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真的存在过吗?

女娲真的存在过吗?,第1张

的确存在过:

神话中的女娲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她与伏羲是兄妹,她与伏羲结婚而产生人类,后来女娲禁止兄妹相婚,这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由血缘婚进步到族外婚的情况。又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还有传说女娲补天,即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另传说女娲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于是人们又奉女娲是音乐女神。《风俗通义》记载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关于女娲的传说很多,一直流传至今,影响甚为广泛深远。至今中国云南的苗族、侗族还将女娲作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又称女阴、女娲娘娘,凤姓,生于成纪,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或为凤里牺)。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女娲氏族发源地,文献不见记载,但根据伏羲与女娲的关系,女娲故里也应在古成纪范围内。郦道元《水经注》在讲到渭河支流葫芦河时特别提到该地古老的女娲祠。在葫芦河畔,与大地湾相距不远的秦安陇城镇,有女娲洞,又有女娲庙,祭祀女娲 ,陇城又称“娲皇故里”。女娲也以风为姓,至今其地有风台、风莹、凤尾村等地名,均与女娲氏有关。

现实中的女娲:

一说女娲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主要活动于黄土高原,她的陵寝位于山西洪洞县赵城镇东的侯村。女娲陵的存在时间可能在三四千年以上,同黄帝陵一样,也是中国古代皇帝祭奠的庙宇。当地在每年农历三月初十前后,均举行长达7天的大型庙会和祭祀活动。

在位起讫:前7707—前7653年。

  生卒年:前7759—前7653年。

  出生地:凤州(今陕西宝鸡市凤县)。

  立都:凤城(令河南济源市西北)。

  年号:女皇元年(乙未,前7706年)。

  

女娲是伏羲氏族凤姓部落一位大酋长的女儿,于壬寅年(公元前7759年)出生在凤州。她16岁时,伏羲以一双精致的狐皮为聘礼向她求婚,二人结成了夫妻。此后他们便住在了凤州,先后生下了四个儿子,长曰羲仲,次曰羲叔,三曰和仲,四曰和叔。

  罗奉元年(前7724年)伏羲在榆中称帝,女娲仍留守凤州。

  罗奉六年(前7719年)夏天,凤州发生了大洪水。当时伏羲、女娲都住在凤州,他们组织族人乘葫芦舟逃亡到秦岭的太白山下。后来,他们在太白族人的帮助下又重建家园。

  罗奉十二年(前7713年),她与伏羲带部分族人迁居于中原的王屋山(今河南济源市城区西北约90公里),在那里开辟新的领地。

  罗奉十五年(前7710年),伏羲封女娲于汝阳(今河南洛阳市汝阳县),统领中州。

  罗奉十八年(前7707年)伏羲去世,女娲被氏族联盟推举为帝,建都于汝阳,帝号女皇,以乙未年(前7706年)为女皇元年。这一年女娲53岁。

女娲即位后对执政的一些官员进行了部分调整。

  封上相中央氏于沁水流域,居沁阳(今河南焦作市西南)。

  封下相柏皇氏于王屋,居柏香(今河南济源市东南)。

  命共工氏为地官,居太行山,主管治水。

  命朱襄氏为史官,居襄城(今河南许昌市西南),主造书契。

  命昊英氏为历官,居伊水鸣皋(今河南洛阳市嵩县东北),主修甲历。

  命栗陆氏居于西华及栗广之野(今河南夏邑县),负责水利建设。

  命骊连氏于骊山(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葛天氏于长葛(今河南许昌长葛市)、阴康氏于太康(今河南周口市太康县),共同主管农业生产。

  命金提氏于桐柏太白顶(今河南南阳市桐柏县),主管化俗。

  命乌明氏于东明(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主管建福。

  命视默氏于犬丘(今陕西兴平市东南),主管灾恶。

  命纪通氏、仲起氏、阳侯氏、宿沙氏四族为中官土正。纪通氏居王屋(今河南济源市西),主管中表;仲起氏居嵎番(今山东日照市),主管海陆;阳侯氏居阳谷(今山东聊城市南),主管江湖;宿沙氏居东平(今山东泰安市西),主管海盐。

  命春官羲仲为木正,居青丘(今河南沧州市青县)。夏官羲叔为火正,居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秋官和仲为金正,居秦岭太白山(今陕西宝鸡市太白县东南);冬官和叔为水正,居龟蒙山(今山东临沂市平邑县东)。

  另外封尊卢氏于鸿卢水(今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混沌氏于昆吾屯留(今山西长治市西北);大庭氏于具茨山(今河南新郑市);有巢氏于朝城(今陕西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镇);无怀氏于裴城(今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

  女皇二年(丙申,前7705年),共工氏不肯听命于女娲,欲自立为帝,女娲怒而命火正祝融率南方部族北伐共工氏。这是中国远古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群体战争。

  双方大战的结局是共工氏失败,率部族西奔,怒而袭击祭天圣地不周山(今甘肃兰州市榆中县),共工率部族攻上山顶,砍倒了天齐建木,割断了八索准绳,定表向东南倾斜,表绳断绝,八维失准,象征王权的祭天中心遭到了严重破坏。女娲又命骊连氏率族人与祝融氏族联合攻打共工氏,将共工氏一族赶往祁连山以北。

  由于天齐表木遭到破坏,天象观察和天气变化的预测都不能正常进行;结果这年夏天大洪水来临,人们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被突然而来的洪水吞没,许多族人都葬身于大洪水中。

  当时女娲等人居住在高地得以幸免。她立刻组织族人砍伐树木,绑制简易木排,下水迎救被困的人。他们奋战了三天三夜,救出了数百名青年男女,这些获救的青年都向她磕头致谢,尊称她为圣母。

  女娲率族人与洪水搏斗的这段历史,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逐渐被神化了,被演绎成了神话故事。

孔氏,主要源于子姓,或以人名、祖名为姓。如商朝建立者商汤的后人以其名为姓;[1-2]宋国大司马孔父嘉为孔姓的孔姓始祖。子姓。或以人名、祖名为姓。如春秋时郑国有出自姬姓孔氏,以郑穆公后人孔张的名为姓。

卫国有出自古佶姓孔氏,为黄帝后裔,以祖字为姓;陈国有出自妫姓孔氏,以孔宁之名为姓,乃舜之后裔。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98位的大姓,人口较多,人口约三百三十二万三千余,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9%,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的021%左右。

扩展资料:

从孔子至今,已经二千五百多年过去了,孔氏宗族又传承了八十来代。孔子之后的数代,多次出现过单传情形,人口增长缓慢,到了唐朝末年的四十二代孔光嗣时期,在曲阜的孔子一族后裔竟然尚不足十户,外迁的数量极少。五代后梁时期,经历过“孔末乱孔”的劫难,族人存世更少。

一直到了宋朝以后,孔氏在赵宋王朝的大力呵护下,族裔繁衍大幅度增长,到清朝末年,仅四十三代孔仁玉这一支的后裔在曲阜即已经达到了数万人;与此同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发展,外迁人口也得到极大扩散。

—孔姓

  不过历史上他并不是伏羲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任姒,父亲是少典。 不是伏羲是人皇而不是天皇 神农不是伏羲的儿子。长曰羲仲,次曰羲叔,三曰和仲,四曰和叔 伏羲,又称宓羲、羲皇、虑羲等,是民间信仰中影响最为广泛的崇祀对象之一。在古籍记载中,是他教会初民结网捕鱼、耕田种植伏羲,又称宓羲、羲皇、虑羲等,是民间信仰中影响最为广泛的崇祀对象之一。在古籍记载中,是他教会初民结网捕鱼、耕田种植,并首创了观察天象、演绎数理、文字刻画、乐曲演奏等文化科学知识,从此把茹毛饮血的初民引带进文明时代;而在民间传说中,他和女娲由兄妹变成夫妻,是繁衍和养育了华夏族的始祖,故称"人祖"或"人祖爷"。伏羲,又叫太昊伏羲,是中华民族传说中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 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在雷泽中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她的足迹丈量了大人的足迹,不知不觉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伏羲降生了,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她与伏羲是兄妹,她与伏羲结婚而产生人类,后来女娲禁止兄妹相婚,这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由血缘婚进步到族外婚的情况。又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还有传说女娲补天,即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另传说女娲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于是人们又奉女娲是音乐女神。《风俗通义》记载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关于女娲的传说很多,一直流传至今,影响甚为广泛深远。至今中国云南的苗族、侗族还将女娲作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又称女阴、女娲娘娘,凤姓,生于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或为凤里牺)。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女娲氏族发源地,文献不见记载,但根据伏羲与女娲的关系,女娲故里也应在古成纪范围内。郦道元《水经注》在讲到渭河支流葫芦河时特别提到该地古老的女娲祠。在葫芦河畔,与大地湾相距不远的秦安陇城镇,有女娲洞,又有女娲庙,祭祀女娲 ,陇城又称“娲皇故里”。女娲也以风为姓,至今其地有风台、风莹、凤尾村等地名,均与女娲氏有关。

  女娲政权

  在位起讫:前7707—前7653年。

  生卒年:前7759—前7653年。

  出生地:凤州(今陕西宝鸡市凤县)。

  立都:凤城(令河南济源市西北)。

  年号:女皇元年(乙未,前7706年)。

  女娲是伏羲氏族凤姓部落一位大酋长的女儿,于壬寅年(公元前7759年)出生在凤州。她16岁时,伏羲以一双精致的狐皮为聘礼向她求婚,二人结成了夫妻。此后他们便住在了凤州,先后生下了四个儿子,长曰羲仲,次曰羲叔,三曰和仲,四曰和叔。

  罗奉元年(前7724年)伏羲在榆中称帝,女娲仍留守凤州。

  罗奉六年(前7719年)夏天,凤州发生了大洪水。当时伏羲、女娲都住在凤州,他们组织族人乘葫芦舟逃亡到秦岭的太白山下。后来,他们在太白族人的帮助下又重建家园。

  罗奉十二年(前7713年),她与伏羲带部分族人迁居于中原的王屋山(今河南济源市城区西北约90公里),在那里开辟新的领地。

  罗奉十五年(前7710年),伏羲封女娲于汝阳(今河南洛阳市汝阳县),统领中州。

  罗奉十八年(前7707年)伏羲去世,女娲被氏族联盟推举为帝,建都于汝阳,帝号女皇,以乙未年(前7706年)为女皇元年。这一年女娲53岁。

  女娲即位后对执政的一些官员进行了部分调整。

  封上相中央氏于沁水流域,居沁阳(今河南焦作市西南)。

  封下相柏皇氏于王屋,居柏香(今河南济源市东南)。

  命共工氏为地官,居太行山,主管治水。

  命朱襄氏为史官,居襄城(今河南许昌市西南),主造书契。

  命昊英氏为历官,居伊水鸣皋(今河南洛阳市嵩县东北),主修甲历。

  命栗陆氏居于西华及栗广之野(今河南夏邑县),负责水利建设。

  命骊连氏于骊山(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葛天氏于长葛(今河南许昌长葛市)、阴康氏于太康(今河南周口市太康县),共同主管农业生产。

  命金提氏于桐柏太白顶(今河南南阳市桐柏县),主管化俗。

  命乌明氏于东明(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主管建福。

  命视默氏于犬丘(今陕西兴平市东南),主管灾恶。

  命纪通氏、仲起氏、阳侯氏、宿沙氏四族为中官土正。纪通氏居王屋(今河南济源市西),主管中表;仲起氏居嵎番(今山东日照市),主管海陆;阳侯氏居阳谷(今山东聊城市南),主管江湖;宿沙氏居东平(今山东泰安市西),主管海盐。

  命春官羲仲为木正,居青丘(今河南沧州市青县)。夏官羲叔为火正,居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秋官和仲为金正,居秦岭太白山(今陕西宝鸡市太白县东南);冬官和叔为水正,居龟蒙山(今山东临沂市平邑县东)。

  另外封尊卢氏于鸿卢水(今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混沌氏于昆吾屯留(今山西长治市西北);大庭氏于具茨山(今河南新郑市);有巢氏于朝城(今陕西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镇);无怀氏于裴城(今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

  女皇二年(丙申,前7705年),共工氏不肯听命于女娲,欲自立为帝,女娲怒而命火正祝融率南方部族北伐共工氏。这是中国远古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群体战争。

  双方大战的结局是共工氏失败,率部族西奔,怒而袭击祭天圣地不周山(今甘肃兰州市榆中县),共工率部族攻上山顶,砍倒了天齐建木,割断了八索准绳,定表向东南倾斜,表绳断绝,八维失准,象征王权的祭天中心遭到了严重破坏。女娲又命骊连氏率族人与祝融氏族联合攻打共工氏,将共工氏一族赶往祁连山以北。

  由于天齐表木遭到破坏,天象观察和天气变化的预测都不能正常进行;结果这年夏天大洪水来临,人们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被突然而来的洪水吞没,许多族人都葬身于大洪水中。

  当时女娲等人居住在高地得以幸免。她立刻组织族人砍伐树木,绑制简易木排,下水迎救被困的人。他们奋战了三天三夜,救出了数百名青年男女,这些获救的青年都向她磕头致谢,尊称她为圣母。

  女娲率族人与洪水搏斗的这段历史,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逐渐被神化了,被演绎成了神话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596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