉阳四区恢复区党委会(中共基层机构),为9区、1镇、37乡,161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4月,增设城郊乡,有38乡。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体制,改乡为人民公社。
1961年5月,调整部分公社规模,新建闻溪、姚家、江石、土门、公店、时古、垂泉、凉山、吼狮、樵店、两河、石板、高观、小剑等人民公社。划西庙、凉山、义兴、茆沟、垂泉复建柳沟区。12月,又分设柏垭、毛坝、圈龙、水磨、广坪等人民公社,共57个公社。1962年3月,再分设柳垭、鹤鸣、马灯3个人民公社。
1963年9月,恢复城关等5个区公所。至1965年,全县为10区、1镇、60个人民公社,531个生产大队,3369个生产队。
1966年11月17日,经四川省人民委员会、绵阳专区行政公署批准,以地名命名的区公所和52个公社改为具有“革命意义”的新名称:北庙称五星,姚家称双丰,盐店称金星,龙源称新民,田家称火炬,江石称战斗,鹤鸣称光荣,柳垭称建国,柳沟称东方红,垂泉称红太阳,义兴称红日,毛坝称红光,西庙称红星,凉山称红峰,武连称五一,马灯称红灯,秀钟称星火,开封称工农,高池称灯塔,迎水称前锋,碗泉称新华,土门称东升,元山称跃进,王河称曙光,演圣称光明,时古称爱国,柘坝称黎明,公兴称前进,圈龙称红旗,香沉称先锋,涂山称东风,吼狮称向前,金仙称红卫,复兴称新建,鹤龄称赤卫,杨村称迎新,鸯溪称长征,水磨称解放,樵店称建设,太平称前卫,白龙称胜利,店子称永兴,碑垭称红垭,石板称高锋,两河称新生,广坪称前途,张王称上游,木马称幸福,高观称光辉,柏垭称光华,汉阳称永胜,抄手称新胜。1967年区、公社恢复原来名称。
1968年5月11日,剑阁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区、公社、大队均成立革命委员会,生产队成立革命领导小组。
1981年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时,城关区更名为龙泉区,城关镇更名为普安镇。人民公社更名的有:城郊改剑城,东兴改东宝,土门改国光,复兴改长岭,太平改羊岭,水磨改锦屏,石板改摇铃,两河改禾丰。对部分重名的生产大队也称新名。
1984年初,剑阁县基层政区改制,政社分设,恢复乡镇建制,生产大队、生产队改为村、组。同年6月,撤销剑城乡并入普安镇。
1985年1月,元山、开封、白龙、武连、剑门、龙源6乡改建为镇。10月,江口、公兴、鹤龄、东宝4乡改建为镇。至年底,划为10区,11镇、49乡,529村、3474村民小组。
1989年,柳沟、汉阳2乡改建为镇,全县为10区,13镇、47乡,529村、3479村民小组、20社区居民委员会、68居民小组。
1991年,广元市市中区的上寺、下寺、普广3乡镇20村132组划归剑阁县管辖,并新建下寺区。至此,全县为11区,14镇、49乡,共549村、3611村民组、20社区居民委员会、68居民小组。
1992年,剑阁县实行撤区并乡建镇,全县原11区、14镇、49乡调整为22镇、17乡,共撤销32乡、新建8镇。具体为:撤销龙泉、柳沟、武连、开封、元山、金仙、鹤龄、白龙、江口、剑门、下寺11个区公所;柳垭、抄手、北庙3乡和普安镇的城北、剑北、剑公、闻溪4个村及普安镇原三江、剑门、闻溪3个居民段合并,新建城北镇;长岭、金仙2乡合并为金仙镇;锦屏、杨村、樵店3乡合并为杨村镇;石城、羊岭2乡合并为羊岭镇;普广、上寺2乡并入下寺镇;公店、王河2乡合并为王河镇;时古、演圣2乡合并为演圣镇;小剑乡并入汉阳镇;鹤鸣、凉山2乡并入普安镇;禾丰、摇铃、碑垭3乡并入白龙镇;吼狮、圈龙、涂山3乡并入公兴镇;毛坝、垂泉2乡并入柳沟镇;西庙、盐店2乡合并为盐店镇;国光乡并入开封镇;柏垭、木马2乡合并为木马镇。
1995年,复置长岭、锦屏、凉山、北庙、公店、禾丰、摇铃、碑垭、吼狮、圈龙、涂山、上寺、毛坝、垂泉、西庙、国光、江石、樵店、柏垭19乡;同时,撤销鸯溪乡并入鹤龄镇,演圣镇所辖的原时古乡行政区域划归元山镇。全县辖22镇、35乡,共57个乡镇,形成今日区划格局。
1996年,设立下寺经济开发区。同年,香沉乡改建为香沉镇。
2003年县城迁址下寺后,设立普安商贸园区。12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将城北镇的第一、第二、第三社区划归普安镇管辖。
2006年3月,撤销下寺经济开发区。6月,撤销普安、城北、柳沟、武连、开封、元山、金仙、鹤龄、白龙、江口、剑门11个督导室,历经77年的“县辖区”正式成为历史,乡镇全面实现由县直接管辖。
2013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四川剑阁经济开发区(省级)。 2014年剑阁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322亿元,比2013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19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3139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2864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2%、397%和441%。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人均GDP)17483元,增长65%。
2014年剑阁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6419亿元,比2013年增长50%,其中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项目完成投资5005亿元,增长129%,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9亿元,增长327%。从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12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86亿元,下降10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697亿元,增长333%。 201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31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48%。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097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4078万吨,同比下降02%。经济作物中,油料播面4884万亩,总产量1040万吨,增长27%;蔬菜产量种植面积1311万亩,产量达3186万吨,增长821%;烟叶种植面积政策因素调减至4398万亩,实现产量061万吨;园林水果产量636万吨,增长01%。深入推进“亿只土鸡工程、百亿畜禽产业”两大工程,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1901亿元,增长51%。全年出栏肥9761万头,增长14%,出栏家禽50328万只,增长104%,出栏羊1131万头,增长09%;肉类总产量785万吨,增长23%,其中猪牛羊肉712万吨,增长15%;禽蛋总产量084万吨,增长43 %;猪年末存栏数5852万头,增长02 %。
全县水产品产量6340吨,其中,淡水养殖面积2401公顷,鱼苗8500万尾,产量5389吨。
全年新增造林面积35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11万亩,森林抚育1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072万亩,提供商品材586万立方米。全县林地面积达16486294公顷,森林覆盖率5145%;自然保护区2个,保护面积8186万亩。林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县优质核桃面积达68万亩,银杏、桂花等珍稀苗木基地10176亩,发展剑门关森林土鸡200万只。林产品加工产业链进一步延展,全县规模以上林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超10亿元。
新增有效灌面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0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7平方公里;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8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8%;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435万吨,增长32%;全年农村用电量9125万千瓦时,增长107%。
逐步建立 “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产业基地+业主+银行+保险”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示范专合组织4个;全县种养大户和家庭农(牧)场经营户分别达到47万户和180个;新发展农民专合组织108个,累计达359个。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发展到447个。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大力推进,80万亩粮油、10万亩辣椒基地分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原料产地认证。 2014年剑阁县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9882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增加值2407亿元,增长62%,占GDP比重达28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231%,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全县4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24亿元,增长97%,增加值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59亿元,增长71%;产品销售率958%,下降11个百分点;利税总额345亿元,下降167%,其中利润总额186亿元,下降240%;流动资产周转率792次,增长13%。
2014年产品产量升多降少,生产家具2245万件,增长231%;鲜、冷藏肉565万吨,增长216%;实木地板15534万立方米,增长129%;饮料酒2973千升,增长234%;塑料制品142万吨,增长227%;人造板3926万立方米,增长455%;纤维板2716万立方米,增长504%;大米65万吨,增长190%;硅酸盐水泥熟料5809万吨,增长77%;水泥7653万吨,下降135%;精制食用植物油101万吨,下降169%;蓄电池7190489千伏安时。
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732亿元,增长148%。资质以上建筑企业5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27亿元,增长37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96万平方米,下降6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4万平方米,增长280%,其中住宅115万平方米,增长619%。 2014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265亿元,增长104%,其中电信主营业务收入235亿元,增长10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75万户,下降38%;新增移动电话用户08万户,累计达3477万户,增长24%;新增国际互联网用户056万户,累计达409万户,增长171%。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528亿元,增长128%。分地域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389亿元,增长133%,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139亿元,增长11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739亿元,增长125%,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89亿元,增长139%。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发展态势良好,实现零售额605亿元,增长15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的比重达172%,提高04个百分点。
2014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620万美元,增长36 %。其中,出口总额 1530万美元,增长67 %;进口总额 90 万美元,下降 307 %。
投资38亿元全力推进剑门关创5A进程,亚洲第一高空观景平台、绝壁鸟道等景点落成开放,剑门关创5A已顺利通过国家景观质量评价和专家组暗访,2015年将接受明查验收。承办了“2014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2014广元旅游发展大会”,策划了外国大使游剑门、高空王子阿迪力和无腿勇士陈州挑战剑门雄关、“双11”高空平台求婚等主题活动,举办各种旅游推介会,剑门关旅游名片效应日益凸显。2014年,全县接待游客4538万人次,同比增长286%;其中,景区接待游客3026万人次,增长112%,旅游门票收入1029亿元,增长545%;全县旅游综合收入3946亿元,增长748%。
全年实现公共财政总收入805亿元,增长78%。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85亿元,增长118 %;上划中央收入096亿元,增长65%;上划省市收入088亿元,增长179%。在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249亿元,占647%,增长11%;非税收入136亿元,占353%,增长387%。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919亿元,增长126%。
2014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3132亿元,比年初增长10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919亿元,增长15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466亿元(不含县外),比年初增长1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708亿元,下降557%,中长期贷款余额382亿元,增长283%。金融机构实现利润142亿元,下降108%。
2014年保费收入33213万元,增长38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754万元,增长105%;寿险保费收入23459万元,增长549%。全年赔付金额4608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额3733万元,寿险赔付额875万元。
1岁,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正月二十三(公历2月17日),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父,武士彟,年48岁,任工部尚书,判六曹尚书事。母,杨氏,年46岁。异母兄武元庆、武元爽稍长,姐一人尚幼。
3岁,武德八年(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其兄李建成、弟李元吉。初七,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八月初八,唐高祖李渊传位于太子李世民。九日,太子李世民即位,为太宗。封武士彟为豫州都督。
5岁,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十五日,李治(唐高宗)诞生。本年,袁天罡为武相面,在当地留下了朝天关、望云埔等传说。
12岁,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初六日,高祖死于长安大安宫垂拱殿。武士彟在痛悼高祖中患病身亡,享年59岁。十月二十七日,葬高祖于陕西三原献陵,庙号高祖,与太穆皇后合葬。之后,与母亲杨氏回文水(属山西吕梁市)葬父。
14岁,贞观十一年(637年),太宗李世民听说武士彟之女美丽聪明有才华,召入宫中,立为才人,赐号“武媚”。
16岁,贞观十三年(639年),全国有州府358,县1551。高丽、新罗、西突厥、吐火罗、康国、安国、波斯、疏勒、于阗、焉耆、高昌、林邑、昆明等酋长相继遣使朝贡。
20岁,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初七,太宗立李治为太子。
23岁,贞观二十年(646年)三月初九,太宗病重,下诏军国机务并委太子李治处理。此后,太子隔日听政,朝罢,入侍药膳,武与太子开始接触,两人同在太宗身边侍疾。
25岁,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太宗作《帝范》12篇,赐太子李治。
26岁,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宗下诏长孙无忌、褚遂良辅佐太子李治。太宗驾崩。按当时的法律,皇上死后,没给皇上生皇子的妃子,要去做尼姑。二十八日,武在感业寺出家为尼。六月初一,太子李治即位,为高宗,时年22岁。八月二十八日,葬太宗于昭陵,与长孙皇后合葬。
27岁,永徽元年(650年)正月初六,高宗立妃王氏为皇后。五月二十六日,太宗忌日,高宗到感业寺行香,见到武媚。武氏哭泣,高宗伤感落泪。王皇后因无子失宠,得知此事,利用武媚而暗示武氏留长发,并劝皇上接其回宫。
28岁,永徽二年(651年)八月,武入宫,为一般宫女,在王皇后身边。
29岁,永徽三年(652年)七月初二,立李忠(陈王忠)为太子。十二日,户部奏:全国有户380万。本年冬,武生长子李弘。
31岁,永徽五年(654)三月,封武为昭仪。三月十四日,唐高宗应武之请求,加赠武德功臣屈突通、武士彟等13人官。六月,王皇后的舅父看出皇后宠衰的现实,自请罢官,改封为吏部尚书。十二月十七日,高宗离京师谒昭陵,武从行,生次子李贤于途中。
32岁,永徽六年(655年)三月,武著《内训》一篇。六月,王皇后与其母柳氏为“厌胜”事发,高宗大怒,令柳氏不得入宫,后舅罢知政事。此时,在皇后废立问题上朝臣分为两派:长孙无忌、褚遂良、朝瑗、来济等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许敬宗、李义府、崔义玄、袁公瑜等拥护立武则天为后。十月十三日,王皇后、萧淑妃废为庶人。十九日,高宗下诏立武昭仪为皇后。十一月初一,举行隆重的册立皇后仪式,文武百官及蕃夷酋长朝皇后于肃仪门。初七,追赠武后父武士彟为司空。本月,武后处死王皇后、萧淑妃。
33岁,显庆元年(656年)正月初六,降太子李忠为梁王、梁州刺史,立武后子李弘为太子。二月十七日,追赠武后父武士彟为司徒,赐爵周国公。三月十七日,武后祀先蚕于北郊。四月十四日,高宗与武后在安福门楼观玄奘迎御制慈恩寺碑文。自魏晋以来,佛事活动从无如此之盛大。九月十二日,武后制《外戚诫》献于朝。十一月初五,武后生第三子李显于长安。
34岁,显庆二年(657年)二月十二日,封李显为周王。
36岁,显庆四年(659年)六月二十二日,高宗下诏改《氏族志》为《姓氏录》,以皇族与后族为第一等,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刊入士流。七月,杀长孙无忌及柳奭。九月,高宗下诏以石、米、史、大安、小安、曹、拔汗那、悒怛、疏勒、朱驹半等国置州县府127个,全国疆域进一步扩大。
37岁,显庆五年(660年)正月,高宗与武后及太子在东都洛阳过春节。二十三日,离洛阳到并州。二月初十、至并州。十五日,会见随从官员、诸亲及并州官属父老等。三月初五,武后宴请亲戚故旧邻里于朝堂,宴妇人于内殿。初八,高宗讲武于并州城西,引群臣阅兵。四月初八,高宗、武后一行离并回东都。十月九日,改封武后母代国夫人杨氏为荣国夫人,品第一。本月,高宗初患风眩病,委武后处理部分政务,从此,武后参与朝政,处事都符合高宗旨意。
38岁,龙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后请禁止天下妇女为俳优之戏(古代指演滑稽戏的艺人),高宗采纳并下诏。四月,高宗欲亲率大军进攻高丽,武后抗表进谏以为不可,被采纳。
39岁,龙朔二年(662年)六月初一,武后生第四子李旦于蓬莱宫含凉殿,于殿内作佛事,供玉像。七月初一,以皇子李旦满月,大赦天下,赐宴三日。
41岁,麟德元年(664年)十二月,西台侍郎上官仪谋废皇后失败下狱。十三日,杀上官仪等,赐废太子忠死。此后,高宗视朝,武后垂帘于后,中外称之为“二圣”。约于本年,武后生太平公主。
42岁,麟德二年(665年)十月二十八日,高宗、武后与太子去泰山封禅,从驾文武仪仗数百里不绝,东自高丽,西尽波斯,各国朝会者随从。本年,又获丰收。
43岁,乾封元年(666年)正月初一,高宗祀昊天上帝于泰山之南。初二,封于泰山之上。初三,禅于社首山,武后为亚献。初五,礼毕,高宗御朝觐坛受朝贺,赦天下,改元乾封。六日,宴群臣。十九日,离泰山。二十四日,至曲阜,赠孔子为太师。二月二十二日,还至亳州,高宗等祭老君庙,尊之为太上玄元皇帝。三月十一日,高宗、武后回东都洛阳。令刻《登封记号文》,立于泰山。
44岁,乾封二年(667年)九月初三,高宗久病不愈,令太子弘监国,改封殷王李旦为相王。
45岁,总章元年(668)闰二月,高宗欲建明堂。二十五日,分长安、万年二县置乾封、明堂二县,以明志。九月十二日,李绩攻克平壤,擒高丽王高藏及其大臣男健等,完全征服高丽。
46岁,总章二年(669)正月,封诸王嫡子皆为郡王。十二月初三,李绩病死。
47岁,咸亨元年(670)正月初七,刘仁轨因年老辞官。三月十九日,许敬宗退休养老。八月初二,武后母杨氏病死于九成宫,享年92岁。
48岁,咸亨二年(671)正月初七,高宗与武后离京师长安到东都,留太子李弘监国,令戴至德、李敬玄等辅政。
49岁,咸亨三年(672)正月,以梁积寿为帅,发兵讨叛“蛮”。昆明蛮14姓3万户归顺,设殷、敦、总三州。
50岁,咸亨四年(673)八月,高宗患疟疾,病重,令太子李弘于延福殿受诸司奏事。十一月,高宗监制乐章,有《上元》《二仪》《三才》《四时》《五行》《六律》《七政》《八风》《九官》《十洲》《得一》《庆云》等曲。
51岁,上元元年(674)八月十五日,高宗追尊其祖先,以高祖为神尧皇帝,太宗为文武圣皇帝,高宗自称天皇,武后称天后,改元上元,大赦天下。九月初七,高宗下诏复长孙无忌官爵,陪葬昭陵,其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公。十月二十七日,武后上意见十二条,高宗赞同,令施行。
52岁,上元二年(675)三月十三日,武后祀先蚕于邙山之南。本月,高宗风眩病加重,不能听政,政事皆由武后处理。高宗欲逊位于武后,宰相郝处俊谏止。武后引文学之士于宫中著书,参决表奏,被人们称为“北门学士”。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李弘被杀。五月初五,追谥太子李弘为孝敬皇帝。六月初五,立雍王李贤为太子,大赦天下。八月十九日,葬太子李弘于河偃师恭陵,高宗亲撰《孝敬皇帝睿德纪》。
53岁,仪风元年(676)二月初七,武后劝高宗封禅中岳嵩山。十五日,高宗下诏今冬有事于嵩山。闰三月,吐善攻鄯、廓、河、芳四州,高宗下诏停封禅,遣相王李旦等率军抵御吐蕃。
55岁,仪风三年(678)正月初四,百官及四夷酋长朝武后于光顺门。
56岁,调露元年(679)五月初七,高宗令太子李贤监国。
57岁,永隆元年(680)正月十九日,武后登洛阳城门楼,宴请诸王诸司三品以上及诸州都督刺史,太常奏新编《六合还淳》舞。八月二十二日,废太子李贤为庶人。二十三日,立英王李显为太子,改元永隆,大赦天下。
58岁,开耀元年(681)正月初十,以太子初立,宴请百官及命妇于大明官。二十九日,高宗下诏免雍、岐、华、同四州两年地税。河南、河北遭水灾处免税一年。二月,武后表请赦杞王上金、鄱阳王素节之罪,乃以上金为沔州刺史,素节为岳州刺史,仍不许朝集。七月二十二日,太平公主下嫁薛绍。闰七月二十四日,高宗病,令太子李显监国。十一月初八,令废太子贤迁巴州。
59岁,永淳元年(682)二月十九日,皇孙重照满月,改元永淳,大赦天下。三月二十五日,立皇孙李重照为皇太孙。
60岁,弘道元年(683)正月初五,武后随高宗至少林寺,见其母旧营之所未偿完功,倍感凄凉,作诗并序,令武三思资金绢等物续成功德。七月,高宗下诏今年十一月有事于嵩山,不久因高宗病重改为来年正月。十一月初三,高宗病情加重,下诏罢来年封嵩山。十二月初四,改元弘道,大赦天下,高宗欲登则天门楼宣诏,气逆不能上马,乃召百姓入殿前宣诏。当夜,高宗崩于洛阳宫贞观殿,终年56岁。遗诏皇太子柩前即位,裴炎等辅政,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武后进止。十一日,太子李显即位,为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
61岁,光宅元年(684)正月初一,改元嗣圣,大赦天下,中宗立韦氏为皇后。武太后撰写《高宗天皇大帝溢议》及《述圣记》。二月六日,武太后与裴炎等废中宗为庐陵王,幽于别所。七日,立相王李旦为皇帝,为睿宗,改元文明,政事由武太后处理。八日,废皇太孙重照为庶人,流韦玄贞于钦州。九日,令丘神绩往巴州监视废太子李贤,以备外虞。以韦待价为山陵修作使,率兵民营造乾陵。三月初五,废太子李贤在巴州自杀。四月二十二日,迁庐陵王李显于房州,二十六日迁均州。五月十五日,高宗灵柩运往长安,武太后作《高宗天皇大帝哀册文》,留镇洛阳。八月十一日,葬高宗于乾陵,庙号高宗,刻述圣记碑立于陵前。九月初六,武太后改元光宅,改东都为神都。二十一日,武太后追王其祖:五代祖克己为鲁靖公,高祖居常为太尉、北平恭肃王,曾祖俭为太尉、金城义康王,祖华为太原安成王,父士彟为魏忠孝王。立五代祠堂于文水。二十九日,徐敬业以匡复为名在扬州起兵。十月初六,武太后令李孝逸等率兵30万讨伐徐敬业。十八日,斩裴炎于都亭。十一月初四,武太后令左鹰扬卫大将军黑齿常之为江南道行军大总管讨伐徐敬业。十八日,徐敬业败逃,部将王那相杀徐敬业后投降。李孝逸令追捕余党,平定扬州。
62岁,垂拱元年(685)正月初一,因平息徐敬业反叛,改元垂拱,大赦天下。二月初七,武太后下诏:“朝堂所置肺石及登闻鼓不预防守。有上朝堂诉冤者,御史受状以闻。”三月二十一日,再迁庐陵王李显于房州。四月,下《求贤制》,制令自举。十一月,武太后作《方广大庄严经序》,撰《臣规》两卷,普赐臣僚,以教为臣之道。
63岁,垂拱二年(686)正月,武太后欲复政于睿宗李旦,李旦固让,请武太后继续理政。武太后开始起用酷吏。三月初八,武太后令铸铜匦,这是一个功能齐全的意见箱。十二月,免并州百姓庸、调二税,终其身。
64岁,垂拱三年(687)正月初二,武太后封皇孙李成美为恒王,李隆基为楚王,李隆业为赵王。
65岁,垂拱四年(688)正月初五,武太后在神都洛阳立高祖、太宗、高宗三庙,令四时享祀如京师太庙之仪。十一日,令毁乾元殿,就地建造明堂,由薛怀义督办。四月,武承嗣造瑞石,让唐同泰献上,其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武太后命名为“宝图”。五月十八日,武太后加尊号称“圣母神皇”。七月初一,武太后更名“宝图”为“天授圣图”,改洛水为永昌洛水,“宝图”所出为“圣图泉”,设永昌县于泉侧。封洛水神为“显圣侯”,嵩山为“神岳天中王”。又以先于汜水得瑞石,改汜水为广武。八月十七日,琅邪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太后。武太后令丘神绩讨伐,未至,李冲已为地方军所败。二十三日李冲被其旧部杀掉。二十五日,越王李贞起兵于豫州,攻陷上蔡。九月初一,武太后令左豹韬卫大将军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讨伐李贞,削李贞属籍,改姓虺氏。十一日,兵临城下,李贞自杀,平豫州。十三日,杀韩王、鲁王等参与叛乱者。十二月二十七日,明堂建成,号“万象神宫”,富丽堂皇,准许民众入内参观。武太后又令于明堂之北起天堂,以贮夹像。颁《亲享明堂制》。
66岁,载初元年(689)正月初一,武太后服皇帝衮冕,大飨万象神官,登则天门,改元永昌,大赦天下。初三,在明堂接受朝贺。初四,布政于明堂,颁九条以训百官。初五,在明堂飨群臣,吐蕃等遣使来贺。二月十四日,武太后尊其父魏忠孝王为周忠孝太皇,其母为周忠孝太后,文水陵为章德陵,咸阳陵为明义陵。置祟先府官。十五日,武太后再追王其祖:鲁靖公(克己)为太原靖王,北平王(居常)为赵肃恭王,金城王(俭)为魏义康王,太原王(华)为周安成王。十一月初一,武太后大享万象神官,改元载初,并始用周正(周历),即以十一月为正月,十二月为腊月,正月为一月。
67岁,天授元年(690)正月初二,武太后布政于明堂。八日,下诏推行新造的字,其中新造字“曌(或作瞾)”为己名。改诏书为制书。二月十四日,武太后策试贡生于洛城殿,数日方休。贡生殿试自此开始。四月十一日,范履冰下狱死。告密之风起。七月,置制狱于丽景门,专理谋反案以扫除政敌。九月,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6万余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氏。睿宗皇帝也上表自请赐姓武氏。九日,武太后隆重登基称帝,大赦天下,降睿宗皇帝为皇嗣,赐姓武氏,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十二日,群臣上尊号曰“圣神皇帝”。十月十四日,改文水县为武兴县,县令品秩同赤县(京师长安),百姓世代免除赋税。
68岁,天授二年(691)一月二十三日,杀丘神绩。二十八日,杀史务滋。二月,开始惩治酷吏,杀周兴、索元礼。九月二十五日,傅游艺下狱死。魏王武承嗣授意,凤阁舍人张嘉福使王庆之率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皇帝不许,王庆之即以死泣请,皇帝只得赐其印纸一张为出入凭信,才使他离去。后王庆之多次求见专言此事,皇帝怒,命凤阁侍郎李昭德赐杖。李昭德引王庆之出光顺门,立即杖杀,余党散去。之后,李昭德、狄仁杰都劝武则天立亲子为太子,无人再敢为武承嗣等求乞。
69岁,长寿元年(692)一月初一,皇帝召见存抚使所推荐的人。全部试用,高者试凤阁舍人、给事中,次者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官自此开始。二月初三,吐蕃、党项部落万余人归顺,分设十州。三月,五天竺国遣使朝贡。五月,吐蕃酋长曷苏率部请归降。六月,别部酋长咎捶率羌蛮8000余人归降。八月,女皇帝令严善思按问旧狱,平反冤案850余人,罗织之风开始平息。十月,狄仁杰请放弃安西四镇,皇帝不纳。二十五日,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收复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发兵戍守。
70岁,长寿二年(693)一月二十四日,前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私自拜见皇嗣李旦,被腰斩于市。又有人告李旦欲谋反。皇帝命来俊臣审问其随从人员,太常工人安金藏自剖其胸以证明李旦不反。皇帝亲临探视,叹曰:“吾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即令停止审查此事。这是圣神皇帝第一次在人前承认错误。九月初九,武承嗣等5000人上表请加尊号曰“金轮圣神皇帝”。皇帝在万象神宫举行庆典接受尊号。是年正月初二,皇嗣李旦之妃,窦德妃(唐玄宗的生母)及刘氏(肃明皇后)为武则天所杀,尸体下落不明
71岁,延载元年(694)一月初十,帝令娄师德为河源、积石、怀远等军营田大使,令做好边境营田。二月,王孝杰击败吐蕃、突厥各3万余人。韩思忠击败泥熟俟斤等万余人。十六日,帝命薛怀义为伐逆道行军大总管,率18位将军讨伐默啜。八月十七日,蕃胡慕义,捐钱百万亿,请立天枢,以颂女皇帝功业。帝令于端门外铸天枢。
72岁,天册万岁元年(695)正月初一,女皇加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改元证圣,大赦天下。十六日夜,明堂起火,照城中如昼。二月初四,杀薛怀义。十六日,皇帝去除“慈氏越古”之号。四月初一,天枢铸成。天枢由工匠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女皇亲自书写枢名:“大周万国颂德天枢”,群臣赋诗称赞。七月,吐蕃犯临洮,皇帝令肃边道大总管王孝杰讨伐。九月初九,皇帝合祭天地于南郊,加号为“天册金轮大圣皇帝”,赐宴九日,改元天册万岁,大赦天下。
73岁,天册万岁元年(695)腊月初一(这时已进入696年),皇帝前往嵩山封禅。十一日,封嵩山为“神岳”,改元万岁登封,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成县为告成县。免天下百姓当年租税。三月十六日,新明堂建成,规模小于旧者,名曰通天宫。四月初一,皇帝行亲享之礼,改元万岁通天(辞海等附录作三月改元),大赦天下。五月十二日,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举兵反叛,攻陷营州。李尽忠自称可汗,以孙万荣为先锋,兵至数万。二十五日,武则天令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卫大将军李多祚、麻仁节等二十八将率军征讨。七月,皇帝令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防备契丹。八月二十八日战于峡石谷,唐军大败。继而叛军又设计伏击,唐军全军覆灭。武则天再次发兵征讨。九月二十一日,默啜率部讨伐契丹,皇帝封其为迁善可汗。十月,默啜破松漠,虏李尽忠妻、子。皇帝加封默啜为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在唐军与突厥的共同打击下,不久李尽忠兵败身亡。李尽忠死,孙万荣代领收拾其众,军势复振,数侵扰州县,攻陷冀州,河北震动。
74岁,神功元年(697)四月初三,九州鼎铸成。十八日,武则天令武懿宗、何迦密率军征讨。五月初八,又令娄师德、沙吒忠义率军二十万征讨。六月初三,皇帝下《暴来俊臣罪状制》,杀来俊臣。三十日,斩杀孙万荣,讨平契丹,余部降于突厥。
75岁,圣历元年(698)正月初一,皇帝祭通天宫,改元圣历。本月,皇帝下《条流佛道二教制》,禁止佛、道教徒相互毁谤。三月初九,托病,令徐彦伯召回庐陵王李显。二十八日,庐陵王至神都洛阳。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求作太子不得忧愤而死。十三日,皇帝令武重规、张仁禀、李多祚等率兵30万讨突厥。九月十五日,李旦固请让位于李显,皇帝准,立李显为太子。十七日,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以讨突厥。二十一日,以狄仁杰为河北道副元帅,知元帅事,帝亲自送行。
76岁,圣历二年(699)腊月二十五日,赐太子姓武氏。大赦天下。二月,登嵩山,过缑山,谒升仙太子庙,亲书升仙太子碑文,立碑于缑山升仙太子庙。四月,吐蕃赞婆等来降。十八日,皇帝为防止身后太子与武姓不相容,令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与武攸暨等作誓文,告天地于通天宫,铭之铁券,藏入史馆。七月,吐谷浑1400帐归顺。本年,改昊陵为攀龙台,顺陵为望凤台。
77岁,圣历三年(700)正月,以西突厥竭忠事主可汗斛瑟罗为平西大总管,镇守碎叶。三月初六,令东至高丽国,南至真腊国、西至波斯、吐蕃及坚昆都督府,北至契丹、突厥,并为入蕃,以外为绝域。四月二十九日,在三阳宫避暑,作成《宴石淙诗及序》。五月初五,服长生药病愈,改元久视,大赦天下,去“天册金轮大圣”之号。六月,令契丹降将李楷固击契丹余党,全部平定。七月,吐蕃将领麴莽布支侵犯凉州,围昌松,被唐休璟打败。十月初十,下诏复以正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一月为正月。
78岁,大足元年(701)正月初三,成州言佛迹现,故改元大足。八月,苏安恒上表请圣神皇帝还政,抑武兴唐。十月,皇帝与太子李显、相王李旦等从洛阳回到长安,改元长安,大赦天下。十一月,武则天以郭元振为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大使。郭元振到任后,以南境硖口设和仁城,北境碛口设白亭军,控其要冲,拓宽州境一千五百里,突厥不敢侵扰。郭元振又令甘州刺史李汉通开置屯田,五年中夷夏畏慕,令行禁止,牛羊遍野,路不拾遗,积军粮可支数十年。十二月,武则天为其父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称攀龙台碑)于文水吴陵。碑高5丈,宽9尺,厚3尺,碑文6700余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墓碑。碑文由唐代宰相李峤撰写,记载了武氏家族的起源及其父武士彟的一生经历,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是年,李显之女永泰郡主李仙蕙及其夫武延基因窃议二张事,被杀,郡主年仅十七岁,一起被杀的还有李显的世子邵王李重润后郡主追封永泰公主,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墓被冠称为“陵”的公主
79岁,长安二年(702)正月十七日,首设武举选将才。六月,为其母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于咸阳顺陵,也是一块巨大的墓碑。碑文由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撰写,记载了其母杨氏的一生经历。十一月一日,封相王李旦为司徒。命苏审查酷吏旧狱,昭雪者众多。十二月,设北庭都护府于庭州,使安定北境。
80岁,长安三年(703)正月初一,令武三思、李峤、朱敬则等修《唐史》。四月初九,吐蕃遣使献马千匹、金二千两求婚。六月初一,突厥默啜又遣使请以女嫁太子之子。是年,武则天在麟德殿会见并设宴款待日本遣唐使粟田真人
81岁,长安四年(704)八月,病卧长生殿。十月二十二日,封秋官侍郎张柬之为同平章事。十一月初五,封天官侍郎韦承庆为行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封张柬之为守凤阁侍郎。
82岁,神龙元年(705)正月初一,改元神龙。病重。下诏:“自文明以来得罪者非扬、豫、博三州及诸反逆魁首,皆赦免。”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暐等迎太子李显,杀张昌宗、张易之,进至皇帝寝宫,逼迫让位。二十三日,皇帝令太子李显监国。二十四日,传位于太子李显。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帝位,是为中宗。封相王李旦为太尉,同三品。太平公主加号镇国。令免今岁税赋,放宫女3000人。皇族中的流放者和籍没者,子孙皆复属籍,量叙官爵。二十六日,圣神帝移居上阳宫。二十七日,中宗李显率百官谒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二十九日,中宗李显封崔玄暐为守内史,敬晖、桓彦范为纳言,张柬之为天官尚书,袁恕己为凤阁侍郎,并同三品。二月初一,中宗率百官诣上阳官问则天大圣皇帝起居,此后每十日一往。初四,中宗复国号为唐,郊庙、社稷、陵寝、百官、旗帜、服色、文字均恢复永淳前原状。复改神都为东都,北都为并州。五月初四,中宗迁周七庙神主于西京崇尊庙。下诏:“武氏三代讳,奏事者皆不得犯。”立唐太庙社稷于东都,封张柬之等五人为王,降武氏诸王为公。十一月二十六日(公元705年12月16日),则天大圣皇帝崩于上阳宫仙居殿,享年八十二岁遗诏去帝号,与高宗合陵,并赦免王皇后及萧淑妃的族人。
神龙二年(706)五月十八日,葬则天大圣皇帝于乾陵。谥曰:“则天大圣皇后”。
景云元年(710)七月七日,改称“天后”。
景云元年(710)十月十八日,改称“大圣天后”。
延和元年(712)六月十七日,改称“则天后”。
天宝八年(749)六月十五日,追尊为“则天顺圣皇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