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镜台巧合姻眷》爱情文学赏析

《玉镜台巧合姻眷》爱情文学赏析,第1张

公元五世纪,刘宋宗室刘义庆在他的佚事小说《世说新语·假谲》中记录了一个小故事:

温公丧妇,从姑刘氏家值乱离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属公觅婚,公密有自婚意,答云:“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姑云:“丧败之余,乞粗存活,便足慰吾百年,何敢希汝比。”却后少日,公报姑曰:“已觅得婚处,门第粗可,婿身名宦,尽不减峤。”因下玉镜台一枚。姑大喜,即婚。交礼,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玉镜台是公为刘越石长史北征刘聪所得。

这件事是否真实,历来多有持怀疑态度者。为此书作注的刘孝标即认为:“按《温氏谱》,‘峤初取李恒女,中取琅 王诩女,后取庐江何邃女。’都不闻取刘氏,便为虚谬。”作为历史,这也许是传闻失实、子虚乌有之事。但作为一则小故事,它的某些特色却吸引了后代的一些文人墨客的兴趣。这些特色主要有:一、它在历史上最早提到以一实物玉镜台馆合了一对姻缘,为后世才子佳人私相传递,以作定情之物提供了先例。二、这里还提出了中年人丧妻续弦、因而不敢自媒的困扰。三、温峤求婚带有某种喜剧色彩:名为作冰,实乃自荐;似为冒名骗娶,可又不伤大雅,因而给后人留下不少可供想象的余地。初唐诗人张紘在《行路难》诗中写道:“君不见温家玉镜台,提携抱握九重来。君不见相如绿绮琴,一抚一柏凤凰音。人生意气须及早,莫负当年行乐心。”诗中将温峤求偶之玉镜台与司马相如求凰之绿绮琴相并列,以表达早求佳偶、莫负及时行乐之意。晚唐诗人李商隐《中元作》有句云:“举权虽得全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上句写仙女绿萼华曾赠羊权全玉条脱(即腕钏)各一,暗指所咏之人实有所欢;下句借温峤事,喻终无下嫁。可见这些诗人笔下的“玉镜台”,仅仅用作求偶的符号来使用。这则故事的深刻内涵终于得到发掘,那应该是戏曲诞生以后的事。

宋元南戏戏文中有《温太真》一本,见《九宫正始》。唯剧本已佚,仅存少量残曲。大约是首场有结句云:“离合悲欢天自管。”似为温峤自诉妻丧后无可奈何之心情。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有《温太真玉镜台》有中华书局版《元曲选》本一剧,是对这一故事进行全面加工、深化、再创作了写成的一部著名杂剧,为我们再现了一部由于中年丧妻、中馈乏人,故追求、媒娶年轻少女,但因年龄差异而带来夫妻不合谐,造成种种困扰,以及最终获得解决的喜剧。

杂剧中的温峤是个翰林学士,他声名显赫,踌躇满志,满口夸耀:“我正行功名运,我正在富贵乡。俺家声先世无诽谤,俺书香今世无虚诳,俺功名奕世无谦让。遮莫是帽檐相接御楼前,靴踪不离全阶上。”他内心唯一的苦恼和不满是家室尚虚,中馈无人。他满腹愁绪地诉说道:

不枉了开着全屋,空着画堂,酒醒梦觉无情况,好天良夜成疏旷,临风对月空惆怅。怎能够可情人消受锦幄凤凰衾,把愁怀都打撇在玉枕鸳鸯帐。([寄生草么篇])

这应该是中年丧妻所带来的愁苦,尽管这一点剧中并没有明确交代。因此,当其从姑刘氏请他教十八岁女儿刘倩英弹琴写字时,他初见到那“消人魂魄”的美貌,不禁一见倾心,赞扬“是好一个女子也啊!”并随即陷入了刻骨相思之中。表示“若还来此相亲傍,怕不就形消骨化,命丧身亡”。当刘氏要倩英拜见哥哥时,他离椅站立,欠身还礼;刘氏又要倩英以师生之礼拜见,温峤又身半坐,不敢受礼。这么做的目的,不过是为了保持一种可以发展为婚姻关系的平等身份。温峤手把手教她写字时,趁机捻了她手腕一把,这也不是单纯的调戏,更主要的是传递出一个爱情的信息,但想不到却遭到刘倩英的严辞指斥。温峤想追求刘倩英,但又无法可想、无计可施之时,正好刘氏郑重其事地一心托他为女儿倩英“保一门亲事”。温峤正中下怀,暗地有自婚之意;但限于姑表之亲,有所不便,于是就托辞说:“翰林院有个学士……年纪和温峤不多争,和温峤一样身形。据文学比温峤更聪明,温峤怎及他豪英!”在得到刘氏同意之后,他随即送上玉镜台一枚“权为定物”,并强调:“但得人心至诚,也不须礼物丰盈。”

及至结婚行礼之后,刘倩英发现新郎正是温峤,不禁勃然大怒:“这老子好是无礼也!”并表示:“兀那老子,若近前来,我抓了你那脸,教他外边去!”坚持拒不就亲。不管温峤如何做小伏低,低声下气,苦苦哀求,甚至在媒婆前下跪,求她帮忙说和,但都无效果。以至婚后两月,未能同房,倩英没叫过他一声丈夫,始终不肯承认这椿婚事。京城王府尹知道此事,奏过皇帝,特地设下一个水墨宴,又名鸳鸯会,教他们夫妻和会。席间,命温峤吟诗作赋:有诗的,金钟饮酒,夫人插金凤钗,搽官定粉;无诗的,瓦盆饮水,夫人头戴草花,墨污面皮,以为羞辱。刘倩英感到害怕,才再三央求温峤写诗。温峤虽才高八斗,学贯珠玑,但却有意俄延,拿腔做势。直到刘倩英正式唤他声丈夫,答应随顺之后,才即席吟诗曰:“不分君恩重,能怜玉镜台;花从仙禁出,酒自御厨来。设席劳京尹,题诗属上才。遂合鱼共水,由此得合谐。”这一对夫妻经此曲折,才真正成为连理。温峤得意地唱道:“从此姻缘注定姻缘簿,相思还彻相思苦。剩道连理情浓,于飞愿足。可怜你窈窕巫娥,不负了多情宋玉。”全剧在欢乐中结束。

对于这部喜剧的实质,历来多有不同看法。否定者或认为它“替老夫少妻不合理婚姻辩护”,或把它归结为:对士大夫风流韵事很欣赏”。这些理解其实并不符合剧本实际。温峤固然长于刘倩英,但年龄相差并不像人们理解的那么大。剧中多处强调“我老则老争多的几岁”,“也只差了这一分年纪”,“又不是年近桑榆”。既然历史上的温峤死时也才止四十二岁,那末根据历史人物的塑造的温峤形象此时最多也不过三十来岁。他仅仅是中年续弦,还算不得“老夫少妻”。而这一点年龄上的缺陷,还可以从才能和感情上取得补偿。譬如温峤是个翰林学士;但剧本始终强调的都是他的才华而不是官位。他与刘倩英的结合,符合郎才女貌的封建婚姻标准。水墨宴上即席赋诗,温峤正是凭借自己的才华,而不是权势,才赢得刘倩英的回心转意。至于温峤对刘倩英感情的诚笃、爱恋之专一,这乃是剧本肯定并赞美这对婚姻的主要理由。温峤再三申明:“你若别寻个年少轻狂婿,恐不似我这般敬重你。”并发誓决不喜新厌旧,不另娶“两妇三妻”,“便有那瑶池仙子无心觑,月殿嫦娥懒去窥”。故而在倩英拒不成亲之时,他只是一味地做小伏低,委曲求全,耐心说服,长期等待,而决不以势压人,强迫就范,并不想采用“夫为妻纲”的合法权威。而是把矛盾的解决,完全寄托在对方心甘情愿的基础之上。这种夫妻间的平等相待,尊重对方以解决矛盾的做法和态度,在当时应该是难能可贵的,根本扯不上什么“风流韵事”。

刘倩英之所以不肯随顺,主要还是过于看重对方外表的年轻风流,在较少考虑内心的至诚专一。温峤反复劝告她不要“少年心想念着风流配”。因为,这种重外表不重内心的择偶标准,会忽视对方品质,以致于“还不到一年半载,他可早两妇三妻”。社会上大量的情况都是这样:“论长安富贵家,怕青春子弟稀;有多少千金娇艳为妻室。这厮每黄昏鸾凤成双宿,请早鸳鸯各自飞,那里有半点儿真实意把你似粪堆般看待,泥土般抛掷。”温峤所揭露的这些现象,在上层社会无疑是相当普遍的。除此之外,我们民族习惯心理上初嫁闺女不愿为人填房的习俗,也许应该是造成刘倩英对这椿婚事带有一种本能的反感的心理因素。不过,这一点剧本并没有充分展开。

这对婚姻从矛盾、抵触、反抗到终于和好的曲折过程及其一系列喜剧冲突,引起了后代作家,特别是明清传奇作家的极大兴趣。以这一故事为主要题材的传奇,仅明代就有朱鼎的《玉镜台记》清远堂的《玉镜台》、孙××的《玉镜台》,以及范文若的《花筵赚》。但今存者仅朱本及范本,余皆佚。而仅存的两种传奇都对关汉卿的杂剧进行了较大程度的修改,不单把关汉卿四折短剧扩充为近三四十出的大型戏曲;更主要的是从整个剧本的思想、主题、情节、关目诸方面进行了重新构思和彻底改造,使之与杂剧面目全然不同。而这种改造又体现了后戏曲作家不同的时代风格和艺术趣味。

朱鼎系明万历间人,他的《玉镜台记》有(《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本)共四十出。但写温、刘婚事只有探姑、议婚、下镜、成婚等短短的四出,其内容远较关汉卿杂剧为少。剧本不但删去了拜师学字这一情节,又极大地压缩了冒名求婚这一关目。让温峤在说明他所保亲之人“门第才望,不减小生”之后,在送来玉镜台作为聘礼之前,便主动承认所保之人“便是温峤”。因而使得原来在温峤与倩英(此剧改名为刘润玉)之间,由子年龄差异、择偶标准不同而产生的对立和冲突,整个儿被瓦解冰销,温峤与刘润玉,无论在成婚前后,始终都相处得非常和谐,不存在任何矛盾。为了突出泻染他们之间的和谐关系,剧本强调温峤乃是一个“青年才子”,“有宋玉之才、潘安之貌”,以便使这一对本来属于并非十全十美的有争议的婚姻,改造成为“天作之合、一双两好”、“佳人才子两相宜”,“莫说**喜欢,众梅香皆喜欢”的完全符合封建主义的理想婚姻。剧本之所以要把温、刘婚姻理想化,其目的正是为了把温峤一生理想化,把他塑造为一个封建社会中少见的文武全才,而又家室幸福的完人。在剧本中,理想婚姻乃是他一生事业的起点。接下的三十多出,基本上游离于温、刘婚姻之外,主要叙述温峤一生的文事武功,特别是他在御外侮、平内乱中的赫赫战绩。这部分内容多本史传,间或也采用一些民间传说。作者把历史上的一些著名小故事,如新亭对泣、闻鸡起舞、绝裾辞母、渡江击楫、燃犀照怪等等,全部都加以搜罗,并组织到这部庞大的剧本之中。当然,剧中也插入了几出如母妻思忆、闺思、寄书、得书等情节,以开展温峤家庭的叙写,使英雄事业与儿女私情构成为南戏双线发展的格局。剧本特别着重描写了王敦谋反时,派人拘捕温峤母妻借以瓦解温峤斗志,要挟温峤投降;但温峤及其母妻双方都以忠贞自励。其妻虽在狱中,仍托人带出玉镜台及书信,勉励温峤尽忠王室,勿以妻室为念。正是在这种朝延安危重于家室聚散、封建道德压倒儿女私情的观念指导下,温峤终于带兵平定了王敦之乱,最后也赢得了母子夫妻,满门欢聚团圆。

范文若系明末人,他的《花筵赚》(有《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本)是二十九出。但其内容与朱剧、关剧均大异其趣。剧中温峤才二十过头,但须髯满面,其貌不扬。被其姑留住书馆,教其侄儿溜两诵读,而与其女碧玉**并未见面。温峤慕名而想见**一面,乃与其较年轻美貌之密反谢鲲化装为打花鼓的叫化,借机以观看**面容。**亦察知二人并非乞儿,特别垂意于谢鲲,彼此有情。谢鲲为**美貌所吸引,他又一个人独闯后园,躲在花丛中偷窥碧玉、被丫鬟芳姿发觉,他诡称自己就是温峤。芳姿告诉**,从此碧玉**愈加思恋温峤。一夕**与芳姿庭中赏月,碧玉乃赋情诗一首,并写在团扇之上;芳姿将团扇抛过隔墙书馆,为温峤所拾得,引起他的无限相思;但此扇又为谢鲲所窃得。谢鲲乃连夜跳墙。复冒充温峤,想以诗句为凭,欲调戏碧玉。碧玉已回转闺房,谢鲲却被温峤撞见,并加斥责,尔后又遭到院子等人责打。谢鲲一气之下,乃远走他乡,求取功名去了。这边芳姿也爱慕温峤,乃假扮**,走进书房,诵题扇之诗以诱峤。二人正打算互诉衷肠,正好碰上刘母来房,芳姿匆匆离去。刘母为其女托温峤代选一佳婿,温峤有自婚之意,但耽心自己面容不佳,乃托名谢鲲,并以玉镜台作为聘礼。正当婚事定下之时,王敦在武昌谋反,因慕温峤才名,派人将他劫走。王敦计划进攻金陵,为稳定温峤之心,又派人将碧玉母女及芳姿接来武昌。温峤才得以在军中与碧玉**举行婚礼。碧玉见新郎须髯满面,与原先思慕之人面貌不同,乃遣芳姿自代与温峤成婚。后来碧玉见温峤才气焕发,吐属不凡。才真正爱上了温峤。此时谢鲲已得功名,正领失前来,讨伐王敦。温峤乃与谢鲲里应外合,终于荡平王敦之乱。二人均立功高升,最后乃以芳姿嫁谢鲲为妾,双方均大欢喜云。

玉镜台的故事,从关汉卿到朱鼎,再到范文若,可以说经历了这么三个阶段。关剧是喜剧,它突出了由于骗婚所形成的矛盾及其最后解决、两情融合的过程,其主旨在于说明一种有一定意义的择偶标准。朱剧则把冒名骗婚这一关目尽量缩小,使之无关宏旨,目的在于最大程度上压缩甚至取销其喜剧因素,以便把它改写成为一部比较严肃的正剧。剧本的内容重点在于突出建功立业的人生价值和宣扬封建道德观。而范文若的《范筵赚》则竭力突出骗婚这一关目,把本来属于一种灵机一动式的权宜之计,改写成处心积虑地对已经形成的误会的有意识的利用,以便把冒名骗婚的过程写得极其复杂和曲折,使之成为全剧的中心线索,从而扩大其喜剧因素。让温峤和谢鲲“两人摸来摸去,你装做我,我装做你”,凭空增添了许多冒认和误会所造成的噱头,近乎于所谓的闹剧。其创作意图,主要是为了表现文人在求偶问题上的风流自赏、逢场作戏的浪漫和放荡,以便塑造出两个流氓兼英雄的角色。但可惜的是,由于剧本格调不高,对于这两平叛的英雄,塑造得并不成功,倒是对这两个近乎小丑的调情手段,渲染得淋漓尽致。可见,对玉镜台这一题材的社会内容的阐述,关汉卿的杂剧应该是最为成功之作。朱剧与范剧,相对于关剧而言,都是一种倒退。不同的是:朱剧倒向了封建主义一边;而范剧则滑进了歌颂文人风流韵事、庸俗闹剧的泥坑。

问题一:无伤大雅啥意思 成语解释大雅:《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这里指雅正、文雅大方。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成语出处秦牧《“果王”的美号》:“就是甜味,也各具特色,有些是蜜糖般甜,有些是在甜中略带一点轻微的,无关痛痒的意思,不足轻重的意思“无伤大雅”和酸味。” 秦牧《“果王”的美号》:“就是甜味,也各具特色,有些是蜜糖般甜,有些是在甜中略带一点轻微的,“无伤大雅”和酸味。”成语示例秦牧《“果王”的美号》:“就是甜味,也各具特色,有些是蜜糖般甜,有些是在甜中略带一点轻微的,“无伤大雅”和酸味。”

问题二:无伤大雅什么意思 不用用太厉害的人

问题三:无伤大雅是什么意思 就是没关系的意思

问题四:无伤大雅是什么意思 无伤大雅释义:

大雅:《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这里指雅正、文雅大方。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

[拼音] [wú shāng dà yǎ]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像这种当个顽意儿;不必问他真的假的;倒也无伤大雅。”

问题五:无伤大雅和微不足道是什么意思 两个意思不同,无伤大雅,指虽有影响,但没有伤及主要的东西。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问题六:介绍几个无伤大雅的笑话 报案:“我把钱放在胸衣内,在拥挤的地铁内被一帅哥偷走了…”警察纳闷:“这么敏感的地方你就没觉察到?” 红着脸答:“谁能想到他是摸钱呢?

一女对出轨的老公说:你如果敢离婚娶那个年轻的妖精,我就嫁给妖精她爹,从此以后,儿子管你叫姐夫,你得喊我妈!老公当场晕倒,从此规规矩矩……

老婆花巨资做了整容,数天后变成美女回家! 进门时,对一脸疑惑的丈夫说:“怎么?不认识我了?” 丈夫愣了一下,然后惊喜地说:“快进来,我老婆不在家。”

一天突然发现,我有大姨,二姨,四姨,五姨,却没有三姨。于是就去问我爸:为什么我没有三姨? 心里还想了一下:难道三姨在小的时候就死 了? 我爸怒道:你三姨就是你妈!

一女孩夜归遇歹徒。歹徒凶狠问:站住!干嘛去?女孩不想被劫财,遂可怜巴巴道:去借钱。歹徒依然凶狠问:借钱去干嘛?女孩又怕被劫色,便道:得了性病没钱治。歹徒怒吼:滚!

A先生发现妻子的手机上经常有一则陌生人的短信,而且每次短信的内容都是一样的:“赵兄托你帮我办点事。”一天晚上十点半,A先生一举将出轨的妻子和那个正在苟合的男人擒拿后,大骂:TMD,你以为那短信我看不懂倒过来读就 是“十点半我帮你脱胸罩!

男孩对女孩说:“第一眼看到你,我就喜欢上你了!” 女孩奇怪的问:“你第一眼看到我是什么时候?” 男孩连忙解释:“就是开学那天啊,我看你和家人一起来的学校,你穿的裙子特漂亮!!” 女孩大怒:“那天我没穿裙子,穿裙子的那个是我妈!”

话说一小偷偷银行,好不容易把保险柜撬开了,发现里面一分钱都没有,倒是放了几个果冻,小偷百思不得其解,但想也不能白来呀,就把果冻吃了。 第二天小偷先生专门买了份报纸想看看自己偷银行能带来多大的影响,嘿~既然上了头条:我市唯一一家 库昨晚被盗!

狗向熊求婚,熊说:“我不要嫁给你,我要嫁给猫。” 狗很疑惑的问:“为什么?” 熊说:“嫁给狗,我以后生的是狗熊,嫁给猫,我以后生的就是熊猫!”

诊所门前坐着3个小孩――大男孩、小男孩、女孩。 护士问:小朋友,哪儿不舒服? 大男孩:我吞下了一个玻璃球。 护士问另一个:你呢? 女孩:那玻璃球是我的。 护士又问:哪你呢? 小男孩:接下来是我玩!

索马里海盗:“三百万美元,一口价!”中方官员:“二百五十 万!” 海盗:你当我傻啊?我知道你们说二百五是骂人的!”中方官员:“三百万就三百万!但要写七百万!”海盗热泪盈眶伸拇指:“抢钱还是你们狠!!!”

一哥们儿隔壁新搬来个老外,一天晚上老外敲门求助,说:“我的电视坏了,不能换台。” 这哥们儿低头看了一眼手表,很镇定的说: “全国的电视在晚上七点到七点半都会这样的。”

神父打高尔夫球,修女观看,第一杆打偏了,神父骂道:“TMD,打偏了!”又打,神父又骂:“TMD,又打偏了!”修女说:“你做为神父说脏话上帝要惩罚的。”话音刚落,一个霹雷把修女给劈死了。神父纳闷了:为什么骂人的是我,为什么会劈死修女呢?这时只听天空传来上帝的声音:“TMD,我也打偏了!”

7岁的小侄女非要和我这20岁的大人一起洗澡,边洗还边说:“姑姑,你的胸为什么这么小?” 我狂汗:“哪小了,怎么小了!” 小侄女可怜地看了我一眼安慰道:“没事,我的也很小~”

一天,我弟弟去师大附属小学打篮球,听到操场边一低年级女生问一个低年级男生:“你到底爱不爱我???”那男生无奈道:“我妈一天给我3元钱,其中两块五都让你拿去买零食了,你说我爱不爱你!!!”

老人临终前分遗产。对大儿子说:“你媳妇快生小孩了,把存折留给你。”对二儿子说:“你马上就要结婚,我把>>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首,分为“风”“雅”“颂”,形式以四言为主,手法多用“赋”“比”“兴”,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年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只有题目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065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