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礼炮兵训练幕后,炮兵的日常训练有多刻苦?

揭秘礼炮兵训练幕后,炮兵的日常训练有多刻苦?,第1张

我们都知道,在7月1号举办了一次非常隆重的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的庆祝大会。在北京当天真的是非常的盛大的一场典礼,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炮兵在点燃礼炮的时候,随着那一声声的炮响,让我们感受到这个祖国的繁荣昌盛。

一、炮兵的日常训练真的非常的刻苦

炮兵的日常训练真的非常的刻苦,每一组炮兵是由三个人来组成的,他们每点燃一次礼炮间隔的时间,仅仅只有三秒左右。在这三秒钟的时间内,他们需要完成非常多的步骤,而且在这一次又一次的传递中能够出现任何的失误,可以说是难度非常的巨大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背后付出的那些努力,真的非常的辛苦。

二、炮兵他们日常的训练非常的刻苦,身上也烙下了很多伤痛。

这些炮兵他们日常的训练非常的刻苦,由于训练时间非常的长,他们单膝跪在地上,很多礼炮兵的膝盖都磨破了,而且很久都不能够愈合,真的让人觉得非常的心疼。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能够参与这样的庆典是非常骄傲的。

三、在当天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表演是非常的精彩,没有出现一点失误。

在当天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表演是非常的精彩,没有出现一点失误。看到他们穿上军装的样子真的非常的威严,让人觉得很有安全感。当他们看到自己的视频之后,他们也非常的开心,觉得自己为祖国也蒸了一份光荣,他们是非常的伟大的。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礼炮兵们他们在当天成功的完成了任务,可以看出他们平日的训练是非常的刻苦的。对此,你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里说一下,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天刚蒙蒙亮,56门礼炮早已呈八字形分两组列阵于毛主席纪念堂与正阳门之间。这次礼炮兵的鸣放任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艰巨,以往最多鸣放21响,而这次要鸣放50响,28门礼炮为一响,56门礼炮分两组交替鸣放,并且要与国旗护卫队的步伐合拍,步响炮响,步停炮尽。这样的规模、这样的形式和这样的标准在我国还是第一次。按照规定,礼炮兵在鸣放礼炮前,通常要在礼炮后8米站着,听到操作命令后,再整齐地跑步就位,立姿操炮鸣放。

礼炮发射的炮弹是空包弹,就是没有弹头的炮弹,这种炮弹的装药少,只是响不会伤到人,放炮时一炮手是通过电控来放炮的,而且礼炮一般是20门同时放的,就是20门礼炮在同一个时间,同时拉响,所以响声就非常大了。

今年60年大庆用56门礼炮,鸣放60响。炮兵是有专门的炮兵用耳塞的,大小就是和听音乐时的大耳机差不多,所以这样就把耳朵保护上了。

礼炮兵训练时是不放实弹的,主要练动作要领,开栓、装填、鸣放三个动作要在三秒钟完成。先是单兵单炮,最后才是56门一起合练。

七月一日,中国党100周年纪念大会在隆重召开,记者们每天都在记录着他们的日常训练。因为训练时长时间单膝跪地,不少礼炮兵的膝盖都磨破了,长时间无法愈合。 

礼炮兵看似工作很简单,点燃礼炮就可以了。点燃是容易,但是点好却很难了。首先礼炮的鸣放时间必须和国歌同步,炮声也要求在同一个点上。

礼炮兵的形象很重要,要求帽线、胸线、膝线和后脚跟线都要严格控制在同一水平上,这可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是需要经过日复一日的严格训练才能做到的。一门礼炮的三名炮手的开栓、装填和递弹要求在三秒内完成,跪姿鸣炮,24名炮手雕塑般纹丝不动,侧面看去刀削般整齐。看似很平常,但是却是在细微处要求极其的严格,他们手上的老茧可以作证。

“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不负祖国和人民重托,圆满完成礼炮鸣放任务。”分管勤务的副支队长陈伟指着远处的训练场说。在那里,官兵寒来暑往、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进行礼炮跪炮、装填、退弹等训练,只为在天安门广场击发礼炮的那一瞬,不给祖国,不给头顶的警徽丢脸。

“响数必须绝对准确;响声必须在同一点上;礼炮鸣放必须与国歌声同步;礼炮兵必须形象一流,动作规范。”为了达到这条“红线”,礼炮兵有自己的“训练密码”:开栓、递弹、装填3个动作3秒钟内完成;5米炮位日平均往返跑动5公里;3名炮手日跪下、起立1000次以上;每天平均开栓装弹1000次。为了完成好任务,他们跪破了膝盖,手上磨出了老茧,甚至在5米炮位踩出了道道深痕,留下了个个膝坑。

因为礼炮的装弹和击发拉绳位置都比较低,采用弯腰的姿势就没有跪姿漂亮,而礼炮都比较安全,击发的时候不用远离火炮,所以最后就采用半跪姿势在火炮的操作位不用跑动。不过也有站姿发射的,只是操作流程不太一样,多见跪姿发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754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