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逝世一周年生平事迹

袁隆平逝世一周年生平事迹,第1张

在叙述先进典型的先进 事迹 和 经验 时,要注意摆正先进典型和其他群众、集体的关系。下面我给大家带来袁隆平逝世一周年生平事迹,希望大家喜欢!

袁隆平逝世一周年生平事迹1

他是一位饱经风霜而消瘦的老人,太阳亲吻过他黝黑的皮肤,岁月刻在他脸上一道道皱纹,时光将他的须发染成花白,他却丝毫顾不上这些,只顾着大步迈向田野,望着收成的水稻,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用粗糙的双手,轻轻地抚摸着水稻,眼里充满了喜悦。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在一次实验中,他所研究的杂交水稻稻谷减少了5%,而稻草却足足增加了60%,在这时有人就说:"人要是能吃草的话,你这个水稻就大有发展了。”面对无数的讥讽,袁隆平依然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终于将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每当有记者采访他时,他总会像个小孩子乐呵呵的,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80岁时是80后,我90岁时就是90后。”他这种乐观积极的心态,感染了我,对待事情总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看待,所有事情都会变得美好起来。

我喜欢他从不言败的精神、乐观积极的态度、纯朴而高尚的品德,他就是我的偶像,一个真正能让我的肚子和头脑都吃饱饭的`男神——袁隆平。

袁隆平逝世一周年生平事迹2

袁隆平爷爷,1930年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生前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最敬佩的人。

很遗憾,袁隆平爷爷于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在长沙去世,享年91岁。这位让人敬佩的院土从此离开了人世,离开了我们。袁隆平爷爷曾在中学时代就立志成为一名农业专家,所以在高中 毕业 后,他选择了农学专业,从此走上研究农业的道路。

袁隆平爷爷他曾经说,他做过一个这样的梦:田里的水稻产量很高,有高梁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就坐在这样的稻穗下乘凉。这场梦还没有实现,您为什么就远行了呢目睹灵车驶过长沙街头的场景,我的眼泪在眼睛里不停地打转,这个为了国人能吃饱饭,而奋斗了一生的袁爷爷,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现在,袁隆平爷爷的的禾下乘凉梦,还没有实现,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应该好好学习,刻苦钻研,依靠科技,把爷爷的梦想去实现。

袁隆平逝世一周年生平事迹3

袁隆平是值得尊重的科学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不论刮风下雨,天天工作在试验田里,一心只想着造福全体人民。袁隆平是值得让世界尊重的中国科学家。他首创的杂交水稻不仅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推广了3000多万亩,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赞誉。袁隆平在这次世界种子大会上感动了全世界,并不是偶然的。袁隆平的责任、胸襟与贡献,就象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公民、一个科学工作者闪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么大头衔、那么多荣誉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财富积累上更进一步,如果真正重视“身价几何”,显然不需要费多大周折,做一些 广告 、或者把他的奖金成立一个可以最大程度赚钱的公司什么的,都是可行的办法。

但袁隆平呢,已经“满足于”自己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而且,尽管自己尚有一些“积蓄”,但他却会穿15元一件的衬衫,100多块的鞋子,260元的手表……对于如此节俭的“世界级科学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该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为金钱不惜一切、对金钱挥霍无度的人们应该为此感到脸红!不仅如此,已经年近八旬的袁隆平老人还给日益功利的社会上了一课,那就是,到100岁他也还想在田里,还想着解决更多的人的吃饭发展问题、为人类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么,无数相对于袁隆平老人年龄的“年轻人”,是否该以袁隆平老人为榜样,为着更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只考虑更“赚钱”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奋斗不息呢

袁隆平逝世一周年生平事迹4

说起袁隆平爷爷,老百姓对他最熟悉不过了,是他研究出杂交水稻,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家的温饱问题,为老百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在昨天上午也就是五月二十二号上午十点零七分,袁隆平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

他的离去不但是我们整个中国的一大损失,更是这个世界的损失,我的心情难以平静,因为我们现在能吃上米饭,完完全全就是靠袁隆平爷爷的,要不然我们现在连填饱肚子都不知道是不是问题。我和家人都很崇拜他,爸爸也给我讲了他的伟大事迹,各个网站也发出袁隆平爷爷生前很多感人的 故事 ,我才真正的对袁隆平爷爷有所了解。

袁隆平爷爷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等,袁隆平爷爷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绝对不是“一颗种子”那么简单的事情。

袁隆平,虽然并不是杂交水稻最早的创造者,但是他普及了杂交水稻,将杂交水稻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袁隆平首先提出“要想利用水稻杂交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而这个理论是对传统遗传学理论的挑战,等于否定了水稻这类雌雄共体,自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的传统观点。这种“否定”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而且效果很好,所以基本全盘否定了传统水稻育种理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大家应该都听过吧。意思就是我们不能浪费粮食。能有的吃已经很不错了,袁隆平爷爷用大半辈子的精力发明出了杂交水稻也拯救了我爷爷当代的那些人。也才有我爸爸那代人,也才有我们这代人。

现在的人都喜欢那些钢铁侠呀,蜘蛛侠呀,但是我觉得袁隆平爷爷才是我们真正的英雄。虽然我这三言两语,并表达不了袁隆平爷爷的伟大,但我就用一句话就可以表达出来。“中国人的一口饭,袁隆平爷爷的一辈子。”

我在此缅怀和感恩袁隆平爷爷,请大家珍惜我们现在的粮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袁隆平逝世一周年生平事迹5

我们失去了您,我们更要成为您。

在2021年5月22日下午,我漫不经心的翻看着新闻。突然,一盆冷水似乎浇到了我的头顶,一则新闻出现在我的眼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于2021年5月22日13:07逝世……

看到这么大的黑色标题,我呆若木鸡,震惊极了。我的心咯噔了一下,心中难过极了。他一个人拯救了全民族全世界的饭碗啊,就连外国人都对他敬佩不已!他曾多次被人邀请 出国 做演讲,他曾多次在严寒酷暑中奔波,只为了使人民吃饱饭,吃上香喷喷的米饭。

今天上午,在我们班主任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也观看了关于袁爷爷的事迹。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就是:袁爷爷在大太阳底下只带领了两位学员就开始观察稻谷的生长。

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于推广发明三系法优型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袁隆平爷爷说过,他一生只有两个梦。一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更高产的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爷爷毕生都在努力的使自己的梦想成真。

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专职专注于田畴,饕餮之年,仍坚持在炎热的夏日搞研究……他的愿望是:我们的饭碗要牢牢的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

医科大中显不得满天下粮仓,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生的故事。我们要向袁爷爷学习。不浪费碗中的每一粒粮食,不让袁爷爷在另一个世界中寒心。

袁隆平逝世一周年生平事迹相关 文章 :

★ 2021学习袁隆平功勋事迹心得5篇

★ 关于袁隆平的事迹感想与心得

★ 袁隆平事迹小学生作文素材5篇

★ 《功勋》袁隆平感人事迹心得体会感想6篇

★ 袁隆平事迹心得感悟

★ 功勋袁隆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5篇

★ 最新袁隆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

★ 2021袁隆平事迹个人学习心得

★ 袁隆平事迹心得感悟800字

★ 袁隆平事迹心得感想5篇最新

看到黄志忠赤脚下田,就想到袁爷爷对学生们说的话“我培养学生,第一个条件是你要下田。你怕下田,怕吃苦,我就不接收你。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里面,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来。

就从这点来讲,我认为黄志忠演的很好,袁爷爷在天上看着也会很高兴的。

书香门第改学农。

剧中在袁隆平遭受不公与委屈时,常出现小时候与母亲的对话,多数是母亲念的英文诗。母亲仪态端庄,是位知识女性,父亲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正儿八经的书香门第。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于北平,“隆”字辈,得名“隆平”。袁隆平小学一年级时,老师组织学生参观园艺场,眼前的一切让他想起卓别林**《摩登时代》“窗外就是葡萄,伸手就能摘;牛奶不用挤,自己流进杯子”。

置身其中,便成了袁隆平心之所属,即田园之美、农艺之乐。1949年,不顾父母的反对,袁隆平报考了西南农学院,开始了他一生的漫漫学农路。

愿天下人都有饭吃:

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做老师,剧中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在教学的十几年里,袁隆平参照苏联生物学家米丘林的“无性杂交”学说,通过嫁接手法种出了巨型红薯,但其种子并未将变异遗传下来。

在新中国成立的五六十年代,曾闹过饥荒,三年久旱,让很多人吃不上饭,有的上山找树根、野菜叶子吃,有的直接被活活饿死,饿殍遍地惨不忍睹。

但是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国人不再挨饿,倾尽一生去钻研水稻杂交技术,成功让国人、让世界人民吃上饱饭,而他就是袁隆平。

他在人采访的时候被问道:“为什么选择研究杂交水稻?“他回答道: 你们没有经历过饥荒,不知道没饭吃是什么感觉,所以我决定研究水稻,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吃饱饭 。

电视剧《功勋》一共分为八个单元,分别讲述了李延年、于敏、张富清等8位“共和国勋获得者“为了祖国做出了的重大贡献,以及默默无闻的奋斗故事。

今天要说的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一开始袁隆平的研究对象并不是水稻,而是红薯。在农民育种专家大会上,他拿出自己培育的个头巨大的红薯,表示自己通过移植嫁接的技术,将西红柿茎叶嫁接到红薯上,利用西红柿的茎叶喜爱阳光,为红薯的生长提供了巨大的作用,培育出了红薯王。

但是台下袁隆平的老师金学农,却愁眉苦脸,他觉得红薯王的后代不会像红薯王一样个头大,因为无性杂交的结果,无法通过种子遗传。

后来袁隆平经过试验后发现,老师的猜想是正确的。老师劝他转变研究水稻,毕竟红薯不是粮食主粮,可关于水稻,袁隆平是一窍不通。如果想要转换研究方向,会有一定的难度,而且那个时候水稻的研究人员有很多。所以,对于研究水稻并没有太大的信心。

直到有一天,他把红薯王研究失败的报告交给教研主任时,主任觉得他对于科研的态度不端正,决定把它调离岗位,下乡进行思想改造。不得已袁隆平来到了一个小村庄,在一名叫水生的家里寄宿。

在那里他见证了大家都没有米吃的生活,广田叔身患疾病,常年卧病不起,而他临走前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吃上一碗米饭。这让袁隆平的感触很大,觉得自己研究了多年的红薯,但是依然没有解决百姓吃不上饭的生活,于是就在那个时候,他下定决心开始研究水稻。一定要让大家都能够吃饱饭,不会挨饿。

可是,要研究水稻并不容易,半路出家的袁隆平从红薯研究转为水稻研究,面临着诸多难题。

首先对水稻的了解不足,再是没有研究水稻的试验田以及所需要的研究器材等等。在他研究水稻的历程中,不得不提到这个对他研究之路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省委农村工作部的副部长陈洪新。

他曾三次给了袁隆平很大的帮助,让他能够顺利进行水稻研究。

第一次:袁隆平被学院要求要进行思想改造,前往一个小山村,刚好碰到了当时省委部门前来巡视插秧工作的陈洪新,在与袁隆平交谈中他发现袁隆平做事务实,以及想通过研究水稻解决粮食问题的志向。

于是他决定让袁隆平重新回到学院里进行水稻研究。这直接让袁隆平有了后台支持,让他能够安心进行水稻研究。

可研究之路本就不是一帆风顺的。

第二次:袁隆平的育种失败后,对于失败原因苦思冥想,此后更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同时他的失败更是受到更多人的嘲笑,甚至暗地去破坏他试验田的秧苗。

久而久之,由于研究工作没有什么进展,学校决定停掉袁隆平的水稻研究工作,好在这个时候陈部长出现了。因为有人想要揭发袁隆平的老底,整理资料的时候但是刚好看到了他之前发表了一篇关于水稻研究的文章,为此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认为研究水稻是一个好事。所以派陈部长前来做工作,成立水稻研究小组,帮助袁隆平的研究。

陈部长把农学院的学校领导召集到一起,让袁隆平提出水稻研究需要的条件,对他的研究工作尽力满足。这让袁隆平对水稻研究有了更大的信心。

同时他前往中国农业研究院请教老师的同事鲍文奎关于水稻的培育,在他的帮助下有了一些研究的指导,让后面的研究之路更顺畅。但是好景不长。

第三次:袁隆平被一些人诬陷有政治倾向,被下调至矿场劳作。在矿场劳作,矿洞有一定的坍塌风险,所以好朋友谭胖公为了保护袁隆平,故意说他身上患有皮肤传染病,因此,袁隆平也避免了下矿劳动。

而袁隆平的两位学生,为了想办法让袁隆平回来,则写了书信给各个单位,这个时候陈部长又一次地救了袁隆平。

陈部长亲自到矿场把袁隆平接回农校来,并且让他继续研究杂交水稻,同时还给他派遣助教,申请教研经费等等,这又一次让袁隆平化险为夷。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袁隆平带领他的团队最终研究出了杂交水稻,并且成功运用与推广。最终让我们的国人、让世界人民能吃上饭。

袁隆平曾经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

而他为了这两个梦想,即便是八九十岁的年龄还奋斗在科研一线。而今他已离去,我相信在将来的不久,他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

电视剧《功勋》在拍摄前,袁隆平的扮演者黄志忠曾前往拜访,当袁隆平得知要拍摄自己的故事时,他说, “我的生活平淡的很,没有什么好拍的” 。他并不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多伟大,他只是仅仅怀着让国人吃饱饭的简单想法,而花费了一生的时间在研究。

当然从袁老的家里摆设可以看出,他的生活确实是很平淡,但正是因为他这样平淡的一生,把全部的生命都奉献在这项造福人类社会的事业上,显得更不普通。

袁老因平凡而伟大,我们需要永远铭记这样一位让我们吃上饭的伟人。

1、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籍贯江西省德安县,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2、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3、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

扩展资料: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袁隆平在中国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

-袁隆平

《功勋》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播出。

该剧分为八个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无名英雄于敏》《默默无闻张富清》《黄旭华的深潜》《申纪兰的提案》《孙家栋的天路》《屠呦呦的礼物》《袁隆平的梦》讲述8位功勋人物故事。

该剧于2021年9月26日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首播,优酷网、爱奇艺、腾讯视频同步播出。

剧情介绍

用不同的叙事风格讲述八位功勋人物人生中最精彩的故事。于敏:从少年、青年和中年三个时期讲述他投身国防安全事业的故事。

申纪兰:着重展现她首倡"男女同工同酬"并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经历。孙家栋:以无数次的试验失败为切入点,展现其代表的中国科学家永不言弃的探索精神。

李延年:讲述其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故事。张富清:描绘其作为战斗英雄转业后扎根基层的故事。

袁隆平:从梦境展开,讲他如何为祖国和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不懈奋斗。黄旭华:以核潜艇下潜极限为故事压力点和戏剧转折点,再现我国自主研发核潜艇的艰难历程。

屠呦呦:展示她研发抗疟新药青蒿素的全过程,并回答人们对其个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某些疑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500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