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原官兵在巡逻途中吃上热乎乎的饭菜,高原地区如何进行保暖?

新疆高原官兵在巡逻途中吃上热乎乎的饭菜,高原地区如何进行保暖?,第1张

以前由于多种原因,我高原边防一线部队长期存在热食供应的难题,尤其在外出巡逻时,很多时候只能用雪就着压缩饼干对付,一顿煮面条都是无比奢侈的事情(还要用到高压锅)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增强,我军通过采取增加送餐频次、补充单兵自热食品、丰富食品复热手段、使用无人机投运食品等多种方式对高原边防一线官兵的热食进行供应保障。极大地改善了官兵的热食供应。

不过依然存在较多问题:传统送餐方式受到天气环境和战场环境影响较大,尤其是战时存在被敌方袭扰导致送餐中断的问题。单兵自热食品口味单一(官兵来自全国各地),口感较差,而且需要用到淡水,在高寒天气很不方便;无人机投送物资携带量少,容易出现物资损坏和投送偏差,且本身抗风能力较差,而青藏高原是出了名的“怪风多、大风多”,有时候连直升机都会出事,简而言之,无人机配送不是万能,不可预测因素太多。而食品复热需要额外携带的加热设备,人多还好说,对于小分队而言则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很显然,这些保障手段限制太多,只能作为补充,不能作为长期的保障。还需要在别的方面想办法。

这次,我军高原边防一线部队的相关保障再次加码。首先是大幅提高了高原驻训部队的过冬给养保障标准要求,将所有驻训部队统筹纳入高原主副食品供应范围,规定生鲜副食冬储冬备不少于12个品种,并将优质远洋海产品罐头纳入高原主副食品采购目录,丰富了大雪封山期间官兵餐桌上的食物品种和餐谱体系。还大面积开建高科技保温方舱和保温菜窖,以保障官兵在一天辛苦的战备执勤后能后在舒适的环境下吃到可口的热菜热饭。

高科技保温方舱

保温菜窖

紧接着,后勤部门开始着力解决官兵在外出巡逻时难以吃到热食供应的问题。组织军地科研机构和食品企业联合攻关,研制成功了“高原寒区专用单兵战斗口粮”“高原型自热食品”、”脱水蔬菜”“冻干汤料”

其中“高原型单兵战斗口粮”应用了我国在生物工程领域的最新成就,主粮选取了耐高寒的“青稞、汉麻莜麦”等高原作物,搭配“体积小、营养全”“肉脯、冻干果蔬”作为副食,并增加了具备更强“抗缺氧”和“抗疲劳”功能的能量块、泡腾片,以及电解质固体饮料食品。如此高科技的战斗口粮有效提升了官兵在极度恶劣环境下应激反应和抗疲劳、耐饥饿能力,让官兵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补充体力并再次投入到巡逻和作战中去。

“高原单兵自热食品”除了在食材上同样选取了口味佳、高蛋白和高能量的食物之外还改善了包装和加热技术,可以在海拨3000米以上、气温-30℃以上的恶劣条件下有效自热,确保了高原高寒地区食品热得快、官兵吃得下、能量补得足。

此外,针对官兵在高寒缺氧地域执行战备训练、巡逻执勤等任务时体能消耗较大,但是出于任务需要又无法携带会导致暴露的自热食品的问题。根据单兵一日基本能量所需,精选“风干牛肉、巧克力”等8种高蛋白高热量食品,制成了“高原单兵能量包”。每个能量包净重375克,可为任务官兵提供6000余千焦热量。

目前,这批新型野战食品已经开始供应部分边防部队,官兵试吃试用后普遍反映,血氧饱和度显著提升,耐寒、抗疲劳功效明显,可接受率达到90%以上。所有的这一切将彻底改变我军高原边防一直以来存在的保障难的问题。

新疆边境民警执勤地方,被人们称为“蚊虫王国”,随随便便一巴掌就能拍死100多只蚊子。蚊虫喜欢生活的地方,我们大家都知道,一定是荒草丛生,而且伴有污水、淤泥之地。执勤战士们每天都要在这些地方穿梭,即便做好了防蚊准备,依然难以避免被蚊虫叮咬。这样一个环境,就连牲口都难以忍受,更何况是我们皮肤娇嫩的人类呢?

这样的情况存在于新疆北湾,长期坚守在这里的官兵们,每天都在同蚊子“共舞”。根据专家的推测,这里蚊虫密度,能够达到1700只/立方米,高峰时期这个数据能够翻倍,达到3500只/立方米。

当地环境的恶劣情况,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从下面这两个地方,就可以看出来。

一、蚊虫叮咬让动物无法忍受

蚊虫是我们最讨厌的昆虫之一,它们的存在,在多数人看来只有坏处,没有任何的好处。普通人被蚊虫叮咬之后,都会长出疙瘩,这种疙瘩也会发痒,让我们难受不已。这群执勤在新疆边防的战士们,每天都要和数不清的蚊虫打交道,这里的蚊虫肆虐成灾,随手一巴掌,就能消灭上百只。

官兵们执勤的环境,恶劣到了牛都不愿意逗留。在这里牛也不敢上岸,喜欢一直呆在水里,这样能够尽可能避免蚊虫叮咬。

二、荒草丛生,气候炎热

蚊虫喜欢在高温天气活动,高温天气下,身体更容易疲劳和出汗。这群边防战士们,巡逻过程中,所到之处十分荒芜,给了蚊子很好的繁衍生息地方。炎热的天气,本就应该轻装上阵,可为了抵御蚊虫叮咬,拿上必要的装备,战士们每天都需要顶着高温徒步巡逻。

在这群边防战士的身上,让我看到了祖国的强大,以及军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天性和职责。脱下军装的他们,也是血气方刚的少年,正是有了他们的守卫,我们才能愉快享受生活,向边防战士们致敬。

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下,如何有效提升高原官兵军事训练质量?

海拔3160米,新疆别迭里边防连驻地,终年狂风不断,冬季积雪很深,一些训练科目难以展开。

现如今,连里建起了占地600平方米的室内训练场。配备了跑步机、动感单车、水阻划船机等各式器材

并且安装暖风机,让室温能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上,满足了每名官兵的训练需求。

室内训练场自从投入使用以后,主要采取室外与室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

相互交叉,互相补充,不断提升官兵的身体素质,特别是在力量训练上对官兵有很大帮助。

“跑前热身,可以有效降低软组织粘滞性,减少肌肉拉伤发生的可能……”近日,78集团军某旅室内综合训练场内,“马定夫爱民模范连”的值班员一边带领大家进行准备活动,一边讲解着热身活动的意义。

初冬的北疆,寒风刺骨,呵气成霜。在严寒天气下进行室外训练,官兵们往往面临“路面湿滑跑不快”“天冷成绩提升慢”等现实难题,该旅充分利用室内综合训练场,很好的解决了冬季体能训练问题。在全旅掀起了一场科学组训、快乐体能的冬季体能训练热潮。

高空扩展训练场上突破自我,障碍场上苦练本领,跑步机上挥汗如雨,攀岩墙上飞檐走壁……一幕幕火热的练兵景象让人心潮澎湃。该旅装步7连上士陈士永说:“以前羡慕地方的健身房,现在看来,我们的室内训练场可比健身房高级多了,冬季在这里跑步,再也不怕路面湿滑不敢提速了”。

 官兵参训热情得到有效激发,“马定夫爱民模范连”指导员兴奋地说道:“以往每到冬天,大家总感觉体能训练单调枯燥,自主训练热情不高,自从室内训练场建好后,连队官兵每天都嚷嚷着要来训练。”训练热情高涨,带来的自然是训练成绩的突飞猛进。在上周连队组织的体能考核中,全连官兵3公里成绩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温室中训练,绝不能成为懈怠‘温床’。战争不会因为寒冷而停止,战场也不会因为寒冷转移到室内。室内训练场应该成为提升胜战本领的有效‘助推器’。”该连连长说到,为了保持训练的野味儿、战味儿,让室内训练更能科学高效的组织进行,连队党支部带领党员骨干,紧贴官兵室内训练实际,结合实战化体能训练要求,编写的《室内综合训练馆使用管理规范》,被全旅推广使用。

该连还聘请专业的体能教练员,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对官兵的室内专业训练科目进行教学辅导,既学习技能又学习组训方法。排长李贤峰说:“专业体能教练员的培训,让我对体能训练的组训有了更深的理解,为下一步组织体能训练有很大帮助”。

科学组训,快乐体能。“室内训练场作为冬季训练的辅助场地,有效解决了严寒条件下训练展开难、训练时间短、训练质效低等突出矛盾问题。”该旅领导介绍到,他们本着室内训练,室外考核;室内辅助,室外实战的原则,让室内训练场使用的更加科学化、高效化、实战化。茫茫风雪中,北疆卫士守卫北疆的底气更足、力量更大!

新疆建设兵团不是部队。

新疆建设兵团是新中国成立后陆续组建的各类生产建设兵团,其组建的目的主要是巩固边防,发展经济以及安置人员,虽然表面上听起来像一支所向披靡的战斗部队,但实际上却是党、政、军权合一,工、农、兵、学、商五位一体的半军事化组织和社会经济体。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建国后成立的队伍,初期成员全部是新疆军区的现役官兵,拥有近二十万人,主要负责屯垦戍边的任务,一方面搞经济建设,一方面守卫边疆。

那时军队的后勤比较落后,要让这二十万军人脱产是不现实的,所以这些军人决定自己养活自己,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再后来这个兵团的军人集体退出现役,但是屯垦戍边的任务则是继承和保留了下来。

组织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管理体系主要有兵团、师、团三级。兵团和师均设政治委员、司令员或师长三个主要职位。兵团司令部设在乌鲁木齐市,曾经迁至石河子市,后又迁回乌鲁木齐市。

兵团的师大都与自治区的地区行政中心分别对应,由相应的地委书记兼任师第一政委。师另设专职的政治委员和师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人员大都是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的第一兵团和第二十二兵团转业而来。兵团的党务和税收事务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管,而行政、司法、经济、财政等则由中央政府管理并依照国家法律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

在统计方面,兵团的人口和面积一般都计入地方政府的统计中(兵团城市除外),但国民生产总值等则单独列出,不计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数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497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