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士兵为救中国记者牺牲,记者为报恩娶其遗孀,现在咋样了?

俄罗斯士兵为救中国记者牺牲,记者为报恩娶其遗孀,现在咋样了?,第1张

能够重视并做到自己承诺的人,向来都能得到大家的尊重,《邓析子·转辞》中说到:“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在我国更是有“君子一诺,重于千金”的优良传统,崇尚只要答应别人,就应该尽力去做到。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我国战地记者卢宇光在遇到危险时,一位俄罗斯特种兵挺身而出,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掩护了卢宇光。在这位士兵临终前,表示希望卢宇光可以照顾自己的妻儿,卢宇光当然义不容辞地答应了,此后卢宇光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遵守了自己许下的诺言。

01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着极大的困境,不管是经济、政治还是军事上,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一直试图脱离俄罗斯的车臣共和国就一直蠢蠢欲动。1994年,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在这场历时两年的战争中,俄罗斯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最终不得不签署停战协议。此后三年,车臣问题始终没能得到解决,最终在1999年,车臣战争再次爆发。在这次战争中,卢宇光前往战争第一线进行采访工作。

卢宇光出生于杭州,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一名军人。在守卫海防线的时候,文学和写作成了卢宇光漫长而枯燥的生活中最大的爱好和消遣。卢宇光写作文笔非常好,很快就开始在军队中从事新闻工作,这也成为了他当上记者的良好开端。卢宇光在1987年离开了部队,在退伍后他回到杭州正式成为一名记者。

▲卢宇光工作旧照

02

1994年,卢宇光独自来到俄罗斯,他精通俄语,于是开始创办莫斯科当地的《华人报》,这份报纸创办并不顺利,但是卢宇光在此期间却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成为了一名战地记者。大家都知道,战地记者是一份风险很高的职业,跟随着军队在枪林弹雨中穿梭是常事,为了报道战争前线的第一手资料,战地记者常常需要冒着生命危险。

卢宇光本人曾经从军,对于新闻事业更是有着极大的热情,所以他认为这份工作非常适合自己。当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后,许多国家都派出了记者到前线采集新闻。这些记者并不是可以随意自行前往战争第一线,他们必须得到俄罗斯方面的许可才能前往。卢宇光就是受到邀请的记者之一,为了照顾这些外国记者的安全,俄罗斯军方专门为他们派遣了士兵保护他们。

▲俄罗斯特种兵照片

虽说卢宇光是战地记者,但是他从来不会对自己的生命安全掉以轻心。因为在战争中一旦出现危险,丧命的不但只是自己,还可能是身边的人。在解放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战役中,卢宇光几度与死亡擦肩而过。

03

如《与孟尚书书》所说,当时的环境便“危如一发引千钧。”当时他们所乘坐的车辆遇到了地雷,就在地雷爆炸的瞬间,一位俄罗斯特种兵反应迅速,他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一下子将卢宇光扑倒在地,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暴起的弹片。因为有了这位俄罗斯士兵的以命相护,所以卢宇光只是受了点轻伤。但是这位士兵却伤重不治,最终身亡。

▲卢宇光旧照

在他临终之前,这位勇敢的士兵向卢宇光提出一个请求:照顾自己的妻儿,卢宇光答应了。在完成自己的报道工作后,卢宇光辗转找到了这名士兵的妻子,当时俄罗斯士兵的儿子才刚刚满一岁,还只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幼儿。卢宇光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作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与俄罗斯士兵的遗孀经过交流和协商,两人决定结婚,共同抚养孩子。

卢宇光在结婚后,将俄罗斯士兵的儿子视若己出。不但在经济上,在精神上也完全担起了父亲的责任。后来卢宇光和妻子又生下一个女儿,一家四口日子过得很不错。

▲卢宇光与俄罗斯前妻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卢宇光与俄罗斯妻子的文化背景差异太大,两人的共同语言较少,终究无法将这段婚姻维持到最后,两人决定不再勉强继续下去,最终和平分手。

结语

卢宇光并没有因为与离婚就放弃对孩子的照顾,他和前妻也维持着良好的朋友关系。俄罗斯士兵的儿子一直都称卢宇光为爸爸,还跟着他来到中国生活学习,后来考入了哈尔滨大学。卢宇光与前妻所生的女儿也一直在中国生活。虽然最终卢宇光与前妻没能相伴终身,但是他依然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当初的诺言。

异地恋是最难熬的,两个人坚持、相信,才能够走入婚姻的殿堂。退伍老兵向恋爱五年的女友求婚,如何看待他们的爱情呢?

退伍男生在车站内求婚女友,大胆表白。

事情发生在九月一日,高铁站的候车停内,该退伍战士和自己的战友精心准备了一场退婚仪式,向等待自己八年的女友结婚。两人相恋了五年,在一起的时间不足七天。这次女友说自己会来接站,并且还说会给自己惊喜。在现场,退伍老兵深情表白自己的女友,单膝跪下求婚,女生扶起自己的男友,并且拍了下男友膝盖上的尘土,感动了现场所有的人。这一幕让现场人都感受到了甜甜的恋爱,两人之间满满的爱意。

两人的爱情超越了时间和距离。

在看来异地恋是非常困难,通过网络,文字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对方不知道自己的心理活动,对方不知道自己周围的生活,一切都靠着遐想。这样的爱情超越了时间和距离,两人谈了五年的恋爱,女生一直在默默的等待对方,支持男生的工作和神秘,没有丝毫的怨言。男生也是努力工作,进行安排这一场求婚,向女友诉说自己的心意。

是双方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

很多情侣都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小问题多了,就可能会积累成大问题。在我看来异地恋是很少有机遇能够步入婚姻的殿堂的,只要其中一方坚持不下去,另一方可能就会崩溃不已,两人最终都陷入到痛苦的回忆之中。对于很多女生来说是不会选择花五年的时间来陪伴一个男孩子,女生又有多少个五年呢?由此可见,这样的爱情是双向奔赴,是双方的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男生所做出的努力也很多啊!

俄罗斯**士兵中文版,免费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剧名:攻克柏林  百度网盘下载观看5yey

剧名:斯大林格勒  百度网盘下载观看7rqu

整个苏德战争期间,德国人觉得苏联人越打越多,是由于两个国家在人口上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德国人口8000多万人,苏联人口18亿多人,整整多出了1亿人口,所以能够动员的军队数量也必然远远超过了德军。

苏联虽然在战争初期遭受了严重打击,但是国家体制保证了超强的动员能力

开战10天之内,苏联就征召530万人入伍。战时苏军兵员损失巨大,1941年6月至1944年4月德军共俘虏苏军5754万人,其中322万人死于战俘营。战争期间苏联战死的军人达1360万人(含死于战俘营),战争期间苏军人数一直保持在1000万左右。苏联大部分壮年男子在前线战斗,后方的劳动力资源出现巨大缺口。填补苏联劳动力需求缺口的主要是妇女、少年及从前线退伍回来的残废军人。苏联女性就业者占就业总人数比重由1940年的384%提高至1944年的574%,轻工业1942年底81%的工人为女职工。职工中18岁以下少年比重1942年比1939年增加25倍,战争第三年少年在工业各部门的职工比重中达到40-60%。

德国人低估了苏联体制的动员能力。

当时的苏联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执政体系,在苏联的各个城市到各个乡镇、村以至于各个生产单位都有党委,只要苏共中央党委一声令下,各地的党委,从最高层到最基层都会完全地动员起来,将一切能够动员的人员全部动员参战。

当然,战争的残酷性以及伤亡的惨重也使得苏联当时是尽了全力进行了战争动员,从甚至连妇女都走上了战场。

举国体制的优势在这个时候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许你会说,为什么党委尤其是基层的党委能够发挥这么大的动员能力呢?

可以拿我国来说,我国的政治体制一直都是治理不下乡镇,基本只到县级,而我国的大多数人口都在农村,农村基本是由乡绅进行治理,所以当国家要动员的时候,乡镇以及村这两级的资源往往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动员。而有了基层党组织之后,乡镇以及村级的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动员,也就最大程度上地调动了国家的一切潜能,服务于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

苏联的党委就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它使得苏联调动了能够调动的一切资源。

苏联强大的工业能力是苏军持续增加的保障

当然,到了二战期间,除了人员以外,武器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只有人员而没有武器,再多的人上了战场也是白搭。

如当时的中国,人口有4亿多,但是在整个战争期间中国军队的总数最多也只是在400多万左右(包括***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而苏联18亿人口就可以动员超过1000万的军人参战,这个原因就在于武器生产能力,也就是工业能力。

1939年二战爆发前夕德国的工业产值就已经超过苏联,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132%,居世界第二位。

就二战期间的主要武器来说,苏联生产了102万两坦克,德国为42万两;苏联生产了13万架飞机,德国为8万架;苏联生产了各类火炮120万门,德国为53万门;苏联生产主要枪支1200多万支以及各类机枪就有954万挺,充足的武器生产能力保证了部队的装备,而装备起来的部队才真正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战斗力。

苏军的顽强导致德军伤亡越来越大

当然,苏军的顽强也是德国人觉得苏军越打越多的原因,因为德军不断地减少,一增一减,就自然觉得对方越来越多了。

战争的第一年,即1941年德军就付出了伤亡百万人的代价,主要是在莫斯科战役中,德军就损失了50多万人。

而在第二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损失更是超过了150万人。在一系列的战役中,苏联军队得到了源源不断的补充,而德国由于人口有限,再加上希特勒直到1943年才进行了战争总动员,但那个时候的总动员为时已晚,苏德战场基本上在库尔斯克战役后德军败局已定。

当然,美英联军在欧洲开辟新的战场,也使得苏德战场上的不少德军不得不从苏德战场撤出赶到其他地方“救火“。如库尔斯克战役期间,盟军登陆意大利,使得希特勒不得不将参加库尔斯克会战的德军装甲部队抽调到了意大利参与意大利的防御作战;1944年盟军登陆诺曼底之后,更多的德军从苏德战场撤出赶赴西欧,就直接导致了德军在1944年到1945年初的苏联“十次突击“中的惨败,退回到了本土防守。

所以,综合以上来说,一是苏联的举国体制,保证了苏联能够动员一切能够动员的资源参战;二是苏联强大的工业能力,保证了部队的装备;三是苏军的顽强作战,导致德军伤亡越来越大,德军数量越来越少;四是美英联军在欧洲开辟新的战场,使得苏德战场上的德军不断地被抽调走。因此,苏德战争可以说越到后面,德军就觉得苏军越来越多了。

或许在大众眼中,记者的本职工作就是报道新闻,并不会经历危险的情况。事实上,当灾难、事故和战争发生时,为了能让公众在第一时间里,获知到准确的实时信息,记者们都会在第一时间里赶赴到前线,也正因如此,才会有了这个故事:俄罗斯士兵为救中国记者而牺牲,记者答应照顾其妻儿,现今如何?

1991年年底,苏联分裂成了15个国家,这件事情震惊了全世界。伺候,俄罗斯成了苏联唯一的继承国。继续掌管苏联的军事武器和海外领土。然而就在当时,苏联内部却有一个政权,也想要独立出去,它就是车城共和国。由于车臣具有极强的地形优势,对当时的俄罗斯来说,非常重要。因此,他们并不打算让其独立出去,双方之间的矛盾就此被激发!

1994年12月,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时,俄罗斯还没有收拾完苏联解体后留下的残局,就必须得面对车臣的战争了,凭借着先天的地理优势,这场战争足足让双方苦战了2年,10万民众因战争死去,经济也因此损失惨重。为此,俄罗斯不得不叫停战争,签署了停战的协议。也是在那一年里,毕业于外语系并熟悉俄语的卢宇光,去到了莫斯科,并在当地创办了《华人报》。3年后,第二次车臣战爆发,这一战,打的俄罗斯很是吃力,但好在最终还是胜利了。

战争期间,受俄罗斯军方的邀请,卢宇光成了一名驻扎在前线的战地记者,由于经常需要与俄罗斯士兵奔赴前线,为了保护卢宇光的安全,俄罗斯军方特地派出特种兵保护在他身边。可毕竟是在战场上,谁也不知道炮弹下一秒会落在哪里。一次,卢宇光乘坐的车子,不小心碰到了地雷,就在危急时刻,卢宇光身边的俄国士兵,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身躯替他挡住了散弹。

奄奄一息的士兵,在临终前紧握着卢宇光的手,嘱咐他照顾好自己的妻儿,就离世了。而卢宇光因受到了士兵的保护,并没有遭遇太大的伤害,为了报答士兵的救命之恩,卢宇光答应了士兵的请求。战后,卢宇光找到了为保护自己而牺牲的俄国士兵的妻儿,并且一直照顾着他们,长期的相处下,卢宇光与俄罗斯士兵的遗孀产生了感情,两人走到一起后,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但由于卢宇光长期做着高危险性的工作,加上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最终,妻子选择了离婚,两个孩子归卢宇光抚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4547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