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字是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据《长阿含经》说,它是第十六种大人相,位在佛的胸前。又在《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六,说是释迦世尊的第八十种好相,位于胸前。在《十地经论》第十二卷说,释迦菩萨在未成佛时,胸臆间即有功德庄严金刚卍字相。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胸臆功德相。但是在《方广大庄严经》卷三,说佛的头发也有五个卍字相。在《有部毗奈耶杂事》第二十九卷,说佛的腰间也有卍字相。「卍」仅是符号,而不是文字。它是表示吉祥无比,称为吉祥海云,又称吉祥喜旋。因此,在《大般若经》第三百八十一卷说:佛的手足及胸臆之前都有吉祥喜旋,以表佛的功德。
卍字的符号,有向右旋——�;有向左旋——卍。根据《慧琳音义》第二十一卷、《慧菀音义》,及《华严经》等,总共有十七处说到卍字相是右旋。但是《陀罗尼集经》第十卷所示摩利支天像所拿的扇子中,所画的卍字相乃是左旋——卍。还有日本奈良的药师寺的药师佛像脚下的卍字相,也是左旋,但是多数的记载是右旋。最早在印度教的主神,如毗湿□及克利辛那,胸前就有卍字相。在古印度的传说,凡能统治世界的转轮圣王,皆具有三十二种大人相;佛是法中之圣王,所以也具三十二种大人相,此在《金刚般若经》中就有记载。
在近代,右旋或左旋,时有争论。而大多数都认为右旋是对的,左旋是错的。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的四十年代,欧洲的希特勒,也使用卍字相来做为他纳粹主义的标帜。此后,即有更多的争论,有的说希特勒所用的是左旋,佛教所用的是右旋。其实在唐朝的则天武后时代,曾经创造了一个字——卍,念做「万」字,表示吉祥万德的意思,就是左旋;希特勒使用的是斜角形的卍,佛教则是正方形的卍。至于印度教则以右旋表示男性的神,左旋表示女性的神。而西藏的喇嘛教用右旋,苯教(bon-pa)则用左旋。
根据日本国士馆大学光岛督博士的研究,卍字本非文字,西元前八世纪时始见于婆罗门教的记载,乃是主神毗湿□的胸毛,是称为 vatsa 的记号而非文字,至西元前三世纪始被用于佛典。到了西元后一世纪时,又更名为 'svastiko ,本为牛犊头部的毛发螺旋相,演变成主神毗湿□的胸毛相,后成为十六种大人相之一,又成为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
总之,在佛教不论右旋、左旋,卍字均系用来表徵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旋回表示佛力的无限运作,向西方无限地延伸、无尽地展现,无休无止地救济十方无量的众生。故亦无须执著、揣摩卍字形相的表现是右旋或左旋了。
——————————————————————————————————————————————————————
卍,和佛经的翻译、佛教的流传有关,大体说是魏晋以来的事。《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五《入法界品》说:释迦牟尼“胸标卍字,七处平满。”卍是吉祥的标志,是释迦牟尼的32相之一。古印度的印度教、耆那教,都以“卍”为吉祥的标志,将卍写在门庭、供物和帐本上。在耆那教的宗教仪式上,卍和宝瓶等是象征吉祥的八件物品之一。卍在梵文里,音室利�蹉洛刹曩,意为“致福”,旧译为“吉祥海云”。
宋法云《翻译名义集》卷六引唐慧苑《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说:“案卍字本非是字,大周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主上权制此文,著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巧慧和多权数的武则天,先是崇道,后来抑道崇佛。她这样做是有原由的。武则天由唐太宗的才人,变为唐高宗的昭仪,在宫廷斗争中不择手段,击败王皇后和萧淑妃而成为皇后;她诛杀李唐皇族,进而改唐为周做了皇帝;她任用酷吏,以暴政慑伏臣民,她的所作所为,用儒家思想是难以解释的。而道是李唐王族认了亲的,崇道就不能背叛李唐,那就只有走崇佛的路了。垂拱四年(688),武承嗣伪造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瑞石,唆使人上表称瑞石出于洛水。同年又有人伪造刻有“化佛从空来,摩顶为授记(预言)”,“三六年少唱唐唐,次第还唱武媚娘”的瑞石,声称得之于汜水,以此暗示武则天称帝是佛的意志。天授元年(690),“东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表上之,言太后为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人世)主,制颁于天下”(《资治通鉴》卷二“四)。这年九月,她就成为大周圣神皇帝。长寿二年(693),菩提流志等译《宝雨经》时,还加进了“日月光天子”于“摩诃支那国”,“故现女身为自在主”的话。这类佛教预言,是为武则天登上帝座和巩固帝位效力的。
关于“天枢”,《资治通鉴》卷二“五记:延载元年(694),“武三思帅四夷酋长请铸铜铁为天枢,立于端门之外,铭记功德,黜唐颂周”。天枢高105尺,八面,各径五尺。上为径三丈的腾云承露盘,高一丈的四个龙人捧着火珠,天枢上刻着武则天题榜“大周万国颂德天枢”,下刻武三思撰写的黜唐颂周的文字,百官和四夷酋长的姓名。建立天枢颂德是武周的创举,将卍刻在天枢上,歌颂武周吉祥万德。岁月沧桑,天枢早就颓圮不存了。现在,武则天的陵前,矗立的是无字碑,究竟是自认功高盖世,文字难以表达;还是继位的唐中宗对她的功过难以评说,只好无言呢
从考古发现的文物看,隋唐时期,卍字已经走出了佛经,成为日常器物的装饰性主题。在铜镜的演化史上,从唐德宗到晚唐时期,流行过卍字镜。元代统治者崇信佛教,在福建德化屈斗官窑遗址,就出土了不少以卍为装饰的粉盒。清代卍字锦大边几何纹栽绒地毯,人们现在还可以看到,那上面连绵的卍字是不断头的。
隋唐时期,佛经中的“卍”有时作“卐”,写法不一,有些混乱。唐慧琳《一切经音义》提出,应以“卍”为准。逆时针方向的卍和顺时针方向的卐,在西藏是有区别的。藏传佛教以卐为吉祥标志,将卐写在庙门、墙壁及其它器物上。卍则是苯教崇奉的符号,藏语称卍为“雍仲”,意为“坚固”。苯教认为卍含有“固信不变”的意义,将卍写在庙门、墙壁、经书和宗教画卷上,有些地区的藏民,在逝者的额上画一卍字。苯教徒是以左旋的逆时针方向,藏传教是以右旋的顺时针方向,围绕着寺院、佛塔、神山、圣地巡礼的。卍和卐,表示苯教和藏传佛教的不同巡礼方式。苯教是类似萨满教的原始宗教,以占卜吉凶、祈福消灾、请神驱鬼、除病解厄等为主要活动。
在人类文化史上,卍与卐作为符号,很早就出现了。西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伊朗法尔斯省波斯波利斯之南的巴昆遗址,出土有时间不晚于公元前3500年的彩陶,其中有象征生育的女神陶象,她的肩上就有卐字标记。中国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300~前2050年),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属马家窑文化的青海都乐县城东的柳湾基地,发现有130余种刻划符号,其中就有卐。学者们认为这些符号,是用来记事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货币上,有卐字符号。欧洲进入青铜时代后,卐成为装饰性符号。在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廷艺术中,都可见到卐。玻里尼西亚人、南美洲和中美洲的马雅人、北美洲的纳瓦霍印第安人,也都用过卐和卍的符号。纳瓦霍印第安人以卍象征风神雨神。早期日耳曼民族共有的神祗托尔,是个雷神,卐是他的槌子。
流年似水,人类进入了20 世纪。希特勒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良的人种,卐是雅利安人的符号;犹太人是低劣的人种,他在狂热地追求“种族纯洁”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犹运动。二三十年代,他在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设计党旗时,在红布上的白色圆圈中嵌上黑色的卐,作为反对犹太人的标志,1935年9月,它成为第三帝国的国旗和徽章。在红白黑三色的卐符旗下,纳粹党的排犹运动,第三帝国等法西斯国家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人类的浩劫。
卍与卐作为符号由来已久,覆盖的区域很广,许多民族都使用过它。
美国人种学家摩尔根(181811~188112)在《古代社会》中说:“姿势及符号语言似乎是原始的东西,是发言分明的语言的姐姐。……进化了二者仍然不可分离。是的,姿势语言或说肢体语言以及符号语言,和发言分明的语言就像姐妹一样,总是相伴而行的。就是人类步入数字化时代,计算机语言普及时,姿势语言和符号语言也没有消失。在时间的隧道里,以远古中走来的卍、十、中国的太极、古埃及的甲壳虫之类的符号,都释放过或还在释放着能量,它们对人类文化产生过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因此,不要怠慢了历史上有过的或者还会产生的符号语言,它告诉你的,比起一个方块字要多的多……
“卐”字符, 藏语称“雍仲”或“雍仲拉曲”。在藏族的寺院建筑、民居建筑、帐篷、家具、地毯、服装、石刻、法器、艺术品以及节日、婚礼等庆典活动中,常用“卍”符号。其使用范围极广,使用频率极高。“卐”有单图、也有连图;形状有左旋,也有右旋。过去“卍”字符有两种写法、两种含义。用在佛像上的标志是左旋“卍”,用在苯教上的标志是右旋“卐”。据《辞源》载:“卍”本不是文字,而是佛教如来胸前的符号,意思是吉祥幸福。“卍”又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卍”在古印度、波斯、希腊等国的历史上均出现过;印度的“卍”符号出现于印度河文明时期,其出现的时间距今约4500年。中国的“卍”字符,出现时间距今大约也是4500年,它原是抽象蛙肢纹的变形。青海柳湾陶器上的“卍”纹样,就是蛙肢纹的一种抽象变形。
一、“卍”符号的来源
在人类文化史上,“卍”作为符号由来已久,覆盖区域广,许多民族都使用过。对“卍” 符号的来源问题,学术界既有外来说,也有本土说,见解颇多,至今仍莫衷一是。
(一)“卍”符号的外来说
学术界有人认为:“卐”符号是“泊来品”:即最早源于印度或欧洲。古希腊、波斯、古巴比伦等欧亚许多民族的古文化中均出现过,后来被一些古代宗教所沿用,如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等都曾使用。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货币上有“卍”符号。欧洲进入青铜时代后,“卍”符号成为装饰性符号。在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廷艺术中,都可见到“卍”符号。玻里尼西亚人、南美洲和中美洲的马雅人、北美洲的纳瓦霍印第安人,也都用过“卍”符号。早期日耳曼民族共有的神祗托尔,是个雷神,“卍”符号是他的槌子。
西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伊朗法尔斯省波斯波利斯之南的巴昆遗址,出土有公元前3500年的彩陶,其中有象征生育的女神陶象,她的肩上就有“卐”符号标记。巴西原始民族卡拉耶人装潢品上也有“杂形“卍”符号。
我国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玄奘将“卍”符号译为“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北魏菩提流支译为“万”字。唐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定读音为“万”,意为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首见于佛教经典《华严经》卷六五(八十卷本)《入法界品》:“胸标“卐”字,七处平满”。唐慧苑《华严音义》:“卍本非字,周长寿二年,主上权制此文,著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 随唐时期,“卐”在写法上有或左旋,或右旋二种,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一谓“应以右旋为准。”佛教中多用此符号,象征佛光普照,或作佛教标识。故在中外佛教圣迹之处,佛像的胸部都标有“卐”字符,以示佛的“瑞相”,象征吉祥、光明、神圣和美好。
据载,“卐”符号于公元4世纪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东进而传入中国;因“卐”符号在佛经中有吉祥之义,后来取万德圆满之义。“卍”符号走进中国人的生活与佛经的翻译和佛教的流传有关。也有说藏族的这种“卐”符号崇拜的起源可能与古波斯的火祆教有关,而不是日神崇拜。
希特勒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良的人种,“卍”符号是雅利安人的符号;犹太人是低劣的人种,他在狂热地追求“种族纯洁”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犹运动。二三十年代,他在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设计党旗时,在红布上的白色圆圈中嵌上黑色的“卐”,作为反对犹太人的标志,1935年9月,它成为第三帝国的国旗和徽章。在红白黑三色的“卐”符号旗下,纳粹党的排犹运动,第三帝国等法西斯国家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人类的浩劫。
(二)“卍”符号的本土说
近年来,中国新石器时代几处遗址,……都发现绘有、刻有或印有“卍”符号纹样之后,有人推测它起源于中国,由中国传播到了外域。其理由是:早在6000-7000年以前,甘、青地区的先民们制做的陶器上已有“卐”符号,广东、内蒙等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发现类似符号,所以“卐”符号来自本土。“卐”是“巫”字的变体,三千年前甲骨文中的“巫”字,因为“巫“最早是太阳的信使,所以“巫”字的甲骨文也与“卐”字相近;在我国各地发现的岩画中,如内蒙阴山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四川珙县岩画等,都画有太阳神或象征太阳神的画像。太阳神一般头部作圆形,光芒四射,或人物执太阳,或画圆日形,圆形中画有“卐”符号。不仅在西北的甘、青陶器图案中发现“卐”符号,而且在中原腹地的新石器遗址中也出现了“卐”符号,还常见于商周甲骨文和青铜铭纹中。这些事实说明“卐”字的崇拜早在佛法传入前就已存在了。
近年来,在西藏、青海等地陆续发现了古代岩画地点,岩画除动物、太阳、吉祥图案外,还有岩画“卐”符号。如西藏阿里日土县发现的日土岩画就有“卐”符号演变进程序列图。故有学者认为“卐” 符号在西藏出现最早,并有着相当深刻的含意。之后在印度、汉地和西方也出现了“卐”符号,但在意义上有很大区别。也有人认为“卍”这个符号当初确实含有数字意义,被用来表示“九”。……“九”为神圣的数字,加以崇拜。
从考古发现的文物看,隋唐时期,“卍” 符号已经成为日常器物的装饰性主题。在铜镜的演化史上,从唐德宗到晚唐时期,流行过“卍”符号镜。在福建德化屈斗官窑遗址,出土了以“卍”符号为装饰的元代粉盒。清代“卍”符号锦大边几何纹栽绒地毯,那上面连绵不断头的“卍”符号。
自唐以后,汉藏等民族服饰中常见“卍”符号纹样,还含有多种寓意。汉族的民间服饰中,“卍”符号经过精心处理,“卍”符号四端延伸绘出各种链锁花纹,绵长不断,含有富贵不断之意。有时“卍”符号还被倾斜处理,或拉长变形,“卍”符号的四方连续图案给人以一种旋转的动感,装饰性很强。
安旭在《藏族服饰艺术》中指出:“卐”纹样一直被认为是汉族传统纹样,人们习惯称它叫花万字,其实,它源于藏族先民之一的羌人文化。如果再追溯到更早的年代,在古波斯、希腊、印度地域均能看到它。秦汉以前,青海地区被称为“羌戎之地”,青海马厂文化属羌文化先河。马厂文化遗址分布地区,多为现在藏族聚居地区。至今在后藏地区,尚有藏族同胞把“卐”字纹绣在衣服背部,甚至刺在身上,成为文身符号,在藏族的其它装饰品中也十分常见……。
在西藏林芝县米瑞乡雍珠则村境内的石刻碑上除了刻有藏文以外,碑面下方雕刻有碑座,剖面弧形,高20厘米,宽16米。座上雕刻出凸起的“卐”符号11个,带有藏族苯教的色彩。碑上的内容为:在赤德松赞继位之后,工布嘎波王子为维护小邦的利益,特向赞普奏请,重申旧盟:┅┅“昔,自兄弟分离,至父祖之时,官、民、人、神未分;至今,幸福昌盛,庶政犹如‘卐’之永固。然而如今,赞普内府诸官员,广课赋敛,横加差役,且有欺侮凌虐者。为使今后永得安宁,务祈大王赐一盟书诏文,以求永远居于安乐也。
卡尔梅·桑木旦博士认为,苯教一个重要教义是把俄木隆仁作为宇宙中心,其标志是九级雍仲山(符号为“卐”),山顶为一块水晶巨石的形状,称坛城。山脚下有4条大江分别向4个方向流去,而且雍仲山周围4个标准方向有4大宫殿,构成俄木隆仁主要区域。这里提到了吐蕃人的一种古老的“方位观”,即以雍仲山为中心,以恒河、印度河、悉达河、博叉河等4条大河分割中心大陆。据此有人推测:雍仲山的地形结构是“卐”最初结构的一种形体模拟物。即“卐” 符号是吐蕃人最早的一种文字地理符号。
在嘉绒藏区流传着苯教起源于当地的传说。说是很早以前,嘉绒藏区的领主是女神和苯教的传人。他们回到人间来传播苯教。神仙变成了大鹏鸟,生下四个蛋,最后一个是花蛋,名叫拉西拥仲,受其父天神派遣,于鼠年龙日兔时乘龙驾临德足(独脚沟),与女神白龙公主益西扎西结婚,夫妻回拜天神父亲时,天神父亲安排他们去寻找一处为“卐”的地形居住,传播苯教;此传说也与地理有关。
还有一则传说,“卍”符号是藏王松赞干布的大臣禄东赞向唐朝求婚时作为路标而创。后来,这个“卍”符号在藏族地区流传下来,象征着和睦团结、吉祥如意。
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唐蕃会盟碑》石刻藏文铭文内有“此威德无比雍仲之王威严煊赫”之句。苯教信奉“雍仲”为神灵字,并以左旋之“卐”字纹做代表。古代和近现代藏族民间流行以“雍仲”一词为苯教寺庙名称和苯教信徒的人名。在康区和嘉戎藏区,藏民举行婚礼时,新娘到新郎家要在新娘坐的地方用青稞摆一个“卐”字。据说在木雅,人死后要在死者额头画一个“卐”字。
也有学界认为:苯教的标识“卍”是古代先民对太阳神的崇拜,逆时针方向是与古代先民对天体运行方向的认知,体现了自然崇拜的精髓。
“卐”符号随着藏族文化的历史进程留传了几千年。“卐”作为“永恒”、“永生”的标志有着极其深刻的文化学涵义,在藏文化的深层结构里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二、“卍”符号的象征
“卐” 符号从远古至现在之所以没有因岁月的变迁所湮没,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曾经流行,表明它并不是一个一般意义的符号,而是有其特殊的内涵。“卐”符号最早为人类所奉的太阳神或火神之象征,及后指梵文喻‘胸部的吉样标志’,……属释迦牟尼三十二相之一。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把“卐”符号作为古代宗教的标志。“卍”符号有两种写法、两种含义,即顺时针“卍”和逆时针“卐”,分别代表佛教和苯教。
目前学界对“卐”符号的象征寓意归纳如下:1、是汉字中的一个“万”字;2、鉴于此图像出现于如来胸臆,故说其寓意为佛教“轮回”之说的表象;3、该图像具备了汉字方块的形式结构,故而说它是被遗失了的“刻划在六千年前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陶器上的一个汉字”;4、由于这一符号曾铸在我国战国时期中山国以象征王权的青铜钺上,故说此图“是代表一个种族的图腾符号,或是一种独特的符号----族徽”,因而隶它是中国历史上商周以来曾显赫一时的北方狄族一支“白狄的族徽”;5、史前原始萨满教“灵魂不灭”观念可祖先崇拜的艺术表象,“而其功能则是原始社会人们的一种精神文化生活,为发泄情感、表达愿望、表示意志,意在祈求祖先赐福、消灾免祸为其自身的目的。所以“卐”符号图像,便是原始宗教通过它团结民族、保护族人或谋事有成的信仰艺术表记”。
此外,还有如下观点:一是认为“卍”纹样有可能从太阳图案演变而来,故说此图象征着“太阳崇拜”;二是认为象征生殖崇拜的表象;三是认为“卍”纹样在马家窑文化中是蛙肢纹的抽象变形;四是认为“卍”纹样是用来记事的;五是认为太阳或火的象征;六是象征风轮。七是在西藏原始苯教中具有吉祥和生命不息之意。
wan 万
卍
卍字是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据《长阿含经》说,它是第十六种大人相,位在佛的胸前。又在《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六,说是释迦世尊的第八十种好相,位于胸前。在《十地经论》第十二卷说,释迦菩萨在未成佛时,胸臆间即有功德庄严金刚卍字相。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胸臆功德相。但是在《方广大庄严经》卷三,说佛的头发也有五个卍字相。在《有部毗奈耶杂事》第二十九卷,说佛的腰间也有卍字相。「卍」仅是符号,而不是文字。它是表示吉祥无比,称为吉祥海云,又称吉祥喜旋。因此,在《大般若经》第三百八十一卷说:佛的手足及胸臆之前都有吉祥喜旋,以表佛的功德。
卍字的符号,有向右旋——�;有向左旋——卍。根据《慧琳音义》第二十一卷、《慧菀音义》,及《华严经》等,总共有十七处说到卍字相是右旋。但是《陀罗尼集经》第十卷所示摩利支天像所拿的扇子中,所画的卍字相乃是左旋——卍。还有日本奈良的药师寺的药师佛像脚下的卍字相,也是左旋,但是多数的记载是右旋。最早在印度教的主神,如毗湿□及克利辛那,胸前就有卍字相。在古印度的传说,凡能统治世界的转轮圣王,皆具有三十二种大人相;佛是法中之圣王,所以也具三十二种大人相,此在《金刚般若经》中就有记载。
在近代,右旋或左旋,时有争论。而大多数都认为右旋是对的,左旋是错的。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的四十年代,欧洲的希特勒,也使用卍字相来做为他纳粹主义的标帜。此后,即有更多的争论,有的说希特勒所用的是左旋,佛教所用的是右旋。其实在唐朝的则天武后时代,曾经创造了一个字——卍,念做「万」字,表示吉祥万德的意思,就是左旋;希特勒使用的是斜角形的卍,佛教则是正方形的卍。至于印度教则以右旋表示男性的神,左旋表示女性的神。而西藏的喇嘛教用右旋,苯教(bon-pa)则用左旋。
根据日本国士馆大学光岛督博士的研究,卍字本非文字,西元前八世纪时始见于婆罗门教的记载,乃是主神毗湿□的胸毛,是称为 vatsa 的记号而非文字,至西元前三世纪始被用于佛典。到了西元后一世纪时,又更名为 'svastiko ,本为牛犊头部的毛发螺旋相,演变成主神毗湿□的胸毛相,后成为十六种大人相之一,又成为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
总之,在佛教不论右旋、左旋,卍字均系用来表徵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旋回表示佛力的无限运作,向西方无限地延伸、无尽地展现,无休无止地救济十方无量的众生。故亦无须执著、揣摩卍字形相的表现是右旋或左旋了。
——————————————————————————————————————————————————————
卍,和佛经的翻译、佛教的流传有关,大体说是魏晋以来的事。《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五《入法界品》说:释迦牟尼“胸标卍字,七处平满。”卍是吉祥的标志,是释迦牟尼的32相之一。古印度的印度教、耆那教,都以“卍”为吉祥的标志,将卍写在门庭、供物和帐本上。在耆那教的宗教仪式上,卍和宝瓶等是象征吉祥的八件物品之一。卍在梵文里,音室利�蹉洛刹曩,意为“致福”,旧译为“吉祥海云”。
宋法云《翻译名义集》卷六引唐慧苑《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说:“案卍字本非是字,大周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主上权制此文,著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巧慧和多权数的武则天,先是崇道,后来抑道崇佛。她这样做是有原由的。武则天由唐太宗的才人,变为唐高宗的昭仪,在宫廷斗争中不择手段,击败王皇后和萧淑妃而成为皇后;她诛杀李唐皇族,进而改唐为周做了皇帝;她任用酷吏,以暴政慑伏臣民,她的所作所为,用儒家思想是难以解释的。而道是李唐王族认了亲的,崇道就不能背叛李唐,那就只有走崇佛的路了。垂拱四年(688),武承嗣伪造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瑞石,唆使人上表称瑞石出于洛水。同年又有人伪造刻有“化佛从空来,摩顶为授记(预言)”,“三六年少唱唐唐,次第还唱武媚娘”的瑞石,声称得之于汜水,以此暗示武则天称帝是佛的意志。天授元年(690),“东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表上之,言太后为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人世)主,制颁于天下”(《资治通鉴》卷二“四)。这年九月,她就成为大周圣神皇帝。长寿二年(693),菩提流志等译《宝雨经》时,还加进了“日月光天子”于“摩诃支那国”,“故现女身为自在主”的话。这类佛教预言,是为武则天登上帝座和巩固帝位效力的。
关于“天枢”,《资治通鉴》卷二“五记:延载元年(694),“武三思帅四夷酋长请铸铜铁为天枢,立于端门之外,铭记功德,黜唐颂周”。天枢高105尺,八面,各径五尺。上为径三丈的腾云承露盘,高一丈的四个龙人捧着火珠,天枢上刻着武则天题榜“大周万国颂德天枢”,下刻武三思撰写的黜唐颂周的文字,百官和四夷酋长的姓名。建立天枢颂德是武周的创举,将卍刻在天枢上,歌颂武周吉祥万德。岁月沧桑,天枢早就颓圮不存了。现在,武则天的陵前,矗立的是无字碑,究竟是自认功高盖世,文字难以表达;还是继位的唐中宗对她的功过难以评说,只好无言呢
从考古发现的文物看,隋唐时期,卍字已经走出了佛经,成为日常器物的装饰性主题。在铜镜的演化史上,从唐德宗到晚唐时期,流行过卍字镜。元代统治者崇信佛教,在福建德化屈斗官窑遗址,就出土了不少以卍为装饰的粉盒。清代卍字锦大边几何纹栽绒地毯,人们现在还可以看到,那上面连绵的卍字是不断头的。
隋唐时期,佛经中的“卍”有时作“卐”,写法不一,有些混乱。唐慧琳《一切经音义》提出,应以“卍”为准。逆时针方向的卍和顺时针方向的卐,在西藏是有区别的。藏传佛教以卐为吉祥标志,将卐写在庙门、墙壁及其它器物上。卍则是苯教崇奉的符号,藏语称卍为“雍仲”,意为“坚固”。苯教认为卍含有“固信不变”的意义,将卍写在庙门、墙壁、经书和宗教画卷上,有些地区的藏民,在逝者的额上画一卍字。苯教徒是以左旋的逆时针方向,藏传教是以右旋的顺时针方向,围绕着寺院、佛塔、神山、圣地巡礼的。卍和卐,表示苯教和藏传佛教的不同巡礼方式。苯教是类似萨满教的原始宗教,以占卜吉凶、祈福消灾、请神驱鬼、除病解厄等为主要活动。
在人类文化史上,卍与卐作为符号,很早就出现了。西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伊朗法尔斯省波斯波利斯之南的巴昆遗址,出土有时间不晚于公元前3500年的彩陶,其中有象征生育的女神陶象,她的肩上就有卐字标记。中国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300~前2050年),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属马家窑文化的青海都乐县城东的柳湾基地,发现有130余种刻划符号,其中就有卐。学者们认为这些符号,是用来记事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货币上,有卐字符号。欧洲进入青铜时代后,卐成为装饰性符号。在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廷艺术中,都可见到卐。玻里尼西亚人、南美洲和中美洲的马雅人、北美洲的纳瓦霍印第安人,也都用过卐和卍的符号。纳瓦霍印第安人以卍象征风神雨神。早期日耳曼民族共有的神祗托尔,是个雷神,卐是他的槌子。
流年似水,人类进入了20 世纪。希特勒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良的人种,卐是雅利安人的符号;犹太人是低劣的人种,他在狂热地追求“种族纯洁”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犹运动。二三十年代,他在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设计党旗时,在红布上的白色圆圈中嵌上黑色的卐,作为反对犹太人的标志,1935年9月,它成为第三帝国的国旗和徽章。在红白黑三色的卐符旗下,纳粹党的排犹运动,第三帝国等法西斯国家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人类的浩劫。
卍与卐作为符号由来已久,覆盖的区域很广,许多民族都使用过它。
美国人种学家摩尔根(181811~188112)在《古代社会》中说:“姿势及符号语言似乎是原始的东西,是发言分明的语言的姐姐。……进化了二者仍然不可分离。是的,姿势语言或说肢体语言以及符号语言,和发言分明的语言就像姐妹一样,总是相伴而行的。就是人类步入数字化时代,计算机语言普及时,姿势语言和符号语言也没有消失。在时间的隧道里,以远古中走来的卍、十、中国的太极、古埃及的甲壳虫之类的符号,都释放过或还在释放着能量,它们对人类文化产生过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因此,不要怠慢了历史上有过的或者还会产生的符号语言,它告诉你的,比起一个方块字要多的多……
“卐”字符, 藏语称“雍仲”或“雍仲拉曲”。在藏族的寺院建筑、民居建筑、帐篷、家具、地毯、服装、石刻、法器、艺术品以及节日、婚礼等庆典活动中,常用“卍”符号。其使用范围极广,使用频率极高。“卐”有单图、也有连图;形状有左旋,也有右旋。过去“卍”字符有两种写法、两种含义。用在佛像上的标志是左旋“卍”,用在苯教上的标志是右旋“卐”。据《辞源》载:“卍”本不是文字,而是佛教如来胸前的符号,意思是吉祥幸福。“卍”又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卍”在古印度、波斯、希腊等国的历史上均出现过;印度的“卍”符号出现于印度河文明时期,其出现的时间距今约4500年。中国的“卍”字符,出现时间距今大约也是4500年,它原是抽象蛙肢纹的变形。青海柳湾陶器上的“卍”纹样,就是蛙肢纹的一种抽象变形。
一、“卍”符号的来源
在人类文化史上,“卍”作为符号由来已久,覆盖区域广,许多民族都使用过。对“卍” 符号的来源问题,学术界既有外来说,也有本土说,见解颇多,至今仍莫衷一是。
(一)“卍”符号的外来说
学术界有人认为:“卐”符号是“泊来品”:即最早源于印度或欧洲。古希腊、波斯、古巴比伦等欧亚许多民族的古文化中均出现过,后来被一些古代宗教所沿用,如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等都曾使用。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货币上有“卍”符号。欧洲进入青铜时代后,“卍”符号成为装饰性符号。在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廷艺术中,都可见到“卍”符号。玻里尼西亚人、南美洲和中美洲的马雅人、北美洲的纳瓦霍印第安人,也都用过“卍”符号。早期日耳曼民族共有的神祗托尔,是个雷神,“卍”符号是他的槌子。
西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伊朗法尔斯省波斯波利斯之南的巴昆遗址,出土有公元前3500年的彩陶,其中有象征生育的女神陶象,她的肩上就有“卐”符号标记。巴西原始民族卡拉耶人装潢品上也有“杂形“卍”符号。
我国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玄奘将“卍”符号译为“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北魏菩提流支译为“万”字。唐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定读音为“万”,意为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首见于佛教经典《华严经》卷六五(八十卷本)《入法界品》:“胸标“卐”字,七处平满”。唐慧苑《华严音义》:“卍本非字,周长寿二年,主上权制此文,著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 随唐时期,“卐”在写法上有或左旋,或右旋二种,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一谓“应以右旋为准。”佛教中多用此符号,象征佛光普照,或作佛教标识。故在中外佛教圣迹之处,佛像的胸部都标有“卐”字符,以示佛的“瑞相”,象征吉祥、光明、神圣和美好。
据载,“卐”符号于公元4世纪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东进而传入中国;因“卐”符号在佛经中有吉祥之义,后来取万德圆满之义。“卍”符号走进中国人的生活与佛经的翻译和佛教的流传有关。也有说藏族的这种“卐”符号崇拜的起源可能与古波斯的火祆教有关,而不是日神崇拜。
希特勒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良的人种,“卍”符号是雅利安人的符号;犹太人是低劣的人种,他在狂热地追求“种族纯洁”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犹运动。二三十年代,他在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设计党旗时,在红布上的白色圆圈中嵌上黑色的“卐”,作为反对犹太人的标志,1935年9月,它成为第三帝国的国旗和徽章。在红白黑三色的“卐”符号旗下,纳粹党的排犹运动,第三帝国等法西斯国家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人类的浩劫。
(二)“卍”符号的本土说
近年来,中国新石器时代几处遗址,……都发现绘有、刻有或印有“卍”符号纹样之后,有人推测它起源于中国,由中国传播到了外域。其理由是:早在6000-7000年以前,甘、青地区的先民们制做的陶器上已有“卐”符号,广东、内蒙等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发现类似符号,所以“卐”符号来自本土。“卐”是“巫”字的变体,三千年前甲骨文中的“巫”字,因为“巫“最早是太阳的信使,所以“巫”字的甲骨文也与“卐”字相近;在我国各地发现的岩画中,如内蒙阴山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四川珙县岩画等,都画有太阳神或象征太阳神的画像。太阳神一般头部作圆形,光芒四射,或人物执太阳,或画圆日形,圆形中画有“卐”符号。不仅在西北的甘、青陶器图案中发现“卐”符号,而且在中原腹地的新石器遗址中也出现了“卐”符号,还常见于商周甲骨文和青铜铭纹中。这些事实说明“卐”字的崇拜早在佛法传入前就已存在了。
近年来,在西藏、青海等地陆续发现了古代岩画地点,岩画除动物、太阳、吉祥图案外,还有岩画“卐”符号。如西藏阿里日土县发现的日土岩画就有“卐”符号演变进程序列图。故有学者认为“卐” 符号在西藏出现最早,并有着相当深刻的含意。之后在印度、汉地和西方也出现了“卐”符号,但在意义上有很大区别。也有人认为“卍”这个符号当初确实含有数字意义,被用来表示“九”。……“九”为神圣的数字,加以崇拜。
从考古发现的文物看,隋唐时期,“卍” 符号已经成为日常器物的装饰性主题。在铜镜的演化史上,从唐德宗到晚唐时期,流行过“卍”符号镜。在福建德化屈斗官窑遗址,出土了以“卍”符号为装饰的元代粉盒。清代“卍”符号锦大边几何纹栽绒地毯,那上面连绵不断头的“卍”符号。
自唐以后,汉藏等民族服饰中常见“卍”符号纹样,还含有多种寓意。汉族的民间服饰中,“卍”符号经过精心处理,“卍”符号四端延伸绘出各种链锁花纹,绵长不断,含有富贵不断之意。有时“卍”符号还被倾斜处理,或拉长变形,“卍”符号的四方连续图案给人以一种旋转的动感,装饰性很强。
安旭在《藏族服饰艺术》中指出:“卐”纹样一直被认为是汉族传统纹样,人们习惯称它叫花万字,其实,它源于藏族先民之一的羌人文化。如果再追溯到更早的年代,在古波斯、希腊、印度地域均能看到它。秦汉以前,青海地区被称为“羌戎之地”,青海马厂文化属羌文化先河。马厂文化遗址分布地区,多为现在藏族聚居地区。至今在后藏地区,尚有藏族同胞把“卐”字纹绣在衣服背部,甚至刺在身上,成为文身符号,在藏族的其它装饰品中也十分常见……。
在西藏林芝县米瑞乡雍珠则村境内的石刻碑上除了刻有藏文以外,碑面下方雕刻有碑座,剖面弧形,高20厘米,宽16米。座上雕刻出凸起的“卐”符号11个,带有藏族苯教的色彩。碑上的内容为:在赤德松赞继位之后,工布嘎波王子为维护小邦的利益,特向赞普奏请,重申旧盟:┅┅“昔,自兄弟分离,至父祖之时,官、民、人、神未分;至今,幸福昌盛,庶政犹如‘卐’之永固。然而如今,赞普内府诸官员,广课赋敛,横加差役,且有欺侮凌虐者。为使今后永得安宁,务祈大王赐一盟书诏文,以求永远居于安乐也。
卡尔梅·桑木旦博士认为,苯教一个重要教义是把俄木隆仁作为宇宙中心,其标志是九级雍仲山(符号为“卐”),山顶为一块水晶巨石的形状,称坛城。山脚下有4条大江分别向4个方向流去,而且雍仲山周围4个标准方向有4大宫殿,构成俄木隆仁主要区域。这里提到了吐蕃人的一种古老的“方位观”,即以雍仲山为中心,以恒河、印度河、悉达河、博叉河等4条大河分割中心大陆。据此有人推测:雍仲山的地形结构是“卐”最初结构的一种形体模拟物。即“卐” 符号是吐蕃人最早的一种文字地理符号。
在嘉绒藏区流传着苯教起源于当地的传说。说是很早以前,嘉绒藏区的领主是女神和苯教的传人。他们回到人间来传播苯教。神仙变成了大鹏鸟,生下四个蛋,最后一个是花蛋,名叫拉西拥仲,受其父天神派遣,于鼠年龙日兔时乘龙驾临德足(独脚沟),与女神白龙公主益西扎西结婚,夫妻回拜天神父亲时,天神父亲安排他们去寻找一处为“卐”的地形居住,传播苯教;此传说也与地理有关。
还有一则传说,“卍”符号是藏王松赞干布的大臣禄东赞向唐朝求婚时作为路标而创。后来,这个“卍”符号在藏族地区流传下来,象征着和睦团结、吉祥如意。
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唐蕃会盟碑》石刻藏文铭文内有“此威德无比雍仲之王威严煊赫”之句。苯教信奉“雍仲”为神灵字,并以左旋之“卐”字纹做代表。古代和近现代藏族民间流行以“雍仲”一词为苯教寺庙名称和苯教信徒的人名。在康区和嘉戎藏区,藏民举行婚礼时,新娘到新郎家要在新娘坐的地方用青稞摆一个“卐”字。据说在木雅,人死后要在死者额头画一个“卐”字。
也有学界认为:苯教的标识“卍”是古代先民对太阳神的崇拜,逆时针方向是与古代先民对天体运行方向的认知,体现了自然崇拜的精髓。
“卐”符号随着藏族文化的历史进程留传了几千年。“卐”作为“永恒”、“永生”的标志有着极其深刻的文化学涵义,在藏文化的深层结构里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二、“卍”符号的象征
“卐” 符号从远古至现在之所以没有因岁月的变迁所湮没,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曾经流行,表明它并不是一个一般意义的符号,而是有其特殊的内涵。“卐”符号最早为人类所奉的太阳神或火神之象征,及后指梵文喻‘胸部的吉样标志’,……属释迦牟尼三十二相之一。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把“卐”符号作为古代宗教的标志。“卍”符号有两种写法、两种含义,即顺时针“卍”和逆时针“卐”,分别代表佛教和苯教。
目前学界对“卐”符号的象征寓意归纳如下:1、是汉字中的一个“万”字;2、鉴于此图像出现于如来胸臆,故说其寓意为佛教“轮回”之说的表象;3、该图像具备了汉字方块的形式结构,故而说它是被遗失了的“刻划在六千年前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陶器上的一个汉字”;4、由于这一符号曾铸在我国战国时期中山国以象征王权的青铜钺上,故说此图“是代表一个种族的图腾符号,或是一种独特的符号----族徽”,因而隶它是中国历史上商周以来曾显赫一时的北方狄族一支“白狄的族徽”;5、史前原始萨满教“灵魂不灭”观念可祖先崇拜的艺术表象,“而其功能则是原始社会人们的一种精神文化生活,为发泄情感、表达愿望、表示意志,意在祈求祖先赐福、消灾免祸为其自身的目的。所以“卐”符号图像,便是原始宗教通过它团结民族、保护族人或谋事有成的信仰艺术表记”。
此外,还有如下观点:一是认为“卍”纹样有可能从太阳图案演变而来,故说此图象征着“太阳崇拜”;二是认为象征生殖崇拜的表象;三是认为“卍”纹样在马家窑文化中是蛙肢纹的抽象变形;四是认为“卍”纹样是用来记事的;五是认为太阳或火的象征;六是象征风轮。七是在西藏原始苯教中具有吉祥和生命不息之意。
卍
卍
汉语读wan,4声。 日语读ばん(ban)。 为佛教名词。『红楼梦』中与茗烟发生关系的一名丫鬟即名为『卍儿』。 另有『卐』字,亦读作wan,然久保既然用的是第一个『卍』,便不宜混淆。
卍:五笔输入编码:nhg(部分五笔输入法不支持)
卐:五笔输入编码:nghg(部分五笔输入法不支持)
卍字是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据《长阿含经》说,它是第十六种大人相,位在佛的胸前。又在《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六,说是释迦世尊的第八十种好相,位于胸前。在《十地经论》第十二卷说,释迦菩萨在未成佛时,胸臆间即有功德庄严金刚卍字相。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胸臆功德相。但是在《方广大庄严经》卷三,说佛的头发也有五个卍字相。在《有部毗奈耶杂事》第二十九卷,说佛的腰间也有卍字相。「卍」仅是符号,而不是文字。它是表示吉祥无比,称为吉祥海云,又称吉祥喜旋。因此,在《大般若经》第三百八十一卷说:佛的手足及胸臆之前都有吉祥喜旋,以表佛的功德。
卍字的符号,有向右旋——卐;有向左旋——卍。根据《慧琳音义》第二十一卷、《慧菀音义》,及《华严经》等,总共有十七处说到卍字相是右旋。但是《陀罗尼集经》第十卷所示摩利支天像所拿的扇子中,所画的卍字相乃是左旋——卍。还有日本奈良的药师寺的药师佛像脚下的卍字相,也是左旋,但是多数的记载是右旋。最早在印度教的主神,如毗湿奴及克利辛那,胸前就有卐字相。在古印度的传说,凡能统治世界的转轮圣王,皆具有三十二种大人相;佛是法中之圣王,所以也具三十二种大人相,此在《金刚般若经》中就有记载。
在近代,右旋或左旋,时有争论。而大多数都认为右旋是对的,左旋是错的。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的四十年代,欧洲的希特勒,也使用卐字相来做为他纳粹主义的标帜。此后,即有更多的争论,有的说希特勒所用的是右旋,佛教所用的是左旋。其实在唐朝的则天武后时代,曾经创造了一个字——卍,念做「万」字,表示吉祥万德的意思,就是左旋;希特勒使用的是斜角形的卐,佛教则是正方形的卍。至于印度教则以右旋表示男性的神,左旋表示女性的神。而西藏的喇嘛教用右旋,苯教(bon-pa)则用左旋。
根据日本国士馆大学光岛督博士的研究,卍字本非文字,西元前八世纪时始见于婆罗门教的记载,乃是主神毗湿奴的胸毛,是称为 vatsa 的记号而非文字,至西元前三世纪始被用于佛典。到了西元后一世纪时,又更名为 'svastiko ,本为牛犊头部的毛发螺旋相,演变成主神毗湿奴的胸毛相,后成为十六种大人相之一,又成为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希特勒在纳粹党旗中,使用的右旋卐,所以,佛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统一使用左旋卍
——————————————————————————————————
卍,和佛经的翻译、佛教的流传有关,大体说是魏晋以来的事。《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五《入法界品》说:释迦牟尼“胸标卍字,七处平满。”卍是吉祥的标志,是释迦牟尼的32相之一。古印度的印度教、耆那教,都以“卍”为吉祥的标志,将卍写在门庭、供物和帐本上。在耆那教的宗教仪式上,卍和宝瓶等是象征吉祥的八件物品之一。卍在梵文里,音室利�蹉洛刹曩,意为“致福”,旧译为“吉祥海云”。
宋法云《翻译名义集》卷六引唐慧苑《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说:“案卍字本非是字,大周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主上权制此文,著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巧慧和多权数的武则天,先是崇道,后来抑道崇佛。她这样做是有原由的。武则天由唐太宗的才人,变为唐高宗的昭仪,在宫廷斗争中不择手段,击败王皇后和萧淑妃而成为皇后;她诛杀李唐皇族,进而改唐为周做了皇帝;她任用酷吏,以暴政慑伏臣民,她的所作所为,用儒家思想是难以解释的。而道是李唐王族认了亲的,崇道就不能背叛李唐,那就只有走崇佛的路了。垂拱四年(688),武承嗣伪造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瑞石,唆使人上表称瑞石出于洛水。同年又有人伪造刻有“化佛从空来,摩顶为授记(预言)”,“三六年少唱唐唐,次第还唱武媚娘”的瑞石,声称得之于汜水,以此暗示武则天称帝是佛的意志。天授元年(690),“东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表上之,言太后为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人世)主,制颁于天下”(《资治通鉴》卷二“四)。这年九月,她就成为大周圣神皇帝。长寿二年(693),菩提流志等译《宝雨经》时,还加进了“日月光天子”于“摩诃支那国”,“故现女身为自在主”的话。这类佛教预言,是为武则天登上帝座和巩固帝位效力的。
关于“天枢”,《资治通鉴》卷二“五记:延载元年(694),“武三思帅四夷酋长请铸铜铁为天枢,立于端门之外,铭记功德,黜唐颂周”。天枢高105尺,八面,各径五尺。上为径三丈的腾云承露盘,高一丈的四个龙人捧着火珠,天枢上刻着武则天题榜“大周万国颂德天枢”,下刻武三思撰写的黜唐颂周的文字,百官和四夷酋长的姓名。建立天枢颂德是武周的创举,将卍刻在天枢上,歌颂武周吉祥万德。岁月沧桑,天枢早就颓圮不存了。现在,武则天的陵前,矗立的是无字碑,究竟是自认功高盖世,文字难以表达;还是继位的唐中宗对她的功过难以评说,只好无言呢
从考古发现的文物看,隋唐时期,卍字已经走出了佛经,成为日常器物的装饰性主题。在铜镜的演化史上,从唐德宗到晚唐时期,流行过卍字镜。元代统治者崇信佛教,在福建德化屈斗官窑遗址,就出土了不少以卍为装饰的粉盒。清代卍字锦大边几何纹栽绒地毯,人们现在还可以看到,那上面连绵的卍字是不断头的。
隋唐时期,佛经中的“卍”有时作“卐”,写法不一,有些混乱。唐慧琳《一切经音义》提出,应以“卍”为准。逆时针方向的卍和顺时针方向的卐,在西藏是有区别的。藏传佛教以卐为吉祥标志,将卐写在庙门、墙壁及其它器物上。卍则是苯教崇奉的符号,藏语称卍为“雍仲”,意为“坚固”。苯教认为卍含有“固信不变”的意义,将卍写在庙门、墙壁、经书和宗教画卷上,有些地区的藏民,在逝者的额上画一卍字。苯教徒是以左旋的逆时针方向,藏传教是以右旋的顺时针方向,围绕着寺院、佛塔、神山、圣地巡礼的。卍和卐,表示苯教和藏传佛教的不同巡礼方式。苯教是类似萨满教的原始宗教,以占卜吉凶、祈福消灾、请神驱鬼、除病解厄等为主要活动。
在人类文化史上,卍与卐作为符号,很早就出现了。西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伊朗法尔斯省波斯波利斯之南的巴昆遗址,出土有时间不晚于公元前3500年的彩陶,其中有象征生育的女神陶象,她的肩上就有卐字标记。中国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300~前2050年),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属马家窑文化的青海都乐县城东的柳湾基地,发现有130余种刻划符号,其中就有卐。学者们认为这些符号,是用来记事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货币上,有卐字符号。欧洲进入青铜时代后,卐成为装饰性符号。在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庭艺术中,都可见到卐。玻里尼西亚人、南美洲和中美洲的马雅人、北美洲的纳瓦霍印第安人,也都用过卐和卍的符号。纳瓦霍印第安人以卍象征风神雨神。早期日耳曼民族共有的神祗托尔,是个雷神,卐是他的槌子。
流年似水,人类进入了20 世纪。希特勒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良的人种,卐是雅利安人的符号;犹太人是低劣的人种,他在狂热地追求“种族纯洁”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犹运动。二三十年代,他在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设计党旗时,在红布上的白色圆圈中嵌上黑色的卐,作为反对犹太人的标志,1935年9月,它成为第三帝国的国旗和徽章。在红白黑三色的卐符旗下,纳粹党的排犹运动,第三帝国等法西斯国家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人类的浩劫。
卍与卐作为符号由来已久,覆盖的区域很广,许多民族都使用过它。
美国人种学家摩尔根(181811~188112)在《古代社会》中说:“姿势及符号语言似乎是原始的东西,是发言分明的语言的姐姐。……进化了二者仍然不可分离。是的,姿势语言或说肢体语言以及符号语言,和发言分明的语言就像姐妹一样,总是相伴而行的。就是人类步入数字化时代,计算机语言普及时,姿势语言和符号语言也没有消失。在时间的隧道里,以远古中走来的卍、十、中国的太极、古埃及的甲壳虫之类的符号,都释放过或还在释放着能量,它们对人类文化产生过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因此,不要怠慢了历史上有过的或者还会产生的符号语言,它告诉你的,比起一个方块字要多的多……
“卐”字符, 藏语称“雍仲”或“雍仲拉曲”。在藏族的寺院建筑、民居建筑、帐篷、家具、地毯、服装、石刻、法器、艺术品以及节日、婚礼等庆典活动中,常用“卍”符号。其使用范围极广,使用频率极高。“卐”有单图、也有连图;形状有左旋,也有右旋。过去“卍”字符有两种写法、两种含义。用在佛像上的标志是左旋“卍”,用在苯教上的标志是右旋“卐”。据《辞源》载:“卍”本不是文字,而是佛教如来胸前的符号,意思是吉祥幸福。“卍”又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卍”在古印度、波斯、希腊等国的历史上均出现过;印度的“卍”符号出现于印度河文明时期,其出现的时间距今约4500年。中国的“卍”字符,出现时间距今大约也是4500年,它原是抽象蛙肢纹的变形。青海柳湾陶器上的“卍”纹样,就是蛙肢纹的一种抽象变形。
一、“卍”符号的来源
在人类文化史上,“卍”作为符号由来已久,覆盖区域广,许多民族都使用过。对“卍” 符号的来源问题,学术界既有外来说,也有本土说,见解颇多,至今仍莫衷一是。
(一)“卍”符号的外来说
学术界有人认为:“卐”符号是“舶来品”:即最早源于印度或欧洲。古希腊、波斯、古巴比伦等欧亚许多民族的古文化中均出现过,后来被一些古代宗教所沿用,如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等都曾使用。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货币上有“卍”符号。欧洲进入青铜时代后,“卍”符号成为装饰性符号。在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庭艺术中,都可见到“卍”符号。玻里尼西亚人、南美洲和中美洲的马雅人、北美洲的纳瓦霍印第安人,也都用过“卍”符号。早期日耳曼民族共有的神祗托尔,是个雷神,“卍”符号是他的槌子。
西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伊朗法尔斯省波斯波利斯之南的巴昆遗址,出土有公元前3500年的彩陶,其中有象征生育的女神陶象,她的肩上就有“卐”符号标记。巴西原始民族卡拉耶人装潢品上也有“杂形“卍”符号。
我国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玄奘将“卍”符号译为“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北魏菩提流支译为“万”字。唐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定读音为“万”,意为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首见于佛教经典《华严经》卷六五(八十卷本)《入法界品》:“胸标“卐”字,七处平满”。唐慧苑《华严音义》:“卍本非字,周长寿二年,主上权制此文,著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 随唐时期,“卐”在写法上有或左旋,或右旋二种,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一谓“应以右旋为准。”佛教中多用此符号,象征佛光普照,或作佛教标识。故在中外佛教圣迹之处,佛像的胸部都标有“卐”字符,以示佛的“瑞相”,象征吉祥、光明、神圣和美好。
据载,“卐”符号于公元4世纪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东进而传入中国;因“卐”符号在佛经中有吉祥之义,后来取万德圆满之义。“卍”符号走进中国人的生活与佛经的翻译和佛教的流传有关。也有说藏族的这种“卐”符号崇拜的起源可能与古波斯的火祆教有关,而不是日神崇拜。
希特勒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良的人种,“卍”符号是雅利安人的符号;犹太人是低劣的人种,他在狂热地追求“种族纯洁”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犹运动。二三十年代,他在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设计党旗时,在红布上的白色圆圈中嵌上黑色的“卐”,作为反对犹太人的标志,1935年9月,它成为第三帝国的国旗和徽章。在红白黑三色的“卐”符号旗下,纳粹党的排犹运动,第三帝国等法西斯国家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人类的浩劫。
(二)“卍”符号的本土说
近年来,中国新石器时代几处遗址,……都发现绘有、刻有或印有“卍”符号纹样之后,有人推测它起源于中国,由中国传播到了外域。其理由是:早在6000-7000年以前,甘、青地区的先民们制做的陶器上已有“卐”符号,广东、内蒙等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发现类似符号,所以“卐”符号来自本土。“卐”是“巫”字的变体,三千年前甲骨文中的“巫”字,因为“巫“最早是太阳的信使,所以“巫”字的甲骨文也与“卐”字相近;在我国各地发现的岩画中,如内蒙阴山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四川珙县岩画等,都画有太阳神或象征太阳神的画像。太阳神一般头部作圆形,光芒四射,或人物执太阳,或画圆日形,圆形中画有“卐”符号。不仅在西北的甘、青陶器图案中发现“卐”符号,而且在中原腹地的新石器遗址中也出现了“卐”符号,还常见于商周甲骨文和青铜铭纹中。这些事实说明“卐”字的崇拜早在佛法传入前就已存在了。
近年来,在西藏、青海等地陆续发现了古代岩画地点,岩画除动物、太阳、吉祥图案外,还有岩画“卐”符号。如西藏阿里日土县发现的日土岩画就有“卐”符号演变进程序列图。故有学者认为“卐” 符号在西藏出现最早,并有着相当深刻的含意。之后在印度、汉地和西方也出现了“卐”符号,但在意义上有很大区别。也有人认为“卍”这个符号当初确实含有数字意义,被用来表示“九”。……“九”为神圣的数字,加以崇拜。
从考古发现的文物看,隋唐时期,“卍” 符号已经成为日常器物的装饰性主题。在铜镜的演化史上,从唐德宗到晚唐时期,流行过“卍”符号镜。在福建德化屈斗官窑遗址,出土了以“卍”符号为装饰的元代粉盒。清代“卍”符号锦大边几何纹栽绒地毯,那上面连绵不断头的“卍”符号。
自唐以后,汉藏等民族服饰中常见“卍”符号纹样,还含有多种寓意。汉族的民间服饰中,“卍”符号经过精心处理,“卍”符号四端延伸绘出各种链锁花纹,绵长不断,含有富贵不断之意。有时“卍”符号还被倾斜处理,或拉长变形,“卍”符号的四方连续图案给人以一种旋转的动感,装饰性很强。
安旭在《藏族服饰艺术》中指出:“卐”纹样一直被认为是汉族传统纹样,人们习惯称它叫花万字,其实,它源于藏族先民之一的羌人文化。如果再追溯到更早的年代,在古波斯、希腊、印度地域均能看到它。秦汉以前,青海地区被称为“羌戎之地”,青海马厂文化属羌文化先河。马厂文化遗址分布地区,多为现在藏族聚居地区。至今在后藏地区,尚有藏族同胞把“卐”字纹绣在衣服背部,甚至刺在身上,成为文身符号,在藏族的其它装饰品中也十分常见……。
在西藏林芝县米瑞乡雍珠则村境内的石刻碑上除了刻有藏文以外,碑面下方雕刻有碑座,剖面弧形,高20厘米,宽16米。座上雕刻出凸起的“卐”符号11个,带有藏族苯教的色彩。碑上的内容为:在赤德松赞继位之后,工布嘎波王子为维护小邦的利益,特向赞普奏请,重申旧盟:┅┅“昔,自兄弟分离,至父祖之时,官、民、人、神未分;至今,幸福昌盛,庶政犹如‘卐’之永固。然而如今,赞普内府诸官员,广课赋敛,横加差役,且有欺侮凌虐者。为使今后永得安宁,务祈大王赐一盟书诏文,以求永远居于安乐也。
卡尔梅·桑木旦博士认为,苯教一个重要教义是把俄木隆仁作为宇宙中心,其标志是九级雍仲山(符号为“卐”),山顶为一块水晶巨石的形状,称坛城。山脚下有4条大江分别向4个方向流去,而且雍仲山周围4个标准方向有4大宫殿,构成俄木隆仁主要区域。这里提到了吐蕃人的一种古老的“方位观”,即以雍仲山为中心,以恒河、印度河、悉达河、博叉河等4条大河分割中心大陆。据此有人推测:雍仲山的地形结构是“卐”最初结构的一种形体模拟物。即“卐” 符号是吐蕃人最早的一种文字地理符号。
在嘉绒藏区流传着苯教起源于当地的传说。说是很早以前,嘉绒藏区的领主是女神和苯教的传人。他们回到人间来传播苯教。神仙变成了大鹏鸟,生下四个蛋,最后一个是花蛋,名叫拉西拥仲,受其父天神派遣,于鼠年龙日兔时乘龙驾临德足(独脚沟),与女神白龙公主益西扎西结婚,夫妻回拜天神父亲时,天神父亲安排他们去寻找一处为“卐”的地形居住,传播苯教;此传说也与地理有关。
还有一则传说,“卍”符号是藏王松赞干布的大臣禄东赞向唐朝求婚时作为路标而创。后来,这个“卍”符号在藏族地区流传下来,象征着和睦团结、吉祥如意。
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唐蕃会盟碑》石刻藏文铭文内有“此威德无比雍仲之王威严煊赫”之句。苯教信奉“雍仲”为神灵字,并以左旋之“卐”字纹做代表。古代和近现代藏族民间流行以“雍仲”一词为苯教寺庙名称和苯教信徒的人名。在康区和嘉戎藏区,藏民举行婚礼时,新娘到新郎家要在新娘坐的地方用青稞摆一个“卐”字。据说在木雅,人死后要在死者额头画一个“卐”字。
也有学界认为:苯教的标识“卍”是古代先民对太阳神的崇拜,逆时针方向是与古代先民对天体运行方向的认知,体现了自然崇拜的精髓。
“卐”符号随着藏族文化的历史进程留传了几千年。“卐”作为“永恒”、“永生”的标志有着极其深刻的文化学涵义,在藏文化的深层结构里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二、“卍”符号的象征
“卐” 符号从远古至现在之所以没有因岁月的变迁所湮没,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曾经流行,表明它并不是一个一般意义的符号,而是有其特殊的内涵。“卐”符号最早为人类所奉的太阳神或火神之象征,及后指梵文喻‘胸部的吉样标志’,……属释迦牟尼三十二相之一。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把“卐”符号作为古代宗教的标志。“卍”符号有两种写法、两种含义,即顺时针“卍”和逆时针“卐”,分别代表佛教和苯教。
目前学界对“卐”符号的象征寓意归纳如下:1、是汉字中的一个“万”字;2、鉴于此图像出现于如来胸臆,故说其寓意为佛教“轮回”之说的表象;3、该图像具备了汉字方块的形式结构,故而说它是被遗失了的“刻划在六千年前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陶器上的一个汉字”;4、由于这一符号曾铸在我国战国时期中山国以象征王权的青铜钺上,故说此图“是代表一个种族的图腾符号,或是一种独特的符号----族徽”,因而隶它是中国历史上商周以来曾显赫一时的北方狄族一支“白狄的族徽”;5、史前原始萨满教“灵魂不灭”观念可祖先崇拜的艺术表象,“而其功能则是原始社会人们的一种精神文化生活,为发泄情感、表达愿望、表示意志,意在祈求祖先赐福、消灾免祸为其自身的目的。所以“卐”符号图像,便是原始宗教通过它团结民族、保护族人或谋事有成的信仰艺术表记”。
此外,还有如下观点:一是认为“卍”纹样有可能从太阳图案演变而来,故说此图象征着“太阳崇拜”;二是认为象征生殖崇拜的表象;三是认为“卍”纹样在马家窑文化中是蛙肢纹的抽象变形;四是认为“卍”纹样是用来记事的;五是认为太阳或火的象征;六是象征风轮。七是在西藏原始苯教中具有吉祥和生命不息之意。
死神的卍解请到“卍解”词条查看,谢谢!
卍字是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据《长阿含经》说,它是第十六种大人相,位在佛的胸前。又在《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六,说是释迦世尊的第八十种好相,位于胸前。在《十地经论》第十二卷说,释迦菩萨在未成佛时,胸臆间即有功德庄严金刚卍字相。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胸臆功德相。但是在《方广大庄严经》卷三,说佛的头发也有五个卍字相。在《有部毗奈耶杂事》第二十九卷,说佛的腰间也有卍字相。「卍」仅是符号,而不是文字。它是表示吉祥无比,称为吉祥海云,又称吉祥喜旋。因此,在《大般若经》第三百八十一卷说:佛的手足及胸臆之前都有吉祥喜旋,以表佛的功德。
卍字的符号,有向右旋——�;有向左旋——卍。根据《慧琳音义》第二十一卷、《慧菀音义》,及《华严经》等,总共有十七处说到卍字相是右旋。但是《陀罗尼集经》第十卷所示摩利支天像所拿的扇子中,所画的卍字相乃是左旋——卍。还有日本奈良的药师寺的药师佛像脚下的卍字相,也是左旋,但是多数的记载是右旋。最早在印度教的主神,如毗湿□及克利辛那,胸前就有卍字相。在古印度的传说,凡能统治世界的转轮圣王,皆具有三十二种大人相;佛是法中之圣王,所以也具三十二种大人相,此在《金刚般若经》中就有记载。
在近代,右旋或左旋,时有争论。而大多数都认为右旋是对的,左旋是错的。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的四十年代,欧洲的希特勒,也使用卍字相来做为他纳粹主义的标帜。此后,即有更多的争论,有的说希特勒所用的是左旋,佛教所用的是右旋。其实在唐朝的则天武后时代,曾经创造了一个字——卍,念做「万」字,表示吉祥万德的意思,就是左旋;希特勒使用的是斜角形的卍,佛教则是正方形的卍。至于印度教则以右旋表示男性的神,左旋表示女性的神。而西藏的喇嘛教用右旋,苯教(bon-pa)则用左旋。
根据日本国士馆大学光岛督博士的研究,卍字本非文字,西元前八世纪时始见于婆罗门教的记载,乃是主神毗湿□的胸毛,是称为 vatsa 的记号而非文字,至西元前三世纪始被用于佛典。到了西元后一世纪时,又更名为 'svastiko ,本为牛犊头部的毛发螺旋相,演变成主神毗湿□的胸毛相,后成为十六种大人相之一,又成为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
总之,在佛教不论右旋、左旋,卍字均系用来表徵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旋回表示佛力的无限运作,向西方无限地延伸、无尽地展现,无休无止地救济十方无量的众生。故亦无须执著、揣摩卍字形相的表现是右旋或左旋了。
——————————————————————————————————————————————————————
卍,和佛经的翻译、佛教的流传有关,大体说是魏晋以来的事。《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五《入法界品》说:释迦牟尼“胸标卍字,七处平满。”卍是吉祥的标志,是释迦牟尼的32相之一。古印度的印度教、耆那教,都以“卍”为吉祥的标志,将卍写在门庭、供物和帐本上。在耆那教的宗教仪式上,卍和宝瓶等是象征吉祥的八件物品之一。卍在梵文里,音室利�蹉洛刹曩,意为“致福”,旧译为“吉祥海云”。
宋法云《翻译名义集》卷六引唐慧苑《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说:“案卍字本非是字,大周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主上权制此文,著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巧慧和多权数的武则天,先是崇道,后来抑道崇佛。她这样做是有原由的。武则天由唐太宗的才人,变为唐高宗的昭仪,在宫廷斗争中不择手段,击败王皇后和萧淑妃而成为皇后;她诛杀李唐皇族,进而改唐为周做了皇帝;她任用酷吏,以暴政慑伏臣民,她的所作所为,用儒家思想是难以解释的。而道是李唐王族认了亲的,崇道就不能背叛李唐,那就只有走崇佛的路了。垂拱四年(688),武承嗣伪造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瑞石,唆使人上表称瑞石出于洛水。同年又有人伪造刻有“化佛从空来,摩顶为授记(预言)”,“三六年少唱唐唐,次第还唱武媚娘”的瑞石,声称得之于汜水,以此暗示武则天称帝是佛的意志。天授元年(690),“东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表上之,言太后为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人世)主,制颁于天下”(《资治通鉴》卷二“四)。这年九月,她就成为大周圣神皇帝。长寿二年(693),菩提流志等译《宝雨经》时,还加进了“日月光天子”于“摩诃支那国”,“故现女身为自在主”的话。这类佛教预言,是为武则天登上帝座和巩固帝位效力的。
关于“天枢”,《资治通鉴》卷二“五记:延载元年(694),“武三思帅四夷酋长请铸铜铁为天枢,立于端门之外,铭记功德,黜唐颂周”。天枢高105尺,八面,各径五尺。上为径三丈的腾云承露盘,高一丈的四个龙人捧着火珠,天枢上刻着武则天题榜“大周万国颂德天枢”,下刻武三思撰写的黜唐颂周的文字,百官和四夷酋长的姓名。建立天枢颂德是武周的创举,将卍刻在天枢上,歌颂武周吉祥万德。岁月沧桑,天枢早就颓圮不存了。现在,武则天的陵前,矗立的是无字碑,究竟是自认功高盖世,文字难以表达;还是继位的唐中宗对她的功过难以评说,只好无言呢
从考古发现的文物看,隋唐时期,卍字已经走出了佛经,成为日常器物的装饰性主题。在铜镜的演化史上,从唐德宗到晚唐时期,流行过卍字镜。元代统治者崇信佛教,在福建德化屈斗官窑遗址,就出土了不少以卍为装饰的粉盒。清代卍字锦大边几何纹栽绒地毯,人们现在还可以看到,那上面连绵的卍字是不断头的。
隋唐时期,佛经中的“卍”有时作“卐”,写法不一,有些混乱。唐慧琳《一切经音义》提出,应以“卍”为准。逆时针方向的卍和顺时针方向的卐,在西藏是有区别的。藏传佛教以卐为吉祥标志,将卐写在庙门、墙壁及其它器物上。卍则是苯教崇奉的符号,藏语称卍为“雍仲”,意为“坚固”。苯教认为卍含有“固信不变”的意义,将卍写在庙门、墙壁、经书和宗教画卷上,有些地区的藏民,在逝者的额上画一卍字。苯教徒是以左旋的逆时针方向,藏传教是以右旋的顺时针方向,围绕着寺院、佛塔、神山、圣地巡礼的。卍和卐,表示苯教和藏传佛教的不同巡礼方式。苯教是类似萨满教的原始宗教,以占卜吉凶、祈福消灾、请神驱鬼、除病解厄等为主要活动。
在人类文化史上,卍与卐作为符号,很早就出现了。西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伊朗法尔斯省波斯波利斯之南的巴昆遗址,出土有时间不晚于公元前3500年的彩陶,其中有象征生育的女神陶象,她的肩上就有卐字标记。中国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300~前2050年),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属马家窑文化的青海都乐县城东的柳湾基地,发现有130余种刻划符号,其中就有卐。学者们认为这些符号,是用来记事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货币上,有卐字符号。欧洲进入青铜时代后,卐成为装饰性符号。在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廷艺术中,都可见到卐。玻里尼西亚人、南美洲和中美洲的马雅人、北美洲的纳瓦霍印第安人,也都用过卐和卍的符号。纳瓦霍印第安人以卍象征风神雨神。早期日耳曼民族共有的神祗托尔,是个雷神,卐是他的槌子。
流年似水,人类进入了20 世纪。希特勒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良的人种,卐是雅利安人的符号;犹太人是低劣的人种,他在狂热地追求“种族纯洁”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犹运动。二三十年代,他在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设计党旗时,在红布上的白色圆圈中嵌上黑色的卐,作为反对犹太人的标志,1935年9月,它成为第三帝国的国旗和徽章。在红白黑三色的卐符旗下,纳粹党的排犹运动,第三帝国等法西斯国家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人类的浩劫。
卍与卐作为符号由来已久,覆盖的区域很广,许多民族都使用过它。
美国人种学家摩尔根(181811~188112)在《古代社会》中说:“姿势及符号语言似乎是原始的东西,是发言分明的语言的姐姐。……进化了二者仍然不可分离。是的,姿势语言或说肢体语言以及符号语言,和发言分明的语言就像姐妹一样,总是相伴而行的。就是人类步入数字化时代,计算机语言普及时,姿势语言和符号语言也没有消失。在时间的隧道里,以远古中走来的卍、十、中国的太极、古埃及的甲壳虫之类的符号,都释放过或还在释放着能量,它们对人类文化产生过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因此,不要怠慢了历史上有过的或者还会产生的符号语言,它告诉你的,比起一个方块字要多的多……
“卐”字符, 藏语称“雍仲”或“雍仲拉曲”。在藏族的寺院建筑、民居建筑、帐篷、家具、地毯、服装、石刻、法器、艺术品以及节日、婚礼等庆典活动中,常用“卍”符号。其使用范围极广,使用频率极高。“卐”有单图、也有连图;形状有左旋,也有右旋。过去“卍”字符有两种写法、两种含义。用在佛像上的标志是左旋“卍”,用在苯教上的标志是右旋“卐”。据《辞源》载:“卍”本不是文字,而是佛教如来胸前的符号,意思是吉祥幸福。“卍”又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卍”在古印度、波斯、希腊等国的历史上均出现过;印度的“卍”符号出现于印度河文明时期,其出现的时间距今约4500年。中国的“卍”字符,出现时间距今大约也是4500年,它原是抽象蛙肢纹的变形。青海柳湾陶器上的“卍”纹样,就是蛙肢纹的一种抽象变形。
一、“卍”符号的来源
在人类文化史上,“卍”作为符号由来已久,覆盖区域广,许多民族都使用过。对“卍” 符号的来源问题,学术界既有外来说,也有本土说,见解颇多,至今仍莫衷一是。
(一)“卍”符号的外来说
学术界有人认为:“卐”符号是“泊来品”:即最早源于印度或欧洲。古希腊、波斯、古巴比伦等欧亚许多民族的古文化中均出现过,后来被一些古代宗教所沿用,如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等都曾使用。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货币上有“卍”符号。欧洲进入青铜时代后,“卍”符号成为装饰性符号。在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廷艺术中,都可见到“卍”符号。玻里尼西亚人、南美洲和中美洲的马雅人、北美洲的纳瓦霍印第安人,也都用过“卍”符号。早期日耳曼民族共有的神祗托尔,是个雷神,“卍”符号是他的槌子。
西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伊朗法尔斯省波斯波利斯之南的巴昆遗址,出土有公元前3500年的彩陶,其中有象征生育的女神陶象,她的肩上就有“卐”符号标记。巴西原始民族卡拉耶人装潢品上也有“杂形“卍”符号。
我国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玄奘将“卍”符号译为“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北魏菩提流支译为“万”字。唐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定读音为“万”,意为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首见于佛教经典《华严经》卷六五(八十卷本)《入法界品》:“胸标“卐”字,七处平满”。唐慧苑《华严音义》:“卍本非字,周长寿二年,主上权制此文,著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 随唐时期,“卐”在写法上有或左旋,或右旋二种,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一谓“应以右旋为准。”佛教中多用此符号,象征佛光普照,或作佛教标识。故在中外佛教圣迹之处,佛像的胸部都标有“卐”字符,以示佛的“瑞相”,象征吉祥、光明、神圣和美好。
据载,“卐”符号于公元4世纪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东进而传入中国;因“卐”符号在佛经中有吉祥之义,后来取万德圆满之义。“卍”符号走进中国人的生活与佛经的翻译和佛教的流传有关。也有说藏族的这种“卐”符号崇拜的起源可能与古波斯的火祆教有关,而不是日神崇拜。
希特勒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良的人种,“卍”符号是雅利安人的符号;犹太人是低劣的人种,他在狂热地追求“种族纯洁”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犹运动。二三十年代,他在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设计党旗时,在红布上的白色圆圈中嵌上黑色的“卐”,作为反对犹太人的标志,1935年9月,它成为第三帝国的国旗和徽章。在红白黑三色的“卐”符号旗下,纳粹党的排犹运动,第三帝国等法西斯国家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人类的浩劫。
(二)“卍”符号的本土说
近年来,中国新石器时代几处遗址,……都发现绘有、刻有或印有“卍”符号纹样之后,有人推测它起源于中国,由中国传播到了外域。其理由是:早在6000-7000年以前,甘、青地区的先民们制做的陶器上已有“卐”符号,广东、内蒙等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发现类似符号,所以“卐”符号来自本土。“卐”是“巫”字的变体,三千年前甲骨文中的“巫”字,因为“巫“最早是太阳的信使,所以“巫”字的甲骨文也与“卐”字相近;在我国各地发现的岩画中,如内蒙阴山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四川珙县岩画等,都画有太阳神或象征太阳神的画像。太阳神一般头部作圆形,光芒四射,或人物执太阳,或画圆日形,圆形中画有“卐”符号。不仅在西北的甘、青陶器图案中发现“卐”符号,而且在中原腹地的新石器遗址中也出现了“卐”符号,还常见于商周甲骨文和青铜铭纹中。这些事实说明“卐”字的崇拜早在佛法传入前就已存在了。
近年来,在西藏、青海等地陆续发现了古代岩画地点,岩画除动物、太阳、吉祥图案外,还有岩画“卐”符号。如西藏阿里日土县发现的日土岩画就有“卐”符号演变进程序列图。故有学者认为“卐” 符号在西藏出现最早,并有着相当深刻的含意。之后在印度、汉地和西方也出现了“卐”符号,但在意义上有很大区别。也有人认为“卍”这个符号当初确实含有数字意义,被用来表示“九”。……“九”为神圣的数字,加以崇拜。
从考古发现的文物看,隋唐时期,“卍” 符号已经成为日常器物的装饰性主题。在铜镜的演化史上,从唐德宗到晚唐时期,流行过“卍”符号镜。在福建德化屈斗官窑遗址,出土了以“卍”符号为装饰的元代粉盒。清代“卍”符号锦大边几何纹栽绒地毯,那上面连绵不断头的“卍”符号。
自唐以后,汉藏等民族服饰中常见“卍”符号纹样,还含有多种寓意。汉族的民间服饰中,“卍”符号经过精心处理,“卍”符号四端延伸绘出各种链锁花纹,绵长不断,含有富贵不断之意。有时“卍”符号还被倾斜处理,或拉长变形,“卍”符号的四方连续图案给人以一种旋转的动感,装饰性很强。
安旭在《藏族服饰艺术》中指出:“卐”纹样一直被认为是汉族传统纹样,人们习惯称它叫花万字,其实,它源于藏族先民之一的羌人文化。如果再追溯到更早的年代,在古波斯、希腊、印度地域均能看到它。秦汉以前,青海地区被称为“羌戎之地”,青海马厂文化属羌文化先河。马厂文化遗址分布地区,多为现在藏族聚居地区。至今在后藏地区,尚有藏族同胞把“卐”字纹绣在衣服背部,甚至刺在身上,成为文身符号,在藏族的其它装饰品中也十分常见……。
在西藏林芝县米瑞乡雍珠则村境内的石刻碑上除了刻有藏文以外,碑面下方雕刻有碑座,剖面弧形,高20厘米,宽16米。座上雕刻出凸起的“卐”符号11个,带有藏族苯教的色彩。碑上的内容为:在赤德松赞继位之后,工布嘎波王子为维护小邦的利益,特向赞普奏请,重申旧盟:┅┅“昔,自兄弟分离,至父祖之时,官、民、人、神未分;至今,幸福昌盛,庶政犹如‘卐’之永固。然而如今,赞普内府诸官员,广课赋敛,横加差役,且有欺侮凌虐者。为使今后永得安宁,务祈大王赐一盟书诏文,以求永远居于安乐也。
卡尔梅·桑木旦博士认为,苯教一个重要教义是把俄木隆仁作为宇宙中心,其标志是九级雍仲山(符号为“卐”),山顶为一块水晶巨石的形状,称坛城。山脚下有4条大江分别向4个方向流去,而且雍仲山周围4个标准方向有4大宫殿,构成俄木隆仁主要区域。这里提到了吐蕃人的一种古老的“方位观”,即以雍仲山为中心,以恒河、印度河、悉达河、博叉河等4条大河分割中心大陆。据此有人推测:雍仲山的地形结构是“卐”最初结构的一种形体模拟物。即“卐” 符号是吐蕃人最早的一种文字地理符号。
在嘉绒藏区流传着苯教起源于当地的传说。说是很早以前,嘉绒藏区的领主是女神和苯教的传人。他们回到人间来传播苯教。神仙变成了大鹏鸟,生下四个蛋,最后一个是花蛋,名叫拉西拥仲,受其父天神派遣,于鼠年龙日兔时乘龙驾临德足(独脚沟),与女神白龙公主益西扎西结婚,夫妻回拜天神父亲时,天神父亲安排他们去寻找一处为“卐”的地形居住,传播苯教;此传说也与地理有关。
还有一则传说,“卍”符号是藏王松赞干布的大臣禄东赞向唐朝求婚时作为路标而创。后来,这个“卍”符号在藏族地区流传下来,象征着和睦团结、吉祥如意。
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唐蕃会盟碑》石刻藏文铭文内有“此威德无比雍仲之王威严煊赫”之句。苯教信奉“雍仲”为神灵字,并以左旋之“卐”字纹做代表。古代和近现代藏族民间流行以“雍仲”一词为苯教寺庙名称和苯教信徒的人名。在康区和嘉戎藏区,藏民举行婚礼时,新娘到新郎家要在新娘坐的地方用青稞摆一个“卐”字。据说在木雅,人死后要在死者额头画一个“卐”字。
也有学界认为:苯教的标识“卍”是古代先民对太阳神的崇拜,逆时针方向是与古代先民对天体运行方向的认知,体现了自然崇拜的精髓。
“卐”符号随着藏族文化的历史进程留传了几千年。“卐”作为“永恒”、“永生”的标志有着极其深刻的文化学涵义,在藏文化的深层结构里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二、“卍”符号的象征
“卐” 符号从远古至现在之所以没有因岁月的变迁所湮没,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曾经流行,表明它并不是一个一般意义的符号,而是有其特殊的内涵。“卐”符号最早为人类所奉的太阳神或火神之象征,及后指梵文喻‘胸部的吉样标志’,……属释迦牟尼三十二相之一。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把“卐”符号作为古代宗教的标志。“卍”符号有两种写法、两种含义,即顺时针“卍”和逆时针“卐”,分别代表佛教和苯教。
目前学界对“卐”符号的象征寓意归纳如下:1、是汉字中的一个“万”字;2、鉴于此图像出现于如来胸臆,故说其寓意为佛教“轮回”之说的表象;3、该图像具备了汉字方块的形式结构,故而说它是被遗失了的“刻划在六千年前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陶器上的一个汉字”;4、由于这一符号曾铸在我国战国时期中山国以象征王权的青铜钺上,故说此图“是代表一个种族的图腾符号,或是一种独特的符号----族徽”,因而隶它是中国历史上商周以来曾显赫一时的北方狄族一支“白狄的族徽”;5、史前原始萨满教“灵魂不灭”观念可祖先崇拜的艺术表象,“而其功能则是原始社会人们的一种精神文化生活,为发泄情感、表达愿望、表示意志,意在祈求祖先赐福、消灾免祸为其自身的目的。所以“卐”符号图像,便是原始宗教通过它团结民族、保护族人或谋事有成的信仰艺术表记”。
此外,还有如下观点:一是认为“卍”纹样有可能从太阳图案演变而来,故说此图象征着“太阳崇拜”;二是认为象征生殖崇拜的表象;三是认为“卍”纹样在马家窑文化中是蛙肢纹的抽象变形;四是认为“卍”纹样是用来记事的;五是认为太阳或火的象征;六是象征风轮。七是在西藏原始苯教中具有吉祥和生命不息之意。
2020-6-3小儿辩证推拿第八课视频直播概要总结
1、定位: 脐下15寸,肚脐和关元的中间
2、功效: 与关元相似,但长于化气利水。对应脐八卦的“坎”位,对小便不利效果比关元要好。
3、手法: 同关元穴
4、应用:
用于小儿水肿(湿气重,但尿少),尿频、尿涩。
是个补气的穴位(气海,气的海洋)。
气的特性是收敛的,气的本性是回缩的,靠气的回收力量把弥漫的水气收集起来往下走,是通过补气的力量来收水气。
1、定位: 肚脐旁开2寸。
天枢穴是人体上下阴阳的分界线。
2、功效: 疏通大肠,升清降浊。
以疏通为主的一个穴位,有双向调节的功能。
大肠有郁滞会导致便秘,腹泻。这个穴位对这两个病都有比较好的调节作用。(便秘和腹泻都是大肠的不通,这点需要好好理解。详情请听视频直播讲解)
只要大便不正常,就可以揉天枢穴。
如果体内有宿便,天枢穴压上去会比较痛。
遇到便秘的时候,润肠茶之类的,偶尔用一下是可以的,但不能常用。
开塞露,也是一样的道理,它们都有破气的力量,把肠胃的气血都消耗了,长期用就形成依赖性,还是少用为好。
建议用蜜糖做成的栓塞,老人也是用蜜糖比较好。老人主要是气血不够了,动的慢了,这种便秘最常见。这时候用养和润的方法。
3、手法:
A、揉按法
B、提拿法(这个手法比较特殊,中医有个学名叫拿肚脚,就是用这个手法。用于止腹痛。具体操作看直播视频)
4、应用:
A、各种积滞导致的胀、痛、泻、秘(便秘)等。
大肠郁滞会有恶心、呕吐的感觉,和中脘的恶心呕吐不同,它的病位比较深,是肠道的郁滞在小肠、大肠。
B、提拿是一个止痛的专法,化积通滞的力量更强,各种腹痛都适合,大人小孩腹痛都可以去提拿天枢这里。包括肠梗阻前期,效果都很好。
1、定位: 气海和关元之间的部位。在小儿推拿里,我们把小孩子的小腹部都称为丹田。
2、功效、手法、运用 都参照气海、关元,和气海关元相同。
3、平时练功时常说“气沉丹田”,就是这个丹田。
1、定位: 前胸,后背围成的区域。
2、功效: 宽胸理气,化痰消积,宣肺止咳,敛肺平喘。只要是胸部的问题都可以做这个穴。
3、手法: (具体手法操作看视频直播)
A、叩击法
B、揉擦法
1、定位: 身体的两侧从腋下到肋骨下缘。
2、功效: 疏肝解郁,行气散结,化痰消积。
3、手法: 揉搓法
4、应用:
A、小孩子能摸到脖子后面的淋巴结,这是肝胆经的郁结,这个手法就有一定的作用。
B、小孩子脾气比较大,喜欢发脾气,也是肝气郁滞,会有胸部的一些症状如咳嗽,气喘等都可以用。
1、定位: 包括上腹(胃脘,肚脐眼往上的位置)、脐周(肚脐周围)、下腹(丹田)。上腹的代表就是中脘穴,脐周的主要穴位就是神阙、天枢,下腹主要是以关元、气海为代表。作用参照上面这些穴位来看。
2、手法: 揉腹法(要躺着做效果最好)
3、应用:
根据病症的位置选取穴位。
上腹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主要用在消化系统。
下腹温阳散寒,固本培元,利尿通淋,用在泌尿系统。
脐周是两个系统的病症都可以照顾到。
1、大人艾灸天枢穴可以减肥吗?
答:可以的(机理,听视频直播)
2、5岁女孩外阴和阴唇经常红、痒,是什么原因?有哪些手法和食疗或成药吗?
答:多是湿热下注。核心的关键是肾中有寒湿淤滞,另外就是肝气升不上来。唐医生用抽水机原理做比喻来讲解,很形象。阴部就是肝经环绕处,肝气为什么升不上去,深层原因很可能依然是脾胃淤滞,最终还是要回到先调脾胃上来,调脾胃的方法很多,比如艾灸啊、摩腹啊、儿康粉和清谷粉啊等等。
3、10个月大的孩子肠梗阻,中医小儿推拿有办法能治好吗?
答:排除喂养不当,这个情况还是先天脾胃功能不好,动力不足,推动乏力,就容易阻滞,越堵越厉害,关键是脾胃不足和肾阳不足。大量艾灸。3岁以下的孩子用乖乖爱的艾柱比较好。
4、唐医生的古法秘传八段锦在哪里可以看到?
答:在其他的平台上。需要的朋友可以通过客服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就发给你。
5、哮喘用揉法还是擦法效果更好?成人哮喘有什么好方法治好吗?
答:用擦法效果会更明显,从上往下擦,再一个肋间隙一个肋间隙的擦,包括背部的地方。成人哮喘多比较严重,建议配合中药、针灸、擦剂、推拿等综合的方法,才比较容易调。一般调3个月左右能看到明显效果。在我们这里调哮喘的,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一般3个月这样效果都非常不错。
6、10岁小女孩脱发厉害,不愿吃中药,有什么好食疗方吗?不到2岁的孩子脱发是什么原因?
答:孩子脱发厉害,可能就不单单是食疗的问题了,还要考虑心理情绪的影响。临床上我们见了好几个孩子脱发的,无一例外跟情绪有很大关系。先解决情绪问题,在这基础上,配些食疗儿康粉调脾胃,看有食滞的话还配上清谷粉,另外,还要改变饮食习惯。2岁孩子脱发,要看具体情况,是不是睡觉那一圈脱?要详细了解情况才好建议。
7、5岁男孩经常尿床,有没有组合的穴位和好的食疗方?
答:背部捏脊,腹部穴位关元,气海,中脘,头顶百会穴,这些穴位揉按,艾灸。另外也是要调饮食结构,很多人以为尿床就一定是肾虚,其实更多的原因还是在脾胃,还有手上的穴位,下次课就讲到手部穴位了,到时搭配上去。
8、3岁孩子积食严重,3-5天拉一次大便,羊屎一样硬,只用清谷粉能解决吗?
答:最好还是清谷粉和儿康粉配合在一起,清谷粉主要是胃肠有瘀滞时有通的效果,儿康粉才是慢慢增强动力。清谷粉是一过性的清除,儿康粉才是源源不断的增强胃肠功能的。你就将清谷粉当成是先头部队,开路的,后期儿康粉就像后备力量一样源源不断的供应能量守住。很多人以为大便是羊屎状的,就大量的用养阴清热的方法,其实不是的,这样反而导致肠胃淤滞更重,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9、孩子常腹痛,肚脐右边经常鼓起,按会痛,是什么原因?
答:如果孩子是比较大的,很可能有肝气淤滞的因素。阑尾炎刚开始时多是肝气郁结。孩子不给揉按,可以先用艾灸方法。另外改变饮食结构和习惯很重要。
卍字是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据《长阿含经》说,它是第十六种大人相,位在佛的胸前。又在《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六,说是释迦世尊的第八十种好相,位于胸前。在《十地经论》第十二卷说,释迦菩萨在未成佛时,胸臆间即有功德庄严金刚卍字相。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胸臆功德相。但是在《方广大庄严经》卷三,说佛的头发也有五个卍字相。在《有部毗奈耶杂事》第二十九卷,说佛的腰间也有卍字相。「卍」仅是符号,而不是文字。它是表示吉祥无比,称为吉祥海云,又称吉祥喜旋。因此,在《大般若经》第三百八十一卷说:佛的手足及胸臆之前都有吉祥喜旋,以表佛的功德。
卍字的符号,有向右旋——�;有向左旋——卍。根据《慧琳音义》第二十一卷、《慧菀音义》,及《华严经》等,总共有十七处说到卍字相是右旋。但是《陀罗尼集经》第十卷所示摩利支天像所拿的扇子中,所画的卍字相乃是左旋——卍。还有日本奈良的药师寺的药师佛像脚下的卍字相,也是左旋,但是多数的记载是右旋。最早在印度教的主神,如毗湿□及克利辛那,胸前就有卍字相。在古印度的传说,凡能统治世界的转轮圣王,皆具有三十二种大人相;佛是法中之圣王,所以也具三十二种大人相,此在《金刚般若经》中就有记载。
在近代,右旋或左旋,时有争论。而大多数都认为右旋是对的,左旋是错的。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的四十年代,欧洲的希特勒,也使用卍字相来做为他纳粹主义的标帜。此后,即有更多的争论,有的说希特勒所用的是左旋,佛教所用的是右旋。其实在唐朝的则天武后时代,曾经创造了一个字——卍,念做「万」字,表示吉祥万德的意思,就是左旋;希特勒使用的是斜角形的卍,佛教则是正方形的卍。至于印度教则以右旋表示男性的神,左旋表示女性的神。而西藏的喇嘛教用右旋,苯教(bon-pa)则用左旋。
根据日本国士馆大学光岛督博士的研究,卍字本非文字,西元前八世纪时始见于婆罗门教的记载,乃是主神毗湿□的胸毛,是称为 vatsa 的记号而非文字,至西元前三世纪始被用于佛典。到了西元后一世纪时,又更名为 'svastiko ,本为牛犊头部的毛发螺旋相,演变成主神毗湿□的胸毛相,后成为十六种大人相之一,又成为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
总之,在佛教不论右旋、左旋,卍字均系用来表徵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旋回表示佛力的无限运作,向西方无限地延伸、无尽地展现,无休无止地救济十方无量的众生。故亦无须执著、揣摩卍字形相的表现是右旋或左旋了。
——————————————————————————————————————————————————————
卍,和佛经的翻译、佛教的流传有关,大体说是魏晋以来的事。《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五《入法界品》说:释迦牟尼“胸标卍字,七处平满。”卍是吉祥的标志,是释迦牟尼的32相之一。古印度的印度教、耆那教,都以“卍”为吉祥的标志,将卍写在门庭、供物和帐本上。在耆那教的宗教仪式上,卍和宝瓶等是象征吉祥的八件物品之一。卍在梵文里,音室利�蹉洛刹曩,意为“致福”,旧译为“吉祥海云”。
宋法云《翻译名义集》卷六引唐慧苑《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说:“案卍字本非是字,大周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主上权制此文,著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巧慧和多权数的武则天,先是崇道,后来抑道崇佛。她这样做是有原由的。武则天由唐太宗的才人,变为唐高宗的昭仪,在宫廷斗争中不择手段,击败王皇后和萧淑妃而成为皇后;她诛杀李唐皇族,进而改唐为周做了皇帝;她任用酷吏,以暴政慑伏臣民,她的所作所为,用儒家思想是难以解释的。而道是李唐王族认了亲的,崇道就不能背叛李唐,那就只有走崇佛的路了。垂拱四年(688),武承嗣伪造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瑞石,唆使人上表称瑞石出于洛水。同年又有人伪造刻有“化佛从空来,摩顶为授记(预言)”,“三六年少唱唐唐,次第还唱武媚娘”的瑞石,声称得之于汜水,以此暗示武则天称帝是佛的意志。天授元年(690),“东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表上之,言太后为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人世)主,制颁于天下”(《资治通鉴》卷二“四)。这年九月,她就成为大周圣神皇帝。长寿二年(693),菩提流志等译《宝雨经》时,还加进了“日月光天子”于“摩诃支那国”,“故现女身为自在主”的话。这类佛教预言,是为武则天登上帝座和巩固帝位效力的。
关于“天枢”,《资治通鉴》卷二“五记:延载元年(694),“武三思帅四夷酋长请铸铜铁为天枢,立于端门之外,铭记功德,黜唐颂周”。天枢高105尺,八面,各径五尺。上为径三丈的腾云承露盘,高一丈的四个龙人捧着火珠,天枢上刻着武则天题榜“大周万国颂德天枢”,下刻武三思撰写的黜唐颂周的文字,百官和四夷酋长的姓名。建立天枢颂德是武周的创举,将卍刻在天枢上,歌颂武周吉祥万德。岁月沧桑,天枢早就颓圮不存了。现在,武则天的陵前,矗立的是无字碑,究竟是自认功高盖世,文字难以表达;还是继位的唐中宗对她的功过难以评说,只好无言呢
从考古发现的文物看,隋唐时期,卍字已经走出了佛经,成为日常器物的装饰性主题。在铜镜的演化史上,从唐德宗到晚唐时期,流行过卍字镜。元代统治者崇信佛教,在福建德化屈斗官窑遗址,就出土了不少以卍为装饰的粉盒。清代卍字锦大边几何纹栽绒地毯,人们现在还可以看到,那上面连绵的卍字是不断头的。
隋唐时期,佛经中的“卍”有时作“卐”,写法不一,有些混乱。唐慧琳《一切经音义》提出,应以“卍”为准。逆时针方向的卍和顺时针方向的卐,在西藏是有区别的。藏传佛教以卐为吉祥标志,将卐写在庙门、墙壁及其它器物上。卍则是苯教崇奉的符号,藏语称卍为“雍仲”,意为“坚固”。苯教认为卍含有“固信不变”的意义,将卍写在庙门、墙壁、经书和宗教画卷上,有些地区的藏民,在逝者的额上画一卍字。苯教徒是以左旋的逆时针方向,藏传教是以右旋的顺时针方向,围绕着寺院、佛塔、神山、圣地巡礼的。卍和卐,表示苯教和藏传佛教的不同巡礼方式。苯教是类似萨满教的原始宗教,以占卜吉凶、祈福消灾、请神驱鬼、除病解厄等为主要活动。
在人类文化史上,卍与卐作为符号,很早就出现了。西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伊朗法尔斯省波斯波利斯之南的巴昆遗址,出土有时间不晚于公元前3500年的彩陶,其中有象征生育的女神陶象,她的肩上就有卐字标记。中国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300~前2050年),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属马家窑文化的青海都乐县城东的柳湾基地,发现有130余种刻划符号,其中就有卐。学者们认为这些符号,是用来记事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货币上,有卐字符号。欧洲进入青铜时代后,卐成为装饰性符号。在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廷艺术中,都可见到卐。玻里尼西亚人、南美洲和中美洲的马雅人、北美洲的纳瓦霍印第安人,也都用过卐和卍的符号。纳瓦霍印第安人以卍象征风神雨神。早期日耳曼民族共有的神祗托尔,是个雷神,卐是他的槌子。
流年似水,人类进入了20 世纪。希特勒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良的人种,卐是雅利安人的符号;犹太人是低劣的人种,他在狂热地追求“种族纯洁”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犹运动。二三十年代,他在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设计党旗时,在红布上的白色圆圈中嵌上黑色的卐,作为反对犹太人的标志,1935年9月,它成为第三帝国的国旗和徽章。在红白黑三色的卐符旗下,纳粹党的排犹运动,第三帝国等法西斯国家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人类的浩劫。
卍与卐作为符号由来已久,覆盖的区域很广,许多民族都使用过它。
美国人种学家摩尔根(181811~188112)在《古代社会》中说:“姿势及符号语言似乎是原始的东西,是发言分明的语言的姐姐。……进化了二者仍然不可分离。是的,姿势语言或说肢体语言以及符号语言,和发言分明的语言就像姐妹一样,总是相伴而行的。就是人类步入数字化时代,计算机语言普及时,姿势语言和符号语言也没有消失。在时间的隧道里,以远古中走来的卍、十、中国的太极、古埃及的甲壳虫之类的符号,都释放过或还在释放着能量,它们对人类文化产生过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因此,不要怠慢了历史上有过的或者还会产生的符号语言,它告诉你的,比起一个方块字要多的多……
“卐”字符, 藏语称“雍仲”或“雍仲拉曲”。在藏族的寺院建筑、民居建筑、帐篷、家具、地毯、服装、石刻、法器、艺术品以及节日、婚礼等庆典活动中,常用“卍”符号。其使用范围极广,使用频率极高。“卐”有单图、也有连图;形状有左旋,也有右旋。过去“卍”字符有两种写法、两种含义。用在佛像上的标志是左旋“卍”,用在苯教上的标志是右旋“卐”。据《辞源》载:“卍”本不是文字,而是佛教如来胸前的符号,意思是吉祥幸福。“卍”又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卍”在古印度、波斯、希腊等国的历史上均出现过;印度的“卍”符号出现于印度河文明时期,其出现的时间距今约4500年。中国的“卍”字符,出现时间距今大约也是4500年,它原是抽象蛙肢纹的变形。青海柳湾陶器上的“卍”纹样,就是蛙肢纹的一种抽象变形。
一、“卍”符号的来源
在人类文化史上,“卍”作为符号由来已久,覆盖区域广,许多民族都使用过。对“卍” 符号的来源问题,学术界既有外来说,也有本土说,见解颇多,至今仍莫衷一是。
(一)“卍”符号的外来说
学术界有人认为:“卐”符号是“泊来品”:即最早源于印度或欧洲。古希腊、波斯、古巴比伦等欧亚许多民族的古文化中均出现过,后来被一些古代宗教所沿用,如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等都曾使用。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货币上有“卍”符号。欧洲进入青铜时代后,“卍”符号成为装饰性符号。在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廷艺术中,都可见到“卍”符号。玻里尼西亚人、南美洲和中美洲的马雅人、北美洲的纳瓦霍印第安人,也都用过“卍”符号。早期日耳曼民族共有的神祗托尔,是个雷神,“卍”符号是他的槌子。
西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伊朗法尔斯省波斯波利斯之南的巴昆遗址,出土有公元前3500年的彩陶,其中有象征生育的女神陶象,她的肩上就有“卐”符号标记。巴西原始民族卡拉耶人装潢品上也有“杂形“卍”符号。
我国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玄奘将“卍”符号译为“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北魏菩提流支译为“万”字。唐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定读音为“万”,意为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首见于佛教经典《华严经》卷六五(八十卷本)《入法界品》:“胸标“卐”字,七处平满”。唐慧苑《华严音义》:“卍本非字,周长寿二年,主上权制此文,著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 随唐时期,“卐”在写法上有或左旋,或右旋二种,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一谓“应以右旋为准。”佛教中多用此符号,象征佛光普照,或作佛教标识。故在中外佛教圣迹之处,佛像的胸部都标有“卐”字符,以示佛的“瑞相”,象征吉祥、光明、神圣和美好。
据载,“卐”符号于公元4世纪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东进而传入中国;因“卐”符号在佛经中有吉祥之义,后来取万德圆满之义。“卍”符号走进中国人的生活与佛经的翻译和佛教的流传有关。也有说藏族的这种“卐”符号崇拜的起源可能与古波斯的火祆教有关,而不是日神崇拜。
希特勒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良的人种,“卍”符号是雅利安人的符号;犹太人是低劣的人种,他在狂热地追求“种族纯洁”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犹运动。二三十年代,他在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设计党旗时,在红布上的白色圆圈中嵌上黑色的“卐”,作为反对犹太人的标志,1935年9月,它成为第三帝国的国旗和徽章。在红白黑三色的“卐”符号旗下,纳粹党的排犹运动,第三帝国等法西斯国家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人类的浩劫。
(二)“卍”符号的本土说
近年来,中国新石器时代几处遗址,……都发现绘有、刻有或印有“卍”符号纹样之后,有人推测它起源于中国,由中国传播到了外域。其理由是:早在6000-7000年以前,甘、青地区的先民们制做的陶器上已有“卐”符号,广东、内蒙等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发现类似符号,所以“卐”符号来自本土。“卐”是“巫”字的变体,三千年前甲骨文中的“巫”字,因为“巫“最早是太阳的信使,所以“巫”字的甲骨文也与“卐”字相近;在我国各地发现的岩画中,如内蒙阴山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四川珙县岩画等,都画有太阳神或象征太阳神的画像。太阳神一般头部作圆形,光芒四射,或人物执太阳,或画圆日形,圆形中画有“卐”符号。不仅在西北的甘、青陶器图案中发现“卐”符号,而且在中原腹地的新石器遗址中也出现了“卐”符号,还常见于商周甲骨文和青铜铭纹中。这些事实说明“卐”字的崇拜早在佛法传入前就已存在了。
近年来,在西藏、青海等地陆续发现了古代岩画地点,岩画除动物、太阳、吉祥图案外,还有岩画“卐”符号。如西藏阿里日土县发现的日土岩画就有“卐”符号演变进程序列图。故有学者认为“卐” 符号在西藏出现最早,并有着相当深刻的含意。之后在印度、汉地和西方也出现了“卐”符号,但在意义上有很大区别。也有人认为“卍”这个符号当初确实含有数字意义,被用来表示“九”。……“九”为神圣的数字,加以崇拜。
从考古发现的文物看,隋唐时期,“卍” 符号已经成为日常器物的装饰性主题。在铜镜的演化史上,从唐德宗到晚唐时期,流行过“卍”符号镜。在福建德化屈斗官窑遗址,出土了以“卍”符号为装饰的元代粉盒。清代“卍”符号锦大边几何纹栽绒地毯,那上面连绵不断头的“卍”符号。
自唐以后,汉藏等民族服饰中常见“卍”符号纹样,还含有多种寓意。汉族的民间服饰中,“卍”符号经过精心处理,“卍”符号四端延伸绘出各种链锁花纹,绵长不断,含有富贵不断之意。有时“卍”符号还被倾斜处理,或拉长变形,“卍”符号的四方连续图案给人以一种旋转的动感,装饰性很强。
安旭在《藏族服饰艺术》中指出:“卐”纹样一直被认为是汉族传统纹样,人们习惯称它叫花万字,其实,它源于藏族先民之一的羌人文化。如果再追溯到更早的年代,在古波斯、希腊、印度地域均能看到它。秦汉以前,青海地区被称为“羌戎之地”,青海马厂文化属羌文化先河。马厂文化遗址分布地区,多为现在藏族聚居地区。至今在后藏地区,尚有藏族同胞把“卐”字纹绣在衣服背部,甚至刺在身上,成为文身符号,在藏族的其它装饰品中也十分常见……。
在西藏林芝县米瑞乡雍珠则村境内的石刻碑上除了刻有藏文以外,碑面下方雕刻有碑座,剖面弧形,高20厘米,宽16米。座上雕刻出凸起的“卐”符号11个,带有藏族苯教的色彩。碑上的内容为:在赤德松赞继位之后,工布嘎波王子为维护小邦的利益,特向赞普奏请,重申旧盟:┅┅“昔,自兄弟分离,至父祖之时,官、民、人、神未分;至今,幸福昌盛,庶政犹如‘卐’之永固。然而如今,赞普内府诸官员,广课赋敛,横加差役,且有欺侮凌虐者。为使今后永得安宁,务祈大王赐一盟书诏文,以求永远居于安乐也。
卡尔梅·桑木旦博士认为,苯教一个重要教义是把俄木隆仁作为宇宙中心,其标志是九级雍仲山(符号为“卐”),山顶为一块水晶巨石的形状,称坛城。山脚下有4条大江分别向4个方向流去,而且雍仲山周围4个标准方向有4大宫殿,构成俄木隆仁主要区域。这里提到了吐蕃人的一种古老的“方位观”,即以雍仲山为中心,以恒河、印度河、悉达河、博叉河等4条大河分割中心大陆。据此有人推测:雍仲山的地形结构是“卐”最初结构的一种形体模拟物。即“卐” 符号是吐蕃人最早的一种文字地理符号。
在嘉绒藏区流传着苯教起源于当地的传说。说是很早以前,嘉绒藏区的领主是女神和苯教的传人。他们回到人间来传播苯教。神仙变成了大鹏鸟,生下四个蛋,最后一个是花蛋,名叫拉西拥仲,受其父天神派遣,于鼠年龙日兔时乘龙驾临德足(独脚沟),与女神白龙公主益西扎西结婚,夫妻回拜天神父亲时,天神父亲安排他们去寻找一处为“卐”的地形居住,传播苯教;此传说也与地理有关。
还有一则传说,“卍”符号是藏王松赞干布的大臣禄东赞向唐朝求婚时作为路标而创。后来,这个“卍”符号在藏族地区流传下来,象征着和睦团结、吉祥如意。
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唐蕃会盟碑》石刻藏文铭文内有“此威德无比雍仲之王威严煊赫”之句。苯教信奉“雍仲”为神灵字,并以左旋之“卐”字纹做代表。古代和近现代藏族民间流行以“雍仲”一词为苯教寺庙名称和苯教信徒的人名。在康区和嘉戎藏区,藏民举行婚礼时,新娘到新郎家要在新娘坐的地方用青稞摆一个“卐”字。据说在木雅,人死后要在死者额头画一个“卐”字。
也有学界认为:苯教的标识“卍”是古代先民对太阳神的崇拜,逆时针方向是与古代先民对天体运行方向的认知,体现了自然崇拜的精髓。
“卐”符号随着藏族文化的历史进程留传了几千年。“卐”作为“永恒”、“永生”的标志有着极其深刻的文化学涵义,在藏文化的深层结构里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二、“卍”符号的象征
“卐” 符号从远古至现在之所以没有因岁月的变迁所湮没,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曾经流行,表明它并不是一个一般意义的符号,而是有其特殊的内涵。“卐”符号最早为人类所奉的太阳神或火神之象征,及后指梵文喻‘胸部的吉样标志’,……属释迦牟尼三十二相之一。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把“卐”符号作为古代宗教的标志。“卍”符号有两种写法、两种含义,即顺时针“卍”和逆时针“卐”,分别代表佛教和苯教。
目前学界对“卐”符号的象征寓意归纳如下:1、是汉字中的一个“万”字;2、鉴于此图像出现于如来胸臆,故说其寓意为佛教“轮回”之说的表象;3、该图像具备了汉字方块的形式结构,故而说它是被遗失了的“刻划在六千年前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陶器上的一个汉字”;4、由于这一符号曾铸在我国战国时期中山国以象征王权的青铜钺上,故说此图“是代表一个种族的图腾符号,或是一种独特的符号----族徽”,因而隶它是中国历史上商周以来曾显赫一时的北方狄族一支“白狄的族徽”;5、史前原始萨满教“灵魂不灭”观念可祖先崇拜的艺术表象,“而其功能则是原始社会人们的一种精神文化生活,为发泄情感、表达愿望、表示意志,意在祈求祖先赐福、消灾免祸为其自身的目的。所以“卐”符号图像,便是原始宗教通过它团结民族、保护族人或谋事有成的信仰艺术表记”。
此外,还有如下观点:一是认为“卍”纹样有可能从太阳图案演变而来,故说此图象征着“太阳崇拜”;二是认为象征生殖崇拜的表象;三是认为“卍”纹样在马家窑文化中是蛙肢纹的抽象变形;四是认为“卍”纹样是用来记事的;五是认为太阳或火的象征;六是象征风轮。七是在西藏原始苯教中具有吉祥和生命不息之意。
卍
汉语读wan,4声。 日语读ばん(ban)。 为佛教名词。『红楼梦』中与茗烟发生关系的一名丫鬟即名为『卍儿』。 另有『卐』字,亦读作wan,然久保既然用的是第一个『卍』,便不宜混淆。
卍字是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据《长阿含经》说,它是第十六种大人相,位在佛的胸前。又在《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六,说是释迦世尊的第八十种好相,位于胸前。在《十地经论》第十二卷说,释迦菩萨在未成佛时,胸臆间即有功德庄严金刚卍字相。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胸臆功德相。但是在《方广大庄严经》卷三,说佛的头发也有五个卍字相。在《有部毗奈耶杂事》第二十九卷,说佛的腰间也有卍字相。「卍」仅是符号,而不是文字。它是表示吉祥无比,称为吉祥海云,又称吉祥喜旋。因此,在《大般若经》第三百八十一卷说:佛的手足及胸臆之前都有吉祥喜旋,以表佛的功德。
卍字的符号,有向右旋——�;有向左旋——卍。根据《慧琳音义》第二十一卷、《慧菀音义》,及《华严经》等,总共有十七处说到卍字相是右旋。但是《陀罗尼集经》第十卷所示摩利支天像所拿的扇子中,所画的卍字相乃是左旋——卍。还有日本奈良的药师寺的药师佛像脚下的卍字相,也是左旋,但是多数的记载是右旋。最早在印度教的主神,如毗湿□及克利辛那,胸前就有卍字相。在古印度的传说,凡能统治世界的转轮圣王,皆具有三十二种大人相;佛是法中之圣王,所以也具三十二种大人相,此在《金刚般若经》中就有记载。
在近代,右旋或左旋,时有争论。而大多数都认为右旋是对的,左旋是错的。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的四十年代,欧洲的希特勒,也使用卍字相来做为他纳粹主义的标帜。此后,即有更多的争论,有的说希特勒所用的是左旋,佛教所用的是右旋。其实在唐朝的则天武后时代,曾经创造了一个字——卍,念做「万」字,表示吉祥万德的意思,就是左旋;希特勒使用的是斜角形的卍,佛教则是正方形的卍。至于印度教则以右旋表示男性的神,左旋表示女性的神。而西藏的喇嘛教用右旋,苯教(bon-pa)则用左旋。
根据日本国士馆大学光岛督博士的研究,卍字本非文字,西元前八世纪时始见于婆罗门教的记载,乃是主神毗湿□的胸毛,是称为 vatsa 的记号而非文字,至西元前三世纪始被用于佛典。到了西元后一世纪时,又更名为 'svastiko ,本为牛犊头部的毛发螺旋相,演变成主神毗湿□的胸毛相,后成为十六种大人相之一,又成为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
总之,在佛教不论右旋、左旋,卍字均系用来表徵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旋回表示佛力的无限运作,向西方无限地延伸、无尽地展现,无休无止地救济十方无量的众生。故亦无须执著、揣摩卍字形相的表现是右旋或左旋了。
——————————————————————————————————
卍,和佛经的翻译、佛教的流传有关,大体说是魏晋以来的事。《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五《入法界品》说:释迦牟尼“胸标卍字,七处平满。”卍是吉祥的标志,是释迦牟尼的32相之一。古印度的印度教、耆那教,都以“卍”为吉祥的标志,将卍写在门庭、供物和帐本上。在耆那教的宗教仪式上,卍和宝瓶等是象征吉祥的八件物品之一。卍在梵文里,音室利�蹉洛刹曩,意为“致福”,旧译为“吉祥海云”。
宋法云《翻译名义集》卷六引唐慧苑《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说:“案卍字本非是字,大周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主上权制此文,著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巧慧和多权数的武则天,先是崇道,后来抑道崇佛。她这样做是有原由的。武则天由唐太宗的才人,变为唐高宗的昭仪,在宫廷斗争中不择手段,击败王皇后和萧淑妃而成为皇后;她诛杀李唐皇族,进而改唐为周做了皇帝;她任用酷吏,以暴政慑伏臣民,她的所作所为,用儒家思想是难以解释的。而道是李唐王族认了亲的,崇道就不能背叛李唐,那就只有走崇佛的路了。垂拱四年(688),武承嗣伪造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瑞石,唆使人上表称瑞石出于洛水。同年又有人伪造刻有“化佛从空来,摩顶为授记(预言)”,“三六年少唱唐唐,次第还唱武媚娘”的瑞石,声称得之于汜水,以此暗示武则天称帝是佛的意志。天授元年(690),“东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表上之,言太后为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人世)主,制颁于天下”(《资治通鉴》卷二“四)。这年九月,她就成为大周圣神皇帝。长寿二年(693),菩提流志等译《宝雨经》时,还加进了“日月光天子”于“摩诃支那国”,“故现女身为自在主”的话。这类佛教预言,是为武则天登上帝座和巩固帝位效力的。
关于“天枢”,《资治通鉴》卷二“五记:延载元年(694),“武三思帅四夷酋长请铸铜铁为天枢,立于端门之外,铭记功德,黜唐颂周”。天枢高105尺,八面,各径五尺。上为径三丈的腾云承露盘,高一丈的四个龙人捧着火珠,天枢上刻着武则天题榜“大周万国颂德天枢”,下刻武三思撰写的黜唐颂周的文字,百官和四夷酋长的姓名。建立天枢颂德是武周的创举,将卍刻在天枢上,歌颂武周吉祥万德。岁月沧桑,天枢早就颓圮不存了。现在,武则天的陵前,矗立的是无字碑,究竟是自认功高盖世,文字难以表达;还是继位的唐中宗对她的功过难以评说,只好无言呢
从考古发现的文物看,隋唐时期,卍字已经走出了佛经,成为日常器物的装饰性主题。在铜镜的演化史上,从唐德宗到晚唐时期,流行过卍字镜。元代统治者崇信佛教,在福建德化屈斗官窑遗址,就出土了不少以卍为装饰的粉盒。清代卍字锦大边几何纹栽绒地毯,人们现在还可以看到,那上面连绵的卍字是不断头的。
隋唐时期,佛经中的“卍”有时作“卐”,写法不一,有些混乱。唐慧琳《一切经音义》提出,应以“卍”为准。逆时针方向的卍和顺时针方向的卐,在西藏是有区别的。藏传佛教以卐为吉祥标志,将卐写在庙门、墙壁及其它器物上。卍则是苯教崇奉的符号,藏语称卍为“雍仲”,意为“坚固”。苯教认为卍含有“固信不变”的意义,将卍写在庙门、墙壁、经书和宗教画卷上,有些地区的藏民,在逝者的额上画一卍字。苯教徒是以左旋的逆时针方向,藏传教是以右旋的顺时针方向,围绕着寺院、佛塔、神山、圣地巡礼的。卍和卐,表示苯教和藏传佛教的不同巡礼方式。苯教是类似萨满教的原始宗教,以占卜吉凶、祈福消灾、请神驱鬼、除病解厄等为主要活动。
在人类文化史上,卍与卐作为符号,很早就出现了。西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伊朗法尔斯省波斯波利斯之南的巴昆遗址,出土有时间不晚于公元前3500年的彩陶,其中有象征生育的女神陶象,她的肩上就有卐字标记。中国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300~前2050年),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属马家窑文化的青海都乐县城东的柳湾基地,发现有130余种刻划符号,其中就有卐。学者们认为这些符号,是用来记事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货币上,有卐字符号。欧洲进入青铜时代后,卐成为装饰性符号。在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庭艺术中,都可见到卐。玻里尼西亚人、南美洲和中美洲的马雅人、北美洲的纳瓦霍印第安人,也都用过卐和卍的符号。纳瓦霍印第安人以卍象征风神雨神。早期日耳曼民族共有的神祗托尔,是个雷神,卐是他的槌子。
流年似水,人类进入了20 世纪。希特勒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良的人种,卐是雅利安人的符号;犹太人是低劣的人种,他在狂热地追求“种族纯洁”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犹运动。二三十年代,他在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设计党旗时,在红布上的白色圆圈中嵌上黑色的卐,作为反对犹太人的标志,1935年9月,它成为第三帝国的国旗和徽章。在红白黑三色的卐符旗下,纳粹党的排犹运动,第三帝国等法西斯国家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人类的浩劫。
卍与卐作为符号由来已久,覆盖的区域很广,许多民族都使用过它。
美国人种学家摩尔根(181811~188112)在《古代社会》中说:“姿势及符号语言似乎是原始的东西,是发言分明的语言的姐姐。……进化了二者仍然不可分离。是的,姿势语言或说肢体语言以及符号语言,和发言分明的语言就像姐妹一样,总是相伴而行的。就是人类步入数字化时代,计算机语言普及时,姿势语言和符号语言也没有消失。在时间的隧道里,以远古中走来的卍、十、中国的太极、古埃及的甲壳虫之类的符号,都释放过或还在释放着能量,它们对人类文化产生过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因此,不要怠慢了历史上有过的或者还会产生的符号语言,它告诉你的,比起一个方块字要多的多……
“卐”字符, 藏语称“雍仲”或“雍仲拉曲”。在藏族的寺院建筑、民居建筑、帐篷、家具、地毯、服装、石刻、法器、艺术品以及节日、婚礼等庆典活动中,常用“卍”符号。其使用范围极广,使用频率极高。“卐”有单图、也有连图;形状有左旋,也有右旋。过去“卍”字符有两种写法、两种含义。用在佛像上的标志是左旋“卍”,用在苯教上的标志是右旋“卐”。据《辞源》载:“卍”本不是文字,而是佛教如来胸前的符号,意思是吉祥幸福。“卍”又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卍”在古印度、波斯、希腊等国的历史上均出现过;印度的“卍”符号出现于印度河文明时期,其出现的时间距今约4500年。中国的“卍”字符,出现时间距今大约也是4500年,它原是抽象蛙肢纹的变形。青海柳湾陶器上的“卍”纹样,就是蛙肢纹的一种抽象变形。
一、“卍”符号的来源
在人类文化史上,“卍”作为符号由来已久,覆盖区域广,许多民族都使用过。对“卍” 符号的来源问题,学术界既有外来说,也有本土说,见解颇多,至今仍莫衷一是。
(一)“卍”符号的外来说
学术界有人认为:“卐”符号是“舶来品”:即最早源于印度或欧洲。古希腊、波斯、古巴比伦等欧亚许多民族的古文化中均出现过,后来被一些古代宗教所沿用,如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等都曾使用。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货币上有“卍”符号。欧洲进入青铜时代后,“卍”符号成为装饰性符号。在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庭艺术中,都可见到“卍”符号。玻里尼西亚人、南美洲和中美洲的马雅人、北美洲的纳瓦霍印第安人,也都用过“卍”符号。早期日耳曼民族共有的神祗托尔,是个雷神,“卍”符号是他的槌子。
西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伊朗法尔斯省波斯波利斯之南的巴昆遗址,出土有公元前3500年的彩陶,其中有象征生育的女神陶象,她的肩上就有“卐”符号标记。巴西原始民族卡拉耶人装潢品上也有“杂形“卍”符号。
我国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玄奘将“卍”符号译为“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北魏菩提流支译为“万”字。唐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定读音为“万”,意为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首见于佛教经典《华严经》卷六五(八十卷本)《入法界品》:“胸标“卐”字,七处平满”。唐慧苑《华严音义》:“卍本非字,周长寿二年,主上权制此文,著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 随唐时期,“卐”在写法上有或左旋,或右旋二种,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一谓“应以右旋为准。”佛教中多用此符号,象征佛光普照,或作佛教标识。故在中外佛教圣迹之处,佛像的胸部都标有“卐”字符,以示佛的“瑞相”,象征吉祥、光明、神圣和美好。
据载,“卐”符号于公元4世纪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东进而传入中国;因“卐”符号在佛经中有吉祥之义,后来取万德圆满之义。“卍”符号走进中国人的生活与佛经的翻译和佛教的流传有关。也有说藏族的这种“卐”符号崇拜的起源可能与古波斯的火祆教有关,而不是日神崇拜。
希特勒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良的人种,“卍”符号是雅利安人的符号;犹太人是低劣的人种,他在狂热地追求“种族纯洁”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犹运动。二三十年代,他在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设计党旗时,在红布上的白色圆圈中嵌上黑色的“卐”,作为反对犹太人的标志,1935年9月,它成为第三帝国的国旗和徽章。在红白黑三色的“卐”符号旗下,纳粹党的排犹运动,第三帝国等法西斯国家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人类的浩劫。
(二)“卍”符号的本土说
近年来,中国新石器时代几处遗址,……都发现绘有、刻有或印有“卍”符号纹样之后,有人推测它起源于中国,由中国传播到了外域。其理由是:早在6000-7000年以前,甘、青地区的先民们制做的陶器上已有“卐”符号,广东、内蒙等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发现类似符号,所以“卐”符号来自本土。“卐”是“巫”字的变体,三千年前甲骨文中的“巫”字,因为“巫“最早是太阳的信使,所以“巫”字的甲骨文也与“卐”字相近;在我国各地发现的岩画中,如内蒙阴山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四川珙县岩画等,都画有太阳神或象征太阳神的画像。太阳神一般头部作圆形,光芒四射,或人物执太阳,或画圆日形,圆形中画有“卐”符号。不仅在西北的甘、青陶器图案中发现“卐”符号,而且在中原腹地的新石器遗址中也出现了“卐”符号,还常见于商周甲骨文和青铜铭纹中。这些事实说明“卐”字的崇拜早在佛法传入前就已存在了。
近年来,在西藏、青海等地陆续发现了古代岩画地点,岩画除动物、太阳、吉祥图案外,还有岩画“卐”符号。如西藏阿里日土县发现的日土岩画就有“卐”符号演变进程序列图。故有学者认为“卐” 符号在西藏出现最早,并有着相当深刻的含意。之后在印度、汉地和西方也出现了“卐”符号,但在意义上有很大区别。也有人认为“卍”这个符号当初确实含有数字意义,被用来表示“九”。……“九”为神圣的数字,加以崇拜。
从考古发现的文物看,隋唐时期,“卍” 符号已经成为日常器物的装饰性主题。在铜镜的演化史上,从唐德宗到晚唐时期,流行过“卍”符号镜。在福建德化屈斗官窑遗址,出土了以“卍”符号为装饰的元代粉盒。清代“卍”符号锦大边几何纹栽绒地毯,那上面连绵不断头的“卍”符号。
自唐以后,汉藏等民族服饰中常见“卍”符号纹样,还含有多种寓意。汉族的民间服饰中,“卍”符号经过精心处理,“卍”符号四端延伸绘出各种链锁花纹,绵长不断,含有富贵不断之意。有时“卍”符号还被倾斜处理,或拉长变形,“卍”符号的四方连续图案给人以一种旋转的动感,装饰性很强。
安旭在《藏族服饰艺术》中指出:“卐”纹样一直被认为是汉族传统纹样,人们习惯称它叫花万字,其实,它源于藏族先民之一的羌人文化。如果再追溯到更早的年代,在古波斯、希腊、印度地域均能看到它。秦汉以前,青海地区被称为“羌戎之地”,青海马厂文化属羌文化先河。马厂文化遗址分布地区,多为现在藏族聚居地区。至今在后藏地区,尚有藏族同胞把“卐”字纹绣在衣服背部,甚至刺在身上,成为文身符号,在藏族的其它装饰品中也十分常见……。
在西藏林芝县米瑞乡雍珠则村境内的石刻碑上除了刻有藏文以外,碑面下方雕刻有碑座,剖面弧形,高20厘米,宽16米。座上雕刻出凸起的“卐”符号11个,带有藏族苯教的色彩。碑上的内容为:在赤德松赞继位之后,工布嘎波王子为维护小邦的利益,特向赞普奏请,重申旧盟:┅┅“昔,自兄弟分离,至父祖之时,官、民、人、神未分;至今,幸福昌盛,庶政犹如‘卐’之永固。然而如今,赞普内府诸官员,广课赋敛,横加差役,且有欺侮凌虐者。为使今后永得安宁,务祈大王赐一盟书诏文,以求永远居于安乐也。
卡尔梅·桑木旦博士认为,苯教一个重要教义是把俄木隆仁作为宇宙中心,其标志是九级雍仲山(符号为“卐”),山顶为一块水晶巨石的形状,称坛城。山脚下有4条大江分别向4个方向流去,而且雍仲山周围4个标准方向有4大宫殿,构成俄木隆仁主要区域。这里提到了吐蕃人的一种古老的“方位观”,即以雍仲山为中心,以恒河、印度河、悉达河、博叉河等4条大河分割中心大陆。据此有人推测:雍仲山的地形结构是“卐”最初结构的一种形体模拟物。即“卐” 符号是吐蕃人最早的一种文字地理符号。
在嘉绒藏区流传着苯教起源于当地的传说。说是很早以前,嘉绒藏区的领主是女神和苯教的传人。他们回到人间来传播苯教。神仙变成了大鹏鸟,生下四个蛋,最后一个是花蛋,名叫拉西拥仲,受其父天神派遣,于鼠年龙日兔时乘龙驾临德足(独脚沟),与女神白龙公主益西扎西结婚,夫妻回拜天神父亲时,天神父亲安排他们去寻找一处为“卐”的地形居住,传播苯教;此传说也与地理有关。
还有一则传说,“卍”符号是藏王松赞干布的大臣禄东赞向唐朝求婚时作为路标而创。后来,这个“卍”符号在藏族地区流传下来,象征着和睦团结、吉祥如意。
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唐蕃会盟碑》石刻藏文铭文内有“此威德无比雍仲之王威严煊赫”之句。苯教信奉“雍仲”为神灵字,并以左旋之“卐”字纹做代表。古代和近现代藏族民间流行以“雍仲”一词为苯教寺庙名称和苯教信徒的人名。在康区和嘉戎藏区,藏民举行婚礼时,新娘到新郎家要在新娘坐的地方用青稞摆一个“卐”字。据说在木雅,人死后要在死者额头画一个“卐”字。
也有学界认为:苯教的标识“卍”是古代先民对太阳神的崇拜,逆时针方向是与古代先民对天体运行方向的认知,体现了自然崇拜的精髓。
“卐”符号随着藏族文化的历史进程留传了几千年。“卐”作为“永恒”、“永生”的标志有着极其深刻的文化学涵义,在藏文化的深层结构里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二、“卍”符号的象征
“卐” 符号从远古至现在之所以没有因岁月的变迁所湮没,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曾经流行,表明它并不是一个一般意义的符号,而是有其特殊的内涵。“卐”符号最早为人类所奉的太阳神或火神之象征,及后指梵文喻‘胸部的吉样标志’,……属释迦牟尼三十二相之一。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把“卐”符号作为古代宗教的标志。“卍”符号有两种写法、两种含义,即顺时针“卍”和逆时针“卐”,分别代表佛教和苯教。
目前学界对“卐”符号的象征寓意归纳如下:1、是汉字中的一个“万”字;2、鉴于此图像出现于如来胸臆,故说其寓意为佛教“轮回”之说的表象;3、该图像具备了汉字方块的形式结构,故而说它是被遗失了的“刻划在六千年前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陶器上的一个汉字”;4、由于这一符号曾铸在我国战国时期中山国以象征王权的青铜钺上,故说此图“是代表一个种族的图腾符号,或是一种独特的符号----族徽”,因而隶它是中国历史上商周以来曾显赫一时的北方狄族一支“白狄的族徽”;5、史前原始萨满教“灵魂不灭”观念可祖先崇拜的艺术表象,“而其功能则是原始社会人们的一种精神文化生活,为发泄情感、表达愿望、表示意志,意在祈求祖先赐福、消灾免祸为其自身的目的。所以“卐”符号图像,便是原始宗教通过它团结民族、保护族人或谋事有成的信仰艺术表记”。
此外,还有如下观点:一是认为“卍”纹样有可能从太阳图案演变而来,故说此图象征着“太阳崇拜”;二是认为象征生殖崇拜的表象;三是认为“卍”纹样在马家窑文化中是蛙肢纹的抽象变形;四是认为“卍”纹样是用来记事的;五是认为太阳或火的象征;六是象征风轮。七是在西藏原始苯教中具有吉祥和生命不息之意。
http://baikebaiducom/view/15054htm
尐 拼音: jié, 笔划: 4
部首: 小 五笔输入法:
基本解释:
--------------------------------------------------------------------------------
尐
jié
少。
小。
尐
jí
ㄐㄧˊ
有花纹的雌蝉。
笔画数:4;
部首:小;
笔顺编号:2344
http://wwwchinabaikecom/dir/zidian/J/529061html
兦 (wang) 3画
部首:入 2画
写法:wáng, 笔顺:345
相关:查找同拼音(wang)的汉字 查找同部首(入)的汉字
兦
wáng
古同“亡”。
乄 (wu) 2画
部首:丿 1画
写法:shī mē, 笔顺:54
相关:查找同拼音(wu)的汉字 查找同部首(丿)的汉字
乄
shī mē
合计。
手针,封(日本汉字)。
詪 拼音: hěn, 笔划: 13
部首: 言 五笔输入法:
詪
hěn
(詪詪〕语。
笔画数:13;
部首:言;
笔顺编号:4111251511534
拫 拼音: hén, 笔划: 9
部首: 扌 五笔输入法:
拫
hén
牵引。
排挤;排斥:拫抑。排拫。
笔画数:9;
部首:扌;
笔顺编号:121511534
乇 拼音: tuō, 笔划: 3
部首: 丿 五笔输入法: tav
乇
tuō
委托。
乇
zhé
草叶。
笔画数:3;
部首:丿;
笔顺编号:315
详细解释:
乇
tuō
名
英文压强单位torr的旧音译,现译托〖torr〗
相关词语:
乇甲
甲乇
冴 拼音: yà, 笔划: 6
部首: 冫 五笔输入法:
冴
yà
古同“讶”。
笔画数:6;
部首:冫;
笔顺编号:411523
冮 (gang) 5画
部首:冫 2画
写法:gāng, 笔顺:41121
(gang)的汉字 (冫)的汉字
冮
Gāng
名
姓
冯 拼音: féng,píng, 笔划: 5
部首: 冫 五笔输入法: ucg
冯
(冯)
féng
姓。
冯
(冯)
píng
古同“凭”,凭借,依靠。
马行速。
笔画数:5;
部首:冫;
笔顺编号:41551
冯
冯
Féng
名
古地名〖Fengvillage〗
郑于是乎伐冯、滑、胥靡,负黍、狐人、阙外。——《左传·定公六年》
姓
另见píng
冯梦龙
FéngMènglóng
〖FengMenglong〗(1574—1646)明末小说家。长州(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字犹龙,又字耳犹,号翔甫、姑苏词奴、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等。为崇祯间贡生,官寿宁(今福建省寿宁县)知县。他通经学,善诗文,尤工小说、词曲。辑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世称“三言”。另有《桂枝儿》、《山歌》、《平妖传》、《新列国志》等;还有修改汤显祖、李玉等传奇剧本多种,汇编《墨憨斋定本传奇》。本人创作有《双雄记》传奇小说;著论有《智囊》、《古今谭概》等多种
冯
冯
píng
形
(形声。从马,冫声。冫,古冰字的楷书写法。本义:马跑得快)
同本义〖galloppingly〗
冯,马行疾也。——《说文》
又如:冯冯(马行疾速的样子)
大,盛〖great〗
今君奋焉震电冯怒。——《左传·昭公五年》
冯弱犯寡。——《周礼·大司马》
帝冯怒。——《列子·汤问》
又如:冯戎(富盛);冯怒(盛怒,震怒);冯隆(高大的样子)
冯
冯
píng
动
徒步过水〖wade〗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诗·小雅·小旻》
又如:冯河(徒步渡过河水)
扶持,服膺〖assist〗
有冯有翼。——《诗·大雅·卷阿》
又如:冯翼(辅佐;另有虚无的样子之意)
通“凭”。依仗,倚托〖relyon〗
不冯其子,灵公夺而里之。——《庄子·则阳》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左传·僖公十五年》
伯陵之后,逢公之所冯神也。——《国语·周语下》
冯太一。——《淮南子·精神》
冯恃其众。——《左传·哀公七年》
又如:冯尸(葬礼仪式中的一种,死者入殓时,生者对死者有冯尸、托尸、拘尸、执尸等仪式,依其与死者之血缘、尊卑关系而定丧礼之等差);冯资(依赖,凭依);冯神(依仗神的力量)
另见féng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