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特种兵为救中国记者牺牲,记者为报恩娶其遗孀,现在过的怎样?

俄特种兵为救中国记者牺牲,记者为报恩娶其遗孀,现在过的怎样?,第1张

这位获救的中国战地记者名字叫卢宇光,是一位驻俄罗斯的记者,出生在我国的杭州,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当过兵,并且成为了一名海军军官,但是因为他优秀的写作能力和丰富细腻的文笔,他又被提拔去做一个新闻干事,并且在之后他一直从事新闻方面的工作。在1987年的时候,卢宇光光荣退伍,并且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杭州发展,在这个时候他成为了一名记者,并且很快凭借自己的努力发展了起来,在业内也小有名气。

在中国发展起来的卢宇光并不想局限在这一个小地方,他想去追求更高的目标,之后在1994年的时候他果断选择了辞职,离开了家乡,只身去了俄罗斯发展,并且成功的在俄罗斯开办了属于自己的报社《华人报》,开始经营自己的事业。虽然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他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他的人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在俄罗斯的邀请下,卢宇光跟随俄军一起进入了车臣进行报道,这个时候的卢宇光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地记者,开始为战争的第一现场进行了报道记录,战场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他们两个之间到底为何结缘的呢?

这位俄国的特种兵当时的任务就是保护卢宇光的生命安全,在车臣战争中卢宇光一直有惊无险的度过了每一次的战斗,但是却在之后的一次战斗中,卢宇光乘坐的车受到了地雷的轰炸,瞬间爆炸出来了很多的小碎片,在这个危急关头,这位俄罗斯特种兵不顾自身的安全,迅速的扑在了卢宇光身上,帮他挡弹,最后卢宇光只是受到了一点轻伤,但是这位救他的特种兵却牺牲了,并且在临终的时候,他还希望卢光宇能帮忙照顾好自己的妻儿,卢宇光非常痛快的答应了这个请求,为了去报答他的救命之恩。

03履行承诺,照顾妻儿

在战争结束以后,卢宇光找到了这位特种兵的妻儿,并且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她们,他在征得这位妻子的同意以后,不顾身边朋友的看法,毅然决然的决定娶了她,履行自己的承诺,承担了照顾她们两个人的责任。之后他们两个也生下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女儿,但是她的妻子却沾染上了酗酒的坏习惯,再加上不同文化差异因素的影响,两个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并且最终两个人也和平离婚了。已经离婚的他们在生活上也一直有来往,并且在生活方面卢光宇也没有亏待她,一直在不断地给予她帮助,卢宇光在之后也一直没有结婚。

结语

之后卢宇光把两个女儿都带回了中国,让她们上学读书,一直积极履行自己的承诺,非常的重情义。两个人的国籍虽然不同,但是在战场上他们确是非常亲近的兄弟,这段真挚的友谊非常的令人感动。

作为世界军事大国,俄罗斯举行红场阅兵也是展示其武装力量的“秀场”,出席阅兵的各种武器装备往往受到各国军方、媒体和军迷的广泛关注。

2013年5月9日,俄罗斯在首都莫斯科举行卫国战争胜利68周年盛大阅兵式。约有11万俄罗斯官兵、101个陆战武器装备及俄空军68架直升机和飞机参加。

当地时间5月9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阅兵式纪念苏联人民伟大卫国战争胜利68周年。超过11万名官兵,百余件武器和军事装备亮相阅兵式。图为俄罗斯国防部部长谢尔盖·绍伊古检阅军队。

此次

1768~1774年俄土战争是由奥斯曼帝国(1299~1922)侵略俄国和反对俄国在波兰扩大势力而引起的,由俄国武装入侵波兰而引起,是俄国取得黑海出海口斗争的继续。9月25日(10月6日),土耳其在法奥两国支持下对俄宣战。俄国将戈利岑将军的第1集团军(8~9万人)从基辅调往霍京,将鲁缅采夫将军的第2集团军(约35万人)调到第聂伯河与顿河之间的地带应战。1768年12月,克里木汗卡普兰~格来的军队(7~8万人)侵入乌克兰领土。俄军第2集团军将其击退,前出到亚速海,封锁了克里木。在多瑙河战区,戈利岑与20万土耳其军作战,在对霍京的两次进攻失利后,被迫于1769年6月率部撤回德涅斯特河。11月,土耳其驻军由于缺少给养,放弃了霍京。第1集团军在新任指挥官鲁缅采夫的指挥下向雅西展开进攻,于10月7日占领该城;第2集团军(由帕宁将军指挥)沿南布格河作战。1769年7月,海军上将斯皮里多夫的分舰队从波罗的海驶入地中海参战。

在1770年的战争中,第1集团军在里亚巴亚墓地附近及拉尔加河和卡古尔河河畔击溃了土耳其军(参见卡古尔河战役)。俄国分舰队在爱琴海的出现,促进了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统治的起义。在切什梅海战(1770)中,俄国分舰队击溃了土耳其舰队,从而保障了自己在爱琴海的制海权,并完成了对达达尼尔海峡的封锁。9月,俄军攻占了宾杰里要塞,7~11月,相继夺取了伊兹梅尔、基利亚、布拉伊洛夫和阿克尔曼(别尔哥罗德~德涅斯特罗夫斯基)。1771年,第1集团军在多瑙河区舰队的协同下,于2月占领了久尔久(朱尔朱),3月封锁了图尔恰和伊萨克恰要塞。多尔戈鲁科夫将军的第2集团军在亚速海区舰队的协同下,于6月25日攻下了彼列科普,并占领了克里木。

奥军推进到俄国边境之后,俄第一集团军(约45万人)转入积极防御。该集团军分3个集群在1000公里的正面上作战,从6月到10月多次击退土军优势兵力(12万人)对多瑙河左岸的进攻。俄国舰队在地中海的胜利,促进了北非地区的埃及和中东地区叙利亚的阿拉伯人1771年反土起义的爆发。俄国在陆战和海战中的胜利迫使土耳其于1772年5月30日在久尔久同俄国签订停战协定。11月12日,俄国又同克里木汗萨希布~格来缔结条约,规定克里木脱离土耳其,成为俄国的保护国(1783年克里木汗国完全归属俄国)。

1773年的战事是在巴尔干战区进行的。6月,鲁缅采夫集团军渡过多瑙河,包围了锡利斯特拉要塞。5~6月,苏沃洛夫将军的一支部队多次成功地袭击(搜索)了图尔图凯。但由于兵力不足,鲁缅采夫集团军被迫撤回多瑙河彼岸。9~10月,俄军攻打瓦尔纳和舒姆拉(舒门),均未获战果。

1774年6月,鲁缅采夫率俄军52万人强渡多瑙河。6月20日,俄军(苏沃洛夫一个军和卡缅斯基将军一个军,近25万人)在科兹卢贾附近击溃土军4万人。萨尔特科夫的部队(1万人)在图尔图凯附近击溃土军15万人。鲁缅采夫所部封锁了舒姆拉、鲁什丘克(鲁塞)和锡利斯特拉诸要塞,其先头部队越过了巴尔干。在这种形势下,俄土双方于7月24日签订了小凯纳尔贾和约(1774)。和约确认俄国在这次战争中的胜利,保障俄国自由进入黑海。

在1768~1774年的俄土战争中,陆军和海军的战略协同、强渡大的水障碍(布格河、德涅斯特河、多瑙河和锡瓦什湖)、山地进攻、夺取要塞等方面的经验丰富了俄军的军事学术。在此次战争中鲁缅采夫创建了利曼桨船区舰队(见多瑙河区舰队),用以配合陆军完成战斗任务。战斗过程中,被广泛采用的不是线式战斗队形,而是新的疏开式战斗队形~~师、团方阵,以及与步兵(猎骑兵)散开队形相结合的纵队。军队的实战经验写入了鲁缅采夫和苏沃洛夫所著教范和守则。

根据1774年7月俄土《库楚克-凯纳尔吉和约》,俄国获得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的地区和刻赤海峡,打通了黑海出海口,克里木汗国宣告“独立”,并于1783年并入俄国版图。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第二次车臣战争,关于一个俄罗斯的特种兵和一个中国记者之间的故事。这个中国记者的名字叫卢宇光。

卢宇光,出生在杭州,年少时参军,由于他非常喜欢写作,文笔也很好,经常能写出很多的好文章,后来退伍,卢宇光回到老家,成为了一名记者,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卢宇光大放异彩,他的很多报道都得到了很高的赞誉,但是卢宇光并没有只看到眼前的一点成功,他有更伟大的理想,于是在1994年的时候,卢宇光只身一人来到俄罗斯创业,在莫斯科这个城市创办了《华人报》,刚好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卢宇光受邀跟随俄军一同进入车臣,成为了一名战地记者,战地记者其实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职业,因为他们要跟随士兵们一同进入到战场里,战场里刀剑无眼,枪林弹雨,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

但是卢宇光曾并没有退缩,他非常愿意接受这份光荣的工作,后来在战争中,与一名俄罗斯的特种兵有过生死之交。有一次,卢宇光坐在车里,但是没有想到他即将面临生命危险,他的车碰到地雷了,眼看着自己就要被炸死了,是一名俄罗斯的特种兵救了他,那名俄罗斯的特种兵扑倒了卢宇光,把卢宇光保护在了自己的身体下,为他挡住了所有危险。在他的保护下,卢宇光没有受什么伤,但是这名特种兵却牺牲了,在临死之前,那名特种兵恳求卢宇光在战争结束之后可以帮忙照顾自己的妻儿,卢宇光非常的感恩自己的救命恩人,而对他临终前的请求更是一刻也不敢忘,

在战争结束之后,卢宇光便去找到了救命恩人的妻儿,并且在得到了特种兵遗孀的同意之后,卢宇光娶了她,还把他们刚满一岁的儿子也当做自己亲生的一样来抚养,后来,卢宇光跟那个俄罗斯的妻子有了一个女儿,一家四口本是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后来还是因为两个人的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俄罗斯妻子爱酗酒等问题,两个人最后还是分开了。

离婚后,卢宇光依旧跟他的俄罗斯妻子做着朋友,也照顾着她,定期还会给她打钱。他便带着原是特种兵的儿子和自己的女儿来到中国,他的儿子和女儿都在中国读大学,自己也一直没有再结婚。

不得不说,卢宇光是真正的男人,他非常有担当,有责任,也非常有勇气,他的行为可以称得上给很多人做了表率了,虽然说最后他没能跟那名俄国特种兵的遗孀走到最后,但是他的做法依旧很让人敬佩,他努力报恩,尽力照顾俄籍妻子和他们的儿子,就算最后跟她分手了依旧照顾着她,也照顾着他们的儿子,也没有继续找寻自己的幸福了,可以说他在用余生报答着特种兵的救命恩情。

5月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和国防部长绍伊古举行视频会议时宣布,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的红场阅兵将于6月24日举行,并命令俄罗斯国防部开始进行阅兵的各项准备。  

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俄罗斯不得不推迟原定于今年5月9日举行的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活动。虽然大型阅兵活动受疫情影响已经取消,但9日当天战机还会飞过莫斯科红场参与空中阅兵。  

此外,据俄新社报道,胜利日“不朽军团”庆典活动当天也通过“线上”方式继续进行。据报道,该活动的报名时间截止莫斯科时间15时,目前已有约210万名民众报名参加。

扩展资料  

历年阅兵仪式:  

2010年5月9日俄罗斯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阅兵式。此次阅兵是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举行的最大规模的阅兵活动。  

2015年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举行盛大庆典,隆重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

2016年4月20日,莫斯科近郊库宾卡机场举行胜利日红场阅兵式空中部分彩排,大约100架固定翼机和直升机参加,其中包括71架主力飞机和约30架备用飞机。  

大河报网-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6月24日举行红场阅兵  

2020俄罗斯红场阅兵将于北京时间6月24日15:00 (当地时间24日上午10点) 正式开始。13个国家将出席红场阅兵仪式。

此次解放军仪仗队共105人参加此次红场阅兵。其中包括6名指挥保障人员、99名队员(3名护旗兵;3名分队长,陆海空各1人;陆海空各3列,每列10人;3名预备队员,陆海空各1人)。队员平均身高1米86,平均年龄20岁。

红场大阅兵,一般指俄罗斯在5月9日和11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仪式。其中5月9日是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而11月7日则是纪念1941年11月7日的红场阅兵。

扩展资料:

胜利日红场阅兵的由来:

1918年11月7日,为庆祝工农红军在前线的胜利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周年,苏俄首次举行最高规格的阅兵。这次阅兵在莫斯科霍登地区举行,有步兵师、骑兵师、特种分队装甲车及3架飞机参加。列宁和托洛斯基检阅了刚刚成立的苏维埃红军部队。

1923年5月1日,庆祝5·1国际劳动节阅兵式。苏联首次在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1965年苏联第一次在5月9日胜利日进行阅兵,之后取代了劳动节阅兵式。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柏林以东的苏联已是5月9日。后来,苏联就把这一天定为卫国战争胜利日。1945年6月24日,为庆祝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红场首次举行胜利阅兵。不过此后的阅兵式和庆祝活动都定在5月9日举行。

-红场大阅兵

当地时间6月24日10时俄罗斯将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多个城市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的阅兵活动,其中莫斯科红场的阅兵最为盛大中国第一门面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亮相,其他看点还有:还原当年胜利大阅兵的场面、现代化和“旧时”装备、“不朽军团”群众游行活动。

1、还原当年胜利大阅兵的场面

本次阅兵仍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继承1945年6月24日的胜利大阅兵的传统,还原当年的场面。像1945年一样,历史方队的军人将身穿传统制服、携带当时的武器,高举150面荣誉团、师、军和方面军的战旗行进。像1945年一样,红场上将奏响当时的军事进行曲。像1945年一样,参加过俄卫国战争的军事装备也将参加阅兵。

2、现代化和“旧时”装备

亮相的现代化装备则包括:T-90M和T-80BVM两款改进型第三代主战坦克、“库尔干人-25”和“阿尔玛塔”步兵战车、“龙卷风-S”多管火箭炮系统、TOS-2型先进重型火箭炮、BAL岸防反舰导弹系统等。

按照阅兵安排,40多个军人方阵后,俄罗斯将展示一系列卫国战争时期及现代化的武器装备,由战功赫赫的T-34/85坦克领衔。这些是经过现代化升级后的T-34坦克,装有新的炮塔和强大的85毫米坦克炮,可以穿透德国“虎”式和“黑豹”坦克厚厚的装甲。

二战时期,该坦克成为苏联红军的主要装备,在莫斯科保卫战中,操纵T-34坦克的德米特里·拉夫里年科车组在1941年9月到12月期间,击毁54辆德军坦克,拉夫里年科也成为盟军最为出色的坦克车长之一。许多外国专家称,这种坦克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坦克。

3、“不朽军团”群众游行活动

红场阅兵后,俄罗斯还会举行“不朽军团”群众游行活动,俄罗斯民众高举参加过卫国战争的亲人照片,以纪念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

俄罗斯陆军总司令奥列格·萨柳科夫在接受俄塔社采访时表示,在莫斯科举行胜利日阅兵并不是俄罗斯“军国主义”的表现。他指出,举行这样的阅兵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是在“展示能力,展示战斗精神,端正的军容,这对人们,特别是老兵来说是一个节日”。

扩展资料

推迟过一次的“阅兵”

受疫情影响,阅兵已经推迟过一次。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也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5月9日的阅兵式只进行了空中部分。此后,俄罗斯疫情向好。俄罗斯总统普京决定6月24日在莫斯科和其他28座城市举行阅兵。据介绍,将有超过13万名俄罗斯军人、216件卫国战争时期和现代化的地面武器装备、75架战机参加红场的主阅兵式。

在本次阅兵的训练、彩排和正式举行过程中,俄军方采取了严密的防控措施,所有参阅官兵全程佩戴口罩和手套,军队的医务人员会定期对人员进行核酸检测,俄罗斯辐射、化学和生物防护部队还会对参演装备和军人宿舍进行消杀,以保证参阅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北晚新视觉网—排面!今天中国第一门面担当亮相红场阅兵

北晚新视觉网—中国第一门面担当亮相红场,本次阅兵还有什么看

中国新闻网—俄将举行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阅兵

战地记者,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之一。他们冲在炮火硝烟中,用良知和事实来发声,用自己的影像给世界人民揭示战争的惨烈,见证和平的不易。

在我国,有一位战地记者曾经多次与死神为伍,在一次身处险境之际,被一名俄罗斯特种兵以命相救。后来,他竟与特种兵遗孀结为夫妻。这让不少听闻的人始料不及,深感不解。

弃武从文,从军人到记者

这位战地记者是凤凰卫视俄罗斯站的首席记者卢宇光。他因为经常出入险要战地做深入报道而闻名遐迩。一些军迷们应该看过他在节目中讲述俄罗斯人质事件、叙利亚战场等精彩内容。

卢宇光,出生于浙江杭州,退役海军军官,莫斯科大学新闻评论学博士。他酷爱写作,在艰苦枯燥的军旅闲暇中,就善于用笔记录观察与发现,发掘平淡生活中的闪光点,曾以老连长的爱情故事为原型写了一篇小小说,就是他的成名作《站长夫人》。

由于他笔耕不辍,作品多次发表在《人民海军》报“水兵”副刊上,写作才华受到认可,被选拔为干部,调到领导机关成了新闻干事。当时,上海军报开辟了新栏目《电话报道》,专门报道警示性新闻,他就成了栏目积极作者。军营的新闻工作让他心中燃起了记者梦的火苗。

1987年,卢宇光退伍转业,在浙江人民广播电台试用。有次,浙江遭遇连日暴雨,卢宇光发起策划了一个特别行动,和两个编辑连夜打电话到防洪值班处了解情况,结果遇到只有两处有人接听的窘境。

次日,省台第一时间发出了一条消息《防洪第一线值班唱空城计,浙江的抗洪形势令人担忧》。这在后来还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远赴俄罗斯,开启战地记者的人生

1994年,卢宇光不甘寂寞,离开安稳的老家,背起行囊,远赴俄罗斯。他在莫斯科参与创办了《华人报》,身为总编辑,他经常以记者和评论员的身份出现在报刊上,用成熟老练的文笔对焦点问题进行报道,为当地华人提供服务和信息。

报纸经营虽惨淡,但让他练就了十八般武艺,不光摄影写作,还会制图设计等等。后来,他也在俄罗斯东方电视台工作。在这些艰苦又磨练的岁月里,卢宇光在等待机会。

众所周知,20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瓦解。前苏联在1991年解体,四分五裂成15个国家。

俄罗斯在经济上停滞不前,境内的车臣就趁机自立门户,从此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车臣战争。第一次车臣战争经历了短暂的三年休战后,第二次车臣战争于1999年爆发了。

这场世界瞩目的战争吸引了各国记者来到俄罗斯进行报道。卢宇光也跃跃欲试,多次向上级申请。终于,卢宇光跟随俄军深入战场,在前线开始了惊心动魄的工作。

大难不死,恩人临终托孤

战场形势复杂,危机四伏,虽然两方交战不会刻意攻击记者,但枪炮无眼,难免误伤,一个好好的大活人可能瞬间就被炸得血肉模糊。

因此,俄罗斯方面为了保护卢宇光免遭意外伤害,特别派出特种兵来保护。在特种兵尽心尽力的帮助下,卢宇光没出现安全问题,顺利掌握了前沿的第一手新闻。在炮火纷飞中,两个不同国籍的人也培养出了战地友情。

不料,在车臣战争即将结束时,意外发生了。在去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路上,卢宇光的车不小心引爆了地雷。

在千钧一发之际,这名俄罗斯特种兵毫不犹豫飞扑在他身上。轰的一下,以身为盾的特种兵被炸得奄奄一息,命在旦夕。卢宇光只受了点皮肉伤,大难不死。这名特种兵牺牲前,用微弱的声音请卢宇光帮忙照顾他的妻儿。

战争结束后,卢宇光费尽周折,多番打听,终于找到了救命恩人的妻儿。原来,那名特种兵刚结婚不久,儿子才一岁。

在照顾恩人遗孀的过程中,卢宇光渐渐有了个想法,想娶她为妻,更好地照顾他们。他经过对方同意,二人就结婚了。婚后,俩人生了个女儿。卢宇光也将恩人遗孤视如己出。

一战成名,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2002年10月,莫斯科发生了别斯兰人质事件。卢宇光凭着过往战地新闻的经验,被以抢新闻著称的凤凰卫视看中,马上任命为驻俄特约记者,全权负责一线报道。卢宇光瞒着妻子孩子,去做现场直播了。

卢宇光对现场直播游刃有余,经常能做“无米之炊”,直播内容往往张口就来,从不冷场。由于他极强的现场应变能力,加上多年丰富战地记者经验,让这场前沿头条直播十分精彩。所以,第一天他的头衔还是驻俄特约记者,但第二天,他已经是凤凰卫视驻莫斯科记者。

到第三天,他“连升三级”,成了凤凰卫视驻莫斯科首席记者。这三天里,他天天与死神擦肩而过,子弹在耳边飞过,有人在身边倒下。

他经常边跑边做报道,喊出了被称为“全球传媒经典语言”:恐怖分子冲过来了,向我们开枪……

卢宇光一战成名。此后,他多次进入战争前线采访。伊拉克战争、俄格战争、乌东战争、克里米亚动乱、叙利亚战争,以及多次中俄海上联合军演,都有卢宇光的身影。

后来和现在

不过,妻子对卢宇光危险重重的工作产生了不满:前夫死于战场,现任却喜欢冲在枪林弹雨里抢新闻。俩人也发现彼此不和。多次沟通无果,妻子又喜欢酗酒,矛盾日益加深,不可调和。在协商后,这段跨国婚姻就这样结束了。

卢宇光对恩人的临终托孤一直记挂在心。离婚后,卢宇光一直没有再婚,和前妻保持朋友般的友情,继续在经济上照顾她。

他也爱儿子,和别人说起,都是称为“我的儿子”。后来,儿子在黑龙江大学上学,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而女儿也考进了云南大学。两个孩子受到父亲的影响,也都希望成为像父亲一样的英雄人物,成为战地记者。

虽然在私事上,很多人不太理解卢宇光为什么要与恩人遗孀结婚,但这也不妨碍对他记者成就的敬佩。他称得上是一名优秀的军人,一名成功的记者,也不愧为一位信守承诺的丈夫,一位被子女敬仰的父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368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