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车生活,一起战疫——致敬逆行者:战疫路上最美的CP

人车生活,一起战疫——致敬逆行者:战疫路上最美的CP,第1张

疫情当前,有人说,“你呆腻了的家,却是他们想回都回不去的地方”。抗疫一线,总有无数人默默坚守,其中,他们是最美CP,也是一个家的重要组成,而他们却整日奔走在危险的战疫前沿,一起为爱前行!

警医携手,最美CP

交警一大队辅警龙绪亮,疫情期间坚守一线防疫卡点,妻子刘雅莉是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他们约定:“我们同上一线,愿彼此安好,盼春暖花开。”

疫情发生后,二大队秩序中队辅警覃欣博接到停止轮休的命令,除了各项外勤业务,还担负着中队的内勤工作。妻子翟纯是小董镇中心卫生院急诊科的一名护士,夫妻俩不一样的岗位,一样的坚守。

甘佐明是三大队小董中队的指导员,妻子苏风是二医院的护士,平日里聚少离多的他们,原本说好这个春节假期两人调休,带上孩子出去玩玩,不曾想这次疫情席卷全国各地,计划只能搁浅,又得跟孩子“请假”了。

四大队辅警黄友和妻子黄冬梅也是战疫一线的“警医”夫妻档,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每次上班前夫妻俩都会相互叮嘱各自注意安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刘万业是五大队的副大队长,妻子庞珊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疫情让今年的年夜饭过得最零散,他们约定等疫情过了,再痛快地团聚一下。

容向升是灵山大队平山中队负责人,妻子曹静波是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士。从1月下旬开始至今,他们没有休息过一天,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履行自己的职责。在疫情暴发后,容向升便将11岁的女儿和5岁的儿子托付给了岳母。

莫贻秀是交警四大队的副大队长,而她的丈夫黎国谋却在岑溪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工作,夫妻一直处于两地分居模式。莫贻秀原本就想趁着过年的时间带着女儿回梧州过年,让丈夫和父母见见孩子。然而,一场突如奇来的疫情,打破他们的团圆计划,这对异地夫妻二话不说立即奔赴抗疫一线。

黄同彬是二大队教导员,妻子彭彦是一大队秩序中队民警。接到组织的指令后,他们迅速归队,坚守路面防控第一线。他们说,“我们是双警家庭,家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很理解,只是亏欠老人和孩子的太多。”

余献友,三娘湾中队中队长,妻子蒲冬玲是车管所辅警。他们是双警家庭,也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相信,“保护好自己,就是对彼此最好的爱;尽早击退疫情,是最大的心愿!

妻子张玉华,丈夫黄振华,两人都是钦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辅警,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后,他们便携手在执勤卡点并肩战“疫”。

妻子江玫汶是支队车管所民警,丈夫李东桥一大队事故中队中队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他们在不同的战场上,共同为抗击疫情而努力。

妻子谭晓玲是支队车管所民警,丈夫裴国振是刑侦支队钦北二大队教导员,他们是夫妻、是警察、是战友,战“疫”的集结号一吹响,他们便双双投入一线,抗击疫情。

既是夫妻,也是战友 他们却聚少离多 舍小家为大家 共同为抗击疫情而不懈努力

云南省独龙江乡,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秘境”。

千百万年来,高黎贡山与担当力卡山一东一西,静穆相望。奔腾的独龙江如蜿蜒巨龙,盘踞在两山之间。

独龙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此,傍江而居,鲜少与外界联系。70年前,独龙族仍处于结绳记事、刀耕火种的原始 社会 末期;60年前,独龙族人尚以树洞作屋,以弓弩为猎。

直到一个荣誉的集体,把现代文明带到这里——

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翻过高黎贡雪山,进驻独龙江;1964年,独龙江边防派出所成立;1983年,武警怒江州边防支队接管防务;2019年,武警边防官兵改制为国家移民管理警察,边防派出所转改独龙江边境派出所。

70年里,种之无田,他们开荒凿地;行之无道,他们凿山修路;炊之无米,他们手把相传;学之无堂,他们伐木建盖。 2014年,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建成通车,独龙族从此彻底告别人背马驮、溜索滑道的生活;2018年底,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2021年,独龙江乡成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如今,独龙江边境派出所共有移民管理警察38名,实习警察3名,平均年龄285岁,他们被亲切地称为“独龙族人民的贴心人”。2019年4月,独龙江边境派出所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2019年11月,荣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2021年5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高山巍峨,江流滔滔。这个光荣的集体与独龙族人民血肉相连、鱼水情深,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了国家移民管理事业和守护边疆、守护人民的壮丽诗篇。

铲不完的雪,下不完的雨

大雪又封山了。

24岁的卜玉鹏去年休年假,遇上大雪封山,等了整整三天才出去。他曾在吉林当过兵,见过积到小腿肚子的雪,但小伙子怎么也想不到,在云南独龙江,雪居然可以把路抹得干干净净。

进出独龙江并非易事,进出的唯一通道,是越过海拔3800多米的高黎贡山。山上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雪季,一夜之间雪高达两米是常事,即便公路开通,挖掘机铲雪的速度仍赶不上下雪的速度。

同样的遭遇也发生在26岁的唐长龙身上,他曾在海南当兵,满心以为“云南与海南的气候差不多”,第一次去独龙江报到,他和其余9位同事就被大雪来了个“下马威”,在山外等了两天才进去。

雪大,弯急,张朋来之前就有耳闻。他当了16年兵,见多识广,但80公里进山路,有749道弯等着他们,平均不足几十米就是一道急弯。他和5个同事摇摇晃晃,6个人吐了5个,连经验丰富的驾驶员都晕车。

一路上,右边是峭壁,左边是深渊,车子只能小心翼翼地行驶,稍有不慎,就会连人带车冲下悬崖。张朋想,这大概是独龙江给他们的第一道考验。

而后呢?而后是永远下不完的雨。

独龙江乡在雪山背后,一整年都是雨季,稠白的雾气挂在腰间,重得恨不得用拳头破开。初来的人以为是仙境,待久了,只觉得压抑,卜玉鹏经常碰上连着下一个月的雨,“人都发霉了”。

独龙江乡年平均降水量近4000毫米,是广州市的三倍。一切都是湿漉漉的,湿冷的被褥,晾不干的衣服,闷坏的点心,白天宿舍门必须开着通风。

人尚且可以凭意志承受,但山不行。

雨下得多了,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就来了,滚滚而下的泥石压垮电线,就会停电、断网。坏了就抢修,修好了又被砸坏,再抢修,如同一座孤岛,竭力通过线路维持着和外界气若游丝的联系。

漫长的雨季里,阳光是最大的奢侈品。王成鹏记得,有次中午11点出了太阳,他立刻把兄弟们都喊出来,大家欢呼雀跃地抱出被褥,打篮球、跑步、站在院子里晒太阳,“恨不得把能做的都做了。”

虽然阳光仅停留了3个小时就被大雨冲散了,王成鹏仍觉得,那种身上暖烘烘的感觉,就是幸福的感觉。

隐秘而伟大

独龙江西边的担当力卡山,是中国和缅甸之间的天然屏障,37号至43号界碑分列于此。

越往山里走,绿色就越发厚重,森林里寂静无声,一截树枝掉落,都足以令人惊颤。

这里常有野生动物出没,余润强在执勤路上见过缅甸蟒,“泥巴色,碗口那么粗,盘在树上。”黑熊、眼镜蛇,也是常客。比起野兽,肆虐的蚊虫更恼人,余润强曾一天被蚂蝗咬了五次,“刚开始就笔尖大小,但它会一直吸血,变得有小拇指那么粗。”让蚂蝗松口,疼得“像掉了块肉”。

7块界碑,只有一处可以开车抵达,其余都在原始森林里,要用长刀左砍右劈才勉强通人,疯长的藤蔓和枯枝撕扯着衣裤,被砍去的竹根尖利如锥,稍不注意就扎进身体。

70年里,先后有8位战士牺牲于此,有人修路不慎坠江,有人走访群众突遇泥石流,有人巡边途中遭野兽袭击,最令唐长龙动容的是1964年牺牲的战士张卜。当时张卜在查界途中突发疾病,独龙江缺医少药,又遇大雪封山,周恩来总理得知后特派飞机空投急救包,然而独龙江山高林密,药始终未能找到,张卜不幸牺牲……

“当时的条件太苦了,如果是今天,这样的情况绝不会发生。”唐长龙说。

2006年,大家在半山坡建起烈士陵园,纪念为守护独龙江献出生命的战士。苟国伟是所里的教导员,也是党支部书记,每每有新警来,他总带着年轻人来陵园祭奠先辈,为他们上“入警第一课”。陵园规模不大,正对独龙江,静静地注视着山脚的村庄,园内石碑上题着: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前辈功勋卓著,接力棒薪火相传,所长邓湘河始终在思考,到底能为独龙族群众做些什么。独龙江边境派出所同时承担了边防任务和辖区内的群众工作,换言之,边境管理是他们,辖区办案、社区便民、政策普及工作也是他们。

苟国伟创新性地提出,为偏僻村庄的群众上门建档建卡,凡是来所里办业务的,再免费帮拍一寸证件照,“他们大老远来也不容易,拍了以后也用得上。”这一举措成为边境派出所便民服务的切入点,自此,“夜间警务室”“流动服务车”“流动办证室”“背包警务队”成为常态,累计解决群众困难问题1120个。

众多工作逐渐看得见结果,自派出所成立以来,辖区内治安工作成效显著:独龙族“整族无毒”,独龙江乡“整乡无毒”;疫情防控期间,面对边境输入的压力,独龙江乡实现零输入、零感染。

伟大并非只在壮烈中写就,凭借巧思、真诚,加上一双腿和日复一日的坚守,竟能巧妙地抵达人心的彼岸。

“她应该会为我骄傲吧”

张朋来报到的第一天,恰好是个太阳天,他站在派出所前,感觉“门口的牌子在闪闪发光”。他2003年入伍,2019年本有机会转业,但张朋依然选择来到这里。换上崭新的警服,他觉得“穿这身衣服是一种骄傲”。

或许是多年部队生活的磨炼,民警们依旧保留着军人习性,就连被蚂蝗咬,眉头也不皱一下,当成“军功章”炫耀。王成鹏说:“男娃娃嘛,不会害怕。”

在这里,骄傲有很多种,有的挂在脸上,有的藏在心里。

唐长龙去年10月结婚,“家里有老婆等我”是他最常挂在嘴边的话。最令余润强感到光荣的,是村里的小孩看到他们都会像模像样地敬礼。张朋清早起来,总能在警务室门口看见不知道哪位老乡放的沾着新泥的土豆和蒜苗。

副所长张文顺说,他10岁的儿子考试拿了双百分,趁下课偷偷趴在班主任耳边说:“老师,我和你说个悄悄话哦,我爸爸要回来啦!他可是警察哦!”

教导员苟国伟操心的事最多,为了改善所里条件,他给每个办公室都配了智能感应垃圾桶,“不想让年轻人觉得和外面脱节嘛。”他还把空气炸锅加进了购物车,准备给大家一个惊喜。

尹广丽去年通过国考来到这里,与大家的当兵经历相比,她是个完完全全的“萌新”女孩。一次单独走访,尹广丽来到一个老婆婆家,老人见证了几代戍边人的交替,用布满皱纹的手拉过她,笑吟吟地给她暖手。

“嘿,我可以让他们笑呢!”尹广丽骄傲地说。

贾洪祥不太爱说话,身体不好的妈妈至今还在大连打工,这是他心底最深的伤疤。前年独龙江发生严重的泥石流,书生模样的贾洪祥和同事不顾山顶落石,拼命救下一位被困的民工,大家转身刚走,方才站立的路面立刻塌陷,坠入茫茫山崖。

问及灾后余生的感受,贾洪祥迟疑片刻,小声道:“妈妈应该会为我骄傲吧。”他停下,想了想说, “我觉得她会为我骄傲。”

离家乡最远,离月亮最近

独龙江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大部分来自五湖四海。

2019年,贾洪祥从黑龙江老家横跨祖国对角线来到云南独龙江。派出所建在江边,报到的第一晚,他失眠到凌晨3点。独龙江水哗哗地流,像是隔了几重天河,又像近在耳边。

尹广丽也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想家避免不了,但小姑娘办法多,她会给爸妈买情侣装,还突击视频检查他俩有没有一起穿。

但即使家就在云南,回去也并不容易,还要看天气、大山的心情。

由于长期两地分居,所里有几位民警离婚了;结了婚的,也会偶尔面临亲密关系中的脆弱时刻。

王成鹏去年8月结婚,爱人名字很好听,叫卫蓝,是个柔柔弱弱、腼腆内向的女孩。王成鹏不忍心告诉她关于大雪、暴雨、泥石流的一切,每天拍些小花、小草、鹅卵石的照片给她,说自己在这过得很好。

信息时代的残忍就在于什么也瞒不住,新婚妻子每次送王成鹏离家,眼睛都肿得和小兔子一样。路上,王成鹏问自己,“如果从未遇见妻子,她是不是就不会伤心了?”

年轻人的心路,教导员苟国伟已走过一遍,他2008年就在此工作,调回市区后,去年又主动请缨回到独龙江。苟国伟深知聚少离多的苦,提出民警们可以把家属请进辖区,所里派车,载着姑娘们走一遍丈夫工作的场所,好让她们安心。

派出所渐渐热闹起来,有人在所里求婚,有家属前来陪同守边。家人来了,民警的干劲儿更足了。

每年过年,苟国伟还会张罗所里的民警一起看春晚,吃年夜饭,大家嗑着瓜子,天南地北地聊天。如果有人给家里打电话,一堆人就抢着给他父母拜年。

在村里驻守的人,也有自己的过法。去年中秋那天,在一线疫情防控点连续执勤36小时的余润强,拍下这样一幕: 月亮悬在近在咫尺的地方,同事们坐在月光里。

夜空、地面、群山、树林,连同身上的警服和帽檐,全部闪着若隐若现的银光。余润强完完全全沉浸在那场月色里,这是他离月亮最近的时刻。

刀锋

前方的路途艰辛困苦,如同行走在尖利的刀锋之上。如若必经刀山,前行的代价又为何?

民警们的回答是,不计一切代价。

2020年5月,独龙江遭遇罕见的泥石流,山坡一大片一大片地塌下去,“响得和放炮仗一样。”村民回忆说。

民警梅荷苷先在下游执勤,眼看着江水如烧开般激起数丈高的水花,他和同事连忙把村里360多人聚集起来,转移到警务室。很快,线桩尽毁,道路塌陷,信号中断,村子和乡派出所彻底失去联系。被困一周后,梅荷苷先知道,不能再等下去,必须把受灾情况报告乡里。

开不了车,只能靠一双腿,梅荷苷先天亮出发,沿途中,大雨滂沱,他一路躲过落石,蹚过洪水,原本开车1小时的路,梅荷苷先走了整整9个小时。

人们往往觉得警察无所不能,实际上,一线警察也是人,也会有无助,甚至害怕的时刻。梅荷苷先出发的前一晚整夜未眠,他思来想去,写了封遗书,郑重地揣在警服里,“好歹和老婆有个交代。”很庆幸,遗书没用上。

其他民警也是如此,受灾失联期间,仅有一部卫星电话能用,大家纷纷让村民先打,自己排到队伍的最后面。

在此次泥石流抢险救援中,独龙江边境派出所共出动警力128组,760余人次,转移安置受灾群众650余人,营救受困群众28人,安抚滞留游客及外来务工人员400余人,走访受灾群众2000余人,受到乡政府和群众的一致称赞。

如今,村民们在家门口自发地挂起国旗,家家户户红砖黄瓦,村村马路贯通,草果漫山遍野,大家的腰包鼓了,生活变好了,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正因为始终把辖区安危放在心间,把民族团结看作生命去珍视,把人民幸福当成矢志不渝的道路,独龙江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 变刀锋为坦途,变大山为归路,唱响了一曲曲“扎根独龙江,一心为人民”的英雄赞歌。

山口风雪弥漫、大雨碍眼,江水湍急如柱、雾气回旋,若一朝不慎,就会误入深渊,立于刀锋之上,该何去何从?

——往最好处努力,壮起胆,昂起头,睁大双眼,一次次冒险奔赴。这便是这群戍边人交给青春的答卷。

蝴蝶飞过,春风不问前路。独龙江的春天不知何时会来,但可爱的人不论在哪,都能造出一个春天。

(代超、吕晴霜、谢鹏对本文亦有贡献)

      想当军嫂的抗疫护士被兵哥求婚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既平凡又伟大。虽然他们两人是通过相亲认识的,但是这两个人拥有相同的理想和伟大的信念,以及各自对对方在相亲之后的相处之中的了解和满意。所以,两人在认识2个月之后,便举行了订婚仪式。

      至于两人是如何认识的。这个还要从抗疫护士的一个征婚的视频说起。抗疫护士于鑫慧瞒着父母,来到武汉,这个被封了城的疫情的紧张地区。并且,勇敢的站在了疫情的前方,为广大市民建起了了一个无形的城墙。同时,在她回到了家乡之时,她也和大家吐露了自己的心声,这个心声是她之前想当女兵,不过现在既然她没能实现这个愿望。但是她想当一个军嫂,算是从另一个方面全了自己的愿望。

       她说出这个愿望之后,有好多的有心人士在网上给她介绍兵哥哥。然后她在很多的人之中选择了王林。之后他们通过网上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并且在交流之中建立对彼此的认知,在交流之中,两人也渐渐的熟悉彼此。

      这两人虽然通过网上认识,但是两人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一个是瞒着父母,独自踏上武汉,加入抗疫之路的白衣天使,另一个也是为维护我国的社会稳定默默付出的祖国的官兵。他们都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有着为他人奉献自身的乐于助人的精神,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目标的人。所以,他们有共同语言,他们能够理解彼此,体谅彼此。因为,他们能够一见如故,甚至在认识2个月之后,迅速的步入爱河,迅速的举行订婚典礼,并且相约于明年,在于鑫慧的生日的当天步入婚姻的殿堂。

       虽然,两人相识的时间比较短,但是双方之间对彼此却也是建立了一个认知,同时小编也相信双方的亲友之间也支持这一对准未婚夫妻。一般,有父母支持的婚姻,对于婚姻双方来说,都是极为幸运并且幸福的。小编也在此祝愿这一对准未婚夫妻能够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之中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681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